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律启蒙15课至30课教案

声律启蒙15课至30课教案

声律启蒙15课至30课教案
声律启蒙15课至30课教案

(一)《声律启蒙》的教材功能:

1、学习声韵格律

2、了解应对规则

3、学会诵读方法

4、奠基诗词底蕴

5、尝试实践运用

(二)编写体例

1、采用按韵分编,择韵串联成文《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

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

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空虹红翁通12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2、行文注重平仄,音韵相谐和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3、由简至繁铺陈,循环往复重现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4、内容包罗万象,善于涉典用故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许多对句中含有大量的典故,采用了叙事、抒

情、咏史、议论的手法,精辟而凝练地表达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态度的看法。对句中巧妙运用典故,使得对句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富哲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因此,理解对句时,必须对文中涉及的典故有所了解,才能让学生理解过程做到晓其事,察其情,悟其理。

5、运用由简入繁,循环往复形式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字)十一字对,形成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由于对词或对句前后押韵,平仄有序,声韵协调,读起来,琅琅上口。每一篇韵文有三节,结构与节奏相同。如课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 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目标设置

(一)以感知、发现、领悟“三美”为核心。“三美”: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如: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应,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内容相衬。声律严格、上联必须仄声结尾,下联必须平声结尾。在诵读中给我们呈现出“三美”即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

(二)在诵读中传承,在运用中弘扬只有弘扬诗文联语的美,才能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据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的教育宗旨,结合《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去感受对词与对句的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是我们《声律启蒙》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读思悟练融合,构建识韵、会意、品境、习法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诗文,在读中发现规律,在读中感受音韵,读中外化美感,读中放飞联想,在读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有了充分的读,才会有写。这里的写是仿写对联,仿写是一种运用,没有运用就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目标表述例举:1、引导学生初读联语,感受联语音韵的流畅,运用找韵脚的方法,看看联语中有哪些韵脚,出现在联语中的什么位置,从而初步体会韵在联中的运用。运用对比法读不归韵的联,感受韵在联中音韵美。2、自读译解,再

读联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会意。根据联中的典故,借助小故事,巧妙穿插,引导学生感受联语的内涵。3、选择其中的一两幅联,借助音乐渲染,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读联联想,教师巧妙点评,引导学生体会对联的意境之美。4、分析联的特点,归纳方法。根据联的意境,结合生活,创设应对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引导学生作对。教师在评析中加之引导,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三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声律启蒙》第十六课一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一先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3、了解《壶中日月》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涵的典故和古诗。2、通

过诵读,感受天地之道、人文之胜、生灵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生背上课的韵文,师抽背以前学过的韵文,再引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

上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下卷。

2、出示韵文: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茑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润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互动合作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理解“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要结合故事《壶中日月》来理解。

3、教师小结。

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读对子

2、说说你怎样读文中的长对子?

巩固与拓展:

【我会填】

客路青山外,行舟______前。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______。

处春花对________________风摇酒旆对________________

蔷薇千点露对________________寒食花烂漫对________________

【汉字字体识读】

莲韦苏

1、了解这三个字的各种字体。

2、仿写

品读对韵

1、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2、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

布置作业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板书设计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茑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润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声律启蒙》第十七课二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二萧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

仗的特点;3、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涵的典故。2、通过诵读,

感受天地之道、人文之胜、生灵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师导入: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第十六课一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你都记住了哪些对子?

2、生背上课的韵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第十七课二萧。

3、出示韵文: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泛绿杨骄。

开对落,暗对昭,赵瑟对虞韶。轺车对驿骑,锦绣对琼瑶。羞攘臂,懒折腰,范甑对颜瓢。寒天鸳帐酒,夜月凤台箫。舞女腰肢杨柳软,佳人颜貌海棠娇。豪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说托鸱鸮。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互动合作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展示交流:

1、个别读对子,小组评价

2、说说你是怎样品读文中难以理解的对子的?》

巩固与拓展:

【我会填】

众鸟高飞尽,______独去闲。自取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____。

陌草青对________________日暮红蓼岸对________________

舞女腰肢对________________逸兴俄尔尽对________________

【汉字字体识读】

烛开电

1、了解这三个字的各种字体。

2、仿写。

品读对韵

1、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2、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

3、学习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布置作业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板书设计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泛绿杨骄。

开对落,暗对昭,赵瑟对虞韶。轺车对驿骑,锦绣对琼瑶。羞攘臂,懒折腰,范甑对颜瓢。寒天鸳帐酒,夜月凤台箫。舞女腰肢杨柳软,佳人颜貌海棠娇。豪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说托鸱鸮。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声律启蒙》第十八课三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三肴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

仗的特点;3、了解《边韶被嘲》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涵的典故。2、通过诵读,

感受天地之道、人文之胜、生灵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师导入: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第十七课二萧,现在我们

来回忆一下上节课都学了哪些对子吧。

2、生背上课的韵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第十八课三肴。

2、出示韵文: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蟠蟀对螵蛸。龙生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蜿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葛被汤征因仇饷,楚曹齐伐责包茅。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牛对马,犬对猫,旨酒对嘉肴。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对东郊。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友。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互动合作: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展示交流:

1、个别生读文中的长对

2、说说你对上述对子的理解

巩固与拓展:

【我会填】

生当做人杰,____ 亦为鬼雄。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又一村。

圣人大道对________________北野藜杖叟对________________

皎皎白驹对________________佳人舞秋千对________________

【汉字字体识读】

胶声叶

1、了解这三个字的各种字体。

2、仿写。

品读对韵

1、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2、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

3、学习故事《边韶被嘲》

布置作业: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板书设计: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蟠蟀对螵蛸。龙生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蜿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葛被汤征因仇饷,楚曹齐伐责包茅。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牛对马,犬对猫,旨酒对嘉肴。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对东郊。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友。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声律启蒙第十九课:四豪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四豪争取背诵下来;

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了解《刘伶好酒》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四豪,争取背诵下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我国晋代年间,有一个名叫刘伶的人,他呀,可是名副其实的酒鬼,这个酒鬼到底好酒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教师讲述故事。

一、互动合作展示交流

1.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a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b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c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第一段。

a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b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c析词语:

峨冠博带紫绶沸袍虎兕猿猱

d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e生共同放声齐读。

3.学习第二段。

a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b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c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d试背诵。

4.学习第三段。

a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b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c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d试背诵。

二、巩固拓展

师生共同完成“我会填”的内容,并了解“带、刘、涛”三个字的不同字体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把你所学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四豪

峨冠博带紫绶沸袍虎兕猿猱

声律启蒙第二十课五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五歌争取背诵下来;

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了解《王质遇仙》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五歌,争取背诵下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我国晋代年间,有一个名叫王质的人,他呀,上山砍柴遇见了非常奇怪的事情,这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教师讲述故事。

一、互动合作展示交流

1.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a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b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c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第一段。

a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b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c析词语:

雪竹烟萝痛饮高歌媚柳枯荷

d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e生共同放声齐读。

3.学习第二段。

a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b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c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d试背诵。

4.学习第三段。

a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b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c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d试背诵。

七、巩固拓展

师生共同完成“我会填”的内容,并了解“欢、轮、径”三个字的不同字体的魅力。

二、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把你所学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五歌

雪竹烟萝痛饮高歌媚柳枯荷

声律启蒙第二十一课六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六麻争取背诵下来;

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了解《白堕酒》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多背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六麻,争取背诵下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都说酒是个害人的东西,可是在北魏年间却流传下来了一个有关白酒的典故,白酒凌烈的个性帮了人们大忙呢。

教师讲述故事。

五、互动合作

1.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a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b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c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六、展示交流

学习第一段。

a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b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c 该段主要讲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现象等等,可要求学生自己加以理

解和解释,教师相机指导。

d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e生共同放声齐读。

3.学习第二段。

a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b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c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d试背诵。

4.学习第三段。

a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

b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c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d试背诵。

七、巩固拓展

师生共同完成“我会填”的内容,并了解“鳞、鱼、钱”三个字的不同字体的魅力。

有兴趣的话可以上台板书,看看谁写的最好看。

八、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把你所学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六麻

昔闻洞庭水,()上岳阳楼。

行到水穷处,()看云起时。

晓镜但愁云鬓该,()夜吟应觉月光寒。

秋风飒飒对()

李白一壶酒对()

秋雨初惊梧堕叶对()

声律启蒙第二十二课七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式去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六麻》这课,谁来读一读?(指名1---2人,读一段)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下一课:《七阳》

揭示课题:《七阳》

六、互动交流

1、全班默读课文,注意借助注音,读懂字音。

2、指名通段读,说说每段读懂了什么?

3、作词的人对什么?(写赋的人)

4、黄昏远望对什么?(早晨梳妆)

5、端午节的时候不会忘了用:洗澡,重阳的时候总会记得和朋友喝酒

的兴致。

七、巩固拓展

1反复读全文,理解有关词的意思

2词:尧,舜,询,孟

3指导学生一边解释一边读课文

八、拓展训练

完成课后我会填

八、作业布置

抄写全文

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22,七阳

Zhuang yu zhuang

妆御庄

声律启蒙第二十三课八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读懂课文并初步了解

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多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对子歌: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

2、教师边打节奏边读对子歌。(××××)

师:对子歌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对子歌吧。板书课题:八庚

二、新课教学

(一)读课文

1、教师带学生一边打节奏,一边读课文。

2、学生对照拼音自由读。

3、同桌互读。

4、分组比赛诵读。评出优胜者。

(二)找对子

1、同学们,课文里藏了很多的对子,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的多。

2、学生汇报。

3、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背课文

师:读了这么多,你们会背吗?

1、老师读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

2、分组背。

(四)找韵味

师:你们知道对子歌为什么这么有意思吗?找一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

(五)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亡国之音》。听后,思考:故事里说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作业

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背背课文,且完成后面的“我会填”。

四、板书设计:

第二十三课八庚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

《声律启蒙》第二十四课九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有感情进行朗读;

四年级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四年级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

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教案,根据新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每周的诵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诵读方式多样,如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的是速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之持久、有效进行。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进度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麻湾坨小学《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课题: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备注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 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 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备注一、经典回放: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 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 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 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趣联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1、师讲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声律启蒙 一东二冬教案

一、《声律启蒙》 1、简介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明清以来,如《训蒙(pián)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2、作者: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1663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gāi)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藏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3、一东、二冬注释: 上: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①。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③。

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 一、教材简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即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在编写方法上,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红空虹翁通11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中涉典用故较多,有严格的平仄规律,在理解与运用需要穿插渗透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

声律启蒙教案

二年级经典教案 ——杏琪 《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容;《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

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二年级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

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教案,根据新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每周的诵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诵读方式多样,如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的是速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之持久、有效进行。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进度

《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景向月

《声律启蒙》第十四课《十四寒》教学设计 景向月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镇邦巴小学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等等,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以及人格方面的渗透教育。 学生对《声律启蒙》的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从读、解、诵、拓四个环节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放开手让学生去学习,教师适当时候进行点拨,做好调控课堂学习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以“寒”为韵的字。会根据所学内容去填空。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讲解,能够体会词的对仗和押韵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体会句子的韵味美感。积累对对子,写诗句中对仗的方法,感悟故事启示。 教学方法 阅读讲授交流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联引入。说说自己家门上贴的对联,对联中含有哪些对子。其余可作补充。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起对本课的学习,对对子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读熟练 (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 提出层次要求(多媒体出示):读正确、流利,熟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学生有目标读课文,达到会诵读的目的】 1.学生大声自由地读课文。自己对照读,尽量达到要求。 2.小组内读。小组长组织组员读。正音。 3.小组展示读。读正确、流利、熟练。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 (一)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不懂之处教师可适当作解释。【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从教师的适当解释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渗透教育】 (二)体会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韵味,知道押“寒”韵的词都有哪些。学生边读边勾画。【了解押韵的词,体会对仗和押韵】 (三)说一说押“寒”韵的词。多媒体出示。学生读一读。 (四)多种对读。在理解了押韵的基础上多种对读,对读中体会韵味。【从多种读中体会《声律启蒙》的韵味】 1.全体男女生齐对:全部男生和女生交替对读。交替拍手对读。 2.男女生单独对: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单独对读。 3.师生对:老师和全体学生或个别学生对读。 4.优秀生与全班对:读的好的学生和全体学生对读。 5.个别挑战对:自由组合挑战对读。击掌对读。 四、熟读成诵 (一)教师指导提示下的试背。教师出示每句开头,学生试背后面的句子。 (二)成诵。反复读中背会本课。 【通过欢快、愉悦的节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句子的韵味。】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 了解课文内容中所含的典故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背诵韵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指导过程 (一)读准字音: 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二)品读对韵: 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 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2、生汇报: 预设: (1)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 不信,你们试试看。(生自由读) C、指名读 (3)还有对子吗?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4)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四)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押韵了,我们读起来才会琅琅上口,你能找出押韵的字来吗?他们的韵脚是什么呢?你还发现了那些规律吗?(引导学生读文中的对韵诗词,感悟平仄规律) (五)朗朗诵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六)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 出来?自己试试看 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声律启蒙 四支教案

声律启蒙“四支”教学设计 执教:湟中县鲁沙尔第二小学马桂兰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四支”》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初步理解“菡萏、荼蘼”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四支”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古筝曲:《高山流水》,伴奏曲《感恩的心》,感恩演讲视频。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练习说、写对子。 教学思路: 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3分钟) 故事引入:听讲《豫让报恩》的故事。(今天这课就和这个故事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学习) 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智伯。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二、初读正音。(15分钟) 师:看题目,说说这一段押什么韵? 找出文中“i "韵的字,师:古人把带“i "韵的字归在“支”韵中,排列在第四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四支”了。提示,押“i " 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一些。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2.全班接龙读。(2分钟) 3、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

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 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三、入文赏析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注解,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补充文中的典故“四目颉”、“一足夔”和《堕泪之碑》。 四目颉:《姓氏谱》仓颉,上古人,生而神圣,传说为中华文字创造者,传说中仓颉(Cāngjié)生有“双瞳四目”。也就是说他有四只眼睛。 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鲁哀公曰︰善。 羊公就是羊祜,字叔子,为西晋大臣,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内极得民心,死后百姓见到他的墓碑就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3、读了这段韵文,你认为我们要有一种怎样的品质?(感恩) 4、看视频,想想我们该向谁感恩?怎么感恩? 学生讨论、交流。 四、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1、同桌练习背(拍手对背)2分钟 2、生生挑战背(2分钟) 3、师生挑战背(1分钟) 4、全班齐背(2分钟) 五、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运用一定的韵律写诗,就会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多写出优美的诗篇。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三江”教学设计 张晓靖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三江”》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斝、釭、稷、桀、逄”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蓉裳、蕙帐、玉斝、银釭、社稷”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三江”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运用“江”韵写儿童诗或童谣 教学准备: 古筝《高山流水》。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运用“江”韵练习说写对子,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思路: 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一东”和“二冬”。 练习东韵冬韵的对子,如“红”对——“珠江水美”对。“白云山上白云飘”对。 2. 学习《声律启蒙》“三江” ?个别读。(师提出要求: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生提出疑问,生借助注释释疑(认识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师生对读,齐读。 4.熟读成诵。 师:发现这一段中有什么特点?(押“ɑnɡ"韵) 5.找出文中“ɑnɡ"韵的字,师:古人把带“ɑnɡ"韵的字归在“江”韵中,排列在第三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三江”了。 6.师:觉得容易背吗?老师觉得不好背。我们一起来把教材改一改,让它易读易记,同时不改变它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一起对对子,编对子,(展示PPT)。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声律启蒙(一东1)整理新版

声律启蒙(一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 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 1.读准字音: (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品读对韵: (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学生生汇报: 预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 试试看。(生自由读) C、指名读 (3)还有对子吗?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4)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5,朗朗诵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6.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 己试试看 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 回家把今天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声律启蒙(一东)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诵读背诵韵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中间两句。 出示韵文: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心得体会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原创:仰之艺术工作室 儿子是xx年入小学,刚把语文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这是“部编本”的新教材,翻来翻去就发现了《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花对树,鸟对虫......我看见了忍不住多读几遍,感觉朗朗上口,儿子有很多字不认识也跟着瞎念。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一句就来自《声律启蒙·一东》,教育部的专家也是节选《声律启蒙》的内容来改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和声律有关的文字。 xx年秋,恰逢罗老师开班授课,我们幸运的加入"古典诗词基础班",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到了上平声的《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个学习过程既艰苦又有趣,艰苦的是距离比较远,每周日从城北转公交到城南书院路;有趣的是,课堂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孩子的变化: (1)由于我们每次上课前都有预习,所以课堂背诵能够超过很多同学,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把。罗老师也经常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课堂时间有限,在家多读多背,老师才能加快进度。 (2)作为二年级小学生,儿子很多汉字不认识,借《声律启蒙》课堂,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由于没时间抄写,所以仅限于认识。小孩子有个特点,认识的字不一定会写,以后有空还是借助《声

律启蒙硬笔书法字帖》练习写写。 (3)《声律启蒙》中有声调、音韵、格律等知识,比如"入声字"都体现在方言,不懂方言或入声字是无法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押韵规则的。课堂上,罗老师经常用长沙话、湘乡话、益阳话、湘阴话来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老家是湖南武冈,武冈话里"借书"的"借"就读作"假jià",《声律启蒙·六鱼》第二段:"共服宣尼休假盖"的"假"就是借的意思。由此联系小学课文《狐假虎威》,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标题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对以后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是有帮助的。孩子对方言有了兴趣,我就在网络搜索粤语版的《唐诗三百首》来韵味一下。知名主持人汪涵就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目前各地方言中还保留入声的有粤语、闽南话、吴语、客家话、旧湘语、江淮官话、赣语、晋语等。 (4)对联知识的运用。在《声律启蒙》课堂我们学了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其中五字对和七字对,很多是有文采的对联。通过老师的分析,小朋友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到了寒假,孩子学习毛笔字,要写春联、贴春联。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上联、下联,不知道哪个贴左哪个贴右。当孩子学会看对联平仄,清楚的知道,上联的末尾肯定是仄声,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关于对联兴趣的引导,家长可以去"喜马拉雅FM"找到《幽默大师纪晓岚》放给孩子听。孩子心中有了对联的概念就会有兴趣,否则那些对联故事无法吸引小朋友。记得20xx正月,我们路过某某书法培训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冬”》教学设计 成寄校李拴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僻字的意思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教师给大家讲“推敲”的典故 2.教师导读:古人作诗写词一字一句都很是讲究,现在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看能发现字句之间存在什么特点?教师相机引导、总结:押韵、对仗 (二)互动合作 1.朗读: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音读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多读(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女生对读、比赛读、出上句对下句)

2。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词语的意境 (三)展示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3。拓展:体会声律启蒙的魅力 (四)巩固拓展 通过再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谁先背下来,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六)作业布置 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课文最后两句的意境 (七)板书设计 押韵 声律启蒙对仗 意境

《声律启蒙“十五删”》教学设计 成寄校李拴琴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十二真”》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欣赏对子,知道对子可以表情达意。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思路: 故事引入——诵读、品读、积淀——练习对对子,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交代目标 1、故事“狐假虎威”。 2、温故知新: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复习(对子及常识)。 3、出示《声律启蒙“十二真”》,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 认识生字。 初步理解对子内容。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读完后请学生画出长对子的停顿。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 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 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 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 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 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 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 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 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 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 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 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 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 什么是对仗工整?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 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 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 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 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 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 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 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 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 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声律启蒙 第一课一东 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第一课《一东》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朗读韵文。 2、初步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朗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声律启蒙教案

二年级经典教案 ——潘杏琪 《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范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学习《声律启蒙》的感悟

学习《声律启蒙》的感悟 原创:仰之艺术工作室 儿子是20XX年入中小学,刚把语文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这是“部编本”的新教材,翻来翻去就发现了《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花对树,鸟对虫......我看见了忍不住多读几遍,感觉朗朗上口,儿子有很多字不认识也跟着瞎念。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一句就来自《声律启蒙·一东》,教育部的专家也是节选《声律启蒙》的内容来改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和声律有关的文字。 20XX年秋,恰逢罗教师开班授课,我们幸运的加入"古典诗词基础班",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到了上平声的《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个学习过程既艰辛又有趣,艰辛的是距离比较远,每周日从城北转公交到城南书院路;有趣的是,课堂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悟领会。 首先是孩子的变化: (1)由于我们每次上课前都有预习,所以课堂背诵能够超过很多同学,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把。罗教师也经常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课堂时间有限,在家多读多背,教师才能加快进度。 (2)作为二年级中小学生,儿子很多汉字不认识,借《声律启蒙》课堂,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由于没时间抄写,所以仅限于认识。小孩子有个特点,认识的字不一定会写,以后有空还是借助

《声律启蒙硬笔书法字帖》练习写写。 (3)《声律启蒙》中有腔调、音韵、格律等知识,比如"入声字"都体现在方言,不懂方言或入声字是无法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押韵规则的。课堂上,罗教师经常用长沙话、湘乡话、益阳话、湘阴话来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老家是湖南武冈,武冈话里"借书"的"借"就读作"假jià",《声律启蒙·六鱼》第二段:"共服宣尼休假盖"的"假"就是借的意思。由此联络中小学课文《狐假虎威》,孩子很快就明白了题目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对以后实验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是有帮助的。孩子对方言有了兴趣,我就在网络搜索粤语版的《唐诗三百首》来神韵一下。知名主持人汪涵就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目前各地方言中还保留入声的有粤语、闽南话、吴语、客家话、旧湘语、江淮官话、赣语、晋语等。 (4)对联知识的运用。在《声律启蒙》课堂我们学了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其中五字对和七字对,很多是有文采的对联。通过教师的分析,小朋友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到了寒假,孩子学习毛笔字,要写春联、贴春联。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上联、下联,不知道哪个贴左哪个贴右。当孩子学会看对联平仄,清楚的知道,上联的末尾肯定是仄声,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关于对联兴趣的引导,家长可以去"喜马拉雅FM"找到《幽默大师纪晓岚》放给孩子听。孩子心中有了对联的概念就会有兴趣,否则那些对联故事无法吸引小朋友。记得20XX年正月,我们路过某某书法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