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上)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上)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上)

慢性肾炎多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因内伤而发,其病变部位,偏在于脾肾。若脾气亏虚,后天失养,气血因而亦亏;肾气失固,精气外泄,肾阴更虚,损及肝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阴阳两虚,虚阳上越。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冲上犯胃,蒙蔽清窍,则可出现尿毒症昏迷的危候。急性肾炎经过治疗,半年后小便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管型等仍存在,那多数已转变成慢性肾炎了。

根据慢性肾炎在发病时的不同表现,可分成以下各种类型:

(一) 无症状型或称隐匿型肾炎:

这种类型的病人,可毫无症状,或仅仅感到稍有乏力、腿酸,在疲劳或感冒后发生轻度浮肿。病人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得过急性肾炎,仅在检查小便时才被发现,发现时已经是慢性肾炎了。这种类型的病人经常有蛋白尿或有反复性血尿。

隐匿型肾炎可维持很久,甚至10~25年以上。有一部分病人可在急性咽炎或其他感染后诱发类似急性肾炎的症状,很容易误认为是急性肾炎,但实际上是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经过适当治疗后,又可转入无症状期,也可转化成为慢性肾炎的其他类型。

这类病人无自觉症状,若尿常规变化轻微,不须特殊治疗,但每年应到医院去检查几次,注意水肿、血压、心脏、尿常规及肾功能,如有新的症状出现,须及早治疗。

部分病人尿中红细胞持续存在,可用生地20克、木通6克、竹叶10克、白茅根30克、小蓟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部分病人蛋白尿迁延不愈,可参考中药治疗蛋白尿的办法进行治疗。

(二)水肿型肾炎:

这类慢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病人显著浮肿,开始时只是下肢肿和早晨眼皮肿,以后全身出现水肿。下股和会阴部的皮肤可因水肿变成透光发亮,最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就流水。这类病人的水肿,用手指一压,可压出一个凹陷来。胸腹常有大量水分积聚。这类病人

的小便中排出大量蛋白和管型。

水肿反复发作,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又往往使浮肿加剧。这类病人经过治疗,一部分可痊愈,有一部分病人对药物不敏感(药物对这部分病人起不了好大作用),最后肾功能日益减退,出现高血压、尿毒症。这时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水肿型肾炎病人,常有怕冷,舌质淡,脉沉等表现,因此可用温肾利水的中药治疗。

处方:制附片10—30克(先熬二小时),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车前仁10—20克,连皮茯苓15克,泽泻10克,怀牛膝15克,菟丝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水肿型肾炎病人,长期浮肿不退,且有腰痛,尿中蛋白和红血球长久不消失,可用补气利水、活血化瘀法治疗: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枸杞15克,怀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车前子15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急性发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者,本方加银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板蓝根30克)。

(三)高血压型肾炎:

这类病人主要表现是高血压和心脏病变,水肿不明显。血压常在200/100毫米汞柱左右,病人常有头痛、头昏、视物模糊等自觉症状,病人心脏扩大,心跳气急,呼吸困难。这类病人最后也可发展成为尿毒症。

由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的病人,其肾血流量已经有所降低,所以用药最好选择既能降血压又能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而且不要一下子把血压降得过低,不能操之过急(过快地降低血压会使肾血流量骤减)。

处方:益母草3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寄生30克,怀牛膝10克,黄芪30克,丹参8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成两天服完一剂。

肾内科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

肾内科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起病隐匿,临床可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多种多样,病情迁延,可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有时也可呈重度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表现。病程中常以感染为诱因导致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相当于中医学“肾风”、“肾劳”、“水肿”、“尿血”等病证。 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肾,同时与肺脾心肝三焦膀胱有关,多热毒或湿热邪毒留恋瘀滞伤肾所致。辨证多本虚标实。本虚证可表现为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证可表现为血瘀、气滞、氺湿、热毒、湿热以及肝阳上亢证等,急性发作期还会出现外感风热、风湿、风寒、暑湿诸证。治疗当治肾为主,兼顾他脏,活血化瘀和祛邪解毒治法当贯穿始终,并时刻着眼于肾功能的保护。 (一)慢性肾炎本虚证的治疗 1、脾肾气虚证:面色萎黄,乏力体倦,自汗易感,腰膝酸软,食少便溏,或有颜面、肢体浮肿,尿有浊沫,舌质不红,舌苔薄腻,脉象沉弱。可见于慢性肾炎普通型患者,抵抗力、体力不足者。 治法:健脾益肺、补肾益气 2、肺肾阴虚证:咽干不舒,或有干咳少痰,烦热易感,或心烦失眠,或自汗盗汗,男子遗精,腰膝酸软,小便黄赤,大便偏干,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可见于慢性肾炎普通型患者,或有慢性咽喉炎病史者。 治法:润肺养心、滋肾养阴 3、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咽干,心烦易怒,多梦失眠,肢体麻木,或有筋骨酸痛、抽筋,或自汗盗汗,男子遗精,腰膝酸软,小便黄赤,大便偏干,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弦。可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症状突出的患者。 治法:养肝柔肝、滋肾养阴 4、气阴两虚证:乏力体倦,咽干易感,五心烦热,心烦眠差,或自汗盗汗,男子遗精,腰膝酸软,小便黄赤,或尿少浮肿,大便不调,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兵发慢性肾炎尿毒症(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nephrotic syndrome)是中 医药治疗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病,其分型多样,表现种类繁多。一般认为调养肾脏,调 节肾阴阳、养血活血、理气行津等方法都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以达到改善病情的目 的 从中医角度讲,慢性肾尿毒病的病因复杂,可能是外感、内证、突发、虚弱、黄色疸、血瘀、肝肾阴阳虚火上亢,因此一般治疗都是根据其具体情况把病因病机综合考虑,以实利、健脾和补肾调养为主要治疗方式。 一般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在中医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身体及内脏功能失调,适当调 补肝肾阴阳,淡化外伤,增强体质,铲除内伤,加强抗病能力,以防止反复受伤。 (1) 应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对肾功能失调进行适当补血活血,比如乌发菊、乌头菊、穿心莲子等。 (2) 扶正祛邪,当表见肾郁气滞,根据中西医临床经验可选用温补脾肾之品. 如附子 理中汤、当归熟地汤、肉桂枸杞甘草汤等,可活血健筋,治痹止痛,调节脾肾功能,促进 血液循环。 (3) 加强调理肝肾脏,清热解毒,总论以苓桂术甘汤、厚朴甘草汤等品为主,可调节 肝肾阴阳,调理水湿,调养肾脏。 (4) 根据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要注重采取健脾养血,滋阴润燥,去热止渴之物,同 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肾祛湿,增强体质,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总之,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应综合考虑其特点,尤其是注重补血活血,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健脾养血,滋阴润燥,去热止渴,抗炎抗病,补肾调理,增强体质,以全面改 善患者的身体和免疫功能,减轻症状,缓解疾病。

时振声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慢性肾炎

时振声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少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一般而言,慢性肾炎的完全缓解率仅为4~21.3%。近年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但亦仅限于某些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有所提高,在慢性肾炎各型的治疗过程中仍感困难。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迁延不愈,最后常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积极地摸索中医治疗的规律,提高治疗效果,实属必要。 除尿毒症期合用西药纠正酸中毒、抗感染,以及高血压型兼用西药降压外,其余均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个别水肿患者曾用激素及西药利尿治疗,因水肿不消而住院,则逐渐撤减激素及西药利尿剂,中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根据祖国医学对水肿的认识,一般可从肺、脾、肾三脏来调治。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阶段,可用宣肺利水之剂,如越婢汤、麻杏石甘汤合五皮饮加减,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如属脾虚水湿内蓄,则宜用健脾利水之剂,方如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如属脾肾阳虚水湿停留,则宜用温阳利水之剂,方如真武汤、实脾饮、济生肾气汤等加减;如属三焦气化阻滞,以致水湿泛滥,可用行气利水之剂以通利三焦气化,方如大橘皮汤、茯苓导水汤;如湿邪化热,亦可用清热利湿之剂,方如草薢分清饮加减;如属肝肾阴虚挟有水湿,则宜滋养肝肾兼以利水,方如六味地黄汤合五皮饮、济生肾气汤之类;如属络脉瘀阻挟有水湿,可用活血利水之剂,方如桂技茯苓丸合五皮饮、当归芍药散等加减。本组病人因病程较长,如兼水肿,多属正虚邪实,攻泻逐水之剂尤当慎用,因此,本组病人未曾应用攻水之法。 对此类患者,当按脏腑、阴阳、气血虚损予以辨证论治。一般来说,慢性肾炎的脏腑辨证定位多考虑脾肾,由于阳损及阴,亦与肝有关。脾虚者,可用健脾益气之剂,方如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上)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上) 慢性肾炎多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因内伤而发,其病变部位,偏在于脾肾。若脾气亏虚,后天失养,气血因而亦亏;肾气失固,精气外泄,肾阴更虚,损及肝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阴阳两虚,虚阳上越。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冲上犯胃,蒙蔽清窍,则可出现尿毒症昏迷的危候。急性肾炎经过治疗,半年后小便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管型等仍存在,那多数已转变成慢性肾炎了。 根据慢性肾炎在发病时的不同表现,可分成以下各种类型: (一) 无症状型或称隐匿型肾炎: 这种类型的病人,可毫无症状,或仅仅感到稍有乏力、腿酸,在疲劳或感冒后发生轻度浮肿。病人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得过急性肾炎,仅在检查小便时才被发现,发现时已经是慢性肾炎了。这种类型的病人经常有蛋白尿或有反复性血尿。 隐匿型肾炎可维持很久,甚至10~25年以上。有一部分病人可在急性咽炎或其他感染后诱发类似急性肾炎的症状,很容易误认为是急性肾炎,但实际上是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经过适当治疗后,又可转入无症状期,也可转化成为慢性肾炎的其他类型。 这类病人无自觉症状,若尿常规变化轻微,不须特殊治疗,但每年应到医院去检查几次,注意水肿、血压、心脏、尿常规及肾功能,如有新的症状出现,须及早治疗。 部分病人尿中红细胞持续存在,可用生地20克、木通6克、竹叶10克、白茅根30克、小蓟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部分病人蛋白尿迁延不愈,可参考中药治疗蛋白尿的办法进行治疗。 (二)水肿型肾炎: 这类慢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病人显著浮肿,开始时只是下肢肿和早晨眼皮肿,以后全身出现水肿。下股和会阴部的皮肤可因水肿变成透光发亮,最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就流水。这类病人的水肿,用手指一压,可压出一个凹陷来。胸腹常有大量水分积聚。这类病人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内容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 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由于本组疾病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的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疗效清热解毒药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识 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脏元气亏虚,内外邪毒瘀阻肾络,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而发为本病。本病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心四脏。病性多虚实夹杂,肾元亏虚为本,外邪袭肾为标。病程较长,且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多预后不良。肾病水肿在急性发作时,常因风邪外袭,肺的治节、肃降失司,可以出现面部水肿;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潴留也可发生水肿;肾虚不能化气,亦可水湿潴留而水肿。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借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来推动水液的蒸化、吸收、输布、利用、排泄。因此,风、寒、湿、毒等因素阻遏三焦气化功能,则必然导致水肿的发生。肾病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肾、肝、三焦 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有关。 西医学认识

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诊断 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早期可有体倦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一一尿毒症。 西医诊断标准 (1)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起,尿异常所见或高血压持续以上。 (2)起病时缺乏明显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而尿异常所见(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的全部或一部分)存在继续以上。 (3)水肿:水肿部位往往出现在眼睑、颜面及双下肢,一般为轻中度水肿,在慢性肾炎未引起尿毒症时很少出现胸水、腹水等。 (4)高血压:多数病人有轻重不等的高血压,一般为中等程度高血压,但一部分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心脏病。 (5)尿异常:中等程度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g左右,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也是慢性肾炎尿改变情况之一,用相差显微镜检查,90%以上的为变形红细胞血尿,少数为均一型红细胞血尿。除蛋白尿、血尿外,尚可有管型尿、尿量的变化、尿比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中医辨证施治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个人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辨证论治。慢性肾炎的病机复杂多样,不同的患 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对于肾阳虚证型 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酸背痛、畏寒肢冷、尿频、尿量减少等,中医会采用温阳散寒 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湿热证型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尿色混浊、腰腹胀闷、口苦黏 腻等,中医会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不同病机的辨治,可以更加准确地对 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防治肾脏衰竭。慢性肾炎是一种可以逐渐发展为 肾衰竭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炎时不仅要缓解症状,还要注重防治肾脏功能衰竭。中 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根,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和精气之藏,所以在治疗慢性肾炎时,注重调理 肾脏功能,提高其抗病能力。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肾脏气血,增强肾脏的养血功能,提高肾 小球的滤过功能等,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避免肾脏功能衰竭的发生。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患 者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 等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治疗过程中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进行调整,因人而异,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慢性肾炎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时会注意调理整个身体。中医强调脾肾相互协调, 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排出水液,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调理脾肾功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增强体质。中医也注重调理患者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 化治疗,注重防治肾脏衰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慢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过程 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以及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合理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我对慢性肾炎肾病的治疗,能发前人所未发,屡多新解,值得深刻地领悟,今撷其精粹而论之。 一、病名研究 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尚无统一病名,常根据其临床症状而诊断为腰痛、水肿、血证、虚劳、关格等,这种症状诊断固然无可非议,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病名的不统一缘于对本类疾病缺乏深刻的认识,必然造成对疾病的病机认识产生诸多分歧。我认为此类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为风毒瘀滞于肾,风盛于肾,故曰“肾风”,因此中医诊断为“肾风”似乎更能反映其病理实质。正如《素问·奇病论》所述:“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此论虽不能确指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小球肾炎类疾病,却可说明“病生在肾”由风邪外袭所致的病机。 二、治则研究 治疗肾病中医提出的宣肺、健脾、补肾之法,见仁见智,理法方药可谓周全,验之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以往经验提出从肺论治,传统医籍及近代经验往往侧重于论述肺为水之上源,开启上源以利水道方面的论述,但是往往忽略了风邪、风毒袭肺即是发病根源,风毒入中,瘀滞于肾而致顽疾经久难愈的根本所在。从肺立论,首重风毒,搜风剔毒之法当贯穿辨证施治的始终。至于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近代医家每以久病入络立论,而实质是风毒胶结,新病即夹瘀,不单纯久病而入络。又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血的运行,主气血的疏运畅达,故活血化瘀之法重点从肝论治。从整体分析,风寒、风热、风湿之邪夹毒侵袭于肺,多为肾病发生以及反复发作的诱因,是为外因。脾肾两虚为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为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方面,脾肾两虚肺易受风邪侵袭,而多外感之疾;另一方面,脾肾两虚不能驱邪外出,风邪内蕴久滞而成毒,风毒因虚而内陷于肾,而致生“肾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论治 慢性肾炎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暂无满 意的方法,但是采用中医的办法,还是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治疗慢性肾炎的,那么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疗慢性肾炎呢,慢性肾炎能治好吗?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基本病机 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中医学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 从临床看,调治肺脾肾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往往不尽如人意。从本病的临床表 现分析,绝非水肿证所能概括。 (1)表里夹杂:慢性肾炎除表现为面色淡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 证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此与中医学的“外感 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常见表里夹杂的症状。 (2)寒热错综:慢性肾炎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 色淡白、肢冷神倦、脉迟、苔白等寒象;但另一方面应注意余邪热毒蕴结未清, 盘踞下焦,这一重要病理因素。从临床表现分析,常见的咽痛、小便混浊、尿少、血尿、血压偏高、头痛、鼻衄等,均属火热内蕴之征象。近代临床医生对慢性肾 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 (3)虚实并存:慢性肾炎病邪久恋,正气被伐,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 人血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因此,气血精皆匮乏,此属 本虚。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导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的出现氮质血症等, 此属邪实。《内经》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专家则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 液可以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 炎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 特点。

六大中医名家论述慢性肾炎的治法

六大中医名家论述慢性肾炎的治法 一、刘志明: 慢性肾炎总是虚实相兼的病证,虚的一面,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等,临床表现明显,已得到普遍的重视。而实的一面,常为虚象掩盖,容易被疏忽。然而,实邪在慢性肾炎的各种类型、各个阶段都是存在的,并且对于正虚的程度、疾病的过程都有极大的影响,不能不高度重视。 实邪有痰饮、瘀血、湿热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湿热,这是慢性肾炎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可以说,没有湿热,就没有慢性肾炎。 尿液的变化足以证明。无论是哪种类型,也不论在哪个阶段,凡慢性肾炎都必有尿液的变化。其特点是尿中蛋白、细胞都增多,并常出现管型。总之是沉渣增多,趋于浑浊,而浑浊正是湿热的显著标志。 从治疗结果也证实了湿热的存在。慢性肾炎患者大用温补之后,疗效不显,如能注意清化湿热,效果就比较满意。例如:我曾治傅某某,男,42岁。患肾炎已2年多,尿蛋白常在(++~+++),腰痛乏力,下肢酸困,稍有浮肿,纳食乏味,小便黄少,面色晦滞。舌根苔黄腻,脉细滑。辨证属下焦湿热久稽而致肾虚,立法清利湿热,补益肾元。 处方:猪苓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滑石15克,阿胶12克,石韦24克,茅根24克,玉竹15克,桑寄生、牛膝各9克,生黄芪18克,甘草6克。 以上方加减,调理半年余,诸症皆除,尿检转阴。病人已恢复工作,追访两年正常。这例虽然正虚,但都以清热利湿为主,而且补虚之药也都选清和活泼之品。黄芪用生而不用炙,就是取其清和,以免助热;补肾用牛膝、桑寄生而不用熟地、萸肉,就是取其流通,以免恋湿。总之,在慢性肾炎治疗中,清化湿热不容忽视。 二、张镜人: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损伤脾肾气阴所致。脾虚则运化无能,肾虚则关门不利。于是水液潴留而形成浮肿,精气不藏而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 中医世家2009-06-18 15:52:40) 1、病因病理 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的病因不清楚。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一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其它细菌及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亦可由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外源性种植性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在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 中医角度认识慢性肾炎病因有内外两端,内因多为禀赋不足,饮食起居失调,以及七情过用,身劳过度和病后体衰等损伤人体正气,尤易损及脾、肺、肾三脏,致其阴阳失衡,机能失调。外邪乃风、寒、湿、热及疮毒等,每易乘虚侵袭人体,内外相引,阻塞气机,障碍气化而发为水肿。一般外邪致病,多数初发为风水,常因病情迁延,邪气羁留,使正气日渐伤残,形成慢性肾炎;亦可因病邪乘虚侵袭,伏藏体内,未即发病,久致正气损伤,肺脾肾功能严重失调,方显现水肿、腰痛(慢性肾炎)等临床表现,甚至出现关格、溺毒(慢性肾衰)等危重证候。慢性肾炎的病机特点可概为本虚标实两个方面。①内脏虚损,阴阳失调是病机重点:慢性肾炎绝大部分是由外邪入侵,久羁不去,日耗正气,逐渐发展而来,故内脏虚损在本病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肾居下焦,内寓真阴真阳,其气化以达三焦,推动水液循环流通,蒸腾布化;其气化下及州都,主司膀胱开阖启闭,蓄津排浊;当肾气不足之时,气化不行,肾不制水,而发生水肿。故《华佗中藏经》曰:“人中百病难疗莫过于水也,水者肾之制也,肾气壮则水还于海,肾气虚则水散于皮”,可见肾气不足是水肿发生的关键。其次,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如堤坝之居中以约制下焦水液而不使泛滥。若脾机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108例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10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一般认为主要是机体(特别是肾小球)对某些致病原的免疫与感染反应,病变部位系肾小球炎症性损害,过去认为病变是弥漫性的,所以又称弥漫性肾小球肾炎,但少数患者的肾小球病变可呈局灶性分布,称弥漫性并非恰当,目前统称谓肾小球肾炎。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集历代医家经验,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研制出双参益肾汤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10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慢性肾小球肾炎;双参益肾汤;辨证治疗 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诊断的患者108例,其中男61例,女47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6个月~23年。其中病情轻度者55例,中度者38例,重度者15例。 2诊断和辩证分型标准及纳入病例标准 2.1诊断标准 2.1.1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6月安徽太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的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31]。根据临床表现可进一步区分为:①普通型: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但无突出表现。②高血压型:除一般肾炎症状外,有高血压的突出表现。③急性发作型:在慢性过程中出现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2.1.2中医辩证(参照1986年第2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及1996年第12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讨论会(无锡会议)专题讨论稿修订。) 2.1.2.1本证气阴两虚证(凡具备其中任何3项者,即可诊断为该证。)①面色无华;②少气乏力,易感冒;③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⑤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2.1.2.2 标证血瘀证(凡具备下列任何一项者,即可确定。)①面色黎黑或晦暗;②腰痛固定或呈刺痛;③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④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⑤脉象细涩;⑥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OP)含量升高;⑦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升高。 2.1.3慢性肾炎轻重分级标准病情的轻重主要从蛋白尿、肾功能、水肿、高血压、血瘀证等方面判断。凡具备下列任何1项即可确定。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具有慢性进行陛发展的倾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病程冗长,临床表现颇受变异。慢性肾炎可以由三种情况发展而来:一是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病史超过1年以上;二是以往有急性肾炎病史,过了若干年后,而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却继续缓慢的进展,过了若干年后,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如感冒、疲劳等,肾炎的症状重复出现,并且持续不消失;三是慢性肾炎的病呈隐匿存在,患者无明显症状,当典型的症状出现时,已经属于慢性。患慢性肾炎3~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可以产生两侧肾脏萎缩变小,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从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对引起慢性肾炎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大多为双侧弥漫性,少数呈局灶性。按病情变化,一般分为隐匿型、肾病型、高血压型、肾功能减退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 1 临床表现 1.1脾肾阳虚,水湿内盛型面色胱白,神萎倦怠,形寒肢冷,周身高度浮肿,可伴有胸水,腹水,尿少,腹胀,纳减,呕恶,甚则咳逆上气不能平卧,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 1.2脾阳虚弱。水湿中困型面色微硄,略有形寒,疲乏无力,浮肿较 轻,但持续较久,并可见纳呆、便溏,恶心,呕吐等,舌质淡、苔多腻,脉濡细。 1.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面热升火,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泄,或有微肿,舌质偏红、苔薄,脉弦细。 1.4阴阳两虚,正气衰惫型面色晦滞,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胸闷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一、慢性肾炎的定义 慢性肾炎是一种逐渐发展并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慢性炎症和肾间质的慢性病变。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与肾经络的调节失衡、气血运行的不畅有关。 二、慢性肾炎的病因 1.外感因素:感受寒湿、风邪等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过度饮酒,过食盐分等。 3.情志失调:长期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思虑等。 4.其他因素: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等。 三、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一)证候分类 1.阳虚型:肾阳不足,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2.阴虚型:肾阴亏损,主要表现为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夜尿 增多等。 3.湿热型:湿热壅盛,主要表现为尿黄赤、口苦咽干、腰酸腿 软等。 4.血瘀型:气血凝滞,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舌紫黯、舌苔白 腻等。 5.痰湿型:湿浊内蕴,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腹胀便溏、头晕 目眩等。 (二)辨证要点 1.症状分析: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尿量增多或减少、 尿频尿急、腹胀腹痛等。 2.舌诊:观察舌体的颜色、形态、苔质等,如舌质淡白、舌苔 黄腻等。 3.脉诊: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判断脉象的弦细、滑数等特点。 (三)辨证分型 1.肾阳虚证:证候特点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 2.肾阴虚证:证候特点为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夜尿增多等, 治疗以滋阴养肾为主。

3.湿热蕴结证:证候特点为尿黄赤、口苦咽干、腰酸腿软等, 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4.血瘀阻滞证:证候特点为尿液混浊、舌紫黯、舌苔白腻等,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四)辨证标准 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和辨证特点,结合舌诊、脉诊等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附件: 1.临床检验报告: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验项目。 2.影像学检查报告:如B超、CT等检查结果,以了解肾脏结构 和病变情况。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慢性肾炎:指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慢性炎症,常导致肾功能逐 渐减退。 2.辨证:中医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症状、舌诊、 脉诊等,了解疾病的病机和病理变化。 3.肾阳不足:肾脏功能衰退,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 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