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谷的质量标准

稻谷的质量标准

稻谷的质量标准
稻谷的质量标准

稻谷质量标准

籼稻谷质量指标(一)

注:1、本标准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商品周转粮在安全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的稻谷储存品质还需按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进行判定。

2、水分含量大于表(一)中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实际水分(杂

质)指标高于标准规定指标的,以标准规定的水分(杂质)指标为基础,每高%,减量%,高不足%的,不减量。

3、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中央

储备粮、地方储备粮的等级必须符合国标中等质量标准以上(含中等)。

4、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谷外糙米不超过%。

5、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籼稻谷储存品质技术要求(二)

注:1、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表(二)“宜存”判定的,判定为宜存。新收购(轮换)的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必须符合“宜存”。

2、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均符合表(二)“不宜存”判定的,判定为不宜存。

3、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三项指标中,有一项符合表(二)“陈化”规定的,

即可判定为陈化。对判定为陈化的样品,必须在检验报告中报告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三项指标的检验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大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新的粮食标准

新的粮食标准即将实施 2009-6-17 10:23:46 出处:中国网 新的《稻谷》(GB 1350-2009)和《玉米》(GB 1353-2009)、《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并将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9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稻谷》(GB 1350-2009)和《玉米》(GB 1353-2009)、《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并将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去年《小麦》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我国粮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又一件大事,至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90%的四大粮种全部有了新的国家标准。这对于提高我国主要粮食的质量、规范托市收购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满足消费和新形势下流通体制的需要,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质量,国家粮食局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统一计划安排,组织有关大学、科研机构、质检机构和有关专家对1999实施的《稻谷》、《玉米》及1986年实施的《大豆》等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协调一致。本次修订的标准,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修订后的标准,既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兼顾国家、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体现优质优价,依质论价的精神。主要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符合WTO的规则,能进一步增强我粮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稻谷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是调整了整精米率要求。原标准中整精米率只设一个限量并作为最低等级指标,即籼稻谷≥50.0%,粳稻谷≥60.0%。由于我国不同稻谷产区的气候和稻谷品种质量差异较大,用一个整精米率指标很难反映不同产地的稻谷质量的实际状况。修订后按照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整精米率指标,籼稻1~5级分别为≥50%、≥47%、≥44%、≥41%、≥38%,粳稻1~5级分别要求≥61%、≥58%、≥55%、≥47%、≥44%。使整精米率能更好地体现稻谷出米率和品质,有利于引导生产,促进稻谷质量的提高,体现优质优价政策。 二是规范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针对原标准中整精米率检验方法不够规范和检验仪器未统一规定,易造成检验误差大、时间长、收购现场执行难的问题,新标准对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仪器要求进行了规范。同时制定了《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国家标准(GB/T 21719-2008),对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的技术要求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使用整精米率标准样品对仪器进行调校后才能用于整精米率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 rice bran power

通过直径1.0 ㎜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上的粉状物质。3.4 杂质foreign matter 除大米粒之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糠粉、矿物质、带壳稗粒、稻谷粒等。 3.5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颜色明显不同的米粒。 3.10 籼米milled long-gr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3.11 粳米milled medium to short-g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3.12 糯米waxy rice 用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又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和股程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试样所含直链淀粉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16 互混other kind rice kernel 同一批次大米中的其他类型米粒。 3.17 色泽、气味color、odour

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问题的规定

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定是粮油质量控制、依质论价和非标准品粮油的处理依据。 本规定适用于政策性粮油的收购、储存、销售、调运,其他贸易粮油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政策性粮油是指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收购、储存、销售的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等原粮及食用植物油料。 本规定所称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是指用于规范粮油质量要求的国家标准。 2.一般原则 2.1粮油购销按标准中的等级指标确定等级,以其余指标作为增扣量的依据。 2.2收购和销售的粮油不符合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应当整理达到标准,整理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可采取降等、扣量等办法处理。 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粮油,不得作为食用粮油及饲料用粮油收购和销售。2.3 政策性粮油购销一般以粮油质量国家标准的中等品为计价基础,即1-5等的,以3等为中等品;1-3等和1-2等的,以2等为中等品。等外级粮油不列入政策性粮油收购范围。 2.4 粮油安全储藏水分不作为水分增扣量的依据。 2.5 国家对粮油收购另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6粮油质量检验应依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检验仪器,须经县级以上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粮油专用检验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粮油收购 3.1 所有粮油收购网点,应在显著位置公示粮油收购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和作价规定,摆放粮油等级标准参考样品,配备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和设备。粮油验质人员应取得粮油检验员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售粮者对粮油检验验质结果有异议时,粮油收购站点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检验仪器进行复验。 3.2 粮油收购中,按以下规定进行增扣量: 3.2.1 水分含量: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但低于标准规定指标2.5个百分点及以上时,不再增量。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00%;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 3.2.2 杂质含量:实际杂质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量0.75%。实际杂质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精讲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rice bran power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2010〕190号)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 〔2010〕190号) 核心提示: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粮食局制定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文号】国粮发〔2010〕190号 【发布日期】 2010-12-02 【生效日期】 2010-12-02 【效力】 【备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进一步规范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和判定工作,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8号)的有关规定,我局在总结近年来粮油质量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修订和完善了《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国粮发〔2003〕158号)同时废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油和国家临时存储油,下同)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必要时由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合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为检查扦样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在地监管原则,将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卫生安全状况列为日常监管内容。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的扦样检验工作,包括制定扦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扦样检验任务等。 第五条承担中央储备粮扦样和检验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应取得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资质。扦样、检验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业务知识,具有粮食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实际工作经验。 第六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符合委托任务书的要求。 第二章扦样与送样 第七条检验机构接到委托任务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备扦样器(含深层)、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瓶)、封条(标签)等工具和用具,复制《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见附件2-1A、2-1B,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做好扦样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收集和整理本省(区、市)和中储粮分支机构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规定等文件,并报送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三)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按时送达。 (四)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承储企业扦样,到每个库点的扦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扦样人员到达承储企业后,应出示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按要求实施扦样、分样和封样,做好样品记录。 (五)指定专人负责核对、录入检查样品的原始信息。 第八条承储企业应如实提供粮食库存数量、品种、货位分布、产地或来源、收获及入库年度、检验记录、粮温变化、虫害及施药情况、储粮技术措施等资料,供扦样人员查阅和记录,并派人协助扦样。 第九条散装粮食扦样。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稻谷

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稻谷》 编制说明(送审稿) 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标准制定背景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稻谷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稻壳和稻米两部分组成。稻壳的厚度为25~30μm,质量约占谷粒的18%到20%。稻壳的厚薄和质量与稻谷的类型、品种、栽培及生长条件、成熟及饱满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成熟、饱满的谷粒,稻壳薄而轻。粳稻的稻壳比籼稻的薄,而且结构疏松,易脱除。早稻的稻壳比晚稻的稻壳薄而轻。未成熟的谷粒,其稻壳富于弹性和韧性,不易脱除。稻谷脱壳之后即可得到糙米,糙米表面平滑有光泽。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我国稻谷年产量达2.0到2.1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7.5%,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6.9%,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产区遍及全国各地,主要产区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品种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黑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7省的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国内六成以上。 稻谷营养成分与国际二级玉米相当,其中稻谷的蛋白质品质、氨基酸平衡性、微量元素含量甚至优于玉米。此外玉米所含的脂肪虽高于稻谷,但玉米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不利于肉品质的提升和肉的储藏。然而稻谷的粗纤维含量比玉米高,适口性很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直接用作饲料效果不佳,经脱壳处理后的糙米饲用价值大大提升,甚至优于玉米。但是脱壳处理的成本较高,导致糙米提供的单位重量的蛋白质的可比价格较高。因此,如果能培育出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米率高的稻谷品种,作为畜禽的饲料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不同品种稻谷的营养特性和营养成分有差异,其中干物质在86%左右,差异不大,粗蛋白质含量在5.3%到8.8%范围内,粗纤维含量在5.5%到12.5%范围内,粗脂肪含量在1.3%到2.5%范围内,粗灰分在3.0%到5.0%范围内,稻谷的营养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差异导致不同糙米之间的差异,脱壳后的糙米的粗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差异较大。糙米可为猪、牛、羊、鸡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1、稻谷(GB1350-2009): 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 籼稻:≥50%、≥47%、≥44%、≥41%、≥38% 粳稻:≥61%、≥58%、≥55%、≥47%、≥44% 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 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 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 ≥590g/L等外级:<590 g/L 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 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 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 ≥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 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0.2%、≤0.2%、≤0.5%、≤1%、≤3%。 4、小麦: ⑴修改了小麦分类检验方法,将感官检验改为仪器化检验,建立了中国小麦硬度分类评价体系,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⑵对小麦分类进行了简化,新标准中小麦分类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红小麦及混合小麦,由原来的9类调整为5类,取消了原按冬、春季节播种的分类 ⑶适当放宽了中等小麦不完善粒的限制,由原来的6%调整为8%,与国际标准取得一致。 ⑷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规定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小麦的品种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时间等,以便于小麦产品的溯源。

优质稻谷标准

优质稻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优质稻谷GB/T17891-19992000-04-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稻谷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加工、销售的优质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50-1999稻谷 GB1354-1986大米 GB/T5511-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GB/T15683-1995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出糙率、整精米、整精米率、不完善粒、谷外糙米、杂质、黄粒米、色泽、气味按GB1350-1999中的3.6、3.7、3.8、3.9、3.10、3.11、3.12、3.13执行。 3.2 优质稻谷 由优质品种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稻谷。 3.3 垩白粒率 米粒胚乳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包括腹白、心白和背白。 3.4 垩白米率 有垩白的米粒占整个米样粒数的百分率 3.5 垩白大小 垩白米粒平放,米粒中垩白面积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率。 3.6 垩白度 垩白米的垩白面积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比。 3.8直链淀粉含量

精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百分率 3.9 胶稠度 精米粉碱糊化后的米胶冷却后的流动长度。 3.10 异品种粒 不同品种的稻谷粒 4分类 根据优质稻谷的品种分为四类:优质籼稻谷、优质粳稻谷、优质籼糯稻谷、优质粳糯稻谷。 5 质量要求 5.1 分级指标 优质稻谷分级指标见表1。 表1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类别

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2009年春训班仓储人员 学 习 材 料 二00九年元月

一、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1、新质量标准发布实施时间是:1999年11月1日发布,2000年4月1日实施。 2、稻谷质量标准: GB1350——1986《稻谷》发布实施12年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相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1)、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成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 (2)、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在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3)、质量要求:

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出糙率:一等≥79.0%、二等≥77.0%、三等≥75.0%、四等≥73.0%、五等≥71.0%。整精米率:全部是≥50.0%。水分:≤13.5%。杂质:≤1.0%。色泽、气味正常。 ②、粳稻谷出糙率:一等≥81.0%、二等≥79.0%、三等≥77.0%、四等≥75.0%、五等≥73.0%。整精米率:全部是≥60.0%。水分:≤14.5%。杂质:≤1.0%。色泽、气味正常。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稻谷中混有其它类稻谷不超过5.0%。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1.0%。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2.0%。 3、小麦质量标准: GB1351——1986《小麦》是1986年修订的,十几年来由于农业种植品种的变化,小麦粉加工企业要求的变化,使粮食生产结构和粮食购销矛盾更为突出,原标准已经滞后。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皮色和粒质六类分为九类,并对小麦同色比例,硬质率进行调整,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指标合并为一个质量指标。 分类: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大米》国家标准的修订

《大米》国家标准的修订 《大米》国家标准的修订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谢健,修订的背景 ,, ,,,,,,,《大米》国家标准是根据当时我国的粮食供应形势所修订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粮食生产、供求关系和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变,,,多年之前修订的,, ,,,,,,,《大米》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指标少、品种少等问题,亟待修订。因此,修订的申请获得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和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组成“《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共同承担修订任务。,修订的原则 ?有利于我国大米产品的系列化和规范化; ? 注重与现行的《稻谷》、《优质稻谷》等相关国家标准以及我围现行有关政策相衔接; ?兼顾我国稻谷品利,品质水平及大米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导稻米优质品种的种植和企业稳步健康地发展。,修订的成果修订后《大米》国家标准(送审稿)于,,,,年,月,日在“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五次会议”上通过审定,审定意见认为:修订后《大米》国家标准的关键指标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相衔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审定意见修改后的《大米》国家标准(报批稿)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于,,,,年,月发布,,,月开始实施。,修订的主要内容与,, ,,,,—,,《大米》相比,,, ,,,,—,,,,《大米》的主要技术差异有: ?增加了“优质大米”大类; ?修订了“加工精度”和“碎米”等术语的定义: ?增加了“垩白粒率”等术语和指标: 一,,— ? 提升了保留指标的要求; ? 增加了卫生指标和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增加了判定规则; ? 具体说明如下:,(, 增加了“优质大米”大类 ,,,,,,,,,《大米》只有“大米”一个类别的产品,根据原料稻谷的种类和收获季节了分成早籼米、晚籼米、早粳米、晚粳米、籼糯米和粳糯米六种。根据食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稻谷 Paddy UDC 633.18 GB 1350-86代替GB 1350-78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稻谷。 1 分类 1.1 根据稻谷的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1.1.1 籼稻谷:籼型非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1.1 早籼稻谷:米粒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稻谷:米粒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 2.1 早粳稻谷:米粒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 2.2 晚粳稻谷:米粒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稻谷:糯性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以下两种: 1.1.3.1 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稻谷:粳型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 各类稻谷中混有其他类稻谷(包括籼糯、粳糯互混)的允许限度为5.0%。 1.3 稻谷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稻谷和陆稻谷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 质量标准 2.1 各类稻谷按出糙率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及表2。 2.1.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1。 2.1.2早粳稻谷、晚粳稻谷、粳糯稻谷质量指标见表2。

注:一类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四川、贵洲、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京、天津十五个省、市、区。 二类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宁夏七个省、区。 三地区: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四个省、区。 2.2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2.3 实行全项目增减价的出糙率基础指标,在三等指标增加1.0%。 2.4 各类稻谷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 收购稻谷水分的最大限度和稻谷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6 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 名词解释 3.1 出糙率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的百分率。 3.2 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 未熟粒 籽粒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 虫蚀粒 被虫蛀蚀,伤及胚乳的颗粒。 3.2.3 病斑粒 糙米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4 生芽粒 检验稻谷外观,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外观,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粒。 3.2.5 霉变粒 稻谷生霉,剥壳后糙米也有霉点,胚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 3.2 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 筛下物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粮油质量管理办法

粮油质量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产品质量监督 【发文字号】[90]商储[粮]字第285号 【发布部门】商业部(已变更) 【发布日期】1990.12.17 【实施日期】1990.1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粮油质量管理办法 (1990年12月17日〔90〕商储(粮)字第28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粮油质量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质量管理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粮油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经营部门必须树立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粮油质量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以及检验人员的监督把关职能,在粮油流通环节实施监督检验,把好质量关。 第三条各级粮食部门按本办法的规定,对本身经营的粮油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平

价粮油和议价粮油均属本办法的管理范围。同时还要指导其他经营部门做好粮油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对粮油质量进行监督检验的依据是粮油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采用的方法为国家统一颁布的粮油质量检验方法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第五条粮油质量标准的全部指标为必检项目;卫生标准中的磷化物、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等项目为全国必检项目;黄曲霉素B1为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区的必检项目;马拉硫磷为使用地区的必检项目。各地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本地区的卫生必检项目。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增加有关卫生项目的检验,以确定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过规定限量: (一)受工业“三废”或其它物质污染的农田收获的粮油; (二)使用化学药剂熏蒸杀虫的粮油; (三)含有添加剂、防护剂的粮油; (四)在流通过程中,已知受到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霉菌感染或色泽、气味有明显异常的粮油。 第二章检验机构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验机构隶属于同级粮食行政管理机关,为技术行政管理机构,并附设具有独立把关职能和监督检验测试能力的化验机构,形成省、地、县三级检验监测网。 第七条粮油加工厂,大、中型粮库以及有购销储存任务的粮管所、站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和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检验技术人员,作为基层检验机构;小型粮库及站、点、店应有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从事粮油质量管理的检验、检查工作。库、所、站、厂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工作受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家粮油质量检验员培训资料

国家粮油质量检验员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 绝对误差Ei有单位,该单位与给出值单位相同。绝对误差Ei有正、负。相对误差为绝 对误差与真值之比,是无量量纲。相对相差为两次测量值之差与算术平均值之比,为无 量量纲。 2. 水分在粮食籽粒中有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一是游离水(自由水);二是结合水(束缚 水)。游离水较多的粮食,容易发热生霉。碳水化合物根据结构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 聚糖三类;根据糖类溶解点分为可溶性糖和不溶性塘。 3. 粮食中的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物和一些脂肪伴随物。脂肪是脂肪酸与甘油的化合物,又 称甘油酯。植物固醇本身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它具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的作用。 4. 酶具有底物专一性和作用专一性,因此粮油籽粒中各种生理生化变化是由多种多样的酶 类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5. 标准化和标准的基本特性是统一性、民主性、科学性、法规性。依据标准的的适用领域 和有效范围不同,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6. 按照粮食的流通情况,分为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五个环节。 7. 实验室安全操作知识(P86~P89)

8. 根据燃烧物性质,国际上同统一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指木材、纸 张和棉布等物质的着火。B类火灾指可燃性液体着火。C类火灾指可燃性气体着火。D 类火灾指可燃性金属着火。实验室“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9. 按照栽种的地理位置、土壤水分不同将稻谷分为水稻和陆稻(旱稻)两类。按照稻谷生 长期的长短的不同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按照稻谷品种的不同可分为籼稻和粳 稻两个亚种。按照稻谷淀粉性质的不同,稻谷又可分为黏稻(非糯稻)和糯稻两类。根 据国家标准GB1350-2009《稻谷》规定,稻谷按其收获季节、粒形和粒质分为早籼稻谷、 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10. 早籼稻谷: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晚籼稻谷: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部分 较多。 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质黏性较大胀性较小。 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 或半透明状,黏性大。

大米国家标准

《大米》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

目录 1、工作简况 (1) 2. 修订原则、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的对比情况 (2) 3、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20) 4、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0) 5、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20) 6、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1) 7、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21) 8、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1)

1、工作简况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4〕89 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 2014 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以及国家粮食局"质检办便函[2015]26号""“关于下达2015年度粮油标准第一批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大米》国家标准的修订项目(计划编号20142143-449)由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现名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粮科院)承担。因此,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指导下, 武汉粮科院牵头组建了“《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的成员大多参与了GB/T 1354-2009《大米》以及后续系列大米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也一直关注并收集大米行业对该标准的意见和反馈。工作组首先结合多年来收集的行业意见,完成了《大米》国家标准(修订初稿),多次小范围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工作组完成了《大米》(征求意见稿6),从2016年7月开始给有关专家、企业发出邮件200多封,并在全国性大米行业会议、稻米加工产业联盟会议、粮油标准技术群内广泛征求意见,收到了企业和专家的大量反馈意见,工作组汇总处理后,完成了《大米》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7),提交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武汉粮科院院承办在武汉召开的“大米标准技术研讨会”(2016年9月1日~2日)讨论。来自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领导及稻米主产省粮油质检中心、大型加工企业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代表提出了大量意见,领导做出了重要指示。结合研讨会领导的指示、与会专家和代表的意见建议,工作组修改出《大米》(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