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分享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性。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有明确的必要性。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推荐意见1: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

推荐级别:D级

原因和解释: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但其对会厌的影响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也较差。

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②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返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③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差;④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声门的暴露,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容易失败或出现较多并发症。

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包括: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②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

经鼻气管,较易固定,舒适性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易耐受,但管径较小,导致呼吸功增加,不利于气道及鼻窦分泌物的引流。

经鼻气管插管适应征:除紧急抢救外,余同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①紧急抢救,特别是院前急救;②严重鼻或颌面骨折;③凝血功能障碍;④鼻或鼻咽部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息肉、囊肿、脓肿、水肿、异物、血肿等;⑤颅底骨折。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减少了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若患者短期能脱离呼吸机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但是,在经鼻气管插管技术操作熟练的单位,或者患者不适于经口气管插管时,仍可以考虑先行经鼻气管插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指先行环甲膜穿刺,送入导丝,将导丝经喉至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将气管导管沿导丝插入气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适应征:因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病理条件下,无法看到声带甚至会厌,无法完成经口或鼻气管插管。禁忌征:①甲状腺肿大,如甲亢或甲状腺癌等;②无法口;③穿刺点肿瘤或感染;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⑤不合作者。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有助于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前者适用情况有:舌后坠而导致上呼吸道梗阻,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以及经口气道插管时,可在气管插管旁插入口咽气道,防止患者咬闭气管插管发生部分梗阻或窒息。鼻咽通气道仅适用于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此时需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的鼻咽出血。

推荐意见2:短期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推荐级别:C级

原因与解释: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是常选择的人工气道方式。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

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但是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1989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若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10天以者优先选择气管插管,而超过21天者则优先选择气管切开术,在10至21天之间者则应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当时这个建议并没有很强的研究结果支持,是建立在专家的经验之上。之后,有研究比较了“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探讨“最佳”气管切开时机。有研究发现[1],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和ICU住院天数,同时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预后,这个观点尚需要大样本的RCT研究。对于“早期”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早至气管插管后48小时,晚至气管插管后两周,多数是在气管插管后7天或7天以。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无需到21天后,2周可考虑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适应征:①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②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③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较多而且患者气道清除能力差;④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⑤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而无法气管插管;⑥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术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气管切开术禁忌征:①切开部位的感染或化脓;②切开部位肿物,如巨大甲状腺肿、气管肿瘤等;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弥漫性血管凝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经皮气管造口术(PCT)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临床研究表明,与气管切开术比较,有助于患者较早脱离呼吸机和减少ICU住院天数,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人工气道的管理

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

推荐意见3: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

推荐级别 C级

原因与解释: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Granja在一项95人的前瞻临床试验中得出结论,认为每天3次监测套囊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狭窄(4)。要注意气道压对套囊最小封闭压的影响,Guyton所做的一项15例病人的前瞻临床试验表明即使正确充盈套囊,如果气道峰压过高仍可造成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5)。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

推荐意见4: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推荐级别B级

原因与解释:在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延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Kollef的一项以343例心脏外科病人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6)。另有多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均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并延缓通

气机肺炎发生率,减少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7-11)。

推荐意见5: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生理盐水湿化

推荐级别 C级

原因与解释: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主动湿化主要指在呼吸机管路应用加热湿化器进行呼吸气体的加温加湿(包括不含加热导线,含吸气管路加热导线,含吸气呼气双管路加热导线);被动湿化主要指应用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吸收患者呼出气的热量和水份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可较好进行加温加湿,与加热型湿化器相比不增加堵管发生率,并可保持远端呼吸机管路的清洁,但因能增加气道阻力,死腔容积及吸气做功,不推荐在慢性呼衰患者尤其是撤机困难因素的患者应用(12,13);Kirton曾报道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较加热型湿化器能减少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14),近年来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结论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与加热型湿化器比较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15,16)。

有6个临床试验表明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可使患者的血氧在吸痰后短期显著下降,因此在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17-22)。

推荐意见6:呼吸机管路可以每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及时更换,管路中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推荐级别 B级

原因与解释:Fink的一项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天更换一次并不增加呼吸机相

呼吸机使用案例分析(修改后)

案例分析 中年男性,被家人发现人事不知10分钟,伴喷射性呕吐,家人送其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浅昏迷,口唇面色紫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5MM,光反射迟钝,颈软,呼吸浅促,约5次/分,可闻及喉头痰鸣音,心率120次/分,律不齐,心电监护示房颤,腹软,四肢肌张力低,右侧巴氏征+ 问题: 1患者入院抢救流程注意哪些方面? 答:入院抢救注意遵守A-B-C流程,首先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呼吸支持(包括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循环稳定。 2患者行气管插管的指征是什么? 答:一病情危重,严重低氧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二气道分泌物多,需反复吸引 3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如何调整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标准状态下),呼气末正压(peep)? 答:潮气量:8-12ML/KG (例如50KG患者潮气量是400-600ML );呼吸频率12-20 次/分;吸呼比1:2.3 ; PEEP 3-10 mmHg; 4患者需要吸痰,请问每次吸痰时间持续不超过多少秒? 答:不超过15秒。

5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是多久? 答:一般1-2周最长不超过14天。 6患者机械通气时,出现呼吸机高气道压力报警,请问要注意出现哪些问题? 答:注意可能出现:1)痰液阻塞气道2)导管滑动移位导致单肺通气,气道压力增高,或者导管抵住气管隆突,气体不能进入肺内,气道压增高。3)患者呛咳反射,人机不同步,导致气道压增高。4)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出现人机拮抗,气道压增高。 7经口气管插管术中常见合并症有哪些? 答:1)气管误入食管,这是最常见的2)插入过深3)术中损伤上呼吸道软组织及声带4)一过性心律不齐,危重病人插管时可能发生心跳骤停5)插管过程中牙齿损伤6)口腔护理不便产生口腔溃疡,感染等。 8机械通气可以产生哪些生理效应? 答:1)改善通气功能,维持有效地肺泡通气2)改善气体交换功能3)减少呼吸功的消耗 9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症? 答:广义上说,机械通气治疗适用于任何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狭义上说,除了改善气体交换和减少呼吸功耗外,其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有效地肺泡通气功能。 10机械通气治疗的禁忌证?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 引言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 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 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支持是挽救急、危重患者生命最关键的手段之一,因而,呼吸机在临床救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器械;它在急救、麻醉、ICU和呼吸治疗领域中正俞来俞广泛应用;掌握呼吸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是临床医生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就呼吸机的基本原理与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常见呼吸衰竭的应用,呼吸机的脱离等作一简要介绍。 一、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类型 自主通气时吸气动作产生胸腔负压,肺被动扩张出现肺泡和气道负压,从而构成了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而完成吸气;吸气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产生相反的压力差完成呼气。因此,正常呼吸是由于机体通过呼吸动作产生肺泡与气道口“主动性负压力差”而完成吸气,吸气后的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产生肺泡与气道口被动性正压力差而呼气,以满足生理通气的需要。而呼吸机通气是由体外机械驱动使气道口和肺泡产生正压力差,而呼气是在撤去体外机械驱动压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产生肺泡与气道口被动性正压力差而呼气,即呼吸周期均存在“被动性正压力差”而完成呼吸。根据呼吸机的工作特点,可把其分为以下类型: 1、定压型呼吸机 吸气时,呼吸机向气道泵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使肺泡膨胀,气道压力渐升,达到预定压力时,气流终止,转为呼气相。此类呼吸机的潮气量,与呼吸机预置的压力、吸气时间、流速等有关。如流速低,吸气时间短,预定压力低,潮气量则小,反之则潮气量增大。若肺顺应性下降或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阻力增加均可使潮气量下降。 此类呼吸机的缺点是气道压力增加时,潮气量得不到保障,优点是气道有漏气时,它也必须保持一定压力,也能维持适当通气,简言之,此类呼吸机保压力不保容量。Bird系列呼吸机为定压型呼吸机的代表。 2、定容型呼吸机 呼吸机将固定的容积气体泵入病人气道及肺部,产生吸气呼气的动作。此类呼吸机的优点是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密闭的气道状态下能保证一定的潮气量。缺点是气道漏气无法补偿,气道压力过大同样可发生通气不足。简言之,此类呼吸机保容量不保压力。上海医疗器械四厂的SC型系列及Bear系列,Bennett7200属此类。 3、定时型呼吸机 为定时、限压恒流型呼吸机,呼吸机产生气流,进入气道达到预定时间,吸气停止,产生呼气。

呼吸机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呼吸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危重抢救、麻醉、术后恢复、呼吸治疗和呼吸维持,在医疗设备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呼吸病学会统计,由于呼吸机的普遍使用,使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大约提高了55 %。但由于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增加,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 从身心两方面给予患者细致护理,尽可能减轻应用呼吸机带来的不适与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一)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1.呼吸机治疗的目的主要为: (1) 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2)减少呼吸肌的作功。(3)肺内雾化吸入治疗。(4)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2.呼吸机治疗的指征 成人的呼吸生理指标达到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时,即应开始机械通气治疗: (1)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或小于1/3者。(2)自主潮气量小于正常1/3者。(3)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者。(4)肺活量<10-15ml/kg者。 (5)PaCO2 >50mmHg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除外) 且有继续升高趋势,或出现精神症状者。 3.呼吸机治疗的适应症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症状,应及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防止因低氧或缺氧而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在临床实践中,心肺复苏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肺泡低通气量、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严重肺挫伤引起的低氧血症、部分COPD患者、ARDS、呼吸衰竭等病人宜使用。 (1)呼吸突然停止或即将停止。(2)在吸入100%氧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仍达不到50~60mmHg。(3)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意识和循环功能障碍。 4.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呼吸模式SIMV 在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因不同原因而引致呼吸困难或衰竭,出现通气不足。为抢救及治疗这类病人,以往只能通过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来提供人工通气,维持患者的呼吸,为患者争取时间治疗原发病和诱发因素。但无论是用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进行机械通气,均需耗用大量的药物,应用仪器进行特别护理,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险,容易有并发症的发生,譬如对神志尚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插管前所要用的镇静剂可引起低血压或加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插管时会因咽反射和喉损伤引起气管痉挛;插管上的气囊构成的压迫又会引起气管坏死和狭窄或气管萎缩;最后需要拔管时仍可因咽痉挛、声带和气管的损害造成拔管困难。所以患者如不是病情发展到后期危及生命时,医生是不会随便为病人施行此类手术的。这些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工通气在早、中期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都致力寻求有效且操作方便的无创性人工通气方法无创呼吸机(特别是面罩式呼吸机)不仅免除患者因气管切开造成的痛苦及危险,而且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现代先进的呼吸系统均配有微电脑系统,并能显示或记录流速、流量、压力图形等参数,为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广泛的前景。 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呼吸机设置了多种呼吸模式以适应不同状态下病人的需要: 一、强制式呼吸(ControlledVentilation) 1.容积强制式呼吸(V ol,Contr.)呼吸机在一特定时间内(预先设定的值)依一定的频率供应一特定的潮气量,若病人产生吸气努力,呼吸道压力低于预设的值,每分钟通气量会自动增加。 2.容积强制式呼吸+深呼吸(V olumeContuolledVentilation+Sign)在此模式下,呼吸机每隔若干次(如一百次)呼吸给予一次深呼吸。每一深呼吸为等速流量、双倍潮气量双倍吸气时间。因此每分钟呼气量的上下报警极限设定必须适度提高。 3.压力强制式呼吸(Press.Contr)压力强制式呼吸时在设定时间内将固定压力的气体供应给病患。 此呼吸模式为减速流量型,病人所接收的量由设定的吸气压力(InspiratoryPressLeve1)、呼吸次数/分钟(Breaths/min)、吸气时间百分比(Insp.Time%)所决定。 二、辅助式呼吸(SupportVentilation) 1.压力辅助式呼吸(Press.Support)这时一种必须有病患自发式带动呼吸的呼吸模式。此种模式应用于病人脱离自主呼吸装置后、气喘的病人、手术后病人自主换气不足。当病人带动呼吸机时,其会根据设定的压力在吸气阶段给予压力辅助。 2.同步化间歇性强制呼吸SIMV (SynchronizedIntern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是指预先设定的呼吸次数由呼吸机强制式控制,病人在接受呼吸机间歇性给予强制呼吸的同时,也可在两强制式呼吸之间有自发式呼吸。 SIMV周期分为SIMV 期间和自发呼吸期间,在SIMV期间病人若能带动,呼吸机与病人同步给予一强制呼吸;如在SIMV期间内病人无自主呼吸,呼吸机在SIMV期间结束后给予病人一强制呼吸。

机械通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1)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 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 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 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 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 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 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 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在这 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同时,多年临床工 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 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 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 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 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 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 推荐级别 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 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 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 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 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呼吸机基本知识

呼吸机基本知识 模式 1、A/C模式:是辅助通气(AV)和控制通气(CV)两种模式的结合,当患 者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即以预置的潮气量及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CV;当患者的吸气能触发呼吸机时,以高于预置频率进行通气,即AV。 例:患者调A/C模式时,如果患者没有自主呼吸,那就全部由机器送气即控制模式(PB840呼吸机上会显示C),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机器设定值时呼吸机即按患者自主的呼吸频率送气即辅助模式(此时送气量也是由事先调整好的参数送气。)(PB840呼吸机上会显示A) 使用A/C模式(定容型)时应调整以下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流量、触发敏感度,(必要时调peep)。 2、SIMV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指呼吸机以预设指令频率向患者输送常规通气,在两次机械呼吸之间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其实就是指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预设的呼吸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比值等)给予患者指令通气,在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协助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如触发窗内无自主呼吸,则在触发窗结束时给予间歇正压通气。 特点:通气设定IMV的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最低分钟量; ●SIMV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减低正压通气的血 流动力学影响; ●通过调整预设的IMV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 减轻呼吸肌萎缩; ●用于长期带机的患者的撤机;但不适当的参数设置(如流速及VT设定不当)可 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疲劳或过度通气。 参数设置:潮气量、流速/吸气时间、控制频率、触发灵敏度,当压力控制SIMV时需设置压力水平及吸气时间。 3、Spont自主呼吸模式:是指呼吸机的工作都由病人自主呼吸来控制的呼吸模式,即病人控制呼吸机,呼吸机仅提供吸入氧浓度,压力支持通气和病人的呼吸末继续抬高,增加气体交换面积(frc)。 参数调整:氧浓度 特点:适用予张立性气胸的患者。 4、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时患者都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 特点: ●适用于有完整的呼吸驱动能力的患者,当设定水平适当时,则少有人-机对抗,减轻呼 吸功; ●PSV是自主呼吸模式,支持适当可减轻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

呼吸机基础知识-11页精选文档

呼吸机基础知识 一、呼吸系统的正常解剖和结构 1、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脏的门户,为生理性死腔,上呼吸道占一半,呼吸道的阻力约45%来自鼻与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气管切开一般在第2-4软骨环进行。 2、胸廓由12块胸椎、1块胸骨、12对肋骨、肋间肌和膈肌等组成。在神经的支配下胸廓可随意而有规律的进行呼吸运动。 3、呼吸是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 外呼吸是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过程。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由含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肺泡上皮细胞、上皮基底膜、肺泡间隙和毛细血管膜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2)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肺扩散总面积大70平方米。 (3)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 气体运输是由循环血液O2从肺运输到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内呼吸是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胸廓扩大称为吸气运动,主要吸气肌是膈肌和肋间外肌,胸廓缩小称为呼气运动。 吸气肌是是胸廓扩大而产生吸气动作的呼吸肌,主要指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是指是胸廓缩小的呼吸肌,主要指肋间内肌和腹壁肌肉。 辅助呼吸肌指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胸背部肌肉。 吸气过程是主动过程,膈肌下降扩大胸廓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增大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使胸腔容积增大,压力下降,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过程是被动过程,肺脏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构成肺的弹性回缩力,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缩小,压力增大,呼气。 二、胸内压和肺内压变化。 1、胸膜腔是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腔隙,内有少量液体,彼此紧贴,中间浆液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阻力;浆液分子之间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紧贴在一起。 2、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内压,随呼吸周期性变化。平静吸气末负压为-10--5厘米水柱,安静时呼气末为-5--3厘米水柱,用力时变化更大。在临床上即用食道内压力代表胸内压。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使肺维持扩张状态,不致由于回缩力而完全萎缩;促进和利于静脉尤其是腔静脉回流。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在呼气末或吸气末时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肺回缩压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是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手段,它能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创造条件从疾病过程中恢复。目前由于呼吸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心脏停搏、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的预后大为改善,是呼吸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 呼吸机的基本原理从50年至今未有重大改变。呼吸机能否发挥作用,一方面与机器的性能、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医务人员对呼吸机的熟练掌握,对具体患者的呼吸病理生理改变的了解,以及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均有很大关系。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呼吸机的治疗作用、指征和禁忌证 (一)呼吸机的治疗作用 1、改善通气功能、维持呼吸道内气体的流动常频通气时,由于正压产生对流,可达到是足够的潮气量;高频通气时则利用高频率的振动,促进对流及气体扩散、弥散过程。 2、改善换气功能由于气道内正压可使部分萎陷肺泡扩张,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改善通气;同时运用一些特殊的通气方式,如呼气末延长、呼气末屏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等,改变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减少分流。 3、减少呼吸功呼吸机替代呼吸肌做功,减少了呼吸肌的负荷,使氧耗量降低,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 (二)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指征 1、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障碍。 2、肺内巨大分流所造成的严重低氧血症,外来供氧无法达到足够的吸入氧浓度。 3、在重大外科手术后(如心、胸或上腹部手术),为预防术后呼吸功能紊乱,需进行预防性短暂呼吸机支持。 4、在某些情况下,可暂时人为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分享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容之一。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性。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有明确的必要性。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推荐意见1: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 推荐级别:D级 原因和解释: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但其对会厌的影响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也较差。 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②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返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③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差;④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声门的暴露,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容易失败或出现较多并发症。 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包括: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②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 经鼻气管,较易固定,舒适性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易耐受,但管径较小,导致呼吸功增加,不利于气道及鼻窦分泌物的引流。

呼吸机的调研报告

针对呼吸机研究的调研报告 目前呼吸机多数采用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由于患者的不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人机不协调,所以对呼吸机智能判断和自动跟随控制方面的研究将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控制方面 在对呼吸机压力控制方法上,北京交通大学的包涵设计的基于Pl控制算法的CPAP呼吸机控制器,在该控制器中采用了增量限幅式PI控制算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PID算法易产生噪声影响控制精度的问题,降低了控制回路的响应时间,算法作用时间仅需毫秒级即可使系统稳定输出,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1]。山东大学的樊晓克在其智能化呼吸机中,设计了一个模糊PID控制器,利用其十几年研制呼吸机的经验以及医学专家经验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库以及一套PSV模糊控制算法,在规则库中考虑到了各种呼吸状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2]。吉林大学的张彦春采用了模糊控制系统去研究呼吸机的控制器[3]。Favre AS,Jandre FC,Giannella-Neto A在其CPAP控制器中使用了一个闭环控制器去控制通气阀的开闭使得压力波动范围更小[8]。在呼吸相识别方法上。暨南大学的冼莹在呼吸机人机同步的上引入了新方法其通过采用食道电极、流量计、生理实验放大器和数据采集器建立一个隔肌肌电采集系统,通过分析隔肌肌电信号并利用阈值法和改良的数学形态滤波法结合提取出吸气开始时刻,呼气开始时刻和呼吸周期三个参数[4]。河北工业大学的徐文超在其研制的呼吸机中引入了CAN总线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5]。在双水平模型的建立上台湾的Ching-Chih Tsai,Zen-Chung Wang等提出了预测模型理论,在每个呼吸阶段结束时通过该理论,对下一阶段的呼吸相的时间进行预测,然后系统依据这个时间进行呼吸相的切换[6, 7]。近年来人们试图将控制理论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于机械通气领域,当前的一些尝试主要有:①LDS医院的COMPASS分散结构系统,并与医院信息网相连;②KUSIV AR系统,引入了专家决策,并集成了病人—呼吸机模型;③VRM 首先引入模糊逻辑;④VQ—ATTENDING系统首先引入医生顾问分析参数设置; ⑤RESPAID首先运用机器自学习技术。飞利浦伟康公司是全球呼吸机著名的生产商,其产品利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包括Auto-Trak数字式自动追踪灵敏度技术、Bi-Flex 压力释放技术、优化的降噪技术、System One湿度控制及干盒子技术。伟康专利的Auto-Trak技术可立即对呼吸道的变化情况作出响应,配合RiseTime 的使用,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所需的舒适性。无论漏气情况如何,也无论患者病情的变化如何,均可自动调节呼吸的触发和切换阈值,并可确保在大量漏气的情况下输出稳定的压力并保持好的人机同步。在呼吸过程中,Bi-Flex 技术都能够让BiPAP治疗变得更像正常呼吸。Bi-Flex 在呼吸循环中的三个关键节点上进行压力释放:吸气相的压力上升、吸气相的压力下降、以及呼气相的压力释放。System one湿度控制是一项突破性技术,即使在动态环境下,也能通过温度、相对湿度和患者气流分析,持续维系最佳湿度指数。装置配备五项设定,可利用增强型湿度控制,将水滴冷凝在管路及面罩中的潜在可能性控制到最低。在任何情况下,干盒子技术都能将湿化器和设备内部完全隔绝,以避免机器意外损坏。瑞思迈公司在其呼吸机生产上也具有其独特性。Vsync技术使得其呼吸机能够自动的补偿漏气,并提高呼吸触发以及切换的灵敏度。在其呼吸机上还应用了

(完整word版)临床案例分析题

临床案例汇编 临床常用病例分析题汇编一、熊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腹泻有关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 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的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是什么? 答:该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臵在空气新鲜处;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的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和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的理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的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的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的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滴速;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静脉通路; 5.缩血管药与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6.加强对输注部位的观察,避免药液渗漏至血管外。 五、患者于某,男,30岁,因咳嗽、咳痰,周身无力前往我院就诊,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美洛西林4.0静滴,皮试结果阴性,当输入5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冷汗、寒战、BP80/50mmHg,心率100次/分,该患者出现了什么反应?该如何处理? 答:该患者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如何处理:1.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注意保暖;2.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1ml;3.积极给予地塞

呼吸机

摘要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 呼吸机 呼吸机-基本原理 绝大多数较常用的系由气囊(或折叠风箱)内外双环气路进行工作,内环气路、气流与病人气道相通,外环气路、气流主用以挤压呼吸囊或风箱,将气囊(或风箱内的新鲜气体压向病人肺泡内,以便进行气体交换,有称驱动气。因其与病人气道不通,可用压缩氧或压缩空气。 呼吸机-基本功能

呼吸机 当婴幼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呼吸减弱和痰多且稠,排痰困难,阻塞气道或发生肺不张,应考虑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呼吸机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功能,即向肺充气、吸气向呼气转换,排出肺泡气以及呼气向吸气转换,依次循环往复。因此必须有:⑴能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代替人体呼吸肌的工作;⑵能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包括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以代替人体呼吸中枢神经支配呼吸节律的功能;⑶能提供合适的潮气量(VT)或分钟通气量(MV),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 ⑷供给的气体最好经过加温和湿化,代替人体鼻腔功能,并能供给高于大气中所含的O2量,以提高吸入O2浓度,改善氧合。 动力源:可用压缩气体作动力(气动)或电机作为动力(电动)呼吸频率及吸呼比亦可利用气动气控、电动电控、气动电控等类型,呼与吸气时相的切换,常于吸气时于呼吸环路内达到预定压力后切换为呼气(定压型)或吸气时达到预定容量后切换为呼气(定容型),不过现代呼吸机都兼有以上两种形式。 治疗用的呼吸机,常用于病情较复杂较重的病人,要求功能较齐全,可进行各种呼吸模式,以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而麻醉呼吸机主要用于麻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