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症状:可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咽部不适等,多于3-4天自愈。

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因发热引起惊厥。

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表现为明显咽痛、高热、流延、厌食、呕吐等,病程约为

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咽的粘膜表面有多个2-4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病程约为一周左右。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未特征。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结合膜炎,可伴有结合膜出血;颈后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

B.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CRP有不同程度升高。

(2)病原学检查:视需要可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可用免疫荧光法、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前降钙素原可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3)ASO、ESR测定:ASO↑、ESR↑常提示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4)胸部X-ray: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数呈双肺纹理清晰、无炎症影像学改变。

(5)心电图: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心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开窗通风、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氨基酸、维生素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病毒(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

或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可给适量镇静药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呕吐、腹泻者及时予液体疗法。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6.9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必要时检查:ASO、ESR;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3.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避免接触性交叉感染等护理、注意观察高热者病情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

(3)ASO、ESR复查;

(4)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复查。

2.必要的告知: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如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计委发〔2014〕版)执行。

(九)出院标准。

1. 连续3天腋温<37.5℃;

2. 症状明显减轻;

3. 体征改善-炎症明显吸收。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体温不退、局部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感染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炎症向邻近器官蔓延出现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

(十一)费用标准。

(1200-2000)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7天

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病诊断要点为:

1.病史: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2.症状: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

3.体征:大多数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听诊呼吸音粗糙,可有。不过定的散在干罗音、粗中湿罗音。婴幼儿有痰不易咳出,可在咽喉部或肺部闻及有痰鸣音。

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5.胸部X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

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控制感染: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等;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4.对症治疗: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可用祛痰药、平喘、抗过敏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与CRP、尿常规、粪常规、胸片检查;

2.根据病情科选择: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呼吸道病毒检测;呼吸道细菌培养及药敏;血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心电图。

3.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第3-5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血气分析检测;心电图复查;血清过敏原检查;超声心动图;复查血支原体、衣原体;

2.必要的告知:

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出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八)出院标准。

1.喘息消失,咳嗽明显减轻。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部体征明显改善。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支气管炎患儿住院经综合治疗10天,仍有反复咳、喘发作,迁延难愈,称为难治性支气管炎,应当及时退出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十)标准费用控制。

(2600-3300)

二、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炎(ICD-10:J2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两肺固定性细湿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60%)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供给充足水分,给营养丰富饮食。

2.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补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液体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但有注意输液速度,过快还可加重心脏负担。

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1)氧疗: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发绀或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时,需吸氧。(2)气道管理: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气道的湿化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3)腹胀的治疗:低钾血症科补钾,缺氧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也可用酚妥拉明。(4)其它: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若烦躁不安可适当用镇静药。

5.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与微循环,降低颅内压。使用指征:(1)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合并感染中毒休克;(4)出现脑水肿;(5)胸腔短期有较大量渗出。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8.0支气管肺炎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胸片;呼

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心电图。

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气分析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肺功能检查;肺CT;支气管镜检查。

2.必要的告知:

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4〕版执行。

生物制剂:重症患儿可酌情给予血浆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体征改善;

4.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肺炎:即对常规抗感染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不退、肺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3)肺炎吸收不明显。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

(十一)标准费用控制。(2600-3300)

二、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婴幼儿也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病。

2.热度不一,可呈高热、中等度或低热,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

3. 咳嗽突出而持久;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咳嗽,常有粘稠痰,偶带有血丝。

4. 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有“游走性浸润”特点。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1:32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7.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X线胸片。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计委〔2014〕版)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CRP、肝肾功能、胸片。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即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应不佳的支原体

肺炎,包括三方面: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情;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周,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无吸收好转;

(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可在炎症反应的极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静注丙种球蛋白,亦可合用利福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十一)标准费用控制。(2000-3000)

二、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

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肠道菌群调节剂。

3.胃肠粘膜保护剂。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2.无呕吐,脱水纠正。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十一)标准费用控制。(2000-2500)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1汇总

科儿中医临床路径 录目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476 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TCD 编码:BEZ240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ICD-10 编码:D69.004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版中国中医药出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1()中医诊断标准:)。社,2002 年民卫生(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年)2002 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诊(过敏性紫癜)‘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疗方案”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过敏‘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性紫癜)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2 。18 天(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的患者。)编码:D69.004 ICD-10 和过敏性紫癜BEZ240编(第1.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 码:)(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3.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5)心电图、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过敏原测定、C 反应蛋白(CRP)、尿 NAG 酶、血沉、ENA 抗体谱、血型、肝胆肾脏彩超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输血前检查;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学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热伤络证: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4)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活血止血。 2.辨证选择中成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3.中药熏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选择不同治法方药。 4.儿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中华医学会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伤络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 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实用4篇)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实用4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心整理 矮小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 -10︰E34.3)。 (二)诊断依据。 诊治指南》(《Pedia tric 》(人民卫生出2005年九省/诊 治指南》lsevier 出版社,1.2.3.4.5.6.1.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甲状腺功能(T3、T4、TSH 、FT3、FT4)、乙肝两对半;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 (4)骨龄、垂体MRI(怀疑肿瘤时需强化); (5)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包括精氨酸激发试验、胰岛素激发试验、可乐定激发试验、左旋多巴,必选2项,其中前两项必选一项)。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2)骨密度; (3)25羟维生素D3; (4 (5 (6 (7 (8 (9 (10 1. 2. (1 (2 (3 1. 2.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检查发现存在较严重的内科系统性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的原因等,并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二、矮小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矮小症(ICD-10:E34.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天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500字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500字 虽然我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总结,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包含一些重要方面的新生儿科临 床路径工作总结的示例。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近年来,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在医院的管理和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生儿科临 床路径是为提供一致、有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对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加强团队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总结将介绍新生儿科临床路 径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临床路径制定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疾病的特点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 经验。制定临床路径需要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管理 人员等。制定过程需要进行详尽的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征询,并进行多次修订和优化。制定出的临床路径必须符合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医疗政策,并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程 序后才能使用。 二、患者管理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的主要目标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 程中,患者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可以提高患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施临床路径还要求医务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团队协作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团队协作。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个科室和专业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沟通。团队成员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协作,才能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评估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数据收集和分析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持续改进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每年的回顾和总结,可以评估临床路径的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持续改进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医院管理和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并增加团队协作和患者满意度。然而,新生儿科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学习。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儿科5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8.0)。(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教育文档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1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临床路径指的是在医院里的某一组人员同时针对某一种固定的疾病进行的先监测,再治疗,最后康复和护理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诊疗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应该要求有严格的顺序和准确的时间,以此来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的现象。给予服务对象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把临床路径的理念带到了临床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把临床路径作为一个可以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的平台,此方法即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临床路径式的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在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控制观念,锻炼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思维方式,初步的掌握并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习得系统化的现代医学知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儿科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弊端 儿科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老师手把手式,灌输式讲解、学生主要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无法独立去探索和掌握知识和操作。学生始终是出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缺乏独立思考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独立思考、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主动参与学习,这样的临床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只能够使经验型、知识性和模仿型人才,而不会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独立性、自主性

人才。在儿科教学中,学生往往面对的是一种家庭中宝贝,是重中之重,往往会放不开手脚去进行常规操作,在儿科临床生产实习常规操作中也是得不到具体的锻炼和操作练习,对某些学生来说,甚至是在学习结束,也没能够接受一次胸穿、骨穿、腰穿等操的操作机会,严重印象实习的内容和质量。这也是儿科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弊端。 3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程序 带教老师在以一种疾病作为运用对象时,必须先为学生提供一份该病的临床路径文本,而学生在教师提供文本之后应该尽快的去熟悉文本,并且去查阅有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增加自己的知识,并结合有关临床病例和知识进行分析,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然后根据临床路径文本中的一些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提问,并逐渐展开,形成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基本传授知识结束后,在具体操作和临床上,老师应该让学生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进一步去学习该病的一些实际操作和原理。最后老师应该让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思考。讨论,然后将其谈论结果告知老师,老师进行校正、分析和总结。 4儿科临床路径教学法的体会 儿科临床路径是教学法有利于教师职责从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和操作,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儿科临床路径教学法是培育学生

医院支气管肺炎(儿科)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

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并发脓胸、脓气胸者

儿科临床路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 : J06.902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 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局部症状:可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咽部不适等,多于3-4天自愈。 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C,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因发热引起惊厥。 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 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表现为明显咽痛、高热、流延、厌食、呕吐等,病程约为 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咽的粘膜表面有多个2-4mm灰

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病程约为一周左右。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未特征。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结合膜炎,可伴有结合膜出血;颈后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 1-2周。 B.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CRP有不同程度升高。 (2)病原学检查:视需要可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可用免疫荧光法、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前降钙素原可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3)ASO ESR测定:ASC X、ESR?常提示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4)胸部X-ray: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数呈双肺纹理清晰、无炎症影像学改变。 (5)心电图: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心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C)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开窗通风、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 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氨基酸、维生素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 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病毒(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或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头抱菌素类等),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一、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路径 住院第一天: 住院第一天 1、新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 (1)实行首迎首问负责制:主班护师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并为其办理完善住院手续,立即通知护理班护士迎接新病人,同时通知主管医师。 (2) 分管护士接到通知后,协助病人测量体重,主动帮助拿行李,引导病人到床前,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本班内完成入院宣教(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住院规章制度以及病房环境、开水炉、厕所、办公室等的位置,示范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 (3)及时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及时汇报医生并记录. (4) 护士长 30 分钟内主动到床前做自我介绍,《温馨服务卡》发放。 2、主班护士建全病历,填写病历内各项内容,认真登记入院登记本,完善一览卡及床头牌。认真处理医嘱,转抄各种输液单及护理单,指导治疗班及护理班护士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3、治疗护士遵医嘱给药,于医师下达医嘱 10 分钟内完成配药、输液、注射等药物治疗。 4、协助病人完善常规检查,告知次日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5、及时巡视病房,了解病人所需,主动帮助其解决困难。 6、分管护士本班内完成《入院评估表》,签署《护理安全告知书》《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并详细告知护理安全注意事项。 7、专科护理: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根据医嘱为病人吸氧,体温较高 者酌情处理,可给予物理降温。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以及必要的健康宣教。 8、情绪疏导:帮助病人消除恐惧心里,保持稳定情绪。 9、卫生处置:剪指甲,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等。 10、认真书写护 1 理交班报告

住院第二天至第十四天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2、主班护士认真处理医嘱,及时修改输液单及护理单。 3、治疗班护士每天认真核对病人的用药,正确为病人执行各项治疗。 4、护理班每天做好各项护理:包括病室环境、床单位、病人卫生、饮食、二便等项目。 5、协助病人完成相关各项检查。 6、主动定时巡视病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专科护理:及时应用各种药物,告知家属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心理护理: :经常性的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病人及家属树立治疗本病的信心。 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告知家属卧床休息对心肌炎恢复的重要性,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指导病人多饮水。 住院第十五天(今日出院) 住院第十五天(今日出院) 1、主班护士停用各种医嘱,整理病案,为病人办理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路径 出院手续。 2、对于医保病人主班护士主动告知报销所需手续,对有困难情况者帮助或陪同办理出院手续。 3、护理班填写并发放《出院指导卡》。 4、出院健康指导: (1)向病人和家属再次强调,休息对心肌炎恢复的重要性,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告知病人和家属,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和肠道 2 感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公共场合。 (3)有心律失常带药物出院的病人,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方法及副作用,按医嘱定时服用。 (4)嘱咐病人家属出院后定期到门诊复查。

2022年版小儿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临床路径(2022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编码:J18.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儿科学》第九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儿科学》(赵霞李新民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1.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重症肺炎表现:重症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附:肺炎心衰诊断标准 a. 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4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b. 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加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c. 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d. 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e. 肝脏肋下婴幼儿≥3.0cm,儿童≥2.0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者。 f.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具备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措施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措施 一、组织原则 1、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管理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2、儿科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科主任,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3、科室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储金华副主任医师担任。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3、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定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三)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3、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

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科室医疗小组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报告科主任,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在长期医嘱中下达“病种质控”医嘱,并将该评估结果通知责任护士。 2、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住院天数、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相关内容,并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单。 3、按照医师版临床路径单中的服务项目进行诊疗,在项目完成后,逐项填写临床路径单,不能空项,执行者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医师版临床路径单的规范填写纳入医疗护理文书管理)。 4、个案管理员对当日有变异病历的情况,记录在《科室质控活动记录》本上,并指导本医疗组医师分析病人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5、出院时管床医师在病案首页“限价病种”中标记该病历信息,以便进行数量统计及质控数据采集;责任护士在打印的病案首页加盖“病种质控专用章”,同时收回患者版临床路径单,做出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是一种以指导患儿的诊疗过程和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的 管理模式,它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临床路径来规范儿科医疗行为,提高 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儿科临床路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是指对临床路径的 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和有效改进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1.临床路径的制定:根据儿科疾病的特点、流行病学数据和最新的临 床指南,制定适用于不同疾病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制定过程中需要明确 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明确治疗的时间节点和临床指标,明确各种医疗 操作的序列和频率。 2.临床路径的实施: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将 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实践。医生需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对患儿进行诊疗, 护士需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 作和医疗费用。 3.临床路径的评估:通过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和患儿疗效的评估,及 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医院会定期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临床路径对患儿疗效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对 临床路径进行改进。 儿科临床路径的管理制度是指对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管 理和约束措施。例如,医院可以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更新 临床路径的内容,明确每个医生、护士和药师的角色和责任;医院也可以 开展临床路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医院还可以建立临床路径执行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儿科临床路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对提高儿科诊疗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和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制定具体的临床路径,医生能够更加标准化地进行诊疗,减少因个体差异而导致的诊疗方案不一致;通过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可以减少冗余的医疗操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定期评估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路径的工作和管理制度对于规范儿科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为患儿提供更加规范、高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简介 儿科临床路径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一般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诊疗方案和路径,以指导医生和护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 目的 儿科临床路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每个儿童在得到适当治疗的同时,减少患者和家属的不必要焦虑和痛苦。通过统一的临床路径,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实施步骤 儿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如下:

1. 确定常见疾病:根据现有医学研究和统计数据,确定儿科临 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 病等。 2. 制定诊疗方案:针对每种常见疾病,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诊疗 方案,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等。方案 应经过专家组讨论和审查,并与相关临床指南相一致。 3. 制定路径指南:根据诊疗方案,制定出一套儿科临床路径指南,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执行时间、责任人等。路径指南应 简单明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培训和交流:针对制定的临床路径,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熟悉并能正确执行路径指南。同时,建立医务人员之 间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和问题,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特点 儿科临床路径具有以下特点:

- 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确保每个患者得到相同的规范化治疗。 - 协作性:要求医务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改进。 - 迭代性:临床路径应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结论 儿科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可以确保每个儿童得到适当的治疗,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路径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临床情况。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儿科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

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

儿科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儿科种单病种临床路径 表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 (二)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 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及ECHO 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PPLO),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 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 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的体征有低热、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的体征有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