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李潇潇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主导与核心地位,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学科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时段,在校接触最多的是各学科教师,因此在各个学科中能否较好体现育人价值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与学生以教育。”任何一门仅仅提供知识的学科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社会紧密相关的学科。化学学习不只是完成化学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道德意识,培养环保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育人因素都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体现育人价值,化学学科教育责无旁贷

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育人价值的体现密不可分。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化学知识的功能。除此之外,人文素养、价值观等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体现育人价值方面,化学学科有着特定的作用。

1、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环保理念

近年来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在学习了化学学科能的转化,学习了原电池、电解池相关内容之后,学生对于低碳生活会有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倡导回收废电池等环保的理念,既能做到水到渠成,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两面性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切忌一刀切、单一化。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对于甲醛的学习,既要应引导学生知道甲醛的用途,体会有机化合物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了解其使用不当的危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知识讲授与育人有机结合。近年来,甲醛的负面报

道偏多,甲醛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各类食品、家装等的甲醛超标报道,使得学生对甲醛产生了模糊、片面认识。课上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分享,了解甲醛的浓度超标,会使人中毒等,树立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思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不可片面了解甲醛。通过对于甲醛用途的总结,介绍医院曾利用醛的性质使用菲林试剂检验病人是否患上糖尿病的事例,让学生们意识到甲醛的用途广泛,不仅被用于化工生产,还用于医疗方面。化学学科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加以引导,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两面性,趋利弊害,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

3、体会科学家探索之路的艰辛

化学学科,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精神。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体会科学家探索之路的艰辛,注意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向学生讲述科学家探索真理是经过非常曲折的历程的。在真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中,科学工作者有时必须为他们所坚持的真理付出代价,历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通往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不能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认识事物的本质才是最可靠的科学研究方法。

4、对国情的介绍,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基本国情教育也是可以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

化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涉及科学发展史的内容。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最早发明黑火药,最早发明造纸术,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最先合成人工蛋白等。在讲到乙烯等化工原料或金属矿物时,向学生介绍它们在我国的产地和产量。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有着自然科学的悠久历史,在当时,我国曾取得过世界领先的自然科学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近代中国之所以处处受西方列强欺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从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二、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育人价值

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做到在教学中育人,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具体的方法有:

1、多用从事实出发进行说理

化学是基于实验事实、逻辑严密的理科学科,因此育人的体现也应做到从事实出发。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政治课中相关内容的讲解不同,不能是一个老师长时间陈述是一个道德内容或现象,而是应该有侧重的对某一与讲课内容有关的育人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述和讲解,引发学生的深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育人的切入点,拨动学生的心弦,不动声色的触动学生的心灵。真正有教育性的教学,应该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德性的密切结合。

教师进行讲述和讲解时,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讨论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讲到“乙醇”这一内容时,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出发,结合近年来酗酒驾车的危害,进行一定的讲述和讨论,引发学生对如何更好地用好乙醇这一问题的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2、多与课外活动和实践相结合

从实践出发,再回到实践中去,这应是育人价值在化学学科中体现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化学教学的课上时间是有限的,育人必须在与化学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要做到水乳交融。因此仅仅在化学教学的课上时间进行育人是不现实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实践、去锻炼,这也是育人价值体现的重要方法。人的道德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课上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作了一定的思考之后,组织学生听一些相关的报告,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进行讲演,或者走出校门,进行一定的参观访问等,这样做不仅做了育人,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化学学科有了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育人价值的体现,方法不是一个程式,而是灵活多变的。育人在化学学科中的体现要注意根据实际择机而教。方法要多变,要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乐于接受教育。注意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不能简单说教,要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入耳入心的讲解,并尽可能组织学生讨论,通过

对话进行沟通,也可配合多媒体教学,或组织一定的活动。总之,调动多种可以调动的方法,把育人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三、育人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要注意的问题

育人价值在化学中的体现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说来:

1、做到与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利用化学学科教学进行育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学科知识中所潜藏的育人因素全部挖掘出来,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教育学生,影响他们的意识、情感、意志和行为。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掌握好育人切入的时机和火候,做到不脱离教学内容,又高于教学内容。

要做到与化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就必须做到“事先备课”。教育虽然有“遇物而诲”的特点,但是,那是精心处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准备一下,讲什么道理,从哪些内容出发,选取什么事例,准备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占用多少时间,都要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做到在不脱离讲课内容的同时,达到德育的目的。

2、掌握好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进行育人的分寸

育人要掌握分寸,要适度。分寸感是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化学教学中体现育人价值尤其要注意“过犹不及”。只注意知识教学,忽视育人是不对的,同样,在化学教学中过分夸大德育也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例如在课的开始或结束时加上几句不伦不类的与思想品德教育有关的教诲,脱离教学内容,到处贴标签,搞形式主义,把化学教学上成思想政治教育课,显得生搬硬套,这样做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学科的综合性越来越显著,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因此育人也吸收这些新成果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育人价值的体现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施加全面的影响,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身成长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或通过案例、或通过情景展现,让学生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和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获得体验。教师对于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越全面,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育人的积极性越高,采用的方式越广泛,育人工作的成效也就越大。

怎样才能将我的学生一步一步引入知识的殿堂,引入精彩的人生?对育人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和进行有效的实施,将会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延续下去

的思考。

参考文献:

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实施策略 作者姓名:易琼 作者单位:云阳县南溪镇富家小学 论文研究类别:小学语文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已经30余年,我一直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思考——尝试、尝试——思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风化人,润物无声”。首先要明白小学语文学科所独特的育人价值,华师大李政涛教授从教育的角度切入,对“语文是什么”做了解答,即从教育角度理解“语文概念”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对母语的学习需要,而文学也同样是语内涵的另一个构成。简言之:语文就是汉语和文学的构成,汉语是基础,文学是升华,可见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育人价值”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落实,要求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探索具体的策略和路径。 一、把握育人目标,滴水汇溪流。 常言说:“教好书育好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准确把握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总体目标。然后通过学年分解,单元分解,篇章分解,课时分解,细化总目标。在每一堂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准育人的起点、难点和突破点,落实小学语文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形成既有广度又有厚度的育人价值。 以《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教材》为例: 西师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以整体的形式呈现了抒发感情,表现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的文章。如《毛泽东诗词两首》、《翻越大雪山》、《黄河大合唱》、《抗日英雄扬靖宇》等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在前期相应单元中已有初步感知,掌握了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如:抓住关键字词句,体会诗句、景色特点,依据形文线索和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学生认知状态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在准确把握育人目标

学科育人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学科育人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华阳桥学校金瑞芳摘要:以《2011年版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所示“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这一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学科育人存在的问题为抓手,探讨如何将“学科育人”的意识根植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中,继而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最终在教学效果中体现一定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又能够获得语言体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学科育人学生发展 《2011年版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但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这一理念首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语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对照新老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点诠释得更为完善,且位于整个基本理念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承担着学科育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也体现了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多重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学科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和考的一致性,让教师先“学科”后“育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尚未消除的遗留问题,未能彻底改变教学中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传统教学观念。 在学科教学领域中,有部分英语教师对本学科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只是停留在“传道解惑”上,教会学生单纯地去记忆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点英语单词,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语法知识。在课堂上,这些英语教师往往更多地去关注词汇与语法以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确保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以及在考试时不出差错,成绩优良;另有一些教师虽已有学科育人的崭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关注到学生语言方法与技能,甚至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学生的学科情感和学习态度、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思维意

新基础教育下数学学科育人的价值体现

“新基础教育”下数学教学育人价值体现 “新基础教育”研究主持人叶澜教授,在1994年首先提出了“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为资源,为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通过“教书” 来实现育人目标,“育”以健康、主动发展的人。 一、“育人价值”误区 1.把“育人价值”等同于“德育。” 今年三月份,我在紫荆上《比例尺》“初建课”时后,李泰峰主任,王建刚校长,李延军校长及部分数学老师都参与了课后的评课活动,我在进行自我反思时说这节课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家爱学校情结,因为课里面有国家地图和紫荆实验学校的平面图。李泰峰主任当时给出了回应,这只是“育人价值”的一个点,还应该有数学课独有学科的育人价值,并提出要再读书,再领会,再实践。或许还有老师会也认为课里面渗透爱国,爱树木,安全教育,渗透数学发展史等就是育人价值,其实这充其量只能是在课堂里渗透了“德育”。 2.把“育人价值”等同于把符号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知识是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被抽象出来的。(《纲要》21页)如果教学就是要完成将这些抽象出符号化的知识进行传递,那么学生就只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教师只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育人价值”也就局限在现成知识的掌握上,容易让教师把教学重难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记忆上,忽视了数学知识被发现、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身;忽视学生需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生命实践体验;忽视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提炼抽象的形成知识过程,带来数学教学中“育人价值”的资源贫乏。 以上两点对“育人价值”认识的偏差是教师普遍存在的,在《纲要》第20页中还提到了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割裂化和空泛化,阐述都也都非常清楚,不再做肤浅的重复。 二、“育人价值”的意义 “育人价值”的理论意义:是指每一门学科可能对学生的身心、精神世界、个性,人格,思维方式等产生的积极和发展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强调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数学学科独特的价值,二是不同内容具体的价值。 1.数学教学的独特价值 除了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以外,还体现在 (1)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3)帮助学生建立猜想发现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 (4)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 通过以上几点,构建一种唯有数学学科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学科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互化。 2.不同内容的具体价值 从数学学科的层面上,小学数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发展又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谈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_0

谈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通过历史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家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开阔眼界、吸取经验、提高道德品质,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需要从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方面教导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就如何利用中学历史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作出了相关的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对策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仅需要语、数、外基础学科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史政类人文社科的引导,必须从多个方面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是对人类以往实践的一种记录与总结,一方面它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史实,避免眼界受到局限,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是一门教人做人的学科。因此,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与思考中不断受益。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倘若学生能够在此阶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由此可见,历史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只有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人生经验 历史学科中不仅涵盖了我国从古至今的事件,还有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事件种类繁多、形态迥异,既有正面的事件,也有反面的例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经验,这不仅能够引发我们关于学习与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相关的问题作出相关的指导,由此可见,我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人生经验,而中学历史教师则要把握好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代史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着重讲解这些近代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从我国签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都能够看出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在新的时期,不仅是我们的祖国要不断强大起来,同样,作为祖国一份子的学生,也需要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通过历史事件得出启示、感悟,一方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所在,突出了对学生品质和素养的引导,从而在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育人价值(案例)资料

育人价值(案例)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社会实践的设计与实录 思想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课程。为此作为教师要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指导我们要精心选择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活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与体验活动内容中所昭示的道理与情感,人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社会实践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根据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学科可以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有限,外加学校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采取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的形式。例如在上八年级第二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时,需要使同学们了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既包括有形的物体,比如,寺庙、名人故居、革命活动遗址、富有影响的现代建筑……,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精神状态、社会风尚等等。在与同学的课余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什么是人文环境不太了解。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直接授课的话,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联系到卢湾区每个同学都拥有一本“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护照”,手持这本“护照”,同学们可以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前往区内十八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因此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作为卢湾区的小市民,你对卢湾区的人文环境知多少?的活动,收集卢湾区的一处人文环境的图片,并介绍它的历史背景。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同学都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例如有的小组在探访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等革命遗址时,非常认真地听取讲解员的解说,分工合作,将所听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上小组介绍时,每个小组制作的多媒体图片也都极其用心,有的包含了同学在活动现场听讲的身影,有的则附加了小组整理的讲解内容。有的小组还将自己的参观感想与同学一起分享。

立足地理学科特色 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彰显地理学科特色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学科育人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教书”为了“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本质目标。挖掘学科教学的价值,彰显学科的育人功能,是学科教师完成从学科专业人员向学科教学专业人员转化的基础。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全方位地塑造人、培养人。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塑造学生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创造素质和人文情怀的独特价值。 一、学科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每位教师都要认识自己任教的本学科的具体价值,只有认识上明确了,才可能从教学进程前的设计活动起,就把对教学价值观的认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策划之中,为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一个与价值取向符合的“蓝图”。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与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唯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价值取向,由高考主义或功利性教育转向关怀生命、直面人的生命需要、

激扬生命、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由物质需要转向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以得到精神上的更大充实和愉悦,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引领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精髓和分享地理学科的魅力。 二、解读地理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观点、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见图1)。 地理素养

育人价值

为了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的分析、认识、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即认识在学校教育中学科的独特价值在于育人,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在学科知识自身的创造和突破。此时的学科应具有丰富和发展学生生命的意义。我们并不认为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确实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但学科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因此,学科独特育人价值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来分析不同学科对学生个体而言能起的独特发展作用。具体地讲,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有:为学生提供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理论资源;为学生的形成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学学科所以独具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才可能提升的独特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唯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和创造等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与能力。惟有如此,学科教师才能完成从学科专业人员向学科教学专业人员意义的基础性转化。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其过程结构研究 科学教学育人价值探寻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 刍议"学科育人价值" 论“学科德育” 数学文化过程及其育人价值(上) 数学文化过程及其育人价值(下)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一)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一) 燃烧与灭火 【案例导读】 1.案例背景 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本单元属于“化学与生活”主题中的家用燃料部分,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意识、从化学科学角度认识燃料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联系的重要载体。本案例片段力求呈现以下多元教育价值。 2.学科育人价值 追溯燃烧理论的发展史,在感受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情感目标于无痕。

【观点提炼】 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价值”两个字上,第一,燃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教师引领学生置身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用燃烧“照亮”了古今中外,从发现火、利用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珠峰传递,使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力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社会观和化学价值观。第二,科学研究燃烧的价值。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为这节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素材,用科学史的故事和内容来引领学生们对燃烧现象的理解,使教学充满了历史感,其中科学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学生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该案例将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较好地体现了这个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育人价值。 化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科学家的创新思想、科学精神和态度都是实现知识多元价值的良好载体,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尝试作“考古式”

的分析,将概念发展形成的历程作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情境,使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逻辑结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设计的艺术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二) 《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构成物质的微粒 【案例导读】 1.案例背景 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课题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中的原子、分子部分,教材第二单元是较为深入地研究物质微粒构成的部分,这节课要为第二单元的“物质的量”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为构建全面、科学的微粒观作好准备。本案例力求呈现以下学科育人价值。 2.学科育人价值 穿越历史,体会科学家的哲思和智慧,感受化学学科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走进生活,

学科育人价值体会

学科育人价值体会 ——学科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邱云峰 叶澜老师说: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从历史来看,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人们对教育的批判,往往是从价值批判始,以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始,并且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再对现实的教育活动作出更具体的评析,提出新的原则、方案乃至方式方法。今天,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一.问题 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环节,透过一节节课,我们看到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已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更少涉及。在课堂上,认真负责的教师往往把力气花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上,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考试时不出差错。总之,被教师抽象地谈论着的教学价值观与他们教学实践中奉行的价值观并非一致,而且相差甚远。指出这一现象,并不是要指责教师言行不一,而是说明在改革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改革的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不关注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内化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的指导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与教师一起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教学价值观,认识这种价值观的问题所在:需要与教师一起探讨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依据及合理性,进而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 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主要突出的是学科领域内已经形成了的基础性知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按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编制,教材内容以客观真理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前辈科学家们从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中精心挑选和精心组织过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的教育与熏陶,迅速获得知识。但学科的这一呈现方式也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贫乏化。它割断了两个联系:一是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的生

育人价值(案例)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社会实践的设计与实录 思想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课程。为此作为教师要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指导我们要精心选择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活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与体验活动内容中所昭示的道理与情感,人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社会实践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根据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学科可以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有限,外加学校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采取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的形式。例如在上八年级第二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时,需要使同学们了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既包括有形的物体,比如,寺庙、名人故居、革命活动遗址、富有影响的现代建筑……,也包括无形的制度、精神状态、社会风尚等等。在与同学的课余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什么是人文环境不太了解。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直接授课的话,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联系到卢湾区每个同学都拥有一本“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护照”,手持这本“护照”,同学们可以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前往区内十八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因此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作为卢湾区的小市民,你对卢湾区的人文环境知多少?的活动,收集卢湾区的一处人文环境的图片,并介绍它的历史背景。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同学都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例如有的小组在探访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等革命遗址时,非常认真地听取讲解员的解说,分工合作,将所听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上小组介绍时,每个小组制作的多媒体图片也都极其用心,有的包含了同学在活动现场听讲的身影,有的则附加了小组整理的讲解内容。有的小组还将自己的参观感想与同学一起分享。 思品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前者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领悟,从领悟到养成的两次转变。叶伟良老师在《关于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的思考》中提到:知识的传递方式,要让学生有兴趣盎然的倾听过程,有静下心来的思考过程,有

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修订的各学科高中课程标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各学科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这一举措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外,还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甚至可以这样说,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首先要明确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英语学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中小学开设的英语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背后的认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其目的无外乎是使学生掌握另外一种交流的工具,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除此以外,学习英语好像没有其他作用。受这一认识的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英语,英语课程可有可无,因为并非每个中国人今后都需要使用英语。其实,以上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如果仅仅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角度来看待中小学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的价值,在学理上是不能完全说得通的。其实,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为了说明这一道理,我们先看看其他学科的育人价值。 我们首先以中小学的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计算或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同理,中小学的艺术类课程,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是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开设艺术课程的主要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今后成为艺术家或以艺术谋生,而是使学生体验艺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感受艺术、欣赏美好,丰富学生生命的意义,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有,中学历史课程也并不

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

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小学教育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现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各学习领域的德育功能。 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法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物理学及其课程蕴涵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在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方面都能发挥显著的作用。现行的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就提出要“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物理学科中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方法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态度、专业素养、师德风范等,这些形成了物理学科的育人文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物理学科的文化熏陶,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使其在智育、德育、美育、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应该是实现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物理教学的求知功能、应用功能,重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都用于解题、应对考试上,学科的育人价值却未得到重视。 2010年9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正式启动学科育人价值课题的研究。当下开展中学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的目标 明确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挖掘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育人价值,针对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育人缺失部分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推动教书育人观念在广大物理教师中的普遍确立,推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持续修订和完善。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化学学科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体现

化学学科教学中育人价值的体现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徐凯里 传统教学活动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能力,将教学任务视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同时,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导向使学科教学更趋于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了其中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 新时代教育目标不能局限于塑造“知识人”,而应在于培养“智慧人”。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和转化知识为智慧的能力。未来给我们这些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由一个纯粹的“知识营销商”转变为一个能够“转识成智”的教育者。 从本质上说,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人性化、教养化的教育,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事实上,它们都是构成完整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实践所证实。因此,我们对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应超越以往单纯重视知识目标的局限,把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作为重要的目标纬度。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育人才是教学活动之本。 一、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科说过:“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化学学科应该具有其特有的育人价值。除了在工具层面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外,按照对人的自 416

身发展和自我实现要求,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可分为科学素养、思维品质、科学与人文精神和哲学素养等几个层次。 (一)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 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是从化学的视角出发,对自然、社会和化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特有的功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化学科学方法(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调查法、模型法等),化学科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化学科学观(守恒观、微粒观、运动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观点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品质,也是维系一个人成长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案例1 在完成氧化还原基本概念学习后,学生已学会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实电子转移是真实存在的?通过锌-铜原电池实验装置,学生看到了电流表产生了示数,说明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即发生了转移。 点评: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微粒观”以后,能够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对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特征与联系有了更多的认识。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的本质,但学生囿于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具有的微观认识较少,对这一本质的理解就较为困难。教师充分利用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进而“看到”电子转移,从理论分析、实验事实等不同角度让学生建立电子转移的认识,实现认识的逐渐建构,学生对微粒的客观实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后续的电化学内容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思维品质(Thinking Quality)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等方面。思维品质是一切智力品质的核心, 417

学科育人价值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案例 建平世纪林燕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教师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的有得条件做好育人工作,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要努力思考课堂教学中如何育人。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的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学生的基本道德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网络道德、健康的协作精神,以达到信息技术课堂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很多人看来,信息科技课程一直是比较注重于技术的,以往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通常也只注重知识与技能方面,认为只要操作技能学会了,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课堂中往往呈现的是教师演示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练的场面,没有很多的师生情感方面的互动。但是现在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把握好后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将它们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更加立体丰富,让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都能够得到交流和释放,以达到育人的效果.。 具体实施起来,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例如,在讲到搜索引擎及使用技巧相关知识时,让学生分小组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以下问题的资料: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了缶这种乐器。请详细介绍缶的来龙去脉 2.奥运会开幕式上升起的那面国旗无风时也飘扬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场地中央的那个巨大画卷的卷轴是如何转动的? 4.刘翔12秒88破世界纪录的视频 5.从学校到上海市人民广场的公交换乘线路 6.神舟七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几艘载人飞船?它搭载了哪几名宇航员?谁是中国太空 行走第一人? 7.地震时如何自救?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 学生在搜索学习资料的过程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培养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利用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用一两句话点拨,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是我们教育培养出什么人的问题,也是教育的终结目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我们认为,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 首先是做人。新基础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即学会做一个真正体现个体生命发展的人。寓爱国、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于做人的行为活动中,把诚实、责任、善良、勤劳、朴素、奉献等美德作为做人的支柱和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人的素质最重要的是道德素质,人生最重要的是善良。善良、健康、快乐比其他什么都重要。所以,学校、教师、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引导学生做人上多下功夫,教育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学生发展”是教育中经常论及的问题。近十多年来教育理论界先是讨论教育以社会发展为本、还是以个体发展为本。随后,关涉到后者的,又进一步讨论,究竟应以学生的“什么发展”为本,各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如“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自由发展”、“多方面发展”等等。 首先,教师要认真地分析英语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我们并不认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因此,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来分析不同学科能起的独特作用。 第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

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生成者。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等,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研究、倾听、发现学生上,才会不把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看作是一种对教师教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学习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是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教学决策,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再生性质。所以,教学过程不是不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而是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学习体会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这是毋庸质疑的。比如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还有我们常说的德育渗透、美育熏陶等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应试教育强大的压力造成的价值导向,我们往往不是从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出发来研究语文教学问题,而是从语文的考试指挥棒出发来研究教学。诸如死记硬背、强化练习等等,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以追求考试成功为价值取向。因此造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最终导致语文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的窄化。 而事实上,语文是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是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来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母语教育必须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应该发挥其“育人”的价值,让那些精美的课文,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成为育人的养料,帮助学生鉴别人性的善恶、积累人生的经验、张扬人情的美感……因此,语文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应该整合在母语教育之中。 比如,在最近一次的教学中,笔者就借《最后一课》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一课》一文以一个学生的视角讲述了沦为奴隶的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痛恨。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阅读了郑振铎《最后一课》,了解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踏上中国土地时的爱国举动和情怀,并由此引发对当前社会重视英语,漠视母语教育的探讨,最终还结合当时媒体报道的“沈阳盗车杀婴案”引发学生对于人性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育人价值教育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极其丰富的,就让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紧紧抓住每一个契机,在“整合”中拓展语文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吧。 2

关于关于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的思考

关于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的思考 一.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德育是什么关系? 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德性成长过程,能够分隔开来吗? 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哪些作用? 二.认识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背景 1.学科育人当务之急 国际竞争,本质上是青少年成长的竞争(3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日前公布。首次参加PISA测试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但是,学生的负担也是比较重的。要看到,所测试的内容并不代表全面的身心素养。测试结果本身引起的国际反响,则表明教育在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巨大。)民族振兴,从根本上要依靠教育的振兴 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是民族持续发展的根基。 教育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育分远重于育人,缺乏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体验,缺乏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缺乏鱼水交融的师生关系,缺乏主动学习的乐趣和兴趣,缺乏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条件。)

社会导向,在许多方面让人迷茫。(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准则是应该推崇的,什么样的生活是应该向往的,什么样的人物是应该崇拜的,在许多青少年乃至于成年人中间,困惑多多。) 2.学校教育要回归育人的本质 学校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 学校教育,老师眼中要有活生生的学生; 学校教育,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老师要把学生视作自己的亲人; 学校教育,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3.学科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时段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时间是花费在学科学习中;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科老师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大;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科学习表现对其素养形成有重大影响;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科学习方式对其素养形成有重大影响。 4.各个学科教学对学生德性成长作用机理需要深入研究 传统的观点,知识的教学与学生德性成长没有必然联系。除了一些显性德育课程,德育在许多学科中是渗透。(不是不可以用德育渗透这个词,而是要考虑到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既要有渗透,更要深刻认识学科知识本身和学科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学科授课方式、学科教师为人处事方式对学生的德性成长作用。从这些角度看学科教育,德育就不是渗透,而是题中之意了。)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 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李潇潇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主导与核心地位,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学科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时段,在校接触最多的是各学科教师,因此在各个学科中能否较好体现育人价值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与学生以教育。”任何一门仅仅提供知识的学科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社会紧密相关的学科。化学学习不只是完成化学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道德意识,培养环保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育人因素都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体现育人价值,化学学科教育责无旁贷 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育人价值的体现密不可分。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化学知识的功能。除此之外,人文素养、价值观等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体现育人价值方面,化学学科有着特定的作用。 1、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环保理念 近年来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在学习了化学学科能的转化,学习了原电池、电解池相关内容之后,学生对于低碳生活会有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倡导回收废电池等环保的理念,既能做到水到渠成,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两面性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切忌一刀切、单一化。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对于甲醛的学习,既要应引导学生知道甲醛的用途,体会有机化合物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了解其使用不当的危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知识讲授与育人有机结合。近年来,甲醛的负面报

《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微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10942952.html, 《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微探 作者:项瑞芳 来源:《学生导报·初中版》2018年第23期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天然地具有育人价值,更与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相契合,这就使得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于无形中也熏染和形塑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精英气质”的未来社会的引领者。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凸显“育人价值”的关键要素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在笔者看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这四个特性与“育人价值”有着天然的联系。 思想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目标达成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要达成的是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成长、内在价值观的端正与提升,从而成长为一名大写的“人”。而《道德与法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本身的特点,都凝聚着丰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人文性和综合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育人过程”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成长食粮,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必要条件。《道德与法治》的人文性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与上海市文来中学的人文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人文性和综合性的《道德与法治》为“育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和谐空间和丰富内容,将有形的教育内容通过无痕的教育来达成,如此使学生于无形中实现了精神生命的成长。 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精神生命的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关心世界大事,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督促他们付诸实践,为社会正义而努力。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师生在体验中得到思想的感悟、精神的成长、认知的提高,是生命课堂的升华和延续。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实现育人价值的探索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