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讲义

初三化学讲义

初三化学讲义
初三化学讲义

一对一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______________

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物质酱

厕所清洁

肥皂水橘汁草木灰水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答案】D

【规律小结】pH=7,溶液呈中性,遇到无色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均不变色;pH<7,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遇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pH>7,溶液呈碱性,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变式训练一

1、(达州)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①柠檬汁,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南京)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某同学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pH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这种酶催化活性最佳的pH约为()

A.pH=0 B. 1

C.6.5

3、(黔东南州)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于是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一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绿,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

倒伏能力

易倒伏

复合肥料磷酸二氢铵

磷酸氢二铵

硝酸钾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例4】(2008·揭阳)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表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答案】D

【规律小结】本题主要考查纯碱(Na

2CO

3

)和食盐(NaCl)的知识。学习盐时要分清个别盐

的个性与共性。

【例5】(·潍坊)右图是某菜农使用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答案】D

【规律小结】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化学肥料的分类。化学肥料根据其所含元素种类可分为氮

A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

C .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 .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

7、( ·汕头)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8、( ·泰州)不用其他试剂,可以鉴别石蕊、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 .盐酸

B .氢氧化钙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9、( ·眉山)下列离子能在PH = 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 42-、NO 3-、K +、H + B 、Na +、Cl -、OH -、Al 3+ C 、Cl -、NO 3-、K +、Na + D 、Ag +、Cl -、CO 32-、K +

10、( ·重庆模拟)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a 2O 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 3、La(NO 3)3都可溶于水。由此判断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 3的是( )

A 、La 2O 3 和 HCl

B 、La(OH)3和 HCl

C 、NaCl 和 La(OH)3

D 、La 和 HCl

11、( ·杭州)生活中常有发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

错误的是( )

A.在食盐中加人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B.蒸干100克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39. 12克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 溶液H 2SO 4溶液,CuSO 4

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②如果把CuSO 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

18、( ·泰安)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

恰好完全反应,

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19、( ·黄石)请回答下列与物质提纯有关的问题。

①下列两个方案都可以除去铜粉中少量的CuO ,从环境保护和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较好的方案是 (填a 或b )。

a.用稀HCl 除去CuO

b.用CO 还原CuO

②要除去K 2SO 4溶液中的少量KOH ,不能选用稀HCl ,原因是会生成 (填名称或化学式)而引入新的杂质。

③要使NaCl 溶液中少量的Na 2SO 4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可选用适量的 (填名称或化学式)。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2、(·哈尔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

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酸碱讲义

酸与碱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酸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碱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如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 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A.鸡蛋清B.牛奶C.西红柿D.柠檬汁 2.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3.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 4.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5.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查阅资料可知,米酒味道变酸是因为米酒中产生的醋酸杆菌使乙醇(C2H5OH)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醋酸(CH3COOH)和另一种常见的液体.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变质是一种氧化反应(填“剧烈”、“缓慢”). (2)米酒味道变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可用验证米酒味道变酸是生成了醋酸. 7.表中列出一些液体的pH. (1)在厨房清洁剂中滴入酚酞试液显色; (2)人大量饮水后,胃液的pH会(填写“变大”、“变小”、“不变”); (3)洗发时先用洗发水洗发再使用护发素,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8.同学们在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时,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做了以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初三化学上册讲义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4年中考复习材料化学(人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 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

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 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 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 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 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初三科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

学子教育集团实效理科讲义专用材料 年级:初三科目:科学8 月4 日第10 次课教师:张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提示: 有些金属在空气中能燃烧(如镁);有些金属在纯氧中能燃烧(如铁);有些金属不能燃烧(如铜)。金属跟酸反应时,有的能发生反应(如铝),有的却不能反应(如铜)。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例1、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例2、不法商贩常在黄金中混熔较多的铜,冒充纯金制品进行诈骗。小李要检验金制品中是否混有铜,他的检验步骤是: (1)在酒精灯上灼烧金制品; (2)将灼烧后的金制品在稀硫酸中浸一段时间。如果金制品中混有铜,应观察到的现象 是;在稀硫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针对性练习 1、辉铜矿冶铜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u2S+O2==2Cu+SO2,该反应属于(???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 C:?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D:?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 3、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溶液中的水 B:?生成的铜 C:?生成的氯化锌 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4、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5、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克,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1克,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Mg B:?Al C:?Zn D:?Cu 6、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该反应的基本类 型为?反应。

初三化学秋季(上册)讲义 第六讲 分子和原子 - 学生-拔高版

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1: 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特别注意】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相似)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一般都有间隔。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初中化学讲义—上册

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即物态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 现象: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的出现等。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上述现象却未必是化学变化,例如: 电灯通电发光、暖气放热、水沸腾的时候有气体产生等就不是化学变化,要 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本的依据还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腐烂、生锈都是化学变化。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可以独立发生,但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测定:物理性质的测定往往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仪器测定。 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测定: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举例:木炭、煤等能用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化) 水能流动,是因为它是液态(物);冰是固态,所以不具备流动性。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

化,是变化的内因。一般用“会”“能”“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例如:木炭能燃烧、食盐易溶于水。 “变化”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 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 点燃:火焰由内而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用一火柴梗伸进火焰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程度最高)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熄灭:烛心冒出一缕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收集:排水法 检验二氧化碳:(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检验氧气:(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木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检验水蒸气:(向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一块产生水雾)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药品取用规则 一、三不规则: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触)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闻) 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尝) 二、节约原则: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会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室安全和事故处理等,实验基本操作贯串在整个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被纳入到系统的实验情景中考查。 3.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会根据化学反应判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一、.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 1.托盘天平的使用 (1)精确度2) 左右(3)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称量。 2.酒精灯的使用 两禁:熄灭:。 如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 3.量筒的使用 用途:。读书时视线应。 4.过滤:(1)作用: (2)操作要点: 一贴:两低:

三靠: 5.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注意:(1)加热时要,防止。(2)当时即停止加热。 6.蒸馏: 7.浓酸、浓碱的使用 (1)浓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2)浓碱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4(09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2.5(09南京)“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3(09苏州)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

4.4(09苏州)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蘸取试液 B .搅拌溶液 C .引流液体 D .研磨固体 5.6(09福州)图2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7.1(09眉山)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金桂飘香 D 、尘土飞扬 8.2(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 、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 、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 、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9.1(09重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10.1(09肇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电解水 B .钢铁生锈 C .木材燃烧 D .玻璃破碎 11.4(09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12.1(09黔东南)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蓄电池充电 C .矿石粉碎 D .海水嗮盐 13.1(09烟台)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14.5(09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熄 灭 酒 精 灯 用 滴 管 滴 液 A B 加 热 液 体 向 试 管 加 固 体

初三化学上册讲义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知识清单 知识框架 走进化 学世界? ?????? ?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科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基础操作???????????常用化学仪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取用规则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酒精灯?????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给物质加热?????仪器加热液体的方法加热固体的方法注意事项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洗涤仪器?????洗涤方法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课题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题组一:基础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 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 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 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5.(上海中考)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沸点B.溶解性 C.可燃性D.导热性 6.(福州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7.(常德中考)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8.(福建中考)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 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根据材料归纳: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条)。 (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题组二:提高题 9.(2018广州)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蜡烛燃烧 C. 粮食酿酒 D. 水结成冰 10.(2017广州)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11.(2016广州)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初三化学溶液讲义

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掌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6.掌握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 一.溶液的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不会改变 (3)溶液是混合物 2. 组成 ·两种溶液互溶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两种溶液互溶时,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将水称为溶剂。 ·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通常把液体叫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 溶质可以是气液固 注意: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分子扩散,也可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课堂练习: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A 大于54度 B 小于54度 C 等于54度 D 无法判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 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 KNO 3将( ) A 会沉降下来 B 不会分离出来 C 会浮上水面 D 不能确定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水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只能水做溶剂吗? 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什么是乳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是什么? 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课堂练习: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 牛奶 B 泥浆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2).在实验室中,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食盐水而不是水。 3.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温度不变.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K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知识回顾 1.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溶剂是______ __,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_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隔里的;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__,溶剂是______ _,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如果二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________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的一种叫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___。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一般是指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全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 现象: △ 现 象 空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原 因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 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1、变化 5、性质 6、能量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各单元讲义(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各单元讲义(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第一单元内容提要 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初步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以及对空气和呼出气体成份的探究,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练习并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物质的好象变化,使其向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并合成新物质。 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新物质,新能燃,生命现象,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前沿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纳米材料等。 (3)研究文章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3.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保持并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学好化学,理解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和理解的新东西较多,如:分子和原子`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勤于动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学习中,学习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化学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完整)初三化学寒假班讲义

第7章酸、碱、盐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有关酸、碱、盐等物质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几种常见酸、碱的性质; 2、了解几种常见的盐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4、常识性了解几种重要的化肥; 5、了解酸、碱的化学通性; 6、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 7、能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一步训练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技能以及巩固有关化学计算的技能; 8、培养坚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酸、碱、盐及它们之间的典型反应; 2、从离子的观点认识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酸、碱的通性。 教学难点: 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 课时安排: 分配共9课时 §7.1溶液的酸碱性 1 §7.2常见的酸和碱 5 §7.3酸和碱的反应 2 §7.4酸、碱、盐的应用 1 复习与练习题 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7.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了解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2、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教学重点: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2、pH的测定方法。 教具准备: 仪器:烧杯、玻璃棒、pH试纸、点滴板等 药品:浓盐酸、稀盐酸、酸果汁、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溶液、氨水、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等 教学过程: (引入)白醋也能像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酸性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如: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等。 2、碱性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等。 3、中性溶液 既不使之变红色又不能使之变蓝色的物质,如: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等等。 4、结论: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 ②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则变红色。 ③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花色石蕊试纸变蓝。 5、比较: (1)酸溶液和酸性溶液 (2)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测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讲解)引入酸碱度的必要性。 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 (1)规定: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 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初三化学秋季(上册)讲义 第七讲-原子的构成 - 老师-基础版

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1 一.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特别注意】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

数不同。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Ar=某种原子的质量 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 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精编讲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 例1.(2014年上海普陀区期中)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知识点二:化学变化 例2.(2014年上海松江区期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变短了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 知识点三:物理性质 例3.(2015?宁波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初中化学必备25个精华知识点上课讲义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初三化学总复习讲义

初三化学总复习讲义 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 端木守拙 主讲 一、2002~2003年南京中考化学试题回顾与分析 1、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和化学学科特点,注重双基考查; 2、加强联系实际,考查综合素质,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能力考查; 3、不断创新命题,注重思维过程,倡导科学探究; 4、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加强试题的教育性; 5、重视学科间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二、2004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趋向分析与备考建议 1、试题突出基础性,不放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建议]①考前两个月内,以《南京市中考指导书》提出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的四个层次”为依据,对初三化学教材进行全盘扫描,知识点一一过关,不能遗漏指导书所要求,务必多拿中考70%基础分。②《南京市中考指导书》上所列举的例题往往为命题者所看重,所以请务必熟练掌握题型解法。③复习中适应基础知识情境化的试题,活学活用。 [例1] 选择题示例: (1).春节来临,火车站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 A .脑白金 B .可口可乐 C .鞭炮 D .啤酒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豆浆 B .喜旺高钙奶 C .鲜橙多 D .冰水混合物 (3).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菜刀生锈、苹果腐烂 B .风油精挥发、动植物呼吸作用 C .粉笔折断、纸张燃烧 D .植物光合作用、冰琪淋融化 (4).去年6月5日是第31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水—20亿人在渴望它。”提醒人们全球有20亿人严重缺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可取... 的是: A .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B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C .洗涤衣物时边注水、边冲洗 D .将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5).宣传科学知识,反对伪科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油 C .人可用肉眼看到硅原子 D .人发功使铝、铁变黄金 (6).化学中有言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尤其表现在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A .质子数、中子数 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7).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阿梅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的模型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