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疾病诊断镜下描述规范

病理疾病诊断镜下描述规范

病理疾病诊断镜下描述规范
病理疾病诊断镜下描述规范

病理诊断病例镜下

脂肪瘤: 送检肿物由分化好的脂肪细胞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隔,表面见纤维性包膜。

送检胆囊粘膜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局部粘膜上皮脱落,腺体伸入肌层形成R-A窦,壁间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细胞浸润。、慢性胆囊炎。

平滑肌瘤:送检子宫肿物见瘤细胞呈编织状、条束样排列,瘤细胞长梭形,胞浆丰富,嗜伊红,细胞核长梭形或点状,两端钝圆,染色质细颗粒状,未见核分裂象。

肿物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局部伴玻变,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编织状、条束状排列,胞浆丰富,核大深染,无异型。另见宫内膜呈增殖状改变,间质伴出血。增殖期子宫内膜。

组织未见明显被覆上皮,间质纤维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腺体呈囊性扩张,部分腺体鳞化。

(宫颈)粘膜慢性炎伴糜烂及腺体鳞化。

慢性宫颈炎。: 送检宫颈组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上皮下组织疏松水肿,间质纤维增生伴大量炎细胞浸润。

(宫颈)粘膜慢性炎伴糜烂。宫颈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局部上皮缺失,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间质纤维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腺体鳞化。另见息肉样物被覆柱状上皮,间质纤维血管增生。

组织中见破碎宫内膜腺体增生,形态轻度不规则,间质较致密伴出血。另见组织呈息肉样增生。符合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双侧)慢性扁桃体炎: 送检扁桃体组织被覆鳞状上皮,部分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淋巴滤泡增多,生发中心扩大,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玻璃样变。

肠及肛门

管状腺瘤:送检组织由排列规则的管状腺体组成,部分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腺体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呈杆状、浓染,向肠腔上移,但总体不超过1/3,间质疏松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恶性间质瘤。食管肿物组织呈纵横交错的编织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多边形,胞浆较丰富,红染,核卵圆形,短梭形,大小不等,有一定异型,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瘤组织有坏死;食管两端切缘未见瘤组织浸润。

免疫组化:Actin弱(+),CD117(+),CD34(+),S-100(-)。

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送检鼻窦粘膜组织可见弥漫的瘤细胞浸润,瘤细胞挤压变形明显,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少,核较圆,深染,有散在的点状坏死。

免疫组化:CD20(+),CD45RO散在细胞(+),CD56(-),Syn(-),Vimentin (+),S-100(-),CgA(-),Actin(-)。

(回肠末端)美克尔憩室伴胃粘膜及胰腺异位: 送检组织被覆胃粘膜,粘膜内腺体排列规则,腺上皮高柱状,可见嗜酸性的壁细胞,细胞大小较一致,无异型,局部可见胰腺组织,间质增生,炎细胞浸润。

慢性阑尾炎: 送检阑尾组织各层结构清楚,阑尾粘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化生及散在浆细胞浸润。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送检阑尾各层结构清楚,阑尾壁间血管显著扩张充血伴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送检阑尾组织粘膜面部分坏死脱落,阑尾壁各层有疏密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微小脓肿形成,浆膜面可见纤维素渗出。

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 送检阑尾组织粘膜面部分坏死脱落,阑尾壁各层均可见大量的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肌层脂肪组织增多,浆膜面可见纤维蛋白和白细胞组成的薄膜覆盖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送检阑尾粘膜部分坏死脱落,全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肌层结构消失,有出血,浆膜层血管扩张、充血及出血,周围脂肪组织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符合()外痔、内痔、混合痔改变: 送检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下主要由扩张、薄壁而充满血液的静脉组成,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送检直肠组织被覆腺上皮,腺体排列规则,内衬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粘膜下组织明显出血及血管扩张淤血,可见部分管壁增厚的血管。

送检直肠内粘膜组织部分被覆柱状上皮,部分被覆鳞状上皮,上皮排列规则,细胞无异型,粘膜下血管增生,血管扩张充血,管壁增厚,部分管腔内见血栓形成并机化。

绒毛状腺瘤: 送检组织可见多个指状突起,表面为增生的腺上皮排列呈乳头状结构,乳头轴心为疏松结缔组织,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

慢性溃疡伴出血梗死: 送检肠组织粘膜脱落消失,表面有坏死及炎性渗出物,其下为增生小血管、纤维母细胞伴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肠壁大片出血梗死。

憩室: 送检憩室组织粘膜存在,细胞无异型,肠壁各层结构存在,肌层变薄,少许炎细胞浸润。

腺瘤并局部癌变: 送检组织见瘤细胞成腺管状、乳头状排列,多数区域细胞排列尚整齐,极向一致,部分区域细胞异性明显,核大、深染,并浸润生长至间质,间质内有炎细胞浸润。

(直肠)幼年性息肉: 送检组织表面有溃疡,可见较多新生血管和炎细胞浸润,深层腺体增生,腺体间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血管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管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性,腺腔内有大量粘液潴留而显著扩张呈囊状。

(回肠)符合粘连性肠梗阻;

(左侧腹壁)符合皮赘: 送检回肠粘膜固有层见多量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并淋巴滤泡形成,局部粘膜腺体增生,腺上皮为柱状,细胞排列整齐,大小一致,无异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浆膜层纤维组织明显增生;送检(皮赘)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整齐,基底膜清晰,上皮下为大量胶原纤维,呈纵横交错疏松排列,可见部分皮肤附件结构。

(乙状结肠)增生性息肉: 送检组织腺体组织稍增生,腺上皮为柱状粘液上皮,其间散在少量杯状细胞,部分腺腔内粘液潴留。腺体间质内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直肠)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 送检组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上皮下、腺体间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并可见大量血管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腔内有大量粘液潴留而显著扩张呈囊状。

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不典型增生:送检肿物组织内见瘤细胞呈管状,绒毛状排列,部分区域腺上皮细胞核上移,呈假复层结构,间质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

中分化腺癌:送检结肠组织病灶内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或筛网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侵及肠壁全层,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浆比失调,核大而浓染,极向消失,核膜清晰,染色质浓集,核分裂象可见,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送检及自检双侧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自检肠壁处淋巴结3枚见一枚癌转移(1/3);肠系膜中部淋巴结4枚(0/3)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3枚(0/3)均未见瘤组织浸润。息肉组织由排列规则的管状腺体组成,部分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腺体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呈杆状、浓染,向肠腔上移,但总体不超过1/3,间质疏松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送检肝组织内见瘤细胞浸润。

1、(直肠)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双侧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

(升结肠肿物活检组织)管状绒毛状腺瘤并多灶性癌变:送检切片中见柱状上皮与粘液柱状上皮增生形成锯齿状的指状突起及大小不等较规则的腺腔,瘤细胞大部分核位于基底部,胞浆内见粘液。部分瘤细胞核浆比例明显失调,核增大而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形成筛孔状,并微小浸润固有层间质组织。

1、结肠高分化腺癌,累及全层;

2、上、下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6):送检结肠组织病灶处见异型的瘤细胞排列呈不规则腺腔样,浸润性生长,累及肠壁全层,瘤细胞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核大而深染,形状各异,染色质浓集,可见核分裂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炎反应;两切缘未见瘤组织残留;自检淋巴结6枚,均未见瘤组织转移。

、(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累及全层;

2、双侧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16):送检结肠组织病灶内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或筛网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侵及肠壁全层,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浆比失调,核大而浓染,极向消失,核膜清晰,染色质浓集,核分裂象可见,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双侧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送检淋巴结8枚,均未见瘤组织浸润。

1、直肠低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两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癌转移(6/7): 送检直肠病灶处见异型瘤细胞呈条索状或散乱排列,浸润性生长,累及肠壁全层,瘤细胞胞浆丰富,核形态多异并浓染,瘤组织坏死明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炎反应;两切缘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自检淋巴结7枚,其中6枚均见瘤细胞浸润。

1、结肠粘液腺癌,部分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两切缘未见癌残留;

4、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5): 送检乙状结肠肿块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管样结构,弥漫浸润肠壁全层,腔内淤积大量粘腺液样分泌物,部分区域形成粘液糊,瘤细胞漂浮在粘液糊中,局部似以腺样结构的瘤组织为主,周围间质纤维性增生并伴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瘤细胞排列拥挤,核形态大小不一并深染,核分裂象多见;送检两切缘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自检乙状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12枚,回盲段系膜淋巴结22枚;送检的淋巴结1枚,其中一枚为脂肪及结缔组织,所有淋巴结均呈反应性增生

1、结肠粘液腺癌,部分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两切缘未见癌残留;

4、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5): 送检乙状结肠肿块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管样结构,弥漫浸润肠壁全层,腺腔内淤积大量粘液样分泌物,部分区域形成粘液糊,瘤细胞漂浮在粘液糊中,局部似以腺样结构的瘤组织为主,周围间质纤维性增生并伴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瘤细胞排列拥挤,核形态大小不一并深染,核分裂象多见;送检两切缘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自检乙状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12枚,回盲段系膜淋巴结22枚;送检的淋巴结1枚,其中一枚为脂肪及结缔组织,所有淋巴结均呈反应性增生

送检组织见瘤细胞呈密集巢团状排列,并可见到管腔样结构,瘤细胞体积较小,大小相对一致,染色质较细腻,分裂象可见,瘤细胞浸润肠管全层,两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检出淋巴结5枚,均未见瘤组织浸润。

免疫组化:CyA(++),CEM(+++),CgA(++),Vimentin(++)。

间质瘤: 送检肿瘤组织瘤细胞呈编织状、栅栏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分界不清,核

杆状,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像。间质中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少量炎细胞浸润.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化脓性阑尾周围炎: 送检阑尾组织粘膜面部分坏死脱落,阑尾壁各层有疏密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微小脓肿形成,浆膜面可见纤维蛋白脓性渗出物。

免疫组化:ER()、PR()、EGFR()、Her-2()、VEGF()、CD117()、P53()、Ki-67 %瘤细胞阳性、Bcl-2()、IGFR()、PCNA()

(左顶部)脑膜瘤(过渡细胞型): 组织部分瘤细胞梭形,排列呈束状或编织状,部分瘤细胞多角形,似合体细胞样,两种细胞互相交错,形成许多漩涡状结构,漩涡中央可见较多砂粒体样结构。

(左乳房)表皮囊肿。: 送检肿物见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壁样结构,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腔内有大量均质红染无结构的角化物。

肠化生性萎缩性胃炎: 送检胃()部粘膜()块。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有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细胞浸润。有灶状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其柱状细胞胞浆嗜酸,有明显纹状缘,腺体底部可见潘氏细胞,有灶状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其胞浆偏嗜碱,无明确纹状缘,核大染色较深,腺体底部未见潘氏细胞。肠化生灶占送检粘膜面积的(<1/3、<2/3>1/3、>2/3)。肠上皮(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少数、较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HP()

诊断:()度肠化生型萎缩性胃()炎,()活动改变,HP()

(二尖瓣)符合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瓣膜病变: 送检二尖瓣组织被覆单层扁平上皮,见纤维组织增生,其间散在少许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透明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及钙化。

(右咽隐窝)分化型非角化细胞癌: 送检组织内见瘤细胞呈不规则片巢状浸润生长,细胞多为梭形或多边形,胞浆红染,核大,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部分瘤细胞核呈空泡状,可见核分裂像。

(左股直肌、缝匠肌)符合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送检(左股直肌、缝匠肌)组织内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内膜纤维化,散在大的过收缩纤维,肌纤维坏死与再生性改变明显,部分肌纤维肌浆淡染,边界轮廓不清,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脂肪组织增生,散在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

(直肠)管状腺瘤,局部癌变: 送检组织部分区域见瘤细胞成较规则的腺管状排列,部分区域腺管大小不一,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腺体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部分形成乳头突出于肠腔,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呈杆状、浓染,向肠腔上移,达到全层,局部可见少量癌组织浸润。腺体间疏松水肿伴灶性慢性炎细胞浸润。

符合(右前臂背侧)腱鞘囊肿: 送检(右前臂背侧)组织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的囊壁样结构,壁内无明显衬覆上皮,壁间血管扩张伴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宫颈)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 送检宫颈组织见鳞状上皮呈乳头瘤样增生,鳞状上皮角化不全,上皮浅层见少量挖空样细胞形成,间质内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HPV检测未见胞核着色。

符合(双侧隆胸术后)轻度异物肉芽肿: 送检物为肌肉组织、成熟的脂肪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及均匀蓝染的胶原样填充物,部分填充物周围可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可见。

符合(右侧)卵巢黄体血肿并破裂: 送检卵巢组织见囊性肿物,中心为大量凝血块,外周为5-7层大小较一致的黄体细胞。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Ⅰ级): 送检组织瘤细胞分布较稀疏,细胞为修长的单极及双极细胞,胞核圆形或短梭形,胞浆稀少,在部分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具有红染的纤细或稍粗的胶质纤维突起,瘤细胞构成的胶质纤维呈波浪或漩涡状,相互交错,排列紧密,可见红染的棒状或圆球状致密的神经纤维,即Rosenthal纤维。瘤组织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腔构成的微囊形成,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未见坏死及陈旧性出血灶。

弥漫型低分化肝细胞癌: 送检肝肿物部分区域癌组织排列成梁索状或片巢状,癌细胞大,异型性明显,境界清楚,胞浆丰富,核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核仁,部分区域可见巨核、双核细胞,间质血窦丰富;部分区域癌细胞排列成腺样结构,癌细胞呈柱状,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送检胆囊粘膜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局部粘膜上皮脱落,腺体伸入肌层形成R-A窦,壁间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另见肝细胞间大量灶状的淋巴细胞浸润。1、弥漫型低分化肝细胞癌;2、周围肝组织慢性炎;3、慢性胆囊炎。

浅表性胃炎: 送检胃()粘膜()块,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浅部、全层),有(散在、较密集、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细胞浸润,(未见、少数、较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见点状,片状,大片状)糜烂灶。HP()

(右乳房)乳腺纤维腺瘤: 送检乳腺肿物表面可见纤维性包膜,其中中小叶结构基本消失,肿物由增生的乳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伴疏松水肿及粘液样变,挤压增生的腺体成裂隙状,部分区域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但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

(右侧)乳腺纤维腺瘤。: 送检乳腺肿物中可见部分小叶结构消失,肿物由增生的乳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伴疏松水肿及粘液样变,挤压增生的腺体成裂隙状,部分区域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但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部分区域小叶结构存在,个别导管扩张,小叶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胶原化及玻璃样变。

(左侧)乳腺腺病: 送检乳腺组织小叶结构存在,乳腺小叶及小叶内管泡数量增多,小叶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胶原化及玻璃样变;部分区域小叶数目减少。

(左额叶)部分神经元发育不成熟,少量神经元变性,散在少量胶质细胞增生: 送

检左颞叶前部组织见散在分布的神经元细胞,细胞体积大,部分细胞两侧突起清晰,部分细胞呈圆形,核圆形,细胞突起少见,部分神经元可见少量淋巴细胞侵入(即

嗜神经元现象);神经元周围可见胶质细胞增生,大部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细胞核

周胞浆透明。

(左侧海马、杏仁核、前颞叶)神经元萎缩减少,部分呈退行性改变,周围胶质细

胞增生。: 送检海马区脑组织可见神经元细胞萎缩减少,周围胶质细胞明显增生;

送检杏仁核脑组织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胶质细胞局灶性增生;送检前颞叶脑组织

可见神经元萎缩,部分呈退行性改变,胶质细胞呈现较弥漫增生

(右肾)透明细胞癌,未穿破包膜,肾周脂肪囊未见癌组织浸润。060417PA602704 (左)肾透明细胞癌;060222PA601012(左)肾透明细胞癌;060429PA603163

:送检肾脏肿物组织见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有小囊腔形成,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轮廓清楚,胞浆空泡状,核小而深染,圆形,位于边缘或中央,形态不规则,胞浆

含大小不等的空泡;输尿管、肾上腺未见癌组织浸润;送检带线淋巴结未见明确的

淋巴结结构。肾周脂肪囊组织未见癌组织浸润。瘤组织边缘片状上皮样细胞增生,

形成血管样裂隙,免疫组化:CK(±)、CD34(-)、F8(-)、Vimentin(+)。证明为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宫内物)为蜕膜组织: 送检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分布稀疏,腺上皮为立方状,呈分

泌完成状态。子宫内膜间质疏松水肿,细胞大,呈多角形,核仁、核膜清楚,其间

散在大量的凝血块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绒毛与滋养叶细胞。

萎缩性胃炎普通型: 送检胃()粘膜()块,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有较多淋巴细

胞浆细胞浸润。(<1/3、<2/3>1/3、>2/3)的胃()腺萎缩消失。(不见、少量、

较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有点状灶状、有片状、有大片状)糜烂。HP()

诊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活动,HP()

(鼻咽部)未分化型/性非角化性/型细胞癌: 送检组织被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见

瘤细胞呈不规则片巢状浸润生长,细胞多为梭形或多边形,胞浆红染,核大,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仁明显,部分瘤细胞核呈空泡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

符合幽门管口慢性胃溃疡并穿孔: 送检组织幽门腺疏稀减少,粘膜下大量散在中性

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部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其下肉芽组织增生并大

量炎细胞浸润,浆膜面被覆纤维素渗出物与大量中性粒细胞

中至低分化肝细胞癌: 肝肿物内癌组织呈梁索状或实体状排列,部分癌细胞多个聚

集成小叶,瘤细胞大,异型性明显,境界清楚,胞浆丰富,核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癌组织周围正常肝组织小叶结构清楚,肝细胞形态正常,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壁间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细胞浸润。1、中至低分化肝细胞癌;2、慢性胆囊炎;3、周围肝组织汇管区慢性炎。

符合(腰4/5)椎间盘突出症: 查见退变的髓核组织,大部分区域粘液变性,软骨细胞减少,部分区域软骨细胞增生。

慢性胆囊炎: 送检胆囊粘膜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局部粘膜上皮脱落,腺体伸入肌层,壁间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胆囊粘膜层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粘膜上皮脱落、自溶。腺体伸入肌层局部形成R -A窦。壁间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变符合肝内胆管结石: 送检肝脏组织内胆管扩张,管壁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周围肝组织结构大致正常,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右耳)胆脂瘤型中耳炎: 送检物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上皮表面角化过度,上皮下组织疏松、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见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区域可见钙化,并可见较多角化物

(左中耳)胆脂瘤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送检组织中查见破碎、角化过度的鳞状上皮,并可见大量红染的角化物,周边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符合(左耳前部)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慢性炎症: 送检组织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上皮细胞增生,但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并形成肉芽肿样结构。

脂肪瘤: 送检肿物由分化好的脂肪细胞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隔。

()平滑肌瘤: 送检子宫肿物见瘤细胞呈编织状、条束样排列,瘤细胞长梭形,胞浆丰富,嗜伊红,细胞核长梭形或点状,两端钝圆,染色质细颗粒状,未见核分裂象。

右侧腹膜后)脂肪瘤样脂肪肉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送检(右侧腹膜后肿物)组织中见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为空泡样胞浆,胞核多形性,浓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并可见脂母细胞,间质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

免疫组化:Ki-67(+ 阳性指数约为10%),PCNA(+),HMB45(散在+)

(胃)恶性间质瘤: 送检肿物由纵横交错排列的梭形、卵圆形瘤细胞构成,细胞排列密集,部分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呈上皮样排列,瘤细胞核大小不等,有异型,分裂象可见(10/50HPF)。

免疫组化:Vimentin(+),CD34(+),CD117(+),Actin(-),S-100(-),Desmin(-)。

(小肠)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 送检(小肠)肿物由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浸润性生长,浸润肠壁肌层,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细胞核细长梭形,部分为杆状或短梭形,部分细胞核微弯曲,胞浆丰富红染,核分裂象难见;间质少量炎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瘤细胞CD117(+),CD34(灶片状+),Actin(灶片状+),S-100(-),Desmin(-),Vim(+)。

(右侧颈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右侧颈部)真皮组织内见梭形细胞肿瘤,其形态与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细胞相似,瘤组织内可见稀疏散在的炎细胞和杜顿氏细胞。瘤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镶嵌生长。瘤组织内血管较丰富。

免疫组化:Vimentin(弥漫+),CD68(散在+),CK(-),CD34(小血管壁+),Actin (小血管壁+),Ki-67(+,约10%),S-100(-)。

1、(右)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肾周脂肪组织、肾上腺及输尿管残端、血管残端未见瘤浸润: 送检肾肿物内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多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细胞,胞浆丰富红染,可见较多的巨核、多核瘤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有病理性核分裂象,杂以较多的泡沫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间质血管丰富;局部组织坏死伴胆固醇结晶裂隙形成。肾周脂肪组织、肾上腺及输尿管残端、血管残端未见瘤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瘤细胞Mac387(-),Vimentin(+),CD68(+)0,CD34(-),S-100(-),Ki-67(+,<5%),CK(部分大细胞弱+)。

肝细胞腺瘤: 送检肝组织内可见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瘤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圆形,位居中央。瘤细胞异型不明显,汇管区与中央静脉缺如。

中分化肝细胞癌: 送检肝肿物内瘤组织呈梁索状、片巢状排列,瘤细胞多个聚集成小叶,或组成多细胞层的小梁,其间为血窦样结构。瘤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瘤细胞胞浆红染或透亮,瘤巨细胞少见,双核、三核细胞可见。周围肝组织小叶结构清晰,汇管区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肝左叶)肝细胞、胆管混合性肝癌,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胃肠道,排除转移性癌:: 送检肝肿瘤组织呈巢团状或片状分布,部分区域癌组织为纤维组织分隔,与周围肝组织界限相对较清楚;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腺腔样结构,瘤细胞立方形,排列拥挤,胞浆红染,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稍厚,核仁可见,部分瘤细胞核染色质密集、部分成空泡样,细胞异型较明显。周围可见部分结构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区域,内见扩张的血管,其它肝组织小叶结构存在,汇管区明显慢性炎细胞浸润。特殊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细胞间散在

免疫组化:Actin血管周(+),EMA部分(+), CD34血管周(+), AFP(-),CEA(-)。

(肝穿刺组织)符合糖贮积病。请结合临床进行电镜检查,血清酶学检查葡萄糖-6

-磷酸酶、溶酶体α-1,4-葡萄糖苷酶、脱支酶、分支酶、肝磷酸化酶、肝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酶b激酶和cAMP激酶进行分型::: 肝小叶正常结构存在,肝细胞弥漫性空泡样变,部分细胞呈气球样。肝细胞胞浆透明,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见少量粉染颗粒,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深染。肝血窦挤压变窄或消失。肝小叶内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

嗜银纤维染色:网状纤维均匀分布于肝小叶中,沿肝细胞板呈放射状分布,汇管区内网状纤维稍增多。

肝脏肝母细胞瘤: 送检肝脏组织内见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筛状、腺泡状,瘤细胞大小一致且为多面体形,有清楚的细胞膜,有轻度多形性,出现交替的明暗结构,肿瘤细胞排列成2-3个细胞厚度的小梁,无门管区、胆管及小胆管,部分细胞分化较差呈实性、带状、腺样及乳头状结构形成和厚度不一小梁结构。瘤组织中散布大量造血岛。

肝细胞慢性排斥反应:送检肝穿刺组织见肝细胞较弥漫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可见少数肝细胞点状坏死及肝细胞内胆汁淤积;部分肝细胞嗜酸性变并嗜酸小体形成;汇管区内混合性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肿胀、坏死,部分脱落,结构模糊不清,散在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个别区域可见胆管上皮细胞肿胀与淋巴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现象。

慢性肝炎(G2S1期)。

慢性肝炎:送检肝脏组织内见肝细胞广泛的水肿变性,胞浆肿胀呈气球样变,部分肝细胞核有糖原沉积呈空泡状,汇管区可见中等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送检肝穿组织见汇管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慢性炎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排列大致正常,细胞内可见胆汁淤积,小叶内亦可见炎细胞浸润。

(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送检肝组织可见片状分布的瘤组织,瘤组织由大片壁薄而血腔扩大、互相吻合而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血管构成,腔内含有血液,管壁为一层内皮细胞,周围肝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大致正常

低分化肝细胞癌:送检肝肿物内瘤组织呈梁索状、片巢状排列,瘤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明显,部分瘤细胞胞浆较透亮,可见淤胆,周围肝组织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可见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

(肝右后叶)中-高分化胆管细胞癌:送检肝肿瘤组织内瘤细胞排列成腺管样结构,部分呈巢团状或梁索状,瘤细胞体积较小,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浆粉红染,较丰富,核类圆形,核膜、核仁清晰,染色质颗粒状,异型较明显,核分裂象可见,瘤细胞巢之间见较多增生纤维组织,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肝细胞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送检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分割肝组织呈结节状,结节内

肝细胞索排列尚规则,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小,圆形,深染,胞浆丰富红染,细颗粒状,结节内可见胆管结构、厚壁的血管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中小胆管增生

中度脂肪肝:送检肝组织内见弥漫分布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出现泡状脂滴,细胞核被挤到一侧,另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样变性,组织网状支架保持完整,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1、(肝脏)结节性肝硬化;

2、(胆囊)慢性炎症。::送检肝组织内见正常肝小叶结构已完全被破坏,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染色较深,可见双核肝细胞,局部还可见肝细胞的小灶状坏死,且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汇管区内及部分假小叶中都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送检胆囊组织囊壁各层均可见少量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低分化肝细胞癌:送检肝肿物内瘤组织呈梁索状、片巢状排列,瘤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明显,部分瘤细胞胞浆较透亮,可见淤胆,周围肝组织小叶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可见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

1、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2、双侧输卵管、阴道壁残端、宫旁组织未见癌浸润;

3、淋巴结无癌转移(0/);

4、分泌期样子宫内膜。::送检宫颈肿物组织内见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可见灶性坏死,瘤细胞胞浆丰富红染,可见单个细胞角化,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送检双侧输卵管、阴道壁残端、宫旁组织未见癌浸润;左右闭孔淋巴结、左右髂总淋巴结、左右髂外淋巴结、左右髂内及左右腹股沟淋巴结均未见癌浸润(0/15);送检宫内膜组织内见内膜腺体弯曲、扩张,内含分泌物,部分区域间质较致密,部分疏松水肿,无前蜕膜样改变。

(主动脉瓣、二尖瓣)符合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瓣膜病变:送检组织被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局部可见粘液样变和钙化,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ANLL-M2经治疗后有所缓解;无纤维化表现:送检骨髓组织造血面积约占65%,M:E 约为3.5-4:1。粒系在远离骨小梁的位置增生活跃,以早幼粒及中幼粒增生为主,其次为晚幼粒细胞,而原粒及杆状核较少,不易分化为分叶核。粒系胞浆空泡变性明显。从粒系的增生情况看较符合ANLL-M2b,经治疗有所缓解,还没有达到完全缓解的程度。红系有轻度增生,少数中晚幼粒有“核幼浆老”及巨幼红样变,胞浆空泡样变。巨核细胞2-3个/HPF,胞浆空泡变性。骨髓无纤维化表现

骨软骨瘤:送检肿物表面为纤维结缔组织膜,其下为较厚的软骨组织,再下为软骨组织骨化形成的骨小梁网。

软骨瘤:送检左手指骨、掌骨组织肿物由软骨组织构成,软骨组织呈大片状,细胞分化好,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

慢性骨髓炎:送检组织见增生的纤维组织以及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间质疏松水肿,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部见骨小梁结构,并见死骨形成。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 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送检组织见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小梁间为造血组织,无明显脂肪组织,造血面积约为99%;增生的细胞以中晚幼阶段的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为主,杆状核多见;局部可见原始和早幼阶段的粒细胞片状增生,Charcot-Leyden结晶多见;红系散在,红系岛消失,以中晚幼红为主;巨核细胞难见。

网染:网硬蛋白()

(左中颅窝底)骨母细胞瘤:瘤细胞梭形、短梭形,较弥漫,细胞异型不明显,其间混有大量破骨样巨细胞,并有少量骨样组织及骨组织,瘤组织内可见陈旧性出血。免疫组化:EMA(-),Mac387部分细胞(+),α-AT部分细胞(+),Vimentin(+),CK(-)

骨巨细胞瘤Ⅰ级:送检肿物由两种细胞成分组成,单核基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基质细胞排列疏松,无异型性,间质粘液变性。

骨巨细胞瘤Ⅱ级:送检组织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排列呈编织状或栅栏状,细胞胞浆红染,核大小不一致,有异型,并可见少量核分裂,其间散在少量骨巨细胞,细胞体积相对较小,核数量少。

符合(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查见退变的髓核组织,大部分区域粘液变性,软骨细胞减少,部分区域软骨细胞增生。

()腱鞘巨细胞瘤:送检组织内见大量单核的组织细胞样的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浆量中等,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胞浆内含有小泡状脂滴,无细胞异型性,另可见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核无异型性,胞浆较红染,外形不规则,瘤组织内血管稀少,并可见多个形态不一的裂隙,如血窦样或小囊状,其内有少量散在的瘤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符合()腱鞘囊肿:送检组织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壁样结构,壁内无明显衬覆上皮,壁间血管扩张伴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膝、肘、踝等)痛风结节:送检痛风石组织见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淡褐色结晶,周围见大量异位巨细胞和巨噬细胞,部分钙化;送检背部脂肪瘤见囊壁样组织,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腔内有大量角化物。

(左腘窝)Baker囊肿:送检组织为较薄的囊壁样组织,囊壁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壁内纤维组织与小血管增生,部分小血管扩张充血。

(左膝部)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送检组织滑膜增厚,滑膜细胞明显增生,形成肉芽肿性结节,结节内瘤细胞丰富,如组织细胞,成团吞噬类脂质的泡沫状细胞及少许多核巨细胞,另还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结节内血管丰富,胶原纤维较少,局部见少许含铁血黄素沉着。

(第3胸椎)高分化滑膜肉瘤,双相分化型,局部浸润周围软组织:送检瘤组织见双相型分化改变,一部分瘤细胞为长梭形,细胞浆丰富,核长梭形,大小不等,胞浆红染,见少量核分裂;另一部分瘤细胞呈上皮样改变,胞浆红染或透明,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淡,形成小巢状或呈腺样分布,中心见裂隙,但上皮样细胞区域周围无明显间质反应,两型分化细胞区域相互移行。网状纤维染色见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间均可见网状纤维分布。瘤组织间散在炎细胞浸润,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透明变性,瘤组织局部浸润周围软组织。

免疫组化:CK(+)、EMA(+)、S-100(+)、VIM(+)、CD31(-)、CD34(-)、Actin(+)。

(左尺骨)骨化性纤维瘤:送检肿物由纵横交错的纤维组织及成熟的骨小梁所构成,骨小梁周围可见成熟的骨母细胞。

(右腓骨近端)青少年沙瘤样骨化纤维瘤:送检(右腓骨近端)组织内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排列成编织状,其间散在破骨样细胞,其内血管丰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局部见圆形或弯曲的骨小体,片状排列,周围可见骨母细胞,另可见少量死骨组织。

符合(左股骨近端)孤立性骨囊肿改变:检组织见囊壁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胶原纤维较多,细胞成分少,未见衬里细胞。其外围为骨髓组织,骨小梁较细。局部可见少量反应性骨形成。

送检(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送检(右侧股骨头)骨小梁骨细胞消失,遗留大量空骨陷窝;骨髓组织凝固性坏死。无明显修复性骨组织形成。

(左胫骨干骺端)骨肉瘤:送检左胫骨干骺端肿物组织内可见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不一,异型明显,核大小形态不一,可见巨型核及多核瘤巨细胞,染色质丰富,呈粗颗粒状或凝块状,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瘤细胞间可见成不规则编织状排列的骨样组织。

(胸3椎体)骨母细胞瘤:送检组织(胸3椎体)见由纤维性和骨性成分;纤维性成分由梭形细胞构成,排列疏密不等,核分裂难见;骨性成分由不规则的弯曲编织骨骨小梁组织伴砂砾体或牙骨质样结构,排列不规整,衬覆少量骨母细胞,未见明

显异型性,无核分裂;其间可见少量钙化。

(左肱骨上端)软骨肉瘤:送检组织内见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有陷窝形成,细胞核大畸形,且浓染,可见双核甚至多核瘤细胞,核分裂像多见,瘤细胞间质呈粘液样。

符合(左肱骨)内生性软骨瘤改变:送检组织由分化较成熟的透明软骨构成,呈大小不等、不规则片状,瘤细胞分布不均,大小不等,部分软骨陷窝内有多个细胞,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周围可见残留骨小梁及骨髓组织。

(右肩胛骨)骨软骨瘤:送检组织表面由分化成熟的软骨样瘤细胞构成,外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其下为成熟的骨小梁,骨小梁间可见正常骨髓组织。

(右肱骨中段)骨纤维结构不良:送检组织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其间散在分布骨样组织,骨样组织周边未见明确骨母细胞,纤维细胞梭形,不规则形,无异型。

(右胫骨)嗜酸性肉芽肿:送检组织内见大量胞浆丰富的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体积大,椭圆形,核浅染,有核沟形成,核仁不明显,罕见核分裂,有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毛细血管轻度增生。

免疫组化:S-100(+),CD79a散在细胞(+),Mac387散在细胞(+)。

符合(右膝关节)慢性滑膜炎(请结合临床)。::送检组织表面衬覆扁平上皮,细胞形态一致,增生不明显,间质疏松,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浸润。送检滑膜组织可见滑膜细胞增生,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少许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另可见部分骨组织、软骨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均未见特异性改变。

鼻咽粘膜慢性炎症:送检鼻咽粘膜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增生,腺体增生,排列密集,间质疏松水肿,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1、(右下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2、支气管切缘未见癌残留;

3、(肺门)淋巴结癌转移(2/8):::送检肿物瘤组织呈片巢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浆丰富红染,角化明显,边界清楚,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瘤细胞巢中可见角化珠形成,部分瘤细胞有坏死;支气管切缘未见癌残留;送检及自检肺门淋巴结8枚,其中2枚见瘤组织浸润。

1、肺中分化腺癌;

2、支气管切缘未见癌残留;

3、(肺门)淋巴结癌转移(2/8)。:::送检组织内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腔或小条索样浸润生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浓染,部分呈墨滴样,核分裂象可见,间

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见坏死灶及较多的粉尘颗粒。支气管切缘未见癌残留;送检及自检肺门淋巴结8枚,其中2枚见瘤组织浸润。

(右侧)肺结核。:: 送检部分肺组织可见中央区为大片状的干酪样坏死,周边由大量的类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构成的结节,其间散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局部可见少许残存的肺泡上皮。

(左肺)小细胞未分化癌: 送检少量组织有出血,局部可见小灶状瘤细胞,瘤细胞体积小,小圆形或类圆形,胞浆少,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少见,周围可见少量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

免疫组化:CK(+),CgA(+),NSE(±),Syn(-),LCA(-),EGFR(-),IGFR (++),CD117(-)。

(右肺上叶)肺大泡: 送检组织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玻璃样变,部分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囊壁组织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送检肺组织内可见囊腔结构,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玻璃样变,部分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囊壁组织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部分呈代偿性肺气肿,部分呈肺萎陷改变。

(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送检组织被覆鳞状上皮,见瘤细胞呈不规则片巢状浸润生长,细胞多为梭形或多边形,胞浆红染,核大,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部分瘤细胞核呈空泡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

(左下肺)支气管扩张: 送检左下肺组织见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弯曲变形,内衬纤毛柱状上皮,部分上皮部落,管壁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部见软骨组织破坏,仅剩残端,肺泡扩张破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增生,弥漫性炎细胞浸润。

腺样增殖体: 送检腺样体组织被覆柱状上皮,局部呈鳞状上皮化生,淋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扩大,网织细胞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间质性肺炎: 送检肺组织见肺泡间隔增宽,炎细胞浸润,肺泡腔内见脱落上皮细胞及多量纤维素样渗出物,肺间质少量组织细胞浸润。

()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送检组织见异型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呈片巢状排列,细胞多角形或卵圆形,核大浓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巢中可见红染角化珠形成(可见细胞内角化现象)。

(右下肺)硬化性血管瘤,部分增生上皮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送检肿瘤组织内见瘤细胞呈实性片块状或乳头状增生,瘤细胞大小、形状极为一致,核圆形、卵圆形或呈梭形,可见小核仁;胞浆透明或嗜酸性,核浆比例小,染色质均匀、淡染,不见核分裂像。瘤细胞间有散在的肥大细胞及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可见间质纤维化、

硬化;肺泡腔隐约可见,部分肺泡腔内可见泡沫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CK(+),EMA(+),CEA(-),NSE(+),CgA(-),Syn(+)。

(左上肺)软骨瘤型错构瘤: 送检瘤组织主要由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组成,呈不规则分叶状,每一小叶由疏松的纤维血管及脂肪组织间质包绕;软骨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局部可见灶状增生黏液样变纤维组织;有少量肺泡和小支气管结构,被覆上皮无异型;局部可见钙化。

(鼻咽、咽后壁)腺样体肥大: 送检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为大量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支气管扩张并阻塞性肺炎,肺机化;局限性肺气肿: 送检右肺中叶组织见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弯曲变形,内衬纤毛柱状上皮,部分上皮部落,管壁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增生,弥漫性炎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肺泡扩张,内充满较多的炎性渗出物及慢性炎细胞,部分已明显机化。送检右下肺背段部分肺泡扩张融合形成局限性肺气肿,部分区域纤

(右上肺)小细胞癌(无神经内分泌分化): 送检少量组织有出血,局部可见小灶状瘤细胞,瘤组织挤压明显,瘤细胞体积小,小圆形或类圆形,胞浆少,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少见,周围可见少量正常支气管粘膜组织。

免疫组化:CK(+),CgA(-),NSE(-),Syn(-)。

1、(左下肺)细支气管肺泡癌;

2、支气管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1):: 送检穿刺组织中可见瘤细胞沿肺泡壁排列呈腺腔样,弥漫成片分布,局部排列呈典型倒灯笼样,瘤细胞大小不一,胞浆较丰富,核大而深染,形态各异,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象,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1、(左下肺)肺母细胞瘤(成人型);

2、支气管切缘未见肿瘤组织残留;

3、肺门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0/8)::: 肺内肿物组织结构类似胚胎样肺组织。肿物内见大量大小不等囊性扩张的腺样组织,细胞单层或假复层,高柱状,类似胚胎样支气管。腺样组织间为较幼稚的间叶组织成分,细胞长梭形,分布疏密不等,部分区域可见肌源性分化。周围相对正常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并慢性炎细胞浸润。支气管切缘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检出肺门淋巴结8枚,均未见肿瘤组织残留。

免疫组化:CD99(瘤组织灶性阳性)、CK(腺样组织阳性)、VIM(间叶组织阳性)、SPA(-)、Actin(间叶组织阳性)、Desmin(-)、EMA(腺样组织阳性)。

基底细胞癌: 送检肿物组织见瘤细胞团块状或巢状排列,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排列密集紊乱,胞浆少淡染,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巢周围裂隙形成,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送检肿物一侧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

(鼻咽部)非角化性分化型癌: 送检组织中见大量异型的梭形与多角形的瘤细胞浸润,部分瘤细胞围绕小血管生长。瘤细胞核圆形、长椭圆形,核膜欠清,核仁可见。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

(右鼻咽部)T/NK细胞淋巴瘤: 送检右侧鼻咽部组织表面被覆单层柱状纤毛上皮,部分上皮缺失,间质可见较弥漫一致的异型细胞浸润,细胞胞浆略透亮或红染,核形态多样、不规则,核浓染、核仁不清,部分区域可见片状坏死灶,部分区域组织挤压明显,细胞结构不清。

免疫组化:CD3(+)、CD45RO(+)、CD20(-)、CD79a(-)、CK(-)、EMA (-)、CD56(+)、GZB(+)、TIA-1(+)。

(鼻咽部)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 送检组织被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见瘤细胞呈不规则片巢状浸润生长,细胞多为梭形或多边形,胞浆红染,核大,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仁明显,部分瘤细胞核呈空泡状,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

鼻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柱状细胞乳头状瘤):: 送检(左侧鼻腔)组织内见肿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由外生性分叶状与内生性凹陷状结构组成,表面被覆含嗜酸性细胞特征的假复层或复层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核圆形、卵圆形,染色深,核分裂难见;上皮间可见含粘液及中性粒细胞的微囊;(右侧鼻腔)组织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内腺体增生,排列密集,间质疏松水肿,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

送检(鼻腔)组织可见弥漫一致的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粗,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周围有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

免疫组化:瘤细胞NSE(+),CgA(-),Syn(+),CD56(+),CD20(-),CD79a (-),CD3(-),CD45RO(-),CK(-)

(右侧筛窦和中鼻道)慢性鼻炎并鼻息肉:: 送检(右侧筛窦和中鼻道)组织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增生,腺体增生,排列密集,部分腺体囊性扩张,分泌物瀦留;间质纤维血管增生,部分疏松水肿,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双侧)慢性扁桃体炎: 送检扁桃体组织被覆鳞状上皮,部分上皮坏死脱落,固有

层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滤泡增多,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玻璃样变,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声带息肉(小结):: 送检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异型,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并淀粉样变,慢性炎细胞浸润。

(左下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 送检组织部分被覆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伴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另可见少许鳞状上皮细胞及骨样组织

(侧)甲状腺腺瘤: 送检甲状腺组织包膜完整,甲状腺滤泡增生,大小不一,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胞浆红染较丰富,核圆形,无异型,腔内充满类胶质,局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左侧)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 送检甲状腺肿物瘤细胞呈滤泡状或梁状生长,瘤细胞胞浆丰富红染颗粒样,核圆形,瘤细胞分化好无异型,部分腺腔内可见浓缩的类胶质。局部甲状腺滤泡上皮无异型、腔内充满类胶质,间质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局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送检甲状腺组织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将滤泡分隔为大小不一的结节,滤泡内衬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大小一致,排列规则,无异型,腺腔内含大量红染类胶质物,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少量炎细胞浸润。

甲状腺滤泡癌:: 送检组织中可见甲状腺部分滤泡结构,滤泡形态不规则,腔内胶质丰富,红染,细胞增生明显,排列紊乱,大部分成片巢状、条索状,细胞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核大,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细,如毛玻璃状,部分有乳头形成,有一处侵入包膜;核分裂象少见,细胞异型性明显。间质稀少。

1、(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2、(右侧甲状腺)大致正常甲状腺组织:: 送检冰剩甲状腺及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瘤细胞排列呈多级乳头状结构浸润生长,瘤细胞立方形,胞浆红染,排列紧密,核类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淡,呈毛玻璃样,核沟可见,有一定异型,核分裂象偶见,可见钙化灶,间质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另送检甲状腺组织滤泡大小相对一致,内衬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腔内充满类胶质。

(侧)甲状腺髓样癌: 送检组织瘤细胞呈大小不等实体样结构,细胞为梭形或多边形,大小较一致,胞浆丰富淡染,核为类圆形,染色较淡,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区域有不典型乳头状结构,间质可见少量淀粉样物。

免疫组化:TG(+),降钙素(+),CK19(-),CK(-)。

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又名桥本氏病): 送检甲状腺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并见许多淋巴滤泡形成,部分滤泡萎缩,上皮有嗜酸性变,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颈部”甲状舌管囊肿: 囊性肿物,囊壁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部分为鳞状上皮,囊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未见明确甲状腺组织。

(左侧)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滤泡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胶原化,其间较多慢性炎细胞浸润,并可见一些多核巨细胞。

(右侧)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癌。::

送检甲状腺组织包膜较完整,见瘤细胞呈粱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至包膜血管内,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核仁清晰,间质较少,血管扩张充血、出血。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形成: 送检甲状腺组织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将滤泡分隔为大小不一的结节,滤泡内衬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大小一致,排列规则,无异型,腺腔内含大量红染内胶质物,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少量炎细胞浸润;另送检甲状腺组织包膜完整,甲状腺滤泡增生,大小不一,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胞浆红染较丰富,核圆形,无异型,腔内充满类胶质,局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牙龈瘤: 送检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层上皮角化,基底部细胞呈乳头状或树枝状向固有层增生,细胞排列规则,大小一致,无异型,间质纤维增生,胶原化,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送检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部分表面坏死明显,坏死灶内可见蓝染菌落形成,坏死组织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另可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较多的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骨髓)增生正常,三系细胞比例与各阶段细胞大致正常: 送检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活跃,造血组织面积占50%。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均可见,粒红比例3:1。见幼红细胞岛和少量原红、早幼红细胞。粒系中原粒、早幼粒稍减少,中、晚幼粒稍多,分叶核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每高倍视野2-5个,以成熟巨核细胞为主,其它为不成熟巨核细胞。造血组织中散在数个浆细胞浸润。

网染:(+)。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送检组织由多个乳头状突起构成,每个乳头表面围绕成熟的鳞状上皮细胞,乳头间质见纤维血管结构。

(左侧下颌骨)骨化纤维瘤: 送检组织由纤维组织构成,疏密不等;内含编织骨、板层骨以及无细胞或细胞较少的、嗜碱性、外形光滑的类似牙骨质的沉积物。

多形性腺瘤:送检腮腺肿物组织包膜厚薄不均,瘤细胞由成团或散在分布的肌上皮

细胞及排列呈腺管状结构的腺上皮细胞构成,肌上皮细胞呈梭形或星状,腺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核圆形或卵圆形。局部上皮鳞状上皮化生并可见角化。细胞均分化良好,无异型。间质粘液变、玻璃样变,局部为软骨样基质。部分区域瘤组织侵犯包膜。

1、(左腋下)淋巴管瘤

2、(左腋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送检组织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管腔,管腔内衬内皮细胞,多数无血细胞成分,无增生内皮细胞团,周围为脂肪或间质纤维组织;送检淋巴结正常结构保存,生发中心扩大,淋巴窦存在,窦内充满增生的组织细胞,淋巴滤泡散在。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送检组织淋巴结结构消失,送检组织结构破坏,内可见弥漫一致的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粗,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周围有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

免疫组化:CD20(+),CD45RO(-),CD79a(+),CD3(-)。

骨髓象示增生极度低下,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送检骨髓组织增生极度低下,造血细胞容积不足10%,造血细胞中主要是较成熟的中、晚幼阶段细胞,巨核细胞未见,网状纤维略增加。

网染(+)。

骨髓象示纤维组织增生,可见较多幼稚细胞,较符合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请结合临床考虑:送检骨髓组织增生极度活跃,脂肪组织几乎消失,骨髓中三系均可见,其中散在分布较多的幼稚细胞,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清楚,红系以较成熟的中、晚幼阶段细胞为主,可见较多单圆核巨核细胞,网状纤维增加。

网染::(++ — +++)。

(右颈部)淋巴结结核: 送检组织内见大片干酪样坏死组织,周围由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巨细胞构成的结节,其间散在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右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送检淋巴结正常结构保存,生发中心扩大,淋巴窦存在,窦内充满增生的组织细胞,淋巴滤泡散在,未见结核与肿瘤改变。

免疫组化:Mac387片状(+),BCG(-)。

脾肾破裂: 送检(脾)组织内破裂口处组织坏死、出血灶形成,周边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送检肾脏部分肾实质全层坏死伴血肿形成,周边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它肾组织无明显病变。

4.16.4.2病理诊断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定

病理诊断报告的内容和病理诊断的表述形式 一、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最终要体现在病理诊断报告书中。因而,病理诊断报告书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应的重要医疗文件。所以,病理医师应及时、准确、简明地描述送检病例全部有关的资料和检查结果,做出某种形式的病理诊断,必要时还要向临床或患方说明一些问题。临床医生应当熟悉了解报告书的各项内容及其确切含义。 病理报告书一般分5个部分:①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取材部位等。②送检标本肉眼检查所见。③光镜下组织学或细胞学改变的描述。④病理诊断,可分几种形式表述(详见下述)。⑤附注,注明要向临床或患方说明的问题。在病理会诊时第②、③项可以省略。 二、病理诊断的表述形式及其含义 病理诊断在病理报告书的各项内容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一般应当写明器官、组织名称,再加上形态学诊断(包括疾病或病变的名称,类型,如为恶性肿瘤,尽可能地注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无转移等)。 但由于前述诊断局限性各种原因,病理诊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病理诊断在表述上常用下列几种形式,其含义也就各不相同:①明确的或基本明确的疾病诊断:明确的疾病病理诊断是指不加任何修饰词,直接写明××器官(组织)××病(瘤、癌)。基本明确的病理诊断是指病变性质已明确,如炎症、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等,但在每类病变中是属于哪一种疾病,还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如“炎性肉芽肿”进一步再分是结核病的还是真菌性的,有时判断不清;“恶性肿瘤”是癌还是肉瘤?或者“癌”是腺癌还是鳞癌?由于分化低,不易判明。有时也能指出一定的倾向性,如恶性肿瘤(癌的可能性大),等等。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因而也属基本上确诊。对病理上基本上确诊的病例,临床可以按其确诊的范围(具体到病或某一类病)作依据,进行诊治,病理诊断应对此负责。②不能完全肯定或有所保留的诊断: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不易判定病变性质或是哪种疾病,特别对那些仅具备部分诊断标准的病变,常常以这种诊断形式表述,即多在“明确诊断”表述形式的前或后加上不同的不太确切含义的修饰词:如“考虑为……”、“倾向于……”、“符合……”、“疑似……”或“……可能性大”等字样。这种表述的病理诊断,临床医生不能作为完全可靠的依据,应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或者结合病理诊断,做出自己的诊断进行治疗;或者再进一步检查或观察。③描述性诊断,是指送检组织不能满足对各种疾病或病变的诊断要求,如全为血块、坏死或仅有正常组织等。因而按所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在诊断栏内,只能写出“见描述”或“参考所见”等字样。这样的诊断多数对临床没有什么帮助,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④阴性病理诊断,是指送检组织过小、因牵拉和挤压失去正常结构或标本处理不当,无法辨认病变等,则简要说明原因后,写明“不能诊断”或“无法诊断”等字样。除查找原因、汲取教训外,临床医生只能再做检查确诊。

病史采集万能公式

病史采集万能公式 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病因和诱因有无受凉、饮食不洁、服用药物、外伤、受刺激、劳累等。 (2)主症的特点程度、性状、次数、颜色、缓急、量、性质、部位、时间等。 若有附症,亦应加以特点描述。 (3)伴随症状 (4)全身症状病后的一般状态,即饮食、睡眠、二便、体重、精神状态。 2.诊疗经过: (1)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何种检查? (2)是否做过治疗?服用何种药物?疗效如何? 二、既往史 1、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传染病接触史。 2、相关病史本系统相关疾病和并发症 (说明:黑体部分是直接摘录部分,适当增减。蓝体部分为发挥部分,病史采集的主体部分。)病例分析指导模板: 本例初步诊断:(要写全) 1. xxx 2. xxx 诊断依据: 1、病史 2、体检 3、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xxx 2、xxx 3、xxx 进一步检查 1、进一步确诊该病所应完善的检查 2、排除该病所做的检查 3、该病病情发展变化所做检查(实在不会就写血常规、肝肾功等)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 4、外科治疗或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 附: 呼吸系统诊断公式: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 2、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铁锈色痰 (2)克雷伯杆菌肺炎=砖红色痰+x线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疼+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症) (5)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热+胸痛+脓血痰+x线片状影 3、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咳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病理科诊断报告工作规范

病理科诊断报告工作规范 病理学诊断是应用病理学知识和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的疾病诊断。其意义是为临床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了解预后及总结诊治经验提供可靠依据。病理学诊断书(报告)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医学文件。 1、病理学诊断有有以下几种形式。 (1)Ⅰ类诊断即能明确肯定病变部位及疾病的诊断。 病变部位:以眼观及镜检进行确认如胃幽门部、宫颈等;对体内多处可出现的器官(如淋巴结)或左右两侧均有的器官(如乳腺、肾等)以及小块组织则以临床提供的资料为准,并用括号标明,如(左)乳腺,或(颈右侧)淋巴结,或子宫颈(3点);如具体部位无法确定,则全部定在括号内,如(腹膜后)××瘤。 疾病诊断:应写出疾病全称,不宜写简称。对罕见或新近被认定的疾病,应写出英文全名,附在中文病名之后。如送检标本中有一个以上疾病,则按主要、次要疾病依次写出。对肿瘤性疾病,在送检标本足够的情况下,应写出其分型、分级,恶性肿瘤还应写出浸润范围、切缘情况及转移情况。在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记载免疫组化标记或电镜检查等结果。 举例: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胃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3cm×3cm×2cm),侵及浆膜层;标本上下切缘未见癌残留;幽门淋巴结4枚,其中1枚有管状腺癌转移,其余3

枚呈窦性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或写作幽门淋巴结1/4见癌转移)。(2)Ⅱ类诊断即不能完全肯定的或有所保留的诊断一般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确定为恶性,但其组织来源难定。这种报告常在诊断前冠以“考虑为”、“倾向于”及“疑为”。对临床已有明确诊断,但在病理形态上缺乏特征性病变或仅有与临床诊断不矛盾的非特征性病变时,则在诊断前冠以“符合……”、“不能排出……”。举例: (喉部)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考虑(或疑)有局部癌变(腹膜后)恶性肿瘤——肉瘤,倾向于神经源性、 (左颧部)皮肤病变,符合红斑性狼疮 (3)Ⅲ类诊断即描述性诊断。镜检病变不特异性、病变不足、取材代表性不够、或原始样品过小或采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时,则只能对病变作形态学描述,均需在报告中说明。 举例: (阴道残端)炎性肉芽组织,未见异型细胞。 (右小腿)送检组织部分坏死,边缘见鳞状上皮呈假癌样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4)Ⅳ类诊断即阴性病理诊断。用于送检组织过小或人为变形严重时。 举例: 送检小片浅表胃粘膜组织,不能诊断。 送检物为血凝块及少量炎性渗出物,无法诊断。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病员,由管床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浸入固定液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具体时间要核实)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八大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保证医院病理诊断信息系统的质量,加强公立医院数字病理信息化的 改革,提高基层公立医院病理常规及疑难肿瘤诊疗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机构病理诊断的安全,降低医疗诊断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保障病理质控体系的规范化,特制定《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第二条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作为数字病理科远程诊断系统评审及病理质 控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规范同时为各级医院进行数字病理远程诊断的指导性文件,用于 评价各级医院数字病理远程诊断水平的基本标准,及数字病理质控的评价标 准。 第四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定义: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以 及扫描与控制软件系统,将传统的玻璃切片进行扫描和无缝拼接,生成包括传 统玻璃切片内所有信息,即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 Slide Imaging, 简称WSI),之后,申请会诊单位将制成的数字切片和相关病例资料打包,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会诊平台,由申请会诊单位指定的国内外著名病理专家或者上级医院的专家登录平台,通过浏览器或通过专家客户端进行数字切片浏览、分析和诊断,并发送病理咨询诊断报告。 第五条 效率及准确率是评判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的主要标准,系 1

统要求远程专家及时诊断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成功率,并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六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是病理信息化在医院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有相应的组织落实与保证,其中院长重视并亲自领导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调动信息科、病理科及远程会诊与质控中心的积极性是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必须根据各级、各类医院的具体要求,充分作好需求分析,制定出总体解决方案。 第七条 医院在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建设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及系 统性能/价格比,保证合理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八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属于病理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必须为病理科信息系统提供接口,并进一步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提供接口。 第九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整套系统需要各 个环节的把握,包括数字切片的扫描、切片的上传、专家的诊断水平、会诊平台的完善性及网络状况。据此要求建设该系统的厂家需要具备强大的软硬件自主研发设计一体化的开发能力,完善的会诊平台运营资质及拥有国内外病理领域的知名病理专家团队。开发单位应提供该方面的保证,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第十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基本要求:全自动显微镜硬件及软件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的规定及流程

惠东县中医院 手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规定与流程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的病人,由主管医师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给家属或委托人确认后放入标本袋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科室、主要诊断等),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通过电话通知手术室临时冰冻报告结果。手术室及病理室应按照我院有关规定在快速冰冻病理登记表上登记。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流程

各系统诊断公式

消化系统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泌物 14.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早期)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升高+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消瘦+排便习惯改变+CEA+腹部肿块 15.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1)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2)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16.腹部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肝破裂=右腹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脾破裂=左腹部外伤+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肠破裂=腹中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穿刺淡黄色液体 17.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腹压增加+右下腹肿物+进入阴囊

病理切片诊断性描述重点

1,大叶性肺炎:肺泡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肺泡内纤维素渗出及穿过肺泡间孔的现象明显; 2,小叶性肺炎: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为累计肺小叶的化脓性炎症;细支气管壁有炎性病变,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有的病灶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浆液,纤维素渗出或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有许多以增生为改变的结核结节,肺组织结构被破坏;有的结节可见红染无结构颗粒的干酪样坏死物,周围绕以许多类上皮细胞喝一些朗汉斯巨细胞,外围有许多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的结节无坏死组织; 4,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肺泡间隔变宽;肺泡腔内可见粉染水肿液,红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心力衰竭细胞体积大褒奖中有多数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5,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局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斑块深部为红染无定形坏死物,内含有胆酷醇结晶,斑块浅表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覆盖形成纤维帽;斑块底部及边缘为含泡沫细胞的肉芽组织;中膜平滑肌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6,风湿性心脏病:aschoff小体散在分布在心肌间质;低倍镜下为境界清楚的梭形细胞团,内有aschoff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浆丰富,核大,膜清,核呈空泡状,核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为毛虫状,小体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7,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构被瘤组织取代;瘤组织以多种反应性炎细胞浸润为背景;单核或诊断性R-S细胞均多见; 8,胃溃疡:由内向外有四层结构,表浅渗出层有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其下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组织层,再下为新生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过渡层;溃疡底小动脉可见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节细胞结节状增生 9,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变;周围肾小管萎缩消失,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间质增生;间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肾细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0.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有许多新生小滤泡,滤泡腔内可见吸收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少数滤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突入腔内;间质内血管丰富,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1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区别髓质和皮质,着重看皮质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或界限不清,胞浆内有许多匀细粉然颗粒,近曲小管腔缘参差不齐呈星芒状,管腔内有淡粉色絮状蛋白物 12,葡萄胎:绒毛明显增大,间质高度水肿及粘液性变;间质内血管消失或异常稀少;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混合存在,细胞滋养层细胞境界清楚,胞浆淡染,核呈空泡状;合体滋养层细胞胞浆红,核多染色深 13,乳头状瘤:瘤组织由皮肤表面而呈外生性生长,形成手指样结构,表面为肿瘤实质,即层次较多,排列规则的鳞状上皮;深部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的纤维脉管束为轴心14,高分化鳞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称为癌巢;中心见层状红染的角化珠,周边为基底样癌细胞,棘细胞样癌细胞位于两者之间,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实质间质分界清楚,间质内有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15,低分化鳞癌:癌细胞大小不等,有巨核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粗大的核仁及核分裂象,不见细胞间桥和角化珠的形成 16,结肠腺癌:低倍镜下,可见大量密集腺管样结构,浸润于肠壁内,腺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腺管不完整,有的可见背靠背现象;排列多层极性紊乱或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核分裂像易见 17,肺门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原有结构破坏代之以转移性的腺癌组织,癌细胞排列呈许多不规则的腺管,有的呈实性细胞条索,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各系统诊断公式、鉴别诊断、检查治疗

各系统诊断公式、鉴别诊断、检查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小于70%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慢性病程。间断咳嗽咳痰数年,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期出现脓性痰。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进一步检查: 胸部X线,痰涂片,ECG,UCG,病情缓解后性肺功能检查 治疗: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考虑机械通气。 2支气管哮喘=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 诊断依据: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咳嗽喘息为主,对刺激性气体或冷空气过敏,体检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有过敏史 鉴别诊断:急性支气管炎,COPD,心力衰竭,过敏性肺炎 进一步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ECG,IgE,过敏原皮试 治疗原则: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祛痰、止咳,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3支气管扩张=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脓

痰+咯血 诊断依据:青年男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咳嗽,咳大量脓性痰伴咯血,肺部固定湿罗音,幼年时期可有麻疹肺炎病史,有杵状指 鉴别诊断: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 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高分辨胸CT 治疗原则: 休息及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 4肺炎 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诊断依据 1.发病急,寒战、高热、咳嗽、白粘痰 2.左上肺叩浊,语颤增强,可闻及湿性罗音 3.化验血WBC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鉴别诊断 1. 其他类型肺炎:干酪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等 2.急性肺脓肿 3.肺癌 进一步检查

床病理诊断中心设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设置***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临床病理诊断资源,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水平,拟整合***现有临床病理诊断力量,设置***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将设置该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964.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99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在副省级城市和长三角城市中均位居第四。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收入水平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二,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收入水平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四,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707万人,户籍人口568.1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3%,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21平方公里。 二、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2008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5307万次,其中,门急诊人次数为5186万次,出院人数56.45万人。两周患病治疗率为93.44%,年住院率为4.42%。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2.44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3.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6‰,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37岁。据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1.40%。按2008年末户籍人口推算,当年全市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121.57万。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39.90%下降到2008年的12.76%,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

最新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及流程为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病员,由管床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人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将标本浸入固定液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具体时间要核实)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七、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按性质、后果,责任到人。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流程

利辛县中医院2011年4月8日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 (讨论稿) 一、报告资质 (一)病理诊断(含细胞病理诊断和细胞学筛查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且其质量和时限符合相关规定。 (二)满三年的住院医师才能签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报告。 (三)冷冻切片诊断报告要求主治医师或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四)疑难病例、院外会诊病理诊断报告均由科主任授权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签发。 二、审核程序 (一)病理医师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 (二)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三)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四)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涉及到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重新审查。 (五)建立病理诊断审核制度。住院医师负责初检,再由高职称医师负责审核并签署病理诊断书,科主任负责科内全面的病理诊断和复查工作。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三、疑难病例会诊 (一)遇到疑难病例,交于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二)遇特殊病例、罕少见病例、疑难病例等,需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会诊,解决诊断问题,须做好记录。其病理诊断报告由主治医师以上资职人员

出具,并经上级医师复核,签署全名后发出。仍有疑问的可以请上级医院病理专家会诊解决。 (三)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科集体阅片,由科内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医师带领全科医师集体阅片,对疑难、罕见病例和会诊病例、读片会病例进行讲解,并有相应记录。 四、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及时限 (一)病理诊断时限,大标本应于5个工作日内发出,活检小标本于3个工作日内发出,冰冻病理诊断应于30分钟内发出,细胞学诊断应于2个工作日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 (二)报告的签发需报告人亲笔签名,未经签字的报告无效。 (三)病理报告送达临床科室时,由接收的医、护人员在登记簿签收。 (四)病理医师应临床医师要求,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 (五)病理科已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六)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报告,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报告书。 (七)病理报告书应及时发给相应的临床科室或门诊查询中心,相关科室报告接收人应有签字记录。 (八)原则上不接受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先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如24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应出具书面病理报告。 五、病理诊断报告的补充、更改或迟发 (一)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补充报告形式进行修改。 (二)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出现原则性问题,则需及时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全国首个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在宁波正式开业

全国首个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在宁波正式开业 宁波开全国先河,成立的全国首家区域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昨天正式开业。该中心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外包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全市共享。自此,病理诊断宁波全城“一单通”。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结合了全国顶尖的上海市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力量,整合市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院6家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的病理资源,实行集约化运作。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心在这6家医院设立分中心,配备高年资医师完成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同时收集各类病理标本。这些病理标本被装入统一的塑胶瓶,由物流车从各大医院运送到中心。从联网的各家医院医生开出病理申请单起,中心电脑通过每个标本瓶内射频电子标签,实时监控病理标本的采集、运输、制片、读片和报告等全过程,并据此统筹安排人员与设备。切片的病理诊断报告由上海、宁波病理专家三级会诊并电子签名后,各大医院在医生工作站就可实时共享。 昨天,卫生部医管司司长张宗久说,这种“捏指成拳”的运作模式颠覆了我国病理分散在各家医院的传统,成功解决了“病理诊断力量整体单薄但投入重复低效”的全国性难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缓解看病贵。 中心主任、上海肿瘤医院副院长杜祥说,试运行5个月来,三大效应已初步显现: 提质:病理诊断实现从“常规武器”向“尖端武器”的大跨越。过去很多新技术由于标本量不足和人手紧无法开展,市民只能拿着病理标本跑上海、杭州等地。现在,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技术相结合的诊断平台初步建成,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国内外同步的诊断技术。 增效:设备利用率提高,病理诊断力量有效集中。如今平均每天完成的病理诊断例数是整合前的1.45倍。 提速:组织病理出报告时间平均4.74天,内镜小标本等出报告时间平均2.45天,冰冻快切出报告时间30分钟内。 市卫生局局长张乐鸣说,借助智慧健康体系,今后该中心的服务半径将覆盖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只要是能上网的地方,市民还能方便快捷地自助查询、打印报告。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根据对病理诊断的把握程度而分为以下4 种类型: (4)无法诊断。当送检组织过小,或因牵拉、电烧灼、挤压等, 或没有及时而正确的固定时,病变无法辨认,病理报告只能简要说 明不能诊断的原因,这种情况只能是“建议必要时再次活检”。有 些病理报告不是肯定性诊断,病理医生对此也是如梗在喉,但由于 取材局限或病变复杂不得不发此类报告。 不管是何种病理诊断报告,患者均应尽快找临床医生寻求下一步诊治方案,对于病理诊断方面的疑问也可咨询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 或相关专家。有些患者上网查资料、甚至查专业病理书籍,想要自 己搞明白病理诊断报告中的诊断术语,这样做不但可能会对病理诊 断报告有误解,甚至有可能耽误下一步治疗。 第一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一部分是活检组织的肉眼观察。包括活检组织的全貌、活检部位、可疑癌肿的形状、边缘是否清楚;还应叙述活检组织 的大小,如直径或长度、重量(用公制单位表示,如厘米、克)。若 习惯用标准计量单位,则2.5厘米等于1英寸,454克约等于1磅。 第二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叙述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包括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 性描述。“非典型”是一个术语,表示细胞看上去就不正常。细胞 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非典型细胞的细胞核(nucleus)比正常细胞的 核大,含染色质(chromatin)较多。病理科医生还要观察细胞有丝分 裂的速度,其显示了细胞增殖的迅速程度。“分化(Differentiation)”是又一个术语,描述细胞在某一组织内进行特

殊分工,完成特定工作。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细胞越不典型。在镜下观察时,应注意是否在活检部位将所有的异常细胞全部取下。要确定这一点,病理科医生只需在镜下观察活检组织的边缘。如果异常细胞的周围有一圈正常细胞,则该活检组织可描述为“边缘清晰”;并可认为所有的异常细胞已经去除。如果活检取下组织的边缘还有异常细胞存在,则可描述为活检组织“边缘不清”。此时,病理科医生可向主管医生建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比如对再次手术部位或需作其它什么治疗作出建议。 第三部分 有时,病理科医生会对主管医生建议,应再作什么样的活检,以及哪些检查结果尚待完善,哪些特异性检查可以作。所有这些都应包括在病理报告中。 1、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如诊断不全、或报告已发临床医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检查),可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 4、每一份补充或更改的病理报告均遵循了病理报告补充或更改的制度与审核批准流程,并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 5、发出补充、更改或迟发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经过授权落实到人。 6、病理报告单签字与授权文件符合率100%。 7、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1、病理诊断报告补充程序: 1)病理报告发出后,经自查或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如发现非原则性的问题(如诊断不全、或报告已发临床医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检查),首先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 2)如因临床医生书写、输入错误或需做某些特殊检查,需临床医生提供书面更改通知,病理医生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修改。

各系统诊断公式、鉴别诊断、检查治疗

各系统诊断公式、鉴别诊断、检查治疗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1 小于70%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慢性病程。间断咳嗽咳痰数年,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期出现脓性痰。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一步检查: 胸部X 线,痰涂片,,病情缓解后性肺功能检查治疗: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考虑机械通气。 2 支气管哮喘= 阵发性或周期性喘息+听诊哮鸣音+过敏史诊断依据: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咳嗽喘息为主,对刺激性气体或冷空气过敏,体检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有过敏史 鉴别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心力衰竭,过敏性肺炎进一步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过敏原皮试治疗原则: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 口服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祛痰、止咳,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3 支气管扩张= 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脓

痰+咯血诊断依据:青年男性,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咳嗽,咳大量脓性痰伴咯血,肺部固定湿罗音,幼年时期可有麻疹肺炎病史,有杵状指鉴别诊断: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高分辨胸 治疗原则: 休息及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 4 肺炎 大叶性肺炎= 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诊断依据 1. 发病急,寒战、高热、咳嗽、白粘痰 2.左上肺叩浊,语颤增强, 可闻及湿性罗音 3.化验血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鉴别诊断 1. 其他类型肺炎:干酪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 2.急性肺脓肿 3.肺癌

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度

XXX医院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度 (一)标本送检及组织固定规范 1.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 病理科检查。对于私自留取标本者,应有批评、教育和惩罚性措施 2.病理标本及相对应的病理检查申请单转送到病理科,各环节需要有核对和签 字,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要保证病理标本的及时和充分固定 3.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到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的书面记录,时间精 确到分钟 4.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转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 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 5.医院应召集相关科室以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 6.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的量应 为组织体积的5-10倍 7.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8.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切开,固定过夜,第二天取材。标 本充分固定的时间应在大于6小时。 (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 1.申请单上必须填写清楚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 2.申请单应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 断 3.申请单上须注明取材部位、标本件数。 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 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 6.申请单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 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大夫的签字(盖章),大夫的名字易辨认 (三)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 病理医师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标本,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与切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材,做病理切片。取材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提供准确的TNM分期信息和其他与治疗和估计预后相关的信息。取材规范可参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或其他病理取材专著 1.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 2.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 数 3.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申请单与标本应有 双标志和双核对 4.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有关的操作规范进行 5.应当对标本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6.应有取材工作记录单,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 7.组织块的编号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

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与格式的明确规定

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与格式的明确规定 一、病理报告的基本类型 1、Ⅰ类: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诊断(需包括取材部位和疾病名称)。 2、II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和(或)病变性质,或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和(或)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诊断意向,可在拟诊名称前冠以诸如病变?倾向?、?提示?、?可能?、?考虑?、?符合?、?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 3、III类:切片上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某种疾病时,只能作病变形态的描写。 4、Ⅳ类:送检标本过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机械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诊断。 二、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 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理号、送检医院、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巨检和光镜下的要点描述,一般性病变和小标本可酌情简述或省略。 2、与病理诊断相关技术的检查结果 3、病理诊断 (1)送检多少标本都应有相对应的病理诊断。 (2)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包括手术部位、巨检分型、肿瘤分级、浸润深度及预后有关的形态改变等。例如:?升结肠溃疡型腺癌

Ⅰ级,侵及粘膜下层。上下手术切缘均未见肿瘤组织,肠系膜淋巴结3枚均无癌肿转移?。 (3)对病变部位不明确者,报告时可在部位处加括号,表示是按临床的送检部位而定的。例如:?(上腭)乳头状瘤?。 (4)对于疑难病例或做出II、III类诊断的病例,可在报告后酌情附加:①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再取肿瘤深层组织,随访或密切随访,必要时复查或再做活检等。②注释或讨论。 经过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报告中。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签发及局限性 外科病理学是一门应用病理学知识对临床采用手术切除或穿刺等手段而获得的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疾病诊断的应用性学科。由于病理医师采用的诊断标准比较模糊,带有较大的循证性和经验性(以权威和感观为基础);其次在日常大量的常规外检中又随机混杂有少数少见的疑难复杂的病例,对其认识不足或忽略;另外,有时候临床提供的信息不完整,甚至令人误解,所有这些原因导致外科病理诊断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错误。作为一名诊断病理医师,我们有责任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也应该明确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随机和系统性错误,所以临床医师也应该与病理医师保持密切联系,尽量避免做出错误的病理诊断。 一、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 I: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7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 第12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于2017年2月3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 2017年2月21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部署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原卫生部令第35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该实施细则中的“卫生部”统一修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修改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二、将第三条第二项修改为:“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三项:“(十三)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 第十三项改为第十四项。 三、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的设置审批权限另行规定”。 四、删除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并将第二款修改为:“有前款第(二)、(三)、(四)、(五)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五、将第十八条修改为:“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经相关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六、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实行全程管理和动态监管。有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本决定自2017年 4月1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7修正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及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的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五)疗养院; (六)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七)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八)村卫生室(所); (九)急救中心、急救站; (十)临床检验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