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喷泉实验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喷泉实验设计者:单位

初一语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案精编版

初一语文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单位:淄川区岭子中学 姓名:董丽芬 电话: 《斜塔上的实验》 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2、掌握本课的课后词语,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及其丰富的知识背景,激发其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好自然段序号,自学课后词语(音、形、义)。 2.搜集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二.导入 1.分组检查预习。 2.请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伽利略,然后课件出示伽利略的照片及相关资 料。(板书课题,指出这是伽利略一生最引以为豪的实验) 三.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四.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或板书):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斜塔上的实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实验伽利略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怎样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如何(笑、骂——威胁——将威胁付诸行动:嘘哄笑) 3.⑴伽利略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的好习惯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小组讨论交流。 ⑵伽利略身上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通过哪些段落反映出来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1)热爱科学(2)不迷信权威。(3)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4)勇于创新,敢于追求真理,甘为科学献身。 五.学生质疑探究 1.第九段中说“那时代从事科学会一辈子贫穷”,为什么伽利略还要坚持从事答:因为他热爱科学,对真理有一种执着、不懈追求的精神。 2.第十一段为什么当时的人都那么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答:因为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科学家,他的许多理论都被大家证实非常正确,所以他代表着科学界的权威。 3.第十二段中为什么有人说伽利略是一个“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答:因为当时是一个不讲科学的时代,很少有人能为科学作一些实际的研究,并且伽利略当时的身份是一个医科大学的学生,他所作的事与他的身份不符,所以有人这样认为。 4.第十七段说“要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怎么理解 答:因为当时伽利略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异端,如果他实验失败,大家都会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他是一个道德败坏德人,这也正是反对他的那些教授和学生想看到的结果。 5.第十八段中有一句话“大家都嘘他”,“嘘”字是什么意思 答:发出嘘的声音来制止或驱逐。 6.伽利略在众人的威胁和嘲笑中,还是依然坚定地要做他的实验,为什么 答: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正确,并且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他有一种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7.伽利略科学发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最大的困难来自不讲科学的时代、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对科学发现的阻碍甚至打击。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教学设计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喷泉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知道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装置的改进,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节的设置力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知道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在氨气喷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改进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并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为后面实验学习提供方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2.学情分析 通过氨及氨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 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成NH4+和OH-而呈弱碱性,使

酚酞试液变红等有关知识。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还掌握了氯气、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通常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为“喷泉”原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从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验的探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2)难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三、实验方法设计 1.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亲密合作,获取新知。 四、实验教学环境 实验仪器:烧瓶,烧杯,试管,导管,橡皮塞,铁架台,止水夹,乳 胶管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浓氨水、酚酞试液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剖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分组探究→归纳小结

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案设计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交流合作意识以及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用设计实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归纳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试管(若干)、烧杯,镊子、铁钉、镁条、铝丝、锌粒、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砂纸等。 【教学过程】

颜色、外型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那么我们该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我们的金属探究之旅。今天的实验当中我们会用到以下实验用品…..请同学检查下是否有缺失的仪器和药品?开始第一站之旅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所提供的金属材料,完成以下 实验。 【活动探究】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可以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 活中去,能学有所用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第二站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请同学们回忆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哪几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你还能回忆起这些反应的现象么?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实验现象】 【过渡】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金属与酸是否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判断金属【学生板书】 2Mg +O22MgO 3Fe +2O2Fe3O4 2Cu+ O22CuO 回忆就知,巩固所学内容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培养理论联 系实际、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专题之四喷泉实验 一. 关于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很基础也很有趣的演示实验,高考也经常考查与喷泉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且考查的内容越来越新颖多样。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基于喷泉实验汇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这个喷泉实验的原理跟生活中见到的喷泉原理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能否将生活喷泉的原理搬到化学实验中? (2)老师在课堂演示时有时会出现实验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4)作为喷泉实验原料气的溶解度应是多少?难溶或不溶性气体能否形成喷泉? (5)喷泉实验的装置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能不能设计出双喷泉甚至三喷泉? (6)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喷泉的效果有影响,如导管的高度,实验时的温度,吸收液的温度等等? 由此拟定研究方向:①化学喷泉与生活喷泉的联系;②喷泉实验的改进研究;③彩色喷泉的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设计实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二.生活喷泉与化学喷泉 课堂上演示的喷泉实验,是减小烧瓶内气压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喷泉。而广场上多姿多彩的喷泉原理是增大内部气压,在正常大气压下形成喷泉,原理与火山喷发类似。于是,本课题将生活中形成喷泉的原理在实验室进行模拟。 实验一:利用MnO2加快H2O2分解氧气,加大烧瓶内压强,在空气中形成喷泉 H2O22H20+O2 图1 图2 步骤: 1、先关闭导管上的止水夹,向烧瓶中放入MnO2,分液漏斗中装H2O2,快速塞紧胶塞,打开分液漏斗,使烧瓶中快速聚集氧气,气压增大; 2、在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瓶中的水受到高压而喷出,在导管的出口处形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二:加热氨水使烧杯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

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

南京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 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 1、关于实验类型的说明: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 知识的实验。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根据定义,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涉及本课程多个章节的知识点;②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③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是指导教师给出题目,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

步骤、选定仪器设备、独立完成操作、编程、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3、对综合性、综合性实验进行论证 论证专家组组长由院长或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不少于3人。应聘请该领域或与该领域相关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论证组成员。应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专家组根据实验目的、实施设想、所利用的知识以及实验条件要求等,进行实验属性判定和可行性论证。 对论证符合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的教学过程要进行监 督和检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和结果等要进行抽查,确保实验内容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要求。对不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直接转为验证性实验。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确定及大纲编写 在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特点。指导教师可选择一些灵活性比较大,完成思路比较多,学生有发挥余地的内容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且难度不宜太大,操作不宜太复杂。 在制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纲时除了一般实验大纲规定的内容外,应说明该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特性及要求。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学时一般在3-6学时,计划学时内不能完成的可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完成。 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编写

《实验绘画》教学设计

实验绘画 为区骨干教师培训班下校听课所上研究课 课题类型:造型·表现(高中选修《绘画》模块) 课题名称:实验绘画——色彩肖像画 上课班级:高二年级3班 上课时间:2014-5-15第六节 授课教师:JJ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高二学生已经对美术各流派作品有所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一节造型·表现课,利用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尝试创作一幅色彩肖像画。 为了让学生掌握造型中比例关系、色彩关系的处理方法,本节课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实验绘画,先将学生提供的照片,经过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将照片艺术化调整,图像重叠删减等对人物肖像绘画素材做早期加工,采用小格放大的画法,把素材图片打成小格、标注好吗,剪裁成小块给每个学生,按照不同的号绘制局部,拼贴组合成整体画面,这就要求学生对每一块图形的比例、色彩的把握准确度要高,增加了绘画难度,然而每个学生画其中的一小部分,又降低了整体难度,让肖像画创作变得容易普及,学生在调色技能上也得到提高。 这种画法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在绘画教学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实验绘画创作,进一步体验后现代艺术是对艺术的创新与探索。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实验绘画技法,了解造型结构知识、色彩三要素的关系,学会使用油画棒色彩工具,提高实验绘画的技能水平。 3.情感价值观: 通过集体合作创作美术作品学习方式,感受到个人在团队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做好,整体画面水平才能提高。 通过实验绘画创作体验,结合已了解的艺术流派画风,学会用包容之心看待艺术的多元化,树立大美术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绘画造型中的比例关系的把握,造型准确,色彩关系的比较与鉴别能力的提高 难点:学会使用油画棒绘画造型工具,调色技能的提高。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二至丸的定性定量分析 1145929魏柏趁 一定性分析 1实验条件:超声清洗机 2试剂:二至丸齐墩果酸对照品 3样品制备: 3.1样品溶液: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3.2对照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TLC分析: 4.1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一甲酸(40:1:1) 4.2点样: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4.3检测: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5结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二定量分析 1.实验条件:薄层色谱扫描仪 2.试剂:二至丸齐墩果酸对照品 3.样品制备: 3.1样品溶液: 取本品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酸乙酯

适量,加热回流提取6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酸乙酯至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3.2对照品溶液 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薄层色谱扫描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5:2: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清晰,放冷,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30nm,λR= 68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喷泉探究(教师卷)

喷 泉 探 究(教师卷) 一、设计背景 新教材《氮族元素》第二节演示实验,做了氨极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老教材做过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练习题里出现了二氧化碳遇氢氧化钠会产生喷泉吗等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喷泉产生条件和方法的探究。 二、知识背景 1、原理: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溶解度要多大才能产生喷泉。 如图1所示。假设实验室所用烧瓶容积为250ml ,且充满 了某种气体。玻璃导管长35cm (水面下的玻璃导管长度忽略不 计)。当胶头滴管内挤出约0.5ml 水时形成了喷泉。 思维程序:少量水进入瓶内后能溶解大量气体→烧瓶内气体 物质的量减少→烧瓶内压强减小→当瓶内外产生的压强差能克 服35cm 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时→形成喷泉。 以A 点为研究对象,A 点处压强P 水柱+P 气=P 大气压 要产生喷泉,必须P 大气压-P 气>P 水柱,即烧瓶内外压强差>P 水柱 由物理学知识:当产生1个大气压的压强差时,水柱升高10.33m ;要使水 柱升高35cm ,压强差:atm 034.033 .1035.0=。1.若烧瓶内250ml 气体全部溶解,则烧瓶内外产生的压强差为:1-0=1atm ,2.设烧瓶中250ml 气体有x ml 溶解,溶解后产生压强差为0.034atm 。250 : 1 = x : 0.034,x=250×0.034=8.5ml 。即溶解在 0.5ml 水中,气体体积为8.5ml 时,才能产生喷泉。则1体积水溶解:175 .05.8=体积。 总之,当水柱为35cm 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至少为V 水:V 气=1:17。 2、喷泉产生的方法 (1)气体溶解型:例教材中的氨气、氯化氢的喷泉实验。 (2)气体膨胀型:如图3。原理:溶液与大气隔绝,烧瓶与大气相通,当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大于水柱产生的压强时,形成喷泉。 图 1 图 2 图3 图 4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教学用具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胡萝卜、土壤样品。,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实验的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3.测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混和,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pH=____。

讨论: 1.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能用来作酸碱指示剂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 。 2.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后习题 单选题 1 从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地区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得它们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甲﹣7.1 B.乙﹣4.9 C.丙﹣6.8 D.丁 2、“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3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应当选用() A.石蕊试纸 B.pH试纸 C.滤纸 D.酸碱指示剂 4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5 某化验员用pH试纸测定两种溶液的pH,若A溶液的pH为1,B溶液的pH为7,则A、B两溶液使pH试纸呈现的相应颜色为() A.红、黄 B.黄、红 C.黄、蓝 D.红、蓝 6 要测定某水样的酸碱度可选用()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案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案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化学探究实验基本要求,基本原则的学习,采用实验探究,适时反馈,提高解决问题,分 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 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 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 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 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 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 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 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

课3、《机能实验学》教案--设计性实验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 集体备课教案(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一) 教学内容:1、实验设计概论 2、实验设计讲座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安排: 集中讲授,实验设计概论(约100分钟)→实验设计讲座(约100分钟)→学生讨论、提问、教师答疑(约25分钟)。 实验设计概论 §1 概述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什么课程?基础医学范畴? 机能实验学是融合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实验内容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 ﹡实验教学的主要手段? 人体实验:有一定局限性 动物实验:主要是应用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正常机体机能代谢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作用和机制的主要手段。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基础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设计性实验:掌握基本的科研工作方法。 §2 设计性实验 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以学生为主,导师带教,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开题设计、实施实验、观察记录、论文答辩等,即创设“发现情景”,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未知世界。 ﹡实验设计目的 1、充分认识实验在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 3、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设计三个基本要素 1、处理因素: 2、受试对象: 3、实验效应: 如:观察巯甲丙脯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疗效(动脉血压变化是实验效应)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可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对比。 空白对照标准对照处理对照自身对照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欧姆电律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大小 (3)通过实验观察一些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电流电压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会测量电阻值,学会利用欧姆电律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会利用欧姆电律解决问题 2难点:正确连接电路及排除各种故障,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哪些,如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实验教具: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实验教学过程: 1 复习相关知识,创设情镜,引入课题 问题提问:用那种仪器可测量出小灯泡的电流,使用电流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用电流表测电流,电流表要和被测的电阻串联,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问题:怎样知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学生回答:用电压表测量可知,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选择合适的量程,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问题提问:如何正确读出被测量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这两个物理量? 学生回答: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没有应该先调整归零。根据使用的电压和电器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弄清最大值和最小分度值。待指针稳定后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前方读数,同时注意视线要以指针垂直。

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

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 丰宁三中李建平 两周前,我就"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多媒体环境下的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下课后,我突然想起科学家曾做过的一个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速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后来,科学家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接下来,科学家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直到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于是,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变成了"爬蚤"。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是如此吗!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

《试验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试验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 2017年 6月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课程编码:090541002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课程总学时:40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8 开课单位:理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应用统计学2017版教学计划; 2、《试验设计》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本实验项目是在学习试验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实现解算的课程; 2、本课的先修课程:数理统计,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 实验目的、任务 1、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理论,训练运用spss统计软件,Excel电子表格环境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型实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试验设计方法的实现; 4、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5、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学习了试验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各种试验设 计; 3、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能够预习实验内容,自行设计程序并撰写实验报告; 2)能够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3)学会调试、测试程序。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式教学方法。上机操作的教学形式。按要求自己选择试验问题、上机实现、形成报告。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试验设计》赵选民编,科学出版社2006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分为五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使用说明 1.本实验教学大纲一般随课程进度进行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2.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

解析高中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解析高中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摘要:氨气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由于该实验的趣味性强,效果直观明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设计化学 实验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本文围绕着高中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这一中心 论点,先浅析了传统氨气喷泉实验存在的不足,然后就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氨气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一、传统氨气喷泉实验存在的不足 根据教材讲述,要通过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采取向下排空 气法来收集,然后开始进行氨气喷泉实验。这种实验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在试管中放置NH4CI和Ca(OH)2,然后利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中药品 发生化学反应后,极易形成块状物,不容易清洗干净。 2.在加热时,采用试管口向下倾斜的方法,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形成湿 存水的情况,但是试管中的实验粉末药品容易向试管口方向下滑,导致导管口堵塞,影响制备氨气实验的顺利开展。 3.收集氨气的试管用棉花塞瓶口,棉花的气密性差,收集到的氨气容易透过 棉花泄露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4.在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操作演示时,要求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 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这种双口塞也可能会 造成氨气泄露。 5.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反复更换仪器,实验过程繁琐,需要花费很多课堂时间;并且要时刻注意实验细节,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实验效果,耽误课堂教 学进度。 6.通过整个实验,只能验证氨气的水溶性和氨水的碱性,知识探究功能单一,实验学习效率低。 二、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在创新设计的氨气喷泉实验中,需要的实验仪器包括:三颈圆底烧瓶 (250ml、1个)、铁架台(1个)、烧杯(250ml、1个)、Y形管(1个)、注 射器(1个)、止水夹、导管、单孔橡皮塞、滴管。需要的实验药品包括:固体NaOH、浓氨水、红色石蕊试纸、酚酞水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 1.用单孔橡皮塞分别塞住三颈圆底烧瓶的三个瓶口,将Y形管插入第一个瓶 口的橡皮塞内,将导管插入第二个瓶口的橡皮塞内,将注射器插入第三个瓶口的 橡皮塞内,然后将三颈圆底烧瓶用铁架台倒置固定好。 2.在烧杯内倒入酚酞水溶液,将三颈圆底烧瓶第二个瓶口的导管口另一端插 入酚酞水溶液内。然后将手放置于三颈圆底烧瓶的底部,检查烧瓶的气密性。如 果导管口有连续不断的气泡冒出,并且放手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表示气 密性良好。 3.用止水夹将插入到酚酞水溶液中的导管夹住。 4.分别将固体NaOH(2g)和浓氨水(2ml)加入到Y形管的两个分叉管中。 5.将插在第三个瓶口的针筒取下,保留针头继续放置在橡皮塞中(主要是在 下一步利用针口尾部排出三颈圆底烧瓶内的空气)。 6.倾斜Y形管,使分叉管中的两类化学药品接触反应产生氨气。同时,将湿

《实验设计方法》教案

教师教案(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 )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方法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3034010-11 任课教师:何为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绪论 1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试验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方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验设计方法的起源。 ●我国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应用。 ●试验设计方法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正交试验法、优选法基础、回归分析法、均匀设计法、单 纯形优化法 参考资料 ?项可风.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陈宝林.最优化理论及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邓正龙.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 (日)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法.魏锡,王世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 Phadke, M.S. "Quality Engineering Using Robust Desig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NJ. November 1989 ? Taguchi, Genichi. "Syste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Edited by Don Clausing. New York: UNIPUB/Kras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Volume 1 & 2, 1987 ? Montgomery, D. 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 New York: Wiley.1997 ?杨德.试验设计与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一章正交试验基本方法 5学时 授课时数: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多因素试验问题、正交试验、正交表符号的意义。 ●因素、水平、自由度、试验指标、交互作用。均衡分散性、整齐可比

喷泉实验

专题:喷泉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喷泉产生的原理及常见的两种方式; 2、让学生掌握喷泉原理类型题目常见的考察方式及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体验 2、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形成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复习过程中系统总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喷泉现象的原理及常见引发方式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引发方式及拓展题型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提问1】:如图,烧瓶中装满NH3,胶头滴管中装入水,挤压胶头滴管,打开 弹簧夹,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提问2】:现实生活中的喷泉原理是否与刚才的相同? 【总结板书】:一、喷泉现象产生的两种方式 1、减小上部压强——吸入式 2、增大下部压强——压入式 实质:短时间内在导管上、下部产生明显的压强差(ρ下>ρ上)! 二、吸入式喷泉 【学生总结】:结合NH3的喷泉实验,总结吸入式喷泉形成的内因、外因。【总结板书】:1、内因:气体在吸收剂中要能快速大量的溶解或反应 “满”:气体要充满烧瓶,含空气越少越好

2、外因“严”:装置气密性要好,不漏气 “干”:易溶于水的气体,要求烧瓶内壁干燥,不带水 3、常见的吸入式喷泉 4、吸入式喷泉实验的常见引发方式 ①、胶头滴管挤入少量吸收剂法 【思考】:1、如图:以上氨气喷泉实验没有胶头滴管,怎么引发? 2、若是烧瓶中盛满O2,水槽中是水,通过怎样的操作也能 形成喷泉现象? 【板书】:②、微热烧瓶,膨胀气体,引发少量接触法 ③、其他 三、压入式喷泉 【思考】:如图:在锥形瓶中加入以下哪组物质,可以产生喷泉现象()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液 C、Zn与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若锥形瓶中加入的是酒精,则在水槽的冷水中加入足量下列物质, 也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铵 D、硫酸铜 【总结板书】:1、内因: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快速增大下部压强 2、外因: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练习】:如图:烧瓶甲、乙中分别装满干燥的HCl和NH3气体,胶头滴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