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2 第二课时

识字2 第二课时

识字2 第二课时

识字2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书空“球、排、射”的笔顺。

二、继续看图学词语

1.出示图及词语:竞走铁饼

2.读准字音。铅球标枪

3.这四种体育运动项目,现在你们了解了吗?谁来说说看? 随机介绍:“竞走”是田径运动赛项目之一,走时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脚离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铁饼、铅球、标枪”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认识。

4.借助图画,看拼音练读上述词语。

三、根据意思归类读韵文

1.现在老师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书上的顺序重新排列。小朋友们看第一组3个词语是和什么有关的?(球类运动项目)第二组的3个词语呢?(是常见的田径运动项目)第三组的3个词语呢?(是投掷运动项目)

2.按要求归类读词语。

3.用多种方式练读韵文。

四、巩固字义,指导书写

1.做游戏:采用贴图形式将词语与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一一对应,贴对的同学领着大家读一读。

2.学生在书上描红“竞、铅、标”。

3.说说怎样记住这3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竞、铅、标”的书写。播放轻音乐。

5.听写生字词语。

五、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一》(第二课时)

---------------------------------------------------------------范文最新推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一》(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的9个词语中,有11个字是带有单人旁的字。教学时可利用导学儿童的话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构字规律,向学生揭示识字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借助图标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认识的7个字和要求写好的7个字。 第三部分是扩展练习,启发学生课外去认识更多带有单人旁的字,使学生利用课内掌握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汉字。 龙龙的话,指出了本组字词的规律和特点。本课的编排体现了识字教学归类识记,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 7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认识本课8个生字。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正确、美观地书写。 情感目标:通过积累识字、写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写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归类识字,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字。 教具:题板、字卡。 学具:字典 教法:启发诱导式 学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和许多汉字成了朋友,很多同学也成了识字、写字的高手。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吧! 二、认读词语,尝试识字。 1、出示9个注音词语。 (1)自读词语。 (2)哪些字认识,请你读一读。 (3)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练习读一读。 (4)找出带有单人旁的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去掉注音,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3 / 7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识字2.姓氏歌》第二课时教案

识字2.姓氏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反复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识字6 古对今 表格式教案

识字6 古对今(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很好听的课文《古对今》。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 精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把课后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会认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2.识记生字。 (1)注意“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 (2)定位联想: “酷、暑、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整体记忆,不作字形分析。 (3)熟字加减: 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减的方法:如“圆、凉、细”可以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夕”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多”减一半。 (4)寻找字源:

精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寒、朝”均是会意字,可让学生看看金文的字形,给学生讲讲字源,以帮助记忆: 如“寒”——是指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朝”——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3.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会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古凉细夕李语香 2.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生字,生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 “细”:左窄右宽,“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语”:左右结构,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对正,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精读课文 1.学习第1小节。 (1)第1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是两组反义词。“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2)第2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这也是两组反义词。“严寒”写的是冬天,“酷暑”写的是夏天,“春暖”写的是春天,“秋凉”写的是秋天,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2.学习第2小节。 (1)这一小节是一些什么词组成的对子歌?(其中“晨—暮、雪—霜”是两组同类词,“和风—细雨”是近义词,“朝—夕”是反义词。)(2)这一小节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对子,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中早晚的对比、天气状况的对比。) 3.学习第3小节。 (1)第1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为同类词组成的对子歌。) (2)第2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句把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人教版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教案+反思)

6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 (1)字数相同。 (2)意思相反或相近。

(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 四、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2.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今——()圆——()暖——() 五、学习生字“古”“凉”“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绞丝旁的笔画分布) 3.学生口述、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集中纠错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玩游戏对对子导入。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对子。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霞—夕阳”两对词。 4.结合识字1冬雪与秋霜的图片,理解“雪对霜”。 5.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三、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对子,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四、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识字2姓氏歌

识字2 姓氏歌 【教学要求】 1.学会“姓”“什”“双”等7个生字,并且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 2.正确地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识字、写字,认识三个偏旁。 2.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指导书写“姓”“什” “么”“双”。认识3个新偏旁。 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 化。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2我国经典诗文)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 3.今天,我们就学习和《百家姓》有关的内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诵读汇报:【设计意图:由经典诗文引导到《百家姓》,导入本课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过渡到下文。】

(课件出示3《百家姓》)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 2.说说百家姓里都有哪些姓氏结合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姓氏说一说。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游戏活动 (课件出示4),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口吕,言午许。 三横王,草头黄。立早章。双人徐。 耳东陈,禾木程。中国人,百家姓。 指导正音:韵文中“吴、胡”“徐、许”读音相近,在有些地区读音容易混淆,读文时可借助拼音帮助读准音。 “姓”为后鼻音,“氏”“赵”“周”为翘舌音,“孙”是平舌音,要重点正音。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课件出示5)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同学名字卡,圈一圈同学的姓氏,读一读。 (2 )出示姓氏卡片,同桌来认一认,说说谁的姓名里藏有这个姓氏。 (3)做“拼一拼”的游戏。学生用打乱的部件拼成生字。如将“弓”和“长”拼成“张”。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认读“姓氏、张口、张开、良好、花钱、孙子、子孙”等词语。

识字 教案

识字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拼读音节。学会“一、二、三......”十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田字格和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识字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奉献 3、通过看图和朗读,能理解图画和句子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山村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初步感受童谣中的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和写字。 2、认识田字格,分辨“八”和“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的第一课。板书:识字1. 2、读课题。 3、图上画了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 这是一首小诗,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个小山村。我们看图时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地看,首先我们看远处有哪些景物?山上有什么?生活中你见过亭子吗,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哪些景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我们会遇到不认识的字,那我们就要请汉语拼音来帮忙,拼拼音节读准它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分句检查读书情况。 4、认读生字。 指名拼读音节,读生字。(强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件衣服、一块地”,课文中“一去二三里”就读yí。有时读四声,如“一支笔、一本书”等。)(区分“八”和“入”。) 6、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三、巩固生字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这里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课件出示图片) 2、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3、游戏“找朋友”。将数字与汉字相对应。 五、小结、拓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文具或家里的用具,用上1—10的汉字。 识字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正确诵读韵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具准备: 1 / 8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12种动物的资料。 2、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动物的资料,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对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课上图文结合,在环境中认词识字,在学文中明理,了解各种动物。教学中由扶到放,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大家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们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们真正的家大森林,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出示挂图)

看!这儿的朋友真多呀!你认识哪些动物?跟你认识的动物朋友打声招呼。 (指名说一说,熟悉挂图) 二、初读韵文。 1、打开课本(第72页),自由读韵文。 (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约2遍) 2、检查读韵文,正音。 1)分组读,每组一行。 2)开火车读词。 3)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 3、给动物挂牌。 3 / 8

(把韵文中的词标上序号,在图中把序号填到相应的动物身上) 三、学习韵文。 1、看图认动物(读词)。 2、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些动物了,你了解它们吗? 1)指名介绍动物。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相关资料,适当补充。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2)老师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动物做介绍。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扩大视野) 3)小组合作交流。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动物,注意说话听话的要求)

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 识字1 第二课时 部编版(无答案)

1春夏秋冬第二课时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2.培养学生能够与伙伴学习、合作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短语,并理解其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短语意思,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自主学习(预习P1-P2) 1.读课文三遍。 2.组词。 春()风()花 ( ) 入 ( ) 冬 ( ) 雪 ( ) 飞 ( ) 二、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出示:霜吹落降飘游池入 春风冬雪花飞 2.游戏巩固:我会认

3.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4.听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说一说四季。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生: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4.课内拓展 想一想:四季中除了上面的景物外,你还能说出几种吗? 5.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6.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7.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天地人》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天地人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并背诵课文。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点: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2、指名读。 3、谁能读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字。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2.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案

识字1.春夏秋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汉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语和短语,想象它们描绘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教学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和多媒体画面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识字,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一年四季和美丽自然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

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 二、学习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5.师过渡:课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四个短语。 6.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池”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8.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关,用了“氵”旁),并练习口头组词。

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二、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幅图片、学生自带一些郊游用品。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给我们一(4)班的小朋友上一堂课。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词语,请你做一做和这个词语意思相反的动作,比如:左手,你就要马上把右手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右手—左手、低头—抬头、向前走—向后退、坐下—起立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开始上课吧,王老师要看看在课堂中谁是最能干的。教学教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学生唱《火车开了》,课件放移动的风光图)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学生唱完时刚好铃声响)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师:海边的景色可真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师:读得真美。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6》的第一小节写的就是刚才我们在海边看到的美丽景色,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读读,然后说说在这一小节里你认识了几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师:谁来说说在这一小节里你认识了哪几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介绍一个字,字的颜色变一变,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在海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非常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小组分句读、想读的一起读)师:(触碰鼠标打乱数量词与事物的搭配位置)哎呀,王老师可真不小心,把屏幕上的一对对好朋友拆散了,同学们,快帮老师找找朋友吧。请倒出信封中的小纸片,在垫板上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帮老师找到好朋友。(学生四人一组做数量词搭配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再请二生在实物展台上操作)三、第二部分生字识记:师:找到好朋友的同学请大声地读读你找到的朋友。(四人合作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讲台上两位同学的答案是怎样的?(展示)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师:好朋友找到了,坐上小火车继续往前走吧。小火车,开起来——(再次唱起《火车开了》)师:(铃声)到站啰!(出示第二小节的四个画面)哇,多美的景色呀,这一次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呢?(学生发言)师: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图片上的景色呢?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比比谁最先找到答案。(读第二小节)师:在这一小节里也有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出示:秧、稻、塘)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呢?(识字方法)师:同学们真不错。(播放课件)在刚才的旅行当中,老师的照相机还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呢,想看看吗?当看到你喜欢的照片时,你可以站起来大声地说说照片上有什么。(学生自由地说课文内容,老师有序地播放)师:(定格时由所有图片组合成一幅画面)祖国的风景多美啊,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心情)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高兴的心情把1、2两小节读一读吧。(读一、二小节)四、复现生字,巩固练习。师: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9个新朋友。下面我们和新朋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第二课时

识字2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 (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课件)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 2.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件)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出示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3.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三、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四、看图贴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鼻骆驼架廊(出示课件)

《识字6》教案范文

识字6》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椰、牦、骏、塞、骄、岛"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塞、骄、岛" 。 2 、图文对照,充分发挥想象,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结合图片理解词串里的词语。 3 、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和自然风光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板画中国地图轮廓及长城、长江,标明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__ 》

老师刚才给大家播放的歌曲是《__ 》,歌里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 师:看--(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是一幅-- 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像一只雄鸡高傲站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家"是个大家庭,有56 个民族。我们的" 家"地域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3. 揭示课题。 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旅游,他去了哪些地方呢?(教师根据地图逐一出示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个地方。)边出示边介绍-- 塞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江南: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特指长江以南的苏南、皖南、浙北地区。 海岛:海洋里被水环绕的较小陆地。(海南岛)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的辽阔地区。(青藏高原) 这个小朋友还把自己在祖国各地见到的景物编成了一首词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6》,跟着他一起到祖国这四个地方游一游,去欣赏风格各异的美丽风光。 二、词图联系,初识生字新词。 过渡:听,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带着我们先来到了塞北。(跟老师一起写:塞北) 1 、学习"骏马秋风塞北"(出示塞北图;读词语) (1)看,在塞北草原上,有什么呢? 要求学生说一句完整话。 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潇洒、跑得快…) 对,像这样的好马就是-- 骏马(出示词卡)读词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一》(第二课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一》(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的9个词语中,有11个字是带有单人旁的字。教学时可利用导学儿童的话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构字规律,向学生揭示识字的方法。 第二部分是借助图标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认识的7个字和要求写好的7个字。 第三部分是扩展练习,启发学生课外去认识更多带有单人旁的字,使学生利用课内掌握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汉字。 龙龙的话,指出了本组字词的规律和特点。本课的编排体现了识字教学归类识记,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认识本课8个生字。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正确、美观地书写。 情感目标:通过积累识字、写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写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归类识字,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字。 教具:题板、字卡。 学具:字典 教法:启发诱导式 学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和许多汉字成了朋友,很多同学也成了识字、写字的高手。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吧! 二、认读词语,尝试识字。 1、出示9个注音词语。 (1)自读词语。

(2)哪些字认识,请你读一读。 (3)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练习读一读。 (4)找出带有单人旁的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去掉注音,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1)在小组内按顺序读一读,同学间互相正音。 (2)打乱顺序指名读,注意轻声的发音。 3、出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1)这些字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字,练习读一读。 (2)打乱顺序随意抢读。 三、运用规律,识记生字。 1、(带有单人旁的生字加点)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结构、偏旁、写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 2、有什么好办法能区分这些字吗? 伙、伴、伍、住形声字。 休、体形近字。 休:会意字,人靠在木桩旁休息。 四、出示息、宅、埋。 能用学过的方法记住这3个字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范字,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各字。 他:右边也的第一笔要向右上倾斜,第二笔和第三笔起笔位置要高低错落。 休、体、伴:头不齐脚也不齐。 他、住、位、伙:头齐脚不齐。 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单人旁的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字典,看看你能认识多少个,并试着了解这些字和人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识字一1 nǐmentāmenxiūxi

识字2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识字 2 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修注栏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教师 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 价。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技巧,自己会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意“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通过语 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手找、发现大自然 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美的熏陶。)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第一课时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第一课时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识字6》(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型:识字课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师:投影片、生字词车票、景物名称卡片、数量词卡片、生字苹果 学生: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呀,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中队要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大家高兴吗?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同学们,你们看(以动画形式出现少先队员举旗、吹号、春游的活动场面,最后定格在韵文的第四小节)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少先队员们是多么地高兴啊!你们能把这个小节读好吗? 自由读第四小节。 2.师:除了生字,其它的字都摘下了拼音帽子(生字及其拼音变色,其它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小伙伴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3.师:就让我们在欢笑和歌声中快快上车吧!(汽车驶来)上车前,得先买车票(卡片铜号”、红领巾”、铜”、号”、领”),每张车票上都有一个字或一个词,读对了,这张车票就送给你。 小伙伴互相读,指名读。 二、导游学文。 1.师:拿到了车票,就让我们出发吧!(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海边、乡村、公园的景色,最后三幅图定格在同一画面)今天,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海边,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只海鸥在空中自由飞翔,海面上驶来一艘军舰和一条帆船。接着,我们要去乡村,太阳暖暖地照着稻田,一畦畦秧苗神气地挺直了腰,稻田的旁边是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果园里,果树开花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后,我们来到山上,放眼望去,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2.师:今天,我们跟着旅游客车到了海边、乡村和公园(板书:海边、乡村、公园),老师在乡村看见了秧苗和稻田(板书:秧苗、稻田[词配图]),你在哪里看见了什么? 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并板书。

2017新苏教版二上识字1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 蓝天大雁秋凉红叶金菊银霜 儿童远足游戏老人登高重阳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4、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绚丽多彩,谁还记得我们一起欣赏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复述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精讲点拨 1、秋天到了,天气凉爽了,看可爱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看图) 2、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远足,游戏,还有几个儿童正在捉迷藏呢,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能读好这排词语吗? 3、出示词串:儿童远足游戏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自行练读。 (3)男女生赛读。(要求读出孩子们的可爱、愉快之情。) 4、同学们秋天的野外不仅凉爽舒适,还有美景相伴,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做哪些喜欢的事情呢? 补充句子:秋天到了,我们来到田野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5、孩子们喜欢秋天,老人们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到了,老人们就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重阳节。 6、孩子们你们知道重阳节吗?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重阳节,师补充。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7、重阳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看,他们来登高了,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祝福吧!(指导学生说话练习) 8、看看谁能把这排词串读好,要读出对爷爷奶奶的敬爱之情。 三、赛读韵文 1、分开读我们可以把每一排的词语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吗? 2、读得真好听!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3、比赛读,师评议,再范读。点名配乐读,师评议。全班配乐齐读,会背的可以试着背诵。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学生观察并说说书写要领。 3、师范写,生描红练写。

2018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 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 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本资料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dd12653496.html,) 2、师生对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新版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