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朋党论学案1苏教版优秀版教案

(完整版)朋党论学案1苏教版优秀版教案

(完整版)朋党论学案1苏教版优秀版教案
(完整版)朋党论学案1苏教版优秀版教案

《朋党论》学案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他状物写景及叙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的“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酣畅淋漓;叙事简约明快,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起了示范作用。

.芦荻画地与欧阳文忠

欧阳修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小时候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受到了诗书传统的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参加进士考试次名列第一,岁中殿试甲科第名进士。岁去世,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史称欧阳文忠公。

.名联

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即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六一居士

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六一”具体指什么?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

《朋党论》是欧阳修在庆历四年()任谏官时所作。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锐意改革政治,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蓝元震且有“朋党”之说,诬陷范、韩、富等革新派为“朋党”。

“朋党”,是中国古代政治术语,简单地说,是指朝廷政治斗争中的帮派。就中国古代政治特点和性质而论,“朋党”是贬义词,因为它不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的得失而结成的政治派别,并且在政治斗争中互相倾轧,乃至左右朝廷的政治,凌驾于皇帝之上。就中国历代政治历史而言,朋党之争败坏政治,贻害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典型的例子就是晚唐的牛党李党之争。因此,保守派称范仲淹、韩琦等改革派为“朋党”,是置之于死地的诛心之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发现欧阳修写此文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欧阳修支持改革派,当时曾上疏救护,并且针对“朋党”之说,再次上疏。因此,本文不能仅仅当做一篇论说文来看,而应看到欧阳修的政治态度及其仗义执言的公正立场。虽然不是就事论事,仿佛与现实中的那场政治斗争完全不涉及,但这正是本文的一种写作策略。因为不涉及现实中的人事斗争,专就历史事实而言治国策略,也就仿佛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立论,而没有卷入现实中政治派别之争的嫌疑。也就是说,这样更使这篇文章超乎具体的人事而论政治大义,更容易从思想道理上打动皇帝,也符合谏官论事的公正立场与口吻。也正因为如此,本文虽然是针对保守派的“朋党”之说,但不在批驳上做文章,而是正面立论,以达到使所要批驳的论点不攻自破的目的。这样,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就可能对本文的写作艺术,有深一层的理解,更准确地认识到本文的立论和论述中所隐含的深意。

.读准字音

() 兜(huān)() 稷(jì)

()不诮.(à) ()诛戮.(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惟幸

..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惟,只,不过;幸,希望

()暂相党引

..以为朋者:结为私党,互相援引

()尽解.党人而释之:赦免

()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安定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讥诮,责备

()目.为党人:看、视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同“餍”,满足

()夫兴亡治乱之迹.:史迹,历史事实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治

错误!

()亡

(\\(而唐遂亡.:灭亡,窃计欲亡.走燕:逃跑,暮而果大亡.其财:失去,丢失,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暂相党引以为

..朋者

古义:成为。

今义:认为。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

..于朝

古义:同时列位。

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

.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然纣以亡.国:使动用法,使……灭亡

()然皆乱亡

..其国:使动用法,使……动乱灭亡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名词用作动词,看做是.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此自然之理也:判断句

()此君子之朋也:判断句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被动句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省略句

.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是什么?请从性质、表现和作用三个方面加以比较。

答:

答案性质: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表现:君子之朋守道义,行忠信,惜名节;小人之朋好禄利,贪财货,见利争先,利尽

交疏相害。

作用:君子之朋修身则相益,事国则同心共济。

.文章在第三、四两段大量列举史实,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文章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所列举的史实,正或反,正反对比,反复论证君子、小人之朋的进退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亡,使得本文举证多样,说服力更强。

.课文后选录的吕祖谦评语说:“议论出人意表。大凡作文,妙处须出意外。”如果从本文的构思角度看,哪两处议论最“出人意表”?

答:

答案第一处:“朋党”是贬义词,一般人认为君子无朋,而作者则说君子有朋,赋予“朋党”以褒义。

第二处:一般认为小人有党,而作者却说小人之朋是“伪朋”,是“无朋”。

.本文在对比论证中善于使用转折句式,请找出文中的转折句,并说说这些转折句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在对比论证中使用的转折句式有:()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

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表达效果:不仅突出了对比的效果,而且使论述的笔调趋于舒缓,使文章既明白晓畅,又委婉而耐人寻味。

错误!

错误!

错误!

之理也。,很自然的规律。)

错误!

之时,,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治矣。,下就可以安定了。)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投浊流。而唐遂亡矣。,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为朋,莫如纣;,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 错误!

错误!

虽多而不厌也。,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君子同道为朋,小人同利为朋

(读史有感之十一)

——结拜盟兄弟要慎行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快,一种结拜“盟兄弟”(俗称拜把子)的社会现象悄然风行,在社会各个层面比比皆是。在农村、在城市,无论私企老板,还是公务员,不同身份、不论年龄,(更多形成于年轻人)凭一时激情,即焚香叩头,结为“桃园”之好,即所谓的盟兄弟、干哥们、干姐们。或两三人或三五人,多的有二十几人一起结拜,一个人可以有几套盟兄弟。当然,还有认干女儿、干儿子的。盟兄弟的组织比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更紧密,聚会也多。一般不公开,有时,社会交往中你不知道谁跟谁铁,背后议论人是非,可能第二天那人就知道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兴盛确实值得研究。存在就是合理的吗?

《宋史·欧阳修传》中,欧阳修有一段“朋党论”,他老人家对这一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的解读,甚为透彻,很是高见。

他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欧阳修的宏论切中时弊,令人警醒。结拜现象,有其历史渊源,桃园三结义传为美谈,那是为恢复汉室,肝胆相照君子之交的典范。解放前结拜是非常普遍的,连蒋介石都不能免俗,毛泽东将其作为四旧予以清除。老辈人于解放前的结拜,解放后特别是文革,使他们都不敢再声言,再有聚会行动。最近的死灰复燃,也就二十年的历史,笔者也在其中。结拜的目的大多像欧阳修所分析的,属“小人以同利为朋”,求得发挥各自优势,相互照应。这种异姓兄弟始于年轻时的激情,出于志同道合,这种志同道合阶段性、时间性极强,随着年龄

的增长,地位、身份的不断变化,大多走向淡化。有的因为共事分利不均,或借债失信,或因情闹翻等等,反目成仇,自然消亡,有始无终的亦不在少数。

因此,年轻人要理性看待结拜问题,人惧孤独,需要相互帮助,需要朋友,特别是志同道合的真心朋友,这毋庸置疑。但是,要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同道为朋,此为上策。

一、基础巩固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目为党人

.然皆乱亡其国

.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答案

解析项“目”,名词用作动词,看做是。项“乱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乱灭亡”。项“退”“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使……进”。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

凡:总共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任用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讥诮,责备

.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元:最好的人

答案

解析用:因此。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②及.其所之既倦③然纣以.亡国④而周用以.兴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

解析①②及:等到。③④以:因此。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答案

解析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虽其兄弟亲戚

..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

..鉴矣

.并列

..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答案

解析项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项古义:可以作为。今义:副词,表示肯定、赞许。项古义:同时列位。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项古今同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

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及其见利而.争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作《师说》以.贻之))

(\\(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答案

解析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前一个表顺承,后一个表递进。项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项前一个表原因,后一个表目的。

.下列句子中与“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答案

解析其余三项与例句同为被动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欧阳修在《朋党论》一文中引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国家的兴亡治乱和朋党的真实关系。文章一方面否认朋党的存在,另一方面着重申说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写得尖锐犀利、文情奔放、有理有据。

.欧阳修认为,“道”和“利”是区分朋党、邪正和君子、小人之别的要素,并从政治角度阐明君主辨清朋党真伪的重要性。

.文章的第三段,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论证,反复论述君子之朋、小人之朋的进退关系与国家的治乱兴亡,举证多样,剖析精当。

.最后一段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既揭示题旨,又与开头遥相呼应,作者借古说今的用意得到充分的强调,具有令人心折的说服力。

答案

解析项“否认朋党的存在”错误。项没有比喻论证。项最后一段不是中心论点。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译文: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文: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

译文:

答案()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互相赞美,彼此推举谦让而不怀疑自己,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

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录.大辟囚三百余人录:登录于册

.纵.使还家纵:释放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贼:残害

.不逆情以干.誉干:求取

答案

解析贼:揣测,揣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其.真无马邪))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答案

解析项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均为副词,表反问,难道。项连词,并且连词,但是。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答案

解析君子与小人做此事有难易之分,而没有说小人不可能做到。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译文: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

译文:

答案()这是拿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去期待小人中最坏的人一定做到。

()但是怎知放他们回去,不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牢来希望皇帝免他们的死罪,所以才放他们的呢?

参考译文

信用和礼义在君子间通行,而对小人则要施加刑罚和诛戮。被判处死刑的人,罪大恶极,这种人又是小人中最坏的。宁愿为坚持道义而死,不苟且侥幸活着,把死看得很平常,这种人又是君子中最难得的。

在唐太宗贞观六年,挑选了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多人,释放他们回家,与他们约定按期自动回牢受死。这是拿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去期待小人中最坏的人一定做到。那些犯人到期果然都自动回牢来,没有一个超过期限的,这真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容易做到。这难道合乎人之常情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等到施用恩德去对待他们,就可以使他们变为君子。这是因为恩德深入人心,迅速改变人的品行,才有这样的事出现。”我说:“唐太宗之所以做这事,正是为了求得恩德深入人心的好名声。但是怎知放他们回去,不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牢来希望皇帝免他们的死罪,所以才放他们的呢?又怎知他们被释放回家,不是估计到他们自动回牢来一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所以再回来的呢?如果是估计到他们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回家,那就是皇帝窥测到囚犯的心思;如果是估计到皇帝一定会免他们的死罪才自动回来,那就是囚犯窥测到皇帝的意图。我从这件事中,只看到皇帝和犯人互相揣测来成全个人的好名声,哪里有什么皇帝施给犯人恩德与犯人懂得信义的事情呢?如果不是这样,太宗在天下施行恩德,到这次释放犯人的时候已经六年了,不能使小人不去犯极大的罪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犯人不怕死,懂信用、讲义气,这又是讲不通的道理。”

“那么,怎样做才可行呢?”我说:“放了又回来的,照样杀头不予免罪;再放他们回去他们又回来,这才可以知道是皇帝的恩德使得他们这样做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如果放他们回去,他们回来后免他们的死罪,只可偶尔为之。如果多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的

都可以不死,这可以成为国家的常法吗?不能成为常法的,能称得上是圣人的法典吗?所以尧、舜、三王治理天下,一定以合乎人情为根本出发点,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去求得好听的名声。”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R B )= . 2.已知函数20()10x x f x x x ?=?->?,≤,,,若1()2f a =,则实数a = . 3.方程)2(log )12(log 255-=+x x 的解集为 . 4.函数23 )(-=x x f 的定义域为 . 5.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32()2f x x x =-,则0x <时,函数()f x 的表 达式为()f x = . 6.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2{,,}A B x x x x x A x B *==+∈∈其中,若{1,2,3}A =, {1,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 7.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x f 满足),()2(x f x f -=+则)6(f =_________. 8.若2()2(1)2f x ax a x =+-+在(3,3)-为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9 .函数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0.函数)86lg()(2++-=a ax ax x f 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1.若关于x 的方程a a x -+= 523)43(有负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12.如果函数()223f x x x =-+在[]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范围是 .

13.已知定义域为()(),00,-∞+∞U 的偶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 不等式()0x f x ?>的解集为 . 14.不等式012 ≥+-ax x 对所有]2,1[∈x 都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 二、解答题 15.设集合{}2|lg(2)A x y x x ==--,集合{}|3||B y y x ==-. ⑴ 求B A ?和A B U ; ⑵ 若{}|40C x x p =+<,C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1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212833)21() 32(??? ??--+-- ; (2) 2lg 2lg3111lg 0.36lg823 +++.

《朋党论》导学案

《朋党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灵活运用文言知识(词性活用、古今异义和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见《秋声赋》中作者简介部分。 2.资料链接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年)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当时,革新派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______”。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引用朋党。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在《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中,欧阳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欲广陷良善,不过指为朋党”“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唯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辩朋党之诬,欧阳修写了这篇《朋党论》。【预习反馈】 1、欧阳修是怎么看待朋党的?和我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说说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 3、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 4、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课堂探究】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

学案28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 学案略语《〈论语〉选读》进入浙江教材,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论语》中提炼考题,已成为浙江高考语文命题的亮点之一。考生在二轮复习时,必须完全掌握《〈论语〉选读》十个章节的内容,该背的背,对《论语》中所有儒家思想要做出总结。另外,随着复习的深入,不妨利用高考题、模拟题做一诊断,了解情况,然后明确最新考向,熟悉题型,掌握方法,答题时做到观点鲜明、语言通顺、评析到位。这样,我们既品读了经典,也提升了应试能力。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 (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 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 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论语·八佾》) 注①麻冕:麻做的丧帽。②易:铺张。 (1)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如何实践“仁”。

朋党论

《朋党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柳永 2.《朋党论》的文体是 A.书信 B.杂文 C.奏疏 D.史论 3.《朋党论》通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类比论证 B.事例论证 C.归纳论证 D.对比论证 4.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B.“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C.“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D.“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朋党论》中提到的尧之时的小人之朋包括 A.共工 B.驩兜 C.八元 D.八恺 2.下列作品属于欧阳修的有 A.《报刘一丈书》 B.《朋党论》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新五代史》 三、填空题 1.《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这里的《书》指的是。 2.《朋党论》一文贯串全文的轴心是与小人之朋的对比。 3.《朋党论》是呈献给宋仁宗的奏疏。 四、词语解释题 1.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

2.大凡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大凡: 3.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 ..称美,更相推让。更相: 4.《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惟: 5.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 6.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 五、翻译题 1.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2.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3.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4.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5.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6.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7.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配套练习+章节测试卷汇总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配套练习+章节 测试卷汇总 第1章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A级基础巩固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①0∈N;②2∈Q;③1 2?R;④-2?Z.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 解析:①正确,因为0是自然数,所以0∈N; ②不正确,因为2是无理数,所以2?Q; ③不正确,因为1 2是实数,所以 1 2∈R; ④不正确,因为-2是整数,所以-2∈Z. 答案:D 2.若一个集合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边长,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 3.集合M={(x,y)|xy<0,x∈R,y∈R}是()

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D .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解析:集合M 为点集,且横、纵坐标异号,故是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答案:D 4.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则a 为( ) A .2 B .2或4 C .4 D .0 解析:若a =2∈A ,则6-a =4∈A ;或a =4∈A ,则6-a =2∈A ;若a =6∈A ,则6-a =0?A . 答案:B 5.方程组?????x +y =2,x -2y =-1 的解集是( ) A .{x =1,y =1} B .{1} C .{(1,1)} D .(1,1) 解析:方程组的解集中元素应是有序数对形式,排除A 、B ,而D 不是集合的形式,排除D. 答案:C 6.下列集合中为空集的是( ) A .{x ∈N|x 2≤0} B .{x ∈R|x 2-1=0} C .{x ∈R|x 2+x +1=0} D .{0} 答案:C 7.设集合A ={2,1-a ,a 2-a +2},若4∈A ,则a 的值是( ) A .-3或-1或2 B .-3或-1 C .-3或2 D .-1或2 解析:当1-a =4时,a =-3,A ={2,4,14}.当a 2-a +2=4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1课原毁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原毁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原毁》探求了诽谤丛生的根源;《桐叶封弟辩》是一篇充满现实政治关怀的力作;《朋党论》是一篇享有盛名的典型政论;《留侯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原毁”就是探究诽谤丛生的根源。文章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古代说到当代,从“毁”的具体表现谈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描述其情况,又挖掘其本源。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述,逻辑性强,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桐叶封弟辩》,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述方法,驳得透彻,立得自然。作者表面上像是辨别史料的真与伪,实际上是在辩论史事的是与非。《朋党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由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逐层论证,提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点,希望统治者进用“君子之朋”,远离“小人之朋”。《留侯论》一文一反通常写法,没有全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是论述他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观点新颖鲜明,虽略有偏颇,但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1课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怠.(dài)舜(Shùn)懦(nuò)者 2.通假字 ①懦者必说.于色矣说,同“悦”,高兴

②道德之行,难已. 已,通“矣”,语气词,用在句末 3.一词多义 (1)善?????①能善. 是,是足为艺人矣 动词,擅长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名词,好事③素善.留侯张良 动词,交好④善. 日者王,善时者霸 动词,爱惜⑤太祖曰:“善.。”乃南征 形容词,表示同意⑥子善. 视之 副词,好好地 (2)病?????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名词,缺点②亮疾病.,卒于军 动词,病重③君子病. 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动词,担心 (3)焉?????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代词,他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语气词,表疑问④则将焉. 用彼相矣 疑问代词,表疑问⑤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语气词,表陈述⑥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代词,哪里 (4)修?????①是故事修.而谤兴 动词,进修,有成绩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动词,举行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长④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久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动词,修养⑥务耕织,修. 守战之具 动词,修理 4.词类活用 ①故人乐为善.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 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 也 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③而望名誉之光. 、道德之行,难已 名词用作动词,光大 ④早夜.. 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⑤究其旧.不图其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过去,现在 5.古今异义 ①古之君子.. 古义:指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

《伶官传》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一、预习检测 1.下列文学常识,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选自二十四史之一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伶官传》写的短序。 B.欧阳修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他写的《朋党论》《醉翁亭记》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C.“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出自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 D.王安石、“三苏”、欧阳修、曾巩都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们都名列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答案:C 解析:C.只有“满招损,谦得益”出自《尚书》。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玷.污(diàn) 仇雠.(chóu) 同仇敌忾.(gài) B.伶.官(1íng) 沾.襟(zhān) 意气之盛.(shang) C.锦囊.(náng) 溺.爱(nì) 盛.以锦囊(ch?ng) D.聚歼.(jiān) 睥.睨(pì) 拈.轻怕重(niān) 解析:“忾”读“kài”。 答案:A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遗恨.(怨恨)也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逸豫 ..(犹豫)可以亡身抑本.(推究)其成败之迹 C.盛.(装着)以锦囊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D.何其 ..(多么)衰也! 凯旋而纳.(收藏)之 解析:逸豫:安乐。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 ) A.函.梁君臣之首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解析:A B C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D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 ) A.岂非人事 ..失天下者 ..哉 B.与其所以 C.则遣从事 ..之盛,可谓壮哉 ..以一少牢告庙 D.其意气 解析:A今义: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或指人的意识对象等;B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C古义: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义:做某种事情。

苏教版本高中高一数学必修一学习知识点归纳总结计划.doc

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点 【一】 一、集合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 “集合” 个首先我想到的是上体育或者开会老常喊的“全体集合”。数学上的“集合”和个意思是一的,只不一个是一个是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是:某些指定的象集在一起就成一个集合,称集,其中每一个 象叫元素。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 b ,c}。 a、 b、 c 就是集合 A 中的元素,作a∈ A,相反, d 不属于集合A,作 dA 。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 非整数集 (即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数集 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法与描述法。 ①列法: {a,b,c ??} ②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R|x-3>2},{x|x-3>2} ,{(x,y)|y=x2+1} ③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 {xR|x-3>2} 或 {x|x- 3>2} :描述法表示集合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 与 B={y|y=x2+3x+2} 不同。集合 A 中是数元素(x,y),集合 B 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B={2,1},集合A=B。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序,如集合A={1,2},集合 例:集合A={1,2},B={a,b},若 A=B,求 a、 b 的。 解:,A=B 注意:有两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成集合的元素的性必明确,不允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二、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 A 包含于 B,:,有两种可能 (1)A 是 B 的一部分, (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A=B, A、B 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B,作。 如:集合 A={1,2,3} ,B={1,2,3,4}, C={1,2,3,4},三个集合的关系可以表示,,B=C。A是 C 的子集,同 A 也是 C 的真子集。 2.真子集 :如果 AB, 且 AB 那就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作 AB(或BA)

《朋党论》原文及译文(全文)(2021最新汇编)

《朋党论》原文及译文(全文) 《朋党论》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土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等到他们见利而各自争先,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顾不得。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应该废退小人虚伪的朋党,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大治。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党,君子则有八元和八恺共十六人为一朋党。舜辅佐尧,废退四凶小人的朋党,进用八元八恺君子的朋党,尧的天下得以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廷之上,彼此递相称美,互相推举谦让,共二十二人为一朋党,舜一一任用他们,天下也得以大治。《尚书》上说:“纣有臣亿万,便有亿万条心;周有臣三千,却只是一条心。”纣的时候,亿万人心各不相同,可说是不成其为朋党了,然而纣却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却因此而振兴。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所有名士都看成党人而予以囚禁,直到黄巾军起来,汉室大乱,这才悔悟,把党人都予释放,可是局面已经无法挽救了。唐朝晚年,又逐渐兴起朋党的说法,到昭宗时,把在朝名土都杀了,有的还被投到黄河里,说是“这些人自称清流,可以投他们到浊流里去(让他们变成浊流)”。然而唐朝也即随之灭亡了。那些前代的君主,能让人人各怀异心不结朋党的,莫过于纣;能禁止、断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莫过于汉献帝;能诛杀清流朋党的,莫过于唐昭宗时代。然而都因此致乱而使他们亡国。而彼此称道赞美、推举谦让而自信不疑的,莫过于舜的二十二臣,舜也并不怀疑他们且都予以任用。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舜是聪明的圣人,因为他能辨识君子和小人呵。周武王时代,推举他的国里臣子三千人合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结为朋党的,从人数之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章末检测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章 末检测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章末检测 一、填空题 1.f (x )=2x +13x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y =2x 2+1的值域为________. 3.已知函数f (x )=ax 2+(a 3-a )x +1在(-∞,-1]上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设f (x )=????? x +3 (x >10)f (f (x +5)) (x ≤10),则f (5)的值是______. 5.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且f (m +3)≤f (5),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函数f (x )=-x 2+2x +3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________. 7.若函数f (x )=x 2+(a +1)x +a x 为奇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 8.若函数f (x )=x 2-mx +m +2是偶函数,则m =______. 9.函数f (x )=x 2+2x -3,x ∈[0,2],那么函数f (x )的值域为________. 10.用min{a ,b }表示a ,b 两数中的最小值,若函数f (x )=min{|x |,|x +t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12 对称,则t 的值为________. 11.已知函数f (x )=????? x +2, x <1,x 2+ax , x ≥1,当f [f (0)]=4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12.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2+3,则f (-2)的值为________. 13.函数f (x )=4x 2-mx +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 (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若函数y =ax 与y =-b x 在(0,+∞)上都是减函数,则y =ax 2+bx 在(0,+∞)上是________函数(填“增”或“减”). 二、解答题 15.已知函数f (x )=ax +b x +c (a ,b ,c 是常数)是奇函数且1满足f (1)=52,f (2)=174 ,求f (x )的解析式. 16.已知函数f (x )=x +4x ,x ∈(0,+∞). (1)求证:f (x )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 (2)求f (x )在(0,+∞)上的最小值和值域.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 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 变动 [三维坐标·时空清] [三面解读·特征明]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制度 (1)出现:

(2)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 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 1.清朝初年 (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辩]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 [联]清朝统治者在承袭明制基本框架的同时对其有所调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与此同时,17~18世纪的西方,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拓] 军机处的特点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 序》优秀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欧阳修和后唐兴亡史,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一二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1.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欧阳文忠集》。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

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文言文《朋党论》原文及

《朋党论》原文及 【作品介绍】 《朋党论》是欧阳修在1044年(庆历四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汉语言文学传世的政论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该文实践了欧阳修“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通篇对比,很有特色。 【原文】 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2]。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3],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4],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5],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6],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7],君子八元、八

恺十六人为一朋[8]。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 二十二人并列于朝[9],更相称美,更相推让[10],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11]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12];周有臣三千[13],惟一心。”纣之时,亿 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 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14]。后汉献帝时[15],尽取天下名 士囚禁之[16],目为党人[17]。及黄巾贼起[18],汉室大乱, 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 党之论[19],及昭宗时[20],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21]。”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 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 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 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22], 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 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 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23]。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24]!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 一、集合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义: “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c}。a、b、c 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 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 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 R|x-3>2},{x|x- 3>2},{(x,y)|y=x2+1} 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x-3>2}或{x|x-3>2}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 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必须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 混不清的情况。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A包含于B,记为:,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A=B,A、B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记作。 如:集合A={1,2,3},B={1,2,3,4},C={1,2,3,4},三个集合的关系可以表示为,,B=C。A是C的子集,同时A也是C的真子集。 2.真子集: 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2个非空真子集。如A={1,2,3,4,5},则集合A有25=32个子集,25-1=31个真子集,25-2=30个 非空真子集。 例:集合共有个子集。(13年高考第4题,简单) 练习:A={1,2,3},B={1,2,3,4},请问A集合有多少个子集,并写出子集,B集 合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并将其写出来。 解析: 集合A有3个元素,所以有23=8个子集。分别为:①不含任何元素的子集 Φ;②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1}{2}{3};③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 {1,2}{1,3}{2,3};④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1,2,3}。 集合B有4个元素,所以有24-2=14个非空真子集。具体的子集自己写出来。

欧阳修《朋党论》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朋党论》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乎!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惟:只有 B、所惜者名节惜:爱惜 C、退四凶小人之朋退:黜退 D、可以鉴矣鉴:借鉴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惟君子则有之则同道而相益 A、 B、 或投之黄河则天下治矣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集合练习题1

徐开高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1}A x x =>,2{20}B x x x =-<,则A B ?= . 2.已知全集{1,2,3,45}U =,, 集合{1,2}A =,{2,3}B =,则U A B =() . 3.设集合2{4}A x x =<,{10}B x x =->,则A B =R () . 4.已知集合{}{12}A x x a B x x =<=<<,,且()A B =R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集合{}{}2A=(4)(1)0,20x x x B x x x +-<=-=,则A B= . 6.已知集合{,0}M a =,2{|230,}N x x x x Z =-<∈,如果M N ?≠?,则a = . 7.设{1,2,3,4,5,6},B {1,2,7,8},A ==定义A 与B 的差集为 {|},A B x x A x B A A B ,且则()-=∈∈--= 8.已知集合{|1}A x x =≤,{|}B x x a , =≥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9.满足条件{1,2,3}{1,2,3,4,5}X ??的集合X 的个数为: 10.A ={x | x 2-8x +15=0},B ={x | ax -1=0},若B ?A ,则实数a 组成的集合 11.已知集合2{|10}x ax ax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2.已知集合{}|1A x x a =-≤,{}2540B x x x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二、解答题 13.设集合A ={x -y ,x +y ,xy },B ={x 2-y 2,x 2+y 2,0 },且A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以及集合A 、B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8课 丰乐亭记(自读课) Word版含答案

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杂记的内容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记亭台名胜 这类记文以某些历史名胜或建筑物为描写对象,篇幅短小,表现方式也较为自由,在形象生动地记叙的同时或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或抒写情怀,将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丰乐亭记》属于台阁名胜记。 二、记书画器物 这类记文一般篇幅短小,其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书画的内容及艺术特点为记述对象;一类是以某些物件的形状、特点和制作工艺为记述对象。在写法上,这类文章有的偏重于记述、描写,有的则是由记述而生发开去,借此怀人或抒发感慨,议论事理。《木假山记》属于书画器物记。 三、人事杂记 人事杂记以记人叙事为主,其中部分记文以“志”名篇,这里的“志”

与“记”同义。人事杂记文与其他记文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显得 丰富多彩。南宋之前,这类记文往往重视记人叙事的周详和声色的描 绘。南宋之后,人事杂记的数量增多,而且多在记人叙事的同时寄寓 感慨、抒发情怀、针砭时弊,其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越州赵 公救灾记》就属于这种体裁。还有记游山玩水类文章,如苏辙的《黄 州快哉亭记》等。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 盖所以备不忘”,即目的就是以备忘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多种 多样,有的重记叙,有的重议论,有的重抒情,有的重描写。宋代“杂 记”在结构和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和完善,宋人善于在所记事物中概括 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因此,宋代散 文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个性化的性情感受和深邃的哲思意蕴。 第8课丰乐亭记(自读课) (对应学生用书P22) 走近作者 欧阳修(见《朋党论》) 相关背景 本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40岁,在滁州任上。庆历五年春,朝廷大臣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因行“新政”触犯保守势力的旧官僚,因此被斥为“朋党”而相继罢去。这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欧阳修上书极谏:“夫正士在朝,群邪所忘,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御史中丞王拱辰等素来忌恨欧阳修,企图加害而未找到把柄,恰巧这时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犯法,欧阳修因财产牵连而吃官司,虽经查验无涉,“群邪”仍以此加罪欧阳修,罢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为知制诰,谪为滁州知州。滁,水名,因水为州,宋代属淮南东路,州治在今安徽省滁州。丰山,在滁州西南五里,以幽谷中有泉,名幽谷泉,一名紫微泉,泉旁有丰乐亭。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中有所描写:“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滁州志》中也有记载:“欧阳修谪守滁上,明年

朋党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朋党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1] 惟:只。幸:希望。 [2] 大凡:大体上。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3] 党引:勾结。 [4] 贼害:残害。 [5]守:信奉;名节:名誉气节。 [6] 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济:取得成功。 [7]退:排除,排斥。 [8] 共(gōng)工驩兜(hu ndōu)等四人:指共工、兜、鲧(gǔn)、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凶。 [9] 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 [10] 皋(gāo)、夔(ku )、稷(j )、契(xi ):传说他们都是舜时的贤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五帝本纪》载:舜曰:嗟!(汝)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 [11] 更(gēng)相:互相。 [12] 书:《》,也称《书经》。

[13] 惟:语气词,这里表判断语气。 [14] 周:指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 [15] 用:因此。 [16] 后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逮捕,囚禁党人应是桓帝、灵帝时的宦官所为。 [17] 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对宦官被加上诽讪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灵帝时,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杀,六、七百人受到株连,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18] 目:作动词用,看作。 [19] 黄巾贼:此指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贼是对农民起义的诬称。 [20]解:解除,赦免。 [21] 朋党之论: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年),统治集团内形成的牛僧孺为首的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朋党之间互相争斗,历时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 [22] 昭宗:唐朝将要灭亡时的一个皇帝。杀名士投之本发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 [23] 此辈清流两句:这是权臣朱温的谋士李振向朱温提出的建议。朱温在白马驿(今河南洛阳附近)杀大臣裴枢等七人,并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24] 诮(qi o):责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