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与部分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与部分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与部分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与部分答案)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檔,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和要求.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容,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课程标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4、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并描述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学课程中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容,依次为前言、课程目标、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10个主题,并选择了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

10、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11、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

12、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13、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的围主要是、、

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14、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生物评课标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主要表现在、

、。(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

15、教材的教学主线是由和组成的。(知识结构主线、教学目标主线)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

习容;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容标准()

A、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容;

B、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容要求;

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D、教科书是在学科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4、课程标准是()

A、《课程计划》;

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

D、《教学大纲》;

E、教学的具体容的规定。

5、生物课程标准是()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和质量要求;

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

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

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容;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容;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等10个主题;

D、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

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

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D、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E、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A、思维习惯;

B、实验操作技能;

C、科学探究技能;

D、获取信息的能力;

E、思维能力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

C、教学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编写思路等;

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容;

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五)简答题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出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帮助。

(六)论述题

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答:1,生物课程的性质;

2,生物课程的价值;

3,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学生能够合理的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人生活中。

2、生物科学素养: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态度:好奇心、诚实、合作、创造力;

4、创造力:

(二)填空题

1、自然科学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科学要与社会相互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

(三)单项选择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

B、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C、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D、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A、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

B、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资料统计分析;

C、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D、确认和表述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A、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B、假设、观察、实验;

C、解释、测量、资料分析;

D、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数据、定量化的分析。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

A、20世纪60年代以前;

B、20世纪70年代初期;

C、20世纪80年代以后;

D、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容的掌握情况;

B、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C、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D、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

B、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

C、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

D、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01年。

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A、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

B、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C、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质量;

D、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B、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C、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D、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B、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C、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D、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

B、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C、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D、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它学习方式;

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

B、定性化;

C、观察与实验;

D、科学过程;

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

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

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

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

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

B、思维力;

C、诚实;

D、合作;

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

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

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

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

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

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

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

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五)简答题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简述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过程的一般步骤

(六)论述题

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会着引起行为、能力和心里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3、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最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5、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6、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者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7、操作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生的反应。;

8、应激性反应:其它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

9、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0、错误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形成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1、建构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何改变的问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桑代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学习论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式。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5、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9、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像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呈现学习材料。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42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16、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要靠学生自己建构接受知识,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景背去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17、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18、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

(三)单项选择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论是()

A、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A、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

B、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3.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视学习为()

A、反应后及时强化的结果;

B、形成联结;

C、剌激替代的过程;

D、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

4、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的实验动物是()

A、狗;

B、猫;

C、白鼠;

D、鸽子

5、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A、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

B、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

C、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D、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6、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A、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B、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

C、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D、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7、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B、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

C、程序教学;

D、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

8、没有回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及心理准备等,是行为学

习理论中的哪一种类型对教学的启示()

A. 联结主义理论;

B.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 意义学习理论;

9、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D、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10、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A、强调学习过程;

B、强调外在动机;

C、强调信息的储存;

D、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信息。

11、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B、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C、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D、学生的学习,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复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 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 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 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 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 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 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学生学习 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 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 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 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 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 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教学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A、教学策略 B、教学手段 C、基本理论 D、教学内容 2、下列关于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 B、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C、它们都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要求 D、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4、下列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了一起 B、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向自然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 C、量化的预期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当预期被实验验证之后,便成立了 D、自然科学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部分 5、下列哪个理论属于行为学习理论()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C、杜威的经验性学习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下列关于概念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的理解 7、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 B、以书本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8、“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的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哪个要素及表述要求()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9、下列哪种讲解模式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述、推证,最后得出结论() A、解释式 B、描述式 C、原理中心式 D、问题中心式 10、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 倡导独立性学习 B. 倡导探究性学习 C. 淡化知识系统性 D. 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 .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 1902年 B. 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 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 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 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 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 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 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 要有统一性 B. 要有多样性 C. 要有传统性 D. 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 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 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 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 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 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 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 考试分数高与否 D. 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 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 相互对立的 B. 相辅相成的 C. 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 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 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 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 教师 B. 教师和学生 C. 学生 D. 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直接和间接经验 D. 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 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 理论联系实际的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 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 (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 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 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来源于网络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 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 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 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 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 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 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 学生学习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 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 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 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 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转)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就是由教育部颁布得带有指令性得、重要得国家课程文件,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得基 本规范与要求。 2、多媒体:就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得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得加工、处理于一体得系统,能同 时获取、编辑、存储与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得技术. 3、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得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得、期待得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得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就是依据一定得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得,运用必要得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得因果规律得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就是由、、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 相互交叉、渗透形成得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就是十分重要得,这就就是、 与。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得、课程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得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得两种具体方法就是与。 5、教学语言中声音得变化就是指教师讲话得、、节奏与速度得变化。 6、观察就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与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得两个特点就是与 . 8、学生应该掌握得科学探究得一般技能包括: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得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得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得高低就是一个连续变化得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就是 A 结构化得-功能化得—肤浅得-多维得 B 肤浅得—结构化得—功能化得-多维得 C 功能化得-肤浅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D 肤浅得—功能化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得基本要求无关得就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与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得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得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得关系 *来源于网络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完整

《生物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3、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5、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 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6、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7、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8、准备律:指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9、练习律:指学习者的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其练习次数有关。 10、效果律:指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11、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2、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3、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4、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 动方式。 15、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16、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17、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 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18、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9、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20、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来结束教学活动的方式。 21、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 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 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 式。 22、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3、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4、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或以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师生间或生生间共同完成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评价为标准的教学策略。 25、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6、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27、观察:是指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 28、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9、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6-1-130、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 3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32、搜索引擎:指的是可以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关键字搜索的远程可访问程序。 33、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34、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3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实验。 3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 .下载可编辑.

(完整版)生物学教学论第一套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 2、多媒体 3、合作学习 4、效标参照评价 5、教育实验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do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 1 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 : 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 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 、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 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 个一级主题 B 10 个一级主题 C 6 个一级主题 D 12 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B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D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和诱导 C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D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D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计20分)。 1、导入的结构是:引起注意、、、建立联系。 2、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指导性谈话、、教师现场指导 和、小结及清理结束等环节构成。 3、生物教学难免会有简易教具的使用,教具的制作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易化原则、艺术性原则和。 4、自然科学的存在四个维度,分别是、、 和。 5、耶格曾提出STS课程学习领域是由、、、和 五个部分组成的。 、独自工作和。 7、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和形式来分,可以把教学评价划分为 和两种。 8、在生物教师进行试卷编写时应当考虑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分别是识 记、、、、和。 9、初中的生物学有十个教学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与遗传;;;健康的生活等。 10、科学探究的有:;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6个基本步骤。 11、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称为讲解式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和。 12、概念转变理论指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 满、、和。 13、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变化技能 2、生物科学素养 3、实作评价

4、概念图 5、生物学教育研究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试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异同点。 2、建构主义思想对生物教育有怎样的启示? 3、试阐述讲解技能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4、试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5、在21世纪的今天,生物学教师的角色该如何改变从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10分)。 在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一节内容是《种子的结构》,下面是两个班级生物教师给出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让学生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熟悉某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并亲自栽培一种常见植物,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 (2)教学目标? 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并描述两类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 能熟练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探究过程。 请你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撰写的四要素方面考虑,分析哪种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撰写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论述题(20分)。 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你应当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以反思自己近段时间的教学效果。选择试卷检测是最为直接的手段,作为教师请你谈谈试题当中主观型试题与客观型试题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激起动机、组织引导 2、组织教学、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实验效果 3、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4、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5、概念、过程技能、创造力、态度、应用与连结 6、竞争、合作学习 7、纸笔测验、实作评价 8、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9、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 10、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11、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 1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3、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名词解释 1、变化技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换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