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使用约束具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合理使用约束具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合理使用约束具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合理使用约束具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1T12:11:02.38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5期作者:李师娟

[导读] ICU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英文简称,为医院中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是为病情危重与昏迷的患者提供最佳的隔离场所、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300

【摘要】目的:对合理使用约束具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2018年2月份至2019年2月份我院ICU科室70例患者为例,根据其送入ICU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ICU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约束具,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为ICU 患者行护理工作时,合理应用约束具可将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关键词】约束具;合理使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要作用

ICU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英文简称,为医院中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是为病情危重与昏迷的患者提供最佳的隔离场所、治疗设备及护理服务,以最大程度保障其生命安全[1]。但ICU病房内的患者病情都非常危重且多伴有神志不清、烦躁等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各种意外事件,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护理工作中,务必要合理应用约束具,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纳2018年2月份至2019年2月份我院ICU患者科室70例,并根据其送入ICU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7岁,平均(48.62±18.38)岁,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8岁,平均(48.29±19.71)岁。所有患者均因车祸、中毒、外科手术等原因送至ICU,并通过进一步筛查将妊娠期、皮肤病患者排除,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ICU 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约束具,详细如下:

①成立ICU约束具小组,由资历较深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定期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约束具使用熟练度、操作能力及应急能力。在此基础上,快速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病情、肢体活动程度进行评估,在患者各项指标正常的基础上,方可采用约束具。

②使用约束具之前,护理人员应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其合理使用约束具的必要性,以取得其配合与理解。对患者手腕采用约束带加以棉布进行包裹,包裹完毕后进行约束,在约束带打结完毕后固定于病床下方轴关节处。

③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定时将约束具放松,并对其固定肢体进行按摩,以改善其肢体血液循坏情况,且护理人员使用约束具时,应将使用约束具的原因、时间、患者的皮肤、神志状态进行记录。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出现护理意外事件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坠床1例、自行拔管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17%,对照组患者出现坠床3例、自行拔管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4.2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x2=4.727,P=0.031),(P<0.05)。

3.讨论

ICU为医院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是为病程危重、昏迷患者提供最佳隔离场所、治疗设备及护理服务,以将总体救治效果提高。但ICU患者因管路较多,且家属无法进行陪护,且病情较重,多处于神志不清、烦躁等不良状态,因此,一旦护理不当,将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以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

为保障患者、护理人员及其它患者的安全,临床中对于上述患者多给予约束具,以强制控制其行为。但在使用约束具时,如约束具过紧,则极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甚至溃烂,且对于其肢体正常血液训练也造成了一定阻碍,如约束具过松,患者则会轻易挣脱,并将其作为自杀或他杀的工具[2]。且部分患者因合并心脏病、癫痫等疾病,在采用约束具时,部分患者因情绪激动导致自身疾病发作,因此,对于约束具务必要合理、正确使用。

为保障约束具使用时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在使用约束具之前应全面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以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是否使用约束具,且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取得配合与理解[3]。为患者使用约束具时,护理人员应定时将其约束具放松并对其肢体进行按摩,以保持其皮肤处于正常状态,且应加强巡视,保证约束具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中,并定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其意识状态正常后应立刻撤下约束具,以保障约束具使用的合理性。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ICU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将约束具合理应用,结果显示,其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对于ICU患者,合理使用约束具,可显著提高整体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参考文献

[1]杨春凤, 王海燕, 李萍,等. 三甲医院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护理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8):64-67.

[2]胡蝶. 约束用具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50):201-202.

[3]方靖, 钱明芳. ICU高龄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天津护理, 2017, 25(1):28-29.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1]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 一、双鼻式鼻塞吸氧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鼻塞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一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鼻导管 (3)将鼻塞置入鼻孔。 (4)将两根塑料管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及下巴(颏)下。(5)轻柔调节塑料管上的滑片,固定好鼻导管。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 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二、氧气面罩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氧气面罩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面罩。 (3)选择合适的面罩戴在病人的嘴巴及鼻子上。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 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三、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 【目标】 病人经持续脉氧监测后准确测得动脉血氧含量,以反应氧合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选择合适型号的感应器。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 文章来源:本站源创发布人:Label发布时间:2009-8-17 21:13:45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 一、概述 (一)镇痛和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基本治疗中的地位 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重症患者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 ICU的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替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等。(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 管 插管,长时间卧床。(4)对未来命运的优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其生命 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患者中,约有50%对其在ICU中的经历保有痛苦的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ICU内患者的常规治疗。 推荐意见I:镇痛和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B级) (二)ICU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 在镇痛和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使患者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祛除或减的影响因素。 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l)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诱少或消除患者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3)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例如挣扎)干扰治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 有少数报道还指岀,对非常危重的患者,诱导并较长时间维持一种低代谢的休眠”状态,可减少各种应激和炎性损伤,减轻器官损害。 镇痛和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在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克服焦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新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重症医学科2018年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相关要求,深化拓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工作内涵,以护理部确定的“强专业、树形象、重品质”专业能力要提高;团队形象再提升;品质管理创佳绩为主题。在总结2017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18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基础,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一、实施项目内容 (一)专项推进项目 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与饮食、康复与心理。 (二)项目负责人: 组长:徐妍(护士长) 组员:柴红丽、苗建彬、马爱波、于海波 (三)项目推进具体措施 一、病情观察 主题:睡眠管理 目标:让病人睡个安稳觉 措施: 1.对于清醒的病人为患者树立时间、地点观念,如:阿姨您好!这里是赤峰 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x现在是早晨xx点xx 分。在病房明显处悬挂钟表以便患者观看时间。 2.噪音:

1)工作人员减少在病床旁的对话,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2)监护仪的报警声音调节 3)抢救时注意保护其他患者 4)宣教家属探视时保持病室安静 5)减少治疗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如测量无创血压等 3.光照 1)7:00---9:00尽量使用自然光 2)避免强光照射 3)暗化病室:夜班22:00熄灯,打开床头灯 4)睡眠时可戴耳机和眼罩 4.报警 1)设置合理的报警限 2)及时处理报警并消音 3)及时处理误报警并调整 5.集中治疗及护理操作: 1)静脉给药 2)静脉操作如检测CVP 3)检查(超声、胸片、心电图) 4)肺部物理治疗、翻身、按需吸痰 5)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操作,避免无创血压频繁监测带给病人的刺激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01T14:20:15.8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作者:王莉 [导读] 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10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P、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营养支持疗法;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重症患者出现病情危重情况时,机体对于代谢情况比较敏感,而且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会使得机体大量消耗蛋白质,造成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极易引发感染及并发症,还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1]。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可以下改善患者营养,增强免疫能力,有效预防并发症,利于患者快速康复[2]。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比较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本文选取10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10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2.05±5.08)岁;13例脑血管意外,1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30例颅脑损伤。对照组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2.32±1.82)岁;14例脑血管意外,1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29例颅脑损伤。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经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口应用适量肠内营养乳剂瑞素,注意少量多次使用,缓慢注入,将不足部分通过管饲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有效补充。 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导管或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由此输入全营养混合液,从少到多,缓慢增加,将不足部分采用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等进行有效补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d后营养指标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肝功能损害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0.0系统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验证,P<0.05说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P、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情况比较(x±s x±s)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3讨论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内的重症患者通常因严重创伤、感染、急性不良反应而造成,其机体代谢通常出现高分解情况,且免疫力降低、严重营养不良等,如未合理治疗,极有可能造成其脏器功能受损情况,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营养支持疗法是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早期对患者机体进行能量和蛋白质的有效补充,保持负氮平衡,使得细胞可以发挥正常代谢能力,组织器官可保持正常功能,使得患者机体得到有效营养补充,利于肠道蠕动,胃肠激素可有效分泌,使得肠道血液灌注得到有效改善,可避免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使得,胃肠黏膜屏障得到有效保护,降低致病菌定植、细菌移位等。 经样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P、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

CCU病房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中小医院是一个病房,大医院是一个特别科室,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ICU在世界上有3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成为医院中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ICU 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国内设有ICU的医院还不普遍,但已受到了重视,估计发展很快。ICU又分综合ICU的专科ICU(如烧伤ICU、心血管外科ICU、新生儿ICU等)。 CCU是专科ICU中的一种,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主要收治对象是: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②需要心肺复苏者;③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④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 超机、床旁X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由于ICU是在现化医疗装备下对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因此,在ICU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 ICU能使重危病人得到早期而又准确的诊断,紧急而又恰当的处理。 可能还有朋友看到过SICU,这是外科重症监护的意思。 CCU 也是Central Control Unit(中央控制器)的简称 一.CCU的建设及常用物品的配备、要求 1.监护设备多功能心脏监护系统、无线遥测心电监护系统、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脏起搏装置、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人工呼吸机、输液泵、推泵等。 2.抢救物品配备全套气管插管设备、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头部降温设备、抢救车、各种抢救治疗包如胸穿包、胃管包、尿管包、静脉切开包等。

医疗机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设置与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设置与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8.1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设置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医疗机构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负责集中救治各种原因导致的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系统、持续、高质量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宜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重症患者开放,由符合条件的医师和护士等专业人员组成诊疗团队,为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脏器功能监护和复苏救治,为原发病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应加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建设和管理,落实功能任务,保障医疗质量,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第七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第八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第九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提供床旁B 超、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保留有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 第十一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以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为重点,三级医院可根据专科重症患者的数量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需要,设置规模适宜的专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第十二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平方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平方米。 第十三条病房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应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监管职能。 第十六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收治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重症监护护理(完整版)

重症监护 一、概念 ICU意为加强监护病房或加强医疗科,我国规范其名称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它是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医疗设备,以及复杂的临床监测技术,将人力|、物力和重症和大手术后的患者集中一处,进行集中监测和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二、分类 ICU划分为综合性ICU 和专科性ICU两种类型 1、综合性ICU 是医院内唯一跨学科集中人力、物力对各种危重患者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2、专科性ICU 即为各专科设置的ICU主要承担本专科危重症患者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三、基本要求 1、病床设置 1)规模:一般综合性医院ICU的床位应占全院总床位数的1%---2%,目前多数认为ICU的床位设置数应大于6张、小于15张较为经济。2)使用率:在国外ICU的床位使用率在60%---70%。一般不大于75%,这样既能使监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保证监护室设备有充分的维护和保养时间,并能在病员高峰时仍保持一定的收治能力。 2、病房设置:ICU应分为多张床位的大房间和单人房间两种。 1)面积:大房间每张床位占用面积至少15平方米;单人房间面积至

少20平方米。 2)病床要求:应以前、中、后可摇起,高度可调的床位宜;床头离墙0.5m。 3)空气净化要求: 室内粉尘颗粒数小于10万个/平方米 恒温:通常在22~24摄食度; 恒湿:一般在55%~65%; 4)床旁治疗带:为ICU的重要功能区,再治疗带上需要有充分满足患者需要的电源配置,要有10~15个以上不同制式的电源插座,以及足够的电源负荷,并且备有专用的保险系统,一旦线路短路不影响其他电源工作,其中一个电源插座要专为X线机设置。 四、仪器配置 1、床旁监护系统; 2;治疗仪器 1)呼吸机;2)简易呼吸器;3)除颤仪;4)床旁血液净化装置5)注射器式和容量式输液泵;6)纤维内镜;7)配备全套设备的抢救车; 8)各种氧疗器具,超声雾化吸入器; 五、人员建制 综合性ICU 收治的病种多为跨专科患者,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临床监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综述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6-06-03T11:07:10.31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作者:甘生俊李艳琼通讯作者 [导读]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 甘生俊李艳琼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若是不能及时解决,长期以往的积压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进行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及工作热情的调查,筛查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分析不同因素对职业倦怠的综合影响,探讨针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这一特殊人群的职业倦怠干预方法。 【关键词】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工作热情 [中图分类号] R7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039-01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就诊体系方法改革以后而出现的一种集成式新形式的诊疗技术,ICU病房高度集中先进人力资源和科技仪器,ICU病房的工作者由于救治人群疾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更多的责任心、技术能力和时间投入。职业倦怠(JobBurnout)又称为工作倦怠、工作耗竭、焦崩或过劳等,是指个体面临长期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1]。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在心理学角度引入“职业倦怠”的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面临高度工作压力的情况下,由于工作要求较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并不能很好贴切工作强度需求,而导致的一种挫败、疲态,进一步发展为热情的衰退。职业倦怠这一名词给常人的印象是,工作压力所导致的不适应心理状态,但是其本质与职业压力完全不同,相比职业压力而言,职业倦怠更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偏向于一种负面性质的状态,通俗来讲,可以视为心理障碍的一种过渡期表现。 1背景与趋势 1.1 职业倦怠国外研究现状 Pines和Aronson将职业倦怠定义为:职场上的个体由于长期在工作环境中付出感情后,没有得到适当心理回报的一种热情损耗,是身体和心理疲劳的一种严重表现,容易诱发更为严重的心理或情绪障碍。其对个体的影响可具体表现为的职业态度转变,行为消极等[2]。 1.2 职业倦怠国内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职业倦怠的研究开始在各行业广泛开展,但是其早期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政府有关的公职人员。这一时间段,国内学者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主要从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心理表现对其进行综合探讨,这些观点互为补充,引导了我们对于该研究的进一步了解。 进入2000年以后,职业倦怠在研究范围、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扩展和深化,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逐渐涉及到更多的职业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积累开始丰富。 1.3 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象 近30年来,受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需求,职业倦怠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首先,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增加了大量技术岗位,岗位的职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就医院内部的工作环境来讲,工作节奏较快,气氛较为压抑和紧张,护士岗位特征决定了其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据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的一份数据,20%的护理人员存在职业倦怠,接近一半的人有工作热情耗竭、工作态度平淡等表现,可见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医院护理人员流行的心理性困扰问题,而且该种情绪极容易在小范围快速、严重发展[3]。 1.4 职业倦怠的危害 职业倦怠会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综合问题,身体的耗费容易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心理的刺激或淡漠容易引发行为举止的变动。有相关研究直接表明,职业倦怠会给医院长期工作的护士带来生理上的影响,表现在生化指标等方面。在工作层面上,持续的职业倦怠会损害特殊护理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以往会加重人才损失,不堪忍受的护士将选择跳槽方式脱离原有状态,医院岗位设置来讲,护理人员是需求量最多的人群,所以职业倦怠将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增强职业幸福感能影响医院医护队伍的稳定性和医院的长期发展。 2 主要方法和工具 2.1 职业倦怠的测量及工具 职业倦怠的测量是指对个体倦怠程度的定性判断与定量评价,是单位对职业倦怠人群进行集中干预的前提。由于职业倦怠为一种个体感知为主要量度的指标,具体衡量其严重程度大小不能依靠人工判断,最常用的度量方法和其他很多研究类似,即使用量表进行具体测量,依据其得分的高低来评价其严重程度。据此,不同的学者提出一系列用于判断个体倦怠程度的主观指标,如外国学者以个体持续的抱怨、眩晕等主体症状供述,以及抑郁的情绪障碍来判定个体倦怠的程度。根据此类思想而设计出了一套评价模型。 (1)MBI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量表是Maslach在研究“职业倦怠三维度结构”理论过程中根据实际应用编制而成,用于测量就职人员在不同方面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2)cM-BI量表(ChineseMaslachBurnoutInventory):李永鑫借鉴MBI职业倦怠量表而编制的cM-BI问卷考虑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职业倦怠特征,也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大量学者运用相关的职业倦怠测量量表,通过实证方法了解我国企业员工目前的职业倦怠状况。 (3)BM量表(BurnoutMeasure):梅敏君在《倦怠问卷(BM)的结构研究》中指出,BM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保持在0.8以上,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在0.762-0.259之间,高效的满足了其测量要求,能较好的评测调查对象的工作倦怠情绪[4]。 4 小结 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职业倦怠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剖析,进行职业倦怠领域的未来研究具有广泛意义。越来越多的职业域从业人员都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学术调查的实证调查能了解各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具体影响,为后继的干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职业倦怠研究的落脚点是解决个体的职业倦怠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多种职业倦怠干预策略已经被陆续提出。未来的研究将在进一步了解职业倦怠作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 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重症医学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亮点 自2010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全面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强化护理内涵建设,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健全护理制度,改革护理模式,改进护理流程,完善护理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计划,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严密计划,并落实责任到人。在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完善了“重症医学科分班制度”、“重症医学科生活护理、基础护理计划”等各项制度,细化了“重症医学科病人出入院流程”等,全体护理人员扎实工作,不断夯实基础护理,打造了一个让病人舒心、家属放心、社会安心的重症监护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1、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患者需求。 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改变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了解患者心理,掌握患者动态需求。对患者实施感动服务,满足患者隐含需求。提供个性服务,让病人及家属感到方方面面被关心、时时刻刻被重视。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全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集中监护点,医护人员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考验。记得一位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转入时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生命危在旦夕。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成立了抢救小组,对患者的气道管理、器械通气、用药反应和监护仪器细致地观察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及植入性器械导致的感染。经过无数个昼夜的奋战,病人病情终于有了起色,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抢救小组依然实行专人

24小时陪护制度,直到患者康复出院。重生的喜悦令病人和家属对重症医学科护士充满信任和感激。 下图为护理抢救小组在护理查房 2、改变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分组护理工作落实到人。 科室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护理组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金字塔结构,依据护士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等对护士进行分级,安排分管不同轻重病情的患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责任护士管理固定的病人,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水平,为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病区以落实基础护理为基本要求,要求护理人员重视服务细节。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推行护理表格记录单,将护士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提供更加细致贴心的护理。责任护士严格按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护理措施,实施床边工作制,及时与患者沟通。因护士在床边,使病情观察更细致、全面,更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3、改变护理排班模式,避开高风险时段,减少交接班次数,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临床基础护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开展此项活动以来,重症医学科积极探索改革途径,创新机制,一边强调临床基础护理的落实,一边同步改革护理管理和落实激励措施。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实行了十二小时排班,减少交班次数,保证病人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一)ICU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1.护理部应加强对ICU 护理质量的控制及管理,成立ICU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其组成由护理部和ICU 护士长等组成,在护理主管院长(或医疗主管院长)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主要职责与权限是:对ICU 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予以咨询及评议,对本院的ICU 护理问题负责提出鉴定和处理意见。 2.1 职责: 2.1.1 研究全院ICU 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审定ICU 护理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2.1.2 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ICU 护理质量方面的重大事项,遇 有紧急问题随时召集会议。 2.1.3 组织ICU 护理的会诊及病例讨论 2.1.4ICU 护理问题鉴定: a.对本院ICU 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鉴定,讨论分析问题性质,为医院做 出处理决定提供依据。 b.对于ICU 发生重大问题与相关部门共同鉴定,并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会。 2.2 权限: 2.2.1 实施ICU 护理质量监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改进措施,以促 进全院ICU 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2.2 对各ICU 制订的护士培养计划进行审定,对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 考评。 (二)ICU 护士准入制度 1. ICU 护士准入条件(新上岗) 1.1 具有护士执业资格 1.2 两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1.3 通过三个月以上的危重症护理在职培训 1.4 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ICU 临床护理。。 2.ICU 护士独立工作准入资格 2.1 实行一对一带教,直至其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2.2 带教期间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2.3 带教期间,每月由护士长和临床教师对其进行ICU 临床技能考核。 2.4 带教期结束后,能熟练掌握ICU 各种规章制度、规程、岗位职责并通 过严格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 (三)ICU 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1.ICU 护理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管病房医师给与协助。 2.ICU 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3.ICU 护士对病人实行24 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急救护理措施准确及时。 4.各种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记录完整、整洁。 5.危重症病人护理措施到位,杜绝差错隐患,确保病人安全。

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制度

重症医学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科室设立兼职或专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请购置、 仪器保管、日常维护、使用指导、安全检查、设备定期核对、 信息反馈及报废等工作。 2、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操作规程,保养维护制度,并认真做好 使用情况登记,保证性能良好,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对大型贵 重仪器设备应安排专人负责。 3、高、精、稀缺仪器必须有专人操作使用、定期检查,未经技术 培训之人不得使用仪器。 4、仪器使用前应组织学习,充分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各项仪器建立使用说明卡,挂于仪器上。 5、定期清理呼机管道,监护仪导联线及血压计袖带,保证抢救设 备完好率100%。 6、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设备科同意,院领导 审批后方能外借。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要按规定着装,外出离开病房时要换便装。 2、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须进行抗HIV、抗HCV、HbsAg等检测, 阳性者须安置在隔离监护室内,分开护理。 3、工作区域划分要规范,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4、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 病人污染物时要戴手套操作,操作后要立即摘除手套,严禁戴 手套接触非污染区域和物品。 5、病房平时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6、治疗区和监护病房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报告存档。 7、治疗室和各监护区拖布、抹布应分开放置,标记明确,用后置 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悬挂晾 干。抹布应一桌一布,用后置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 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8、监护区内各种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湿 式清扫每日两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当墙面、地 面、物体表面被HIV等传染性病原体污染时,可用 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 9、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专人专用, 保持清洁。病人转出或死亡后作终末消毒处理。 10、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等定期更换,送中心供应室消毒处理。 11、非一次性的诊疗用品和器械用后应初消,再清洗后送中心供应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7-10-30T15:54:25.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作者:覃萍 [导读] 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针对的是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 (中江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n=48,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8,行循证护理),比较2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与常规组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大力普及。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ICU;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相关性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276-02 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针对的是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各种抢救药物输入与胃肠外营养、补液输血等相关治疗。此项技术具有较高无菌操作和护理要求,一旦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出现导管脱出、断裂或堵管、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1]。近年来临床方面对护理学和中心静脉置入导管的护理研究不断深入探析,发现规范、科学的护理操作对降低中心静脉放置导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护理理念,将其应用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工作中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我院ICU收治的96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整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8.5±10.3)岁。其中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15例,需心肺复苏19例,严重创伤、大手术45例,一个或多个脏器衰竭17例。其中股静脉插管28例,锁骨下静脉插管35例,颈内静脉插管33例。按照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n=48)和研究组(n=48)。将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作统计比较,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遵照ICU基础护理方法进行,做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感染及心绞痛。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制定护理方案时需要依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对循证护理问题进行确定,明确中心静脉导管的具体放置部位、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变化,同时要了解室内环境卫生方面的要求、患者营养需求、如何选择穿刺点和加强观察等。(2)寻找循证支持,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并对临床护理经验的方式进行总结,以确定循证支持。(3)循证护理的具体应用:严格遵医嘱合理选择导管放置部位,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改善,强化室内消毒和杀菌工作,选择好穿刺点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对这日常饮食、运动进行指导,做好导管脱落、感染、断裂等控制和预防措施,及时分析和控制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要对循证护理人员进行有关中心静脉置管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促使其循证护理操作的熟练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改善护理效果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留置导管过程中要每天对穿刺点进行3~4次的观察,发现穿刺点发热、寒颤、红肿痛等情况时,要立即抽取中心静脉导管血、外周静脉血等进行检测,发现血象感染征兆后要将中心静脉导管及时拔除,并进行细菌培养,通过细菌学结果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判断。并对导管有无断裂、脱出、局部渗血、渗液等予以观察。发现药物、营养液存在输入不畅额情况,且监测指标未出现大幅度变化时,需要判断导管是否发生阻塞。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进行表示,χ2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比较见下表。 3.讨论 就目前而言,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在临床ICU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光大患者的主治医生的信赖与肯定,然而这种新型技术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护理手法的要求非常高,因非专业化护理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引起了临床方面的高度关注[3]。循证护理将可信度高、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参照依据,提出相关问题后,再寻找实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实证为患者进行最佳护理。其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优点,可使静脉导管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4]。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甚至随时存在生命危险。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待每个环节都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一般情况下,中心静脉导管主要时在患者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内放置,患者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心理负担,实施循证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对中心静脉置管的优势、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健康宣教等帮助患者增强对自身疾病和此种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提高其配合意识和治疗依从性,尽可能消除其悲观、失望、恐惧不安等心理。增进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为其提

-ICU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ICU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随着护理学专业的不断发展,以往单纯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因此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服务应运而生。优质护理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水平,从而达到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 ICU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这里患者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家属陪护,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ICU显得尤其重要。我科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有几下几大亮点: 一、打造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 目前我科室的护理人员结构涵盖了N?—N?各个层级,人员结构合理,新定科护士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轮转锻炼,由主管护师带教,进行专科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定科;同时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理论技能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鼓励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急危重症护理小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压疮治疗小组等专科护理小组,进行二次培训,促进护理专科化的发展,不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每年选派优秀护士去外院进修,学习并开展护理新技术,紧跟技术前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

能级对应、分床到护、责任到人,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二、进行全面、详细的健康宣教 ICU与其他科室最明显的不同点是无家属陪护,无论是清醒的患者本身还是患者家属都会感到紧张害怕,因此在每一位患者入科时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入科宣教,包括告知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病情、治疗、用药、辅助检查、标本留取、护理、饮食等;重点介绍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探视制度,每天探视一次,时间为上午十点半,告知患者家属务必保持手机畅通,以便随时联系,及时告知病情;告知患者家属需配合我们做好家庭支持工作,包括购买生活必需品、适当添加辅食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以增进亲情,使患者更有信心战胜病痛。 三、创造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颅脑损伤的患者会出现中枢性高热或者体温不升,这类患者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我科利用中央空调控制病房温度在22℃~24℃,再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应用冰毯、热水袋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水分蒸发快,因此要保证病房湿度不低于60%,我科根据温湿度监测仪保持病房恒温恒湿;每班定期整理治疗车、床头柜、处置室,及时清理垃圾,时刻保持病房整洁,给病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四、提供别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服务 ICU的特点之一就是仪器多、管路多、治疗多。我科护士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