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15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15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15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声律启蒙·十五删之一

xīnɡ duì fèi,fù duìpān

兴对废,附对攀

lùcǎo duìshuānɡjiān

露草对霜菅

ɡē lián duì jiè kòu

歌廉对借寇

xíkǒnɡ duìxī yán

习孔对希颜

shān lěi lěi,shuǐ chán chán 山垒垒,水潺潺

fènɡ bì duì tàn huán

奉璧对探镮

lǐ yóu ɡōnɡ dàn zuò

礼由公旦作shīběn zhònɡ níshān

诗本仲尼删

lǘ kùn kèfānɡjīnɡ bàshuǐ驴困客方经灞水

jī mínɡ rén yǐchū hán ɡuān 鸡鸣人已出函关

jǐ yèshuānɡfēi

几夜霜飞

yǐyǒu cānɡ hónɡ cíběi sài 已有苍鸿辞北塞

shùzhāo wù àn

数朝雾暗

qǐ wú xuán bào yǐn nán shān 岂无玄豹隐南山

【解析】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

兴废,兴盛和衰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云:”表微盛衰,殷鉴兴废。”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云:”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

攀,向上爬;附,靠近,依从。有成语“攀龙附凤”比喻依附权贵以成就功业。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

[汉] 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唐·杜甫《洗兵马》: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露草:沾露的草。 [唐] 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復啼。”[清] 谭嗣同《武昌夜泊》诗之二:“露草逼蛩语,霜花凋雁翎。”

霜菅:霜后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发。[宋] 苏轼《再用前韵(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乐天双鬢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宋] 陆游《怀昔》诗:“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

歌廉歌颂廉范。

《后汉书》记载,东汉名臣廉范,字叔度,任蜀郡太守时为官清廉,更改禁民夜作旧令,让百姓储水以防火,百姓掌灯夜作,日渐丰裕。百姓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衿”。

借寇挽留寇恂。

汉名臣寇恂,字子翼,历任河内、颍川、汝南太守。治理颍川期间颇有政绩,升迁离任后,次年随光武帝再至颍川平寇,所到之处群寇望风而降,百姓们纷纷于帝驾之前拦道,请求再借寇恂在颍川任职一年。后就用“借寇”表示挽留地方官,含有对政绩的称美之意。

习孔希颜:学习孔子,效仿颜回。习、希:都是学习和效仿的意思。

山垒垒,水潺潺

山垒垒垒垒:重叠的样子。《文选·曹丕·善哉行》:“还望故乡,鬱何垒垒。”[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诗云:“垒垒高山,莽莽代谷。”

水潺潺溪水徐徐流动。[三国]曹丕《丹霞蔽日行》云:“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唐] 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诗云:“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唐] 李涉《竹枝词》诗云:“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奉壁对探镮

奉璧即蔺相如“完璧归赵”典故。(参见本系列第十六讲:《作赋观书双雄事,回文锦字几华章?》中“奉璧蔺相如”一句之详解。)

探镮亦作“探环”。《晋书·羊祜传》载,西晋大臣羊祜(此前“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以及“叔子带”都曾讲到他)五岁时,叫乳母把他玩过的金环取来,乳母说:“你没有这种玩具呀!”羊祜就自己爬到邻居李家的树上,

从树洞中取出一个金环。邻居李氏惊叫道:“这不是我死去的儿子常耍的玩具吗!”原来李氏之子就是羊祜的前身。后人以“探环”借指人的转世。

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

礼由公旦作:《史记·鲁周公世家》所载,西周政治家周公旦,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并制礼作乐,建立“明德慎罚”的典章制度。

诗本仲尼删:《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周朝王室保存有大量诗歌,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传至孔子之时,尚有三千余首,孔子删为三百零五篇,称“诗三百”。

驴困客方经灞水

驴子都困乏了,骑驴的人才到灞水。据《韵府》载:孟浩然曾骑驴踏雪到灞水寻梅。[元]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曲云:“灞桥雪拥驴难跨,剡溪冰冻船难驾”(参见本系列第十六讲:《作赋观书双雄事,回文锦字几华章?》中“浩然驴”之注解)。

鸡鸣人已出函关

这里讲的是战国时期,孟尝君凭借门人学鸡叫,骗开函关,从秦国逃回齐国的故事。

延伸阅读:鸡鸣狗盗各有其妙

战国时候,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门客,号称门下有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秦昭王仰慕孟尝君之名,请他在秦国担任相国。但不久,秦国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孟尝君就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但要求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白狐裘做报酬。可孟尝君刚到秦国时便把这件白狐裘献给了秦昭王。幸而孟尝君有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轻易地钻进了秦昭王的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白狐裘高兴极了,于是想法让孟尝君一行人重获了自由。孟尝君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现河南省灵宝县)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同类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懵懵懂懂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了关。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成语“鸡呜狗盗”原本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本事,如今已经渐渐转移为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

苍鸿即白雁。据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所记:北方有一种白雁,像雁而形体小,羽毛是白色的,深秋时就飞来。白雁飞来就是霜降的季节,所以人们把这种鸟叫做“霜信鸟”。杜甫诗说“故国霜前白雁来”,指的就是这种鸟。

数朝雾暗,岂无元豹隐南山

元豹即玄豹,黑豹(《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是清朝人,避讳康熙帝玄烨之名,故以元代玄)。

《列女传·陶答子妻》所载,春秋时期,陶答子治理陶地,“贪富务大,不顾后害”,三年,家产猛增三倍,名声很坏。其妻说,传说“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出洞觅食,以光泽其毛,藏身避害”,你也应学玄豹自爱,收敛一些。陶答子不听劝告,其妻与子女均离他而去。不久,陶答子家财被盗,人身遭害。

声律启蒙·十五删之二

yóu duì shànɡ,chǐ duìqiān 犹对尚,侈对悭

wù jì duìyān huán

雾髻对烟鬟

yīnɡ tí duì què zào

莺啼对鹊噪

dú hè duìshuānɡ xián

独鹤对双鹇

huánɡ niú xiá,jīn mǎshān 黄牛峡,金马山

jiécǎo duì xián huán

结草对衔环

kūn shān wéi yù jí

昆山惟玉集hépǔyǒu zhū huán

合浦有珠还

ruǎn jí jiù nénɡ wéi yǎn bái 阮籍旧能为眼白

lǎo lái xīn ài zhuóyībān

老莱新爱着衣斑

qī chí bì shì rén

栖迟避世人

cǎo yī mù shí

草衣木食

yǎo tiǎo qīng chénɡnǚ

窈窕倾城女

yún bìn huā yán

云鬓花颜

【解析】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

犹和尚,都有“仍然、还是”的意思。如[唐]骆宾王《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唐]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雾髻烟鬟亦作“云髻雾鬟”。形容妇女发髻蓬松,状如云雾。[宋]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诗云:“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

莺啼婉转,为春之声。[唐]杜牧《江南春》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鹊叫鼓噪。《禽经》云:“灵鹊兆喜”。所以俗话说“喜鹊叫,好事到”。

独鹤:洁身自好,卓然不群,离群索居,不与世俗合污的意象。[唐]韦庄《独鹤》诗:“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唐]戴叔伦《松鹤》诗云:“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

双鹇:鹇,一种长尾的鸟,雄的背为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是世界有名的观赏鸟。《西京杂记》:越王献高帝白鹇、黑鹇各一双。此处,以双鹇对独鹤,是取其异于独鹤,黑白混淆,邀宠人前之意。

黄牛峡,金马山

黄牛峡三峡一景,位于湖北宜昌西陵峡中。山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

黄牛峡位于湖北宜昌西陵峡中,海拔1047米,是三峡坝区的制高点,有三峡'第一岩'的美誉,是俯瞰'高峡平湖'和'世纪大坝三峡大坝'的最佳地点。

相传,巫山神女瑶姬用金钗杀死了十二条妖龙,妖龙的骨头变成龙骨石,把西陵峡口堵死了,江水流不出去,猛往上涨。大禹前来治水,但龙骨石比一般的石头硬多了,锄头挖下去火星直冒,只能留下一点白印子。大禹的手上脚上尽是伤,一连九年没有回家。这事感动了天上的星宿,于是下凡帮助大禹治水。星宿变成了几十丈长的一头黄牛,用牛角触开了夔门,推开了三峡,一直把龙骨推出了西陵峡口,推成了荆门十二碚。功成之后,黄牛就消失不见了,大禹追上悬崖口,只见板壁岩上留下了一道黄牛的身影。从此,人们把那山叫做黄牛山,那岩叫做黄牛岩。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它的描述是:“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过去这里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船行十分艰难,故民谣曰:“三朝黄牛,三暮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唐代大诗人李白乘舟过黄牛峡时,也曾发出:“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的叹息。葛洲坝水电站工程建成后,黄牛峡早已是水波不兴,行船十分平稳了。

金马山以前云南昆明东面有一山名为金马山,西面有一山名为碧鸡山,史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此句亦见于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相距五十余里,中间是滇池,为云南的象征。早在明代,“金马朝辉”与“碧鸡秋色”就已视为昆明胜景。但如今,很多年轻一点的昆明当地人都已不太清楚金马山到

底在哪里(据称其地已改为地产楼盘之名),只在昆明金碧路还立有金马坊与碧鸡坊。

流传于昆明的金马碧鸡传说称,古时昆明为荒凉贫瘠之地,山上无树木花草。一日太阳东升,在“隆隆”巨响声中,大阳里飞出一匹金马;当天月亮出来,在“哗啦啦”的响声中飞出一只碧玉雕成的雄鸡。于是,昆明处处金花开,满山结金果,坝子成碧海,鸟飞鱼虾跃。

结草对衔环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相助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回报恩情。旧时比喻感恩报德的说法。

结草: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一宠妾。魏武子初病时,对其子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把爱妾嫁出去。”到魏武子病危时,又对魏颗说:“我真死了,一定要爱妾为我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将其爱妾嫁了出去。有人指责魏颗违父遗言,不孝。魏颗说:“父临死神志不清,我是照他先前清醒时的话办。”后来,魏颗领兵与秦朝大将杜回交战,一个老者用草绳绊倒杜回,杜回被俘。当晚,魏颗梦见老者说:“我是你改嫁出去的女子的亡父,为报你的恩德,结草俘杜回。”

衔环:据《后汉书·杨震传》所载,东汉太尉杨震之父杨宝,救活了一只黄雀,并将它放飞。当晚,杨宝梦见一个口衔四枚白环的黄衣童子对他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您的救命之恩,特赠四枚白环,愿您的子孙‘洁白如环,荣登高科’。”后来,杨宝之子杨震位居太尉,其孙杨秉位居尚书,其曾孙杨赐等皆扬名当世。

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

昆山:即新疆“昆仑山”,盛产软玉和岫玉。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千字文》便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意即“最好的金子生于金沙江,最美的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合浦(两广交界地,今属广西北海)盛产珍珠。“合浦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我国古时称南珠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

“合浦还珠”这一典故说的是东汉合浦太守孟尝的故事。东汉合浦郡盛产珍珠,当地百姓因土地不产谷实,多以采珠为生,通过贸易换取粮食及日用品。但是这里的“宰守”多贪贿之辈,为了榨取钱财,责令采珠人无限度地采捞,竟使合浦的珠蚌迁徙至相邻的交趾(今越南)郡去了。百姓失去了生计,“贫者饿死于道”。孟尝奉命到合浦当太守,采取措施,“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返,百姓皆返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而孟尝,直至病谢离任,身在珠乡,位居显位,不染贪珠积财之污秽。孟尝的名字,就一直与合浦珠光炳耀史册。

后来人们用“合浦还珠”这个典故来比喻物之失而复得,或人之去而复返,也常用来颂扬官吏的勤政爱民与清正廉洁。

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阮籍,不畏权贵,藐视礼俗,总是以“白眼”斜视自己厌恶的“俗士”,以青眼善待喜交之友(参见本系列第十二讲:青眼对白眉,雨打对风吹)。

《高士传》记载:春秋末期,楚国老莱子隐居于蒙山之阳。楚王召其出仕,不就,偕妻迁居江南。

老莱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养二老双亲,自己72岁时,为了使老父母快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双亲。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宋苏舜钦《老莱子》诗: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

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

栖迟:隐遁。山中隐士以茅草为衣,采野果为食。《后汉纪·灵帝纪下》:“楷(李楷)字公超,河南人,以至孝称,栖迟山泽,学无不贯,徵聘皆不就。”[宋]僧文珦《草衣木食》诗云:“草衣而木食,老子乐在内;身似玄空云,踪迹了无碍。”

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倾国倾城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之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诗人大力宣扬

的佳人,其实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其妹为妃,并对其恩宠无双,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

古代学者在剖析我国历史时,曾列举“商惑妲己”、“周爱褒姒”、“汉嬖飞燕”、“唐溺杨妃”四大美女倾国案例。他们用商纣王、周幽王、汉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别被苏妲己、褒姒、赵飞燕、杨玉环美色迷惑,不爱江山爱美人,骄奢淫逸,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事件,来说明“女人是祸水”,她们足以“倾国倾城”。但如今这句成语已作为绝色美女的赞词,并无贬意。这里的倾,已不是倾覆之意,而应作为倾慕理解。倾城倾国是说全城、全国的人都倾慕其美貌。

声律启蒙·十五删之三

yáo duì sònɡ,liǔ duì yán 姚对宋,柳对颜

shǎnɡ shàn duì chénɡjiān

赏善对惩奸

chóu zhōnɡ duì mènɡlǐ

愁中对梦里

qiǎo huì duìchī wán

巧慧对痴顽

kǒnɡběi hǎi,xièdōnɡshān 孔北海,谢东山

shǐ yuè duìzhēnɡ mán

使越对征蛮

yín shēnɡ wén pú shànɡ

淫声闻濮上líqǔtīnɡ yánɡɡuān

离曲听阳关

xiāo jiànɡ páo pī rén ɡuì bái

骁将袍披仁贵白

x iǎo ér yī zhuólǎo lái bān

小儿衣着老莱斑

máo shè wú rén

茅舍无人

nán què chén āi shēnɡ tà shànɡ

难却尘埃生榻上

zhú tínɡyǒu kè

竹亭有客

shànɡ liúfēnɡ yuè zài chuānɡjiān 尚留风月在窗间

【解析】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

姚宋:唐朝贤相姚崇与宋璟齐名,史称“姚宋”。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后举荐宋璟代己任相,开启了盛世“开元之治”。

柳颜:指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颜柳齐名,都在中国书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雄壮。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世称“颜筋柳骨”。

赏善惩奸:奖赏良善,惩罚奸邪。[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

整天陷于忧愁之中。这种状态有“杞人忧天,伯虑愁眠”两个典故。

《列子·天瑞》记载:周朝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己会无处容身,为此,担忧得吃不好饭,睡不着觉。

《山海经》说,海外有个“伯虑国”,那里的人害怕睡觉就醒不来了,结果真的有很多人是这样死的。其实是他们长期不睡觉,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造成的。

不知身在梦里,也有“南柯一梦、黄粱一梦”两个著名的典故。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说,唐朝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做梦到了槐安国,娶了该国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带兵出征战败,公主也死了,遂被国王罢官迁归,美梦醒来,他发现自己是醉后睡在庭院的槐树下,蚁穴旁。

[唐] 沈既济《枕中记》讲述:唐代卢生在邯郸旅店遇一道士,道士借了卢生一个枕头,卢生枕之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荣华富贵,经历屈辱恩宠的好梦,醒来的时候黄粱小米饭还没有蒸熟,因而大彻大悟。

巧慧:灵巧聪明。痴顽:痴愚顽固。

孔北海,谢东山

孔北海:汉朝末年的文学家孔融为孔子后裔,能诗善文,幼时即以“融四岁,能让梨”名动天下。曾任北海郡太守,时称“孔北海”。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谢东山:晋朝宰相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曾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曾居今南京城东钟山半山,今存有“谢公墩”故址。

使越对征蛮

【陆贾使越】

秦亡后赵陀兼并桂林、象郡、南海,建立南越国,自立为王。刘邦平定天下后顾虑到连年战争,人民劳苦,于是决定放弃对赵佗的征讨。汉高祖十一年,刘邦派善于口辩的陆贾出使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要他集中百越的民心,和睦相处,不要成为中国南边的祸害。

后来吕后当权时,赵佗又开始不安分地骚扰汉边,并以天子车驾出行。于是在汉文帝刘恒登位后,又命陆贾第二次出使南越,并带去汉文帝的《赐南粤王赵佗书》。汉文帝的诏令使赵佗大为感动,认为当今皇帝是一位圣明的天子,表示愿意取消帝号,除去僭称的帝制,长为藩臣。

【诸葛征蛮】

三国蜀汉时期,刘备死后,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中南方少数民族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之术,七擒七纵,彻底降服孟获,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史称南中平定战。

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

春秋时期,濮水一带(今晋冀鲁豫交界处)流行一种与帝王祭祀、朝贺、宴饮所用之“雅乐”不同的“新声”(俗乐)。有人就骂它是“淫荡之声”、“亡国之音”。

《列国传》所载:卫灵公与乐师师旷过濮上,夜闻新声。回到晋国,晋文公命奏,师旷曰:“昔纣亡,沉乐器于濮水,今日之乐,是必为濮上之音。”意为纣亡国之音。

“离曲阳关”即琴曲“阳关曲”。写送客至灞桥折柳伤别,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发离别情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又称“阳关三叠”。

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

骁将袍披仁贵白:唐代名将薛仁贵常穿白袍征战,号称“白袍将军”。《新唐书·薛仁贵传》所载:显庆年间,薛仁贵领兵去天山平定突厥作乱,突厥骁将数十人来挑战,仁贵发三箭,射杀三人,余将皆下马请降,边患遂平。世人用“将军三箭定天山”赞誉他的武功。

小儿衣着老莱斑:周朝孝子老莱子穿五彩斑灿之衣服学顽童状以娱父母欢心的故事(参见本系列第44讲:“老莱新爱着衣斑”)。

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

茅舍长久无人居住,难免会有尘埃污垢积于床榻之上。

[宋] 陆游《村居即事》诗云:“炊甑生尘榻长苔,柴门日晏未曾开”。

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竹亭有客到访,就像带来了怡人的清风明月洒满窗前。

[唐] 钱起《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诗云:“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

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吏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四年级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四年级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

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教案,根据新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每周的诵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诵读方式多样,如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的是速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之持久、有效进行。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进度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原文内容【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原文内容【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叶公:《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 蛩:音穷。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恰恰:自然、和谐。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之六》诗:“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雍雍:和谐貌。 《诗经·邶风·郀有苦叶》:“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秦岭云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迢递:遥远。 嵯峨:山高貌。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释】上智:智力特出的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孙子·用间》:“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中庸: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奁:音廉,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笥:音肆,盛衣服的方形竹器。

杵:用以捣物的木棒。 舂:古代称为碓,舂米的器具。灼烁:光皎貌。 蒙茸:草乱貌。苏轼《后赤壁赋》:“披蒙茸。” 戏马:驰马取乐。《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 蟠龙:《晋书·刘毅传》:初,桓温起斋,画龙于上,号蟠龙斋,后桓玄篡晋,刘毅起兵讨玄,至是居之,盖毅小字蟠龙。 蟹螯:《世说》:晋毕卓嗜酒,语人曰:左手擘蟹螯,右手执酒杯,乐足一生矣。 鹤氅:《晋书·王恭传》:王恭尝披鹤氅行雪中,孟昶见曰:此真神仙中人也。五老峰:《地舆记》:庐山有五老峰,秀插云霄。李白诗:“五老峰为笔,洋澜作砚池。”三姑石:《地舆志》:“南康有三姑石,响声若金镛。”镛:大钟,古乐器,奏乐时用来表示节拍。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

声律启蒙教案

二年级经典教案 ——杏琪 《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容;《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 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 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五微)

上: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③。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⑤。 【注释】 ①朗:月光明亮。 ②(jī)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译文】来和往相对,密集和稀疏相对,春燕轻舞和黄莺翻飞相对。清风和明月相对,浓重的露水和轻轻的炊烟相对,经霜的菊花冷峻清逸,经雨的梅子果繁叶茂。他乡的曲折小路和水边突出的岩石相对。 ③朝:早晨。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qī)欹: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原文】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译文】七彩的晚霞,犹如锦绣铺满天空;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盛夏的时候,身在他乡作客的人躺在石板上纳凉思念家乡,秋天转寒时,妻子为戍守边疆的丈夫捎寄棉衣。 ⑤莎: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原文】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译文】春天的水面,天色刚刚暗下来,青草岸边的渔夫就回家去了;夕阳还在半山腰,绿绿的草原上已有牧童归来。 宽对猛,是对非①,服美对乘肥②。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绿暗对红稀⑤。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 ①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②乘:乘坐。此处动词做名词用,指乘坐的马匹。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也可能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如此,则“服”和“乘”都应该是动词,而“美”和“肥”才应该看做借代,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肥壮的马匹”。 ③珊瑚:海洋中一种腔肠动物的骨髓形成的树枝状的东西,颜色多样,可作装饰品。玳瑁: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形状似大龟,背壳有花纹,四肢为鳍足状,甲片可作装饰,亦可入药。 ④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 上联出自《国风?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呀,它的花开得像火焰一样。)。夭:盛貌;灼:鲜明,灼灼:鲜明兴盛状。 下联出自《小雅?采薇》,原文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前我动身去打仗的时候,杨柳随风飘动)。 ⑤“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代指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 【原文】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译文】宽容和严厉相对,是和非相对,穿着华丽的衣裳和骑着高头大马相对,形状如花如树,珊瑚和玳瑁相对,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和晶莹剔透的珍珠相对。桃花鲜艳夺目,柳树柔弱、随风摇摆,枝叶繁密茂盛和红花零星稀落相对。窗前两只黄营相对鸣叫,帘外一对燕子往来飞舞。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见一东注。 下联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传统的解释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装(戎衣),就消灭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zhēn)臻:至、到。 【原文】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卷一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三尺剑:《汉书·高帝纪下》:“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医曰:‘疾可治。’高祖骂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六钧弓:《春秋左传·这公八年》:“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清暑殿:《洛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广寒宫:《明皇杂录》:“(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本为虚构,后遂以为月中仙宫名。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注释】黄童白叟:白叟,白发老人;黄童,儿童,幼童发色黄,故称。唐韩愈《元和德圣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呼。”颜巷陋:《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又名颜回,孔子弟子。阮途穷:《晋书·阮籍传》:“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冀北:古幽都地。辽东:《广舆记》:辽东,契丹东胡旧地,后号盛京,又曰辽东。濯足:《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濯:洗涤。打头风:《韵府群玉》:“石尤风,打头逆风也。”同泰寺:《梁书·武帝纪下》:“大通元年三月,舆驾幸同泰寺舍身。”后常在同泰寺讲经,传有天雨宝花而下。寺在金陵,今不存。未央宫:西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西南角,唐末毁。《汉书·高帝纪下》:高祖天下已定,置酒宴群臣于未央宫,见群臣礼数甚严,高祖乃叹曰:吾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绿绮:汉卓文君琴名。青铜:古代镜子,以青铜铸造研磨而成,故称镜为青铜。欧阳修:素丝悲青铜。曾巩:水面磨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皤:白色。芰:音忌。古书上指菱。一说水果两角为菱,四角为芰。新月:指农历月初时形状如钩的月亮。鲍照《玩月》诗:“始见东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西北墀,娟娟似娥眉。”长虹:雨气。《仪礼·聘礼》:“气如白虹天也。”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博虎,卒为善士。”叶公:《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蛩:音穷。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恰恰:自然、和谐。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之六》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雍雍:和谐貌。《诗经·邶风·郀有苦叶》:“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秦岭云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迢递:遥远。嵯峨:山高貌。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释】上智:智力特出的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孙子·用间》:“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中庸: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奁:音廉,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笥:音肆,盛衣服的方形竹器。杵:用以捣物的木棒。舂:古代称为碓,舂米的器具。灼烁:光皎貌。蒙茸:草乱貌。苏轼《后赤壁赋》:“披蒙茸。”戏马:驰马取乐。《南齐书》:宋武帝在彭城,九日游项羽戏马台。蟠龙:《晋书·刘毅传》:初,桓温起斋,画龙于上,号蟠龙斋,后桓玄篡晋,刘毅起兵讨玄,至是居之,盖毅小字蟠龙。蟹螯:《世说》:晋毕卓嗜酒,语人曰:左手擘蟹螯,右手执酒杯,乐足一生矣。鹤氅:《晋书·王恭传》:王恭尝披鹤氅行雪中,孟昶见曰:此真神仙中人也。五老峰:《地舆记》:庐山有五老峰,秀插云霄。李白诗:“五老峰为笔,洋澜作砚池。”三姑石:《地舆志》:“南康有三姑石,响声若金镛。”镛:大钟,古乐器,奏乐时用来表示节拍。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注释】禹舜羲农: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夏禹、虞舜、伏羲、神农。雪花:宋苏轼《咏雪》诗:“天巧能开顷刻花。”云叶:《史记》:黄帝与蚩龙战于涿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趣联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1、师讲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声律启蒙》全文注音版带拼音

《声律启蒙》全文注音版带拼音 《声律启蒙》注音版(上)一(yī 东dōng云(yún 对duì 雨yǔ,雪xuě 对duì 风fēng,晚wǎn照zhào 对duì 晴qíng 空kōng。来lái鸿hóng 对duì 去qù 燕yàn,宿su 鸟niǎo 对duì 鸣míng 虫chóng。三(sān 尺chǐ 剑jiàn,六liù 钧jūn 弓gōng,岭lǐng 北běi 对duì 江jiāng东dōng。人rén 间jiān 清qīng暑shǔ 殿diàn,天tiān上shàng 广guǎng 寒hán宫gōng。两(liǎng岸(àn 晓xiǎo 烟yān 杨yáng柳liǔ 绿lǜ,一yī 园yuán 春chūn雨yǔ 杏xìng花huā 红hóng。两liǎng鬓bìn 风fēng霜shuāng,途tú 次cì早zǎo 行xing 之zhī 客kè;一yī蓑suō烟yān雨yǔ,溪xī边biān 晚wǎn 钓diào 之zhī 翁wēng。沿(yán 对duì 革gé,异yì 对duì 同tong,白bái 叟sǒu 对duì 黄huáng 童tóng。江jiāng 风fēng 对duì海hǎi雾wù,牧mù 子zǐ 对duì 渔yú翁wēng。颜(yán 巷xiàng 陋lòu,阮ruǎn 途tú 穷qióng,冀jì 北běi 对duì 辽liáo东dōng。池chí 中zhōng 濯zhuó足zú 水shuǐ,门mén 外wài 打dǎ头tóu风fēng。梁(liáng 帝dì 讲jiǎng 经jīng 同tong 泰tài 寺sì,汉hàn 皇huáng 置zhì 酒jiǔ 未央宫wèiyānggōng。尘chén 虑lǜ 萦yíng 心xīn,懒lǎn 抚fǔ 七qī 弦xián 绿lǜ 绮qǐ;霜shuāng华huá 满mǎn 鬓bìn,羞xiū 看kàn 百bǎi 炼liàn 青qīng铜tóng。

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 一、教材简析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即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在编写方法上,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弓宫穷风红空虹翁通11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中涉典用故较多,有严格的平仄规律,在理解与运用需要穿插渗透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

声律启蒙(注音版)

声sh ēng 律l ǜ启q ǐ蒙m ēng (上) 一y ì 东d ōng 云y ún 对du ì雨y ǔ,雪xu ě 对du ì风f ēng ,晚w ǎn 照zh ào 对du ì晴q íng 空k ōng 。来l ái 鸿h óng 对du ì去q ù 燕y àn ,宿s ù 鸟ni ǎo 对du ì 鸣m íng 虫ch óng 。三s ān 尺ch ǐ剑ji àn ,六li ù钧j ūn 弓g ōng ,岭l ǐng 北b ěi 对du ì江ji āng 东d ōng 。人r én 间ji ān 清q īng 暑sh ǔ殿di àn ,天ti ān 上sh àng 广gu ǎng 寒h án 宫g ōng 。两li ǎng 岸àn 晓xi ǎo 烟y ān 杨y áng 柳li ǔ 绿l ǜ,一y ì 园yu án 春ch ūn 雨y ǔ 杏x ìng 花hu ā 红h óng 。两li ǎng 鬓b ìn 风f ēng 霜shu āng ,途t ú 次c ì早z ǎo 行x íng 之zh ī 客k è;一y ì 蓑su ō 烟y ān 雨y ǔ,溪x ī 边bi ān 晚w ǎn 钓di ào 之zh ī 翁w ēng 。 沿y án 对du ì 革g é,异y ì 对du ì 同t óng ,白b ái 叟s ǒu 对du ì 黄hu áng 童t óng 。江ji āng 风f ēng 对du ì 海h ǎi 雾w ù,牧m ù 子z ǐ对du ì 渔y ú 翁w ēng 。颜y án 巷xi àng 陋l òu ,阮ru ǎn 途t ú 穷qi óng ,冀j ì北 b ěi 对du ì辽li áo 东d ōng 。池ch í 中zh ōng 濯zhu ó 足z ú 水shu ǐ,门m én 外w ài 打d ǎ 头t óu 风f ēng 。梁li áng 帝d ì讲ji ǎng 经j īng 同t óng 泰t ài 寺s ì,汉h àn 皇hu áng 置zh ì酒ji ǔ 未w èi 央y āng 宫g ōng 。尘ch én 虑l ǜ 萦y íng 心x īn ,懒l ǎn 抚f ǔ 七q ī 弦xi án 绿l ǜ 绮q ǐ;霜shu āng 华hu á 满m ǎn 鬓b ìn ,羞xi ū 看k àn 百b ǎi 炼li àn 青q īng 铜t óng 。 贫p ín 对du ì富f ù,塞s ài 对du ì通t ōng ,野y ě 叟s ǒu 对du ì溪x ī童t óng 。鬓b ìn 皤p ó 对du ì 眉m éi 绿l ǜ, 齿ch ǐ 皓h ào 对du ì唇ch ún 红h óng 。天ti ān 浩h ào 浩h ào ,日r ì融r óng 融r óng ,佩p èi 剑ji àn 对du ì 弯w ān 弓g ōng 。半b àn 溪x ī流li ú 水shu ǐ绿l ǜ,千qi ān 树sh ù 落lu ò 花hu ā 红h óng 。野y ě 渡d ù 燕y àn 穿chu ān 杨y áng 柳li ǔ 雨y ǔ,芳f āng 池ch í 鱼y ú 戏x ì芰j ì荷h é 风f ēng 。女n ǚ子z ǐ眉m éi 纤qi àn ,额é 下xi à 现xi àn 一y ì 弯w ān 新x īn 月yu è;男n án 儿ér 气q ì 壮zhu àng ,胸xi ōng 中zh ōng 吐t ǔ 万w àn 丈zh àng 长ch áng 虹h óng 。

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二年级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

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教案,根据新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每周的诵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诵读方式多样,如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的是速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之持久、有效进行。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进度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目录 上卷 (2) 一东1 (2) 二冬1 (3) 三江 (4) 四支 (6) 五微 (8) 六鱼 (9) 七虞 (11) 八齐 (12) 九佳 (14) 十灰 (15) 十一真 (17) 十二文 (18) 十三元 (20) 十四寒 (22) 十五删 (24) 下卷 (26) 一先1 (26) 二萧 (28) 三肴 (29) 四豪 (31) 五歌 (33) 六麻 (34) 七阳 (36) 八庚 (37) 九青 (39) 十、蒸 (40) 十一、尤 (42) 十二、侵 (44) 十三、覃 (46) 十四、盐 (48) 十五、咸 (51)

上卷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叟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4濯(音zhu?)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知识讲解.docx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 三江 )

上: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 ① 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 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 比喻芳美 . ②(ji 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gāng)釭:灯。意思为镶嵌在车( 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 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又指佛教用物经幢。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 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这里 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 釭:原文作“缸”,疑误。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 对。青色的布幔 ,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⑤社稷:国家。社和稷分别指祭 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家邦: 国家。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 ?马武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 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 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刘秀称帝后, 马武被封为捕虏将军扬虚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请。 下联出自《庄子 ?人间世》。(ji é)桀王指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说他十分残暴。龙逄指夏朝的贤臣关龙逢(“逄”:为“逢”的俗字,音páng)。夏桀荒淫,关龙逢屡次直言进谏,后被囚杀。 ⑦ 黄花:此处特指菊花。扶疏:植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原文】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译文】秋风冷雨,黄花飘落,铺满山路,微微的春风,茂盛的绿竹正遮挡住窗户。 旌对旆,盖对幢①,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②。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③。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④。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⑤。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⑥。 【注释】 ①(pèi)旆:一种旗帜。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 幢: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② 九泽:指占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各书记载的名称小有差异,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具区(吴)、云梦(楚)、阳 华(秦)、大陆(晋)、圃田(梁)、孟诸(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沼(燕)。(见于《吕氏春秋? 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尚书 ?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 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原文】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译文】旌和旆相对,车盖和帷幔相对,故国和他邦相对。千山和万水相对,众多湖泽和许多大江相对。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精选】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仰之艺术工作室 儿子是年入小学,刚把语文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这是“部编本”的新教材,翻来翻去就发现了《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花对树,鸟对虫......我看见了忍不住多读几遍,感觉朗朗上口,儿子有很多字不认识也跟着瞎念。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一句就来自《声律启蒙·一东》,教育部的专家也是节选《声律启蒙》的内容来改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和声律有关的文字。 年秋,恰逢罗老师开班授课,我们幸运的加入"古典诗词基础班",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到了上平声的《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个学习过程既艰苦又有趣,艰苦的是距离比较远,每周日从城北转公交到城南书院路;有趣的是,课堂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孩子的变化: (1)由于我们每次上课前都有预习,所以课堂背诵能够超过很多同学,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把。罗老师也经常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课堂时间有限,在家多读多背,老师才能加快进度。 (2)作为二年级小学生,儿子很多汉字不认识,借《声律启蒙》课堂,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由于没时间抄写,所以仅限于认识。小孩子有个特点,认识的字不一定会写,以后有空还是借助《声律启蒙硬笔书法字帖》练习写写。 (3)《声律启蒙》中有声调、音韵、格律等知识,比如"入声字"都体现在方言,不懂方言或入声字是无法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押韵规则的。课堂上,罗老师经常用长沙话、湘乡话、益阳话、湘阴话来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老家是湖南武冈,武冈话里"借书"的"借"就读作"假jià",《声律启蒙·六鱼》第二段:"共服宣尼休假盖"的"假"就是借的意思。由此联系小学课文《狐假虎威》,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标题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对以后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是有帮助的。孩子对方言有了兴趣,我就在网络搜索粤语版的《唐诗三百首》来韵味一下。知名主持人汪涵就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目前各地方言中还保留入声的有粤语、闽南话、吴语、客家话、旧湘语、江淮官话、赣语、晋语等。 (4)对联知识的运用。在《声律启蒙》课堂我们学了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其中五字对和七字对,很多是有文采的对联。通过老师的分析,小朋友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到了寒假,孩子学习毛笔字,要写春联、贴春联。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上联、下联,不知道哪个贴左哪个贴右。当孩子学会看对联平仄,清楚的知道,上联的末尾肯定是仄声,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关于对联兴趣的引导,家长可以去"喜马拉雅FM"找到《幽默大师纪晓岚》放给孩子听。孩子心中有了对联的概念就会有兴趣,否则那些对联故事无法吸引小朋友。记得2019年正月,我们路过某某书法培训教室,看见大门口贴的颜体楷书大字春联,结果孩子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对联的上联贴反了,哈哈一笑!(照片为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