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21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21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21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21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六节《导体的电阻》一课时45分钟

一、学习目标:

(一)物理观念

1.知道电阻定律的内容,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3.根据设计的电路图,会连接电路,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4.能用串并联知识,推导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二)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环节,认识实验探究的意义。

2.通过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

3.通过逻辑推理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认识理论探究的意义。

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科学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科学责任与态度

1.经历科学研究的活动,感受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形成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并在探究活动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义,体验成功的积极情感。

3.通过列举、解决生活中事例,进一步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体会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强化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设计探究方案,并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电阻定律。

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

突破策略:对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时,先用问题导入,即“如何研究多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再讨论如何在所给的实验器材中实现控制变量的方法,然后让各小组设计电路,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后得出结论。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对教学难点,在设计电路这一环节,教学中不要求学生统一采用课本上给出的参考电路,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设计电路和选择器材,让他们“百花齐放”,然后在交流和汇报中,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为什么要用简化电路,简化电路的优点是什么,学生最后会采用伏安法或者电压比较法去得出结论。方法不同,效率自然不同,但是在不同方法优劣的比较中,学生会深化对电路设计的认识,进而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电阻定律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范畴。教材对电阻定律的讲述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途径来得出电阻定律,同时还介绍了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的关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理解电阻定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电阻定律的得出和理解。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定律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其数据的处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性关系,对电阻定律有了定性的了解;在高一物理学习阶段,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对于物理量值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探究动机亦更为强烈。但学生由于对已学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理解的不够深刻,常常会以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有关,导致对电阻定律的理解产生错误。对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探索,用科学的方法推导定律,加深对知识点本质的理

解。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以问题为主线,以实验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主线”,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衔接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通过问题的思考、猜想,展开教学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问题的设计上,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如:“如何定量探究多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根据图中所给的电阻丝,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丝实现控制变量的方案”,等等。用问题将整节课的各个环节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不仅体现了科学发现的探索性,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实验为基础”,将实验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整节课中知识点的教学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展开,同时把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实验,经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分析数据、探究规律,体现了“做中学”的学习新理念。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让“物理走向社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导向。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本节课从引入到应用,每个环节都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科学追求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学生分组实验用器材(定制实验板,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测量笔,导线)、探究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自制教具1件(敲碎的白炽灯,酒精灯,学生电源,小灯泡,

开关,导线)、摩托车车头灯(学生每组一个)、敲碎的摩托车车头灯一个,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等。

图1

图2

师:观察灯泡金属外壳上的铭牌(如图1)。两根灯丝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这是为什么吗?

师:再次仔细观察灯这两根灯丝。回答两个问题:电阻为什么会不一样?影响导体的电阻有那些?

( 板书:长度,粗细,材料)

引入课题:在初中里大家已经学过一点电阻的知识,知道电阻与这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就是要定量研究电阻与这些因素的关系,研究成功了那就是电阻定律。

二、猜想

师:大胆猜想,电阻跟这些因素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点评:其实大家的猜想可以再大胆一点,比如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板书:猜想:……) 三、制定方案

师:到底哪种猜想正确? 是不是还存在这些猜想之外的其他关系?验证猜想最直接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师:如何定量探究多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师:具体怎么控制变量

师:这是这次实验给大家准备的待研究的电阻丝(如图2),根据所给的电阻丝的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丝实现控制变量的方案。

生:电阻不一样

生: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1到2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会猜电阻与长度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1名学生回答)

生:实验探究

生:控制变量法

生:控制材料,S 一定探究 R 与L 的关系 ;

控制材料,L 一定,探究 R 与S 的关系 ;

控制L 一定,S 一定,探究R 与材料的关系

(1名学生回答)

生:小组讨论,如何选择器材

(1名学生回答)

同时为下文判断双灯丝电阻的大小留下一个矛盾冲突。

如果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那么猜想就是发现的工具。猜想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变的活跃,还可以培养丰富的直觉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多角度猜想,以便在分析数据时, 能展开更充分分析,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学生实验要有创新,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条件。 我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定制的分组器材,不用测长度和面积,也能进行定量研究,还能为学生设计方案留下跟多的时间。

四、设计电路、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根据实验目的,现在最关键就是要测什么物理量?

师:常用测电阻的方法是什么

师: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用伏安法测电阻呢?请大家各小组充分讨论,设计电路、选择合适器材,收集数据,找到电阻与长度、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师:介绍测量笔(图3),方便学生测量;提出注意电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实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困难要及时指导,师生间共同讨论,让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实验时间控制在8—12分钟。

师:请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具体实验方案、数据和结论。

点评:伏安法测电阻在以往测电阻实验中都很好用,但今天我们做对比实验,它就不是最佳的。同时对比实验也是一种实验方法,大家多注意。

生:测电阻值

生:伏安法

生:各小组按照电路图,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得

出结论(最终由三组学生回

答)

本节课中共出现了三种

测量分方法

第一种:常规伏安法(图4)

第二种:两两电压比较法(图

5)

第三种:五电阻电压比较法

(图6)

生:汇报交流,找出设计方

案中优缺点。

交流与合作是

科学探究的重要步

骤。分组探究,培

养学生的合作互助

精神。让学生沿着

前人的足迹“短暂

而迅速”地重走一

遍,从中体验和学

习实验探究的一般

过程。

在本次实验过程

中学生充分讨论,

想出了三种方法一

种比一中简单,而

且相比第一种伏安

法没有系统误差。

可见老实验只

要引导的好,也能

迸发出许多意想不

到的思维火花

让多组学生汇

报,充分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

同时也能让学

生从“头脑风暴”达

到达到“思维共

振”的目的。

图3 图4

图5

图6

五:理论探究

师:刚才我们用5根电阻丝,通过一系列的科 学探究,得到了结论,这个结论可能还有一点特殊性。

科学研究的方法出了实验以外,还可从理论角度进行逻辑推理。这种方法我们以前在推动能定理等规律时也用过。今天,我们能否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进行逻辑推理,使结论更具一般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串并联知识来推导电阻和导体长度的关系。

师:关于推导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的关系,课后完成。

六、知识生成: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一)电阻定律

师:这样从实验和理论角度都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板书: 师:改

成等式,比例系数与什么有关?

师:这个比例系数与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物理上把这个物理量叫做电阻率,用字母ρ表示。

师:电阻定律可以表述为: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师:下面我们看一个应用:试识别远光灯与近光灯灯丝。

师:演示得出与学生相反的结论。

师:是电阻定律有问题,还是观察有问题?还

是材料可能不一样? 师:看不清楚,怎么办,敲开灯泡仔细观察。(如图7) 师:通过这个例子,你有什么启发

生:小组讨论。

用等效思想和串联的知识证明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生:比例系数与材料有关

生:学生根据所学,认为看到两根灯丝中“粗的短的”电阻小,是近光灯灯丝。

生:观察实验

生:材料都是钨丝,也许是观察有问题,

生:观察敲开的车头灯细节

生:原来“粗的短的”灯丝是由一根很长的更细的灯丝绕起来,那么它的电阻确实比另外一个大,是近光灯灯丝,与实验相一致!

生:谈谈启发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既验证了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又体会了两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和谐之美,享受成功的乐趣。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归纳出电阻定律

远光灯与近光的灯丝的识别,可以加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当理论和实验出现矛盾出,如何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这也是本课选择双灯丝让学生来研究的重要原因。

这个例子让学生学到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有拨开迷雾才能看到清楚的事实,这也是本节课给学生的一个意外的惊喜。

S L

K

R S L R S R L R =?∝∝∝既,1,图7

(二)电阻率

师:学习它的相关知识,包括表达式、物理意义、单位等。

师:几种导体材料在20O C时的电阻率/(Ω·m) (展示表格1)从表中读到哪些信息。

银 1.6 ? 10-8铁 1.0 ? 10-7

铜 1.7 ? 10-8锰铜合金 4.4 ? 10-7

铝 2.9 ? 10-8镍铜合金 5.0 ? 10-7

钨 5.3 ? 10-8镍铬合金 1.0 ? 10-6

师:普通导线、远距离输电线、精密仪器中的导线、电阻丝,分别用了什么材料?

师:(展示表格1)电阻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仔细观察表头!

师:展示自制自制教具(图8),用酒精灯燃烧敲碎的白炽灯灯丝,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研究钨丝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师:钨丝的电阻率虽温度如何变化?

师:反思:既然电阻还跟温度有关。我们刚才的实验方案有没有要修正的地方。

师:怎么控制?

师:介绍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图9)从表中读到哪些信息。

生:银的电阻率最小。

金属电阻率相对合金电阻率

要小一点。

生:普通导线用铜,远

距离输电线用铝,精密仪器

中的导线用银,电阻丝用合

金。

生:温度

生:随温度升高电阻率

变大

生:温度对实验有影响

刚才做实验应该控制温

度变。

生:回答修正办法(1

名学生回答)

生:金属的电阻率随温

度的升高而变大,合金的电

阻率几乎不变。

旨在让学生通

过学习,能依照生

活经验来实现对知

识的有效建构;能

深刻感悟所学知识

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实验的成功与

否,细节起了很关

键的作用。而这些

细节是教师直接告

诉学生,还是让学

生自己去摸索。我

想让学生去反思,

是一种非常好的处

理方法!

随着课堂的不

断的深入,如何让

反思“水到渠成”?

在这处段研究电阻

率与温度有关时,

就是让学生“反思”

的最好时机!这样

的教学处理既让学

生理解了实验是要

及时断开电路的目

的,也培养了学生

做事要严谨的习

惯!

图8 图9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事例引发的问题出发,采用“猜想——实验——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探究导体电阻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关系”这一主题,开展交流合作。教学目标设置恰当,不仅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还突出了定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在本节课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实验电路图的设计、说明到评判、选择,都由同学们独立完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实验操作和师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同学们提出的探究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培养是非常宝贵的。

在今后教学中,一方面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将其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另一方面还需继续加强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只有意识到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物理对社会的巨大共用,才能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教育功能。

附件1:学生导学案

附件2【课后巩固】

1.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

R2的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

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思?

意图:用电阻定律计算,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微型化在现代科

技中有什么应用。

2.小李家的房子装修,买了一卷规格为“100m,Φ2.5mm”的铜导线,用来安装一路专线,对额定电流1.5KW

的空调供电。实际上恰好用了一半导线。如果空调能够正常工作,通电时在这段导线上损失的电压约是多少?

意图:联系生活,运用电阻定律计算,为以后学习远距离输电做好知识准备。

3.有两根不同材料的金属丝,长度相同,甲的横截面的圆半径及电阻率都是乙的2倍。

(1)它们的电阻之比是多少?

(2)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甲、乙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

(3)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甲、乙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

意图:将电阻定律和串并联的功率问题相结合,提高在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

4.某同学想探究导电溶液是否与金属一样遵从电阻定律。她拿了一根自行车轮胎气门芯用的乳胶管,里

面灌满了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的城市盐水柱。她量得盐水柱的长度是30cm,并测出盐水柱的电阻等于R,现握住乳胶管的两端把它拉长,使盐水柱的长度是40cm,如果溶液的电阻也遵从电阻定律,此时盐水柱的电阻应该等于多大?

拓展:试设计一个实验,测某种导电液的电阻率(选做题)

意图:将电阻定律运用于导电液。拓展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阻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思考。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3: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动手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建议 在本节课中,我们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怎样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研究的方法是采用控制变量法,这一点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在通过实验得到定律之后,还要强调,电阻率是表征导体本身材料性质的物理量,但并不是不变的,它和温度有关。建议本节教学中要突出实验,强调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导入 导入一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 导入二 复习提问: 1、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2、我们有没有听说过半导体和超导体?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重要用途吗? 导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材料性质、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侄是底是个什么关系呢?先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教学过程: 1、与导体电阻有关的因素 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L1、L2、L3、L4的特点: ①L1、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②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 ③L3、L4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L3为镍铬丝,L4为康铜丝)。 演示: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1、L2两端,调节变阻器R, 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 比较通过L1、L2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V A S A B

导体的电阻--优质获奖教案 (12)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AB 之间分别接入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而长短不 同的电阻) [问题引导] 1、实验室只能提供一根长的电阻丝,没有两根长 短不一的电阻丝,能否探究R与L的关系?说说你 的想法? 2、根据R=U/I、测得U和I,才能求R,想想看 能否少测一个量,让实验简单一些?在学生充分 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得出优化后的实 验设计方案。 在保证电流I相等的前提下,电压U之比, 反映了对应的电阻R之比。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 依据优化的实验方案,分小组进行实验。巡视,解决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困难。 (处理数据,交流结果) 保证电流I相等的前提下,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实质反映的是电阻之比:U1/U2=R1/R2=L1/L2 结论(1)在电阻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的条件下:R与L成正比。 (反思拓展) 引导1:反思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把一长段电阻丝看成是长短不一的两段电阻丝串联,在电流相等的情况下探究R与L的关系,利用了串联电路的特点。 从串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我们也可以做如下推导:一个长为L,阻值为R的电阻,可以看成是n个长为L1,阻值为R1的电阻串联而成。这样很容易就有:L=nL1,R=nR1 显然R与L成正比例。 引导2:探究R与S的定量关系, 是否也可以从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逻辑推导得到呢? 一个横截面积为S,阻值为R的电阻,可以看成是n个横截面积为S1,阻值为R1的电阻并联而成。这样很容易就有 结论(2)S=nS1,R=R1/ n 显然R与S成反比例。 (结论整合)1、设一个正比例系数ρ,就能得到等式:R =ρL/S 2、正比例系数ρ应该有它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ρ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样长度、同样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铜丝和铁丝各一根,它们的电阻值相等吗?(正比例系数ρ反映的是导体材料本身的性质,单位是:Ω·m 把ρ定义为电阻率) 【思考】哪些金属容易导电,哪些金属不容易导电,它们各自的电阻率呈现什么特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去借鉴和吸收他人成果完善自己的设计 培养学生简化、优化实验的意识和素质探究时,并没有测S,这样做将控制变量再一次灵活运用。达到立足简陋条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探究,获取高层次成功体验的目的!生生合作,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到数据所包含的物理规律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重难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1)电路有哪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重要的导体是什么?通常用的导线多是用铜做的,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1、电阻(顾名思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电阻的符号:R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4,知道下述内容。 (1)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Ω1MΩ=10Ω

(3)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出示 各种电阻器实物) 说明: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3、出示常见材料20摄氏度,0.1平方毫米、1米长的电阻值, 引入电阻大小除了与材料有关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 提问: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与导体的粗细有关;与温度、体积、密度、形状、质量等有关。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电阻与材料、长度、粗细的关系。(解释 体积、密度、形状、质量实质对应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器材:和课本上一样; 方法:控制变量法; 下面请大家认真看视频(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7分钟 看完后分析: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课外做) 结论:多数导体,温度高电阻大;少数导体,温度高电阻小。 解释三个因素理解(形象记忆): 长度长电阻大(跑50米,跑1000米);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来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电阻率,并了解金属导体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介绍电阻率在现代科技产业中的应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物理改变了我们的 生活,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以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为载体,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一览无遗!本节课容量较大,既要体会“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探究方案一的巧妙,又要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电阻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测电阻的方法,才能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R=KL/S中比例系数K是表征导体本身性质的电阻率。在这个基础上真正掌握电阻定律在习题上的运用。因此,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重方法,理论探究重思维的策略,对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加以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间的定性关系,又承接了前节欧姆定律的知识,同时也应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这些都为电阻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 1、通过小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引发学生探究它们之间定量关系的愿望; 2、确定研究导体电阻R和L,S,材料之间关系时,确定实验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一起讨论L,S,R的测量方法 3、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案一比较优劣。便于体会教材方案一用电压比代替电阻比的巧妙性,不仅仅是实验方案优化,更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4、按照教材方案一进行分组实验,每组得出结论后,全班互相交流、分享、分析实验结果,从中确定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R=K L/S 5、理论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得出出电阻和长度的定量关系,然后学生自主推导得出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R=K L/S和实验探究的结果比较。 6、材料相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线,分别测量R,L,S计算出两个比例系数K (几乎相等),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两段导线,分别测量R,L,S计算出两个比例系数K(不相等),多次测量,从而得出K是表征材料属性的物理量,得出电阻率概念。 7、通过阅读展示,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结合现代科技谈不同材料金属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体的电阻习题教案

备课人: 刘宇宙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1/3 B .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 D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答案:C 解析: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一种电学特性,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A 错误。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则相反,所以B 错误。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金属的电阻率大,C 正确。电阻率大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不能表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因为物体的电阻才是反映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而且电阻还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所以D 错误。 2.(湖北黄冈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a 、b 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a 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 电阻丝的阻值 B .a 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C .b 代表的电阻丝较粗 D .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 答案:C 解析:由R =U I 知a 的电阻大于b 的电阻,a 电阻丝的截面积小于b 电阻丝的截面积。 3.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熔丝的熔断电流时,熔丝就要熔断,由于种种原因,熔丝的横截面积略有差别,那么熔丝熔断的可能性较大的地方是( ) A .横截面积大的地方 B .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C .同时熔断 D .可能是横截面积大的地方,也可能是横截面积小的地方 答案:B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横截面积小的地方电阻较大,当电流通过时电阻大的位置发热量大易熔断,B 正确。 4.如下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和b 串联接入电路中,P 向右移动时电流增大 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2-6-导体的电阻(教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 2.6 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自主预习】 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 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 R=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典型例题】 一、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在两端点A、B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若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

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 【例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 B.由R=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 【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 ρ=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 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 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2∶3 B.4∶3 C.3∶4 D.8∶3

导体的电阻 说课稿 教案

导体的电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阻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掌握电阻率的概念,知道电阻率和哪些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2.什么情况下考虑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什么情况下忽略这种影响。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 实物投影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电键、导线若干、实验所需合金导线、日光灯灯丝、欧姆表、酒精灯、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手电筒。 [新课导入] 已知金属铜在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 导线中通过1.2A的电流,试求导线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在我们刚才计算中,我们用到了电流的微观解释 1.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横截面积 提示:电场强度 ....(对柱形导体,看成匀强电场 化吗?→结论:I变大。 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长度L增大,电流会怎样变化?(提示:和上面类似)→结论:I变小。 3.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仅将导体的温度升高,电流会怎样变化?(提示:和上 面类似,但要提请学生注意电子热运动速率的变化 ........──客观上造成阻碍作用加大)→结论:I变小。 总结:我们刚才讨论的虽然是电流的变化,但根据欧姆定律,它事实上反映另外一个隐含的信息:电阻会随着导体某些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 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找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定量的总结出相关规律。 [新课教学]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剖析 1.怎样理解导体的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不同导体(两个用电器,两根电阻线)电阻大小可以在它们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通过比较它们的电流大小来进行判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都有关,由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都是导体本身的情况,所以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个导体的形状、大小、组成材料确定,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与这段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及电压大小、是否有电流及电流大小均无关。那种认为电流为零时导体对电流没有阻碍作用因而电阻为零的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都有关。是由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不能单凭一个或其中几个因素来判断它的大小,不能认为长度大电阻就大、铜导线的电阻一定小等。 2.关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由于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例如,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应使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保持不变,只改变导体的长度,比较不同长度,比较不同长度的导体在相同电压时的电流大小得出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得出与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中探索几个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生活方面和物理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 3.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常见金属,温度每升高1℃,电阻值的变化约在1/1000到6/1000之间。所以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导体的电阻值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而白炽灯灯丝正常发光时与不发光时相比,温度变化很大,因而电阻值变化也很大。例如“220V 100W”灯泡的灯丝在室温下电阻约为30Ω,正常发光时电阻可达484Ω,是不发光时的十几倍,这时就不能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了。 某些合金材料(如锰铜、康铜等)的电阻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少数物质,如碳、半导体材料等,其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对温度的反应很灵敏,人们把这种特性叫做热敏特性。 当温度降低到-273℃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忽然减小为零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关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是现代物理学中很活跃的领域。4.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其实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绝对的界限,在潮湿、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例如玻璃、胶木等经高温灼烧后,可造成绝缘破坏,变为导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空气是好的绝缘体,但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之间的空气被高压“击穿”变成导体。再如,纯水是绝缘体,但在水中掺有杂质后,它就能导电了,受潮的木材会导电就是这个原因。而铝是导体,铝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铝却是绝缘体。 5.几个特殊值 实验室用的连接导线的电阻很小,常用的1m长的铜导线,阻值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以忽略不计。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近似情况下可看作等于零。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近似情况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自主预习】 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R=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典型例题】 一、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在两端点A、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若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 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 【例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 B.由R=U 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4: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课。从研究方法上讲,本节内容是体现和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经典案例。如何通过两种探究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 ②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金属导体电阻率的大小的排序; ③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 ②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成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品质。 ③通过对相关科技问题的讨论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理论分析的物理模型是关键。学情分析 我将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电阻的可能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结论来突出教学的重点;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化解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电阻串并联知识及控制变量法,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分解实验探究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主导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220V,100W”和“220V,25W” 的2只白炽灯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情境一:展示一组简单的串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境二:展示一组简单的并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 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境三:教师提供“220V,100W”和“220V,25W” 的 2只白炽灯泡,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计算2只灯泡的电阻; (2)观察电阻和灯丝的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 引出课题:导体的电阻和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实验探究 从复习控制变量法入手: (1)怎样进行定量研究呢?这里涉及到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研究,类似的问题我们以前遇到过吗?引导学生回忆“控制变量法”。 (2)规划步骤: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制定探究步骤 (3)制定方案、设计电路:先让学生制定如何探究的方案,再进一步由方案到实验的设计;同时,把学生制定的方案和设计的电路展示出来,再请学生评价哪个方案哪个电路优越?通过比较学生设计的电路,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品质。 (4)实验与收集证据:各小组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明确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案

教学内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 素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了解导体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超导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教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 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教学准备 电阻定律演示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提问:如图所示,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心或铝心,为什么不用铁心? 二、引入新课 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 你能不能设计一组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提示: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导线的粗细有关 在学生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前面所示装置做下面三组演示实验。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 交代新课开始的实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 表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实验,将实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2内。 表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河南省九年级物理全册 16.3电阻教案 新人教版

《电阻》 课题16.3电阻课时安排共(1 )课时课程标准 《课标》22页:3.4.2知道电阻。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本,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能说出电阻大小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根据生活体验结合教师引导,能说出电阻的作用,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经历小组合作探究,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方法演示法、猜想假设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学教学演示实验盒 课前作业 阅读课本,写出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符号,以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导体图片 提问: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启发学生思考) 演示如图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课中作业 合作探究

,电路图中的符号“

3Ω,1 M Ω=106Ω。 (5)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电视机、收音机和耳麦的调音旋钮,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上有各种各样电阻器。 课中作业 环节三探究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活动1:对于电阻这一物理量?你还有哪些质疑?还想知道有关电阻的哪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质疑:由课本上“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可发现“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还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活动2:由学生的质疑,进一步的提出,那么电阻的大小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如何来验证?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根据每个小组的发言和交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出示课件,展示内容: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最新26导体的电阻教案汇总

26导体的电阻教案

2.6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二、《导体的电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四、教学目标 五、(一)、知识与技能: 六、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七、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八、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九、(二)、过程与方法: 十、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十一、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十三、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十四、2、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

十五、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十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 2、2、电阻率的理解 3、难点: 电阻率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定性学习了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在能力层面,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这种研究方法也很熟悉,并且高二的学生已经较强的实验设计的操作能力。因此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很容易分析总结出电阻定律。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因此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用具 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幻灯片

【教学设计】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变形公式R=U/I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 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电流I(A)电阻R()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作业布置: P.91~92 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让他们自己设计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教案 北师大版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变形公式R=U/I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 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电流I(A)电阻R()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3 3 2 1 R R R R + + =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作业布置: P.91~92 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让他们自己设计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 长丰县朱巷中学:徐金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知道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这几个因素有关。 (2)能叙述电阻定律,写出表达式。 (3)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能说出金属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各材料的电阻率表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努力探索未知的激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电阻定律的得出过程及内容 2.电阻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电阻的定义是怎样的? 导体的电阻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追问: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关么?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与电压电流无关。 引言:导体的电阻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具体是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 猜想: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归纳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 实验电路:(略) 分析数据:定性观察:R 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逻辑推理 (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一条长度为l 、电阻为R 的导体,可以看成是由n 段长度同为1l 、电阻同为R 1的导体串联而成的,这 n 段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总长度l 与每段长度1l 的关系为 1 l n l = ;另一方面,由串联电路的性质可知,1R nR =,即1R n R =,对比两式,可知:11 R l R l =即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教案)6.3电阻教学设计

6.3电阻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6.3电阻教学设计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自制电阻定律演示器,一节干电池,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图1),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一个,导线若干。 1课时 1.复习 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 2.引入新课 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 提出问题: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 3.进行新课 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 2.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高压输电线为什么做得这么粗?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既然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连接电路:

2.数据处理: 方法(1)直接观察(2)图像法 结论: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I=kU 3.确定常数k: 教师提问: (1)为什么说常数k反映了导体本身的性质? (2)常数k反映了导体的什么性质? (3)用常数k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方便吗? (4)怎样改进才能方便地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学生回答:略 【过渡】引出电阻这个物理量。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 1.引入目的: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2.度量方式:R=U I 强调:比值法。测量式。R与U、I无关。 3.决定因素: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4.矢量标量:标量 5.单位换算:Ω(SI) 1Ω=1V/A 1MΩ=103kΩ=106Ω 6.测量方法:伏安法等。

7.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I=U R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教师: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同学们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你为什么觉得和这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教师:为什么你猜测和这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初中阶段我们定性的知道导体的电阻和这些因素有关,并且知道L越大,R 越大;S越大R越小。 ①长度(其他因素一定,长度变长,电阻变大) ②横截面积(其他因素一定,面积变大,电阻变大) ③材料(其他因素一定,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 ④温度 今天咱们就来定量的研究导体和这些因素的关系。 教师:研究一个量和几个量的关系我们要用到什么实验方法啊? 学生:控制变量法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导体的长度关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得到,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得导体的电阻呢? 学生:用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高中阶段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电路,一种是分压式电路,另一种是限流式电路。他们都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对导体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说明:图甲为分压式,图乙为限流式。 教师:如果每次接一个电阻之后又更换另一个电阻来对其进行多次测量会比较麻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