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部位各疾病MRI表现及描述

各部位各疾病MRI表现及描述

眼眶各病变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甲状腺眶病:

平扫:眼外肌增粗,以肌腹改变明显,呈长T1长T2信号〔早期〕或T1WI、T2WI 均呈低信号〔晚期纤维化〕。

增强扫描:早期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

诊断要点:依次受累,下直肌、直肌、上睑提肌、外直肌。

视神经胶质瘤:〔属眼眶肿瘤〕

平扫:视神经呈条带状〔或梭形增粗〕,最大横径约mm,边界光整清晰,于T1WI呈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眶段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周边呈

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呈“轨道〞征。

诊断要点:眶段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

海绵状血管瘤:〔属眼眶肿瘤〕

眼球突出,球后可见卵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形态欠规那么,眶尖区脂肪间隙存在。

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性强化。

主要诊断:MRI与CT只是提示诊断。超声诊断,病变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有晕,部回声强且均匀〔特征性表现〕,中等度回声衰减,压迫眼球肿瘤轴径变短。

泪腺多形性腺瘤:〔属眼眶肿瘤〕

平扫:略长T1长T2信号,包膜、信号均匀、见小囊。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眼眶静脉曲:〔属眼眶脉管性疾病〕

平扫:颈部加压前、后检查。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缓慢明显均匀强化。

颈动脉海绵窦瘘:〔属眼眶脉管性疾病〕

平扫:眼上静脉动脉化,呈流空信号,海绵凑扩大,形态失常,眼上静脉扩。

MRA:可明确引流途径。

诊断要点:眼上静脉扩、海绵窦扩大。主要依据DSA。

等T1长T2信号

〔T1WI呈等信号, T2WI呈高、稍高信号〕

眼眶炎性病变:

平扫:左侧外直肌、下直肌与眼上肌群增粗,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泪腺与眼睑受累。

神经鞘瘤:〔属眼眶肿瘤〕

平扫:眼眶扩大,眼眶上象限见类圆形呈等T1、混杂长T2信号,部可见一弧形等T2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弧形信号〔严密排列AntoniA细胞区〕,其余局部未强化〔疏松排列AntoniB细胞区〕。呈不均匀强化。

诊断要点:实质局部呈等T1等T2信号,囊变局部呈长T1长T2信号。呈双轨征或袖管征。

鼻与鼻窦、耳部、颈部、涎腺各病变

MRI表现

鼻与鼻窦

短T1长T2信号

〔T1WI呈高信号, T2WI呈高信号〕

真菌性鼻窦炎:

平扫:鼻腔、鼻窦软组织结节影,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侵袭型病变可明显强化。

等T1长T2信号

〔T1WI呈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鼻息肉:

平扫: 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不强化或线状轻度强化。

粘膜囊肿:

平扫: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部无强化,外表粘膜呈线状强化。

混杂信号

翻性乳头状瘤:〔属鼻和鼻窦肿瘤之良性肿瘤〕

平扫:鼻腔可见不规那么长T1等长T2信号占位,邻近筛窦少量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脑回状强化,邻近筛窦病变不强化。

诊断要点:〔特征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等、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脑回状强化。

骨瘤:

CT能诊断,一般不行MRI。CT可见直接征象。

上皮性恶性肿瘤:〔属鼻和鼻窦肿瘤之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等。

MRI表现: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潴留液呈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潴留液不强化。

平扫:上颌窦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呈等长混杂T2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轻度强化,上颌窦骨壁骨质破坏,信号中断。

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属鼻和鼻窦肿瘤之恶性肿瘤〕

平扫: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混杂,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不规那么肿块,额叶脑膜增厚且明显强化。

多样多变信号

鼻窦炎:

平扫:

增厚粘膜,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急性期浆液〔蛋白成分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急性期浆液〔蛋白成分多〕,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粘液囊肿:

〔黏蛋白少,水分多〕,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黏蛋白多,水分少〕,T1WI、T2WI呈中等〔或高〕信号。

〔水分吸收,十分粘稠〕,T1WI、T2WI呈低信号。

平扫:蝶窦见片状短T1长T2信号,蝶窦呈膨胀性扩大,邻近鼻咽顶部与枕骨斜坡鞍底受压性改变。

〔位置明确〕肿瘤

耳部

面神经瘤:〔属耳部肿瘤〕

平扫:见一等信号肿块影,边界清,形态规那么,茎突孔扩大,局部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全貌。明显强化,沿面神经垂直段生长,突破颅底。

颈静脉球瘤:〔属耳部肿瘤〕

平扫:左侧颈静脉孔区巨大占位异常信号影,累与颅后窝、咽旁间隙,邻近骨质侵袭性破坏,T1WI呈等信号,混杂小片状短T1信号与点条状血管流空信号,

呈胡椒盐征,T2WI呈混杂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显著强化。

DSA:左侧颞骨岩部、颅后窝、鼻咽部肿块染色,左侧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颈动脉分支参与供血。

中耳癌:〔属耳部肿瘤〕

平扫:信号多样,听骨不规那么破坏,鼓室壁吸收破坏,肿瘤弥漫性侵袭性生长,骨质广泛虫蚀样不规那么破坏。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

平扫:见点片状等T1长T2信号,液平。偶尔出血于T1WI 、T2WI均呈高信号。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

单纯型〔咽鼓管鼓室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单纯型:

主要依靠CT,听小骨吸收破坏,鼓室、气房粘膜增厚。

肉芽肿型:

骨质破坏,听骨链中断、破碎,鼓室壁骨质破坏

平扫:于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有强化。

胆脂瘤型:

CT较MRI明显。

平扫:于T1WI上与肌肉呈等信号,且低于脑组织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胆脂瘤不强化,周围软组织强化。

牙部

牙源性囊肿:

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成釉细胞瘤:〔属牙源性肿瘤〕

平扫:不均匀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信号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实质局部强化。

牙瘤:〔属牙源性肿瘤〕

混合性牙瘤、组合性牙瘤、囊性牙瘤。

颌骨血管瘤:〔属非牙源性肿瘤〕

平扫:于T1WI呈低信号、含脂肪呈高信号,T2WI呈非常高信号、见低信号分隔。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属非牙源性肿瘤〕

平扫:于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低信号,于T1WI与T2WI均见低信号分隔〔钙化〕。

增强扫描:可强化。

腮腺

腮腺良性肿瘤:〔属涎腺疾病〕

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瘤等。

平扫:腮腺团块状异常信号灶,边界清晰,形态规那么,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

腺淋巴瘤〔Warthin瘤〕特征:含较丰富蛋白质,T1WI、DWI、T2WI均呈高信号。

腮腺恶性肿瘤:〔属涎腺疾病〕

恶性混合瘤、黏液表皮样瘤、腺癌、腺泡细胞癌、乳头状囊腺癌

平扫:腮腺团块状异常信号灶,边界不清晰,轮廓不规那么,于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茎突孔下脂肪垫破坏、消失,下颌静脉受压移位。

咽部

鼻咽血管纤维瘤:〔属咽部肿瘤〕

鼻咽癌:〔属咽部肿瘤〕:

T1WI多呈低、号,T2WI呈中、高信号。

诊断要点:

〔1〕咽隐窝变浅、消失。

〔2〕鼻咽侧壁增厚。

〔3〕鼻咽腔软组织肿块。

〔4〕颅底骨质破坏。〔骨性孔、道扩大破坏。〕

〔5〕颅侵犯。〔海绵窦、桥小脑角、颞叶〕

〔6〕增强扫描,〔主要CT诊断〕。

〔7〕颈部淋巴结转移。

〔8〕继发表现。

鉴别:鼻咽血管纤维瘤、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腺样体肥大、腺样囊腺癌、鼻咽临近结构肿瘤〔鼻窦与鼻腔肿瘤〕。

喉部

咽后间隙感染和脓肿:〔咽部感染性疾病〕

咽旁间隙感染和脓肿:〔咽部感染性疾病〕

喉部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血管瘤、纤维瘤、软骨瘤、脂肪瘤、横纹肌瘤、淋巴管瘤、神经源性肿瘤、黏液瘤

平扫:T1WI呈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轮廓规那么。脂肪瘤于T1WI、T2WI均呈高信号。

喉部恶性淋巴瘤

声门上型癌、声门型癌、声门下型癌、贯声门癌

平扫:T1WI呈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欠清,轮廓欠规那么,周围广泛侵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

喉气囊肿

颈部

颈淋巴结转移瘤:〔颈部淋巴结病变〕

平扫:T1WI呈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DWI呈等或高信号,边界欠清,轮廓欠规那么。不规那么囊变坏死。

增强扫描:未坏死淋巴结呈中等强度强化,坏死者呈不规那么环形强化。

颈部淋巴瘤:〔颈部淋巴结病变〕

平扫:T1WI呈均匀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不规那么囊变坏死。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颈动脉体瘤:〔颈血管鞘区病变〕

本症特征:于T1WI、T2WI见点状、条状迂曲低信号影〔血管影〕。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属颈血管鞘区病变〕

平扫:于颈动脉间隙见梭形等T1长T2信号影,与颈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清晰、形态规那么,可见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囊变坏死〕。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肿块明显强化,见点片状无强化。

甲状腺

Graves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

平扫:甲状腺整体信号降低,弥漫性增大,眼外肌肌腹肥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甲状腺疾病〕

平扫:区域性高信号区,呈分叶状,边缘模糊,可见线状、分隔状低信号带〔纤维化〕。增强扫描:静脉注射Gd-DTPA,呈区域性强化。

甲状腺肿:

平扫:甲状腺见多个结节状异常信号,于T1WI呈多发局灶性高信号区、T2WI呈不均匀弥漫性信号区。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甲状腺瘤:〔属甲状腺肿瘤〕

平扫:于T1WI上甲状腺见结节状低、等或高信号,边界清晰。于T2WI呈高信号。

滤泡型腺瘤:〔属甲状腺肿瘤〕

平扫:于T1WI呈高信号。于T2WI呈高信号。

甲状腺癌:〔属甲状腺肿瘤〕

平扫:于T1WI上甲状腺见结节状低、中等信号,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那么,。于T2WI 呈高信号。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或条片状低信号区。

甲状旁腺病变:

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腺癌

平扫: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静脉注射Gd-DTPA,明显强化

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一般四个同时增大〕多好发>30Y女性。腺癌,单发多见,囊变坏死、出血。

肝脏

肝硬化:〔属肝弥漫性疾病〕

〔1〕肝脏大小改变,体积变小,比列失常。

〔2〕肝脏形态轮廓改变,肝缘凹凸不平。

〔3〕信号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密度弥漫性均匀减低。

〔4〕肝裂增宽。

〔5〕继发性改变。1〕脾大,超过5个肋单位或厚度超过4.0cm。2〕门静脉扩,脾门、胃底、食管下段、腰旁静脉增粗扭曲,周围可见扭曲、扩静脉丛。

〔6〕腹水。

平扫:肝实质结构紊乱、高信号细小网格状结构。结节影呈等T1短T2信号,无包膜。

增强扫描:无强化,T2WI呈更低信号。

脂肪肝:〔属肝弥漫性疾病〕

平扫:于T1WI、T2WI呈稍高信号,STIR上稍高信号消失。

本症特征:于反向位图像上脂肪侵润信号比同相位强度明显下降。

白色病:〔属肝弥漫性疾病〕

亦称血色素沉着症、血红蛋白沉着症、铁过载等

平扫:于T1WI、T2WI信号明显均匀降低,呈黑肝。T2值显著降低。

Budd-Chiari综合征:〔属肝弥漫性疾病〕

平扫:肝硬化、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狭窄阻塞,整体呈长T1长T2信号。

MRA:可见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狭窄、梗阻、栓塞。

诊断要点:好发于青少年。

细菌性肝脓肿:〔肝脓肿〕

平扫:见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极高信号;脓肿壁于T1WI上信号强度高于脓腔且低于肝实质,T2WI呈中等

信号;壁外侧水肿带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分期逐渐强化。

诊断要点:1〕动脉期,壁环形强化,肝实质短暂强化,水肿带无强化,脓腔始终无强化。 2〕单环征,周围无水肿;双环征〔常见〕,脓肿壁+水肿带;三环征,腔周低信号+脓肿壁+水肿带。

真菌性肝脓肿:〔肝脓肿〕

CT可见靶征

肝棘球蚴病:〔属肝脏寄生虫病〕

CT优,详见白人驹、雪林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

平扫: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壁呈低信号,囊呈玫瑰花瓣征〔特征性表现〕亦可呈条带状,可见弧形状信号影,且于T1WI、T2WI均呈低信号影〔钙化〕。

可见囊变液化坏死。

诊断要点:玫瑰花瓣征、囊变液化坏死。

慢性血吸虫肝病:〔属肝脏寄生虫病〕

CT优,详见白人驹、雪林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

肝海绵状血管瘤:〔属肝脏良性肿瘤〕

平扫:见卵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信号均匀,边界清,呈分叶状、“灯泡〞征。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比照剂,T1WI动态扫描,边缘强化,逐渐向中央扩展,最后完

全强化呈高信号肿块。整体强化呈“早出晚归〞表现。

肝细胞腺瘤〔亦称肝腺瘤〕:〔属肝细胞良性肿瘤〕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多样,无特征性。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属肝细胞良性肿瘤〕

平扫: 单发〔或多发〕肿块,于T1WI、T2WI均接近等信号。假设出现瘤巢,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瘤巢延迟强化,特异性表现。

肝囊肿:

平扫:见圆形异常信号灶,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锐利。

肝脏炎性假瘤:〔肿瘤样病变〕

表现无特征性,需增强

鉴别: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脓肿等。

肝细胞癌:〔属肝脏恶性肿瘤〕

平扫:中晚期,于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出血或脂肪变性可表现为高信号,囊变坏死呈低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信号,于T2WI脂肪抑制上呈更为清晰稍

高信号。

增强扫描:1〕动脉期,实质未强化,肿块呈斑片状、结节状早期强化;2〕平衡期,实质保持高度强化,肿块呈相对低信号。3〕强化全过程呈“快显快出〞

表现。4〕RN、DN边缘可见高信号假包膜。

偶尔,肝硬化再生结节〔RN〕开展至不典型增生结节〔DN〕,即所谓“结中结〞;

最后为小肝癌。

RN:

平扫:于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局部RN于T1WI、T2WI均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延迟扫描呈轻度强化。

DN:

平扫:于T1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局部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早期无强化,延迟期与肝实质强化一致。

假设于T2WI低信号区见高信号,即“结中结〞。

小肝癌:

平扫:于T1WI呈低信号、脂肪浸润为稍高或等信号,于T2WI呈稍高信号。

鉴别:血管瘤〔增强〕、炎性假瘤〔边缘〕、转移性肝癌〔牛眼征〕、肝腺瘤、FNH〔瘤巢〕,肝Ca〔AFP阳性,400〕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属肝脏恶性肿瘤〕

平扫:与肝Ca相似。

鉴别:边界欠清,胆管不同程度扩。AFP阴性,CA19-9阳性,多考虑胆管细胞癌。

肝转移瘤:〔属肝脏恶性肿瘤〕

〔1〕直接侵犯。〔2〕肝门淋巴结。〔3〕门V。〔4〕肝A。

平扫:于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于T2WI呈高信号、T1WI 呈低信号,呈环靶征。偶尔,于T2WI上周围呈高信号环即亮环征或晕征〔小

病灶大水肿表现〕。

肝外胆管囊状扩:〔属肝系先天性疾病〕

平扫:肝外胆管呈类圆形或梭形,呈长T1长T2信号。

MRCP:可显示异常扩肝外胆管。与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ERCP〔经镜逆行胰胆管造

影〕一样,可见异常胆总管且胆囊正常〔Ⅰ型〕;胆总管外侧憩室充

盈〔Ⅱ型〕;胆总管向十二指肠突出呈囊状扩〔Ⅲ型〕。

MRCP: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水成象技术对胆道显象的检查。

肝胆管囊状扩:〔属肝系先天性疾病〕

平扫:肝胆管呈类圆形或梭形,呈长T1长T2信号。

诊断要点:肝门附近、无胆管结石。

MRCP:可显示异常扩肝胆管。

肝、外胆管囊状扩:〔属肝系先天性疾病〕

同上

胆系

胆系结石

平扫:胆囊颈、胆总管下段、胆囊底部见点状、结节状、不规那么状短T1长T2信号,边界清,亦可见堆积稍低信号〔泥砂样小结石〕。

MRCP:胆总管下段呈倒杯口状充盈缺损,其上方肝外胆管扩。

诊断要点:阴性结石,行MRCP、PTC、ERCP。

急性胆囊炎:

平扫:胆囊壁弥漫性增厚〔>3mm〕,胆囊壁呈长T1长T2信号,胆囊体积增大〔直径>5cm〕。慢性胆囊炎:

平扫:胆囊体积缩小〔萎缩〕、或胆囊体积增大〔积水〕,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增厚。

增强扫描:胆囊壁呈均匀强化。

胆囊息肉和腺瘤:

平扫:胆囊壁见呈乳头状向胆囊腔突出等T1等T2信号,基底窄,外表不规那么。

胆囊癌:

胆囊壁增厚型、腔型、肿块型

平扫:胆囊壁增厚,壁见实质性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于T2WI上肝实质偶见不规那么高信号带〔侵犯肝脏〕,淋巴结转移与胆管扩。胆管癌:

平扫:肝、近段胆管扩,扩胆管突然变小〔或中断〕。

MRCP:胆管扩,扩胆管末端见结节状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

胆囊腺肌增生症〔亦称腺肌瘤病、胆囊壁憩室症〕:

平扫:壁不均匀增厚,体积缩小,于T2WI上增厚囊壁见多发类圆形高信号灶〔4-7mm〕。

增强扫描:于T1WI囊壁强化,Rokitansky-Aschoff窦无强化。

诊断要点: Rokitansky-Aschoff窦存在。

胆道梗阻:

平扫:肝外胆管管径增大,〔:3、5、9mm轻中重度扩;肝、胆总管>10mm〕,呈长T1长T2信号。。

MRCP:肝门至肝外围由大到小扩胆管,呈枯枝征、残根征、软藤征。

梗阻部位:肝门段、胰上段、胰腺段、壶腹段。

梗阻原因:肿瘤、炎症、结石。

胰腺

急性胰腺炎:

平扫: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那么,边缘模糊,呈长T1长T2信号。胰腺外可见积液,亦见圆形、边缘清晰、形态规那么长T1长T2信号假性囊肿。偶见于

T1WI、T2WI均呈高信号出血。

诊断要点:积液、出血、边缘。

慢性胰腺炎:

平扫:胰腺弥漫性萎缩〔局限性增大〕,于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低信号〔或无信号〕片状影。

例:MRI T2WI和MRCP显示,胰腺实质萎缩,胰管全程扩,呈高信号串珠影,胆管正常。

MRCP:主胰管呈串珠样扩。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

平扫:胰腺弥漫性增大,呈腊肠样改变,胰腺周围环绕线状短T2信号影〔纤维化环〕,主胰管呈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管壁不规那么。

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减弱,纤维环呈现延迟强化。

诊断要点:无钙化、胰周包膜样环状低信号影〔纤维化〕、胆管节段性狭窄与肝胆管扩〔常累与胆管〕。

胰腺癌:〔属胰腺肿瘤〕

〔1〕胰腺局部增大并肿块形成:直接征象。

〔2〕胰管扩:阻塞性。

〔3〕胆总管扩:阻塞性。

〔4〕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癌栓、变细、闭塞。

〔5〕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十二指肠、胃窦后壁、结肠、大网膜。

〔6〕肿瘤转移:1〕血行转移,肝脏、骨骼。

2〕淋巴转移,依次腹腔A、肠系膜上A、下腔V、腹主A旁、肝门区、

胃周淋巴结。

平扫:如上述,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假设液化、坏死、出血于T2WI呈混杂不均匀高信号。

MRCP:胰管、胆管扩,梗阻末端呈喙突状。

诊断要点:头大尾小、扩胆管突中断、双管扩。〔特异性〕

鉴别:慢性胰腺炎、其他肿瘤。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

平扫:①浆液性囊腺瘤,呈蜂窝状,于T2WI上部纤维分隔、包膜、纤维瘢痕、钙化均呈低信号。②黏液性囊性肿瘤,肿瘤体积大、多囊、圆形或卵圆形、壁厚、纤

维分隔、可有乳头状或脑回样突起〔与①鉴别〕。

鉴别:假性囊肿、真性囊肿等

胰腺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

平扫:可见于T2WI呈明显高信号主胰管与分支胰管扩,管腔见乳头状突起,囊性病变可见T2WI上呈低信号条索状分隔〔囊变、钙化〕,

MRCP:可显示主胰管与分支胰管扩,可见充盈缺损。无明显狭窄段。

鉴别:①慢性胰腺炎〔串珠样扩〕。②胰腺癌〔萎缩、侵犯〕。③胰腺黏液性囊性瘤〔壁结节、纤维包膜、中年女性、体尾好发,IPMT:老年男性、钩突好发〕。④胰

腺浆液性囊性瘤〔小囊状结构不与主胰管相通〕。

胰岛细胞癌:

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②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平扫:圆形、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锐利,转移灶于T2WI呈高信号。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平扫:呈混杂信号,实质局部呈软组织信号,囊性局部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一、鼻窦炎症 一、概述 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 二、病理 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 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 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 四、MRI表现: 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 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 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 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多见于额窦、筛窦。 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三、临床 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 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鼻腔检查正常 四、MR (1)粘液囊肿: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十分粘稠时,T1WI及T2WI 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 (2)粘膜囊肿:1、多见于上颌窦等大窦腔,常多发。2、囊肿一般较小,呈小结节形或呈广基位于窦底的半球形或球形(粘瞋獲肿),信号均匀,边界淸楚。3、粘膜潴留囊肿T1WI呈略低、中等或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粘膜下囊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4、增强扫描无强化。5、个别囊肿较大可占据整个窦腔。 三、鼻咽癌 一、概述。 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有地区性,好发于亚

前列腺MRI

写在课前的话 磁共振(MRI)检查是前列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于前列腺癌研究的深入以及MRI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前列腺MR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了对于分期的预测外,辅助前列腺癌的诊断、对肿瘤恶性程度的预测、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以及MRI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均是目前泌尿外科关注的方向。本次课程就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前列腺解剖 (一)前列腺形态 前列腺形态似倒置的锥形,位于膀胱和盆底之间,尿道穿越其中。前列腺底部邻接膀胱颈,尖部向下位于尿生殖膈上,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底部和尖部之间为前列腺体部,其后面平坦,中央有一纵行浅沟,称为前列腺中央沟。直肠指检时,可扪及前列腺沟。 上图为前列腺结构示意图,可见上面是膀胱,在前列腺后方为直肠。神经血管束在前列腺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前方和两侧为前列腺静脉丛,尿道自前列腺穿越而过。 (二)前列腺组成 前列腺是由腺组织、肌组织及纤维成分构成的不均匀的实质性器官。表面包有筋膜鞘,称为前列腺筋膜囊。前列腺静脉丛位于前列腺筋膜囊与前列腺之间,主要围绕在前列腺外侧及前方。神经血管束沿前列腺周围组织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 上图可见前方两侧有前列腺静脉丛林,两侧为肛提肌。 (三)前列腺被膜 前列腺没有真正的被膜,所谓被膜,是指前列腺外周一层较致密的纤维肌肉间质,包绕在前列腺的后外表面,前列腺炎肿胀时压迫该处,引起疼痛,如前列腺脓肿破溃,一般向

上溃入膀胱。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带的末段腺泡与被膜相邻。被膜是前列腺有无腺体外侵犯的重要标志。 (四)前列腺分区 前列腺分为四区。 中央区位于膀胱颈下方,前列腺前括约肌后方及后外侧面,正常约占 1/3 ,呈楔形,尖段为精阜。 周围区正常约占 3/4,在精阜以上包绕中央区,在精阜远端与下段尿道直接接触,形成前列腺尖部。 移行区较小,占 5%-10%, 在精阜以上水平围绕尿道前列腺部的两侧及腹侧,末段腺泡与前部的纤维间质紧密相接。 尿道周围区仅指尿道周围组织。 上图为前列腺分区示意图。可见前方主要是肌肉和纤维间质成分,体内腺体很少。在尿道周围有尿道周围区,两侧是移行区。前列腺中央带后外方是前列腺后外周带。 上图可见围绕尿道的是尿道周围区。尿道自前列腺穿过,在这里还有输精管。 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类 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来源肿瘤和非上皮来源肿瘤。其中上皮来源肿瘤包括腺癌、鳞癌、和移行上皮癌。非上皮来源肿瘤包括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 前列腺癌特指来源于前列腺腺泡上皮的腺癌,约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 95% 。前列腺癌常呈多灶性生长,肿瘤呈明显异质性,约 75% 发生在外周区, 15% 发生在中央区, 10%-15% 发生在移行区。 三、前列腺癌的概述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xxxx人民医院骨科xx 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 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 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 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2. CT: 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Ⅱ级可 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 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2.MRI表现:①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水肿轻微。②肿瘤内部T1加权、T2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钙化所致)。③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④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不易区分。 &脑膜瘤1.CT表现: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病变,10~20%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很少囊变或坏死。60%有瘤周水肿,肿瘤与颅骨内板和脑膜的关系密切。邻近颅骨可增生肥厚或变薄(具有特征意义的诊断征象)。增强为显著而均匀一致强化,边界清楚锐利。增强幅度为40~50HU或更多。2.MRI表现:脑膜瘤在T1WI上信号与邻近脑组织的脑皮质相似为等信号,而与脑白质比较为低信号。在T2WI 上为高、等、低信号。注射GD-DTPA后,脑膜瘤有显著而均匀的增强,脑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浸润有显著增强,叫硬膜鼠尾征,有特征性。诊断要点]①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不定,颅高压出现较晚②CT有典型表现③MRI 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上为高、等、低信号④X线平片可有局限性颅骨改变⑤造影显示血管移位、肿瘤血供和脑外供血[鉴别诊断]幕上脑膜瘤应与胶质瘤、转移瘤等鉴别,鞍区脑膜瘤应与垂体瘤等鉴别,桥小脑角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等鉴别。 &垂体瘤[临床] 压迫症状: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压迫正常垂体腺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侵犯海绵窦可出现第3、4、5颅神经障碍,向上延伸至第三脑室或孟氏孔可引起脑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 长 T1 长 T2 信号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 AVM (属脑血管畸形): 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 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 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 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由双侧椎动脉颅 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 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 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 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 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 明显。(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 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 1 )多发于幕上半球。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 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诊断要点: 1 )多见于第四脑室,亦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脑实质内(顶颞枕额相连接处)2)易囊变、 钙化。 3)多见于小儿(5Y 高峰)、青年。 髓母细胞瘤: 平扫: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与室管膜瘤相似。 鉴别:星形,钙化时与室管膜瘤鉴别难。 脑转移瘤:(特点:小病灶大水肿) 平扫:见多发团块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 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信号混杂呈“牛眼征”,周边见片状长T1 长T2 信号。

颅脑疾病MR诊断总结

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正常脑MRI 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白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白质信号高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高于白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自然,无变形及增大或缩小,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MRI平扫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片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一般无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小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一般无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血性梗死 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大面积梗死合并脑水肿或脑肿胀时可产生显着的占位效应,甚至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梗死是在缺血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生的梗死区内出血,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片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血信号,其内的出血信号在急性出血一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血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小面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及脑室旁白质区。应写清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血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一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血信号的不同,在出血信号方面,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 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心呈现低信号,周边高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高信号,中心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的黑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 T2WI呈现极低信号。脑出血周围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一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大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A VM(属脑血管畸形): 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 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 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 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 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 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 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 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 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 位效应重,强化明显。(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 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 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 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 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 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 信号区(囊变)。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诊断要点: 1)多见于第四脑室,亦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脑实质内(顶颞枕额相连接处)。 2)易囊变、钙化。 3)多见于小儿(5Y高峰)、青年。 髓母细胞瘤: 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室管膜瘤相似。 鉴别:星形,钙化时与室管膜瘤鉴别难。

磁共振检查在各系统疾病检查中的优势及适应症

磁共振检查在各系统疾病检查中的优势及适应症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传统的X线成像原理不同,它是利用人体内所含质子在磁场内发生的核磁共振现象而成像技术。由于其特殊的成像原理,MRI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症。 临床应用中,MRI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关节肌肉系统的诊断方面优势最为突出。下面详细介绍MRI在各个部位的优势及适应症。 一、颅脑 中枢神经系统位置固定,不受呼吸运动、胃肠蠕动的影像,故MRI以中枢神经系统效果最佳。MRI的多方位、多参数、多轴倾斜切层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极其优越。颅脑MRI检查无颅骨伪影,脑灰白质信号对比度高,使得颅脑MRI检查明显优于CT。 头部MRI检查的适应症:

1.脑肿瘤:多方向切层有利于定位,无骨及气体伪影。尤其在颅底后颅窝、脑干病变优势更明显。多种扫描技术结合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肿瘤的分级分期有明显的优势。 2.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出血首选CT,主要是由于CT扫描速比MR 快:亚急性脑出血首选MRI:脑梗塞明显优于CT,发现早、不容易漏病灶,DWI(弥散加权成像)极具特异性。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明显优于CT。 3.脑白质病变:脱髓鞘疾病、变性疾病明显优于CT。如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4.脑外伤:脑挫伤、脑挫裂伤明显优于CT。磁共振的DWI和SWI 技术对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显示有绝对优势,颅骨骨折和超急性脑出血不如CT。 5.感染性疾病:对感染性疾病明显优于CT,如脑脓肿、脑炎、脑结核、脑囊虫等。 6.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如脑室内肿瘤、脑积水等。 7.先天性疾病:如灰质异位、巨脑回等发育畸形。 8.颅底、后颅凹病变:优势更加明显,如垂体病变,听神经病变,脑干病变等。 总之,除急性外伤、超急性脑出血外,颅脑部影像检查均应首选MRI。 二、脊柱及脊髓

脊髓MR应用及诊断

脊髓MR 应用及诊断脊髓MR 应用 一.检查方法 二.适应证 三.脊柱MR 新技术的应用 检查方法 一.脊柱及脊髓平扫: 1. 线圈选择: 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圈可全脊椎成像 2. 扫描层面: 矢状.横扫.冠状 3 .扫描参数: 层厚/ 层距=5-8mm T1WI/ T2WI 4. 二.脊柱及脊髓增强扫描 1. 线圈选择: 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圈可全脊椎成像 2. 扫描层面: 矢状.横扫.冠状 3. 扫描参数: 层厚/ 层距=5-8mmT1WI/ T2WI

4. 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 0.2/Kg 适应症 一.椎管内病变 1. 脊髓内各种病变 2. 脊髓外硬膜下病变 3. 硬膜外病变 二.椎体病变 椎管内脊髓内病变 1. 脊髓肿瘤: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脂肪瘤、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转移瘤等 2. 脊髓非肿瘤性病变: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海绵状血 管瘤、动静脉畸 形、囊虫或包虫病、结节病、脓肿、梗死、联合变性、室管膜囊肿等 3. 发育异常:终丝低位、终丝增粗和脂肪变性、脊髓纵裂、脊髓脊膜膨出、脂肪 脊髓脊 膜膨出等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病变 1. 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脂肪瘤、畸胎瘤、转移瘤、副神经 节瘤、黑色素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等 2 .囊

蛛网膜囊肿、肠源性囊肿、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3. 其他病变: 血管畸形、硬膜囊低位扩张 椎管内髓硬膜外病变 1. 肿瘤性病变: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转移瘤、淋巴瘤 2. 非肿瘤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硬膜外积脓、硬膜外血肿、蛛网膜囊肿、神经根翘囊性扩张、小关节周围滑液囊肿、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肥厚 椎体病变 1. 肿瘤: 骨瘤、血管瘤、骨髓瘤、淋巴瘤、脂肪瘤、转移瘤、基索瘤等 2. 椎体非肿瘤性病变:化脓性脊柱炎、椎体结核、椎体骨质增生、退行性脊柱炎、脊柱骨髓炎、椎体损伤、椎间盘变性、椎体滑脱、椎小关节脱位、脊柱侧弯、脊柱慢性损伤 3. 椎体先天性发育所致病变: 椎体缺如、椎体融合畸形、椎体裂畸形、脊柱MR 新技术的应用 1.全脊柱成像 2. 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xx 成像 3. 功能成像 4. 灌注成像

妇产科常见疾病的MRI 表现

妇产科常见疾病的MRI 表现 1、子宫颈病变 (1)子宫颈癌 分期:肿瘤局限于子宫颈部为I期;超出子宫体但未达骨盆壁或阴道下1/3为II期;延伸至骨盆壁和侵及阴道下1/3为III期;超出真骨盆或侵及膀胱或直肠。 MR平扫:子宫一般沿宫颈外口前后唇形成结节或肿块, T1WI呈等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相仿),T2WI肿瘤呈高信号(但一般低于子宫内膜),DWI呈高信号(弥散受限),ADC 图呈低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明显强化,晚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宫颈基质,呈快进快出型。 宫旁受侵征象:不规则T2WI高信号肿瘤突入宫旁,宫颈基质环中断(图1)。 阴道受侵:正常阴道壁低信号不规则中断(图2)。 图1. 所示为宫颈癌侵及深肌层图2. 所示为宫颈癌侵及阴道 (2)宫颈囊肿:宫颈内囊性结构,边界清晰,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图3)。图3. 宫颈囊肿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宫颈囊肿。2、子宫体部肿瘤子宫内膜癌

MR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主要是评估肿瘤分期,包括肌层浸润深度(图4)和宫颈侵犯(图5)。 子宫体积增大;正常子宫壁结构消失,T1WI呈与正常肌层相似的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弥散受限)。 肿瘤形态:病变局限于内膜时,可能只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超过10mm);也可表现为宫腔内局限性的结节或肿块。 侵及肌层时内膜与肌层之间的低信号结合带不规则中断或消失。 动态增强:呈中等程度强化;呈快进快出型;动态增强早期,内膜下强化带完整者,提示肿瘤局限于内膜。 侵犯宫颈:宫颈管增宽,肿瘤信号突入基质内; 侵犯盆壁肌肉时,低信号肌肉内出现中高信号; 侵犯膀胱和直肠时,相应脂肪间隙消失,其正常粘膜信号中断;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体积增大,张力增大,直径大于10mm,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 图呈低信号。 图4.为子宫内膜癌侵及浅肌层图5. 子宫内膜癌并侵及肌壁全层、宫颈管全段 3、子宫良性肿瘤及其它病变(1)子宫平滑肌瘤

磁共振报告模板人人必备

磁共振报告模板人人必备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现代医学诊断技术,通过使用磁场和电磁波来生成人体各部位的高清影像。MRI在诊断神经系统、心 血管系统、肌骨系统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方便医生撰写MRI影像报告,下 面提供一份MRI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 患者信息 •姓名:xxxx •年龄:xx •性别:x •体重:xxkg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部位 •头颅 •胸部 •腹部 •下肢 检查目的 请填写此处患者检查的具体目的,例如:头颅检查是为了诊断颅内肿瘤或脑血 管疾病。 检查设备 •品牌:xxxx •设备型号:xxxx •磁场强度:xxT 检查方法 请填写此处患者检查的具体方法,例如:头颅检查使用T1和T2加权序列, 扫描层厚为5mm,间隔为1mm。 检查表现 请填写此处患者MRI图像的表现,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诊断。下面是一个示例:•脑实质MR信号强度均匀,无异常信号增强。

•双侧额、颞、枕叶白质出现点状或斑片状T2和FLAIR长T1信号改变,范围较广,病灶大小不一,部分融合,以额、颞叶为主,非对称性分布。 建议结合临床资料考虑细胞因素的影响。 结论 请填写此处患者的MRI诊断结论,例如:双侧额、颞、枕叶白质出现点状或斑片状T2和FLAIR长T1信号改变,建议进一步排除颞-枕-额叶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 MRI检查过程需要患者完全保持安静,不要进行任何动作或对话,避免影响MRI图像质量。同时,请告知患者以下几点: 1.患者应保持舒适,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 2.患者身上不应佩戴任何金属物品,如腰带、钥匙链、手表等。 3.如果患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骨头或人工耳蜗等情况,请提前告知医 生。 4.如果患者有过敏史或对比剂过敏反应,请提前告知医生。 以上是MRI报告模板的内容,请参考使用。同时,MRI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MRI表现(二)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MRI表现(二) 二、脑出血 病因: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脑肿瘤; 常见部位:内囊-基底节、丘脑,其次是小脑、脑干,蛛网膜下腔; 病理分期:急性期(1周内) 吸收期(第2周~2月) 囊变期(>2月) 影像分期:MRI出血各期变化示意图 慢性期 -- 血肿缩小+周围水肿消失+灶周含铁血黄素沉积 长T1、长T2,液体信号+黑环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病因:动脉瘤破裂最常见、高血压、血管畸形、外伤等; 男,70岁,意识不清1h 前纵裂、双侧外侧裂、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内均可见高密度出血灶,出血量较大; 同一患者,T2WI可见前纵裂略高信号影,T1WI等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相仿,DWI也是等信号,符合脑出血急性期影像改变;注意观察,T2WI红色方框内可见一结节样或囊袋样异常低信号影,与血管流空影接近,结合患者CT表现大量的蛛网膜下腔出现,考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同一患者,加做MRA,可见前交通动脉区有一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AVM) AVM由脑动脉与静脉直接交通及两者间结构紊乱的畸形血管团构成; 常在20~40岁发病; 大脑中动脉系统发生率高,其次大脑前动脉,累及脑皮质

(50%); AVM并发脑出血发生率40~78%; 典型影像学表现:供血动脉、中心瘤巢、粗大引流静脉; 男,28岁,突发头痛伴全身抽搐3d 右侧额叶可见一异常信号团,中心以低信号为主,边缘可见到高信号的水肿带,注意,病灶偏后缘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表现;结合MRA,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向病灶处延伸,与病变关系密切(红色箭头指示),结合MRV,可见病变区延伸出一条静脉,并引流至上矢状窦(蓝色箭头指示);具备供血动脉、瘤巢、引流静脉,AVM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 病灶特点: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散发型、遗传型; 占所有血管畸形的5%~16%; 多发生于20~50岁,女性多见; 64%~80%发生于小脑幕上,主要在皮质下; 20%~36%发生于小脑幕下,脑干、小脑蚓部多见; 病理表现:大量不规则网状空间,单层血管壁,缺少肌层及弹力层,内有血栓,其间无脑组织; 反复出血、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积,病灶逐渐增大; 临床表现:无症状,出血,癫痫 影像特点: CT 30%~50%不显示,可表现<3cm等密度结节,常见钙化; MRI 爆米花样、桑葚样肿块,中心信号混杂,周围低信号环,亚急性期出血常见液液平面,小病灶表现为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女,29岁(海绵状血管瘤,幕上) 左侧额叶可见一异常结节影,T2WI病变中心呈高低混杂信号,边缘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积),T1WI呈略低信号,DWI呈低信号男,46岁,头晕1周(海绵状血管瘤,幕下)

肝脏、胆道MRI报告内容

肝脏MRI报告内容 1.肝血管瘤 MRI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低信号病灶,大小×cm,边缘较清晰。T2WI像上病灶为高信号,呈灯泡征。T1WI增强扫描早期可见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延迟期病灶大部分强化呈等信号。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2.肝细胞癌 MRI平扫示肝表面不光整,左叶、尾叶增大,肝裂增宽,T1WI像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稍低信号病灶,边界欠清,大小× cm。T2WI像上病灶信号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信号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实质信号。延迟期包膜强化,门脉左支内可见低信号影,注入造影剂后也见强化。胆囊不大,壁有增厚,胰腺正常,脾脏增大,达个肋单元。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增粗,迂曲。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cancer可能性大 3.肝转移瘤 MRI平扫示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影,T1WI像上病灶呈边缘较清楚的均匀低信号灶,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最大者位于肝叶,大小× cm。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呈牛眼征。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肝转移cancer可能性大 4.肝细胞腺瘤 MR平扫肝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T1WI像上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略低信号灶,大小×cm,边缘较清,T2WI像上病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信号接近肝脏。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细胞腺瘤可能性大 5.局灶性结节增生 MR平扫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T1WI像上呈低信号,T2WI 像上呈高信号病灶,大小× cm,边缘较清晰,其内可见星芒状更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之后强化程度下降,中心星芒状更长T1长T2信号影延迟强化。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能性大 6.肝脓肿 MR平扫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于肝叶可见一不规则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大小× cm,边缘较清晰,内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小气泡。增强扫描病灶内呈蜂房状改变,分隔强化,病灶边缘强化。其周围肝实质可见不同程度强化。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脓肿可能性大 7肝囊肿 MR平扫肝脏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于肝叶可见一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 呈明亮高信号,大小× cm,壁薄,光滑,边缘较清晰,内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胆囊不大,壁不厚,胰腺、脾脏形态正常。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肝叶占位性病变,肝囊肿可能性大

MRI信号特点

MRI信号特点 第一节自由水和结合水 人体MRI主要对象实际上是水分子,人体组织中80%的水存在于细胞内,15%存在于组织细胞外间隙,5%存在于血浆中。MRI对组织中水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有必要研究水的MRI信号特点。 人体组织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之分。所谓自由水是指分子游离而不与其他组织分子相结合的水,自由水的自然运动频率很高,明显高于质子的进动频率。而在大分子蛋白质周围也依附着一些水分子,形成水化层,这些水分子被称为结合水,结合水由于依附于大分子,其自然运动频率将明显降低而更接近于质子的进动频率。因此自由水的T1值很长,而结合水可使组织的T1值缩短。 组织中如自由水的成份增加,在T1WI将表现为信号强度降低,如脑水肿等。如果是结合水的比例增加,在T1WI上则可表现为信号强度相对增加,甚至表现为高信号,如含粘液成份的囊肿、脓肿中粘稠的脓液等。脓肿或有些肿瘤如星形细胞瘤,因为囊液或脓液中除自由水外还有结合水存在,因此在T1WI上其信号强度将不同程度高于基本由自由水构成的脑脊液。 第二节脑水肿 脑部疾病是临床MRI检查的重中之重,而脑水肿是脑部疾病最常见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可见于多种脑组织疾病。因此认识脑水肿的MRI表现对于脑部疾病的MRI诊断非常重要。 病理学上把脑水肿分为三种类型,即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性水肿及间质性脑水肿。 一、血管源性脑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是最常见的脑水肿,发生机制主要是血脑屏障的破坏,血浆从血管内漏出到细胞外间隙。血管源性脑水肿常见于脑肿瘤周围、血肿周围、炎症、脑梗塞、外伤等多种脑部疾病。发生于肿瘤或血肿周围的血管源性水肿多见于脑白质,脑灰质由于结构较为致密相对不易发生间质性脑水肿。但炎症、脑梗塞及外伤等引起的间质性脑水肿在脑灰质和脑白质均可发生。 血管源性水肿主要以自由水增加为主,因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反应间质性脑水肿比T1WI更为敏感。存在于细胞外间隙的水分子扩散运动相对自由,因此在DWI上间质性脑水肿不表现为高信号,测量得到的ADC值往往高于正常脑组织。 有时在T1WI和T2WI上,肿瘤不易与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完全区分,可进行Gd-DTPA 增强扫描。肿瘤和血肿周围的血管源性水肿由于血脑屏障破坏较轻微,Gd-DTPA一般不易透过轻微破坏血脑屏障,因此一般无强化。炎症和脑梗塞可引起较严重血脑屏障破坏,Gd-DTPA 可以透过,因此常有强化,且更多见于脑灰质区。

胰腺常见疾病CT、MRI影像诊断

第十四章肝脏、胆囊、胰腺、脾脏 第三节胰腺常见疾病CT、MRI影像诊断 一、导入新课 (一)复习正常胰腺CT、MRI表现 胰腺为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置较深,相当于第一、二腰椎水平,横卧于 腹腔后方,后面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结构。 CT表现正常胰腺呈弓形带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或呈波浪状改变。正常胰腺实质密度均匀,略低于脾;随年龄的增长,胰腺萎缩,脂肪增多,常呈羽毛状。正常情况下,胰管不能显示。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呈均匀强化。 MRI表现横断面图像上其外形与CT相同,在T1WI和T2W皆呈均匀的较低信号,与肝实质信号相似。 (二)重点、难点 急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CT、MRI表现。 二、新课讲授 (一)、急性胰腺炎 是胰蛋白酶原溢出被激活成胰蛋白酶引发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 急性炎症。 1、临床:起病急骤。多见成年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 重者休克、腹膜炎体征,发病前多有酗酒、暴饮暴食或胆道史,另外生化、血液 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变。 2、病理:多分为水肿型,少数出血坏死型。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多见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征,由于胰液、炎性 渗出、脓液、出血、坏死组织等积聚在胰腺内外,并可沿和多条途径在腹膜后间 隙或向腹腔扩散,因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3、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胰腺外形增大,密度稍减低,大多为弥漫性,也可局限于胰腺的某一部分 2)、水肿型表现为均匀性低密度,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呈均匀强化 3)、出血坏死型胰腺明显增大,密度不均匀,坏死区呈低密度,出血区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4)、胰腺炎常累及胰周及腹膜后各间隙,致小网膜囊、肾旁前间隙积液,液体潴留被纤维囊包裹即形成假性囊肿;炎性渗出可向上累及胸腔,向下累及盆腔 5)、CT扫描可显示病变的程度和累及的范围,了解有无并发症等,从而指导治疗

各部位各疾病MRI表现及描述

眼眶各病变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甲状腺眶病: 平扫:眼外肌增粗,以肌腹改变明显,呈长T1长T2信号(早期)或T1WI、T2WI 均呈低信号(晚期纤维化)。 增强扫描:早期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 诊断要点:依次受累,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外直肌。 视神经胶质瘤:(属眼眶肿瘤) 平扫:视神经呈条带状(或梭形增粗),最大横径约mm,边界光整清晰,于T1WI 呈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明显增 宽,周边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呈“轨道”征。 诊断要点:眶内段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 海绵状血管瘤:(属眼眶肿瘤) 眼球突出,球后可见卵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形态欠规则,眶尖区脂肪间隙存在。 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性强化。 主要诊断:MRI及CT只是提示诊断。超声诊断,病变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有晕,内部回声强且均匀(特征性表现),中等度回声衰减,压迫眼球肿瘤轴径变短。 泪腺多形性腺瘤:(属眼眶肿瘤) 平扫:略长T1长T2信号,包膜、信号均匀、内见小囊。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眼眶静脉曲张:(属眼眶脉管性疾病) 平扫:颈部加压前、后检查。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缓慢明显均匀强化。 颈动脉海绵窦瘘:(属眼眶脉管性疾病) 平扫:眼上静脉动脉化,呈流空信号,海绵凑扩大,形态失常,眼上静脉扩张。 MRA:可明确引流途径。

诊断要点:眼上静脉扩张、海绵窦扩大。主要依据DSA。 等T1长T2信号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 眼眶炎性病变: 平扫:左侧外直肌、下直肌及眼上肌群增粗,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左侧泪腺及眼睑受累。 神经鞘瘤:(属眼眶肿瘤) 平扫:眼眶扩大,眼眶上象限见类圆形呈等T1、混杂长T2信号,内部可见一弧形等T2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弧形信号(紧密排列AntoniA细胞区),其余部分未强化(疏松排列AntoniB细胞区)。呈不均匀强化。 诊断要点:实质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囊变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呈双轨征或袖管征。 鼻及鼻窦、耳部、颈部、涎腺各病变 MRI表现 鼻及鼻窦 短T1长T2信号 (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真菌性鼻窦炎: 平扫:鼻腔、鼻窦软组织结节影,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侵袭型病变可明显强化。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MRI)是与CT 几乎同步发展起来的医学成像技术。MRI作为最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之一,在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高场磁共振超快速成像与功能成像的出现,使得MRI的优势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国情所限,MRI远没有CT普及,实际工作中,大量的病例本应首选MRI检查,却都进行了CT检查,因此造成的误诊及漏诊屡见不鲜。除病人经济情况的原因之外,临床医生对MRI的了解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关于磁共振成像的书籍虽很多,专业性均很强,信息量也非常大,临床医生很难有时间仔细翻阅,但临床医生又急需了解磁共振的相关知识。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小册子,以期临床医生在阅读之后能够了解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哪些情况下应当建议病人进行MRI检查、以及一些磁共振基本读片知识。 1 磁共振成像的特点一、无损伤性检查。CT、X线、核医学等检查,病人都要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而MRI投入临床20多年来,已证实对人体没有明确损害。孕妇可以进行MRI检查而不能进行CT检查。

二、多种图像类型。CT、X线只有一种图像类型,即X线吸收率成像。而MRI常用的图像类型就有几十种,且新的技术和序列不断更新,理论上有无限多种图像类型。可根据组织特意性用不同的技术制造对比,制造影像,力求诊断疾病证据充分、客观、可靠。有更丰富的细节和依据方便医师作出明确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前及愈后作出更详细、系统的评估。三、图像对比度高。磁共振图像的软组织对比度要明显高于CT。磁共振的信号来源于氢原子核,人体各处都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三种成分构成,它们均含有丰富的氢原子核作为信号源,且三种成分的MRI 信号强度明显不同,使得MRI图像的对比度非常高,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之间对比更显而易见。CT的信号对比来源于X线吸收率,而软组织的X线吸收率都非常接近,所以MRI的软组织对比度要明显高于CT. 四、任意方位断层。由于我院MRI拥有1.5T高场强主磁体及先进的三维梯度系统逐点获得容积数据,所以可以在任意设定的成像断面上获得图像。五、心血管成像无须造影剂增强。基于MRI特有的时间飞逝法(TOF)和相位对比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