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民间歌谣的审美价值

论民间歌谣的审美价值

论民间歌谣的审美价值
论民间歌谣的审美价值

论民间歌谣的审美价值

【内容摘要】民间歌谣是民间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以及“反璞归真”的审美情趣。它涵盖了劳动歌、时政歌、儿歌、情歌等等诸多方面,以其独特的产生方式与传播途径,实现着其丰富多彩的社会价值。这其中,就涵括了民众的审美价值,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

【关键词】民间文学歌谣审美价值

民间歌谣虽历经千年,但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民间歌谣形式的多样性与功能的广泛性。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着社会生活的经验与劳动丰收的喜悦,实现着自身不可忽略的教育、娱乐、审美等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以及道德情操,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播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对民间歌谣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其实用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一、民间歌谣的实用价值

(一)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以劳动歌为例,它包含了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方式在劳动中实现着各自不同的社会价值。劳动号子具有双重功效,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般随劳动强度的大小而改变着号子的节奏与旋律。人们以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来缓解工作中的疲劳,享受劳动中的喜悦。用歌曲的节奏,来协调大家的工作方式和劳动节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总结生活经验,传达知识技能

如时令歌、二十四节气歌、九九歌、农谚等,以歌谣的形式,传达着自然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社会生活经验。韵律和谐、格调优美且方便记忆,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农谚,农谚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农业生产的个个主要方面,有关于农时节令的、关于气象的。在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从选种、播种到耕地施肥、锄草、灌溉、收割......等技术经验都有无数谚语来反映,这是几千年来和

自然做斗争的经验的结晶,如关于选种的“籽大儿肥”,关于田间管理的“锄头自带三分水,多锄抗旱苗发肥”。关于农业收获的“见蔓不见瓜,必定拿车拉,见瓜不见蔓,只能挑几担”。这些谚语,都透过表面现象,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民间歌谣对生产经验的概括,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进行的,并且总是和劳动创造的喜悦结合在一起的。它是艺术,也是“科学”,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学。

(三)其他社会价值

除以上讲到的社会价值外,民间歌谣还是人民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婚姻恋爱的媒介、传授知识、经验,教化子女的形象化工具,也是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间歌谣的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人们的“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医药学、宗教学等等许多学科。它与作家文学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因此它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还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它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方面。

(一)自然科学价值

民间文学中的许多农谚,都是农民的普及技术课本,是世世代代农业科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当时的这些农谚,对现今农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来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这一系列农谚的传播与发展,为我国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探索方向,如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举了很多民谚来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语言学研究价值

民间歌谣大多以押韵、赋比兴等手法把繁杂冗长的句子浓缩成简洁凝练的短句,变为大家容易接受的通俗化语言。正如钟敬文先生说:“只有形式短小,记得住,讲得出,用得上,才便于创作,便于接受和使用。”[1]民间歌谣的语言,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习俗、环境中得到的活生生的语言,总是能够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它未经任何的雕凿粉饰,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民间歌谣的语言魅力是丰富的,在整体上呈现出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美学风格。因此,透过对民间歌谣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其他学科的价值

此外,民间歌谣在医学方面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医学上我国各族人民都有丰富的民谣口诀。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不少民间医学歌谣和谚语。现代民谚中也有“泥鳅串,车前草,凉寒咳嗽吃就好。”等谚语在民间医学中广泛流传。另外,民间歌谣在少数名族中的广泛流传,对研究少数名族的文化活动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三、民间歌谣的艺术价值

民间歌谣都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与抒发,特别是在情歌方面。情调优美、旋律动听、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艺术魅力与美学思想的双重凸显。正如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2]

(一)自然天成,朴素纯真

俄国民主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民歌中有许多新鲜和淳朴的地方,而这足够我们的美感来欣赏。”[3]民间歌谣总体语言风貌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民间歌谣不加任何掩饰,不做作。艺术风格敦厚朴实,清新自然,犹如“高山流水,钟磬之音”。它将自然界万事万物巧妙的融入歌谣当中,洋溢着朴拙而动人的艺术魅力。

(二)形式多样,韵律和谐

民间歌谣形式多样,而且蕴涵高雅。民间歌谣的生动形象不是像文人创作那样刻意挑拣一些艳丽、夸张,而在于它善于从身边的人、事、物、景“引类譬喻”、“触感而发”。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天地万物,自然山川,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等无一不被民间歌谣所取用。整体来说,形式多样,蕴涵丰富,它不但具有诗歌的韵律,还具有音乐的旋律。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富有音乐性,这也是民间歌谣作为诗与歌的多面构成因素。

(三)手法多样,意境优美

民间歌谣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在表达方式上频繁运用赋、比、兴、反复、双关、夸张等艺术手法,在教育警醒世人的同时又营造了一种优美高雅的意境。如安徽情歌“长江里面长河藕,风吹石滚满江游,黄鳝长麟蚊长角,铁树开花郎才丢。”它以一种奇特不凡的情景,表达着深沉的感情,别有一番情趣与张力。

综上所述,民间歌谣在实现自身价值、体现其魅力的同时,也为音乐艺术,诗歌艺术、语言艺术等抽象艺术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民间歌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一座古老的“旧金山”,有着挖不尽的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随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正由本层到深层、由单一到全面的对其加以开发与利用。它也通过自己博大的家族,丰富的内容,通俗而深刻的思想,富于变化的艺术手法,奇诡的想象力,自由奔放的性格,给我们展示了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注释】

[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96页.

[2]浦泉、群明编/明清民歌选(甲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05页

[3]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编著.-2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2]毕桪/民间文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2.

[3]万建中/民间文学价值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敏泽、党圣元/文学价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建安风骨和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特征: 首先是现实性。如曹操在《薤露行》中写道: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贼臣持国炳,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痛斥了何进误国,董卓殃民。《蒿里行》则叙述了群雄私争,自相残戕,致使兵祸连绵,民不聊生。诗歌形象描绘兵祸惨状: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植在《送应氏》中具体描写了当时洛阳毁败的情景也令人惨不忍睹: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在这破败的景象中,传达出一种悲凉感,在时直抒作者的惨伤,悲愤情绪: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 ——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 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 摘要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从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努力创作,不仅诗歌艺术更加觉醒、独立,题材范围扩大,而且诗歌艺术风格、形式也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对于建安时期开拓出文人诗歌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形成彪炳千古的“汉魏风骨”作出了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三方面:曹植长于五言古体,对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的牢固地位影响深远;曹植诗歌抒情味浓厚,对中国文人诗歌的抒情传统影响深远;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风格和文质彬彬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同时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五言诗 Abstract Cao Zhi is one of our history's great poe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Jian’an scholar, whose poems also have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his multi-volume and high-quality creative efforts, the Five-character poetry, which begun to rise u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developed mor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in poetry art,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matter, made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poetry artistic style and form, even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open up the scholar-poetry-art’s unparalleled prosperity and form the vigorous style of Han-Wei Dynasty shined through the ages during Jian’an period. Specifically, Cao Z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poetry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he is expert in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d the firm status in Chinese poetry. Second, his poems have a strong lyric taste, which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literati-poetry’s lyric tradition. Third, his poems have the character of high strength, wonderful spirit and gorgeous expressions, which established Chinese-poetry’s aesthetic splendor style and gentle path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is poem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to the poetry art,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oetry. Key words: Cao Zhi ; Poetry study; Five-character poetry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201109考试批次 《民间文学》大作业 学生姓名李杰 学习中心山东省金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学号 200908576220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层次专升本

民间文学的特征及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借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 民间文学中的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民间文学在其发展和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艺术特征: 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2020年元宵节晚会主持词大全

2020年元宵节晚会主持词大全 小编寄语:再过一星期就是20xx年的元宵节,小编让平安搭上冬天的快车道,让快乐与你轻轻拥抱,让困难与你刮目相看,让烦恼低头悄悄走掉,让吉祥对你格外关照,让幸福对你永远微笑!元宵节团团圆圆 篇一: 开场词 龙:尊敬的各位领导 海:亲爱的伙伴们 合:大家下午好! 阳:春节刚过,我们又迎来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此我们先给大家拜个晚年。(鞠躬) 红:合家团圆幸福多 龙:心情愉快朋友多, 海:身体健康快乐多, 阳:财源滚滚钞票多, 红:年年吉祥如意多, 合:祝愿好事多多多! 龙:我们都知道,20xx年是我们厂的建设年,伴随着资金紧张,在公司领导正确引导下,我们二期回用水工程顺利安装完工试车,职工们搬进了崭新的宿舍楼。 海:我们迎来了20xx年,借此元宵佳节的到来,山西兰花工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同志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庆传统佳节,共祝水厂日益强大。 阳:听,激昂的战鼓敲起来了!(背景音乐(鼓声)听到口令后播放,鼓声响起后稍停顿开始解说)敲响开春的战鼓,让我们踏上战斗征程, 红:让我们乘着东风出发, 龙:让我们驾着彩云翱翔, 海:向着将要吹响的生产号角, 阳:向着水厂绚丽多彩的明天, 红:让我们在这里传递文明和谐

享受欢乐和幸福 龙:锣鼓迎春,秧歌接福 海:闹元宵兰花水厂绽异彩 阳:逢盛世安全生产唱和谐 合:欢乐祥和庆佳节 红:下面有请王董为我们致元宵节贺词 串词: 口目一歌伴舞《龙的传人》 龙:今年是猪年,龙是咱们中国的图腾,所以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海:是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的守护神吗? 龙:是龙 海:对,是龙,我们便是《龙的传人》,做为龙的传人,我们不管做什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龙:掌声有请生产科为我们带来《龙的传人》 口目二男女合唱《爱是你我》 阳: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红:EN~爱情这个千百年来被人赞美的话题,今天又将得到怎样的演绎呢? 阳:下面的节目将会给我们一些提示 红:《爱是你我》 口目三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海: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龙:绿水青山绽笑颜 海: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龙:夫妻双双把家还。 无论怎样的爱情,终会落到家庭中来。在家庭我们, 海:谁说的,木兰从军被传为千古佳话,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口目四独舞《雀之灵》 红:孔雀被傣族人民视为一种吉祥之鸟,可为人们带来幸福。《雀之灵》是傣

曹操和曹植诗歌风格的比较

曹操和曹植诗歌的比较 摘要:曹操、曹植父子二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悲壮美;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而后期隐曲深沉甚至哀伤忧愤,情绪低徊。 关键词:曹操曹植诗歌风格 一、从诗歌内容上比较 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终生所追求的是打击豪强和统一中国,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所以他的二十余首诗大都是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描写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苦难的乐府歌辞。他的另一部分诗中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 曹植“生乎乱,长乎军”(《陈审举表》),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从少年时起,就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但他又受时代风气的熏陶,养成了一种旷达和放纵不羁的性格,蔑视世俗礼教的态度。这种安邦济世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支配着他一生的思想和行动,也成为他诗歌的基本精神。 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很有曹操的雄风,但不及曹操的“沉雄”。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强调,对前途充满信心。正如《诗薮》所说的“纵逸”,或如曹植自己所说的“猛气纵横浮”。 他后期的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发的悲愤。共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第三类是述志诗;第四类是游仙诗。其后期诗歌在强烈抒发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这一点上,同前期精神是一致的,但由于他的生活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诗歌风格也变得隐曲深沉甚至哀伤忧愤,情绪低回。但曹操的慷慨悲凉使人振作,而曹植的悲凉令人感伤。 二、从诗歌风格上比较 曹操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以慷慨、雄劲为主,出以深沉,偏胜于阳刚,在诗中直陈其慨、直抒胸臆,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悲壮美。钟嵘《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捷,指事写意,直达所怀,格调劲健。这种风格从实质上讲,正反映了整个建安时期的时代精神……《观沧海》中就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深苍劲的风格。《短歌行》是最能代表曹操思想感情和体现其慷慨悲凉风格的诗作之一,它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为建功立业而求贤若渴的迫切愿望。 曹植更富有诗人的气质,他既有乃父的苍劲,又更为华丽多姿。其诗既有刚烈之风,又有儒雅之调;既有曹操的阳刚之气,又有曹植的阴柔之美;既有慷慨昂扬,也有凄凉悲伤。正如钟嵘《诗品》中所说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一、诗歌风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所处时代特点和其地位、经历及世界观的不同 曹操诗歌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首先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密切关系。曹操以宦

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

论曹植诗歌之“骨气奇高” ——从曹植诗歌的思想中轴和原象之“势”分析 曹植是一个备受古今人士推崇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兴起、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屈原之后、六代以前最伟大的诗人。①李宝均在《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一书中也高度评论了曹植:“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他在文学上,无论散文、辞赋或诗歌,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出同时代的人。”②王世懋在《艺圃撷馀》评曰:“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谢灵运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而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最高,李重华评曰:“五言自汉迄魏,得思王始称大成”(《贞一斋话》);钟嵘在《诗品·序》中言:“陈思为建安之杰。”唐朝诗僧皎然在《诗式》中也言:“邺中诸子,陈思最高。”钟嵘曰:“其源出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言:“铿锵音节,抑扬态度,湿润清和,金声而玉振之,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钟惺在《古诗归卷七》中评曰:“子建柔情丽质,不文帝,而肝胆气骨,时有魄磊,似为过之。”方东朔在《昭昧詹言·卷二》中也评曰:“意原词瞻,气骨浑雄。”等等。 其中“骨气奇高”这一点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曹植诗歌的一大风格和精神实质。何谓“风骨”?“风”即“意气骏爽”之文意,“骨”即“结言端直”之文辞。“风骨”即作品中表现的刚健之力(参考孙明君的《三曹与中国诗史》第73页)。针对曹植诗歌的这一风格,笔者想从他的诗歌思想的中轴和诗歌原始意象(即内容和形式)作一点诠释,便于理解。 一、主体性在艺术作品中显现的需要性。 1、文学是主体心灵的社会性反应。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社会生活的交融,创作是主体按照“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来反应社会生活,从而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人与自然、作家主观感情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因此作品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溶入了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理想,溶入了

浅析曹植前后期诗歌

淺析曹植前後期詩歌 [內容摘要]曹植是建 安時期最為傑出的作 家之一。他在散文、辭 賦、詩歌等方面取得了 突出成就,尤其是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特 殊地位。他的詩歌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 後兩個時期。前期詩歌反映悠閒愜意的生活及對功名事業的追求,主要以遊宴詩、建功詩、贈答詩為主。後期反映悽楚人生及懷才不遇的痛苦,以悲憤詩、建功詩、閨怨詩、遊仙詩為主。 [關鍵字]曹植詩歌風格 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在我國建安詩壇上成就突出,影響深遠。他的詩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且風格多樣。鍾嶸在《詩品》中評價曹植詩歌曰:“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這些“骨氣奇高”的詩篇成就了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曹植不僅是一個具有濃重詩人氣質的才子,而且還是一個頗具雄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時期。由於前期的立嗣之爭埋下了曹丕對他的忌恨,使得曹植後期政治上受壓抑,經濟上陷困頓,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壓迫欺淩下痛苦地生活著。由於他前後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導致他前後期的創作出現明顯的差異。建安時期他的詩歌較多地表現他的政治雄心,對功名事業的追求。但到

黃初年間,作品呈現出新的面 貌。政治上的悲怨加上憂生之恐 懼,使他寫出了許多情兼雅怨、 詞采華茂的詩賦文章。他的後期 作品主要反映其受迫害的悽楚、 憤慨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痛苦。 一、建安時期 曹植出生在董卓之亂後的第三年,他“生於亂,長於軍”,自幼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有相當豐富的經歷,同時又深受曹操影響,從小就胸懷大志。再加上他自幼就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年幼即已顯露出出眾的才華,“年十餘歲,誦讀書、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他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在建安十七年銅雀臺建成之際,曹操當面出題令其作文,他揮筆而作《銅雀臺賦》,其才思令曹操大為詫異,並從此對他刮目相看。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能極為推崇,他稱:“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同用一鬥,奇才敏捷,安有繼之。”曹植在《前錄自序》中也自稱:“餘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曹植因其才華,深受曹操寵愛,再加上曹氏的僚屬中丁儀、丁翼兄弟對他的擁護,曹操認定他“最可定大事”,曾考慮立他做太子。所以,建安時期曹植在其父曹操的庇蔭下過著優遊裕閑、風流自賞的貴族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的大多是優遊裕閑的生活以及對建功立業的嚮往,詩歌中散發著歡愉的氣息,也充滿了開朗豪邁的情調。 (一) 遊宴詩

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

911 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3 万 建 中 内容提要 以往讨论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大多都以作家文学为参照。其实,民间文学并不是以作家 文学为对应的一种文学,这一现代学科概念也不是以作家文学为参照提出来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相对独 立的学科和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都不是由“文学”分化出来的,它有着完全独立的形成和演进轨迹,并 不完全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讨论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应该突破一般“文学”的纬度。本文从民间文 学的实际存在状况出发,对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作了重新认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生活 历史 知识 教育 民间文学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一种文学,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 一、讲述者的魅力 民间文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结果”,也显示于其演说过程本身。任何民间文学活动都不是个体的,而是集体的,具有强烈的展示性。过去,民间文学表演和民间文学力量的释放主要集中在神庙、祭祀、竞技等公共场所。人们常常在这些公共场所表演、祭祀、聚集、歌舞、庆贺等等,举行场面宏大的公共仪式。所有的人都是仪式的参加者,也是民间文学的表演者,没有专门的观众。此时,所有的能量在瞬间聚集、释放,人们在刹那间融为一体。这种高度的集体性使得民间文学的传统力量得到极大的发挥,似乎威力也更为强大。 古往今来的不少批评家都注意到了讲故事作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少的文化活动的意义,“不讲故事则不成其为人”①。正像世人皆知的《一千零一夜》所喻指的:从人最终的命运来看,“叙事等于生命,没有叙事便是死亡”。《一千零一夜》除了山鲁佐德讲故事这一线索贯穿始终外,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也讲故事,形成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它用无穷无尽的故事赞美了故事本身,赞美了讲故事的人。将这部百科全书般的故事集译成中文的纳训先生在“译后记”中提到,伏尔泰说,读了《一千零一夜》四遍以后,算是尝到了故事体文学作品的滋味。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 alter Benja m in)在《讲故事的人》(1936年)一文中说:“民间故事和童话因为曾经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所以直至今日依旧是孩子们的第一位导师。无论何时,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都是极有助益的。”②在这篇著名文章中,本雅明解释了民间文学教育作用的来源:故事讲述者拥有丰富的生活经 3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文学的生活特征及其理论建构”系列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05BZ W062。

民间歌谣精选--生活歌谣

《民间歌谣精选》 民歌民谣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歌谣精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是中国民歌民谣的大全与精选,为爱好者提供收藏、为研究者及大学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 《民间歌谣精选》之 生活歌谣 唱唱山歌散散心 唱唱山歌散散心, 你当我是快活人? 吃了上顿没下顿, 黄莲树下来操琴。 吃鱼要吃大鱼鳞 【秧歌五句半】 吃鱼要吃大鱼鳞,莫吃小鱼戳嘴唇。 撩郎要撩光棍汉,莫撩有妇有妻人, 小妹子,一生一世名要紧。 东家的稀饭真过劲 东家稀饭真“过劲”, 半天涝不到白米星。 上头照见人,底下淹死人, 喝得肚子圆滚滚。 锄头还没有扛上肩, 一泡尿撒的光光净, 狗日的再进你家门!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 七九冰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八十一,家里盛饭外头吃,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完天九数地九,地九数完麦到手。 姑娘生来本性穷 姑娘生来本性穷,找个公婆象人熊。 当了三天抱女子,挨了九回吹火筒。 说实话 天上下雨打炸雷, 家后挖窟就有贼;

瞎闺女找个瞎女婿, 一辈子谁也不认识谁。 十八姐儿九岁郎 十八姐儿九岁郎, 夜夜要我抱上床。 不是看到公婆面, 一脚把他踢下床。 他做儿子我做娘。 小女婿 十八大姐三岁郎, 夜夜睡觉抱上床。 睡到半夜要吃奶, 劈头盖脸几巴掌: “俺是你媳妇不是你娘!” 十七岁女儿三岁郎 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天天晚上抱三趟; 不是公婆在前头,两脚把你蹬下床。 十八岁大姐周岁郎 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把尿把屎抱上床,半夜三更要喝奶,楼住婆娘喊亲娘 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怀抱小郎泪汪汪,等到郎大姐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姐儿有个周岁郎 姐儿有个周岁郎, 每晚睡觉抱上床。 半夜哭着要吃奶, 劈嘴给他几巴掌。 我是你妻不是你娘! 小大姐害怕嫁错郎 耕田的害怕黄板墒, 栽秧的害怕鸡窝塘, 挑担子害怕走错路, 小大姐害怕嫁错郎。 小男人 姐在河边洗茼蒿,眼泪鼻涕顺水漂,有红有白的好姐姐,配个小男人拳头高。 三尺麻布做件大褂子,碗大个头篷磕到腰,番瓜棵里去乘凉,鸭蛋壳里去洗澡。 家里喊他吃早饭,他在老鼠洞里睡着了。他拿个锅铲子去放水,被一对白鹅撂倒了。这个男人不中用,五百年前配错了。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曹植作品精选精练

曹植作品精选精练 杂诗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注]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鄄城(在今山东省)的路。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四句自问自答,强调诗人心中的远游是要远征东吴,为国杀敌。 B.诗人远游时遇到了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现实。 C.“惜哉无方舟”一句语义双关,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的情感。 2. 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1、B 2、诗共十二句。前六句表明自己愿意渡江征吴,而不愿东归封国,中间四句言道路险阻,惋惜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不能率舟师南渡;后二句点明自己渴望报国立功而不愿虚度岁月的壮志。抒发了作者甘心赴难为国建功的壮志,但又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诗语言明白自然,风格俊爽豪健。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阳景:太阳光。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

古代文论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选题 一、先秦部分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 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 4.治水神话的蕴含 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 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 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 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 10.《诗经》与妇女问题 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12.“思无邪”辨 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 14.《诗经》与行役问题 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 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 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 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19.孟子“仁政”说评议 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 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 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 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 27.《左传》所写的女性 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 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 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 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 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 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 35.屈赋“兮”字解 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 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 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 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 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 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42.荆楚文王考

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 二、汉魏六朝文学 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 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 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 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 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 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 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 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 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 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 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 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 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 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 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 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 66.曹操乐府诗评说 67.曹操其人与其诗 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 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 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 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 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 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 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 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 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 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 81.以礼闲情的爱情佳作——评陶渊明的《闲情赋》 82.士与仕的夹缝里——从西方心理学看魏晋风度 83.钟嵘“建安风骨”的主要内容 84.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

曹植《野田黄雀行》赏析

曹植《野田黄雀行》赏析 对于曹植,相信很多人都对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曹植,字子建,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作品前期,作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从小便聪慧过人。富有才学,凭借一篇《登台赋》受曹操赏识,从此被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甚至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少年曹植,心高气傲,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于是这时他的诗歌中除少数作品表示社会动乱,大多还是歌唱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而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讷、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在建安二十二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本次鉴赏的对象——《野田黄雀行》就是曹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曹植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野田黄雀行》写出的,就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史载,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俗语说,“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高处的风有多么的凛冽,诗人在“风”前加一“悲”字,带上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容易使读者领略自然的残酷。而大海无边,波涛汹涌,扬起的高浪又是多么惊人!如果联系创作背景,我们便可理解诗人开篇以大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悲凉气氛的用意了。诗人这是借恶劣的自然环境象征现实的政治气候,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诗人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诗人孤立无援,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这句中,“利剑”指的就是“权势”。没有权利在手,就不应该结交朋友——这种言论无疑是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结交好友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也并不应该因为身份地位的高低而去选择朋友。然而,正是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 内容摘要: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民间文学是大众文化基础上的归纳总结。其中,民间文学涵括了民众的美学价值,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 关键词:民间文学审美价值美学价值 在文学的一切价值中,审美的价值是其首要的和最高的价值。俄国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唯美主义认为,艺术的唯一功能,就是审美的功能。我国知名美学家敏泽教授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它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1]这些观点都极力强调审美价值在文学所有价值中的首要性,是可靠的。民间文学是多样文学形式中的一种,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世间百态作出了审美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价值主体在与其价值客体相互作用中“唯一的”、“最有效的”价值中介。民间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创作,它用语言构筑形象、编织情节,通过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人们的生活、心理、情绪、感情等等。”[2]其语言在呈现出与一般的文学样式相一致的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它独有的个性。 民间文学作为全民口头文学,包括了生活故事、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长诗、民间曲艺等等。这些不同文学样式采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最初的民众创作,是靠口耳相传的形式来传达各种知识、技能。这就要求讲述者把繁杂冗长的句子进行浓缩,变成简洁凝练的短句,变为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在长期的揣摩探索中,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谚语的精炼简洁一直为大作家们称道。鲁迅称谚语是“炼话”,是“相世相的神髓”。高尔基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洁的,然而在他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情感。”有的谚语只用三、四个字就能说出一条经验或一个道理。如“斤鸡叫”是说公鸡长到一斤多重就会啼鸣报晓,句子结构完整,意思清楚,达到了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则少的精洁程度。 民间文学的语言,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习俗、环境中得到的活生生的语言,总是能够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它未经任何的雕凿粉饰,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线秀》的语言也非常朴实无华:“你离开我们了,好比池塘里没有鱼,好比草地上没有露水”,“一颗星星照不亮地上的路,一粒种子不会使田野变绿”。《线秀》中的这些语言,完全是从现实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乡音口语,非常具有亲切感,常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大量的乡土话、口头语,这些“家常语”从劳动人民的口中表达出来,是那么的自然、贴切,富有表现力,令人常常情不自禁地沉醉在那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领略乡间那独一无二的美。 体现生活美是民间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民间文学语言虽然简洁、朴素,但是,“朴素、简洁和三言两语”却具有“塑造形象的雄壮的力量”。民间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不是像文人创作那样刻意挑拣一些艳丽、夸张,而在于它善于从身边的人、事、物、景“引类譬喻”、“借物发端”。在民间文

涟水民间歌谣

涟水民间歌谣散记 郭军 风者,一曰民歌也。如古代《诗经》里的《周风》,指的就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歌谣,紧密相连,本为一家。古时尚称民谣为风谣。彩风,即色彩丰富的涟水民间歌谣。风者,二曰风俗民情也。采风,就是采访搜集涟水的风俗民情。 当您踏进涟水这块大地,不管是在乡间的瓜田李下还是城里的茶余饭后,不管是与黎民百姓的交谈还是与文人雅士的小聚,稍一留神,那丰富多采的民间歌谣,真是比比皆是,耳不暇接。 首先,您一定关心涟水有哪些地方,行政区域如何划分。那就请1984年第10期《涟水文艺》上的《涟水县乡镇场圃园名歌谣》给予回答。当年,涟水县共有30个乡、2个镇、5个场,1个圃、2个园计40个单位。《涟水县乡镇场圃园名歌谣》是: “庵东沟垛口方坊,红河灰滩前五场,二码岔园镇八集,兴师圃圩港禄黄。”涟水古称“安东”,故仿以庵(音安)东开头。具体如下:庵,蒋庵乡,东,大东乡,沟,高沟乡,垛,麻垛乡,口,扬口乡,方,方渡乡,坊,牌坊乡,红,红窑乡;河,河网乡;灰,灰墩乡,滩,保滩乡,前,前进乡。五场:城东林场,马棚农场、药材场(在大关)、蚕桑场(在牌坊)和原种场(在岔庙)。二码岔园镇:朱码乡、时码乡、梁岔乡、岔庙乡,城南果园、石湖果园;涟城镇、高沟镇。八集:唐集乡、南集乡、徐集乡、北集乡、东胡集乡、小李集乡、成集乡、浅集乡。兴,义兴乡;师,陈师乡,圃,朱陈苗圃,圩,余圩乡,港,五港乡,禄,南禄乡,黄,黄营乡。尽管时代在进步,事业在发展,现已由当年两个镇发展到今天八个镇(后改镇是大东、唐集、石湖、保滩、梁岔、五港),但其地点、地名尚无变化。 您一定关心涟水过去怎样,现在如何。请看下列歌谣。 《昔日杨口》:“昔日杨口,留不住黄狗;十年九害,揭不开锅盖。”《昔日丁荡沟》:“昔日丁荡沟,十年九不收;逮住一年收,小面锩子塞阴沟。”要说现在怎样,请看《建房歌》:“50年代修破房,60年代盖草房,70年代建瓦房,80年代带走廊,90年代变楼房。” 到了涟水,您一定想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风味精,好,那就有人将《涟水三件宝》献给你:“涟水三件宝,美酒捆蹄嫩鸡糕”。当然,古代涟水“梨膏糖”也很出名。当年金兀术驻扎涟水红窑大金圩时,鱼肉百姓,人们用砒霜掺进梨膏糖,毒死 了不少金兵。涟水现在民间还流传着“梨膏糖歌”呢。 您不是打听涟水古物吗?有啊。飞来井、姑嫂塔、老槐树、金城晚照、洗墨池、嵇安墓、周一清墓。姑嫂塔是两个塔,一座叫能仁宝塔,又名妙通塔,一座叫法济塔,又叫月塔。现有一首《月塔考察记》,摘录如下:“传说唐朝建,相看宋代风。上身无头绪,下脚半虚空。外貌三分丑,内心七窍通。四方门路广,八面角玲珑。东观沧桑变,西度夕阳红。南接桐柏雨,北抗沂蒙峰。顶破风雷阵,足折海涛攻。为堵江海患,扼守涟淮东。独立苍茫顾,恻然看妙通。世上风光好,无如此塔中”。见一塔,想古涟水八景,景景皆宜人。 您来涟水之前,也一定会听到外地人赞美涟水的歌谣吧。不少外地人把涟水归纳成这样几句话:“涟水有来头,街道宽敞楼靠楼。风景美,人好客,流连忘返三回头。”特别是涟水人好客在外也是出了名的,不少外地人就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涟水酒难架。”此话虽言过其实,但涟水人好客、劝酒确是实实在在的。 有生活就有歌谣,生活本身就是全方位的,涟水民间歌谣也是全方位的,如;劳动的歌谣有《挑担歌》、《养猪歌》、《打夯歌》、《锄草歌》等,儿童的歌有《抖抖飞》、《拐磨拐》、《劈劈拍》、《踢脚扳》等,爱情的歌谣有《妹妹送我一双鞋》、《只要哥哥一颗心》;家庭生

平红——曹丕、曹植诗歌风格之比较

曹丕、曹植诗歌风格之比较 甘肃省岷县梅川初级中学卢平红 内容摘要: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苦短的感慨,使曹植、曹丕诗歌具有一脉相承的共同风格。但人生际遇的迥异,又使曹植、曹丕诗歌在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曹丕的诗婉约哀怨,具有柔和秀丽之美;曹植前期的诗乐观开朗,昂扬豪迈,而后期却哀伤忧愤,情绪低落。本文从建安时代的社会环境,“曹丕、曹植”的人生际遇等角度出发,对曹植、曹丕诗歌风格进行论述。 关键词:曹丕曹植诗歌风格异同 建安时代,“曹丕、曹植”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他们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曹植、曹丕”由于都经历了汉末建安这个极其动乱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上所受的熏陶和接受的文化教育有着诸多共同之处,这使得他们的诗歌有共同的建安特色。东汉末年的动乱,激起了“曹植、曹丕”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氏家族“内兴文学”,以“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奠定了建安风骨的基调,为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操被称为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御军三十余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推动了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曹氏家族还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网罗文士,曹操的文学路线和创作态度对于当时文坛起着具体的领导和倡引作用;曹丕秉承曹操粗犷高昂的诗风,推陈出新,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曹植自幼长在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政治地位和充满文学气氛的家族里,家庭的熏陶,对于其建功立业思想和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抒发的“人居一世间,忽如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所反映出的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和慷慨多气的诗歌风格,完全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思想既感于社会的丧乱现实,同时又反映了新时代文人可贵的进取精神。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苦短的感慨,成为了曹植、曹丕诗歌风格的共同之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很大影响;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救民涂炭”之志;

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

论曹植诗歌的建功立业思想 摘要: 曹植出生于军阀混战的年代,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此时代的很多有识之士都渴望建功立业,而且当时的文学发展方向也是有建功立业倾向的。曹植作为当时文学创作名人,并且还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曹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 有突出贡献,尤其是以诗歌的成就为代表。曹植的诗歌保存下来的大约八十多首诗,在不同种类的诗歌中都有对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的抒发,尤其是建功立业思想的抒发在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曹植的生活是波澜曲折 的,他不能把自己的远大政治抱负实现,寄托于诗歌的创作,在他诗歌中展现他的建功立业思想。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曹植诗歌的分析,从诗人的时代背景、诗歌作品、思想倾向变化、意象、建功立业思想产生的原因方面来论述诗人曹植诗歌中所反映的建功立业思想。 关键词:曹植诗歌建功立业思想 Abstract:Cao Zhi was born in the warlord era, by the tim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coupled with the many times 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 are eager to build up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s a tendency to build up establishment. Cao Zhi was as literary celebrity, and wa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Jian'an literature. Cao Zhi of Jian'an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o hav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especially i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oem as the representative. Cao Zhi's poetry preserved approximately80poem, in different kind of poetry has on their life ideal pursuit of the express, especially build up establishment thought expression in poe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Cao Zhi's life is tortuous climax, he cannot put their lofty political aspirations, hopes in poetry creation in h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