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6、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A 导言

B 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7、属于科学态度范畴的是

A 分析能力

B 思维能力

C 观察能力

D 好奇心

8、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C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9、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A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B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C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0、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A 报刊与杂志

B 田间与山丘

C 动物园与植物园

D 良种站与养殖场

1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

A 是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规律

B 是对现象的一种陈述

C 获取信息和数据

D 可以使一些想法得到支持和证实

12、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13、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

A 信息交流、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四阶段

B 信息反馈、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输出四阶段

C 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四阶段

D 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阶段

14、与教学论文的题目要求不符的是

A 严格

B 确切

C 鲜明

D 简要

15、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 灌输者转向塑造者

B 训导者转向授予者

C 研究者转向实践者

D 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四、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习“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门课程要注意:

A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B 更新教学观念

C 角色转变

D 主动参与

E 掌握教学理论

2、生物课程标准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课程结构

D 内容标准

E 实施建议

3、下列哪些是生物教学中的能力目标

A 获取信息的能力

B 实验操作技能

C 计算机操作技能

D 科学探究技能

E 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4、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 思路的变化

B 身体的移动

C 声音的变化

D 目光接触

E 面部表情

5、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B 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C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D 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E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6、科学是一个知识体,它是由下列哪些不同形式的知识构成?

A 事实

B 概念

C 原理

D 方法

E 理论

7、具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该表现出的特点为

A 他应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B 他应能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C 他应能认识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认识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D 他应能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E 他应能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来解决实际问题

8、参加听课者必须做的工作有

A 及时记下自己的观感和看法

B 向学校领导汇报听课情况

C 课后找学生座谈

D 既要观察教师,又要观察学生

E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9、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一般是由调查者通过下列哪些手段收集资料?

A 座谈

B 问卷

C 访问

D 观察

E 测试

10、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假设

A 是一简短的陈述

B 是一些试探性的想法

C 可以查明事物的因果关系

D 可以证实结果

E 用以说明预期的一种现象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答:(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2、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答:(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

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2、 3、简述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答:(1)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 (2)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 (3)提高学习效果。 (4)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3、 4、简述备课的依据。

答:(1)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教学目标的指向。 (3)教学对象的需要。 (4)教材内容的规定。教学经验的借鉴。

5、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答: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习业绩。

六、论述;(10分)

谈谈你对现用生物学教材的印象,并作简要评价。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2套

(版本: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次印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科学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2、课堂讲解技能: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

3、生物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

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4、常摸参照评价:是指在某一集团中,以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

相对位置的评价。

5、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命题的依据。

2、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学实验、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3、学生有许多学习成就是无法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来正确评价的,例如技能、

技能和心因动作技能等等。

4、生物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

5、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实验技能性目标分为水平和水平。

6、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教学语言、提问、讲解、课堂组织、变化、结束十个方面的技能。

7、教育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等方式向被研究对象或当事人

了解情况。

8、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从者转向者。

9、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表达和交流。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生物学课程标准》是由谁制定的?

A 教师制定的

B 国家制定的

C 学科专家制定的

D 学校领导制定的

2、“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这段话表明了

A 科学的价值

B 科学的态度

C 科学的世界观

D 科学的精神

3、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

A 是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规律

B 是对现象的一种陈述

C 获取信息和数据

D 可以使一些想法得到支持和证实

4、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5、《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内容不包括

A 教学大纲

B 教学组织

C 学生管理

D 课外活动

6、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B 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C 演示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D 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7、教学论文的属性强调

A 科学性、创新性、文学性

B 科学性、可读性、创新性

C 创造性、新颖性、可读性

D 创新性、公正性、科学性

8、生物校外活动的评价具有较鲜明的特性,指的是

A 过程性

B 针对性

C 鲜明性

D 趣味性

9、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A 要求学生及时表达

B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

D 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观察过程

10、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 灌输者转向塑造者

B 训导者转向授予者

C 研究者转向实践者

D 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11、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C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12、下列有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

B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C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D 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

13、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A 导言

B 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1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

B 是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C 在初中阶段已相当完善

D 只能在实验中得到培养

15、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 实验室与图书馆

B 家禽与家畜

C 家长与亲戚

D 花园与宠物

四、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物学教师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

A课程的方向 B课程的价值 C 课程的标准

D课程的目标 E 课程的性质

2、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哪些内容?

A 科学探究技能方面的目标

B 能力方面的目标

C 知识方面的目标

D 实验操作方面的目标

E 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3、思维能力包括

A 比较

B 分析

C 判断

D 推理

E 综合

4、自然科学主要有下列哪四个维度构成?

A 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B 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C 科学是一个逻辑过程

D 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E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5、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原则为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C 趣味性和艺术性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E 教育性和强化性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A 问题中心式

B 描述式

C 解释式

D 原理中心式

E 倡导式

7、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及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 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B 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

C 提高学习效果

D 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

E 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8、下列哪些是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A 目标指向性

B 过程随意性

C 有组织性

D 有计划性

E 无序性

9、教师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

A 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B 能独立进行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C 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内心活动

D 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10、指导学生课外实验的要求是

A 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B 对学生有严格要求

C 尽可能把成果用于课堂教学

D 要求全体学生都参加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深造提供帮助。

2、简述课堂提问技能的主要目的。

答:1) 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2) 抓住问题的本质。

3) 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4) 培养表达能力。

5)获得反馈信息。

6)强化学习

3、简述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答:1) 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

2) 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

3) 提高学习效果。

4) 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4、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答: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4) 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5、简述生物学校外活动的功能。

答:1) 完善个性。

2) 提高科学素养。

3) 服务社会。

六、论述;(10分)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3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2、课堂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3、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物体形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5、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

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和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

的学科课程。

2、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

的过程。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和的变化。

4、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目标、目标和目标三部分。

5、观察是指利用、、、嗅、触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6、教育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等方式向被研究对象或当事人

了解情况。

7、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提问、讲解、课堂组织、变化、强化、

演示十个方面的技能。

8、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学实验和学实验。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使学生对生物科学有积极正确的态度,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严谨的

科学态度”是生物学课程哪一方面的目标?

A 知识目标

B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C 能力目标

D 技能目标

2、《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其中不包括

A 探究性学习建议

B 教学建议

C 评价建议

D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E 教材编写建议

3、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 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C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D 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4、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是

A 有针对性、有鲜明性

B 有随意性、有趣味性

C 有组织性、有计划性

D 有过程性、有完整性

5、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A 经济的需要

B 情感的需要

C 表达的需要

D 应用的需要

E 未来的需要

6、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7、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8、科学是由不同形式的知识构成的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不包括

A 事实

B 概念

C 原理

D 方法

E 理论

9、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10、教学论文的属性强调

A 科学性、创新性、文学性

B 科学性、可读性、创新性

C 创造性、新颖性、可读性

D 创新性、公正性、科学性

11、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些因素无关

A 知识

B 体力

C 智力

D 财产

1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C 语调和节奏

D 词汇和语法

E 音量和语速

13、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C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14、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 灌输者转向塑造者

B 训导者转向授予者

C 研究者转向实践者

D 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15、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一般是由调查者通过下列手段收集资料,但可以不包括

A 座谈

B 问卷

C 访问

D 观察

E 测试

四、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

A 教材编写的依据

B 教学改革的依据

C 教学的依据

D 考试命题的依据

E 教学评估的依据

2、自然科学的特点包括

A 精确的测量 B严格细致的观察与实验 C 用实验检验预期和假设

D 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E 科学过程

3、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

B 熟悉自然现象几规律

C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D 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E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

4、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A 形态学实验

B 探究性实验

C 解剖学实验

D 分类学实验

E 生理学实验

5、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

A 角色的调整

B 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C 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D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E 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6、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 教育性和针对性

C 针对性和生动性

D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简明性和启发性

7、学生的学习需要包括哪几方面?

A 求知的需要

B 情感的需要

C 表达的需要

D 应用的需要

E 未来的需要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 演示强化

B 语言强化

C 动作强化

D 活动强化

E 标志强化

9、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 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E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10、备课的意义在于

A 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B 加强教学的预见性

C 有利于把握教学的成功

D 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E 增强教学经验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深造提供帮助。2、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答:1)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分析教材?

答:1)从整体上领会设计思路。

2)从结构上分析教学主线。

3)从内容上分析逻辑系统。

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重点和难点。

5)分析联系实际的因素。

6)分析育人因素4、简述课堂板书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答: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 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3) 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5、简述从哪些方面可以获取课程资源

答:1)学校资源。

2) 社区资源。

3) 家庭资源。

4) 媒体资源。

六、论述;(10分)

你认为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和劣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4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2、课堂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

教学活动方式。

3、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

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4、实作评价:是一种强调实际表现行为的评价方式。

5、生物校外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

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课程、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2、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实验技能性目标分为水平和水平。

4、生物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的过程。

7、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提问、板书、教学语言、讲解、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8、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9、教育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等方式向被研究对象或当事人

了解情况。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生物学课程标准》是由谁制定的?

A 教师制定的

B 国家制定的

C 学科专家制定的

D 学校领导制定的

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哪一方面的生物学课程目标?

A 知识方面的目标

B 能力方面的目标

C 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 技能方面的目

3、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4、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 教育性和针对性

C 针对性和生动性

D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简明性和启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 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

B 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

C 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

D 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 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C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D 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7、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B 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C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

D 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8、“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这段话表明了

A 科学的价值

B 科学的态度

C 科学的世界观

D 科学的精神

9、生物校外活动的评价具有较鲜明的特性,指的是

A 过程性

B 针对性

C 鲜明性

D 趣味性

10、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11、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A 经济的需要

B 情感的需要

C 表达的需要

D 应用的需要

E 未来的需

12、不属于课堂教学导入应用原则的一条为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C 趣味性和艺术性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13、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B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C 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D 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

14、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 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15、参加听课者必须做的工作有

A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B 向学校领导汇报听课情况

C 课后找学生座谈

D 既要观察教师,又要观察学生

四、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A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B 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C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D实现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E 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2、《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主要包括

A 探究性学习建议

B 教学建议

C 评价建议

D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E 教材编写建议

3、下列哪几项属于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A 树立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B 养成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C 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D 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E 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4、下列哪几项属于科学过程的工作步骤?

A 确认和表述问题

B 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C 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D 根据证据来评价假设的真实性

E 将结论应用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

5、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C 语调和节奏

D 词汇和语法

E 音量和语速

6、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 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D 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E 小组中成员的竞争显得突出

7、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

A 学生是否注意到教具

B 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C 出示教具的程序

D 出示教具的时机

E 教具的完好程度

8、备课的内容及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备学生

B 备任务

C 备目标

D 备检测

E 备过程

9、带领学生到野外活动,最突出的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A 交通安全

B 药品烧伤

C 溺水

D 摔伤

E 野生动物咬伤

10、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教育调查法的特点有

A 直接性特点

B 经验性特点

C 非干预性特点

D 间接性特点

E 干预性特点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答: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2、简述生物学实验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答:1)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辨证唯物观。

5)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

6)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答:1)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

2)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

3)提高学习效果。

4)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4、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分析教材?

答:1)从整体上领会设计思路。

2)从结构上分析教学主线。

3)从内容上分析逻辑系统。

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重点和难点。

5)分析联系实际的因素。

6)分析育人因素。

5、简述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

答:1)活动目标的针对性。

2)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3)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4)活动时空的自由性。

5)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6)活动类型的多样性。

7)效果评价的多元性。

六、论述;(10分)

生物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5套)

一、名词解释:(3×7’=21’)

1.国家课程标准:

2、研究性学习活动:

3、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4、备课:

5、教学设计:

6、教学策略:

7、教学方法:

二、填空:(15分)

1. 中学生物教学论是由、、

和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和。

2、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

、、实验小结及清理结束等。

3.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包括四个建议,分别是:;

;;;

等四个部分。

4 .生物教师备课的依据是:;

;;。

5.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是:;;

;。

7.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中,大多采用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课程目标分为:、、和等三个领域。

8.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包括:;;

;。

三、单项选择:(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1.关于探究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C.整个实验过程是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

D.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实验原理、预测结果;

3. 联结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巴班斯基;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布鲁纳;

4、发现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有:。

A.桑代克;

B.斯金纳;

C.赫尔;

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 配置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6.下列对教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案是做可操作性准备的过程;

B.教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

C.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

D.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是备课的最主要任务

7.在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用来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可以用:

A.定性实验;

B.定量实验;

C.预测性实验;

D.析因实验;

8、下列属于间接直观的教学媒体是:。

A、各种有关的微电脑软件;

B、标本;

C、生物学实验;

D、活的生物体;

9、下列关于合作学习错误的是:

A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题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B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

C是一种非目标导向活动

D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10、下列哪个目标动词不属于教学目标中的技能性目标动词:

A 描述

B 关注

C 模仿

D 分析

四:简答题:(共20分)

1、如何实现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7分)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7分)

3、7—9年级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五:论述题:(共25分)

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哪些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生物学教育有哪些启示?(15分)

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7—9年级)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0)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6套)

一、名词解释:(2×5’=10’)

1.生物课程标准:

2.板书:

3教学语言技能:

4. 备课:

5.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二.填空题:(40×0.5=20’)

1. 中学生物教学论是由、、和等

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

2. 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包括四个建议,分别是:;

;;;

等四个部分。

3.生物教师备课的依据是:;

;;。

4.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

;;。从教学评价的标准分可以分为:;。

5.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6.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中,大多采用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课程目标分为:、、和等三个领域。

7.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包括:;;

;。

8.影响生物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包括:;;

;。

9.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是:;;

;。

三、判断是非题(共10分,每题1分。对者划“√”;错者划“×”)

1. 在一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教材最本质、最主要、带有主导作用的关键性致使和顺利进行学习的方法,学习活动方法的多样性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

2. 科学知识是科学探究的结果,是科学动态的维度,离开了科学动态的维度,科学就不会再发展。()

3. 影响生物教育成效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教育评价三项。在这三项因素中,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受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教师个人难有作为

()

4.生物学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怀学生的一生,提高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5.介入型学习的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常不满足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

()

6. 皮亚杰认为,个体对新概念的接受会受到其现有的其他概念的影响。把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

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的改变是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代表理论有经典条件作用、连接主义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8.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以实行其特殊才能的创造力。()

9.教师备课的结果不仅是对教师的教的方案进行简单的描述,而且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案以及对该方案提供支持的描述。()

10.由于生物教学带有很强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往往建立在“累积学习”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态出发,教师才能突出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目标。

四、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下列属于间接直观的教学媒体是:。

A、各种有关的微电脑软件;

B、活的生物体;

C、生物学实验;

D、标本;

2.关于探究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整个实验过程是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C. 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D.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实验原理、预测结果;

3. 联结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巴班斯基;

B. 斯金纳;

C. 布鲁纳;

D.桑代克;

4.标本的不足之处是:。

A.缺乏动态特征;

B.难以表现立体的事物;

C.无真实感;

D.不能作为全真替代物;

5、发现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有:。

A.桑代克;

B.斯金纳;

C.赫尔;

D.布鲁纳;

6、下列属于直接直观的教学媒体是:。

A、标本;

B、挂图;

C、模型;

D、黑板画;

7.在教学过程中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 配置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8. 关于讲解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主客体消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

B.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一性;

C.用于认知性知识比用于事实性知识效果较好;

D. 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

9.下列对教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案是做可操作性准备的过程;

B.教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

C.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

D.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是备课的最主要任务

10.在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用来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可以用:

A.定性实验;

B.定量实验;

C.预测性实验;

D.析因实验;

五、简答(共10分。每小题5分)

1. 教师教学过程中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

2. 教师在备课中应从哪些方面去备学生(5′)

六、论述题(共30分)

1.“作为生物学教师,面对生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对教育的需求,必须把继续学习作为一种开发、一种投入、一种积累,形成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再生产-知识再应用的良性循环”,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对一个生物学教师来说,学会学习非常重要。你认为学会学习对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有何意义,为什么?。(10’)

2.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例,说明构建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某些合理性。(10′)

3.有人认为植物具有向光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10分)

(完整word版)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继续教育学院拟题人 适用专业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电子传递链。 2、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质、和核仁等部分。 3、线虫的体细胞数目,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4、细胞周期包括和分裂间期两个时期。 5、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6、血液分为血细胞和两部分。 7、存在于生物体内而在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 8、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指。 9、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由其体内提供。 10、生物的自养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光能自养和。 11、抗原分子的某些化学基团其分子构相与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从而能引发免疫反应,这些基团叫做。 12、基因的化学实质是DNA,在某些病毒中是。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 14、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 ____,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 15、维管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有_________、被子植物。 16、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途径合成的。 17、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18、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1、分生组织的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能力。 22、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23、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的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24、神经组织是由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25、依照五界系统,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等五界。 26、神经未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 27、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8、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9、光敏色素以红外吸收形式和两种形式存在。 30、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 31、鱼类可分为软骨鱼纲和纲。 3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和去甲肾上腺素。 33、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和变异。 3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35、维管植物可分为蕨类植物和两类。 36、由肋间肌舒缩引起的呼吸动作为呼吸。 37、突触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取决于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膜上的性质。 38、依据方式可将真核多细胞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39、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和配子体有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40、吗啡、海洛因等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抑制内啡肽的产生,这是一种反馈,从而产生药物依赖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的形成能导致物种的爆发式产生。 A. 多倍体; B. 渐变群; C. 瓶颈效应 2. 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 A. 干扰素; B. 类毒素; C . 外毒素 3. 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 A. 光合自养; B. 根、茎、叶分化; C. 多细胞生殖器官 4.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 A. 腐生; B. 腐生和寄生; C. 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 5.地衣是____。 A. 植物; B. 原生生物; C. 藻菌复合体 6.在生物体内,放能反应主要与。

生物教学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A、教学策略 B、教学手段 C、基本理论 D、教学内容 2、下列关于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 B、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C、它们都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要求 D、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4、下列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了一起 B、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向自然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 C、量化的预期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当预期被实验验证之后,便成立了 D、自然科学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部分 5、下列哪个理论属于行为学习理论()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C、杜威的经验性学习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下列关于概念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的理解 7、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 B、以书本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8、“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的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哪个要素及表述要求()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9、下列哪种讲解模式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述、推证,最后得出结论() A、解释式 B、描述式 C、原理中心式 D、问题中心式 10、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除第6、7题每空2分外,每空1分,共50分) 1、同位素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Avery分别利用32P 标记DNA与 35S 标记蛋白质,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卡尔文用__14C__标记追踪,阐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初始过程;Meselson用同位素__15N_证明DNA就是半保留复制。如果要特异标记细胞内正在复制的DNA,应该用_3H-T_______。 2、DNA聚合酶就是DNA复制最关键的酶,它的高保真性主要依赖于它的另一种活性, 即__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还靠__5’-3’外切__酶活性来清除冈崎片段上的引物。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就是___DNA连接酶__。根据您对DNA复制的认识,DNA复制还需要解链酶与引物酶。 3、原肠胚期就是胚胎的三个胚层开始形成的时期,三个胚层形成动物的各种组织结 构:脑由_外胚层_发育而成,心脏由_中胚层_形成,肝脏由___内胚层_形成,肾脏由__中胚层_形成,颅面骨由__神经嵴__形成。 4、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十分精细,导致_细胞分化_,从而形成多细胞个体,多细胞动物 又称为__后生_动物。不同细胞与组织表达不同的基因,主要因为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的_转录因子_,或者不同基因的__调控序列__被选择性修饰。现在把基于染色体的修饰而不就是DNA序列的变化而引起的基因表达的差异称为_表观遗传。 5、动物的几乎所有的“门”都就是在___寒武纪__时期开始的几百万年里产生的,这叫做 __寒武纪爆发__。然而,各种动物的演化程度就是不同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就是海绵动物__,几乎没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__只有两个胚层_,身体辐射对称;___扁形_动物开始有了中胚层, 但中胚层间没有形成体腔;以__线虫___动物为代表的一大类动物,它们的体壁中胚层与消化管内胚层之间存在空腔,称为假体腔_; 以__蚯蚓__为代表的环节动物开始有了体腔,并且身体出现_分节;_软体_动物种类繁多,仅次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__昆虫__纲就是本门最大的纲,其她的类群还包括__甲壳_纲,如__虾蟹__、__多足_纲,如__蜈蚣、__蛛形__纲,如__蜘蛛_。 6、某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发生突变,以至于在有乳糖而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也无法表 达代谢乳糖的酶,这种突变可能就是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的突变,还可能就是抑制蛋白乳糖结合位点突变。另外一种乳糖操纵子的突变恰好相反,在甚至没有乳糖的时候,它也会表达代谢乳糖的酶,这可能就是抑制蛋白失活的突变,还可能就是__操纵基因__ 发生突变。(本题每空2分)

普通生物学12页解析

《普通生物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1838-1839年提出细胞学说。 A、施莱登和施旺 B、林奈 C、达尔文 D、孟德尔 2、下列不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是。 A、质膜 B、细胞壁 C、中心体 D、核糖体 3、不属于分类单位的名称是。 A、属 B、种 C、品种 D、科 4、传统的五界系统不包括。 A、原核生物界 B、病毒界 C、原生生物界 D、真菌界 5、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有。 A、袋鼠 B、蜥蜴 C、中华鳖 D、鸳鸯 6、下列属于生物的有性生殖方式的是。 A、接合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营养生殖 7、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通常可分为()四个步骤 A、观察、假说、实验和理论 B、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 C、观察、假说、理论和实验 D、假说、观察、实验和理论 8、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A、真菌 B、兔子 C、银杏 D、酵母菌 9、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B D、叶酸 10、下列是“肥料三要素”之一。 A、钙 B、磷 C、镁 D、钠 11、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____。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水 12、下列对生物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流动性 B、有选择透过性 C、有内吞和外排作用 D、有对称性 13、下列哪些植物是被子植物。 A、银杏 B、棉花 C、苏铁 D、雪松 14、一条线性DNA双链分子经6次连续复制后原始DNA占总DNA的____。 A、1/12 B、1/32 C、1/36 D、1/64 15、地钱属于。 A、真菌 B、蕨类植物 C、苔类植物 D、藓类植物 16、Abies nephrolepis、Abies sibirica、Abies fargesii是相同____的生物。 A、亚种 B、变种 C、品种 D、种 17、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18、银耳属于____。 A、地衣 B、真菌 C、藻类 D、藓类 19、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内质网 20、细胞的主要能量通货是。 A、CTP B、脂肪 C、葡萄糖 D、ATP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动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身体形态由两侧对称向辐射对称进化。 22、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共存的根本原因。 23、不是只有植物细胞才具有细胞壁。 24、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细胞呼吸慢跑比激烈奔跑产生的能量更多。 25、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第一支动物类群。 26、只有在液态水和含碳有机化合物都存在的行星上才有可能存在生命。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同时注意相应的英文名词) 生物膜干扰素稳态光周期诱导光合磷酸化光敏色素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 菌根 双受精 生物节律 等位基因 细胞分化 基因库 非共质体途径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原核细胞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体液免疫形成层克隆共质体途径细胞周期 三羧酸循环 世代交替 蛰伏 基因库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应激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肠胚 中心法则 内起源 协同进化 成花素 光能细菌 病毒粒子 反馈调节 基因突变 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光呼吸 春化作用 化能细菌 内吞作用 无限维管束 细胞分化 稳态 基因文库 菌根 生态位 光系统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 环境容量 群落 二次污染物 不可再生资源 种群 质壁分离 年轮 抗原 体循环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领地行为细胞克隆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压力流假说 团聚体学说 内聚力学说 灾变论 大气圈 学习 血液循环 周围神经系统 腐食性营养 染色体组型 细胞骨架 酶 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肺活量 有丝分裂 变态 生态金字塔 遗传漂变 基因工程 生物节律 微球体学说 本体感受器 生物钟 多倍体 拟态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自然发生说 自然分类 五界系统 病毒和反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生态系统 生态幅 最低量定律 寄生和共栖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态位 顶级群落 生物地化循环 稳态 耗散结构 生物大分子 胞饮作用 端粒 内环境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干细胞 反射弧 光周期 双受精 孤雌生殖 孢原细胞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上位效应 抑制基因互补基因 转化 中心法则 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遗传漂变 异地物种形成 协同进化趋同进化共进化趋异进化 人口问题 第二部分:填空题 ⒈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 、 和电子传递链。 ⒉细胞核包括核被膜、 、 和核仁等部分。 ⒊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部分组成。 4.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 5.细胞周期包括 和 两个时期。 6.神经组织是由 细胞和 细胞组成的。 7.异养营养可分为吞噬营养和 。 8.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 9.消化管管壁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4层,即粘膜层、 、 和浆膜。 10.肌肉单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 、 和舒张期。 11.横隔膜升降引起的呼吸动作称为 呼吸。 12.形成层细胞切向分裂,向外产生 ,向内产生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的细胞核形成时,最多可形成几个小的核仁,然后再汇集成一个大的核仁( ) A.5个B.10个C.46个D.23个2.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约为( ) A.1.80 B.4.8 C.7.0 D.8.0 3.下列物质与细胞松驰素B的作用相反的药物是( ) A.长春花碱B.紫杉醇 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 4.下列与真核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粒和中心体是同源的细胞器 B.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 C.微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种类有所不同,如乙醛酸循环体,在植物细胞中有,但动物细胞中没有 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其外膜 5.上皮细胞之间的牢固连接主要是依靠下列哪一种连接方式( ) A.桥粒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D.胞间连丝 6.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的原理是( ) A.抑制核糖体的50S亚基的活性 B.抑制肽链的延伸 C.抑制细菌转肽酶的活性 D.抑制乙酰胆酯酶的活性 7.反应1:A──→B+C,△G=+20.920kJ/mol·L;反应2:C+D──→D,△G=-18.320kJ/mol·L。试问:这两个反应的K eq值( ) A.反应1的K eq值大于反应2 B.反应2的K eq值大于反应1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8.过氧化物酶的颜色是棕色的,其原因是( ) A.含有血红素B.含有叶绿素 C.含有Cyt D.含有NAD 9.柠檬酸循环途径中,通过下列哪一项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连接起来( ) 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10.在人的骨骼肌细胞中,利用肌糖原进行无氧呼吸时,将一个含有10个葡萄糖残基的肝糖原片段,经无氧呼吸后,可向肌纤维提供多少分子A TP( ) A.20个B.30个C.40个D.360个11.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天冬氨酸脱氨后的产物( ) A.丙氨酸B.α-酮戊二酸 C.草酰乙酸D.苹果酸 12.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 TP 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 ) A.12、12 B.18、12 C.18、18 D.3、2 13.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在于C3植物的原因之一是光呼吸弱 B.CO2对C4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作用远大于C3植物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常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而C4植物通常不明显 D.在强光下,C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远大于C3植物 1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最先形成的结构是( ) A.细胞板B.成膜体 C.细胞膜D.细胞壁 15.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核膜不解体,染色体不是靠微管的牵引,而是附着在核膜上,随核膜的延伸而分开( ) A.硅藻B.绿藻C.甲藻D.苔藓16.在哺乳动物体内,下列哪一种细胞的分裂周期最短( )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关于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填空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片段的排列顺序。 2. 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和()。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和()。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S2 )开始,无G时转录从(S1 )开始。 12.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13、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严紧型质粒),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松弛型质粒)。 14.PCR的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 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15.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阶段。 16、转基因动物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 ①将克隆的外源基因导入到一个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②接种后的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的子宫;

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A》期末考试试题(2004-2005,第一学期) 2005年1月10日 院系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分,共40分) 1.蛋白质是由__20__种氨基酸通过__肽_键连接而成,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__35S__来特异地标记;核酸可以用__32P__来特异标记;__亚油酸_和__亚麻酸_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2.蛋白质变性的主要标志是__生物活性丧失,这是因为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被破坏。某些变性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恢复活性,说明蛋白质的__一级结构_决定蛋白质的_高(或二、三、四)级结构_。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它又可分为两个光系统,即光系统__I__和光系统_II_。前者的产物是_NADPH(或还原力)_,后者的产物是_ATP和氧气_。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_叶绿体基质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固定_二氧化碳_,这一过程称为_Calvin(或开尔文)_循环。 4.细胞周期包括_G1、__S_、_G2_和__M_四个时期。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G1_期;DNA复制在_S_期。调节细胞周期的最主要的因子叫做_MPF(或有丝分裂促进因子或促卵泡成熟因子)_,它由Cyclin(或周期蛋白)_和_CDK(或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_两种蛋白组成。细胞周期有3个检验点,它们分别位于G1/S、_G2/M_和M期,抑癌基因产物_p53(或Rb)_对G1/S检验点的形成很重要。 5.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请将下列物质与其运输方式相连: 进入红细胞 O 2 肠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自由扩散 K+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 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胞吞作用 Ca2+排出肌肉细胞胞吐作用 胰岛素分泌主动运输 白细胞吞噬细菌 6.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能引起细胞反应的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 倡导独立性学习 B. 倡导探究性学习 C. 淡化知识系统性 D. 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 .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 1902年 B. 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 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 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 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 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 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 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 要有统一性 B. 要有多样性 C. 要有传统性 D. 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 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 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 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 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 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 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 考试分数高与否 D. 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 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 相互对立的 B. 相辅相成的 C. 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 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 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 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 教师 B. 教师和学生 C. 学生 D. 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直接和间接经验 D. 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 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 理论联系实际的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XXXX年人来说,一次抽取10%左右的血(XXXX年人一次献血XXXX年轻的血细胞,降低血液的稠度,减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据《国际癌症》期刊报道,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男子通过献血排出过多的铁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4、微循环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答案: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这种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为循环中的毛细血管进行的,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供给细胞能量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循环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灌注进入细胞。微循环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微循环障碍如发生在神经系统,就会使脑细胞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不好,甚至中风;发生在呼吸系统,就会气短、憋闷、咳嗽、哮喘,严重者呼吸骤

停;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功能则减弱、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其他脏器、肌肉和骨骼、关节等出现微循环障碍,都会发生病症。微循环障碍还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在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身体一定健康,也必定会长寿。 9 呼吸:气体交换 1、为什么吸烟危害健康? 答案:吸烟损坏呼吸系统的结构。吸烟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吸烟引起终末细支气管堵塞和肺泡破裂,引起慢性肺气肿。 吸烟产生的烟气危害人体健康。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尼古丁、CO和烟碱。(3)苯并芘、苯并蒽等致癌物质。吸烟使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CO使大脑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脑的高级功能。吸烟后血中尼古丁含量增加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引起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暂时反射性上升,心率增高,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是促使心肌梗塞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烟碱能使吸烟者神经冲动发生紊乱,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导致肺癌。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以及能够降低机体排除异物能力的纤毛毒物质。这些毒物负载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彼此强化,大

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第七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本章主要考点 1、高等植物组织的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2、植物根、茎结构的形成及组成 3、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差异 4、单子叶植物在根、茎结构上的差异 5、叶片结构及对生理功能的适应 6、植物的生活周期,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认识各阶段的核相变化 7、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重点掌握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结构 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雌蕊、子房、胚珠、胚囊、胚、种子之间的关系 9、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10、导管与筛管在形态、构造、功能、分布等方面的异同气孔器的结构,气孔开关的机制以 及对CO2吸收和水分散失的调节 1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途径及方式 12、根压、蒸腾作用在水的运输中的作用,内聚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1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必需元素 14、植物激素的种类、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主要作用 15、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16、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长日植物,短日植物 17、光合作用:(1)光反应与碳反应的联系与区别;(2)光合色素与光系统的种类与作用; (3)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过程;(4)卡尔文循环的3个阶段;(5)C3途径与C4途径;(6)光呼吸;(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词术语 1.直根系和须根系 2.凯氏带 3.髓射线 4.维管射线 5.维管系统 6.年轮 7.早材 8.晚材 9.边材 10.心材 11.完全花 12.不完全花

13.心皮 14.传粉 15.双受精 16.子房上位 17.子房下位 18.真果 19.假果 20.聚花果 21.聚合果 22.世代交替 23.生活史 24.蒸腾作用 25.根压 26.必需元素 27.向光性 28.光敏色素 29.光周期 30.长日植物 31.短日植物 32.光反应 33.光合膜 34.天线色素 35.荧光 36.光系统 37.光合磷酸化 38.光合电子传递链 39. C3途径和C3植物 40. C4途径和C4植物 41.景天酸代谢途径 42.光呼吸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就是由教育部颁布得带有指令性得、重要得国家课程文件,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得基 本规范与要求。 2、多媒体:就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得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得加工、处理于一体得系统,能同 时获取、编辑、存储与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得技术. 3、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得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得、期待得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得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就是依据一定得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得,运用必要得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得因果规律得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就是由、、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 相互交叉、渗透形成得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就是十分重要得,这就就是、 与。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得、课程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得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得两种具体方法就是与。 5、教学语言中声音得变化就是指教师讲话得、、节奏与速度得变化。 6、观察就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与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得两个特点就是与 . 8、学生应该掌握得科学探究得一般技能包括: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得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得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得高低就是一个连续变化得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就是 A 结构化得-功能化得—肤浅得-多维得 B 肤浅得—结构化得—功能化得-多维得 C 功能化得-肤浅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D 肤浅得—功能化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得基本要求无关得就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与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得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得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得关系 *来源于网络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考试试题B 课程号:66000360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SD 序列 2. 重叠基因 3.ρ因子 4.hnRNA 5. 冈崎片段、 6.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7. 反密码子(anticodon): 8. 同功tRNA 9.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 10. 抑癌基因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原核基因启动子上游有三个短的保守序列,它们分别为____和__区. 2.复合转座子有三个主要的结构域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由_____小亚基和_____大亚基组成,真核生物核糖糖体由_____小亚基和_______大亚基组成。 4.生物界共有___个密码子,其中__ 个为氨基酸编码,起始密码子为__ _______;终止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NA生物合成的方向是_______,冈奇片段合成方向是_______。 6.在细菌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遗传因子叫_______。它是一

种_______状双链DNA,在基因工程中,它做为_______。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原核生物DNA的合成是单点起始,真核生物为多点起始。( ) 2.在DNA生物合成中,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指相同概念。( ) 3.大肠杆菌核糖体大亚基必须在小亚基存在时才能与mRNA结合。( ) 4.密码子在mRNA上的阅读方向为5’→ 3’。( ) 5.DNA复制时,前导链的合成方向为5’→ 3’,后随链的合成方向也是5’→ 3’。()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2.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有哪些内容? 3.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 4.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四大研究热点。 5.何谓转座子?简述简单转座子发生转座作用的机理。 6.简述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与色氨酸操纵子在阻遏调控机制上有那些区别? 四、问答题(共2题,共20分) 1.叙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过程。(10分) 2.请叙述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那些环节?分别是怎样进行 的?(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