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科普小知识

地震科普小知识

地震科普小知识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地震波的振动而发生的自然现象。地震主要由于地球内部的地

壳运动或地球的板块运动引起。当地球的板块移动并发生摩擦时,地震波会以圆形或球形

扩散,从震源处向周围传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受到地壳的密度和弹性影响,因此它们经

过不同的物质时会产生不同的速度和传播方式。

地震波按照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P波、S波和L波。P波是纵波,可以穿过地球内部的所有物质,并且传播速度最快。S波是横波,只能穿过固体,传播速度比P波慢。L波是地震波在地面上传播的波,传播速度更慢。

地震的强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常采用日本的日本气象厅震度等级(简称“震度”)

来评价。震度分为1~7度,震度越高,破坏力越强。震中附近的破坏程度通常是地震烈度

最高的地方。

地震不仅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至关重要。以下介绍几种预防和应对地震的方法:

1.加强地震监测。通过地震监测,预测地震发生时机和烈度,可以事先采取适当的应

对措施。

2.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的地震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

强人们应对地震的能力。

3.加强地震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和设备设计中应重视地震因素,采取适当的地震

抗震措施,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4.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在地震发生后,应加强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

产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总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加强预防和应对地震的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完整word版)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 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地震的术语和相关知识】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 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 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 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 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 个5 级地震,震级相差0.1 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 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 地震叫余震

地震科普知识70问

地震科普知识问 一、地震常识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年日本大阪神户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以上。 、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左右。、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

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级,小于或等于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级小于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什么是震源? 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什么是震中? 答: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什么是震中距? 答: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 、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地震科普知识

地震科普知识 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防震减灾科普小知识

掌握防震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所以掌握一些防震知识,提高避险能力,是对自身的一大保护。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一)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二)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三)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顾睡床。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 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大震的预警现象和预警时间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地光明亮而恐怖。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地声强烈而怪异。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滚滚,尘雾弥漫。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避震要点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防震减灾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的方法: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要迅速移动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4.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的方法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在大地震动时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停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地震知识总结

地震知识总结 地震知识总结篇1 地震知识总结: 一、地震前兆 1.地震前,一些动物会有异常反应,比如老鼠搬家、鸡鸣狗叫、蛇过道、猫跳架,海鱼翻跃,鸽子不飞,鸽哨声音沉闷。 2.震前地下水也会异常,比如突然干涸或突然喷水,井水水面或油面升降。 3.地震前,气象也会异常,比如震前闷热,阴雨或大雾。 二、地震常识 1.地震的三个要素:震级、震源、震源深度。 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3.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来划分,一共分为了10级。 4.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才会形成微震,5级以下的地震只能形成弱震或微震。 5.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 三、地震求生 1.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碎石瓦砾可能会造成地面或天花板倒塌,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最安全的做法是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2.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强大,如果住在高楼,千万不要使用电梯,而应该走楼梯,并且尽量贴近墙壁。 3.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烟雾,对人的危害比地震本身还要大,应该尽量远离建筑物,防止建筑物倒塌或火灾发生。 4.地震发生时,如果被埋,不要惊慌,保存体力,尽量寻找食物和水,以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地震知识总结篇2 地震知识总结 引言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并做好防范准备,*将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预测和防范措施。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震波传播而来。地震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地震仪进行监测和记录。地震的震源通常位于地下深处,而地震的震中可能在地下很深处,甚至可能在地球表面以下。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关键因素。 地震的预测 地震的预测是预防地震灾害的关键。目前,地震的预测主要依赖于地震学家的研究和分析。地震预测主要包括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分析、地下水位变化监测等方法,以及利用地震活动性分析、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综合预测。但是,目前尚未有完美的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预防地震小常识

预防地震小常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地震的小常识。 一、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1.1 了解地震的定义和成因: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在地壳运动中产生的能量释放,是地球表面地质构造变动的结果。 1.2 了解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的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 1.3 了解地震的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取决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因素,不同地震对建造物和人们的影响也不同。 二、预防地震的措施 2.1 建造物抗震设计:建造物在设计和施工时要考虑地震因素,采取合适的抗震措施,提高建造物的抗震性能。 2.2 家庭防震准备:家庭要定期检查房屋结构和家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准备地震应急物品,制定家庭地震应急预案。 2.3 学校和单位地震演练:学校和单位要定期组织地震演练,让师生员工熟悉地震逃生和自救的方法,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三、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3.1 在室内时要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墙角,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体砸伤。

3.2 在户外时要远离高楼、电线杆等可能坍塌的建造物,尽量找到空旷的地方逃避。 3.3 地震住手后要注意逃生通道是否畅通,及时疏散人员,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四、地震后的安全措施 4.1 灾后要及时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避免继续居住或者工作在危(wei)险区域。 4.2 灾后要注意防范余震,避免次生灾害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更大损失。 4.3 灾后要积极参预灾后重建工作,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五、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5.1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2 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地震知识,提高大众对地震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5.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培养学生和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促进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总之,预防地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独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才干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希翼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并遵守预防地震的小常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科普宣传小常识

地震科普宣传小常识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我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频发于全国各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有利于人们在灾难降临之际能够有效的躲避危险。 2.震后救人的原则 震后救人的原则:①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 ②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③先救青壮年。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④先救“生”,救“人”。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3.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 4.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

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 5.孤立型地震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例如,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就属于此类。 6.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深源地震常常发生在太平洋中的深海沟附近。在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附近,都多次发生了震源深度达五六百公里的大地震。我国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也发生过深源地震。 7.地震遗迹 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以及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等,留下了各种地震的痕迹。在典型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进行保护对于深入研究地震成因和地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对后人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8.震级及其测定方法

小学生地球科普小知识图文

小学生地球科普小知识图文 一、地球内部结构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当于10万颗普通的原子弹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地震波。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 二、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

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三、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小学生防地震知识

小学生防地震知识:地震逃生技巧 1、在学校,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靠近门的学生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同学紧靠墙根。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2、在野外,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可以到到开阔平坦地避震,要尽量避开建筑物、高大树木以及山坡、河沟等地,以防滚石、泥石流、滑坡等。室外情况复杂,震时要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3、公共场所,地震来了的话,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应避开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4、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应该保持镇静,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切忌乱逃生。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参加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5、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威胁同样很大。 小学生防地震知识:地震逃生指南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防地震小知识

防地震小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增强人们对地震的防范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防震小知识。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破裂并释放能量的结果。地震的震级用来衡量地震的大小,而震中是地震发生的位置。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 2.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防震的关键。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要遵循抗震设计规范,采用抗震材料和结构,确保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也非常重要。 3.制定应急预案 地震发生时,人们常常处于惊慌状态,容易产生混乱和恐慌。因此,制定一份地震应急预案非常重要。预案包括避震、躲避和逃生的具体措施,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联系人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定期演练应急预案,增强应对地震的能力。 4.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地震发生时,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地震来临时,要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例如在桌子下面或者靠近墙角等。避免站在窗户旁边、电线杆下面等危险场所。当地震停止后,要检查自己是否受伤,及时逃离危险区域。 5.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为人们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因此,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提升地震监测和预警设备的技术水平,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地震。 6.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地震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地震防范意识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防震的方法,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7.加强国际合作 地震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的挑战。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和资源,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地震防范和救援能力。 地震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提高抗震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宣传和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保护生命和财

幼儿园地震安全知识教案

幼儿园地震安全知识教案幼儿园地震安全知识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幼儿园地震安全知识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 2、如何躲避地震的方法。 3、地震的预防。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普物理小知识

科普物理小知识 科普物理小知识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普物理小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地震,又地动。地震是对人类社会乃至大自然影响很大的一种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呢? 民间传说: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常常借助于神的力量。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大地的底下有一条鳄鱼,当它眨眼的时候就会发生地动。 古希腊神话中,掌管地震的神就是海神普舍顿。 这些当然都是无稽之谈,荒诞不经。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样的说法,那么地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按照地震成因的不同,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种类型: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植物能够预测地震 大地震之前,往往有不少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对地震作出预报。那么,植物能不能预报。

我国地震学家在调查地震前植物的变化时,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情况。例如,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山芋藤也会一反常态突然开花;竹子突然开花,大面积死亡等。这些异常现象往往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 合欢树能震前两天作出反应,感觉到地震,并在出现异常大的电流;余震期间,电流的'活动也相应地逐渐减少。 霜的形成 霜是水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是一种寒冷的时候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 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为什么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 大自然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到我们接触到的固体的颜色,但是对于流动的云和变幻莫测的天空,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也呈现这么多变化呢? 天空中色彩各异的颜色是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阳光在大气层中

生活知识_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

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 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防灾减灾小知识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雪灾的定义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一、形成的原因 1、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2、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3、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4、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5、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二、雪灾的分类

1、猝发型 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 2、持续型 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三、雪灾的规律 区雪灾规律: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____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它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生活知识_提高农村地震防范能力的措施

提高农村地震防范能力的措施 提高农村地震防范能力的措施 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地震科普知识心得体会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优秀6篇】

地震科普知识心得体会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地震安全学习教案

地震安全学习教案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 地震安全学习教案 地震安全学习教案七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地震安全学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安全学习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地震造成的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