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部CT检查报告

颈部CT检查报告

颈部CT检查报告

颈部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对颈部组织和器官

进行高清晰度影像的获取,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颈部

疾病。一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通常包含有关扫描结果、异常所在位置和程度、可能的疾病原因,并给出诊断建议。以下是一

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的解读。

扫描结果

首先,颈部CT检查的结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图片和文字

描述。图片一般是一系列横断面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内部

结构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包括颈椎、喉部、颈动脉、甲状腺和淋

巴结等。而文字描述则一般是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建议,主要是对

图片中发现的异常结构或组织进行文字描述、分析和解释。

异常

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是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一种位

于颈部淋巴系统中的小型腺体,通常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细菌

和病毒的感染。然而,如果我们的身体感染了某些特定的病原体,

淋巴结将对这些病原体做出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因此,在颈部CT检查中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感染的信号,这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其他常见异常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炎症和肿瘤等。颈部肿块可能是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致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结果,而甲状腺结节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和肿瘤等引起的。炎症则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果,肿瘤则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和上皮性肿瘤,这一点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

疾病原因

对于发现的异常,医生通常会分析和解释它们的原因,这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可能的原因包括:

感染:感染是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原因之一,可能和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明确。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甲亢或甲减等引

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测试来确定。

肿瘤:颈部肿瘤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或上皮性肿瘤。这

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其他疾病:除上述疾病外,颈部CT检查还可能发现其他疾病,如淋巴管瘤、软骨瘤、淋巴瘤等。

诊断建议

最后,医生还会基于颈部CT检查结果给出建议,这通常是指

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具体的建议可能包括:

再次检查:对于疑点不明的颈部CT异常,可能需要再次检查

以确定诊断。

治疗:对于已确定的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放疗、化疗或

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或治愈疾病。

观察:对于一些疑点不明的颈部CT异常,如淋巴结肿大可能

是某种感染的结果,可能需要观察和等待几天,看看症状是否进

行改善。

总之,颈部CT检查报告是一份重要的文档,可以帮助医生发

现颈部内部异常和疾病,并给出诊断建议,从而指导治疗和康复。因此,在颈部CT检查后,应认真查看并咨询医生以获取指导和治疗建议。

CT诊断报告模板大全

《CT诊断报告模板》 -- 头颅 正常头颅 CT 平扫未见异常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异常的颅内病变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例如: 1.左/ 右侧额 / 颞 / 顶部硬膜外血肿 双侧额/ 颞/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 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 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 / 颞/ 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慢性为等密度或 低密度。) 双侧额 / 颞/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 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 / 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 构多无移位。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 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 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 1单发和多发占位 ( 1)单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 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 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 3-4 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 2)多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 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 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 右侧偏移。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 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 / 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 / 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 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 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 1鞍内占位性病变 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 X*X 的低 / 等/ 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 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 2鞍上占位性病变 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 / 低密度 / 高密度,周边可 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

颈椎腰椎X线、CT、MR报告模板

颈椎腰椎X线、CT、MR报告模板1 X线报告模板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生理曲线稍直,椎列连续;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狭窄;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颈椎退行性变; 2、第4/5、5/6、6/7椎间小关节不稳 侧位示颈椎生理曲线以第4/5、5/6、6/7颈椎间隙为中心向后突成角;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正常;其他:未见异常。 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3-7颈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椎5/6椎间隙变窄;颈椎5/6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部分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变尖;见斑点状、短窄条状、致密项韧带钙化影;其他:未见异常。 腰4、5椎轻度骨质增生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4-5腰椎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余椎体、附件及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缘均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各附件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骨质疏松;各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腰椎4/5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腰椎4/5、腰5/骶1椎间小关节骨质增生、增白,关节间隙变窄;前纵韧带见斑片状,短小条状密度增高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1、第4、5腰椎退行性变; 2、腰4/5椎间盘病损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4、5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4/5椎间隙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腰椎退行性变; 2、腰5/骶1椎间盘病损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5/骶1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5/骶1椎间隙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颈部CT检查报告

颈部CT检查报告 颈部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对颈部组织和器官 进行高清晰度影像的获取,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颈部 疾病。一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通常包含有关扫描结果、异常所在位置和程度、可能的疾病原因,并给出诊断建议。以下是一 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的解读。 扫描结果 首先,颈部CT检查的结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图片和文字 描述。图片一般是一系列横断面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内部 结构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包括颈椎、喉部、颈动脉、甲状腺和淋 巴结等。而文字描述则一般是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建议,主要是对 图片中发现的异常结构或组织进行文字描述、分析和解释。 异常 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是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一种位 于颈部淋巴系统中的小型腺体,通常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细菌 和病毒的感染。然而,如果我们的身体感染了某些特定的病原体,

淋巴结将对这些病原体做出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因此,在颈部CT检查中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感染的信号,这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其他常见异常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炎症和肿瘤等。颈部肿块可能是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致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结果,而甲状腺结节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和肿瘤等引起的。炎症则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果,肿瘤则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和上皮性肿瘤,这一点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 疾病原因 对于发现的异常,医生通常会分析和解释它们的原因,这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可能的原因包括: 感染:感染是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原因之一,可能和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明确。

CT报告书写模板

颅骨结构完整,未见骨折,纵裂池,双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及脑回、脑沟等密度呈均匀增高。脑实质内密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占位病变。脑室大小和位置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骨结构完整,?侧基底节区见多个小斑点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无占位效应,余脑实质未见异常。脑室、脑池系统及脑沟对称性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颅骨结构完整,脑实质密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占位病变。脑室、脑池系统及脑沟对称性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萎缩. L3/4、L4/5、L5/S1椎间盘膨隆,超出椎体外缘,相应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受压变窄。其中L4/5椎间盘向?方呈局限性突出,邻近侧隐窝及硬脊膜囊受压变窄,第3~5腰椎椎体边缘及小关节突可见骨质增生,腰段椎管无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L3/4、L4/5、L5/S1椎间盘膨隆,超出椎体外缘,相应神经根及硬脊膜囊略受压变形。第3~5腰椎椎体边缘及小关节突可见骨质增生、硬化,腰段椎管无狭窄。 腰椎间盘膨出症 颈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部分边缘变尖,可见小骨刺形成,各颈椎椎体未见骨质破坏,颈段椎管无狭窄,各颈椎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或膨出。颈段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形态位置正常。 颈椎间盘未见明显异常. 枢椎齿状突未见骨折,与环椎侧块间距失对称,向?侧偏移约?Mm,与环椎前结节后缘相距约?Mm,其余余所见各颈椎椎体骨质完整,椎体及附件未见骨折或滑脱,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或破坏,椎旁结构清晰。 环枢椎关节脱位. 前列腺增大,包膜显示欠清晰,腺体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腺体强化较均

匀,其内可见小点状稍低密度影,膀胱壁充盈良好,壁未见增厚,小梁显示清晰。盆腔软组织间隙清晰,淋巴结无肿大,盆腔未见积液。 前列腺增生. 膀胱?侧壁增厚,可见一软组织肿物影向腔内突起,大小约?cmX?cmX?Cm,边缘清晰,形态欠规则,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肿物强化均匀,前列腺(男)/子宫(女)大小形态密度正常,未见异常结节影。盆腔软组织间隙清晰,淋巴结无肿大,盆腔未见积液。 膀胱癌可能性大. 子宫体积增大,子宫体部见一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见该病灶中度强化,密度欠均匀,内可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大小约?cmX?cmX?Cm,膀胱受压向?移位。宫旁未见异常密度影,附件未见显示。膀胱充盈佳,壁薄均匀,未见占位病变,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灶。直肠形态正常,未见占位。盆腔软组织间隙清晰,淋巴结无肿大,盆腔未见积液。 子宫肌瘤. 膀胱充盈佳,壁薄均匀,未见占位病变,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灶。子宫大小形态密度正常,宫腔显示清,右宫旁见一椭圆形囊性密度的肿块影,大小约为?cmX?cmX?Cm,CT值约为?Hu,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子宫稍向?侧移位,直肠形态正常,未见占位。盆腔软组织间隙清晰,淋巴结无肿大,盆腔未见积液。 侧盆腔占位病变,卵巢囊肿可能性大。 ?侧股骨头形态明显失常,密度增高,关节面皮质下可见多个小囊状及新月形透光区,股骨颈变短、增粗,呈蕈样改变。?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可见小片状关节游离体,颈耻线及髂颈线欠连续。 ?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半脱位。 颅骨结构完整,未见骨折,?侧?骨内板下见一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CT值约80,纵裂池及双侧裂池密度增高。其余脑实质密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占位病变。脑室、脑池及脑沟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出血 鼻咽软组织增厚,?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变平消失,咽旁间隙向外移位,翼前后脂肪垫形态存在对称,颅底未见明确骨质破坏。双侧上颌窦、筛窦粘膜正常,密度均匀,窦壁完整,未见骨质破坏。

【影像必备】头颈部CT诊断常用数据

【影像必备】头颈部CT诊断常用数据 1、眼环厚度2-4mm。视神经粗3-6mm。 2、第三脑室宽3-8mm。顶部脑沟宽度不应超过5mm。 3、内听道开口前后径正常为3-5mm,大于5mm为增大。 4、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5、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在脑梗塞2-3w时进入吞噬期,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 腔隙性脑梗塞的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 6、颅缝分离:一般认为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7、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脂肪的CT值为-80~-130Hu。 8、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3d,亚急性4d-3w,慢性>3w。透明隔囊肿:其横径大于3mm,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球形,脑

脊液密度。 9、眼球突出: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10、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11、颈部食管后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前上方平环状软骨,与咽相接,下平颈静脉切迹至第1胸椎上缘的斜面。颈部气管上端位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与环状软骨相接,下界前缘平颈静脉切迹,后缘位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向下移行至胸部气管,成人颈部气管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有6-8个气管软骨,仰头或低头时气管上下移动约1.5cm,其上段位置表浅,下段位置较深,距皮肤约100px。 12、颈椎椎管近似一尖端向后的三角形,C1-C3逐渐变小,C4-C7大小一致,前后径在C1为16-27mm,下颈部颈椎椎管为12-21mm。 13、甲状腺位于颈正中气管两侧,由左右两叶和连接两叶的峡部组成,呈蝴蝶形,左右两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起自甲状软骨,下至第6气管环,相当于第2-4气管软骨的水平,正常甲状腺重10-60g,一般为25-30g。甲状旁腺有两对,上面一对位于甲状腺左右两叶后面上1/3处,常埋于甲状腺内,下面的一对位于左右甲状腺下极,每个甲状旁腺大小约5×3×1.5mm3重约30-50mg,正常CT上不可见。CT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通行标准是1.5cm以上。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完整版)CT报告模版

颅脑 〈〈所见〉>左外侧裂池密度增高,侧脑室及三四脑室未见扩大变形,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断端对位可。枕顶部皮下软组织肿胀。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无变形及移位征象,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变窄,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额部头皮软组织弧形隆起,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增高。 <〈诊断〉>头皮血肿 <<所见〉〉右额颞顶部颅板下见新月形略高密度影,密度不均,最大截面约11*1。8cm,相应皮髓质交界内移,脑沟消失,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约0.9cm, 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 <〈所见>〉左外囊区见一最大截面约3。9*1.8cm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侧脑室未见明显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外囊出血 〈<所见>>双侧额顶部颅板下见新月形脑脊液样密度影,相应脑沟受压变浅,脑室无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硬膜下积液 〈〈所见〉>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无变形及移位征象,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变窄,中线结构居中。骨窗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诊断>〉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请复查 〈〈所见〉>双侧额叶白质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见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脑内散在缺血、梗死灶

<<所见>>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老年性脑改变 <<所见〉〉双侧半卵圆中心区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双侧半卵圆中心区缺血、梗塞灶 <<所见>>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点状低密度灶,边缘清楚,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双侧基底节腔隙灶 胸部 〈<所见>>双肺实质内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以右肺为著;段及段以上支气管开口通畅,两肺门未见明显增大,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冠脉走行区见条状钙化斑块影,双侧胸膜腔见少量液性密度。心包未见积液。 〈<诊断>〉双肺炎症 冠心病CT表现 胸腔积液 〈〈所见〉〉两侧胸廓对称,气管纵隔居中。双肺纹理增多,双肺实质内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两肺门未见明显增大,段及段以上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影不大,胸膜腔、心包未见积液. 胸膜增厚。 〈〈诊断〉>肺气肿 <〈所见>>双肺纹理紊乱,双侧支气管呈多发柱状、囊状扩张,周围肺实质见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段以上支气管均通畅,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胸膜腔及心包内未见液性密度。 <〈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颈部CT

弥漫性甲状腺肿(Goiter):增生的原因可能是饮食中缺碘或甲状腺技能亢进或甲状腺炎症,弥漫性甲状腺肿常延伸至胸骨后或其他部位。外科手术时常需要影像检查帮助了解病变范围,据统计,75%-80%的胸骨后甲状腺起源于甲状腺下极或峡部,向胸骨后何气管前延伸。20%-25%的甲状腺肿起源于甲状腺背侧部,并向气管后生长,或位于食管后,或头臂血管附近,或后纵隔内,均有包膜。异位的纵隔内甲状腺肿很罕见。 [甲状腺肿的CT表现] 甲状腺组织的CT值多在70HU以上,原因是多的含碘量。气管和头臂血管被压迫移位、变形。上腔静脉受压可继发静脉扩张。若有退行性变,可有片状钙化和囊变,增强扫描甲状腺组织增强,囊肿不增强,退行性变部位增强较少。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adenitis)表现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向周围浸润,呈分叶状,边界模糊,密度普遍低于正常甲状腺而类似周围肌肉,可合并钙化和囊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有不均匀强化。一般病程较长,参考临床表现和病史也许不难诊断。否则单凭CT图像,很难与肿瘤性病变鉴别。 〔3〕甲状腺结节:临床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一般先行核医学检查(闪烁照相),评价结节的生物学活性。据有生物学活性的或具有类似甲状腺功能的称为热结节;无活性的无功能的称为冷结节。最常见的甲状腺孤立冷结节是腺瘤样增生,可以是囊型或实性。其他冷结节可以是腺瘤、囊肿、癌、限局性甲状腺炎,非常少见的原因是淋巴瘤、转移瘤、肉芽肿、脓肿和甲状旁县腺瘤。在孤立的甲状腺结节中少数是

恶性的。在多发的甲状腺结节中的冷结节只有极少数是恶性。实性肿瘤一般境界清楚,有的可有钙化。CT尚无可靠的标准鉴别甲状腺实性肿物的良恶性。 (4)甲状腺囊肿:单纯性囊肿有光滑、整齐的囊壁,甲状腺囊肿绝大多数是良性,很少恶性。但是单纯囊肿内出血和恶性肿瘤内坏死液化以及实性肿瘤内坏死,这三种情况均可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囊腔,难以鉴别。 (5)甲状腺癌: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中绝大部分是癌,很少是肉瘤。甲状腺癌有五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乳头状(Papillary),滤泡状( Follicular ),髓样(Medullary ),巨细胞(Giant cell),和许特尔氏细胞(Hurthle Cell)。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癌最常见,其次依次为滤泡状癌和髓样癌。巨细胞癌和许特尔氏细胞癌相当罕见。少数甲状腺只表现部属淋巴结肿大,而甲状腺本身在临床检查时不能发现肿物。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而甲状腺癌的其他组织学类型预后较差。CT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作用主要是确定病变范围,判断有无部属淋巴结转移。但是就甲状腺肿物本身而言,没有可靠的征象鉴别是良性抑或恶性,如果有部属淋巴结肿大、喉返神经麻痹、甲状软骨或其他喉软骨破坏等表现,则有利于诊断恶性。钙化不是鉴别良、恶性的依据,因为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也可以出现钙化。 虽然核医学和超声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但选择性病例可以应用CT,CT可以显示气管后和上纵隔有无肿物延伸。对于临床已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CT可以显示甲状腺癌是否侵犯喉、气管和食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 案例一:腮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男性,74岁。 主诉:发现左耳下肿物6年。 现病史:患者6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左耳下小肿物,约“鸽卵”大小,无疼痛,局部无红肿,无发热,肿物缓慢增大,现达“鸡蛋”大小。 专科检查:左耳下腮腺咬肌区明显隆起,扪及约5*5*2.5cm大小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 手术名称:左腮腺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腮腺咬肌筋膜内,部分位于腮腺后极腮腺深叶。约5*5*3cm大小,囊性,部分壁较厚,与周围无明显粘连。 病理诊断:(左腮腺)肿物: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案例二:甲状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男性,61岁。 主诉:颈前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余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初时肿物不大,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尤以左侧为甚,伴异物阻塞感。 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左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硬,可触及多个结节,轻压痛,边界尚清楚,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

手术名称:左侧甲状腺全切除左颈淋巴结清扫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中所见: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约10*4*4cm,包膜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表面凹凸不平,扪及多个肿块,质硬。锁骨上窝见两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mm。 病理诊断: 1、(左甲状腺)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侵及邻近横纹肌组织。 2、(右)甲状腺:见甲状腺组织,未见肿瘤性病变。 3、(食道壁组织)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案例三:海绵状血管瘤(面颊部) 女性,30岁。 主诉:左面部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多前出现左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触之可移动,稍疼痛。肿物逐渐增大现达鸽蛋大小,晨起自觉肿物较小。 专科检查:左面部隆起,咬肌前缘扪及一大小约2*2.5cm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移动度可,压痛。

CT诊断报告模版

CT诊断报告模版 头颅CT平扫(外伤) 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骨窗示脑颅骨未见确切骨质异常。 1、本次头颅CT平扫未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征象。 2、脑颅骨未见确切骨折。 3、请必要时复查。 头颅CT平扫(内科) 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1、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异常阴影。 2、请必要时复查或MRI详查。 老年脑:头颅CT平扫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加深、变宽;脑中线无移位。 1、老年性脑改变。 2、请结合临床隔期复查。 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全气化) 各组副鼻窦气化良好,窦腔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窦壁骨质结构完整。鼻中隔居中,双侧鼻甲不大,鼻腔通畅。鼻咽腔形态规则,双侧咽隐窝存在,咽旁间隙清楚,未见异常密度影。 1、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未见异常密度影。 2、请结合临床。 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额窦未气化) 额窦未气化,其余副鼻窦气化良好,窦腔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副鼻窦骨质结构完整。鼻中隔居中,双侧鼻甲不大,鼻腔通畅。鼻咽部形态规则,咽隐窝存在,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1、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CT平扫未见异常阴影。 2、鼻咽部CT平扫未见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C3-7 椎间盘CT平扫 定位像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3-4、C4-5、

C5-6、C6-7椎间盘形态规整,未见异常征象。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C3-4、C4-5、C5-6、C6-7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2、各断面颈椎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L2-S1椎间盘CT平扫 定位像示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腰椎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完整,L2-3、L3-4、L4-5、L5-S1椎间盘形态未见异常。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L2-3、L3-4、L4-5、L5-S1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2、各断面腰椎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请结合临床。 C3-7 椎间盘CT平扫+头颅CT平扫 定位像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颈椎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未见异常。C3-4、C4-5、C5-6、C6-7椎间盘形态规整,未见异常征象。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1、C3-4、C4-5、C5-6、C6-7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2、各断面颈椎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3、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异常,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C3-7椎间盘 + L2-S1椎间盘CT平扫 定位像示颈、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完整、未见异常征象;C3-4、C4-5、C5-6、C6-7、L2-3、L3-4、L4-5、L5-S1椎间盘形态规整,未见异常改变。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C3-4、C4-5、C5-6、C6-7、L2-3、L3-4、L4-5、L5-S1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2、各断面颈、腰椎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头颅+胸部CT平扫(年轻人头颅) 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清晰,肺野内未见明显异常阴影,肺门阴影不大;双侧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纵隔大血管形态及走形自然。心脏外形规整,左、右心室、心房无扩大征象,心包无积液。纵隔无偏移及增宽,肺实质无受压。胸膜腔无积液,胸膜不厚。 1、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异常阴影。 2、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颈部ct报告多久出来

颈部CT报告多久出来 颈部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用于评估颈 部的病变和损伤。对于那些需要进行颈部CT检查的患者来说,他们通常都很关心 报告出来需要多长时间。本文将以步骤思维的方式,详细介绍颈部CT报告的产生 过程和时间。 第一步:检查预约和准备在进行颈部CT之前,患者需要提前预约检查。通常,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平台预约检查时间。预约时,医务人员会询问一些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个人资料和症状描述。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准备一些特殊的事项,例如服用特定的药物或饮食限制。 第二步:进行颈部CT扫描一旦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他们将被引导到CT室进 行扫描。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一张移动的床上,然后被推入CT机的环形 开口中。CT机会围绕患者旋转,通过X射线扫描颈部的组织和结构。这个过程通 常会持续几分钟,但具体的时间取决于扫描的范围和目的。 第三步:图像重建和初步分析完成颈部CT扫描后,CT机将生成许多切片图像。这些图像将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重建和处理,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颈部的结构。在这个阶段,医生可能会进行初步的图像分析,以确认是否有任何异常或病变存在。 第四步:专家报告撰写基于扫描图像和初步分析的结果,医生会撰写一份专家报告。这份报告将详细描述颈部CT扫描的结果,并提供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报 告的撰写通常由专业的放射科医生完成,他们对医学影像学有深入的了解。 第五步:报告审核和签字一旦专家报告撰写完成,它通常需要经过审核和签字程序。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一些情况下,报告可能需要由多个医生或专家进行审查,以确保诊断和建议的一致性。 第六步:报告传递给患者或医生一旦报告通过审核和签字,它将被传递给患者或参与患者治疗的医生。传递方式可以是电子邮件、纸质邮寄或在线医疗记录系统。传递时间取决于医疗机构的流程和系统,通常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 综上所述,颈部CT报告的产生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检查预约和准备、进 行颈部CT扫描、图像重建和初步分析、专家报告撰写、报告审核和签字,以及报 告的传递。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工作日,但具体的时间取决于医疗机构的流程和工作负荷。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报告结果,患者应耐心等待,并在需要时与医生沟通。

常见部位CTA报告模板!

常见部位CTA报告模板!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一、颈部扫描及颈部血管造影(正常) 描述:颈部结构对称,血管走行自然,形态规则。扫描范围内双侧颈动脉及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未见明显变窄,腔内血流通畅。结论:扫描范围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如症状不减请随诊复查,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二、头颅扫描及CT血管造影(动脉瘤) 描述: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管壁未见明确增厚钙化征象,管腔未见明显局限性狭窄或异常扩张; 左侧椎动脉入颅段纤细;右侧椎动脉远端局部管壁钙化,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其远端及基底动脉近端管腔呈瘤样扩张,最宽处直径约9mm;双侧后大脑动脉管壁未见明确增厚钙化征象,管腔未见明显局限性狭窄或异常扩张。 结论:左侧椎动脉入颅段纤细;右侧椎动脉远端局部管壁钙化,右侧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近端瘤样扩张。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请DSA进一步检查。 三、头颅扫描及CT血管造影(先天变异) 描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形态可,管壁未见异常膨出等征象。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走行自然,管壁光整,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及异常扩张。右侧大脑后动脉主要血供来自后交通动脉。 颅脑结构对称,增强扫描右侧额部可见一类圆形不均匀密度影,大小约3.3×2.3cm,边界清晰,明显强化,双侧基底节区见少许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侧脑室旁白质密度可见对称性减低,脑室、脑池形态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四、下肢CT血管造影 描述:双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管壁多发高密度钙化,并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均匀狭窄。双侧股动脉造影剂显影良好,未见异常

颈部CT:影像分析及急诊报告要点

颈部CT:影像分析及急诊报告要点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出品 由于颈部复杂而细致的解剖结构,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包含多个器官系统,因此解读颈部CT是具有挑战性的。在急诊科,CT常用于判断有无急慢性感染或炎性病变。除了少数例外,颈部CT均应使用静脉造影剂,静脉造影剂可凸显异常强化的蜂窝织炎组织或肿瘤组织,并可观察任何脓肿或坏死区域。 作为评估的一部分,放射科医生也必须仔细观察血管结构和上呼吸消化道,特别是它们的通畅性。此外,虽然累及的结构(如牙齿或唾液腺等)可能不会累及生命,但它们的伴发区域(如眼眶、大脑和脊髓)却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故也需要在检查中注意。 笔者提出了一种“12区域法”来系统地评估和报告颈部CT影像,这“12区域”包括: ①皮肤和皮下软组织 ②上呼吸消化道及邻近软组织 ③牙齿和牙周组织 ④甲状腺 ⑤唾液腺 ⑥淋巴结 ⑦血管结构 ⑧骨性结构 ⑨颈椎 ⑩眼眶及图中能观察到的大脑 ⑪肺尖 ⑫上纵隔 使用这种系统的方法来解读颈部CT,对于识别,整合异常表现,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以完整清晰逻辑的方式写出报告是至关重要的。

右耳的恶性外耳道炎。右侧外耳道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a图中白色长箭头),右侧外耳道的前壁可见骨质侵蚀,也就是颞下颌关节的后壁(a图中黑色短箭头),与之相对应的,左侧外耳道前壁完整(a 图中白色短箭头),右侧关节窝的前缘也可见骨质侵蚀(a图中黑色长箭头)。右侧中颅窝可见灶状气体(b图中白色长箭头)。 两个患者。正常的会厌与会厌炎相比较。正常会厌(a图中白色长箭头),厚度约2-3毫米。会厌炎,表现为会厌增厚(b图中白色长箭

头)及杓状会厌皱襞的增厚(c图中黑色长箭头)。 扁桃体炎。双侧腭扁桃体增大(白色长箭头)并在中线处互相接触,也称为“对吻”扁桃体,右侧扁桃体可见经典的条纹状强化模式。 双侧扁桃体周围脓肿(PTA),在双侧腭扁桃体(b图中黑色*)的外上方可见低密度的液体积聚(两幅图中的黑色长箭头)。

ct报告th

CT报告 背景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生成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计划,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TH(头颈部)是CT扫描的一个常见应用领域,用于检查头部和颈部的疾病和损伤。TH CT可以提供关于大脑、眼睛、鼻子、喉咙、颈椎等结构的详细信息,有助于医 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分析 TH CT扫描的目的 TH CT扫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头部和颈部的疾病和损伤。通过TH CT扫描,医生可 以观察以下方面: 1.头颅骨骼结构:TH CT可以检查头颅骨骼的畸形、骨折和肿瘤等情况。这对 于判断颅骨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及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脑部结构:TH CT可以提供关于脑部结构的信息,包括脑组织、血管、囊肿 和肿瘤等。这对于诊断脑部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和评估脑损伤的程度 非常有帮助。 3.面部和颈部软组织:TH CT可以显示面部和颈部的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脂 肪和淋巴结等。这对于检测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疾病非常有帮助。 TH CT扫描的过程 TH CT扫描的过程如下: 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掉头部和颈部的金属物品,并穿上一件医用服装。如 果患者需要服用对比剂,医生会提前告知。 2.定位和固定: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头部和颈部被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 确保扫描的准确性。 3.扫描:扫描床会缓慢移动进入CT机,X射线会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患者的头 部和颈部。患者需要保持静止,直到扫描完成。 4.对比剂(如果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 对比剂,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ct诊断报告

ct诊断报告 CT模板 一、颅脑 1、颅脑平扫 双侧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所见颅脑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2、增强 双侧颅内动脉走形自然,轮廓、形态正常,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双侧脑实质、软脑膜未见异常强化。中线结构无偏移,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脑沟未见增宽.所见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1、硬膜外血肿 左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梭形高密度灶,最大截面积约 1.5cm*5.9cm,边缘光滑、清晰.病灶密度均匀,CT值74Hu,临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右颞叶见右小片状稍低及等密度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最大截面约1.1*1。4cm,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左颞骨乳突部骨质见有线样低密度影,邻近颅外软组织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 意见:1、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右颞叶脑挫裂伤;3、左颞骨骨折;4、左颞、顶部软组织肿胀。 2、硬膜下血肿 右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新月形等、高密度带影,CT值35~52Hu,最大厚度2。1cm,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明显左移,余脑实质未见异常.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1、右额、颞、顶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大脑镰下疝。 3、脑出血

右侧小脑半球见一团片状高密度影,最大截面约3。4cm*4.0cm,病灶密度均匀,CT值67Hu,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带环绕,部分层面病灶与第四脑室相连。脑干受压、轻度变形,四叠体池受压缩小。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形态、大小正常,内见有条片状高密度影。余脑实质未见异常。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右侧小脑半球血肿破入脑室. 4、脑梗死 右侧额、颞、顶叶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区(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分布),部分边界模糊,密度较均匀,CT 值17Hu,灰白质交界线消失,邻近脑沟变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轻度左移。左枕、顶叶亦见有小片状楔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余脑实质未见异常。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1、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2、左顶、枕叶脑梗死。 5、脑膜瘤 平扫:纵裂前部见一近椭圆形等密度团块影,约2/3位于大脑镰右侧,1/3跨镰突向左侧。病变密度均匀,CT值35Hu,边界较清晰,最大截面约3。5cm*4.5cm,其周围双侧额叶白质内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带。双侧侧脑室额角及鞍上池受压变形,余脑实质密度正常.颅骨未见异常征象。 增强:上述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边缘见有迂曲增粗的线样强化,大脑镰受压 明显左凸、弯曲;静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83Hu。病灶周围指状低密度带未见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 意见:颅前窝大脑镰旁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 6、少突胶质细胞瘤 平扫:右额、颞叶及岛叶皮质下见等密度及略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大小约5。2cm*6.8cm,期间混有多数条状、斑块状、点状高密度灶,CT值308Hu。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向左移位,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增强:平扫所见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52Hu,局部见斑片状未强化区,余同平扫所见。 意见:右额、颞叶及岛叶占位性病变,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 7、脑转移瘤 平扫:右额叶见一囊状低密度灶,最大截面42。*5。1cm,密度均匀,CT值15Hu,边界大部分清

CT诊断报告模板(完成)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 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 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2. 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双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上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 1单发和多发占位 (1)单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多见于胶质瘤。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 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 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 1鞍内占位性病变 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 2鞍上占位性病变 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多见颅咽管瘤或生殖细胞瘤。 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 1脑干占位性病变 脑干体积增大,以桥脑为明显,可见 X cm 低密度,第四脑室受压向后变形移位,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增强扫描后见病变呈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多见脑干胶质瘤,如:四脑室扩大或幕上脑室扩大。 2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 后颅窝区小脑蚓部见高、低/混合密度。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幕上脑室对称性扩大,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强化不明显,其间可见壁结节。婴幼儿多见髓母细胞瘤,成人多见血管母细胞瘤。 脑膜瘤(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所以肿瘤命名也不同) 如:额部脑膜瘤 左侧额部见边界清楚、等、/高密度,周围水肿不明显,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肿瘤基底较宽与颅骨分界不清。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

CT诊断报告模板超全完整版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3脑挫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 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颅内占位性病变 1单发和多发占位 (1)单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多见于胶质瘤。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2)多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多见于转移瘤。脑囊虫 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蛛网膜囊肿 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鞍区占位性病变 1鞍内占位性病变 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鞍上占位性病变 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多见颅咽管瘤或生殖细胞瘤。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1脑干占位性病变 脑干体积增大,以桥脑为明显,可见 X cm 低密度,第四脑室受压向后变形移位,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增强扫描后见病变呈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多见脑干胶质瘤,如:四脑室扩大或幕上脑室扩大。2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 后颅窝区小脑蚓部见高、低/混合密度。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幕上脑室对称性扩大,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强化不明显,其间可见壁结节。婴幼儿多见髓母细胞瘤,成人多见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所以肿瘤命名也不同)如:额部脑膜瘤 左侧额部见边界清楚、等、/高密度,周围水肿不明显,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肿瘤基底较宽与颅骨分界不清。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脑肿瘤术后改变 脑肿瘤手术后CT复查示:原肿瘤部分/大部分已消失/显示不清,局部可见低密度,边界清楚,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增宽/无变化,患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居中/向患侧移位,局部颅骨骨质缺损,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部分强化。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

CT报告模板

(一)脑梗塞 1. 急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右侧颞叶、岛叶及部分额顶叶见脑回样 局部脑回增厚,T1WI 呈稍低信号,DW 及FLAIR 序列上呈均高信 号,周围可见少量长 T1长T2水肿信号。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 梗塞(急性期)0) 2. 超急性脑梗塞 右枕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 DW 序列上呈高信号,T2WI 、T1WI 、FLAIR 序列上信号异常不明显。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无偏移。(右枕叶超急性脑梗塞。) 3. 急性腔梗+缺血灶 左侧基底节区可见一小片状异常信号灶, T2WI 上呈高信号,T1WI 上为等 低信号,DWI 及FLAIR 序列上均为高信号。两侧侧脑室旁可见片状长 T2信 号灶,FLAIR 上为高信号,DWI 上为等信号。余脑实质无殊。脑室、脑池 脑梗塞;2、两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 3、老年性脑改变。) CT 报告模 板 一、头部 T2WI 高信 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 (右侧颞叶、岛叶及部分额顶叶脑 扩大,脑沟加深、加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1、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腔隙性

4腔隙性脑梗塞 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个类圆形及点状异常信号灶, 边界较清,T2WI 呈高信 号,T1WI 呈稍低信号,DW 序列上呈等信号,FLAIR 序列上呈高信号。余 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 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亚急性期)。) 5.侧脑室旁缺血(弥散) 两侧侧脑室旁可见斑点状异常信号灶, T2WI 呈高信号灶,T1WI 呈等信号 灶,FLAIR 上为高信号,DWI 上为等信号。余脑实质无殊。脑室、脑池未 血性改变。) (二)脑 mrs 轴位T1WI 显示右侧颞枕叶大片不规则长 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片状 短T1(考虑出血)信号,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波谱:单体素可见 峰明显降低,1.2- 1.4ppm 处可见明显高耸的脂质峰。多体素显示病灶内 磁场不匀,稍长T1信号灶内Cho 明显增高,Cho/Cr = 1.82-2.90,相当于水 肿区内的Cho/Cr = 1.71,ADC 图显示病变内ADC = 9.35*e-10mm2/s,较正常 脑组织明显降低,FA 图右侧内囊后肢白质纤维束破坏中断改变。 DTI 提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区白质纤维有受压推移改变,病变中心白质纤 维有破坏;在同性图中病变区 ADC 值小于对侧正常脑组织, 而在异性图中 病变区及周围白质纤维束信号较对侧明显降低。余区域脑白质纤维束走行 方向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DTI 提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区白质纤维肿胀移位明显,部分破坏。 叶肿瘤性病变伴灶内出血。考虑恶性胶质瘤可能性大,建议必要时增强扫 描除外转移瘤。) (三)血管 1. 正常脑血管 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 (两侧基 见明显扩大,脑沟未见加深、加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两侧侧脑室旁缺 NAA (右侧颞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