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10骆驼和羊

一年级语文—10骆驼和羊

一年级语文—10骆驼和羊
一年级语文—10骆驼和羊

10骆驼和羊

10 骆驼和羊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本课9个生字:“做、证、园、伸、举、肯、步、牛、各”;积累部分词语,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园、证、牛、各”。

2. 朗读课文,能在老师指导下读出动物的不同语气,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3. 学习认识“大口框”,在描写过程中掌握全包围结构汉字的笔顺规则。

4. 培养学生静心倾听的习惯和用规范、完整的话表达意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并学习“月字旁”。正确描写“认、评、证、说”。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骆驼和羊的头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图片:骆驼和羊)它们是谁?

2. 揭示课题:12 骆驼和羊

3. 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 看图,听录音,想一想: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 学生交流,(出示第一节)学习生字:“矮、证”

(1)矮:注意字形,尤其是左半部。

(2)证:开火车读,注意后鼻音。

3. 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4. 四人一组,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5. 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6. 学习第2、3节。

(1)轻声读2、3节,边读边想: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

(2)交流。小组自主学习生字:园、伸、腿、肯、认、输。

(3)反馈:园、肯:注意读准音。

腿:指指你的腿,书空这个字,认识“月字旁”说说还知道哪写“月字旁”的字。师写,了解“月字旁”的字大多与人体有关。

伸:读准音,作动作。

输:注意右半部分书写。

(4)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5)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如:抬、扒、伸)

(6)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7)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____ (高比矮好)

(8)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9)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羊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骆驼在门前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画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跪、低、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阳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丝绸、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想象导入 1、想象:教师演示课件(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 师: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火红火红的。

生:我想到小鸟唱歌的时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师:能想象出小鸟唱歌时的动作,了不起! 师: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阳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大家想读一读吗?(想)那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生字 师:这篇课文有那些生字?谁来告诉大家? 生:生字有阳、像、金、野…… (师在生回答中板书,其余学生书空) 师: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一下大家? 生:晨是前鼻音,是翘舌。 (师板书“晨” 的拼音于“晨” 字上) 师:能读一读吗? 生:(大声地)chén── 生:“长”容易读错,因为它有两个读音。 师:你知道的真多!是哪两个? 生:一个读“zhǎng”,“长大” 的长”;另一个读“cháng”,“长城” 的“长”。在这篇课文里应该读“cháng”。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周末碰碰餐(第十一周)

周末碰碰餐(十一) 一()班姓名 小朋友们,这周我们学了《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现在让我们梳理一下吧: (1)这些课文会读会背了吗?☆ (2)生字表(一)生字都会认了吗?☆ (3)生字表(二)生字会听写了吗?☆ 一、我会读。☆☆☆☆ 1、心想思想想家告诉公告诉说能力可能走路出走公路 出路路灯马路路边北京北风南北城市长城京城安心安静广告广大广场升旗上升国旗红旗越升越高 2、雨点点头点心地点清水清香彩球彩旗彩云飘落飘动 落叶落笔落日落后天空空气星空学问问路问好回答回家回去地方方向比方方圆数不清一问一答 3、和平公平平静平安搭桥搭车搭边房间空间中间课间 这些这里这边有些一些都有都是都好住手住房捉住你呢好啊没有没空很多很好很快搭积木 4、自我自己自学飞吧您好带鱼带头带路是吗深夜深山 高深深蓝学校小学学会学生开会会见会面那儿那边风景景色美景美好美术先人后己 二、我会读句子。☆☆☆☆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天安门的国旗每天和太阳一同升起。北京还有万里长城,我真想去看看。

2、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儿数也数不清,它们给大地带来了红花绿草。 3、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给不同的人住,平平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4、小鸭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自己学会了飞翔。只有自己去学,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三、我会连 广升足走方半巴业本平书自己东西 三画四画五画六画七画 四、我会填 走的第四笔是()方的第三笔是() 巴的第三笔是()西的第五笔是() 书的第四笔是()业的第一笔是()

温馨提醒: 孩子们,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静下心来理一理,学过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写过的生字都会写了吗?教过课文会读、会背了吗? 最后,圣诞节到啦,祝你们圣诞快乐哦!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 反思 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 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A.从外到内b。从内到外) 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 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

一年级语文第十周周练-精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年级语文第十周周练-精品 2020-12-12【关键字】方法、认识、问题、自主、整体、良好、特点、位置、基础、坚持、解决、中心、爱心 命题:沈加胜班级姓名学号 一、按顺序把声母表填写完整。(17分) 二、读一读,按要求归类。(13分) ing en zh an eng ch in ang ün z si yun zhi 后鼻韵母 平舌音 翘舌音 整体认读音节 tui hua liu lie gou kuo zhuā→é→ d quān→ū—— kuāng→ǖ→五、看图,给音节标上正确的声调。(12分) 六、看图写音节。(12分) 七、用直线把音节连成词。(6分) kuíche dàmiáo qìcài xiédāo qīng hua hézi 八、认一认,把字和相对的音节连起来。(10分) 鹿卧舟革齿

ch ǐ l ù w ò zh ōu g é 九、看拼音写笔画,再写出一个带这个笔画的字。(12分) h éng zh é w ān g ōu h éng zh é g ōu sh ù g ōu 命题:沈加凤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比4小的数有( )。 2、比5大而且比10小的数有( )。 3、与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9添上1是( )。( )和( )组成9。 5、3和7这两个数,( )离100近。 6、在3、8、10、5、2、9和7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 小的数是( )。 单数有: 双数有: 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 二、在○里填上“>”、“<”或“=”。 7○7-1 5-3○2 4+0○3-0 3-3○6 2+3○4 5+2○5-2 7○6+0 5-1○5+0 三、在○里填上“+”或“-”。 4○1=6○1 5○2=3○0 0○4=4 3○1=2 4○2=1○1 7=6○1 2○1=6○3 1○1=0 四、写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 五、接着画下去,画满10个。 1、○△△○△△ 2、☆○△☆○△ 六、看算式画○或用“/”划去。 2+3=5 3+4=7 7-2=5 4-4=0 七、看图填空。 八、看图列式计算。 1、 2 4 = = 3、 4、 = 5、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彩虹》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板书:彩虹) 3.(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虹”字。 (1)指生领读。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虹”字。 加一加:虫+工=虹 换一换:江—氵+虫=虹 5.导入: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彩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读文识字 1.朗读全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彩虹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彩虹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 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是平舌音;“座、浇、千”是三拼音节。) (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广+坐=座,合+手=拿,扌+是=提,扌+兆=挑,酒-一=洒。相机指导认识新偏旁“衤”。) 5.巩固识字:老师选一名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6.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1)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里,看你们能不能认识它们,请大家合作,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小组读课文,相机指导“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nɡ。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的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 学设计备课示例《骆驼和羊》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备课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备课示例一 一、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课文语言生动,文中的对话充实展示了每个角色的特点,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可以抓住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并在课文的不断复现中识记“骆、驼、证”等9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多音字“模”;能正确写“骆、驼”这2个生字;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补充提示语读好骆驼、羊和老牛的话,能积累并背诵老牛说的话。 3.通过品读感悟和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老牛的话,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的话,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的意思。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这一天,森林里的两只小动物为了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想知道是哪两只小动物在争论吗? 2.(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师: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导学生读好“驼”的轻声,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偏旁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3.根据图片说说骆驼和羊在外形上的特点,相机板书:骆驼(字体较大)羊(字体较小),教师板书“骆驼”提醒书写要点,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 出示:(加线字注音) 证明茂盛认输又窄又矮 跪下前腿往门里钻扒在墙上 大模大样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 (3)关注第二行的词,加线的字都表示动作。出示:扒在墙上,趴(pā)在桌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做做趴在桌上的动作来区别“扒”和“趴”。 (4)出示:大模大样,做航模(mó),区分多音字“模”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3.再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用上“因为……所以……”)三)合作学习,品读课文(过渡)师:你从第几自然段找到他们在争论呢?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

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反思 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 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A.从外到内b。从内到外) 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 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 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 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 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因此,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 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精讲

知识点 一、我会写 自zì(自己、自动、自由) 己jǐ(知己、严于律己) 衣yī(衣服、上衣、雨衣) 二、我会认 时shí(有时、时间、时代) 候hòu(气候、候鸟、等候) 觉jué(觉得、感觉、自觉) 得de(说得对、看得见) 很hěn(很多、很快、很好) 穿chuān(穿衣、穿着、穿越) 服fú(服装、西服、礼服) 快kuài(飞快、快乐、赶快) 三、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从“彳”的字多与行走、行为和道路有关。 忄是汉字部首,由“心”演变而来。称竖心旁或竖心。古代人认为心脏主管人的思想,故“忄”旁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四、多音字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系xì(联系)jì(系鞋带) 五、近义词 觉得——感觉 希望——盼望 六、反义词 大——小 希望——失望 七、理解词语 觉得:认为。 按钮:用手按的开关。 雷声:下雨前打雷的声音。 八、句子解析 1.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因为“我”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2.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我自己还做不了。 3.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希望无忧无虑的童年不会失去,也希望继续得到父母和亲人的呵护。 4.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因为我想自立,想成为一个勇敢得人。 九、问题归纳 1.“我”为什么觉得自已很大? 因为“我”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大;当“我”还需要父母的帮助,还依赖他们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小。 十、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主人公“我”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

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骆驼和羊都能通过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它们互不服输,最后想出什么办法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段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说课评课

《端午粽》说课评课 一、理论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 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四、教学目标

一年级语文第十周周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0年秋学期一年级语文第十周周练 命题:沈加胜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按顺序把声母表填写完整。(17分) 二、读一读,按要求归类。(13分) ing en zh an eng ch in ang ün z si yun zhi 后鼻韵母 平舌音 翘舌音 整体认读音节 tui hua liu lie gou kuo zhu ā →é → d qu ān →ū—— ku āng →ǖ → 五、看图,给音节标上正确的声调。(12分) 六、看图写音节。(12分) 七、用直线把音节连成词。(6分) ku í che d à mi áo q ì c ài xi é d āo q īng hua h é zi 八、认一认,把字和相对的音节连起来。(10分) 鹿 卧 舟 革 齿 ch ǐ l ù w ò zh ōu g é 九、看拼音写笔画,再写出一个带这个笔画的字。(12分)

h éng zh é w ān g ōu h éng zh é g ōu sh ù g ōu 2010 年秋学期一年级数学第十周周练 命题:沈加凤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比 4小的数有( )。 2、比5大而且比10小的数有( )。 3、与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9添上1是( )。( )和( )组成9。 5、3和7这两个数,( )离100近。 6、在3、8、10、5、2、9和7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 小的数是( )。 单数有: 双数有: 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 二、在○里填上“>”、“<”或“=”。 7○7-1 5-3○2 4+0○3-0 3-3○6 2+3○4 5+2○5-2 7○6+0 5-1○5+0 三、在○里填上“+”或“-”。 4○1=6○1 5○2=3○0 0○4=4 3○1=2 4○2=1○1 7=6○1 2○1=6○3 1○1=0 四、写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 五、接着画下去,画满10个。 1、○△△○△△ 2、☆○△☆○△ 六、看算式画○或用“/”划去。 2+3=5 3+4=7 7-2=5 4-4=0 七、看图填空。 八、看图列式计算。 1、 2 4 = = 3、 4、 = 5、 = = 九、想一想。

10 骆驼和羊 教案

10 骆驼和羊教案 导读:10骆驼和羊 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本课9个生字:“做、证、园、伸、举、肯、步、牛、各”;积累部分词语,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园、证、牛、各”。 2.朗读课文,能在老师指导下读出动物的不同语气,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3.学习认识“大口框”,在描写过程中掌握全包围结构汉字的笔顺规则。 4.培养学生静心倾听的习惯和用规范、完整的话表达意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并学习“月字旁”。正确描写“认、评、证、说”。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骆驼和羊的头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图片:骆驼和羊)它们是谁? 2.揭示课题:12骆驼和羊 3.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图,听录音,想一想: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学生交流,(出示第一节)学习生字:“矮、证” (1)矮:注意字形,尤其是左半部。 (2)证:开火车读,注意后鼻音。 3.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4.四人一组,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5.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6.学习第2、3节。 (1)轻声读2、3节,边读边想: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 (2)交流。小组自主学习生字:园、伸、腿、肯、认、输。 (3)反馈:园、肯:注意读准音。 腿:指指你的腿,书空这个字,认识“月字旁”说说还知道哪写“月字旁”的字。师写,了解“月字旁”的字大多与人体有关。 伸:读准音,作动作。 输:注意右半部分书写。 (4)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5)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如:抬、扒、伸) (6)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7)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高比矮好)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新人 教版) 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反思 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 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A.从外到内b。从内到外) 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 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

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 2.前言字,做字卡。(学生) 班级安排 2小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首先,情况进入,揭示主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 (1)教师和学生享受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指导:谈谈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人们会做的。 预设1:我们的家庭会做美味的甜饺子吃。 初步集2:我们的家人会早早去山上拿蒿叶,挂香袋。

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十周操场上人之初检测卷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操场上》《人之初》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 一、基础训练 1.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c________ ch______ __ ________ī 操场踢 ________ín g n_______ _ du______ __ 铃闹锻 2.读拼音,写词语。 shēn tǐzhīyìxiāng _______ _ ________ 后 ________ 气 ________ 互 dǎ开shēng zúpǎo _______ _ ________ 音 ________ 球 ________ 步 3.连一连。 4.比--比,再组词。

近________ 玉________ 想________ 远________ 王________ 相________ 5.选字填空。 个条节本 ①房间里有一________工人。 ②队伍已经排成了一________长龙。 ③这是一________有趣的书。 ④这是一________干净的车厢。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上——________ 近——________ 多——________ 老——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7.按要求改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例: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妈妈在________里________。 例:操场上真热闹。 ________上真________ (2)用下列句子中划线词造句。①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 ②乌鸦刚一开口,肉就掉了。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跳绳踢毽子丢沙包,________。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________。 (3)竹篮子打水——________

骆驼和羊(低段赛课比赛一等奖)

《骆驼和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引入对象 小朋友们,这节课,何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出示图片)来,跟他们打打招呼,叫叫他们的名字吧!(先出示骆驼,再出示羊) 你真厉害,骆驼要读轻声,你一下子就叫对了,谁也能这样叫叫它。骆驼 二、板书课题 既然认识了,咱们就一起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板书:骆驼和羊,骆驼写大些,羊写小些)。师:你能看着图片说说老师为什么把骆驼写得这么大,把羊写得这么小吗 是呀!因为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三、讲故事,引入课文 (1)今天呀,何老师就给带来一个骆驼和羊的故事,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视频播放) 这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来试着录音的语气读一读吧。想一想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 学生:骆驼认为高好,羊认为矮好。 师:为什么骆驼觉得高好羊觉得矮好 学生:因为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原来骆驼觉得高好是因为他自己很高,而羊觉得矮好是因为

他自己很矮,看来他们都很自信呀!哪两位同学能把骆驼和羊争论时那种自信、得意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分角色朗读,带手势带动作)(2)那么为了证明高好,骆驼是怎么样做的呢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 生:骆驼轻易吃到树叶。 【预设:骆驼那么高,不管是地上的草坪还是大树的枝叶,他当然可以轻易吃到。可是为了证明高好,他选择吃哪里的叶子】注:必须引入“园子围墙” 生:园子围墙里的树叶。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谁来说说看 生: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就是说小草、大树长得很旺盛,很有生命力,你能看 着这幅插图用“茂盛”说个句子吗 生:(大树、树下的小草、森林)很茂盛。 师:小草长得绿油油很茂密,大树枝繁叶茂,森林郁郁葱葱我们就可以说茂密了。四面有围墙,看着课本插图我们知道这堵围墙还挺高,围墙里面种满了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围墙说明它比围墙还要高。那骆驼吃到墙里叶子了吗 生:吃到了。一抬头就吃到了叶子。 师:一抬头轻而易举就吃到了叶子,好像这叶子就在嘴边。骆 驼没多说话,想一想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骆驼心想,看我比你强吧,这么好吃的美味,你吃得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3第10课端午粽同步练习D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3第10课端午粽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课时测评方案 (共6题;共29分) 1. (5分) (2018六上·卢龙期末) 字音我最正。请你认真读句子,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①《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________(xiāo xiào)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②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________(chónɡ cónɡ)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________(chì zhì)的爱慕。 ③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________(zēnɡzènɡ),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 ④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小松鼠开始千方百计的贮________(chǔ zhù)存过冬的粮食。 2. (6分)看图,选择合适的音节写在横线上。 nǚ hái lǎo hǔlún chuán dǎ gǔqiān bǐmù m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给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告诉________(su shù)温暖________(luǎn nuǎn) 壮________观(zhuàn zh uàng)道________路(dào bào) 做梦________(mèn mèng)有趣________(qìqù) 4. (2分)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炊烟 ________的小路 5. (8分)仿写句子。 (1)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________告诉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2)北京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________有________。 (3)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________上________。 6. (2分)我会读,也回答。 爸爸告诉小明,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 听爸爸讲,我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等铁路修成了,火车就可以开到“世界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1)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我国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叫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 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

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 (4)指导朗读。 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且悲凉的情感。 (5)生试说后总结。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6)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7)总结诗意。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8)指导朗读。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没有,“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因此在朗读这两句要充满忧虑、感慨之情。 (9)总结结构。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 (10)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解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齐读课题。“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二、学习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1.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你能举出类似的词语吗?(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2)“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 ..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 ..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2.体会石灰精神。 (1)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 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