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辅助管理资料整理1

计算机辅助管理资料整理1

计算机辅助管理资料整理1
计算机辅助管理资料整理1

第一章

1.管理的概念:一般可以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合理的配置组织的资源,以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1)管理作为科学是指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管理作为艺术是指管理的实践。

(2)管理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化。

(3)管理、行政管理和经营的区别:行政管理通常指政府和其他非赢利组织的管理活动;经营活动指企业的职能。

2.管理理论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典管理理论;第二阶段是行为科学理论;第三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有: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

(2)行政科学理论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有: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3.管理的职能:指管理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系统的概念:一般的说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元素、单元)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含义包含(1)系统由若干要素(有时称为子系统)结合而成。

(2)系统的要素是按一定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的。(3)系统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的分类:(1)按综合复杂程度分为物理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2)按抽象程度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体系统(物理系统)。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动态性。

5管理系统: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的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技术等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1)经营宗旨即为:合理利润;物流、财流、人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转;必须具备五大基本功能,即生产、销售、研究发展、财务和人事。生产指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提供需要的产品。

(2)按管理活动的层次划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

(3)上层管理活动的结果是计划。

6.管理系统的特点:

(1)管理系统是把人也作为结构成分的组织系统;

(2)企业系统是一个有输入、输出的开放式系统;

(3)管理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

(4)企业管理系统是多目标系统。

7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减少和消除;信息是具有新内容和新知识的消息;信息是一种有用的知识;信息是实现世界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8数据是现实世界事实的反映,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被辨别的符号。信息和数据是原材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数据。

9信息的基本属性:事实性、等级性(来源、实效性、保密、加工方法使用频率、精确性)、可压缩性和不完全性、扩散性、传输性、分享性、增殖性、转换性。

10信息的分类:

(1)按重要性分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2)按应用领域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和军事信息。

(3)按加工程度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4)按表示形式分文本、数据、图像/图形、声音。

11管理信息是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中经过加工的数据,是为管理服务的重要资源。分为四大类型:描述性信息、概率性信息、解释和估价型信息、宣传性信息。

12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对组织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交换,以支持和改善组织日常的业务运作,满足管理人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各种信息需求的集成的系统。

13信息系统的组成:人员、数据/信息、活动和技术四类要素构成。

14信息系统按服务的层次可分四种类型:作业层系统、知识层系统管理层系统和战略层系统。

15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储存、加工、更新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为目的,支持企业高级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特征::人机系统;如实记载;具有可修改性和可扩展性,是典型的开发系统,具有预测和控制能力。

16.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如下功能:

①数据的输入/采集;②数据的传输③数据发存储④数据的处理/加工

⑤数据的输出/使用

17.管理信息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既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⑥18.MIS的应用: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型管理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1.计算机发展史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真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2.计算机在传统上可分为微型机算计、小型计算机、和主干计算机。他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超级芯片、第五代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和复杂的数学模型。

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最主要的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器是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使得计算机的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可以集成

到一个芯片上,这类芯片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指标字长、时钟速度、总线宽度;计算机系统可分为软件和硬件。

4.计算机内存: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也称为也称为一级存储器或内存,主要由半导体存储器组成的,按性能和用途可分为只读ROM和随机存储

器RAM。二级存储器指磁带、磁盘和光盘等永久性存储介质。

5.计算机软件:

5.1软件:是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操作的详细指令。包括程序和使用维护它的各种技术文档。程序是一系列语句或计算机指令的集合。

二进制的优越性:(1)状态简单、器件容易设计、性能稳定、运行可靠。(2)运算法则简单。(3)可使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共享一个运算器。位(bit)是计算机操作的最小数据单位。

5.2类型: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于协调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协调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直接管理并控制计算机活动的系统软件称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资源分配、调度、监视。5.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第四代语言、面向对象的语言。

6.人工智能AI:是探索人类的思维过程,研究将人类的脑力劳动外延到某种物理装置上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的一门科学。

功能:具有人一样的行为能力,可以理解语言,完成一些物理上并列的工作,利用感知设备去感知他周围的环境,或在某特定领域以人类专家的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的困难、问题。还应该象人类一样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特征:推理、行为、使用隐喻和比拟、创立并用的概念。

7.通信技术:

7.1通信是将数据以一定的形式,如语言、数据、文本和摄像,使用电或光的传输介质,在位于不同地点的设备间进行传送的过程。

7.2通讯网络的功能:生成数据---转换/编码数据---确定数据传输路径---传输数据---转换/解码数据---接收数据部件:原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交换系统---数据信道---数据通信设备---宿设备

7.3数据的生成和接收:可使用许多类型的电话、终端、二级存储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进行。

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数据传输要求将所传输的数据编码为电气或光信号,稍后再解码成可用的形式。数字信号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即二进制位,通常用每秒传送的比特数作为传输速率的单位。

交换是从源地到目的地有多条路径的网络含有交换系统,用以决定所传输信息经哪条路径。数据传输是将数据从源地移动到目的地,他的两种方法是有线和无线传输。传输速率单位是位/秒(bps)。

传输模式:通常采用串行传输,包括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异步传输方式又称为起止式传输方式,特点是数据以字符为传输单位,每个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字符后跟一个终止位,而且字符的发送时间是异步的;同步传输以报文或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在首尾加上由计算机规定的线路确定的字符。

传输方向: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单工方式是指在任何时刻信号在传输信道中只能沿一个方向传送;半双工指信号在传输信道中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但每一时刻只能沿一个方向传送;全双工允许数据在同一时刻进行双向传送,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高速传送。

带宽用于描述可发送信号的最高和最低频率的差值。

8.计算机网络:指通过数据通信把地理上分散的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逻辑上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负载均衡和分布处理。

9.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按交换方式分为:线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ATM和桢中继。

按拓扑结构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型网。

按覆盖面积分为: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

按控制方式分为:集中式网络和分布式网络。

按网络所有权分:专用网和公用网。

10.ISO的OSI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为开放系统互连(OSI)提出了“基本参考模型”的国际标准(ISO7492)。

OSI的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对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1.因特网:是通过卫星、电缆、光纤等连接世界各国的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国际网络系统。

因特网的功能:Internet提供一系列的网络工具实现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陆服务、文件传输服务、WWW服务、Gopher、Arghive、广域信息服务器、电子新闻、电子论坛、在线交谈、电话服务等。

连入因特网的方式:单机入网、局域网入网。

12.企业内部网Intranet:是将Internet技术应用于组织内部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平台,通常用于大型跨国连锁集团内部经营或营销信息沟通过程。主要涉及的技术:网络互连、文件传输、电子邮件、Web技术、用户界面技术;他的优势:系统建设费用低、通信费用少、开发统一的浏览器界面,减少用户培训时间、开发周期短。

13.数据库:

13.1有关文件组织的概念:一个计算机系统是按层次组织数据的,首先由位组成字节,字节组成字段(域)依次组成记录、文件、数据库。位(bit)是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其值是0或1;字节(byte)由8位组成,表示一个字符,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多个字符组成一个词或一个完整的数字,叫做字段;若干个相干的字段组成一个记录;若干个相同类型的记录组成一个文件,若干个相干的文件组成一个数据库。

传统的文件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数据的冗余和混淆、程序—数据的依赖性、缺乏灵活性、安全性差、数据的共享性和有效性差。

13.2数据库:是以特定格式存放的、以集中的和低冗余方式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来收集和组织,以便有效的服务于应用程序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以定义数据库、完成更新数据库的事物,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并控制数据库的有效性的一组集成化的程序。

13.3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描述,即实体模型的数据化,是数据在数据库中排列、组织所遵循的规则,以及对数据所能进行操作的总体。

传统数据模型种类: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

13.4数据库的设计过程:调查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优化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是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数据概念模型,再描述现实世界和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是一种语义模型。

实体是组织所关心的事物,是信息管理的对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

E-R图的核心是划分实体和属性。

13.5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具。数据字典是超越数据的计算机分类和目录,即字典的内容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是含有管理数据定义的数据库。

13.6关系规范化理论也称为数据库模式设计理论,它遵循两个原则:关系的等价替代和数据的最小冗余。这种方法将尽可能地简化数据结构,以提高数据的可修改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13.7设有关系R,A和B是R的两个属性,若

对于A的每一个值,B必然有一个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则称关系R的属性B函数依赖于属性A。记做A→B。

设关系R有A,B,C三个属性,若A→B且B→C,则称C传递依赖于A。

13.8规范化是指一个数据结构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数据组项。对于非规范化的关系首先把所有非平坦的数据结构分解成若干个二维表形式的数据结构,并指定关键字。

第一范式(1NF):如果关系R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则称这个关系是第一范式。

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R是1NF的,而且关系的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每一个后选关键字,则称R是2NF。

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R是2NF的,而且关系的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任何一个后选关键字,则称R是3NF。

14.数据库的保护和管理:

数据库的完整性保护是指防止和拒绝错误数据

的存储和操作,保证并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是指防止非法使用数据库,警惕非法用户有目的的盗用数据或破坏数据库,而由DBMS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三种方法:使用权的鉴别、使用范围的限制、存取控制权鉴别。

数据库的恢复:破坏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必须采取应急抢救办法。常用方法是采取数据库备用副本和日志,两者结合可有效的恢复数据库。备用副本加上转储日志就能将数据库恢复到数据库系统被破坏的现场状态。

数据库管理员职责:(1)在数据库规划阶段,选择和评价与数据库有关的软硬件。(2)在数据库设计阶段确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3)在运行和控制阶段,决定数据库的保护策略如决定用户权限、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

15.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系统实体的安全、软件的安全、数据的安全和运行的安全。

信息社会的脆弱性:由于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大量的数据资源存储在计算机中,使得计算机成为机密和财富集中的所在,一旦被损坏或丢失,将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其国防、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深深的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否可靠安全,对信息社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信息社会里,无数功能完善的微型计算机连入因特网,这些系统必然会遭到非法用户或网络黑客的入侵和破坏。

15.1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主机的维护与管理、外设的维护与管理、网络硬件的维护与管理。

机房的物理环境管理:UPS、恒温恒湿精密空调、防静电、防雷措施、测漏防护。

软件的维护与管理:(1)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扩充数据库的空间、备份与恢复、设置数据库的存储权限、对数据库运行性能监测;(2)网络系统权限设置(3)网页的更新与维护(4)防止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15.2计算机犯罪及预防:犯罪手段分为暴力和非暴力两种,前者是指对计算机资产实施物理破坏、偷窃计算机设备;后者指用计算机技术知识及其他技术进行犯罪活动。

防治措施:访问权限限制、数据通信控制、管理安全措施。

15.3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护:计算机病毒程序模块构成:病毒引导模块、病毒传染模块、病毒表现/破坏模块。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删除系统和用户文件;破坏磁盘中的数据文件;减少内外存空间;破坏磁盘引导区、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系统异常死机;封锁键盘,屏幕显示混乱;降低系统运行速度。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手工方法指用户利用Debug、PCTools、Norton等软件工具检测计算机病毒;软件自动诊断方法实际上是对手工方法的自动化,特点是速度快。

第三章计算机辅助管理通用工具Access和Excel

1、Access的基本成分:表(table)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对象;查询(qurey)是在表的基础上,对表所进行的操作;窗体(form)是Access应用程序与终端用户进行交互的窗口,能够迅速生成美观大方、安排合理的画面,并提供多种数据显示风格;报表(report)以某种打印格式来显示一些数据,使用报表来设计打印输出是很有效方法;宏(macro)是一个应用程序所执行的一串常用的操作;模块(module)是由若干个子过程或函数组成的。

2、Access的5种查询类型:⑴选择查询(Slect Query)⑵操作查询(Action Query)⑶交叉表查询(Cross-table Query)⑷参数查询(Parameter Query)⑸SQL查询(SQL Query)。

3、Access窗体设计的步骤:⑴创建初始窗体⑵在窗体中添加必要的控件⑶对窗体中的字段或控件进行移动、定义颜色、调整大小、对齐或设置格式⑷为窗体中控件指定各种属性⑸指定窗体的格式,可以预制的自动套用格式,以得到整体效果⑹有时,需要窗体中还有子窗体,这需要创建一个子窗体,在设定窗体和子窗体的关系。

4、Access宏操作步骤:⑴标识打算完成的任务⑵计划以手工完成这些事所必须的步骤⑶创建执行这些步骤必须使用到的宏操作⑷测试宏⑸修改宏,直到这个宏能正确执行⑹模块。

6、工作簿的结构:⑴例符,最大256例⑵行号最多65536⑶滚动条⑷工作表名称显示区⑸工作表名称滚动按纽⑹窗口分割条⑺工作表名称分割条⑻工作表全选按纽⑼单元格⑽区域⑾选择器。

7、1工作表

7、2列符:Excel工作表的最大有256列。

7、3行号工作表最多有65536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7、4单元格工作表中行与列交叉形成的一个个格子称为单元格。

7、5区域由多个单元格构成的表中的一个矩形区域、区域可用名称表示,也可用地址表示。

8、Excel公式是在工作表中对数据进行运算的等式,它由数值、运算符、单元格或区域地址以及名称、工作表函数等元素组成,可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四则运算或比较运算。9、Excel函数是已定义好的公式,它可以对单个或多个参数值进行操作,并返回单个或多个值。Excel函数是由函数名和紧随其后的一组参数组成,参数用圆括号括起来。

10、Excel图表的构成:⑴图表区域⑵绘图区域⑶图表标题⑷数据系列⑸数据标记⑹数据标志⑺坐标轴⑻刻度线⑼网格线⑽图例⑾背景墙及基底。

11、Excel图表的类型:⑴柱形图⑵条形图⑶折线图⑷饼图⑸XY散点图⑹雷达图。

12、超级链接是Web中的术语,是指Web页面中兰色的带下划线的显示文本和图片,这些文本或图片是一些热链接点,单击它们可以跳转到其所指向的其它Web页面,包括本文件的其他位置、本机内的其它路径下的文件、局域网络共享资源、全球广域网或企业内部网中某个网页位置。

13、单元格的删除和清除的不同:删除单元格是将选定的单元格从工作表中除去,与此同时,与被删除单元格相邻的其它单元格的位置也要相应的调整;清除单元格是从工作表中移去了单元格中的内容,单元格本身还在工作表上。

14、单元格数据的验证:在Excel中有提示信息与数据有效检验的功能,该功能可以指定单元格中允许输入数据类型(文本、数字、日期等)以及有效数据的范围。如果输入的数据超出了指定有效数据的范围,则Excel拒绝该数据的输入,同时显示出错误信息,该信息可以由用户设定。

15、Excel数据管理的特点:Excel有很强的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对数据表进行排序、检索、数据汇总以及合并计算等;还有很强的数据分析功能,除了可以对数据进行制表、作图和计算以外还有很强大的分析工具库,可以进行数据的复杂统计或工程分析。l⑴、建立数据清单;⑵数据排序⑶数据筛选⑷数据的分类汇总。

16、利用图表向导创建Excel图表的步骤:选择“插入/图表”→打开“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纽→“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数据源”对话框,指定图表数据区域。→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

第四章

1、生产是一种“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形式的、有组织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

2、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即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包括:QDC管理和资源要素管理。QDC管理是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要素管理:是指设备管理、物料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3、计划工作的概念: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及时地、预见和制定为达到一定目标的未来行动方案,可分为4步:⑴、确定计划目标⑵收集与编制的计划有关的历史数据、信息、期望值⑶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预测⑷编制计划。分长期、中期短期计划。计划的定量分析方法: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按统计原理进行总分析,

寻找生产经营内在联系发展趋势,是预测未来的基础)、预测方法(是在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估计、推断和判断。包括外推法、因果法、直观法)、计划模型方法、线性规划方法。

4、管理控制:是对特定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发现实际执行与计划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现。控制的内容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切管理内容都有控制问题。包括行为控制、人员素质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财务预计控制等。

5、现代企业管理模式:MRPII、JIT、OPT、OKP等。⑴制造资源计划(MRPII):是运用现代管理系统和分解的生产性的管理系统,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包括物料、设备、人力、资金、信息五大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对产供销财连成有机整体,形成闭环反馈系统。⑵准时生产方式:是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JIT主要用于工序比较固定的大批量均衡生产类型,它使整个生产现场在质量、数量和时间上协调起来,谋求成本最低。核心是追求无库存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⑶最优生产技术(OPT)是在有限排量负荷的基础上,抓瓶颈工序资源的利用水平,从而寻求最大的生产率。⑷精良生产或精节生产(LP):小组工作;生产的主要责任向生产第一线下放;有功能很强的对产品缺陷的监督系统,其关键在人工组织与管理上,在于提高热病的个体与群体素质。⑸同类生产法(OKP)是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由用户单驱动,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作出迅速反应。

6、生产计划: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综合计划是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所做出的概括性设想。它要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的产出内容、产出进度、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等问题做出决策。综合计划的制定步骤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确定计划内每单位计划期的市场需求、制定初步信息方案(稳妥应变型和积极进取型),考虑相关关系(关系一:本期人员=上期末人员数+本期初聘用人员数-本期解聘人员数;关系

二:本期库存量=上期末库存数=本期生产量-本期需求量)、各种成本约束。

7、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内的生产数据,是把综合计划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使企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保证交货期的前提下,使生产达到连续、均衡。它控制了所以车间生产作业的优先级。

8、主生产计划的约束条件:⑴MPS所确定的生产总量必须等于综合计划确定的生产总量⑵综合计划所确定的某产品在某时间段内的生产总量应以有效的生产组合方式分配在该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生产;⑶在以单位计划期确定生产批量的同时,必须考虑作业的交换成本和库存成本⑷确定产出批量和生产时间时,必须考虑有限资源的约束,根据产品轻重缓急分配

资源。

9、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⑴、现有库存模型(POH)现有库存量是指每周需求被满足之后,仓库仍有的、可利用的库存量。计算模型为:It+ Pt-max(Ft-COt)⑵待分配库存的计算,待分配库存(ATP)是指用来满足顾客在确定时间内供货,同时,利用ATP来决定对临时新来的订单供货合同,确定具体的供货日期。⑶粗生产能力计划(RCCP)是依据初步制定的MPS方案,考虑企业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主要指能力约束),来核查MPS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制定生产能力计划。10、生产计划中的数据库:定额数据库和计划指标数据库。定额数据库包括⑴劳动定额数据库⑵设备利用定额数据⑶物资消耗定额数据⑷资金利用定额数据⑸管理费用定额数据⑹车间能力定额数据。以上定额数据是计算机辅助编制综合计划的基础条件。计划

指标数据库计划指标是指在计划中规定的,用数字表示的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各方面的预期目标。即反映计划期内各项生产指标达到的水平与生产增长幅度,由此构成完成计划指标体系。包括产品品种指标、产品产量指标、产值指标、劳动指标、物资指标和财务成本指标。

11、物料需求计划MRP是指按时间段编制物料采购计划和库存计划。

12、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⑴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⑵MRP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用户订单和预测需求,以及高级管理层的生产计划,在现有资源下决定生产的数量,此过程产生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批量,通过物料清单确定原材料、零部件的需求量,再根据库存记录决定订什么、订多少和何时订等问题;物料需求计划MRP输入是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输出是详细的制造与外购的物料及零部件清单,同时有开始制造时间、订单发放时间。

13、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要的信息要素:⑴、生产主计划⑵物料清单(BOM)描述一个最终产品是由哪些零部件、原材料构成的,这些零部件之间在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上相互关系⑶库存记录,记录现有库存中物料种类、存量、已订量、到货期等,以次作为自制加工或采购的依据。要生产什么?(主生产计划);要用什么(物料清单);有什么(库存记录);还缺什么?何时订购(MRP的编制)。

13、1物料清单:是指产品相关需求源于产品结构,是描述最终产品与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原材料等之间关系,这种关系必须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形式,即以数据形式描述产品结构。物料清单数据具有2个含义:反映产品与相关物料量对应关系;反映产品生产完工时间与相关物料供应时间的对照关系。

建立步骤:①根据产品图样,列出最终产品的结构图并确定层次编号、数量、单位②根据产品结构,形成单层物料单③将所有形成的单层物料单,以层号为依据建立多级物料单,以形成一系列单层物料单连接的产品逻辑结构几数据描述。

14、现有库存量计算:It=It+St+PRt-GRt

15、计划因子分析:包括生产周期、批量规划、安全库存。

16、MRP的输入信息:主生产计划(MPS)是MRP的主要输入信息和驱动要素;库存信息,是编制MRP的主要依据;物料清单(BOM)从最终产品结构及其MPS推导出的构成产品的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其他需求信息,独立于MPS需求信息。

17、MRP的生成⑴MRP生成方式:①再生式MRP系统②净改变式MRP系统;⑵生成所遵循的分层处理原则;⑶MRP生成步骤。

18、MRP的输出:输出结果是详细的制造与外购物料及零部件的清单,同时有开始制造时间、订单制造自己、订单发放时间(包括外购与自制订单)。

19、生产作业排序:是集中研究当不同的工件或几个工作地进行加工,以及一个工作地可以执行多种加工任务时,如何有效进行排序问题。

20、优先调度规则:⑴FCFS优先选择最早进入可排序集合的工作;⑵EDD优先选择完工期

限最紧的工作;⑶SPT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⑷SCR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⑸MWKR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⑹LWKR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⑺MOPNR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数最多的工件;⑻RANDOM随机挑选下一个工件。

21、项目的概念是指那些作为管理和控制对象,按限定时间、预算和质量标准完成的一次性工作或任务。特点:项目的一次性、项目的目标明确、项目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性。22、项目管理的概念是为项目取得成功、即实现所要求的目标、质量、规定的时限、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特点: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项目有其寿命周期;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23、工作结构分解法(WBS)又称项目结构分解结构,是将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可管理的单元的形式,从而能更容易地确定这些单元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成本预算和进度等。同时利用

工作分解结构编码(WBS编码)对项目的这些信息进行统一定义。

24、常用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⑴关键日期表⑵甘特图⑶关键路线法⑷计划评审技术⑸图示评审技术

25、质量管理的概念: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特征:进攻型或“全攻全守”型质量管理,对整个系统采取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质量。

28、质量管理常用的7种方法:⑴统计分析表⑵数据分层表⑶排列图⑷直方图⑸因果图⑹散布图⑺控制图。

29、PDCA循环方法的含义: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plan)计划。确定方针、目标和行动计划。

D(design)执行。按照计划和措施去实施。

C(check)检查。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A(action)行动。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措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加以总结。

30、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全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1、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系列国际标准的简称。阐述的是:为了实施企业质量方针,必须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通过对产品的“寿命周期”的分析,找出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及人的因素,并使之在建立的质量体系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保证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并且保护企业的利益。

32、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内容:⑴根据企业产品的结构及生产类型,确定相应的质量环。

⑵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结构⑶形成质量体系文件⑷质量体系评审⑸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系统。

第五章计算机辅助非生产性管理

1、市场预测的内容:居民购买力总额预测;居民购买力投向及其变化趋势预测;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及发展变化趋势预测。

2、市场供应预测是对进入市场的商品资源及其构成和各种商品市场可供量的变化趋势的预测。它同市场需求预测结合起来,可以预见未来市场供求矛盾的变化趋势。我国由于外贸进口主要受国家控制,因此,市场供应预测主要是预测生产部门可以提供的商品及其构成。

3、科学技术发展预测是指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与企业产品有关或材料、工艺、设备等有关的原材料的科技发展

水平、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情况的分析研究和预测,为制定企业科学技术决策及科研发展规划服务。

4、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组成:研究发展能力、营运能力、销售能力。

5、定性预测方法:是根据历史、现实的资料,凭借个人经验、知识和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

6、定量预测方法:是根据历史、现实的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预测的方法。

7、简单预测法:把历史各时期的数据进行简单平均,将其结果作为下期预测值。Y=(X1+X2+…+Xn)/n。

8、移动平均法:是利用与预测关系密切的近期资料进行简单平均计算,而不是利用以往所有各期资料进行预测。

9、工资核算的主要内容:⑴工资核算的原始凭证⑵工资计算与结算⑶工资费用的汇总与分配。

10、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⑴收集数据⑵核对数据⑶计算数据⑷汇总工资⑸工资分配⑹填写工资单⑺发放工资。

11、输入数据的类型:固定数据(姓名、工号等)和变动数据(奖金、水电费等)。

第六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开发

1、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的方法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2、企业开发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⑴、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紧迫感和明确的开发目标;⑵、企业高层领导重视及业务人员积极性高;⑶、资金保证;⑷对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⑸、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⑹、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开发队伍和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

3、企业开发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队伍的组成:用户、系统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数据员、数据录入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数据库管理员。

4、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的原则:⑴、一把手原则;⑵、优化与创新原则;⑶、适用性和先进性原则;⑷、信息工程原则;⑸、面向用户原则。

5、系统生命周期:一个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从它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废弃自身也有一个生命历程,即计算机的系统生命周期。系统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系统的起始、系统的研制开发、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系统废弃。

6、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指组织、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是开发过程的一种综合、详细的描述,是工程学的原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7、客户/服务器的4种工作方式:基于客户类应用;基于服务器的应用;客户/服务器应用;分布处理应用。

8、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分为5个阶段:系统(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制定全面的长期的开发原则)、系统分析(也叫逻辑设计)、系统设计(物理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

9、对象:是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同属性、服从相同规则的一系列事物的抽象。对象即包含了数据也包含了对数据操作也称方法或行为。

10、类:相类似的对象抽象为类,即具有一致数据结构和行为的对象抽象成类。

11、总体规划的内容⑴、现行系统的初步调查、分析与评价⑵、分析与确定新系统的目标、规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功能结构、约束等⑶、拟定系统的初步实现方案⑷进行可行性分析⑸确定应用项目的研制顺序、研制方式,制定新系统开发的初步计划。总体规划的步骤:⑴初步调查,根据用户提出的大概要求,对实际组织的管理现状进行初步调查,收集有关信息;⑵战略分析,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组织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评介分析;⑶定义约束条件,根据组织的财务资源、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义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的约束条件;⑷、明确目标,根据前2步的结果,确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服务范围和质量等。⑸、拟定系统的初步实现方案,根据系统的初步要求和目标,拟订出几种计算机系统实现方案,对各种方案的投资进行估计⑹可行性分析,对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⑺选择开发方案⑻提出实施进度。

12、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应达到的基本目的: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技术,辅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决策,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

13、可行性分析:是任何一个系统工程项目正式投入人、财、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⑴分析开发系统的必要性⑵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能性(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运行方面)。

14、系统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⑴自行开发是用户单位的人员自己开发系统,优点是适合本单位的系统,不确定性减少,项目可控性好,并通过开发培养了自己的开发人员,缺点:开发周期长,系统性及质量较难保证,易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固传统管理方法,不利于推动组织变革。⑵委托开发对单位最省事,但费用高,系统维护比较困难。优点系统性与质量有保证,能较好推动组织变革。缺点不利于培养自己的人才,风险大。⑶联合开发是用户和有技术力量、开发经验的单位联合进行开发,优点:比较利于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系统维护比较容易,最适合我国的国情⑷购买软件包需要用户具有较强的软件鉴别能力。优点:开发周期短,可靠

性好,以规范的管理模式为背景,能适应企业变革。缺点:大众化,不能满足企业特殊要求,价高,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向商品软件,模式靠拢,有利变革,但风险大。

15、系统开发策略:⑴“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是从各种基本业务和数据处理着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即逐步由低层到高层建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⑵“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企业高层管理着手,考虑系统的总目标和要求,然后确定需要哪些功能去保证目标的完成,从而划分相应的子系统,并进行各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即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来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15、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方法):是IBM公司为规划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而提出的一种总体规划方法。BSP是一种信息需求分析方法,是以一体化的观点定义系统总体结构。它采用自上而下”,从企业目标入手,分布向信息系统目标和结构转化。BPS规划工作的主要步骤:⑴立项、准备⑵调研⑶定义企业过程⑷定义数据类(实体法、过程法)⑸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建立过程/数据类矩阵表、正确性检验、调整行列使“C”元素处在对角线上、划分出小方块,使其含有所有的“C”元素、画数据流、确定各子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形成报告,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16、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方法)就是经营管理一个企业或部门的关键性成功因素中导出企业的信息需求,并进行规划。

17、系统分析:是系统开发过程的关键阶段,又称需求分析或逻辑设计。⑴主要任务: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现行系统的分析评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书写系统分析说明书。

⑵步骤: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确定。

18、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内容:组织机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管理业务调查、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

20、数据流程图是一种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是少数几种符号抽象地反映出数据(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存储情况。数据流程图包括抽象性和概括性。由4种基本符号组成:外部实体、数据流、加工或处理、数据文件或数据存储。

21、数据字典:⑴数据字典是数据流程图的辅助资料,它对数据流程图起注释作用,内容包括:数据元素(数据名称,数据编码,类型和长度,取值范围,精度要求,推导关系,来自何部门,发往何处,与之有关系的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或数据文件)加工处理逻辑、外部实体。⑵数据字典中加工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

结构化语言(祈使语句、判断语句、循环语句)判定(决策)树、判定(决策)表。

22、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⑴目标和体制分析评价⑵逻辑功能分析评价⑶业务流程分析评价⑷数据流程分析评价。

23、⑴系统设计的含义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新系统逻辑模型,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因此也称为物理设计。⑵系统设计目标:必须在满足系统逻辑模型的功能要求,数据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⑶评价和衡量系统设计优劣的指标:系统的工作效率;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工作质量;系统的可变性;系统的经济性。⑷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

24、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SD法)的基本思路是使系统功能模块化。

25、功能模块:⑴模块的概念:是指用一个名字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它类似于程序设计语言中子程序的概念。模块的属性: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及内部数据。⑵模块设计的基本原则:块间耦合程度要尽可能地低;块内凝聚程度要尽可能高(偶然凝聚、逻辑凝聚、瞬时凝聚、过程凝聚、通讯凝聚、顺序凝聚、功能凝聚);启发式规则(模块的规模适中、模块的扇出系数应适中、模块的扇入系数应尽可能大、模块结构图的深度和宽度应适当)。⑶功能模块设计:以变换为中心、以事物为中心的设计。

26、计算机系统的选择与配置包括:计算机网

络的选择、计算机硬件的选择、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桌面操作系统的选择、数据库管理的选择。

27、代码设计的原则:⑴唯一确定性⑵规范化⑶标准化和通用化⑷可扩充性⑸可识别性⑹简洁性。代码的种类:有序码、区间码、助忆码、校验码。代码设计的步骤:确定代码化对象、分析代码化对象的使用特点、确定编码方式、编写代码簿。

28、输出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输出满足用户需要的有用信息。输出设计包括:输出媒介和装置(打印机、屏幕显示器、磁盘及磁带、绘图仪)、输出设计评价、输出内容设计、选择内容设计、选择输出设备和介质。

29、输入设计概念:就是将系统的输入数据正确地传送到系统中去,然后由计算机完成各种处理。包括:⑴输入装置和媒介;⑵输入设计的原则(输入量尽可能少、输入过程应简单方便、尽早检查错误、减少数据的转存);⑶输入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正确输入数据内容、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设计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⑷输入数据的校验:视觉校验、重复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数据界线校验、代码校验位校验。

30、对话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与用户共同协商确定对话方式、对话内容及具体格式等。人机对话是指通过人通过屏幕、键盘、鼠标器等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控制系统的运行。原则:⑴对话要清楚、简单、尽量反映用户的观点和习惯⑵对话要适合操作人员的水平⑶对用户的输入信息及时确认及核查,有错误,应把错误细节显示出来,并能够指导用户

如何改正错误⑷对话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指导用户怎么操作的功能。对话方式:菜单式、填表式、回答式、提问式。

31、数据库设计(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DB)、应用软件和用户组成。⑴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满足用户要求、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对现实世界的模拟的精确程度、能被某个现有的DBMS所接受。⑵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分析用户需求阶段、概念模式(结构)设计阶段、逻辑模式(结构)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32、系统实现是新系统各种设计模型具体实现的阶段。系统实现阶段所完成的主要任务:软件编写与调试、数据的录入与装配、工作环境准备、人员培训、系统说明性文件文档的书写、系统总调试与切换。

33、流程图就程序框图,是历史悠久、使用最广的一种描述方法。基本包括:加工步骤,用方框表示;逻辑条件,用菱形表示;控制流,用箭头表示。

33、动态测试法:分为黑盒法(功能测试法)和白盒法(结构测试或逻辑覆盖法)。

34、静态测试法:不涉及程序的实际执行,而以人工的形式对程序进行分析和测试。常用的方法有:桌前检查、代码会审。

35、常见信息系统转换方式的特点:⑴直接切换,就是在某一合适的时刻,旧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开始运行,特点是切换简单、费用省、但风险大。⑵并行切换,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系统同时运行,并将运行结果进行对比,费用高,但容易发现问题,风险小;分步切换,就是旧系统分期逐批切换到新系统。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可行,切换平稳、可靠。但新旧系统差别大时,不宜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奥鹏东财网考2020年3月课程考试《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单选题 1.()与信息系统相结合,产生了专家系统。 A.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专家技术 D.人工智能 【参考答案】: D 2.信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是()。 A.信息分类 B.信息分析 C.信息采集 D.信息存储 【参考答案】: C 3.信息调查的要求是准确性和()。 A.完整性 B.及时性 C.真实性 D.科学性 【参考答案】: B 4.按照控制来源划分,控制可以分为()、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 A.正式组织控制 B.非组织控制 C.专家控制 D.自动控制 【参考答案】: A 5.按照信息源传播形式来划分,信息源分为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

A.网络信息源 B.多媒体信息源 C.超文本信息源 D.文献信息源 【参考答案】: D 6.为开发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关键的安全环境的是()协议。 A.HTTP B.TCP/IP C.SET D.FTP 【参考答案】: C 7.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A.霍顿 B.哈默 C.马钱德 D.莫尔斯 【参考答案】: B 8.按时间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历史信息、()和预测信息。 A.自然信息 B.现实信息 C.社会信息 D.有用信息 【参考答案】: B 9.信息检索的概念最早是由()在1950年首次提出。 A.莫尔斯 B.霍顿 C.马钱德 D.香农 【参考答案】: A 10.按管理层次分类,信息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信息管理。

A.战略 B.中观 C.战术 D.决策 【参考答案】: B 11.战略规划强调分析、选择和制定方案,而战略管理强调()。 A.战略方案选择 B.战略实施 C..战略规划 D.技术系统构建 【参考答案】: B 12.信息动机形成后可能会产生()和指向作用两种作用。 A.刺激作用 B.凝聚作用 C.激励作用 D.约束作用 【参考答案】: C 13.按社会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和自然信息。 A.科学信息 B.现实信息 C.社会信息 D.有用信息 【参考答案】: C 14.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文献信息分类标准是()。 A.《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C.《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D.《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参考答案】: A 15.软件维护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维护,重点是()的维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制作剪贴报 (整理资料指导)》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制作剪贴报(整理资料指导)》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节课教师主要从资料的整理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本课中,教师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方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目标与设想: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剪贴报是整理资料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2)探究制作剪贴报的材料,初步了解制作剪贴报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3)学会设计、制作、美化简单的剪贴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了解制作剪贴报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学会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美化简单的剪贴报。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剪贴报样品 学生准备:制作剪贴报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上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平日里,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常常会需要在课前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同学们对于搜集到的资料是如何整理的呢? 2、整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制作剪贴报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制作剪贴报。(板书课题) 二、剪贴报欣赏、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1、说到剪贴报,可能有的同学还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剪贴报。谁能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剪贴报? 2、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份自己制作的手抄报,请大家分组探究,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公司运营管理制度汇编

公司制度 公司架构及职能范围 各部门岗位职责 公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 人员管理和招聘 公司保密条款

第一章公司部门职能范围公司架构 财务部会计出纳 营销部 国内业务 国际业务 行政部 人力资源 采购 总经理 董事会

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物流仓库 市场部行政管理

第二章各部门岗位职责 一、行政部 行政部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中心办公事务管理;目前兼负责物流,仓储。 行政管理:负责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制度管理、文档管理、考勤纪律、办公支持和公关接待等事宜。 人力资源管理: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绩效考评、薪酬计核、职位管理、人事调整、员工档案管理、员工招聘、培训和员工关怀等事宜。 公司办公事务管理:负责公司的办公事务管理,如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各种工作会议的组织工作等。具体职责如下: 1、拟定或协助拟定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 2、起草或协助起草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的各种文件; 3、负责行政公文的签收、登记、流转、归档及业务文件的整理、归档; 4、协调解决各部门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5、组织安排行政及其他会务,协调接待工作;

6、负责公司对外宣传及联系工作,管理公司网站; 7、负责公司文件、信函的发送、接收工作; 8、负责公司行政公章的保管、使用及各类文件的缮印; 10、负责公司日常办公用品、宣传品、名片的定制、保管、发放。 11、拟定公司人事、劳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12、拟定公司机构设置或调整方案; 13、负责公司员工的定岗定编工作; 14、负责公司员工的招聘工作; 15、拟定员工薪酬、福利等分配激励制度体系,并组织具体实施; 16、负责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17、管理员工休假和考勤。 二、营销部: 1、营销部负责制定并推进实施全面的销售战略、销售方案,公司产品推广,业务渠道拓展,客 户开发,并对相关行业、市场进行前景分析及研究,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有效地管理客户。 具体职责如下: 1、协助总经理建立全面的销售战略; 2、制定并组织实施完整的销售方案; 3、与客户、同行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引导和控制市场销售工作的方向和进度; 5、组织部门开发多种销售手段,完成销售计划及回款任务; 6、管理销售人员,帮助建立、补充、发展、培养销售队伍;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公司运营管理手册(业务篇)

经 营 管 理 制 度 市 场 篇 昆明圣川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页脚内容1

业务部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业务部规章制度 1、业务部作为公司第一服务窗口,在外应注意言行举止,充分展现公司的形象。 2、业务部员工每天必须以饱满的精神上岗,以真诚、热情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 3、由业务部经理安排当天的工作任务,部门所有员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 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应马上投入工作,杜绝拖拉现象。 4、见到客户应积极、主动上前,不得相互推让,攀谈时应注意客户的言行举止,及时了解 客户所需,并做详细记录。 5、与客户充分沟通,尽一切可能得到客户的信任,为其测房。 6、测房前应携带测房工具。(7米以上钢卷尺、速写本、测房记录表、正规笔记本。) 7、测房时要求数据准确,(如房间长宽高、梁、柱、门洞、窗洞、油烟机孔、下水道位置) 并用正规笔记本/客房登记表,记下客户对装修的要求、预投资金额、户型优缺点,以便做出相应的预算、设计。 页脚内容2

8、测房后应预约客户看预算的时间、地点。 9、测房当天应做出至少3份有价值的预算及平面布局图供客户参考。 10、客户对所提供方案略感兴趣,尽可能争取立即签合同;如客户还有待考虑或修改方案,在分别时要和客户约好下次再见面时间,为再拜访客户做好铺垫。 11、每天下班必须汇报当天工作情况及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12、有事或生病须请假者3天以内写好请假条到部门经理处签字,四天以上到总经理处签字得到批准方可生效。 第二部分业务经理岗位职责 第二部分业务员岗位职责 第二部分业务部薪酬制度 一、业务部经理底薪:1500;(工程总造价) 1)保底任务15万的业绩;目标任务20万的业绩; 2)未达到保底任务每少1万,底薪下降100元,底薪最低不低于1000元;(无小组提成) 页脚内容3

信息管理学复习提纲简要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1.1信息的含义 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1.2数据、信息、知识及关系P10 1.3信息的特征(基本属性)P6(理解,选择题其中选择解释) 1.4信息管理的定义(广义)P19(基本管理对象: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第二章信息交流 2.1信息交流含义 信息交流的含义: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交流分为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理解) 2.2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2.3信息交流的模式(理解+重点理解个别第一模型里的含义)P48 2.4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的栈 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栈交流”(间接交流,社会代理交流),而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为“零栈交流”(直接交流)。 2.5信息传递模式(四种) 2.6论述Web2.0环境下有哪些常用信息交流工具及其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论述) 第三章信息分布 3.1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 在用户信息需求中的表现 3.2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1.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 2.齐夫定律: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 = c (齐夫定律)式中c为常数。 3.3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1.洛特卡定律:在论文数X和作者数Y x之间,存在着下列一种关系:X n Y x = C (此式中,Y x是发表了论文X篇的作者数,n和c是对应于这一典型数据集合而估计出来的两个常数,n的数值在2上下波动。指数n近似为2。则上式可改为:Y x = C / X2 2.普赖斯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那些人”无疑是核心或高产作者。 3.4 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1.指数增长率:

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文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教师实施指南八: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过程的记录及原始资料的积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评价不像学科课程那样,到活动结束的时候用量化的分数来判定活动的结果和收益,而是通过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来帮助学生积累成长的经历,这就需要对活动过程及原始的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原始资料,包括文本材料(各种读书笔记、调 查问卷、实验数据、活动日记等); 音像制品(录音带、光盘、软盘等);实物(标本、模型等)。这些原始资料,既是活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为活动总结阶段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撰写各种报告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这些资料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活动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工作。活动主题一旦确立,就要指导学生制作档案袋,在档案袋的封面填写课题名称、研究人员、合作伙伴、分工情况、指导教师等基本情况。在活动开展阶段的各种资料,及时放进档案袋,以保留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过程记录及原始资料积累的方法,需要教师进行细致深入的指导。 1.确定人员,制定记录任务,进行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需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模式,不需要把学生培养成面面俱到的人,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他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最好空间,让他的优点更优,特长更特,这就需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老师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爱好,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发展和展示的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分工阶段,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也要适当地给予指导和调整。比如,在确定活动资料和活动过程记录小组的时候,就要动员 和说服那些责任心强、记录能力强、细心仔细的同学加入,并要进行任务的分配和梳理。对前几次记录要进行认真指导和培训,而这种培训是在记录的现状中的培训,不是单纯的说教。 2.教师以身示范提供样本记录需要记什么?怎么记?简单地说就是记载活动过程和结果。可是面对这样的答案我们的学生还是不会记录。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和学生同时进行一份记录,这个记录包括学生前期提出哪些了问题、归纳成哪些研究小专题、计划怎么开展活动、分组分工情况、各组活动进展情况(特别是细节记录)、教师的感受等等。教师的记录要图文并茂,简洁而美观,把绘画、图表、文字等综合起来,为学生做好范例。教师在参与学生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自己的记录作为样本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如何做记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向学生传达记什么、怎么记,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教师如何做研究,传达一种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3.引导学生进行记录方式设计,明晰活动过程 通常可采用表格式、日记式、过程式等方式来进行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

市第十七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要求,特别设置了学生实践活动课程。本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培养学生的持续、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做到磨练意志、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善于创新;让学生学到在学校,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课程设置的原则 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在一周的实践活动当中,学生要进行军训、劳动实践、社会考察和知识讲座等,其中军训和劳动实践所占的比重要大一些。 注重实践的原则 中学生实践基地新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台儿庄区各中学很难开展的活动内容,一切活动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实践基地和校方只提供展示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服务和一些必要的技术指导,同时确保所有活动的安全。 课程设置的几点说明 1、内务管理在每天的早、中、晚的空隙中进行,由教官统一规范要求和指导,并进行检查。 2、纪律管理在每天的各项实践开展前、中进行,每项活动结束时要进行总结。 3、可以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一周的实践活动。 4、每天的军事训练和劳动实践学生实行上下午对调。 5、所占比重主要根据所需课时制定。

附表 劳动实践课程设置

手工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并调整了学生的心态,能够使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得到满足。能够安静下来做某一件事情,达到休身养性的效果。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德。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刺绣,了解“十字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要求 1、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应用。 2、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知识去思考理论问题;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的理解。 3、要掌握好重点并注意通用性,才有一定的针对性。 4、上课必须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做课堂笔记,应认真仔细,动手动脑,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独立完成实验科目,注意培养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纪律 1、必须听从认课指导老师讲解,有疑问应先举手再提问,不能交头接耳。 2、未经允许,不可以互串座位,不准用硬物在桌子上刻画,未经允许不准翻动抽屉中物品。 3、必须按要求领取工具及实践器材。认真领悟线路图及内涵。 4、每张课桌的同学在未征得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邻桌或其他同学借用工具或器材。 5、每张课桌的同学应妥善保管好各自的工具及实践器材,防止损坏或丢失,如有以上现象应按价赔偿。 四、教学课时 共2小时。其中安全要求5分钟,理论讲解15分钟,学生操作80分钟,交流总结约10 分钟,可内休息10 分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企业运营管理制度

企业运营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和责任。规章制度侧重于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程序、方式,如管理细则、行政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侧重于规范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界限及其关系。本文就管理细则、经营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管理者经济责任制度。 一、组织框架 wang 二、部门岗位职责 1、综合办公室工作职责 (1) 组织、安排、落实公司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 (2) 负责公司的日常接待工作(包括信访、投诉等)。 (3) 负责公司各类文件的收发、传阅和归档工作。 (4) 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工作(包括办公用品的采购,行政日常支出总经理 运营主管 人事部经理 财务经理 总经理助理 区域经理 人事专员 内勤 会计 考核员 出纳 综合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文员 人事部 财务部 运营部 综合办公室 网络部 技术部 推广部(电商)

报销等)。 (5) 负责公司工作用车的管理工作。 (6) 各类资产登记、造册及设备保养、维修、管理。 (7) 负责公司的日常考勤工作。 (8) 公司文印、统计、宣传、公示栏管理等。 (9) 负责公司的节假日值班安排及安全保卫工作。 (10)负责公司网页的管理工作(包括网页的设计、规划、信息上传和维护等)。 (11)负责公司的各类文字的撰写工作(含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大事记等工作)。 (12)每月工作计划的收集、编制和公布;负责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 (13)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2、财务部工作职责 (1)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公司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2)负责公司各时段的财务报表工作。 (3)负责公司各类收入和支出的记账、分类及报销工作。 (4)负责监督公司财务预算和决算的情况。 (5)负责与学校财务处的沟通、协调工作。 (6)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人力资源部工作职责 ⑴、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说课材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在此视角下,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最新整理)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 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 形状:长方体正方体 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画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补完《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信息管理学》复习大纲 1.哈特莱、香农、维纳和钟义信对信息的定义。P2~3 哈特来:信息是他从通信符号表中选择符号的具体形式 香农:信息被看作是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叫唤来的东西。 钟义信:信息是食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形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简介的表述。2.简述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P3 信息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信息存在的基础。 信息与能量的关系:能量是信息运动的动力。 3.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主体的认识层次,信息如何分类?P4 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类:消息,资料,知识。 按照信息的认识层次分类: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简述信息的层次如何划分?哲学层次、认识论层次和社会层次。 5.信息的特征。P5 6.普遍性。表征性。动态性。相对性。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干扰性。可加工性。 7.简述信息的功能。(注意各要点的细节)P8~10 认知客体的中介。人类思维的材料。科学决策的依据。有效控制的灵魂。系统秩序的保证。 社会发展的资源。 8.广义与狭义信息管理概念。 9.信息管理发展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特征。P28~29 古代信息管理时期:信息交流是自发的无组织的,信息记载材料是天然的,信息记录方法是手工的。信息活动几种在个体层次上,社会信息量不大,信息管理活动零星、片段,对信息载体进行封闭式的物理管理。 近代信息管理时期:以文献信息为中心,以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以解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报道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基本上是以人力和手工为主并辅之以部分机械化作业,主要管理者是图书管理员。 现代信息管理时期: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阶段: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大数据量信息的处理和检索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计算机化,主要管理者是mis经理。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战略信息系统为主要真滴,以解决信息资源对竞争战略决策的支持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网络化,主要管理者是信息主管(cio) 10.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哪几个方面?P30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 11.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都包括哪几个层次?P30个人的,组织的,社会的。 12.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上分析信息管理包括哪些内容?信息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P31 微观:狭义信息资源管理。中观:广义信息资源管理。宏观:广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再加上信息产业管理。信息管理主要研究内容: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产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

企业管理综合实践报告

企业管理综合实践报告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接受了系统、全方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受益良多。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并领悟到,应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如刘邦那样,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地开拓、经营市场,并培养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 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多经企业具有行业性的显著特点,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 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

信息管理学习题集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 ) A 香农 B 霍顿 C 钟义信 D 哈特莱 2. 90年代,我国文献情报领域的学者们更多地吸收了欧洲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形成了(A ) A 信息管理学派 B 信息系统学派 C 记录管理学派 D 管理信息学派 3. 信息系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B)、马钱德(D. A. Marchand)等,是三大流派最系统、最 成熟的理论学派。 A 瑞克斯 B 霍顿 C 高(K. F. Gow) D 库克 4. ( C)是三大派流派中内部分歧最大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马丁、克罗宁 A 记录管理学派 B 信息系统学派 C 信息管理学派 D 管理信息学派 5. 1986年,信息管理学者马钱德和(D )出版了《信息趋势:如何从你的信息资源中获利》, 在这本书中将信息管理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信息战略规划成为信息管理发展过程的最新阶段 A 德鲁克 B 安索夫 C 西诺特 D 霍顿 6.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指出,人的需要分成( C ) 级,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人的动机不同,需要的排列的位置也不同。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7. 美国心理学家( A )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指出,人的需要分成五级, 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如图5-2所示。人的动机不同,需要的排列的位置也不同。 A 马斯洛 B 马钱德 C 弗鲁姆 D 弗海德 8.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ictor H.Vroom) 的( A )是: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他们带 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他们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A 期望理论 B 层次需求理论 C 公平理论 D 强化理论 9. 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 A )提出的。它主要是研究报酬的公平 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A 亚当斯(J.S.Aadams) B 马洛斯 C 弗鲁姆 D 西诺特 10.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的。他认为,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 行为,这种行为作用于环境。 A 马洛斯 B 斯金纳(B.F.Skinner) C 弗鲁姆 D 亚当斯(J.S.Aadams) 11. 美籍工业研究专家( A )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认为,美国20世纪20—40年代的人已由追

餐饮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手册精修订

餐饮连锁企业运营管理 手册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餐饮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手册》 目录 概述 (3) 公司简介 (5) 上篇:制度篇 第一章组织管理 (6) 第一节组织体系 (6) 第二章基本管理 (7) 第一节工作职责 (7) 第二节分店店长工作制度 (12) 第三节各级员工工作制度 (13) 第四节收银员工作制度 (16) 第五节分店人事管理 (17) 第六节分店工资管理 (24) 第七节分店考核管理 (25) 第八节分店财务管理 (26) 第九节分店卫生管理 (27) 第十节分店值班管理 (28) 第三章分店奖惩管理制度 (30) 第一节奖励 (30) 第二节处罚 (31) 第三节奖惩流程 (33) 中篇:运营篇 第四章分店工作流程 (36) 第一节分店月工作流程 (36) 第二节营业前工作流程 (36) 第三节营业中工作流程 (38) 第四节收银结算管理 (41) 第五节营业结束时工作流程 (44) 第六节分店交接班管理 (46) 第七节收银员排班管理 (46) 第八节分店失窃处理 (47) 第五章食品进销存管理 (48) 第一节分店库存管理 (48) 第二节分店进补货管理 (48) 第三节分店盘点管理 (51) 第四节分店退货管理 (55) 第六章事故处理及预防 (58) 第一节消防预防管理 (58) 第二节意外事件处理 (59) 第七章员工礼节礼貌 (60)

下篇:知识篇 第八章各级员工基本知识 (66) 第一节各级员工的作用 (66) 第二节各级员工基本知识 (66) 第三节各级员工行为规范 (70) 第九章营业设备基本知识 (76) 第一节收银机操作系统知识 (76) 第二节仓库食品扫描基本知识 (77) 第三节仓库食品消磁基本知识 (78) 第四节仓库食品条码基本知识 (79) 第十章摆设食品包装基本知识 (80) 第一节包装概述 (80) 第十一章促销推广 (83) 第一节促销概述 (83) 第十二章会议制度 (85) 第十三章公司员工守则 (88) 第十四章监督管理制度 (92) 第十五章公司工资制度 (95) 第十六章公司报销管理制度 (100) 第十七章主菜、菜的基本知识 (104) 第一节食品概述 (104) 第二节主菜的知识 (106) 第三节搭配技巧 (109) 第四节凉菜的知识 (112) 第五节其它菜知识 (115) 第六节酒水知识 (119) 第七节疑难问题 (121) 第十八章附则 (128) 为了使这个活动更加容易,我现在提供一个小企业常用的范本,本来是美国本土的加盟系统使用的,但是,其他的企业,如果要使用的话,只要按照企业的情况,稍加修改就行了。 第一章手册引言 一、组织(结构) 二、主权 三、目的 四、保密 五、手册更新 六、提出建议方式 七、免责声明 第二章你的经营系统 一、欢迎词 二、公司历史 三、需要帮助的时候

信息管理学教程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2、():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资源管理。 4、():供应链管理。 5、():企业过程再工程。 6、():企业资源计划。 7、():客户关系管理。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 括:、、、、。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 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的管理到管理再到管理的变化过程。 3实现的手段有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一个是。 第二章 1、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2、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3、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4、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5、信息科学:是研究不同领域里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的学科,也是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科学。 1.在一个具体的组织内部,有信息(高层)、信息(中层)、信息(基层)。 2.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信息(原始信息)、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3. 、、一起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 4.香农提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定义了、、。 5.信源因其发送信息的状况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信源,另一种是信源。 6.通常,我们把信道分为信道和信道。 7.信宿可以是,也可以是,其中也包括。

中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学会整理资料》教学设计

中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学会整理资料》教学 设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学会整理资料》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中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学会整理资料,教学设计,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学会整理资料》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直接感受。教材的设计和知识呈现的方式,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合作探究学习的操作程序,有利于调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成长,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感悟。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一定的信息分类处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大量的资料,面对这些材料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是一个不得不学习的内容。本课对学会整理资料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剖析,培养同学们良好地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本课通过多个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形成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信息处理学习兴趣深厚,是上好本节课的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欠缺,对综合实践课的组织以及如何分类、整理资料都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们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原因。 2、了解我们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方法。 3、能使用计算机分类管理自己的文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入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竞学、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找出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体验分类的好处,培养学生对资料分类的兴 趣。 2、提高学生对资料的整理能力,提升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本课重难点:重点:整理资料难点:分类资料四、教学策略建议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参加本节活动课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相结合。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