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0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40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40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40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红外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当样品体积为1000 ml,萃取液体积为25 ml,使用4c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1mg/L ,测定下限为0.04mg/L;当样品体积为500 ml,萃取液体积为50 ml,使用4c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2相关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方法原理

用四氯化碳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 2930 cm-1(CH2 基团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3 基团中的C—H 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香环中C—H 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 进行计算,其差值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4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1)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400 cm-1 至2400 cm-1 之间进行扫描,并配有1cm 和4cm 带盖石英比色皿。

(2)旋转振荡器:振荡频数可达300 次/min。

(3)分液漏斗:1000ml、2000 ml,聚四氟乙烯旋塞。

(4)玻璃砂芯漏斗:40ml,G-1 型。

(5)锥形瓶:100 ml,具塞磨口。

(6)样品瓶:500 ml、1000 ml,棕色磨口玻璃瓶。

(7)量筒:1000 ml、2000 ml。

(8)一般实验室常用器皿和设备

实验材料一览表

5操作规程 5.1 校准

5.1.1 校正系数的测定

分别量取 2.00ml 正十六烷标准贮备液、2.00ml 异辛烷标准贮备液和 10.00 ml 苯标准贮备液于 3 个 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定容至标线,摇匀。正十六烷、 异辛烷和苯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20mg/L 、20mg/L 和 100mg/L 。

用四氯化碳做参比溶液,使用 4cm 比色皿,分别测量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标 准溶液在 2930 cm -1、2960 cm -1、3030 cm -1 处的吸光度 A 2930、A 2960、A 3030。正十六烷、异 辛烷和苯标准溶液在上述波数处的吸光度均符合公式(1),由此得出的联立方程式经求解后, 可分别得到相应的校正系数 X ,Y ,Z 和 F 。

式中

: X A 2930 Y A 2960 Z ( A 3030 A 2930 )

F

(1) ρ——四氯化碳中总油的含量,mg/L ; A 2930 、A 2960 、A 3030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的吸光度; X 、Y 、Z ——与各种 C -H 键吸光度相对应的系数;

F ——脂肪烃对芳香烃影响的校正因子,即正十六烷在 2930 cm

与 3030

cm 处的吸光度之比。

对于正十六烷和异辛烷,由于其芳香烃含量为零,即A3030

F A2930 ( H )

A3030 ( H )

(H )X A293(0H )Y

A296(0H)

(I )X A293(0I )Y A296(

0I)

A 2930

则有:

F(2)

(3)

(4)

由公式(2)可得F值,由公式(3)和(4)可得X和Y 值。对于苯,则有:

(B )X A (B )Y

A

(B )

Z[A

A (B

(B )2930

]

(5)

由公式(5)可得Z 值。式中:29

30

2960 3030

F

(H ) ——正十六烷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I ) ——异辛烷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B) ——苯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A 2930 (H)、A 2960 (H)、A 3030 (H)——各对应波数下测得正十六烷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 2930 (I)、A 2960 (I)、A 3030 (I)——各对应波数下测得异辛烷标准

溶液的吸光度;

A 2930 (B)、A 2960 (B)、A 3030 (B)——各对应波数下测得苯标

准溶液的吸光度;可采用姥鲛烷代替异辛烷、甲苯代替苯,以相同方

法测定校正系数。

注3:红外分光光度计出厂时如果设定了校正系数,可以直接进行校正系数的检验。

5.1.2 校正系数的检验

分别量取5.00 ml 和10.00ml 的石油类标准贮备液于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定容,摇匀,石油类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50mg/L 和100mg/L。分别量取2.00 ml、 5.00ml 和20.00ml 浓度为100 mg/L 的石油类标准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定容,摇匀,石油类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2mg/L、5mg/L 和

20mg/L。

用四氯化碳做参比溶液,使用4cm 比色皿,于2930 cm-1、2960 cm-1、3030 cm-1 处分别测量 2mg/L、5mg/L、20mg/L、50mg/L 和 100mg/L 石油类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 2930、A2960、A3030,按照公式(1)计算测定浓度。如果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则校正系数可采用,否则重新测定校正系数并检验,直至符合条件为止。

注 4: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时,使用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按 65:25:10(V/V)的比例配制混合烃标准物质;使用正十六烷、姥鲛烷和甲苯,按 5:3:1(V/V)的比例配制混合烃标准物质。以四氯化碳作为溶剂配制所需浓度的标准溶液。

5.2 测定

5.2.1 总油的测定

将未经硅酸镁吸附的萃取液转移至 4cm 比色皿中,以四氯化碳作参比溶液,于 2930 cm-1、 2960 cm-1、 3030 cm-1 处测量其吸光度 A1.2930、A1.2960、A1.3030,计算总油的浓度。

5.2.2 石油类浓度的测定

将经硅酸镁吸附后的萃取液转移至 4cm 比色皿中,以四氯化碳作参比溶液,于2930 cm-1、2960 cm-1、3030 cm-1 处测量其吸光度A2.2930、A2.2960、A2.3030,计算石油类的浓度。

5.2.3 动植物油类浓度的测定总油浓度与石油类

浓度之差即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注5:当萃取液中油类化合物浓度大于仪器的测定上限时,应在硅酸镁吸附前

稀释萃取液。

5.3 空白试验

以空白试样代替试样,按照与测定(5.2)相同步骤进行测定。

6异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6.1样品的采集

参照 HJ/T 91 和 HJ/T164 的相关规定进行样品的采集。用 1000ml 样品瓶采

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用 500 ml 样品瓶采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采集好样品

后,加入盐酸化至p H≤2。

6.2 样品的保存

如样品不能在24h 内测定,应在2~5℃下冷藏保存,3d 内测定。

6.3 试样的制备

6.3.1 地表水和地下水

将样品全部转移至 2000ml 分液漏斗中,量取 25.0 ml 四氯化碳洗涤样品瓶

后,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振荡3min,并经常开启旋塞排气,静置分层后

,将下层有机相转移至已加入 3g 无水硫酸钠的具塞磨口锥形瓶中,摇动数次

。如果无水硫酸钠全部结晶成块,需要补加无水硫酸钠,静置。将上层水相全

部转移至2000ml 量筒中,测量样品体积并记录。

向萃取液中加入3g 硅酸镁,置于旋转振荡器上,以180~200rpm 的速度连续振荡

20min,静置沉淀后,上清液经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至具塞磨口锥形瓶中,用于测定石油类。

注1: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动植物油类的测定可参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测定步骤(5.3.2)。

6.3.2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将样品全部转移至1000ml 分液漏斗中,量取50.0ml 四氯化碳洗涤样品瓶

后,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振荡3min,并经常开启旋塞排气,静置分层后

,将下层有机相转移至已加入 5g 无水硫酸钠的具塞磨口锥形瓶中,摇动数次

。如果无水硫酸钠全部结晶成块,需要补加无水硫酸钠,静置。将上层水相全

部转移至1000ml 量筒中,测量样品体积并记录。

将萃取液分为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油。另一份加入 5g 硅酸镁,置于

旋转振荡器上,以 180~200rpm 的速度连续振荡 20min,静置沉淀后,上清液

经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至具塞磨口锥形瓶中,用于测定石油类。

注2: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吸附分离也可采用吸附柱法,即取适量的萃取液过硅酸镁吸附柱弃去前 5ml 滤出液,余下部分接入锥形瓶中,用于测定石油

类。

6.4 空白试样的制备 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按照试样的制备

步骤(5.3)制备空白试样。 7结果处理 7.1校准

7.1.1校正系数的测定

分别量取 2.00ml 正十六烷标准贮备液(5.9)、2.00ml 异辛烷标准贮备液(5.10)和 10.00 ml 苯标准贮备液(5.11)于 3 个 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定容至标线,摇匀。正十六烷、 异辛烷和苯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20mg/L 、20mg/L 和 100mg/L 。

用四氯化碳(5.5)做参比溶液,使用 4cm 比色皿,分别测量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标 准溶液在 2930 cm -1、2960 cm -1、3030 cm -1 处的吸光度 A 2930、A 2960、A 3030。正十六烷、异 辛烷和苯标准溶液在上述波数处的吸光度均符合公式(1),由此得出的联立方程式经求解后, 可分别得到相应的校正系数 X ,Y ,Z 和 F 。

2930

293029603030()A X A YA Z A F

ρ=?++-

······················(1) 式中:ρ——四氯化碳中总油的含量,mg/L ; A 2930 、A 2960 、A 3030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的吸光度; X 、Y 、Z ——与各种 C -H 键吸光度相对应的系数;

F ——脂肪烃对芳香烃影响的校正因子,即正十六烷在 2930 cm 与 3030

cm

处的吸 光度之比。

对于正十六烷和异辛烷,由于其芳香烃含量为零,即2930

30300A A F

-

= 29303030()()A H F A H =

·

(2)

29302960()()()H X A H YA H ρ=?+ (3)

29302960()()()I X A I YA I ρ=?+ (4)

由公式(2)可得 F 值,由公式(3)和(4)可得 X 和 Y 值 。

对于苯,则有:

2930293029603030()()()()[()]A B B X A B YA B Z A B F

ρ=?++ (5)

由公式(5)可得 Z 值。 式中:

(H ) ——正十六烷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

(I ) ——异辛烷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

(B) ——苯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

A 2930 (H )、A 2960 (H )、A 3030 (H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正十六烷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 2930 (I )、A 2960 (I )、A 3030 (I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异辛烷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 2930 (

B )、A 2960 (B )、A 3030 (B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苯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可采用姥鲛烷代替异辛烷、甲苯代替苯,以相同方法测定校正系数。 7.1.2校准系数的检验

分别量取 5.00 ml 和 10.00ml 的石油类标准贮备液(5.8)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 碳(5.5)定容,摇匀,石油类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50mg/L 和 100mg/L 。分别量取 2.00 ml 、 5.00ml 和 20.00ml 浓度为 100 mg/L 的石油类标准溶液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5.5) 定容,摇匀,石油类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2mg/L 、5mg/L 和 20mg/L 。

用四氯化碳(5.5)做参比溶液,使用 4cm 比色皿,于 2930 cm -1、2960 cm -1、3030 cm -1 处分别测量 2mg/L 、5mg/L 、20mg/L 、50mg/L 和 100mg/L 石油类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 2930、 A 2960、A 3030,按照公式(1)计算测定浓度。如果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则校正系数可采用,否则重新测定校正系数并检验,直至符合条件为止。 注 4: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时,使用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按 65:25:10(V/V )的比例配制 混合烃标准物质;使用正十六烷、姥鲛烷和甲苯,按 5:3:1(V/V )的比例配制混合烃标准物质。以四氯 化碳作为溶剂配制所需浓度的标准溶液。 7.2 测定

7.2.1 总油的测定

将未经硅酸镁吸附的萃取液转移至 4cm 比色皿中,以四氯化碳(5.5)作参比溶液,于 2930 cm -1、 2960 cm -1、 3030 cm -1 处测量其吸光度 A 1.2930、A 1.2960、A 1.3030,计算总油的浓 度。 7.2.2 石油类浓度的测定

将经硅酸镁吸附后的萃取液转移至 4cm 比色皿中,以四氯化碳(5.5)作参比溶液,于 2930 cm -1、2960 cm -1、3030 cm -1 处测量其吸光度 A 2.2930、A 2.2960、A 2.3030,计算石油类的浓 度。 7.2.3 动植物油类浓度的测定 总油浓度与石油类

浓度之差即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注 5:当萃取液中油类化合物浓度大于仪器的测定上限时,应在硅酸镁吸附前稀释萃取液。 7.3 空白试验

以空白试样代替试样,按照与测定(7.2)相同步骤进行测定。

7.3 结果计算 7.3.1 总油的浓度

样品中总油的浓度 ρ1(mg/L ),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1.293001 1.2930 1.2930 1.3030[()]W

A V D

X A Y A Z A F V ρ=?+?+-

?······················(6) 式中:

1 ——样品中总油的浓度,mg/L ;

X 、Y 、Z 、F ——校正系数;

A 1.2930 、A 1.2960 、A 1.3030 ——各对应波数下测得萃取液的吸光度; V 0——萃取溶剂的体积,ml ; V w ——样品体积,ml ;

D ——萃取液稀释倍数;

7.3.2 石油类的浓度 样品中石油类的浓度ρ2(mg/L ),按

公式(7)进行计算。

2.293001 2.2930 2.2930 2.3030[()]W

A V D

X A Y A Z A F V ρ=?+?+-? (7)

2 ——样品中石油类的浓度,mg/L ;

A 2. 2930、A 2. 2960、A 2. 3030——各对应波数下测得经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的吸光度; 其他参数——见公式(6)。 7.3.3 动植物油类的浓度

样品中动植物油类的浓度 ρ3(mg/L )按公式(8)计算。

312ρρρ=- ·

(8)

式中:

3ρ---样品中动植物油类的浓度,mg/L 。

7.3.4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小于 10mg/L 时,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测定结果大于等于 10 mg/L 时,结 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from "Apprec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具准备: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具准备:鲜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

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业指导书 1参考标准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试料体积为1000ml,萃取液体积为25ml,使用光程为4cm 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试料体积为500ml,萃取液体积为50ml,使用光程为4cm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检出限为0.04mg/L。 地表水、地下水的检出限为0.01mg/L。 3、定义 本方法采用下列定义。 3.1 总油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主要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3.2石油类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不被硅酸镁吸附、并且在波数为2930cm-1、2960cm-1和3030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3.3动植物油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萃取、并且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当萃取物中含有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时,应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4原理 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油和石油

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的含量按总油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5.1四氯化碳(CCl4):在2800cm-1~3100cm-1之间扫描,不应出现锐锋,其吸光度应不超过0.12(4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注:四氯化碳有毒,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并在通风橱内进行。 5.2硅酸镁:60~100目。 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高温炉内550℃加热4h,在炉内冷至约200℃后,移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于磨口玻璃瓶内保存。使用时,称取适量的干燥硅酸镁于磨口玻璃瓶中,根据干燥硅酸镁的重量,按6%(m/m)的比例加适量的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12h后使用。 5.3吸附柱:内径10mm、长约200mm的玻璃层析柱。出口处填塞少量用萃取剂溶剂浸泡并凉干后的玻璃棉,将已处理好的硅酸镁(4.2)缓缓倒入玻璃层析柱中,边倒边轻轻敲打,填充高度为80mm。 5.4无水硫酸钠(Na2SO4):在高温炉内550℃加热4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干燥器内保存。 5.5盐酸(HCl):ρ=1.18g/ml。 6仪器和设备 6.1仪器:自动油分仪,OL-1010B型 6.2玻璃砂芯漏斗:G—1型40ml。 7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次分样。采样时,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做一标记,或者将每次采样后将样品瓶装满,取出水样后测出样品瓶的溶剂,根据体积数给出合适的萃取比。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应采样后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2-5℃冷藏保存。

一年级美术动植物欣赏1

动物、植物欣赏 教材分析: 在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为地球增添了许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及画家表现的动物与植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生是否仔细观察了动物与植物的颜色及纹样。 教学难点: 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 教师准备:2-3幅艺术家表现动物、植物的作品(写实性的色彩鲜艳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生命的东西除了人类还有什么呢?对,动物与植物。它们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和谐自然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动物、植物。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学生分小组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植物的漂亮颜色与纹样,并可以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1)欣赏植物 师:你能叫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花儿或叶子长得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什么东西?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它的什么? 2)欣赏动物 师:你最喜欢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身上有什么花纹?你觉得它们的花纹像什么? 2.学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 欣赏卢梭的画。 教师介绍卢梭:卢梭是法国的一位画家,他喜欢表现风景和人物,并把自己的幻想加入到画面当中。他善于细致地描绘具有特色的风景和人物,强调自己的感受,并用富有装饰与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物象。他笔下的风景与人物,充满了天真、稚拙的趣味。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植物与动物吗? 四、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 3.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

关于动植物的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资料 七年四班王亚超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其属于热带食 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猪笼草拥有一个 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 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 笼草。在中国海南,其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 猪笼草因原生地土壤贫瘠,而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所以其为食虫植物中的一员。 据英国《太阳报》17日报道,日前科学家们通过 对120多种猪笼草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巨 型肉食猪笼草。这种草长着拖鞋一样的嘴巴,能够把老 鼠等啮齿类动物诱入口中,然后分泌出像酸一样的酶, 把老鼠分解得毫发不留。 分布范围 猪笼草是存在于旧大陆热带地区的藤本植物。猪笼草以其原生地海拔的不同。以海拔1200 m为标准,分为低地猪笼草和高地猪笼草。低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常炎热潮湿,因此低地猪笼草对温差没 有过多的要求;而高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则为白天温暖, 晚上凉爽,因此它们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温差较大的 环境。蓝姆猪笼草(N. lamii)是原生地海拔最高的 猪笼草,其生长的地区海拔超过3520 m。

生活习性 大多数猪笼草生活的环境其湿度和温度都较高,并具有明亮的散射光。一般为森林或灌木林的边缘或空地 上。少数物种,如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其较 喜生长于茂密阴暗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种适应了生长于 类似草原物种的草类种群中。猪笼草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通常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但也有例外,如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能在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长,白环猪笼草(N. albomarginata)可以在沙滩的高潮线附近生长。部分猪笼草还会成为岩生植物生长于岩壁上。同时,如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甚至可以不接触土壤,而作为附生植物附生于树木上。 捕虫笼的两种形态 除了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 猪笼草会产生两种形态的捕虫笼。这种差异有时会非常 的巨大,如莱佛士猪笼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笼 和下位笼。靠近地表的节间距未增大的茎会产生下位笼 (lower pitcher),而上部节间距已增大的茎会产生上位笼(upper pitcher)。下位笼外形较胖、较圆且较 大。上位笼则较长、较细、偏向于漏斗状。大部分猪笼 草的上位笼的颜色都比其下位笼来得浅,且花纹少。下 位笼和上位笼的显著差异是为了吸引和捕食不同类型的 昆虫而准备的。如果有些笼子的形态处于下位笼和上位 笼的中间型,则称之为“中位笼”。

一 成都市内主要动植物及分布情况.

一成都市内主要动植物及分布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成都从低到高分布着低山常绿阔叶林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6大植被垂直带. 拥有脊椎动物578种,其中兽类114种,鸟类384种,两栖类24种,爬行类29种,鱼类7种;拥有植物3390种。成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通过多项生态建设措施,成都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保护和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珍贵的飞禽走兽,蝴蝶也成为成都的一张风景名片。赤顶大粉蝶、黑脉金斑蝶、枯叶蛱蝶……据悉,成都拥有512种蝴蝶,占四川蝴蝶已知种类的73%,其中属于国家或者国际保

护的珍稀物种达34种。由于植被保护良好,各大风景区成为蝴蝶分布的集中区域,其中,天台山风景区就有蝴蝶312种,西岭雪山也有蝴蝶309种。 (二)具体情况 海拔4000米以上为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分布有苞叶雪莲、绵头雪兔子、长鞭红景天、流苏虎耳草等植物,还有岩羊、高山姬鼠、藏雪鸡、雪鸽等动物。 海拔3400—40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本地带的阴坡,主要分布以小叶杜鹃组成的常绿针叶灌丛,以蔷薇、花楸组成的落叶阔叶灌丛,和以多种箭竹组成的竹类灌丛;阳坡则主要分布以羊茅、剪股颖、委陵菜等组成的高山草甸。牛羚、岩羊、马麝、毛冠鹿、林跳鼠等兽类和绿尾虹雉、秃鹫、血雉等鸟类在此栖息。 海拔2400-34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豹、豹等动物。有以红豆杉为代表的珍贵的植物。 海拔2000—2400米为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有铁杉、云南铁杉,代表阔叶树种有糙皮桦、扇叶槭、青榨槭、灯台树等针叶树种。重要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云豹、黄喉貂、黑熊、林麝、毛冠鹿、竹树等兽类和红腹角雉、雉鸡、大山雀、虎纹伯劳等鸟类。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2 代替GB/T 16488-1996 警告:四氯化碳毒性较大,所有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红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当样品体积为1000 ml,萃取液体积为25 ml,使用4cm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当样品体积为500 ml,萃取液体积为50 ml,使用4cm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总油 total oil 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够被四氯化碳萃取且在波数为2930 cm-1、2960 cm-1、3030 cm-1 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主要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 3.2 石油类 petroleum 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够被四氯化碳萃取且不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 3.3 动植物油类 animal and vegetable oils 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够被四氯化碳萃取且被硅酸镁吸附的物质。当萃取物中含有非动植物油类的极性物质时,应在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4 方法原理 用四氯化碳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油,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 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3 基团中的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其差值为动植物油类浓度。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同2 等纯度的水。 5.1 盐酸(HCl):ρ=1.19g/ml,优级纯。 5.2 正十六烷:光谱纯。 5.3 异辛烷:光谱纯。 5.4 苯:光谱纯。 5.5 四氯化碳:在2800 cm-1~3100 cm-1之间扫描,不应出现锐峰,其吸光度值应不超过0.12(4cm比色皿、空气池做参比)。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及反思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及反思 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 教案案例及反思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一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心。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生活动设计 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 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 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个自己认为穿衣服最美的,说说你觉得哪儿最美。(从形状、颜色、斑纹这几个方面说) 2.生:介绍。 (五)作品欣赏 美丽的动物、植物,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 很多画家忍不住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 1.何香莲《虎》中国 2.凡·高《向日葵》荷兰 3.塞尚《睡莲》法国 三、课堂延伸 动物、植物,可爱、漂亮,老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感受,想怎样表达? 生:答。 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只是动、植物世界中的一点点,但老师已能感觉到我们 大家都有一颗友爱的心,让友爱之心伴着我们快乐成长吧!(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在植物乐园和动物王国中有很多的收获, 我们不仅知道了大自然中的色彩美,还知道了形状美、花纹美等,而这些又都是自然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题及答案

℃后,移入干燥器中冷至,于玻璃瓶内保存。使用时,称取适量 硅酸镁于玻璃瓶内中,根据硅酸镁的重量,按(m/m)的比例加适量蒸馏水,密塞,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小时后使用。 答:500;2;200;室温;磨口;干燥;磨口;6%;12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一切排污单位,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石油类1-3级排放标准为、、,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石油类1-3级排放标准为、、。 答:10;10;30;5;10;2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一切排污单位,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动植物油1-3级排放标准为、、;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动植物油1-3级排放标准为、、。 答:20;20;100;10;15;100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方法来源于。 答: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 8、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步骤:直接萃取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样 倾入分液漏斗中,加酸化至,用 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加约 g氯化钠,充分振摇分钟,并经常排气,静置分层后,经 mm厚度的无水硫酸钠层过滤于容量瓶中,重复一次,定容至标线。 答:全部;盐酸;pH≤2;20;20;2;10 9、校正系数测定所需溶液为、、、用、作参比溶液,使用厚度的比色皿,测定、、处的吸光度。 答:正十六烷;姥鲛烷;甲苯;四氯化碳;1cm;2930cm-1;2960cm-1;3030cm-1 10、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另一份经 吸附后,用于测定。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心。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生活动设计 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

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个自己认为穿衣服最美的,说说你觉得哪儿最美。(从形状、颜色、斑纹这几个方面说) 2.生:介绍。

HJ-637-2018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确认报告

. 方法验证报告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8 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8) 方法验证报告 1.本方法授权检测部门及人员 检测部门:检测室 检测人员:XXX 2.本方法所用仪器设备 2.1 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400cm-1~2400cm-l之间进行扫描,40mm带盖石英比色皿。 2.2旋转振荡器:振荡频数可达300次/min。 2.3分液漏斗:1000ml、2000ml,聚四氟乙烯旋塞。 2.4 玻璃砂芯漏斗:40mL,G-1型。 2.5 提取套筒:滤纸制。 2.6 锥形瓶:100ml,具塞磨口。 2.7 样品瓶:500ml、1000ml,棕色磨口玻璃瓶。 2.8 量筒:1000ml、2000ml。 2.9 一般实验室常用器皿和设备。 3.本方法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名称:XXXXXXXXXXXXX 环境控制要求:其他有干扰本实验的隔离。 环境条件监控情况:与实验室控制条件相符。 4.方法原理 水样在pH≤2的条件下用四氯乙烯萃取后,测定油类;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去除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油类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 键的伸缩振动)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根据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类的含量为油类与石油类含量之差。

常见的动植物

常见的动植物 【知识要点】 一、常见的动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1、(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 一样。 2、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 动物。 3、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1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分头、躯干、尾,体表有鳞片;身体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海马、鲨鱼都是鱼。淡水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四大家鱼)。海水鱼:黄鱼、带鱼、鲨鱼。 两栖类:○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兼用 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大鲵(娃娃鱼)、蝾螈、蛙。 爬行类:○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腹部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体内受精。 ○2例子:龟、蜥蜴(变色龙)、蛇、恐龙、鳖、鳄鱼。 ○3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别:有无毒牙和毒腺 外形区别:毒蛇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被毒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类:○1主要特征:体表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骨骼愈合,薄、中空,胸肌发达、脑发达,体温恒定。 ○2例子:企鹅、鸡、鸭、鹅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1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体温恒定。 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胎生、哺乳。 2.例子:穿山甲、鸭嘴兽、蝙蝠、鲸、白鳍豚、袋鼠。 4、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状。(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具贝壳。(蚌、螺、蛤、蜗牛、乌贼、章鱼) 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环节。(蚂蟥(水蛭)、蚯蚓) 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松材线虫、蛲虫) 节肢动物:无贝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外骨骼。

石油类试题

第十九节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的动植物油 一、填空题 1.《水质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中包括和两种测定方法。 答案: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 2.测定水中油类物质的萃取方法有萃取法和萃取法两种。 答案:直接絮凝富集 3.通过吸附剂来分离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吸附分离方法有法和法两种。答案:吸附柱振荡吸附 4.测定油类物质的水样经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 答案:总萃取物石油类 5.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校正系数所需的标准溶液为、和。 答案:正十六烷姥鲛烷甲苯(或正十六烷、异辛烷、苯) 二、判断题 1.《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中所述的油类是指在 规定条件下能被四氯化碳萃取并被测量的所有物质,包括被溶剂从酸化的样品中萃取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所有物质。() 答案:正确 2.水中石油类为烃类的混合物,其所含的烷烃类物质一般要比芳烃类物质少()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其所含的芳烃类物质一般要比烷烃类物质少。 3.水中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实验室内再分样。() 答案:正确 4.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时,处理后硅酸镁和无水硫酸钠都必须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答案:正确 5.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时,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后,去除的是动植物油等非极性物质。()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去除的是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 6.测定水中油类物质,萃取时为防止漏液,所用的分液漏斗的活塞应涂少量凡士林作润滑剂。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所用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能涂凡士林作润滑剂。 7.采用直接萃取法萃取水中油类时,将20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后再移入装有水样的分液漏斗中,此转移过程中四氯化碳的挥发易导致测定误差。()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转移过程中四氯化碳的挥发不会导致测定误差 8.水样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较高时,应采用絮凝富集萃取法。()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采用直接萃取法 9.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当水样中含有大量芳烃及其衍生物时,应首先选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而不是非分散分光光度法。() 答案:正确 10.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用吸附法去除动植物油干扰时,如萃取液需要稀释则 应在吸附后进行稀释。()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如果萃取液需要稀释,应在吸附前进行稀释。 三、选择题 1. 测定水中石油类会受到油品种的影响,当与标准油相差较大时,测定误差也较大。() A. 重量法 B. 红外分光光度法 C. 非分散红外光度法 答案:C 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中规定,用于测定油类物质的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采样后应加. 酸化至PH<2,并于2-5℃下冷藏保存。 A. 硫酸 B. 盐酸 C. 硝酸 答案:B 3.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时,硅酸镁作吸附剂使用前应置高温炉内. ℃加热2h进行处理。() A. 700 B. 600 C. 500

果糖 半乳糖 乳糖在动植物细胞的分布状态

在高中《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涉及果糖、半乳糖和乳糖知识,很多教参中将这些糖类进行分类,多数教辅资料都认为果糖只存在于植物,半乳糖和乳糖只存在于动物,是这样的吗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 果糖 果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酮糖,以游离状态与葡萄糖和蔗糖一起存在于果汁和蜂蜜中,或与其他单糖结合成为蔗糖等寡糖的组成成分。食物中的糖经消化后以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单糖形式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1]。 果糖通过己糖激酶催化变成6 -磷酸果糖,或者在肝中通过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生成1 -磷酸果糖,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进入酵解途径[1]。但一般细胞果糖含量比较低,只有在脂肪组织中果糖含量比葡萄糖含量高。 所以果糖大多存在于植物中,也可以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2 半乳糖 半乳糖是乳糖、蜜二糖等糖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糖苷以及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动物中,但也可存在于植物中。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几种大分子构成,其中半纤维素是由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等组成的高度分支的多糖,通过氢键与纤维素微原纤维连接,半乳糖主要以半乳聚糖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2]。少数植物的果实,如常春藤( Hedera) 果实中,也存在游离的半乳糖[3]。 3 乳糖 乳糖存在于几乎所有研究过的哺乳类乳汁中,含量约占5%,但有少数例外,如加利福尼亚海狮( Zalophuscalifonianus) 乳汁中所含的是葡萄糖,而不是乳糖。但乳糖也存在于植物个体中,如连翘属( Forsythia)花的雄性器官中含有乳糖,

并已从人心果树( Archrassapota) 的成熟果实中获得乳糖[3]。综上所述,果糖、半乳糖和乳糖都可以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中

小学美术教案动植物欣赏的教案

动植物欣赏的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表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 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 教具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授: (一)导入:(播放描绘动物的音乐《野蜂飞舞》) 师说:同学们听这是描绘什么的音乐? 生答:蜜蜂。 师说:在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样真漂亮。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动物、植物。 (二)新授 1、播放课件(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物、植物) (1)我省的省花是月季花,低矮直立落叶灌木,茎有尖刺;叶面平滑有光泽,花冠肥大,花瓣很密,有的是重瓣,有的是单瓣;花的颜色大部分是红色,深浅不同。 (2)斑马:是非洲大陆的特产动物,主要产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和东部、索马里、肯尼亚北部。斑马的外形与一般的马相似,是马的近亲,各种斑马都有深色的条纹遍布在较浅色的身体上。这些光滑的条纹,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绘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格外耀眼。这些条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因为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

光线各不相同,起到了模糊或分散斑马身体轮廓的作用,远远望去,很难将它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3)向日葵:圆形的花盘外长着黄色的花瓣,花盘上有密密麻麻的籽。 (4) 蝴蝶:翅上布满绚丽的花纹,优美的飞舞姿态倍受人们的喜爱。 (5)大狮子:雄狮体貌雄伟,体长约3米,头大脸阔,从头部到颈部有鬃毛,毛通常为黄褐色或暗褐色,尾端有长的毛束。 (6)蒲公英:叶子肥厚,叶子中伸出一直长长的茎,茎上顶着一朵黄色的花,花瓣落后变成圆圆的绒球,轻轻一吹随风飘荡。 (7) 长颈鹿:是现今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头颈和腿都非常长,站起来能达到6米高,就像一座高高的了望台。长颈鹿的长颈长腿,使得它站得高,看得远,容易发现敌情,便于及时拔起长腿快速逃离险境。 (8) 虎:属于大型猫科动物,浅黄色的皮毛上布满黑色横纹。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小耳朵,耳朵背面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显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壮有力,尾巴又粗又长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条纹。 (9)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鸟儿。有雄健勇猛的山鹰,有小巧玲珑的异蜜鸟,有美丽多姿的孔雀,有歌声优美的黄鹂,有勤劳灵巧的缝叶鸟……鸟儿以它们婉转悦耳的啼声,艳丽丰美的羽毛,给人们带来愉悦,带来美的享受。 2、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仔细观察它们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试题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复习试题 (红外光度法) 一、填空题 1.国家颁布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是,方法的国标号码为。 答: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 2.四氯化碳试剂应在之间扫描。其吸光度应不超过(1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答:2600cm-1-3300cm-1;0.03。 3.硅酸镁60-100目: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高温炉内℃加热小时,在炉内冷至℃后,移入干燥器中冷至,于玻璃瓶内保存。使用时,称取适量硅酸镁于玻璃瓶内中,根据硅酸镁的重量,按(m/m)的比例加适量蒸馏水,密塞,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小时后使用。 答:500;2;200;室温;磨口;干燥;磨口;6%;12。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Ⅲ类水域石油类环境质量标准为mg/L、Ⅳ类水域石油类为 mg/L、Ⅴ类水域石油类为 mg/L。 答:0.05;0.5;1.0。 5.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______,另一份经______吸附后,用于测定_________。 答:总萃取物;硅酸镁;石油类。 6.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步骤:直接萃取是将一定体积的水样倾入分液漏斗中,加酸化至,用 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加约 g氯化钠,充分振摇分钟,并经常排气,静置分层后,经 mm厚度的无水硫酸钠层过滤于容量瓶中,重复一次,定容至标线。 答:全部;盐酸;pH≤2;20;20;2;10。 二、选择、判断题 1.红外光度法所用萃取溶剂为四氯化碳,也可采用低毒的来代替。 A、三氯甲烷; B、三氯三氟甲烷; C、三氯乙烷; D、三氯三氟乙烷 答:D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分样。() 1

东北常见动植物名录

目录 景区常见动植物名录 (1) 一、植物 (1) 二、动物 (6)

景区常见动植物名录 一、植物 1.红松: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 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松科, 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红 褐色,皮沟不深,近平滑,鳞状开裂, 内皮浅驼色,裂缝呈红褐色,大树树 干上部常分杈。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浅驼色带黄白,常见青皮;心材黄褐色微带肉红,故有红松之称。 2.樟松: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樟子 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 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 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 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 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3.榆树: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树皮淡灰色,粗糙,不规 则纵裂。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 径1米[1],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 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 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 4.柞树:栎树,也称橡树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 栎属。它们分布在北半球温和地区, 主要是北美洲。栎属植物是夏绿或常 绿乔木,少数为灌木。栎树的果实橡 子特别容易为人所识别,是一种坚果。 果实为一杯状外壳所保护,被称为壳 斗。单叶互生,深裂叶,边缘平滑或锯齿状者少见。 5.杨树:通常指杨柳科,杨属一类的泛称,又分为五个派: 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 大叶杨派。乔木,树干通常端直;树 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杨树小 枝具顶芽与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 卵形或近圆形。荑花序,雌雄异株,不具花瓣,有环状花盘及苞片。苞片顶端分裂,雄蕊多数。蒴果小,具冠毛。

小学美术教案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动物植物欣赏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 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 教具学具: 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授 (一)导入:(播放描绘动物的音乐《野蜂飞舞》) 师说:同学们听这是描绘什么的音乐? 生答:蜜蜂。 师说:在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颜色和纹样真漂亮。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动物、植物。 (二)新授 1、播放课件(有着漂亮颜色或纹样的动物、植物) (1)我省的省花是月季花,低矮直立落叶灌木,茎有尖刺;叶面平滑有光泽,花冠肥大,花瓣很密,有的是重瓣,有的是单瓣;花的颜色大部分是红色,深浅不同。 (2)斑马:是非洲大陆的特产动物,主要产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和东部、索马里、肯尼亚北部。斑马的外形与一般的马相似,是马的近亲,各种斑马都有深色的条纹遍布在较浅色的身体上。这些光滑的条纹,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绘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格外耀眼。这些条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因为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到了模糊或分散斑马身体轮廓的作用,远远望去,很难将它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

(3)向日葵:圆形的花盘外长着黄色的花瓣,花盘上有密密麻麻的籽。 (4)蝴蝶:翅上布满绚丽的花纹,优美的飞舞姿态倍受人们的喜爱。 (5)大狮子:雄狮体貌雄伟,体长约3米,头大脸阔,从头部到颈部有鬃毛,毛通常为黄褐色或暗褐色,尾端有长的毛束。 (6)蒲公英:叶子肥厚,叶子中伸出一直长长的茎,茎上顶着一朵黄色的花,花瓣落后变成圆圆的绒球,轻轻一吹随风飘荡。 (7)长颈鹿:是现今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头颈和腿都非常长,站起来能达到6米高,就像一座高高的了望台。长颈鹿的长颈长腿,使得它站得高,看得远,容易发现敌情,便于及时拔起长腿快速逃离险境。 (8)虎:属于大型猫科动物,浅黄色的皮毛上布满黑色横纹。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小耳朵,耳朵背面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显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壮有力,尾巴又粗又长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条纹。 (9)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鸟儿。有雄健勇猛的山鹰,有小巧玲珑的异蜜鸟,有美丽多姿的孔雀,有歌声优美的黄鹂,有勤劳灵巧的缝叶鸟……鸟儿以它们婉转悦耳的啼声,艳丽丰美的羽毛,给人们带来愉悦,带来美的享受。 2、学生分小组共同欣赏每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实物或标本,仔细观察它们的漂亮颜色与纹样,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3、选择几幅图片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播放描绘动物与植物的音乐) 孔雀、企鹅、长颈鹿、熊猫、斑马…… 牡丹、樱花、荷花、茉莉花、菊花…… (1)欣赏卢梭作品 师说:画家卢梭在他的画中画了什么?你喜欢他的画吗? (2)播放课件(播放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 (3)你知道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4)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5)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好多的动物与植物,感受到它们的颜色与纹样的美丽,并能用简单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课后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用绘画与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出漂亮的动物与植物。

动植物的谜语大全

动植物的谜语大全 本文是关于动植物的谜语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动植物的谜语大全 1. 尖尖牙齿,大盆嘴,短短腿儿长长尾,捕捉食物流眼泪,人人知它假慈悲。(打一动物)谜底:鳄鱼 2. 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侮它,它就扎一枪。(打一动物)谜底:马蜂 3. 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打一动物)谜底:麻雀 4. 几个兄弟一个样,弯弯身子软心肠。看看个个像弯月,吃在嘴里甜又香。谜底:(香蕉) 5. 小小红坛子,装满红饺子,吃掉红饺子,吐出白珠子。(打一水果)谜底:桔子 6. 胖胖圆圆不长毛,又像橘子又像桃,霜里风里熬几夜,绿衫换成大红袍。(打一水果)谜底:柿子 7. 上搭棚,下搭棚,开黄花,结青龙。(打一植物)。谜底:丝瓜 8. 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打一植物)。谜底:柿子 9. 一个娃娃小不点,一件红袄身上穿,香火把它的辫子点,大叫一声飞上天。(打一物)。谜底:爆竹 10. 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动物)谜底:狐狸 11. 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齐,少时喜欢绿衣服,老来都穿黄色衣。(打一植物)。谜底:香蕉 12. 脚下钢轮力气大,日行千里真威风。(打一交通工具)。谜底:火车 13. 黄包袱,包黑豆,尝一口,甜水流。(打一植物)。谜底:梨 14. 衣服有绿又有红,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脸红红人人爱。谜底:(苹果) 15.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水果)谜底:

西瓜 16. 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打一动物)谜底:金鱼 17. 叶儿长长牙齿多,树儿杈杈结刺果,果皮青青果内黑,剥到心中雪雪白。谜底:板栗树 18. 家住青山顶,身披破蓑衣,常在天上游,爱吃兔和鸡。(打一动物)谜底:老鹰 19. 把把绿伞土里插,条条紫藤地上爬,地上长叶不开花,地下结串大甜瓜。谜底:红薯 20. 胡老头,面孔皱,不捶它,不开口。(打一水果)谜底:核桃 21. 天热忙,天冷忙,不冷不热它不忙,一年四季住家里,送来温暖和清凉。(猜一家用电器)谜底:空调 22. 一朵花儿开得大,藤儿牵着高高挂。没有香味没有叶,会唱歌来会说话。(打一物)。谜底:扩音器 23. 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角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後拖着一丛毛。(打一动物)谜底:狐狸 24.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谜底:蚂蚁 25. 习性刁残海霸王,捕它要造工作船,浑身上下全是宝,海面换气喷银泉。(打一动物)谜底:鲸 26. 像条带,一盘菜,下了水,跑得快。(一动物)谜底:带鱼 27. 身穿红衣颜色美,龇牙开口又咧嘴,肚里珍珠数不清,粒粒珍珠甜蜜蜜。谜底:(石榴) 28. 红木盒儿圆,四面封得严,打开木盒看,装个黄蜡丸。(打一水果)谜底:栗子 29. 小小木房站路旁,两边开着活门窗。要使街道干干净,果皮纸屑往里装。(打一物)。谜底:垃圾箱 30. 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谜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