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⑴取黄连粉末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⑵荧光反应,取黄连药材横断面于紫外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

甘草

实验目的

1.掌握甘草的药材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甘草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甘草的理化鉴定方法;

4.掌握甘草原植物鉴定要点。

一.实验内容

1.原植物鉴定注意点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毛及刺毛状腺体,具甜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花冠蝶形,淡紫堇色,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

光果甘草:荚果较平直而短,表面光滑无毛;

胀果甘草:荚果短小,直而肿胀,光滑无毛或罕被短腺状糙毛。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甘草: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紫色,具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主要成分:三萜类、甘草甜素(5-11%)、甘草酸(3-7%)黄酮类。

3.显微鉴定

⑴组织切片

甘草: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扁平细胞)→韧皮部(有成束或晶鞘纤维成层状排列)→木质部也同此。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方晶

⑵粉末:

甘草:①纤维成束、壁厚,胞腔线形,晶鞘纤维易见,淡黄色

*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如南五味子根,麻黄。

晶鞘纤维(又称晶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这些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方晶,如甘草;有的含簇晶,如石竹;有的含有石膏结晶,如柽柳。]

②草酸钙方晶 30μm

③具缘纹孔导管

④木栓细胞红棕、多角形

⑤棕色块

4.理化鉴定

⑴取甘草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80%硫酸,观察橙黄色(检查甘草次酸成分)。⑵取甘草粉末1g加蒸馏水10ml,煮沸10分钟,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振摇,即可产生持久性泡沫15分钟以上(检查三萜类成分)。

黄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芩的形状鉴别特点;

2.掌握黄芩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芩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形态鉴定注意点

黄芩:radix seutellariae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茎钝圆棱形,单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花萼二唇形。花萼上唇背部有钝状物。果实增大,小坚果4,黑色,球形。

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芩:根圆锥形,扭曲,外皮多除去,表面棕黄色。断面黄色,味涩。[分清什么是“枯芩”什么是“子芩”]

[主产地]: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山西产量最多,河北质量最好,主要成分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

2.纤维鉴定

黄芩:木栓层→(外缘多破裂,木栓细胞扁平,有石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单个或成群,石细胞分布于韧外缘,纤维分布于内侧)→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成束,约6-20束,排列呈扁平层状,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形成。栓化细胞有单环的,有成数个同心环的→即木间木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

黄芩:①韧皮纤维呈棱形,壁甚厚,孔沟明显②木纤维有斜纹孔③石细胞④网纹导管⑤木栓细胞⑥淀粉粒

3.理化鉴定

⑴取粉末2g,置100ml锥形瓶中,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分钟滤过。a. 取滤液1ml,加10%乙酸铅试液2-3滴,即产生橘黄色沉淀;b.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淀红色(检查黄酮)。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掌握3种黄连的主要区别,甘草富含多种结晶,黄芩理化鉴别前处理流程的控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篇二:实习报告-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大黄,何首乌,牛膝的鉴定

1大黄

【性状鉴别】

①呈卵圆形、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 cm,直径 3~10 cm。②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③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④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①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③形成层环明显。

④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⑤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1μm~125μm,棱角大多短钝。

②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多角形,复粒由2~5(~7)分粒组成。

③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11μm~140μm,非木化。

【理化鉴别】

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药材饮片置紫外光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2何首乌

性状鉴别】

①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5cm~15cm,直径4cm~12cm。

②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

③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④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⑤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质。

②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有异常维管束,一种是单个的维管束,另一种是复合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③中央维管束形成层呈环状,导管较少,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中心为初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3牛膝

性状鉴别】

①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长30cm~60cm。直径0.2cm~1cm。②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及侧根痕。

③质硬脆,受潮变柔韧,易折断。

④断面淡黄色,角质样,有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⑤气微,味微甜涩。

以根长、肉肥、皮细、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②栓内层较窄。

③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有的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④中央有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

少数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取根的横切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滴加1%氢氧化铵(nh4oh)后,显淡黄绿色荧光。

水浸液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取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完成实习大纲情况:比较熟悉的掌握了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定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在做大黄粉末微量升华时,温度不能太高;了解到市面上的各式各样的假何首乌,以及人形假何首乌。掌握怀牛膝与川牛膝的区别。同时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光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篇三: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2012.01)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

(供中药专业本科使用)

泸州医学院药学院生药教研室编 2011年12月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供中药专业本科用)

学分数:7 周学时:3~4

课程性质:中药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药的鉴定的依据。掌握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四大基本鉴别方法。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具有继承和发扬祖国药学遗产、整理发掘中药品种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

2、熟悉中药鉴定学的取样要求和方法。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的基本知识和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3、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和中药资源情况。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一般组成原则。

4、掌握101种中药材的重要本草记载、来源、主要植(动)物形态、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部分中药)等。

5、熟悉103种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等。

6、了解82种中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别、主要或有效化学成分等。

基本内容:1、总论: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中药的鉴定(理论课)

2、植物药类:根及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

3、动物药类

4、矿物药类

5、中成药类

教学方式(参考性):讲授,板书,提问,总结,认药实训

教学用书:卫莹芳主编,《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1版。

教学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中药志(1、2、3、4册),实用中草药原色图谱(1、2、3、4册),中药材产销,中药鉴别大全,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大辞典(上、下),道地药材和地方标准药原色图谱,中药材彩色显微图鉴,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1、2、3、4册),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1、2、3、4册),常用中药材传统鉴别

开课学期:秋季~春季

中药鉴定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总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茎木类中药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其他类中药动物类中药矿物类中药中成药类综合测试合计

内容

学时

理论 9 24 2 2 2 4 6 6 2 2 2 6 2 2 71

实验 21 2 2 2 2 6 4 2 0 2 2 2 2 6 55

合计 9 45 4 4 4 6 12 10 4 2 4 8 4 4 6 126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中药鉴定的常规方法。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目前在品种、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了解中药资源的现状,掌握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 [内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教学方式]

(参考性)讲授,板书,总结 [复习思考题]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是什么?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有哪些?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有哪些?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掌握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味数及在中药鉴定方面的特色和贡献。熟悉中药鉴定学现代发展简况。了解中药鉴定学近代发展简况。 [内容]

1、古代鉴定知识与本草著作

2、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况(1)中医学院的成立和中药鉴定学的诞生(2)国家为中药鉴定学科的发展夯实基础(3)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教学方式]

(参考性)讲授,板书,提问,总结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本草”?

2、历代著名本草的重要特征?

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目的要求]

掌握品种、种质与药材质量的关系及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的方法、产地加工的目的。熟悉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及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常用的加工方法和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其防治方法。了解栽培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内容]

1、药材的品种和种质(1)药材的品种与药材质量(2)药材的种质与药材质量(3)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

2、药材的产地

(1)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2)道地药材 3、药材的栽培 4、药材的采收

(1)采收与药材质量、产量的关系(2)药材的适宜采收期(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5、药材的产地加工

(1)产地加工的目的(2)常用的加工方法 6、中药的贮藏

(1)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自燃,风化,其他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学号:20182632**** 姓名:*** 实习时间:2020.6.29-2020.7.26 实习地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验内容:芦荟、金银花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芦荟、金银花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 2.掌握芦荟、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显微镜、紫外光灯、量杯、滴管 2.试剂:三氯化铁、稀盐酸、四氯化碳、甲醇等 3.药材:芦荟、金银花 三、实验内容 (一)芦荟 1.性状鉴别: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以色黑绿或棕黑、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2.显微鉴定:粉末,用乳酸酚装片,老芦荟团块表面有细小针状结晶聚集成团,放置24小时稍有溶解,团块上的结晶依然清晰。新芦荟团块棕色多角形,表面无结晶附着,放置24小时,全部溶解。 3.成分:老芦荟含芦荟总苷约25%,以芦荟苷为主;还含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与桂皮酸结合的酯。另含多糖混合物以及芦荟多糖等。新芦荟含芦荟苷(约9%),异芦荟苷,好望角芦荟苷A、B,好望角芦荟苷元。尚含芦荟树脂A、B、C、D,其中B即芦荟苦素。 4.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②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化铁试液5ml与稀盐酸5ml,振摇,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放冷,加四氢化碳10ml,缓缓振摇1分钟,分取四氯化碳层6ml,加氨试液3ml,振摇,氨液层显玫瑰红色至樱红色。 ③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

中药鉴定学总结,推荐文档

中药鉴定学总结 药圈 | 2015-10-16 00:00 这是 2014 年药圈蓝伊芊芊分享中药鉴定总结,前几天她也给大家分享了 11 个中药鉴定学的做题口诀: 中药专业知识一做模拟试题总结的 11 个口诀 大家可以去支持下,2015 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虽然有变动,但中药鉴定变动的内容不多,药用部位总结:1 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金银花、槐米 2花序:菊花、旋覆花 3开放的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4柱头:西红花 5花粉:蒲黄、松花粉 6、藤茎:大血藤、鸡血藤、木通 7、心材:苏木、降香(树干和根的心材)、沉香(含树脂的木材) 8、茎髓:通草、灯心草 9、块根: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百部、天冬、麦冬、郁金、地黄 10、块茎: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11、鳞茎入药:川贝、浙贝、百合 12、根与根茎:细辛、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羌活、藁本、龙胆、丹参、茜草 13、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14、干皮根皮枝皮同时入药:厚朴 15、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16、干皮枝皮:秦皮

17、叶:石韦、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罗布麻叶 18、复叶小叶:番泻叶 19、枝梢和叶:侧柏叶、紫苏叶 19:近成熟果实:木瓜、乌梅、吴茱萸 20:种仁:薏苡仁、肉豆蔻 21:果肉:吴茱萸 22:未成熟果实:枳壳 23:种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果皮:大腹皮 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橘络 假种皮:肉豆蔻衣 种皮:绿豆衣 胚:莲子心 24、果实: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豆蔻、益智 25:全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 26:地上部分:淫羊藿、鱼腥草、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穿心莲、茵陈、青蒿 27: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肉苁蓉 28:草质茎:麻黄 29:带叶茎枝:槲寄生 30:茎:石斛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如黄芩,华山参,沉香 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16.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多轮环状凸起的花纹,木部隆起,是由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17.过桥:黄连根茎上的长而光滑,形如茎秆的节间。 18.铁线纹:人参根上紧密深陷的横状环纹。 19.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 20.枣核艼:人参的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1.狮子盘头:某些根茎类药材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膨大突起,状如狮子头,如党参,三七。 22.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3.马牙嘴:炉贝外面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瘦尖,开口。 24.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5.红小辫:天麻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芽苞,细长皱缩似瓣状。 26.鹦哥嘴: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孢,因头尖色为红棕色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27.圆底盘:天麻底端圆脐形瘢痕,为母麻脱落的疤痕。 28.蛤蟆皮:天麻表面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形似蛤蟆的外皮。 29. 车轮纹: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 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实习目的: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2、熟练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3、了解了目前中药材市场状况及中药材的栽培、采集、加工、保 管、供销等知识。 通过4周的中药鉴定学实习工作后,我进一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 一、200多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二、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来源鉴别法,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法,还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 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

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三、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一直受到我国民众的青睐。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药材从产地流通到使用者的重要中转站。近年来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出现混乱现象,监督管理欠规范,药品质量问题出现回潮反弹,这也是现阶段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的难点和热点。 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药材生产管理模式与对其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从改变中药材的生产管理模式入手,来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内容为:中药材生产正品化、中药材生产道地化、中药材栽培规范化、野生药材栽培化、中药材初加工的许可管理、中药材的保质期设定、中药材信息可追溯等的生产管理模式。中药材质量受种源、产地、栽培管理、采收、加工、保管等多因素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检验只是对结果的一种判定。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将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相结合,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 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 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

2012中药学中药鉴定总结 第一篇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包括个子货,饮片。 2、饮片:中药材经过净选、切制、炮制等过程后达到质量标准,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 加工方法,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 品法规定的药物。 4、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 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 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6、总样品:将所有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总样品。 7、平均样品:最终抽取的供检验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1/3供复 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的1/3即为平均样品。 8、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色 度检查-白术) 9、起霜: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时间长能析出白毛状结晶称为起霜。 10、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现象,称为“风化” 11、自燃:富含油脂、过量水分、或易吸湿回潮的药材,大量成垛堆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扩散不出,使局部高 热炭化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2、对抗同贮: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放在一起保存,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藏方法。 13、气调养护:即气调贮藏,通过充氮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使氧气的含量降至2%以下,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 从而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的贮藏方式,称为“气调养护”。 二、知识点 1、中药鉴定学的含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 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 法,探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 论和实践问题。 (鉴定什么?—品种真伪、质量优劣;目的—制定标准,使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传统经验、现代理论和技术;引申含义—寻找和扩大新的资源) 2、中药鉴定的任务: ①、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最根本的);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③、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④、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 节 一、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 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 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 (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一)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一) 【实验原理】 性状鉴定是用感观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中药标准或与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品种、纯度鉴定或初步评价中药品质的优劣。本次实验的重点是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等特征。区别来源于双子叶、单子叶、蕨类植物的根及根茎类中药。通过对单味药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确定并掌握其主要性状鉴定特征。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显微化学方法等对中药进行观察、分析鉴定,应用生物制片技术和方法,观察中药不同类型的组织构造、细胞及细跑内含物的形态和特征。以鉴定中药的品种、纯度和质量。通过对单味药系统的显微观察和描述,确定并掌握其主要显微鉴定特征。 【目的要求】 1.掌握狗脊、贯众、大黄、牛膝、商陆、何首乌等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大黄、何首乌、商陆、川牛膝、怀牛膝异型维管束的组织结构及特征。 3.掌握大黄、何首乌的显微鉴别特征。 4.掌握大黄的理化鉴别方法。 【仪器、试剂、材料】 1.仪器生物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滤纸、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紫外光灯。 2.试剂氢氧化钠、甲醇、45%乙醇、水合氯醛、稀甘油、甘油醋酸、间苯三酚-浓盐酸。 3.药材贯众、大黄、土大黄、何首乌、虎杖、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4.永久制片大黄、牛膝、川牛膝、何首乌、商陆。 5.粉末大黄、何首乌。 【实验内容】 1.大黄、牛膝、商陆、何首乌等药材性状鉴别。 2.大黄、商陆、怀牛膝、川牛膝、何首乌等异型维管束的观察。 3.大黄、何首乌粉末鉴定。 4.大黄理化鉴定。 【实验方法】 1.性状鉴别 (1)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类白色网纹,根茎顶部横切面可见排成1~3环的“星点”(异型维管束)并有部分散在,中下部横切面“星点”多排成一环或渐散在,而根的横切面不具“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香,味苦涩,嚼之黏牙。 (2)川牛膝根较粗,直径0.5~3cm,表面灰褐色。断面筋脉小点断续排成3~8环,质硬韧。 (3)怀牛膝根细长圆柱形,直径0.5~1cm,表面灰黄或淡棕色,久贮色加深。质硬韧,受潮复柔软。端面角质样,黄白色筋脉小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环。 (4)商陆多为横切或纵切厚片,横切片可见多轮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异常维管束),口尝有麻舌感。 (5)何首乌不规则块状,表面红棕色灰红褐色,质坚体重,横切面黄棕色,粉性,可见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木心明显。 (6)乌头为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瘤状侧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延胡索 板蓝根 苦参 山豆根 北豆根 甘草 黄芪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中药显微鉴定

庄博:1145608 显微鉴定是一门专业技术,是用显微镜观察药材切片的组织构造或粉末的细胞及其后含物特征,描述显微鉴别点,制订显微鉴别依据。制片:一般作横切面片或粉末片,必要时可作纵切面片或解离组织片等。植物的根、根茎、藤茎、皮、木类药材,以组织切片为主;叶、花、果实、种子等以表面制片或粉末片为主;全草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采用组织制片或粉末片时,可选择1~2个有明显鉴别作用的特征;全草的粉末应以混合粉末为主。为配合中成药的显微分析,动物类及矿物类药材均以粉末片为主。 第一节:根类药材 被子植物的根,根据其维管系统,可分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或单子叶植物根。 1.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例:细辛) 表皮皮层皮层维管束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 特点:皮层宽,中柱小,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数目少,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呈星芒状,一般无髓。 2.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例:甘草) 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 特点:表层为木栓组织;皮层狭窄;韧皮部较发达或较狭窄;形成层环多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组成;中央大多无髓,少数有明显的髓部。 性状:粉防己质重坚脆,粉性,易折断;粉防己质坚硬,略粉性,不易折断 横切面:防己科粉防己落皮层、木栓层→皮层(窄,稀疏散有石细胞;布有短棒晶及小方晶)→韧皮部(半圆形)→ 形成层(束明显)→木质部(深入中心,数束)→射线宽,无髓部。 马兜铃科广防己皮层石细胞断续成环,布有簇晶、短棒晶及小方晶;韧皮部狭长,向外侧渐尖;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2或多分枝;射线较窄及髓部有异型维管束等区别于粉防己。 粉末:粉防己可见小方晶和小棒晶。淡黄色石细胞,孔沟、层纹明显。单粒淀粉直径至26μm;复粒2~8分粒,分粒较小。木纤维为韧型纤维。另可见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木薄壁细胞,木栓细胞等。 广防己可见簇晶。石细胞壁较厚,孔沟具分枝。单粒淀粉直径至30μm;复粒2~7分粒,分粒较大等区别于粉防己。 湘防己:称钩风的根横切面具异常构造,有2~7轮同心性维管束环层。 木防己:呈圆柱形,屈曲不直,表面黑褐色。质较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无粉质。皮层石细胞连成环带,方晶众多而大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中药鉴定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部分总结 药材检测方法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大黄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何首乌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不得少于1.0%; 川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超过0.15%; 制川乌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少于0.20%; 白芍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芍药苷的不得少于0.80%; 黄连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的不得少于3.6%; 防己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于80℃干燥4小时,含粉防己碱不得少于0.70%; 板蓝根浸出物(热浸法)本品45%乙醇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25.0%; 苦参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不得少于0.080%; 甘草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甘草酸的不得少于2.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2 / 千万;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2 / 千万;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1 / 千万; 黄芪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2 / 千万;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2 / 千万;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1 / 千万; 浸出物(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7.0%; 人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生晒参、生晒山参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红参中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西洋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1.0%; 三七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总量不得少于3.8%; 升麻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柴胡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龙胆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龙胆苦苷Rb1不得少于1.0%; 紫草分光光度法本品含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算,不得少于0.80%; 丹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 黄芩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黄芩药材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黄芩饮片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酒黄芩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地黄浸出物(冷浸法)本品用冷浸法测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桔jie梗重量法测定药材含总皂苷不得少于6.0%; 饮片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党参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热浸法,用4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55.0%;木香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香烃酯不得少于0.60%; 石菖蒲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百部浸出物(热浸法)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0.0%; 麦冬浸出物(冷浸法)本品含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0.0%; 天麻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10%; 沉香浸出物(热浸法)本品含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687931004.html,/thread-749173-1-1.html 双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形内层,皮层韧初次,形次初木层,根射线达中,有髓是根茎。 单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单无形栓有表层,辐射为根散为茎,根髓茎无不见线,皮大木小最常见。 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 <一>含簇晶的品种 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有草酸钙簇晶(有少数管胞和木纤维 3.太子参:薄壁细胞含少数簇晶 4.白芍: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细胞含2个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有木纤维长梭形)。 5.地榆: 薄壁组织有较的草酸钙蔟晶,有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6.人参:簇晶多,棱角锐尖(根茎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7.西洋参: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淀粉粒为单粒,类圆形。 8.三七:簇晶少,其棱角较钝。有树脂道碎片。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9.白芷:薄壁细胞有簇晶(18微米)。 10.牡丹皮:含簇晶,含晶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11.辛夷:有时可见簇晶,有的石细胞成分枝状,油细胞众多。 12.丁香:簇晶细小,极多,油室众多,纤维。 13.金银花:簇晶细小。 14.山楂:草酸钙蔟晶少数(山里红无石细胞),山楂有较多石细胞。 15. 蓼大青叶:叶肉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多量的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16.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含方晶、柱晶的品种 1.地黄:方晶细小,在薄壁细胞中有时可见,有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油滴或橙黄色颗粒状物。 2.浙贝母:方晶,方形或多面形,少数成梭形,杆状或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3.川贝母: (暗紫贝母)方晶少数,呈细小方形,梭形略呈圆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4. 红花:薄壁细胞中偶见小方晶。 5.厚朴:含少数方晶,有分枝状石细胞,纤维,油细胞。 6. 砂仁:外胚乳有少数细小方晶 7. 沉香:有柱晶,纤维管胞,木纤维 8. 补骨脂:为柱晶壁内腺 9. 防己:柱晶及方晶 10. 枳壳:斜方晶或棱晶,有大型油室 11.五倍子:可见少数棱晶 12 桔梗: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偶含草酸钙小棱晶。 方晶母红砂厚地,柱晶沉香补骨脂,五桔棱晶二枳己。 <三>含砂晶的品种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总论部分 基本定义(中药鉴定学) 五大任务 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资源分布(道地药材:名词解释) 采收方法,特殊加工(发汗) 鉴定依据(三级标准),采样原则 五大鉴定法,性状鉴定术语(如:角质)各论部分 根和根茎类名词术语: 铁线纹、珍珠点、芦头、芦碗 过桥 狮子盘头 蚯蚓头 网状纹理 连珠状 钉角 铜皮铁骨狮子头 鹦哥嘴、肚脐疤、老姜皮 怀中抱月 形容折断面的: 菊花心 车轮纹 罗盘纹 云锦花纹 筋脉点 金井玉栏 朱砂点 其他: 药用部位 豆科:甘草、黄芪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伞形科: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性 龙胆科:龙胆 茜草科:巴戟天 唇形科:丹参、黄芩 子实体:灵芝菌核:茯苓、猪苓 子座及幼虫尸体:冬虫夏草 动物的全体:蜈蚣、全蝎 动物体的一部分:哈蟆油(雌动物) 动物的分泌物:蟾酥、麝香 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沙 动物的病理产物:牛黄 对一些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的药材进行总结,如: 味极苦的药材 刻画显油痕的药材 断面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 断面可见层纹的药材 来源于硫化物的矿物类药材 …… 水试鉴别: 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的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火试鉴别: 降香:燃烧冒黑烟及油冒出,残渣为白色灰烬 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 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 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

中药鉴定 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

中药鉴定汇总

2015中药鉴定总结 第一部分药物科属总结(没有标记属名的,说明原植物和药名相同)1、药名和科名相同的药物: 2、同一科名下1个代表药物: 3、同一科名下2个代表药物:

4、同一科名下3个代表药物: 5、同一科名多种代表药物

6、藻、菌、地衣类: 第二部分入药部位 单子叶植物:三棱、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郁金、天麻、白及。(根茎、块茎、鳞茎入药) 一、根及根茎类 1、根茎 双子叶植物:狗脊、黄连、升麻、北豆根、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香附、石菖蒲、 单子叶植物: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 2、根 双子叶植物:牛膝、川牛膝、商陆、银柴胡、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

粉葛、黄芪、远志、西洋参、白芷、当归、前胡、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 3、根及根茎 “皖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细辛、人参、红参、三七、白前、白薇) 4、块根 “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 双子叶植物: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川乌(母根) 单子叶植物:天冬、麦冬、山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5、块茎 “两天三泻胡半白”。 双子叶植物:延胡索、 单子叶植物: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 6、其他 绵马贯众(根茎和叶柄残基)、川乌(母根)、附子(子根的加工品)、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 二、茎木类 1、木本植物藤茎:木通;大血藤;鸡血藤 2、茎枝:桂枝、桑枝、槲寄生;桑寄生;钩藤 3、茎刺:皂角刺 4、茎翅状附着物:鬼箭羽 5、茎髓部:通草、灯心草 6、草本植物茎藤:天仙藤 7、木类中药心材部分:沉香、苏木;降香; 三、皮类 1、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2、树皮: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 3、枝皮:厚朴(干皮、根皮和枝皮);秦皮(枝皮或干皮); 四、叶类 1、单叶:枇杷叶 2、复叶的小叶:番泻叶; 3、带有部分嫩枝:侧柏叶;紫苏叶(叶或带嫩枝) 五、花类 1、花蕾:辛夷;槐米;丁香;金银花(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 2、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3、花序:款冬花 4、带花的果穗:夏枯草 5、柱头:西红花 6、雄蕊:莲须 7、花柱:玉米须 8、花粉粒:松花粉、蒲黄 六、果实及种子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