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中药饮片

陕西中药饮片

陕西中药饮片
陕西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部分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 14

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人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 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编制工作。 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本届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遴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责人7名。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 2010年12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药典编制工作。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首次将I S 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药典编制的全过程管理,按照规范的“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开展品种遴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标准起草、复核和审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本版药典编制工作。2015年2月4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修订品种517种、不收载品种7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修订品种415种、不收载品种28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1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种。本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新增27个)、指导原则30个(新增15个)、标准品、标准物质及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 本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整体提升质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 在编制本版药典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二、三增补本,《红外光谱集》(第五卷),《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四版),《中国药典注释》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的编制工作。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陕西省中医药条例(2020)

陕西省中医药条例(2020) 2020年03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中药保护与发展 第四章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第五章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保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发展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围绕本省道地中药材、特色药材和优势药品,打造中药秦药品牌。 第八条中医药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组织开展行业交流,可以接受政府委托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 第九条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机构、学术团体及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省内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和中医病床。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医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保障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增强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第十一条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遵守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规定。 举办中医诊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备案范围内开展执业活动。 第十二条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应当征求上一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设区的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对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合并、撤销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的意见应当抄送省中医药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 第十四条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人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进行执业注册。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省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支持中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陕西省主产药材分析 一.《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它药材47种,共计2,668种。药材资源分布:陜南秦巴山区:有高山密林,也有丘陵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药用种类达1,500种以上,素称”巴山药乡”,是本省药材主要生产基地。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附子.金银花.党参.黄连.厚朴.黄柏.山茱萸.桔梗.玄参.云木香.白芍.白芷.延胡索;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连翘.柴胡.苍朮.何首乌.细辛.海金沙.淫羊藿.太白贝母等;动物药材有麝香.僵蚕等.水獭肝.蜈蚣.熊胆.全蝎等。 1.关中平原:渭河横贯中部,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家种药材主要有黄嗥.地黄.沙苑子.山药.菊花.瓜蒌.牡丹皮.水飞蓟;野生药材主要有甘遂.远志.柴胡.茵陈.茜草.牛蒡子.罗布麻.酸枣仁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鹿茸等。 2.陕北黄土高原:家种药材主要有款冬花.枸杞子.黄嗥.大黄;野生药材主要有甘草.蕤仁.远志.酸枣仁.柴胡.杏仁.桃仁.麻黄.龙骨.地骨皮.连翘.黄芩等;动物药材有全蝎.鹿茸等。

二.《利用现状》栽培.养殖药材约70种。其中传统品种20种;新引种发展12种;野生变家种15种。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450万公斤。收购药材450种,年收购量2,000万公斤。 三.《主产品种》 1.杜仲:主产岚皋.石泉.略阳.宁强.平利.镇巴.城固等县。本有年收购量占中国20﹪以上。居 一.二位。 2.天麻:主产城固.宁强.勉县.南郑.西乡.洋县.汉阴等县。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40﹪左右,为第一大产区。 3.党参:分布于秦巴山区,统称“西党参”。产于凤县者称“凤党”,产品条粗肉厚.味甜渣细。产于平利.岚皋等地者称“八仙党” ,产品条匀较长,皮粗茬黄白,多供出口。 4.附子:主产城固.勉县。本省为中国第二大产区。 5.沙苑子:主产大荔.临潼.高陵等县。大荔县沙苑地区所产沙苑子。唐时为“同州贡品”,以粒大.均匀.饱满.色绿褐驰名中外。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 6.黄嗥:本省为引种发展起来的新产区,主产旬邑.宝鸡.绥德.彬县.长武等地也有种植。 7.甘草: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主产定边县。靖边.志丹.吴旗等县亦有产。本省为中国老产区之一。 8.连翘:主产洛南.商南.丹凤.黄龙.韩城等县。商品瓣大.壳厚.色棕黄.显光泽。本省为中国主产区之一。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穿心莲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穿心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穿心莲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穿心莲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穿心莲 Andrographis Herba 本品为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9月份,穿心莲现蕾开花初期,齐地面收割地上部分,晒至7成干,除去杂质,扎成捆后阴干。 穿心莲规格 Andrographis Herba specification 穿心莲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穿心莲等级 Andrographis Herba grade 在穿心莲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穿心莲不同品质的依据。 道地药材穿心莲Dao-di Herbs Andrographis 指产于广西、广东、四川、福建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穿心莲。 4 规格等级

表1 穿心莲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区别点 茎叶 统货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 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 叶柄短或近无柄;叶呈披针形或卵状披 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 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无杂质、虫 蛀、霉变。 茎叶墨绿色或暗绿色,叶片所 占比例大于30%;枝条较少且 为小枝居多,呈墨绿色。 注1:当前药材市场穿心莲规格没有划分,但会根据含穿心莲叶片多少及枝 条大小价格有所差异,叶片较多,枝条小的价格稍高,叶片少,枝条大价格稍低,总体差异不大。 注2:四大药材市场上无纯叶的药材销售,但在产地如广西、四川等产区销售,主要是有药厂收购,用于穿心莲内脂的提取,价格上要高于药材市场上的穿心莲药材4-5倍。 注3:药材市场上会有纯杆的药材出售,主要来源于前端产区剥离纯叶片后的剩料,一般用做兽药,价格上要低于药材市场上的穿心莲药材3-4倍。 注4:市场另有陈货,即存放时间较长的穿心莲商品,由于暴露空气中,挥发性成分容易散失以及氧化,因此气味淡且外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这类商品容易不合格,需注意区分,因此在本标准不制定陈货规格。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中药学》 中药起源与发展史 作业(19退伍军人班)

《中药学》第二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史作业班级退伍军人班姓名_步步为营___座号 单项选择题(必做) 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唐本草》 2.被誉为“十六世纪中国百科全书”的是( C)。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是( B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中华药典》 4.《新修本草》收载的药物数是(D )。 A.921种 B.850种 C.730种 D.1892种 E.365种 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作者是( A )。 A.唐慎微 B.李时珍 C.张元素 D.王好古 E.忽思慧 6.《本草纲目》出书的年代是(D)。 A.汉代未年 B.唐代 C.宋金元时期 D.明代 E.清代 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首创药图(D)。 A.《本草经集注》 B.《本草衍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8.明代哪部著名医学著作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医学成就(D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9.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B)。

A.《中华本草》 B.《饮膳正要》 C.《中国本草图鉴》 D.《中药志》 E.《本草求真》 10.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D)。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中华药典》 1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 A.《雷公炮炙论》 B.《本草衍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12.《唐本草》实际由谁主持编纂(C)。 A.长孙无忌 B.李勣 C.苏敬 D.王好古 E.唐慎微 13.《本草纲目拾遗》为谁所著(A)。 A.赵学敏 B.唐慎微 C.张元素 D.王好古 E.李时珍 14.书中论述“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的是( B)。 A.《中华本草》 B.《本草求真》 C.《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D.《中药志》 E.《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15.新中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 A.《中华本草》 B.《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C.《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D.《中药志》 E.《中药材品种论述》

陕西特产秦巴山区中药材

陕西特产秦巴山区中药材 中医中药是国宝,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经济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以其独特的疗效,已日益为世界所重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近几年来,国外也掀起了“中草药热”,出口量日益增多,对我国外贸出口创汇和国家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的中药发源地在陕西。陕西省中药资源丰富,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称。经普查,陕西约有中药材2300多种,占全国60%以上,现挂牌收购的有400多种。全国原实行派购的24种药材,陕西就有22种,都是比较名贵或者紧缺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 中药材资源是陕西的一大优势,其中65%分布于陕南的秦岭和巴山山区,被称为“药材摇篮”。秦巴山区为陕西中药材种类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品种多,分布广,贮量大,可与毗邻的全国中药资源品种较多的四川媲美,为古今中外医药学界所重视。这里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药用动、植、矿物药材1235种。现在全国常用的500多种药材,陕南秦巴山区出产的就达333种,其中植物药材266种、动物药材55种、矿物药材12种,约占全国常用药材品种的60%以上。全国列为国家名贵中药材34种,陕西产17种,陕南秦巴山区就占15种;国家列入管理的中药材30种,陕西产22种,秦巴山区占21种。在当地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秦巴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这里产的麝香、杜仲、天麻、五倍子、黄姜子、山茱萸、金银花、党参、当归、黄芪、黄连、细辛、猪苓、蛹虫草、枳壳、鳖甲、蛇等,都是比较名贵或紧缺的地道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因此,有“药材宝库”之称。 据史料记载,秦巴药材利用源远流长,久已驰名中外。被尊为“医学祖师”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入秦行医采药,隐居城固,现在该地有“扁鹊城”、“扁鹊观”遗址和石碑。秦、汉、三国时,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军需药材都采自秦巴山区。由扁鹊的弟子子仪所撰写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申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许多药材,如杜仲、天麻、枳壳、厚朴、雷丸、麝香等,大多主产秦岭、巴山。晋、唐、宋代的医药专著,也多载有陕南秦巴山区产的药材。如《唐本草》、《千金食治》、《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先后记载了秦巴山区特产药物500多种,被一些国家和地区沿弓[,声誉极高。被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类专著,首创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的雏形,对祖国医学发展和秦巴山区药物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贡献。 秦巴山区药材多,质量好,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至今这里还生存着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灭绝的珍贵动植物。秦巴山区地处我国东部向西部和南部向北部的过渡地带,为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总面积8.29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地貌复杂,气象万千,四方物种交汇。由于多样性的地质地貌,形成各种各样的中小气候条件。从山下到山上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高山苔藓和雪山冰冻等气候类型。加上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医学基础知识

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医学基础知识 一、解剖学: 1、参与呼吸的肌肉有哪些? 主要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和膈肌,其次还包括腹壁肌肉及胸大肌等。 2、食管有哪三个生理狭窄?其临床意义如何? 第一个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齿约 15CM ; 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齿约 25CM ; 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齿约 40CM 。 3、腰椎穿刺部位在何处?为什么? 腰穿部位常选择在第 3、4或第 4、5腰椎之间进行,以免损伤脊髓。 4、何谓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5、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何处? 心尖的体表投影位置在胸骨左侧第 5 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 6、为什么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面部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区的部分。因此处的静脉缺少静脉瓣,并可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 颅内海绵窦相通, 也可通过面部深静脉、 翼静脉丛、 眼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当挤压此处的疖肿时, 会促使病菌沿上述途径进入颅内从而造成颅内感染。因此,面部三角区的疖肿不能挤压。 二、生理与病理学: 7、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无定形成分。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类。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液凝固的其他血浆蛋白质, 只增加了少 量血液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8、何谓血浆渗透压?分别说明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临床意义。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由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管渗透压。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约战 友血浆总渗透压的 99%以上),其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 要作用。当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将会脱水;反之,会导致细胞水肿。 由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它的相对稳定对维持血管内水平衡及正常血容量起重要 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容量增加;反之,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则形成水肿。 9、何谓等渗溶液、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临床上大量输液时为什么只能输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由于正常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红细胞只有在等渗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大 小和功能。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则由于渗透作用,水分将进入红细胞内,使其体积增 大,甚至破裂造成溶血。如果说把红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中的水分将渗出发生皱缩,影响 其功能。所以,大量输液时,只能输入等渗溶液。 10、 为什么窦房结是正常的心搏起点?何谓异位起搏点? 在正常情况下, 心脏始终依照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所发出的兴奋来进行活动。 它主导了整个心脏的兴奋和跳动,故称之为正常搏点。 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 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搏点。

商洛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商洛市中药产业发 展规划

商洛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 - )》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决定》精神,做大做强我市中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概况 (一)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1、优质地道药材资源丰富。商洛境内植物资源5000余种,丹参、桔梗、黄芩等野生草本中药满山遍野,连翘、南五味子、杜仲、山茱萸等野生木本中药郁葱成林。据普查统计,《全国中草药资源汇编》收录的种中草药中,商洛分布有1192种,其中265种被列入新版《药典》。商洛丹参、桔梗、连翘、南五味子、黄芩、山茱萸、天麻、柴胡、金银花等56种大宗地道中药材品种,因质优量大而位居全省前列,畅销全国且有部分出口。 2、药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在我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丹参药源基地,商洛中药产业由此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以商洛丹参、连翘、桔梗、南五味子、黄芩等为主的中药材总面积132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达到40万户,中药

材总产量达到15万吨,中药农业总产值11亿元,药农户均收入达到2700元。“商洛丹参”成为国家首批认证的中药材栽培品种,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全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医药加工企业发展到10户,其中香菊、盘龙、泰华、必康、欧珂等5个重点制药企业有41个剂型,167个品种经过了GMP认证;盘龙、香菊等两家制药企业年销售收入均超亿元。“盘龙牌”盘龙七片(酒)、“东秦牌”香菊片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柞水盘龙生态产业园初具规模。全市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7亿元,中药工业实现产值6.5亿元。 4、科技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组建了商洛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和秦巴中药良种繁育开发中心,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联合组建了商洛市中药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三个中心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 5、“科技兴药”成效显著。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十年来,全市“科技兴药”成效显著。山阳县、柞水县被评为“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镇安县、商南县被评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丹凤县被评为“陕西省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县”,洛南县被评为“陕西省红豆杉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山阳县还被列入“国家级丹参、薯芋规范化种植基地”,商南县被列入“国家级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 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

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经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但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当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1、是支撑农民人均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当前,支撑白河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和政策性补助三大类,产业建设中能够带动千家万户是中药材种植,按照最常见的板蓝根作比较:生长周期是5个月,每亩产量800公斤×3元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

2013第十五卷第九期★Vol.15No.9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被列入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以 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共收载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 国药典》)中以植物为基原的饮片484味。本书依药名笔画排序,介 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炮制规范、饮片性状、性味功 效、用量用法,以及饮片的炮制品。 2010年版《中国药典》首次规定,今后临床用药配方只能使用 饮片,中成药等制剂处方的中药材投料均应为饮片投料。由于历史 的原因,以往中药饮片的国家标准缺乏,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不统 一、质量可控性差,中药市场上普遍存在中药饮片品种混淆、部分 药材互相代用、染色掺假、成分含量差异大等问题。 同时,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品种,对饮片的性状仅以文 字描述,而无图像比照,药品检验时难以准确、快速地对药品作出判断,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此,我们通过对中药品种的产地进行实际考察、药材和原植物的对口采集、凭证标本制作鉴定、药材加工、饮片的规范炮制、原色图片的拍摄等工作,积累了中药原植物、标准药材、规范饮片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编著完成《中药饮片标准图鉴》,本书是《中国药典》的权威解读和有效补充。 本书为国内首部严格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规范进行炮制的中药饮片彩色图谱,饮片性状文字描述均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应品种相同,所收中药饮片形态标准、规范。多来源药材以“植物、药材、饮片”一一对应的方式呈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图片拍摄过程中也着力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药材与饮片个体,力求把药材和饮片的显著特征全面、客观地呈现给读者。 本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从事科研、教学、药材生产、药材供应及药材使用、药品检验等有关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家庭中医药备查图书。 本书所用的大部分材料和图片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英国皇家植物园历时14年共同收集的,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英国皇家植物园专家复核确认。本书编者足迹遍及祖国高山大川、药材种植基地、药材市场、药材收购站,遍访采药工、药材种植户,并得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诸多前辈的帮助和鼓励,在此表示感谢。 主编:陈士林林余霖 2013年12月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 2063

陕西省中药材标准起草说明书编写细则

附件4: 《陕西省中药材标准》起草说明书编写细则 【品名】应说明正文所选正名和副名的理由(国家标准收载的正名和副名、《陕西省药品标准3·中药饮片炮制部分》、《陕西中草药》1971年版、《太白中草药志》等收载的正名和副名、本草常见名称和别名、地区习惯名称和别名等情况)。 【汉语拼音】、【拉丁名】如无其它拼法写“同正文”,如有其它拼法应写出其它拼法及出处。 【本草考证】简述首次收载本品的本草文献、在历代本草文献中的收载情况、品种考证情况及我省使用习惯等。 【基源】应说明基源调查情况和正文收载品种在我省的分布、别名、动植物形态等,多基源品种或品种混乱时应列原植物鉴别检索表。 【性状】应说明正文性状规定以外的特殊现象等。 【鉴别】应说明正文所收载鉴别方法的依据和样品验证情况。 显微鉴别应详细描述横切面组织特征、表面特征、粉末特征、组织解理特征,并附显微特征图:组织特征须附简图(大小10~16×10~16cm)和详图(放大倍数350倍以上,宽14~16cm),表面特征、粉末特征、组织解理特征均附详图(放大倍数350倍以上,大小12~14×14~16cm),均用炭素墨水在硫酸纸上绘制,符合出版印刷需要。色谱和光谱鉴别应附三批样品的色谱图和光谱图(TLC法附彩色照片、底版或电子版,色谱图和光谱图用炭素墨水在硫酸纸上绘制),若为自己研制的新TLC、HPLC等方法,还应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进行方法学验证。多基源品种或品种混乱时应列药材鉴别检索表。

【检查】应列出至少5批样品的检查结果,并注明样品的来源途径、鉴定结果(品种)。检查项目的排列应与正文一致。 【化学成分】应说明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研究情况,无研究报道的应做化学成分预试验。 【浸出物】应说明正文所规定浸出物的依据,列出至少5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并注明样品的来源途径、鉴定结果(品种)和炮制后的变化。 【含量测定】应说明正文所规定含量测定项的依据,应列出至少5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并注明样品的来源途径、鉴定结果(品种)和炮制后的变化。若正文收载的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不一致,或国家标准未收载时,应做方法学验证说明;若正文收载的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其他药材的)一致,仅做专属性验证和样品测定。 【药理与临床】应说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重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应详细说明,草药部分应说明本省各地区的应用情况和疗效确切的处方组成。 【性味与归经】应说明国家标准和省标的叙述情况或我省各地临床使用情况,必要时可引用古迹文献说明理由。 【功能与主治】应说明国家标准和省标的叙述情况或我省各地临床使用情况,必要时可引用古迹文献说明理由。 【用法与用量】应说明国家标准和省标的叙述情况或我省各地临床使用情况,必要时可引用古迹文献说明理由。 【注意事项】应说明正文收载的依据、国家标准和省标的叙述情况,我省各地临床使用情况,必要时可引用古迹文献说明理由。 【炮制】应说明正文收载的依据、国家标准和省标的叙述情况,我省各地临

道地药材标准 银柴胡

T/CACM XXXX-2018 道地药材银柴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柴胡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银柴胡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银柴胡Yin Chaihu 产于陕西米脂、佳县、榆林;内蒙古阿巴嘎旗、鄂托克前旗、苏尼特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宁夏盐池、灵武、同心、平罗、原州区、彭阳、红寺堡、中卫及贺兰山等地区野生和栽培银柴胡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1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 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万元以上,产值可达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