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陈颖

本单元“流程与设计”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内容贴近生活,比较容易理解。这里,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有关流程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流程优化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流程优化带给他们的实惠和快乐。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对于“流程与设计”这部分内容的粗浅理解。

一、本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技术与设计2》中涉及到的四个主题——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都是技术领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内容。这里我侧重分析流程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

1、系统的教学对流程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在四个模块中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比较上位。因为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可看作一个系统,而系统分析的方法又对各个领域的设计研究活动具有普遍适用性。比如,“流程的优化应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指标的优化,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其中蕴涵的正是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因此,第三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对于流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认为可以先讲系统,以便为后面流程的教学作铺垫。

2、流程的教学对结构、控制的设计具有优化意义。

流程是为了满足某个需求、实现某个目标,对相关资源和活动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质量,对结构和控制等设计活动同样具有优化意义。

所以,我认为可以将第二单元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结构、控制之前。这既有利于结构、控制设计的优化,又有利于流程内容的巩固,一举两得。

总之,探寻流程与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使这四个章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二、本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

设计思路:

本主题共有5条标准,现分别加以说明。

内容标准:

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三、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数:

第一节: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2课时

第二节:流程的设计………………………………………1课时

第三节:流程的优化………………………………………1课时

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教学重点: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设计中的存在。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启发学生投入学习,参与讨论用流程表达生活中的某些任务的分析。

关键词:时序、环节、流程、表达、意义

1、对时序的理解

主要掌握时序有的可颠倒、有的不可颠倒的特点。

教学设计:

以泡茶为例,引入时序的概念。

然后设置四个有一定层次感的问题:请判断下列活动的时序是否可以颠倒?并说明理由。

1、纸桥的制作过程:划线、剪裁、折叠桥身、制作填充物、将填充物放入桥身、粘贴封口

2、给客人泡茶的过程:洗水壶、烧开水、洗茶杯、泡茶

3、给台灯换灯泡的过程:切断电源、换掉旧灯泡、安上新灯泡

4、水稻的种植过程:选种、浸种、播种、田间管理、收割

让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时序的特点:

a.有些步骤的时序是可以颠倒的。对此,我们应注意分析和比较,进行适当的安排。

b.有些步骤的时序又是不可颠倒的。对此,我们应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或机理。

2、对环节的理解

主要理解环节的相对性:a.可分解;b.分法不一。如何理解分法不一,教师可以以每天的课程安排为例进行讲解。

教学设计:

两位同学在讨论有关周二学习活动的环节时产生了争执。

A同学说:周二的学习过程应该划分为6个环节,即每节课为一个Array环节;

B同学说:学习过程应该划分为2个环节,

你认为哪个同学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3、对流程的理解

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也许听说过流程,但是对流

程的含义并不十分理解。在对流程含义的的讲解中除了要抓住环节

和时序这两个要素之外,还要强调流程的目的性。流程的设计和优化都是以某个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

教学设计:

在引出流程概念之后,提出如下问题:两个同学对流程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甲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就可以构成一个流程。

乙说,不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才能构成流程。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学生往往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列举具体的事例。比如,喝水、跳高、唱歌这三个活动即使给它们排序,仍然不能构成一个流程。因为这三个活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流程的目的性是要通过环节和时序体现并实现的。

所以,我认为在流程含义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流程的目的性,这样有助于理解流程的本质、理解流程的意义所在,并为后面流程的设计做铺垫,使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4、流程的表达

在生活和生产的许多场合我们都会看到流程的表达,如公交车站的站牌、长途汽车站的时刻表、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的节目单、医院里的导医流程图等。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流程,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环节和时序,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并从中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设计中的存在。

5、了解流程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流程对生产、生活的意义的共性,即流程就是高效率、高质量。

对于案例分析“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省培训时只说“对该案例降低要求”。其实,我个人认为分析一下该案例还是有必要的。(该题目可改为“轴承的热处理流程”),一方面学生有关生产的知识实在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又是比较重要的两个热处理工艺,所以,教师可适当讲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设计:

预备知识: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在简单介绍淬火的概念之后,可以列举学生比较熟悉的关于淬火的例子,以消除学生对工业生产知识的畏难情绪。

疑问:

1、参考书上提到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我认为这个说法过分强调时序的重要性,有些欠妥。环节和时序是流程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缺一不可,都很重要,所以无所谓谁是核心。

2、课本P41说:“可以把流程理解为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我认为这个表述不太准确。流程可以体现做事的顺序,但不能被理解为顺序,

3、课本P42提到“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表达等形式”,我觉得这句话应改为“流程的表达方式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包含了流程图)、模型表达、动画表达等”。

4、“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的表述不准确,因为淬火和回火是两个不同的工艺。该案例的名称可以改为“轴承的热处理工艺流程”

第二节:流程的设计

教学重点: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关键词:基本因素、流程设计

1、学会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人员、资金和环境等。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以便为后面流程的设计、优化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设计:

问题1:假如你是某化工厂新上任的厂长,该厂合成氨的产率较低。上任伊始,你决定从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设计入手,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那么,在进行流程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哪些?

问题2:如果“要把北方的大豆移栽到南方”,在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让学生通过这两个问题明白,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

此外,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流程的各个环节是显性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比较容易描述,如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旅客搭乘列车的流程等;另一种流程的许多环节是隐性的,只有了解并充分掌握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流程,比如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轴承的热处理工艺流程等。

总之,在进行流程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上述外因,还需要探究诸如内在属性和规律等内因。

2、流程设计的步骤

强调两点:

a.流程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即流程的目的性。

b.“画出流程图”后,整个流程设计并没有结束。还需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即流程的优化。

3、能对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以制作小铁锤的流程设计为例,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初步体验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a.该流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b.基本因素有哪些?

c.主要环节有哪些?并确定时序。

d.画出流程图。

可供参考的流程设计题目:

a. 制作一个小木锤, 需要考虑哪些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图。

b.制作一个高中生用的书包/相片架,需要考虑哪些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图。

c.某校高二年级将于本学期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请分析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并画出流程图。

d.李明家刚拿到新房的钥匙,李明就兴奋地盘算着装修的事情了。可是新房装修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一定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请你帮助李明分析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并画出新房装修的流程图。

疑问:

1、课本P52有关锤头的加工流程图有问题。

2、课本P53有关小木锤的制作流程的参考答案。

3、课本P60综合实践第3题,有关装修的流程设计的参考答案。

第三节:流程的优化

教学重点: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简单流程优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生产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改进设计。

关键词:优化、优化内容、优化条件

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对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流程的优化。通过对流程设计步骤的解析明确流程的优化实际上是流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流程优化的根本目的主要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高质量、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等。

流程优化涉及到工期、成本、质量、工艺、技术等指标的优化(有些指标就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教学设计:

有关“工期优化”的教学处理:

在分析“工期优化”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小问题:

问题1:对于设备的修理工作,一要好,二要快。如何改进工作流程,以达到目标要求呢?

问题2:把串行工序改为并行工序之后,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问题3:如何判断改进后的流程方案是否可行?

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到,过分强调某一个指标的优化,反而可能导致其他指标的下降。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流程,在进行优化时,应以某个指标的优化为主,综合考虑其他指标,通过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有关“工艺优化”的教学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工艺流程”的分析,认识到某一个指标的改变往往会带来其他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牵一发动全身”的原因,即材料、设备、工艺等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会相互影响的。自然而然地引出“流程优化的条件”。

疑问:课本P55对“工期优化”的改进有疑问。

2、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工艺优化”的案例分析,学生已经明白,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洗衣流程的优化等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流程进行改进有时还需要深入了解流程的内在机理。

a.外部条件:材料、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和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b.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让学生从生产、生活或学习中选择一个对象,按照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流程设计或者改进。实践对象的选择很重要,学生对生产中的流程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例,比如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流程的设计(优化)、放学流程的设计(优化)、课本P58制作纸制提兜的流程设计(优化)等,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体验流程的设计与改进,培养优化意识,将流程优化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生活和学习。

可供参考的流程优化的题目:

a.去银行取款的流程;

b.去餐馆进餐的流程。

流程优化练习:到餐馆吃饭的流程

到餐馆吃饭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在这个流程中,我们来分析各项活动的具体时间,结果如右表。 请问:该流程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有

哪些改进措施?并比较哪种改进措施更合理,说明理

由。

疑问:

1、课本P60-61综合实践第3题“画出装修的流程图”,

参考答案有疑问。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本P8一10例1、2,做一做,习题1、2。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 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会正确计算。 课件、小棒若干条、直尺、卡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卡片口答:36、35、45、73、30、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说36、35、45各个数位上的数是什么? 2、课件展示课本参观博物馆情境主题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 (2)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启发学 生列出36+30=和35+34=两个算式。提问:这里为什么用加法 计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3、让学生观察比较36+30、35+34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 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揭示课题) 二、协作探究,概括方法。 A、探讨例1的计算:36+30

1、学生口算并说明口算依据,指出36+30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说一说桌面上有多少根小棒,请学生投影演示摆的过程,并边摆边说。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引导领会把哪些小棒合拼? 3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 (1)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2)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36。 (3)在36的下一行和在36高位之前书写“+”号。 (4)在36的下行在十位上写3与上面的3对齐,在个位上写0与上行的 6对齐,写出另一个加数30。 (5)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__”,相当于“=”号。 4、学生尝试笔算,引导学生阅读P9讨论:这道题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5、P9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B、尝试探究例2的算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边摆边说把什么对齐),再尝试笔算。 3、指名板演笔算并口述思维过程,再同位口述计算的过程。 4、小结:例1、例2计算题除了以上发现的共同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点? 5、练习:P 10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3习题1:独立训练,指名口述图意和笔算的思维过程。 2、P13习题2:独立训练,指名板演订正。 3、课件出示错题:看谁是小医生,请判断说理。 2 3 6 5 3 5 4 7 +4 2 +2 3 +4 0 +2 6 6 4 8 7 5 6 7 4、找朋友训练:同桌比赛找出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

粤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工作计划

粤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依然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通用技术教学工作,从学生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由于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在思想上、态度上放松,根本不重视该学科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掌握得不是很扎实。 2.学生以前没有接触到通用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相对薄弱。 3.运用能力不够强,本学期的内容较上学期的难度有所增加,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地学习,能够熟练地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 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 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 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6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马志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学设计 教材P18--21“长方体的认识及练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各1个,观察记录表一张。学生准备长方 体 、正方体纸盒、剪刀,胶纸。 1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 点 课件演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让学生欣赏到几何学之美。 适时指导 体验数学之美,愉悦美丽心灵,激发求知欲望。 实践活动 1、“摸一摸” 摸一摸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点、面、棱。 2、“剪长方体” 适时指导 板书要点 在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及多种方式的基 础上,让学生 在做中学、学中做。感知探

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 3、“做长方体” 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4、将探究发现填入表中。 5、组织研究成果发布会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要求说出本组发现的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其余学生则倾听、补充、提出问题。 6、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整理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特征的?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集体评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全册教材分析设计模板 - 复制 (2)

美术学科教学设计(单科时) 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试用模板) 课题会动的线 条 第 1 课时时间 教学资料与对象分析教材分析 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在认识橙色及色相基础上,了解 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通过欣赏,感受橙色温暖、明快 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深浅的橙色主色调所表现的程度变化,使 学生基本能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有选择地在主色调基础上进行深浅 搭配,能以橙色为主绘制一副画,进一步使画面构成特别的艺术效 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三间色的色相。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 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过程方法学习调制不同深浅的橙色,能从主观感受及表现需要出发较为能动的选择色彩、运用色彩。 通过理性的思维过程进行有秩序的制作,表现出具有橙色特点的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调出不同深浅的橙色方法技巧,认识感知橙色画面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橙色主色调,根据主色调进行深浅对比突出主体,丰富画面,充分表现内心感受。 教具准备 图片、色相卡、水粉颜料。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橙色的画 红+黄=橙色——- 明快、喜悦、温馨、热烈 作业设计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3、注意力用橙色的深浅对比,使画面有层次。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此栏大小、格式可自己可以调控,)学生行为 (预设学生学习行为和问 题预计几种学生学习方 案, 和有层次的活动方案) 分目标课堂调控 导 入 设问内容 由两个原色 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橙色是红色和黄色的间色。橙色。 要小、 要具体 要有连 续性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 识,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 新知识的欲望。 你知道三原色有哪些么?把红色和黄色调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主要用橙色表现的画。 第一环节直观内容有层次有特点 第二环节欣赏内容要经典欣赏的目标 第三环节示范有步骤 出示围绕目标的精美教具内容 第四环节关注学生作业要求, 第评价要紧

《少年闰土》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尤其是文中前后照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我”对闰土的赞扬与羡慕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策略的课程。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认认真真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默读课文,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2、会写七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等词语,区 分多音字“正、佛、供、畜的读音。 3、利用文中前后照应的词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习作者通过 外貌表现人物的方法,练习用几句话来人物的外貌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背诵。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明确目标。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去认识一位朋友,他就是——(齐读课题)(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五行”是什么? (3)通过预习,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机智、勇敢、活泼、知识丰富、能干——)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抓住了闰土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来写出人物特点的呢?,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回忆——相识——相处——分离) 2、思路理清了,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出示: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3、生字教学,提醒同学们最容易写错的字。 三、引导质疑 生字写得不错,我们回头再读读这三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技术与设计2》单元检测一

《技术与设计2》单元检测一 班级:姓名: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1、分别在一根竹杆和一根同样尺寸的脆性塑料杆上不断加挂相同质量的重物,竹杆比脆性塑料杆能挂更多重物而不会断裂,说明了()影响结构的强度。 A、材料 B、结构的形状 C、构件横截面形状 D、构件的连接方式 2、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 A、美观 B、重心低 C、保护 D、支撑 3、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判断哪个不属于壳体结构() A、摩托车头盔 B、圆形陶瓷饰品 C、贝类 D、金字塔 4、常用的A形梯不直接采用铝合金片,而用长方形截面的铝合金构件,这说明了()影响着结构强度? A、材料 B、构件的形状 C、重心的高低 D、连接方式 5、钢筋混凝土比无钢筋的水泥梁的()强度更强。 A、抗弯 B、抗压 C、抗拉 D、抗剪 6、为了方便城镇人使用水资源,设计出了水管输送方式,设计的水管结构类型是() A、框架 B、壳体 C、实体 D、以上都不是 7、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A、拔河的绳子断裂 B、广告牌被台风吹倒 C、鸡蛋在某种承受很大的外力 D、耳机与电脑主机的插口接触不良,听不到音乐 8、我们所用的板凳属于()结构。 A、实心结构 B、框架结构 C、空心结构 D、壳体结构 9、我国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A.稳定性 B.强度 C.美观性 D.经济性 10、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属于实体结构是()。 A.羽毛球 B.乒乓球 C.铅球 D.篮球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测试题 1、下列图表中,不是流程图的是()。 A.列车运行时刻表 B.学校课程表 C.产品加工工序表 D.零件的三视图 2、下面关于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是可以调整的 B.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不能调整 C.有的流程时序可调整,有的流程时序不可调整 D.环节多的流程时序才能调整 3、人们邮寄包裹的流程一般是:取包裹单——购买标准包装箱——包装密封——填写包裹单——交寄手续——收回执单。我们看到,它的全部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过程,每个小过程都有明确的任务。我们把这些小过程称为:() A、步骤 B、时序 C、环节 D、顺序 4、下面关于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产活动中,针对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往往会有相应的流程 B、流程由几个或多个环节组成

[精选]教材分析与导学案模板.doc

目 标 分 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模板 课的名称:Modulel Friends 教材版本:外研版 课时:(用多少课时完成本个课的教学) 基础设计 L 本课内容特点/关键词/学科要素(必须) 本册书第一模块的主题是Friends,主要是运用简单的语言框架结合形容词来描述他人。关于人物描述方面的话题在第册和第二.册己出现 过,这就为本模块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语言基础▼而本课内容也将为本册书的后儿模块中的有关形容词的学习和使用带来希助“ 5.前需技能 学生2经学习tall, short, thin, fat 等描述人物、动物外貌特征的形容词。 本个课核心问题(必须)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 问 各节课的核心问题(必须) 题 第一节课核心问题:能听懂、会说、认读nice, shy, clever, naughty, a bit,等词; 分第二节课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在听懂、会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复述; 析 第三节课核心问题:将年龄和爱好等话题融会贯通; 第四节课核心问题:通过口语、阅读练习及多种趣味游戏复习巩固重点知识,查缺补 漏。 本个课学习目标(必须) 1、学生能够基本听怖、会i^nice, shy, clever, naughty, a bit,等词: 2、能够运用“This is +人名"W s/Sh 。' s+形容词”等语言结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各 节课的学习目标(必须) 第 一节课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基本听懂、会说nice, shy, clever, naughty, a bit,等词; 能够运用“This is +人名”“He' s/She' s+形容词”等语言结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 友。 二节课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He' s/She ,s+形容词” 第 第三节课学习目标:学会运用“This is my mother/father*--She , s/He , s … 第四节课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本模块的重点单词及句型。 教 材分析 2.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现代敦育技术,拓宣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How lo improve the studens communicative ability. 3.学习智慧与形式能力(必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Unit 2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表达“频率”。Section A通过“谈论做运动的频率”,通过听力、对话练习、小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及表达有关频率的内容(做运动的频率,日常活动的频率,学习的频率等);Section B通过讨论饮食及其它生活方式,通过听力、阅读、做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频度副词综合表达信息;Self Check部分通过填空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词汇,通过开放式的写作帮助学生巩固对频度副词的掌握。 这一单元的重点在于“表达频率”。 重点词汇: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day,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habit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 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例如调查学生日常活动的频率,如运动、吃蔬菜、看电视、看电影、听歌、读小说、上网等的频率,与学生探讨做某件事情什么样的频率最合适等。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图片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记忆。如 vegetables 三、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谈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及其它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实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水平点:1、培养学生计算水平和估算的水平。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水平。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水平。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协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实行计算。 水平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德育点:对学生实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使用多种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能够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模板.doc

教材分析 一、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 1、知识经验储备 2、思维误区与障碍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1、体系结构、地位作用 2、编排特点 3、教学思想方法 4、背景知识 三、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四、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的分析--确定的依据 对教学课时安排的分析 售后服务方案(赠送) 1.售后服务概述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用户的系统稳定运行。 公司拥有一批资深的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设备各类故障,强大的用户支持队伍和良好的用户满意度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维护计划及承诺 一、项目售后服务内容承诺 我公司贯彻执行:“诚信正直、成就客户、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宗旨,对于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质量跟踪服务,本着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向用户奉献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维护服务。 我公司如果承接了端拾器项目,将严格遵循标书及合同的规定,在保证期内向业主提供该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在保修期之后,考虑到设备维护的连续性,建议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维护合同,以确保此系统项目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 二、服务与保证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始进行售后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售后服务期;2、维护人员;3、售后服务项目;4、服务响应时间。 三、售后服务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即进入了售后服务期。售后服务期=质量保证期+质量维护期 质量保证期:在质量保证期内,如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故障,实行免费更换

设备、元器件及材料。如因非质量因素造成的故障,收取更换设备、元器件及材料成本费。 质量维护期:在质量保证期之后,即自行进入质量维护期。 我方对所承担端拾器项目提供终身质量维护服务,以不高于本合同设备单价的优惠价格提供所需更换的元器件及材料,另收维护人员工本费。 四、具体措施承诺 1、首先在签订项目合同的同时与客户签订售后服务保证协议书,排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对客户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承诺。 2、对已经验收合格交付用户的端拾器项目,在合同期内与用户进行联系,记录用户使用情况,系统运行状况等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对已交工的端拾器项目建立系统运行档案,并进行质量跟踪。 4、系统运行档案记录其端拾器项目运行情况、各类设备使用情况、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情况及人员流动情况。 5、针对各用户单位操作人员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或到现场培训及指导。 6、正在使用中的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公司维修服务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赴现场处理、维修。 7、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端拾器项目,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定期与客户进行联系询问情况,定期到客户方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出记录,记录归档保存。 8、施工保证将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端拾器项目具体施工,保证安装质量及系统使用功能,并保证整个系统运行平稳、高效、可靠。 9、系统保修作为项目承包单位,我公司将严格遵循招标文件及合同的规定,向业主提供端拾器项目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在保质期范围内免费维修。 10、保修期内设备损坏,经鉴定为设备本身原因造成的故障,我方负责免费维修或者更换;同时负责在保修期内定期对设备提供保养维护服务。 总之,为使业主使用放心、使用方便、保证端拾器项目正常运行,公司全体技术、维护人员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客户着想,全力以赴的进行工作,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五、保修服务内容及范围 我公司将为所承担的各个端拾器项目提供保修服务,有效期从项目验收后,业主在竣工报告上签字之日起。 1、响应时间:具体的响应时间将按故障级别划分; 2、维修地点:用户现场。 我公司负责实施的所有系统项目,在正常环境下做适当使用时所发生的故障,我公司将提供约定保修服务。非当前故障,我公司安排提供服务,但需按收费标准另收费用。 我公司的保修服务仅限于经我公司认定的合格产品。所谓不合格的产品包括:非经我公司供应的产品、非经我公司认定合格的产品及顾客不允许我公司做功能改进的产品。 下列情况所发生的系统损害不包括在保修服务范围内: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开这两门课? 所谓教材,是指教学的材料。而教科书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历史教材还有许多种类,如原始资料、历史地图、历史图画、历史照片、文物及模型、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图册、历史练习册、声像资料等。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的起点是教材分析,终点是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材分析的意义 1、清理知识障碍 2、制定教学目标 3、确定重点和难点 4、拓展教学内容 5、选择教学方法 讲课的关键是组织好教学内容,体现在文字上就是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就是做历史教材分析,它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的前提。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历史等同于历史教材,不能把历史教学等同于教历史教材。 历史教学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但又不能局限于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应该向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复述历史教材中的文字。 三、分析历史教材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历史教材分析的重点是梳理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代典章制度、历史发展线索等历史概念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只有清楚地认识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分析教材时,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先掌握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也可以先分析每一节课的结构,再分析单元结构和整本书的结构。 1、分析、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 两步:第一步是阅读课文,搞清楚这节课讲了那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步就是要具体分析这几个问题,分析每个“目”内部的关系及“目”之间的关系。 一课书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并列关系的结构;因果关系的结构;专题类型的结构。 2、分析、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一个单元一般讲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单元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整本书的编写体裁。历史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通史或专题史形式。也有通史与专题史并用的。分析单元结构的方式和前面讲过的课的分析相似。 3、分析、梳理一本书的知识结构 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就是由几个单元构成的历史纵向发展线索。目录呈现了全书的知识结构。只要了解每一课在纵向线索中的位置,教材的分析就能够到位。

高中通用技术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 第三节 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基本因素教材分析 地质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第三节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基本因素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课标及教材中的地位 在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技术与设计2》必修模块包含四个主题: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节流程分析,第三节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第三节流程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作为本章的重要内容,课标中对其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本节课是在理解流程概念和分析流程的基础之上,对如何确定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如何把握流程线索的进一步分析,是后两节“流程是怎样优化的”和“我们也来做流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开始进行流程设计的起步。 二、本节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 2.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3.能画出简单的流程设计框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规律等相关因素,把握好流程设计的环节,对简单流程设计进行分析。 2.各小组经讨论后能画出简单流程设计的框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深入分析和掌握事物内在属性与规律对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的重要性,养成先深入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经历画流程设计框图的过程,促使学生能按照事物的流程思考、分析问题的流程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三、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二是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 “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教材通过流程设计的两种情形让学生认识到流程中的环节与时序存在显性与非显性之分.对显性的环节与时序因流程的进行和发展的规律比较容易看出,所以比较容易确定和描述。如:医院看病的流程。而非显性环节与时序的确定则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较长的研究后才能得到它的内在属性和规律,从而得出流程应包含的基本环节和时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流程。如合成氨工艺流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体会到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环节的时序的得出完全依赖于对合成氨内在属性和规律的探索、

2019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Unit 2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表达“频率”。Section A通过“谈论做运动的频率”,通过听力、对话练习、小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及表达有关频率的内容(做运动的频率,日常活动的频率,学习的频率等);Section B通过讨论饮食及其它生活方式,通过听力、阅读、做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频度副词综合表达信息;Self Check部分通过填空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词汇,通过开放式的写作帮助学生巩固对频度副词的掌握。 这一单元的重点在于“表达频率”。 重点词汇: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day,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habit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 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例如调查学生日常活动的频率,如运动、吃蔬菜、看电视、看电影、听歌、读小说、上网等的频率,与学生探讨做某件事情什么样的频率最合适等。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图片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记忆。如 vegetables 三、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谈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及其它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2~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 第一课时平均分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课本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方向与位置》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集体备课 单元学习目标 1.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通过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在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但是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方向的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学好这部分内容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感性经验密切相连。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为此,课本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经验。教材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借助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初步形成方向感。 2.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安排了多个实践与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辨认东、南、西、北,并充分体会物体间的相对位

置关系,以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如在“东南西北”中,借助在操场上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场景,通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帮助学生找到辨认方向的经验性方法。 3.在“地图”与“现实空间”的联系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从在学校的操场上认识方向,到在地图上认识方向,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多次把观察到的景象与地图上的内容联系起来。这个不断联系想象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过程。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2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小学生在生活中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并分不清具体四个方向;小学生看到过地图或交通路标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并不知道它与生活空间中的东、南、西、北之间的联系。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鉴于以上考虑,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在操场上认识东、南、西、北,绘制地图,利用地图认识东、南、西、北,室内辨别东南西北。以增强方向感,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 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 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