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其次,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CL则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1.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uman T lymphocytotrophic

virus-Ⅰ,HTLV-Ⅰ)所致。病毒感染机体后,作为内源性病毒整合并潜伏在宿主细胞内,一旦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即被激活表达而诱发白血病;或作为外源性病毒由外界以横向方式传播感染,直接致病。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血病危险度会增加。

2.物理因素

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早在1911年首次报道了放射工作者发生白血病的病例。日本广岛及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比未受照射的人群高30倍和17倍,患者多为AL和CML。

研究表明,大面积和大剂量照射可使骨髓抑制和机体免疫力下降,DNA突变、断裂和重组,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3.化学因素

多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与白血病发生有关。乙双吗啉是乙亚胺的衍生物,具有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和致白血病作用。抗肿瘤药物中烷化剂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化学物质所致的白血病以AML为多。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0.7%。单卵孪生子,如果一个人发生白血病,另一个人的发病率为1/5,比双卵孪生者高12倍。Down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有21号染色体三体改变,其白血病发病率达50/10万,比正常人群高20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贫血)、

Bloom综合征(侏儒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患者的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表明白血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5.其他血液病

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是多步骤的,目前认为至少有两类分子事件共同参与发病,即所谓的“二次打击”学说。其一,各种原因所致的造血细胞内一些基因的决定性突变(如ras、myc等基因突变),激活某种信号通路,导致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生成,此类细胞获得增殖和(或)生存优势、多有凋亡受阻;其二,一些遗传学改变(如形成PML/RARA 等融合基因)可能会涉及某些转录因子,导致造血细胞分化阻滞或分化紊乱。

2.症状:上腹弥漫性压痛,下肢弥漫性水肿,下肢水肿,乏力,低热,体

重减轻,关节疼痛,关节痛,出血,出血倾向,发热,呼吸,多汗,头痛,子宫压痛,心包内出血,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征,心悸,截瘫,扁桃体发炎,扁桃体肿大,抽搐,昏迷等

流行病学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4/10万。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和第7位(女);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

我国AL比CL多见(约5.5:1),其中AML最多(1.62/10万),其次为ALL(0.69/10万),CML(0. 39/10万),CLL少见(0.05/10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成人AL中以AML多见,儿童以ALL多见。CML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CLL在50岁以后发病才明显增多。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相近,低于欧美国家。尤其是CLL 不足白血病的5%,而在欧美国家则占25%~30%。

分类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

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 和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临床表现

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

1.发热

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感染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发热也可以是急性白血病本身的症状,而不伴有任何感染迹象。

2.感染

病原体以细菌多见,疾病后期,由于长期粒细胞低于正常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病毒感染虽少见但凶险,须加以注意。

3.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可以是首发症状。

4.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老年病人更多见。

5.骨和关节疼痛

骨和骨膜的白血病浸润引起骨痛,可为肢体或背部弥漫性疼痛,亦可局限于关节痛,常导致行动困难。逾1/3患者有胸骨压痛,此征有助于本病诊断。

6.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以轻、中度肝脾肿大为多见。ALL比AML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慢性比急性白血病脾脏肿大更为常见,程度也更明显。淋巴结肿大ALL 也比AML多见,可累及浅表或深部如纵隔、肠系膜、腹膜后等淋巴结。

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CNSL系急性白血病严重并发症,常见于ALL和AML中的M4和M5,但其他类型也可见到。由于常用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成为现代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盲点和难点。浸润部位多发生在蛛网膜、硬脑膜,其次为脑实质、脉络膜或颅神经。重症者有头痛、呕吐、项强、视乳头水肿,甚至抽搐、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可类似颅内出血,轻者仅诉轻微头痛、头晕。颅神经(第VI、Ⅶ对颅神经为主)受累可出现视力障碍和面瘫等。

8.其他组织和器官浸润

ALL皮肤浸润比AML少见,但睾丸浸润较多见。睾丸白血病也常出现在缓解期ALL,表现为单或双侧睾丸的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无触痛,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白血病浸润还可累及

肺、胸膜、肾、消化道、心、脑、子宫、卵巢、乳房、腮腺和眼部等各种组织和器官,并表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

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肿大而确诊。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陈代谢亢进的表现。由于脾肿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等症状。检查时最为突出的是脾肿大,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病情可稳定1~4年,之后进入加速期,迅速出现贫血及更多症状,然后很快进入急变期,可以急变为AML或者ALL,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完全一样,治疗效果和预后则比原发性急性白血病更差,通常迅速死亡。

治疗

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预后分层复杂,因此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细致的分型和预后分层制定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类治疗方法: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通过合理的综合性治疗,白血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观,相当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或者长期稳定,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时代过去了。1.AML治疗(非M3)

通常需要首先进行联合化疗,即所谓“诱导化疗”,常用DA(3+7)方案。诱导治疗后,如果获得缓解,进一步可以根据预后分层安排继续

强化巩固化疗或者进入干细胞移植程序。巩固治疗后,目前通常不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停药观察,定期随诊。

2.M3治疗

由于靶向治疗和诱导凋亡治疗的成功,PML-RARα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成为整个AML中预后最好的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M3患者。治疗需要严格按照疗程进行,后期维持治疗的长短则主要依据融合基因残留情况决定。

3.ALL治疗

通常先进行诱导化疗,成人与儿童常用方案有差异,但是近年来研究认为,采用儿童方案治疗成人患者结果可能优于传统成人方案。缓解后需要坚持巩固和维持治疗。高危患者有条件可以做干细胞移植。合并Ph1染色体阳性的患者推荐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慢性期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治疗,建议尽早且足量治疗,延迟使用和使用不规范容易导致耐药。因此,如果决定使用伊马替尼,首先不要拖延,其次一定要坚持长期服用(接近终生),而且服用期间千万不要擅自减量或者停服,否则容易导致耐药。加速期、急变期通常需要先进行靶向治疗(伊马替尼加量或者使用二代药物),然后选择机会尽早安排异体移植。

5.慢性淋巴细胞治疗

早期无症状患者通常无需治疗,晚期则可选用多种化疗方案,例如留可然单药治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美罗华等化疗。新药苯达莫司汀、抗CD52单抗等也有效。近年来发现BCR通路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可能有显著效果。有条件的难治患者可以考虑异体移植治疗。

6.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虽然ALL、AML中的M4、M5等类型常见合并CNSL,但是其他急性白血病也都可以出现。由于常用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做腰穿鞘注预防和治疗CNSL。部分难治性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颅脑脊髓放疗。

7.干细胞移植

除了少数特殊患者可能会从自体移植中受益,绝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应该做异体移植。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供者选择、移植风险及远期预后等方面都已经有显著进步,因此,异体移植目前是各种中高危白血病重要的根治性手段。

8.新的治疗方法展望

虽然移植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效果,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性免疫治疗和各种分子靶向治疗是将来治愈白血病的希望,例如肿瘤疫苗、细胞治疗、细胞信号通路调节剂等。

预后

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都具有多种不同预后指标,根据不同的指标,可以将这些患者分为不同预后层次,从而采取不同强度的治疗。因此,现代医学对于白血病的认识越来越细化,所有患者在确诊后都应该尽可能完善各种预后分层所需要的全面检查,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些预后指标中,尤其以染色体和各种基因异常为重要。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得原因就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她生化指标 B、血细胞得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得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得G-6-PD可促使葡萄糖得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得原理有关得酶就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免疫耐受就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得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与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得就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得疾病就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就是 A、结合抗原后得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得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得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得目得就是 A、保存组织细胞得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得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10、捕获法ELISA检测得Ig类别就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 A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才能称作职业病。 白血病职业病诊断标准: (1)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2)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3)实验室: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 ≥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中国职业病呈现的特点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定义: (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2)法定职业病,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2013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132种疾病。 (3)职业病诊断标准,具有法规意义的职业病诊断技术标准。作为职业病科和有关临床医师诊断及处理职业病的依据。 (4)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采用能作为职业病诊断依据的临床及实验室有代表性的指标,区别病情的严重程度。

(5)现场调查,深入作业或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危害因素 的品种、性质、来源、同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作业环 境的监测及接触者的健康检查等以明确职业性危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6)职业病诊断,对某种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性危害因素 有无因果关系所作出的判断结论。必须依据职业史、现场调查和医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除外类似表现的其他疾患,方可作出诊断。

中医学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

中医学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5-10-16T08:54:44.11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作者:杨小娜郭建美林鹏李明炜刘莉杨海辰高建英[导读]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2.保定市涞水县医院 3.保定市第二医院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甚至治愈白血病,缓解期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清除成为重点,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杨小娜1 郭建美1 林鹏1 李明炜1 刘莉1 杨海辰2 高建英3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2.保定市涞水县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3.保定市第二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白血病复发的根本原因是缓解后患者体内仍存在微量白血病细胞,而机体不能对残留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监视而清除之。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甚至治愈白血病,缓解期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清除成为重点,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从中医角度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学;微小残留白血病;病机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14-01 1 病机认识 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无与白血病相对应的病名,但对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及变化的类似描述在历代医书中并不少见。当代诸多医家对白血病的中医病名认识分歧较大, 目前各家较统一的看法是急性白血病与中医的急劳、虚劳、血证、疮积、温病等疾病有关。有学者[1]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肾脏虚衰、精髓内亏,复感疫毒之邪所致。正气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2]根据白血病与阳证、热证发病规律相似的特征,认为本病是一种以实证为主的疾病[3]。也有学者[4]认为除胎毒外尚有出生后感邪而致的温热毒邪,现多认为热毒是引起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清热解毒是其重要治法,温热毒邪作为作为白血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基本成为共识,邪毒入血伤髓是白血病的重要机制。表现为虚实夹杂,邪实正虚,即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宜主攻,后期多以正虚为主,治宜主补。急性白血病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进入MRL阶段亦以正虚为主,表现为“邪去正衰”,“气阴两伤”的特点。 我们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因病机正气虚弱,余毒留伏阴分。1.邪毒伤正,化疗也伤正。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与温热邪毒有关。温热邪毒,热盛伤阴,这在急性白血病初治时表现明显。即使完全缓解后,这种阴伤的病理改变仍然持续存在,尤其因为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从中医角度可认为是邪毒深入,内伏阴分所致。化疗药物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可以表现为气虚、血虚或精血亏虚等。这些副作用在化疗间歇期相当的时期内均有所表现。临床常见的虚损类型有:(1)气血亏虚:可见面色觥白,倦怠,少气懒言,气促,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唇甲色淡,舌质淡,脉虚弱无力。(2)阴虚血少:可见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唇甲色淡,口干咽燥,大便燥结,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淡红少津。(3)肝肾阴虚:可见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低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瘦干红少津,脉细数无力。(4)肾精亏损:可见形体赢瘦,精神呆钝,发落齿摇,壮年男子精少不育,育龄女子经闭不孕,头昏目眩,健忘恍惚,腰膝酸软,舌萎无华,脉细弱。(5)脾胃虚弱:可见面色萎黄,身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弱。2.脏腑功能失调。邪毒及化疗损伤除导致脏腑气血阴阳的虚损外,也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临床常见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证候类型有:(1)脾胃不和。主要由化疗药物的损伤致中焦不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见神疲倦怠,纳谷不香,恶心欲呕,胃脘饱胀不适,大便不调或便溏,舌质淡红,苔腻或浊,脉濡。(2)肺中伏痰。主要因白血病细胞的肺部浸润所致。温热毒邪犯肺,伏留肺脏,见咳嗽,干咳或少痰,或痰粘连成丝,或呈结块,呼吸气促,舌苔腻,脉滑。(3)心肾不交。药伤或温热毒邪损伤下焦肾阴,使肾水不能升腾以制心火;心阳上亢,不能下潜以温肾水而成水火不济之势,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4)肝郁气滞。主要因患者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不足以及对高昂的治疗费用而产生的忧郁所致,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寡言少语,胸胁不舒,善太息,食欲不振,或大便不调,舌质淡或质红,脉弦。3.余毒留伏阴分。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细胞恶性克隆,不成熟淋巴系或者髓系祖细胞失控,呈克隆性扩张,被阻滞于一定的分化期而发生的。当放化疗使白血病细胞减低到一定水平,即残留病灶水平时,放化疗对之就失去了治疗作用。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白血病,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血-睾丸屏障,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这些屏障而杀灭白血病细胞,致使缓解期这些部位白血病细胞的残留。临床缓解期骨髓甚至血液中仍然存在微小残留病灶,或中枢神经系统或睾丸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2 治疗认识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受损以及邪毒伏留,故治当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和祛除余毒。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及从整体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特点,对缓解期体质的改善微小残留病灶的治疗均有积极意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合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正气虚弱的体质特点及邪毒留伏体内的病理特点,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和清除邪毒是缓解后的重要治则。1.扶正培本。化疗作为白血病治疗最常用的手段,是根据细胞周期的原理设计的,它通过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以求减少肿瘤细胞负荷。但是化疗药物同样影响正常细胞,化疗缓解后,以淋巴细胞为基础的免疫系统也可能被摧毁。化疗药物不能使多数本病患者得到根治,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疗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有关。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患者缓解后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期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血阴阳的不足,而中医补益药对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2.调节脏腑。脏腑功能的紊乱、气血津液的运转障碍是缓解期治疗必需注意的。机体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相互协调方能保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才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缓解期应根据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情况进行相应调整。3.祛除余毒。扶正的同时,要清除余毒。邪毒留伏阴分,清热解毒之品难达病所,通常之补益剂难以将邪毒托出,实为难治之证。我们认为必须使阴分之邪毒出于阳分,再行祛邪解毒之剂方可收祛邪之效。 参考文献 [1] 田泳 ,陶秀芳论中医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关于白血病论治的区别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0(7);42~47 [2] 安丽中医诊治白血病的体会 [J] 中医研究 ,2002,15(4):48-49 [3] 李海燕,钱林生,薛艳萍,等.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舌象辨治体会J .中医杂志,1996 ,37(6) :345 [4] 吴雪彪. 白血病辨证施治初探〔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13(1)13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1];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 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3]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4]。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诊断分型 (一)概述 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5],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6],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3]。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7]。

表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学分型(EGIL,1995) 表2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WHO 2008诊断标准 表3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积分系统(EGIL, 1998)

猫白血病的诊断

猫急性淋巴白血病的诊断 夏兆飞赵德明李伊立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 猫急性淋巴白血病是由猫白血病病毒(FeLV)引起的以不成熟造血组织细胞恶性克隆增殖为特征 的一种异质性疾病,也是猫的肿瘤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等。临床发病急,死亡率高,但由于诊断有一定难度,目前,临床确诊率比较低。作者最近在宠物门诊中,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测、猫白血病病毒检测、剖检变化和病理切片,确诊了一例典型的猫急性淋巴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2年11月26日,一只杂种波斯猫,雌性,2 岁,因呕吐和拉稀在另外一家宠物医院按胃肠炎治疗2 天无效,并且症状急剧恶化,而转到我院进行诊治。临床检查,患猫呕吐、腹泻、极度虚弱,体温升高达40C,皮下及粘膜苍白、出血,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 2 诊断方法 2.1血常规检查患猫血常规检查主要表现为贫血和白血球增多,红细胞由正常的 5.0—10.0X 12 12 10 /L下降到2.2X 10 /L ;血红蛋白由正常的80- 150g/L下降到74g/L ;血细胞比容由正常的0.24 —0.45 下降到0.16。白细胞由正常的5.5—19.5 X 109/L上升到495.2 X 109/L,白细胞增多主要以大淋巴样细胞增多为主,细胞核大,着色深,多数看不到染色颗粒;有的淋巴细胞着色不均匀,边缘着色较深,出现核环带;有的白细胞边缘不整有切迹,或核仁明显,偶见有核分裂和核空泡现象。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可达90%以上。血小板含量极少,有些视野看不到血小板。 2.2血液生化检查在所化验的指标中,血清白蛋白(ALB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碱性 磷酸酶(ALP )、淀粉酶(Amy )、谷氨酸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 Bili )、直接胆红素(D. Bili )、尿素氮(BUN )、肌酐(CRE)和血磷(P)的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清总蛋白(TP)、胆固醇(CHOL )和血钙(Ca)下降,分别由正常的58- 78g/L、1.9 — 6.9mmol/L 和2.1 - 2.7mmol/L 下降到39.5 g/L、 1.3mmol/L和1.43mmol/L。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氫酶 (LDH )、 和葡萄糖含量升高,分别由正常的0-20U/L、50-100U/L、63-273U/L 和 3.9—7.5mmol/L 上升到49 U/L、815 U/L、310 U/L 和14.5mmol/L 。 2.3 FeLV 抗原检测应用美国SYNBIOTICS 公司猫白血病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猫血液和唾液进行检测,抗原均为阳性。 2.4 剖检变化患猫在到我院以后,第二天死亡,死后剖检发现,腹膜、消化道、膈肌、肝脏、肾脏、脾脏、胰脏等表面存在弥散性出血,出血表现为片状出血为主,同时,有密集的点状出血和小的血肿。 2.5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病猫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脾脏、肠道、淋巴结和骨髓的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淋巴样肿瘤细胞的浸润涉及到到多个器官,在病理组织学上,以淋巴样细胞浸润为特征,具有三种典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即岛状结构、带状结构和团状结构。有的部位肿瘤细胞已经浸润到所在器官的组织细胞之间,但是多数部位肿瘤细胞与组织细胞之间界限明显,对组织器官呈压迫性损伤,各组织器官的肿瘤细胞形态比较一致。 3 讨论 3.1猫白血病病毒(FeLV、及其致病性猫白血病病毒(FeLV、在分类上属于反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 C 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 C 型肿瘤病毒亚属。根据囊膜抗原的不同,FeLV 分为A、B、 C 3 个亚群或血清型。FeLV-A 和 B 易从猫分离到,FeLV-C 则不常见。在自然界, 3 个亚群常以混合状态存在,较常见的是FeLV-A 和FeLV-B 混合存在,FeLV-A 致病作用很弱,但能建立持久的病毒血症,FeLV-B 不易建立病毒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28T17:53:21.0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作者:罗冠秀李小兰 [导读]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予以推荐。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其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2例,抓阄法分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同比观察组,偏低些(P<0.05);(2)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无比对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同比观察组,均偏低些(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予以推荐。 关键词:认知水平;个体化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白血病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2例,视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就急性白血病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其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做详尽阐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2例,抓阄法分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18-62(40.44±2.04)岁,病程2-18(10.04±1.11)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1(40.41±2.01)岁,病程3-17(10.05±1.09)个月。予以SPSS21.0完成入选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心理疏导、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及其用药指导等[1]。观察组则立足于此,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涵盖以下几点:(1)认知干预:①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的意义所在,同时使其明确化疗的毒副作用,使患者树立正确认知;②采用文献发放、口授等方式,告知患者化疗后的注意事项,并强调无菌护理的重要性[2]。(2)行为习惯干预:①化疗前,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正确方法,并叮嘱患者多饮水、多摄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并注意饮食清淡;②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个人能力准确评估,并以此为依据,为其指定正确的训练方案,此外,叮嘱患者养成每日阅读健康期刊的习惯,针对期刊中对疾病恢复有益的依据,进行抄录[3]。(3)心理护理:化疗前,大部分患者均会存在恐惧、焦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细心耐心的同患者沟通交流,排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不良心理,使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取焦虑自评调查表(SDS)与抑郁自评调查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低,心理状况越好[4]。 应用我院自制百分制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认知水平展开评估,问卷内容涵盖患者自护能力、并发症的防治及其健康知识知晓状况等。分值60及以上为达标,反之不达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实现研究主体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处理,数据资料划分为“计量”和“计数”两种,分别对应的表述及其检验方式为“百分比”、“X2”和“均数±标准差”、“T”结果判定P<0.05,实验有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达标率 观察组26例全部达标,健康知识达标率为100%,对照组20例达标,健康知识达标率为76.92%,对照组同比观察组,偏低些 (X2=10.017,P=0.000)。 2.2SAS、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无比对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同比观察组,均偏低些(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同对照组SAS、SDS评分比对表 3讨论 急性白血病(AL)在临床诊疗过中,将其划分为骨骼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的范畴。该病发病迅速,通常情况,病程仅为短暂的几个月。目前,受城市化进程加速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病率仍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但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而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对于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明显。 所谓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将病区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白血病患者视为护理的主要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诸如认知干预、行为习惯干预及其心理干预等方式,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改变患者既往醋在不健康生活行为习惯,使其在接受化疗治疗的整个过程,均可以以饱满、自信、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而良好的心态对于患者免疫力的增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变相的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5]。 本文中,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记载,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同比观察组,偏低些,而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同比观察组,偏高些。分析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作用,因

白血病的发现知识科普

白血病的发现知识科普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1827年,Velpeau医生首先报道了一例“奇怪”的病例。患者是一名酗酒和纵欲过度的63岁花匠,表现为发热、乏力、腹胀和尿路结石,入院不久即死亡;尸检排除了梅毒感染,但发现肝脾明显肿大,血液黏稠、状似“白粥”。后来Barth和Craigie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病例,他们分别把患者血样送给法国病理学家Donné和他的学生英国病理学家Bennett进行显微镜下检查。两位学者观察到患者血样中有一半多的细胞为“黏液样小球”,与“脓”不同。同期的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将患者血样与正常人比较,发现患者血样中的有色颗粒(红细胞)明显减少,而无色颗粒(白细胞)显著增多,且不存在其他外源性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血液形态改变与化脓无关。 1847年Virchow首先用希腊文“白血”(leukemia)一词来描述这一病理变化,认为本病是“起源于脾和淋巴腺的一种自主性疾病,是血中无色颗粒增加的直接原因”,应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病种。Virchow还对比了患者的无色细胞与脾和淋巴腺内残存的正

常细胞形态,把白血病分为脾型和淋巴型两种类型。同期也认识到白血病依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1868年,Neumann 在观察一例脾型白血病时,首次把白血病与骨髓改变联系在一起,推测这类白血病是“骨髓内产生的”。这一观点后来得到证实,从此明确了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器官的恶性疾病。1879年Mosler开始把骨髓穿刺作为患者临死前白血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1887年,德国的Ehrlich发明了对空气干燥的血涂片用苯胺染色的方法,可清晰分辨细胞质和细胞核,能从形态上鉴别正常和异常的白细胞。1889年Ebstein开始引入“急性白血病”一词来描述这一迅速致死的疾病。1900年Naegeli描述了原始粒细胞,并把白血病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手册》上,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几种主要类型。

对白血病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

关于白血病儿童的研究报告 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杨泽玉 性别:男 出生:2005年 籍贯:甘肃省武威市 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凉州区民勤县人,都已下岗,而且早已离异。家庭条件相当困难。杨泽玉在今年七月份查出患有白血病。杨泽玉的父亲已请假在医院,天天陪伴在杨泽玉身边。到目前为止还在用药,现在仅靠之前的一点积蓄来为杨泽玉医治。 就此,本人对白血病儿童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与重点 (一)目的 关注白血病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加了解和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白血病儿童能够早日康复,重返校园。同时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白血病儿童和普通儿童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白血病儿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重点 关注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其早期症状。寻求有效的预防对策。 二、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0日--------10月7日 三、调查地点:武威市地区医院 四、调查内容: 据了解,目前中国有400万的白血病患者,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达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是儿童。由于白血病治疗必须在一个细菌相对较少的地方进行治疗,因此很多患上白血病的儿童,不得不脱离校园生活,而每个阶段性治疗的时间少则持续一个月,多则持续几个月,那么白血病儿童的校园生活和集体生活的时间会变得非常少。而这些孩子在病情稳定后,他们必将重新走入校园,但是由于身体的敏感性,他们往往会变得有些孤僻而害怕与人接触。此外,在治疗中接受的化疗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下降。这两方面的因素相加,容易导致这部分孩子难以找到今后生活的归属感,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一)、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 1.病毒因素 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导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化学因素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导读:英法美协作组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 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 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 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 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 细胞为主。 (5)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 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 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

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

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 一、概述 白血病是人体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白细胞在生长、分化和发育的一定阶段发生恶性变,这种丧失正常功能的恶变克隆无节制地增殖,导致对全身器官组织的广泛浸润,破坏其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机体器官衰竭。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死亡率居首位。 二、我国儿童白血病发病情况 根据历年我国各地调查资料,白血病的发病率以每10万人口计算,上海为2.64—3.65,天津为2.85—4.33,平顶山市为3.5—7.09。从这些点的调查资料看,我国的发病率低于欧美而与亚洲国家相近。儿童占我国人口30%左右,按此计算每年至少有10000个新发病例。我国儿童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约占70%,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25%,其余为一些少见类型。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白血病病因 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人类对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理解。迄今为止研究认为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物、病毒等是引起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某些先天性疾病如21一三体病、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范可尼氏贫血等,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提示胎内染色体畸变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病毒与白血病间的关系研究得较为深入,目前已先后从患病动物中分离出小鼠、猫、牛、长臂猿等白血病病毒,所有这些病毒都属于C形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1980年日本学者从日本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细胞中首次分离出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dult T-cell leu-kemia virus,ATLV),也属于C型逆转录病毒,1983年统一划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I型内,由此提供了病毒诱致人类白血病的确切证据。 (二)白血病的致病机理 l、细胞癌基因与病毒癌基因病毒、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如何导致白血病,机理并未完全清楚。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显然细胞的恶性转化也必然与基因的某种改变相关联。现知动物和人类细胞以及某些种类的病毒株中都存在能诱导正常细胞恶性转化,并使其获得新生物特性的肿瘤基因,前者称为细胞癌基因(cell oncogene)或原癌基因,后者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细胞癌基因原是正常基因的成员,他们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进程的一定时期起作用,并受内在机制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年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已列足首位,死亡率较高。而长期存活率也不容乐观,例如白血病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瘤,其成人2年生存率国外先进水平才30%-50%,国内不足30%,疗效差的甚至不到10%。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方法介绍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白血病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此外,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知识讲解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导读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俗称血癌。据统计,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发病率位居第一[1]。同时也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白血病具体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立合适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于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大家综述了白血病的基本情况及小鼠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一章:白血病基本常识白血病是常见液体瘤 白血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身,会侵犯身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身衰竭。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如下图为造血干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图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d915902809.html,网站)白血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现阶段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白血病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上,白血病共分为四大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儿童白血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白血病中70%~80%是ALL。 第二章:实验研究所用白血病模型首先,来了解一下常用的细胞株白血病中常用的小鼠品系 用于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小鼠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根据不同类型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品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最后说说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 一、异种移植模型 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用的淋巴瘤动物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小鼠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白血病的药物。但该类模型与白血病临床病人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异种移植型白血病模型异种移植示意图[2]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一、诊断分型(一)概述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

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预后分组参考G?kbuget 等发表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表4)。细胞遗传学分组参考NCCN 2016建议:预后良好遗传学异常包括超二倍体(51~65条染色体)、t(12;21)(p13;q22)和(或)ETV6-RUNX1;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包括亚二倍体(<44条染色体)、t(v;11q23)[t(4;11)和其他MLL重排]、t(9;22)(q34;q11.2)、复杂染色体异常。建议开展相关的遗传学检查,提供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所需的标志,如:IKZF1缺失、CDKN2A/B缺失、CRLF2重排、JAK2重排、NOTCH1突变等(有条件者可以行ABL1、ABL2基因分离探针的分析)。ALL诊断确立后应根据具体分型、预后分组采用规范化的分层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二)WHO 2016版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分类1.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体见表5。2.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根据抗原表达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早期前T、前T、皮质T、髓质T。建议分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三)几种特殊类型ALL的特点 1.BCR-ABL1样ALL(BCR-ABL1-like ALL):(1)和BCR-ABL1阳性ALL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2)共同特征是涉及其他酪氨酸激酶的易位、CRLF2易位。还包括EPO受体(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见情况。CRLF2易位患者常与JAK基因突变有关。(3)涉及酪氨酸激酶突变的

白血病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白血病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与邪毒内蕴,气血亏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1)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与化疗药物及放疗的毒性作用有关。 4.营养失调,纳呆:与脾胃虚弱有关。 5.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riskforineffectivemanagementoftherapeuticregimen)与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长、病人难以接受、以及家长缺乏白血病的知识有关。 6:情志失调:与患病、对病区环境陌生有关 7.发热;与外感时邪,正邪交争有关。 护理措施: 1.休息:白血病患者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宜起居有节,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性隔离:白血病病人应与其它病种病人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者之前要认真洗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冰硼散锡类散加入漱口盐水中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或用清热解毒中药坐浴。 (3)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预防白血病的食物

预防白血病的食物 文章目录*一、预防白血病的食物*二、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三、白血病人运动注意什么 预防白血病的食物1、苦瓜:含有明显抗癌活性的蛋白质,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把人体内有毒性的和不正常的细胞及致癌物吞噬掉。将这种蛋白质注射到患有白血病的小白鼠体内,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力。 2、食用菌:如蘑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黑木耳、白木耳等,含有丰富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多糖体物质,能刺激抗体 的形成。因此,食用菌对于那些能广泛转移、手术治疗和放射疗法受到很大限制的白血病等有更大的意义。 3、带鱼:体表银白色粉末状细鳞,是合成抗癌药物六硫代鸟嘌呤的原料,是防治急性白血病的有效而又易得的食品。 4、无花果:从无花果中发现了丰富的维生素A、D及其他活性物质,认为这些有效成分不仅可以抑制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而且可以分解人体中的亚硝胺,达到防治癌症的作用。实验证明,无花果提取液有抑制骨髓白血病的效果。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1、化疗。化疗是白血病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化疗为根治白血病带来了希望。为达此目的,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综合现代化治疗手段,充分认识到白血

病的治疗是一个整体,特别要分析、认识每例病人自身的特点, 如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血液学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动力学等。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白血病一般被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 法来使用,从大量的临床实践来看,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中尽早参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中医对人体的调理是全面的,中 医对气血、阴阳、脏腑的调理可以对应于西医的免疫功能、免疫状态的调节等,也就是说中医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优势。 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白血病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突破,这些年的研究发展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靶向药物的出现,大大 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白血病治疗上有骨髓的移植,DC+CIK生物 治疗技术,CLS生物治疗技术等等,都是在白血病治疗上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些治疗方法上还是比较新颖,价格上也是比价的昂贵。 白血病人运动注意什么1、场地选择选择比较安静,没有污染的场所,如公园,庭院,家庭中的客厅等。 2、树的选择选择柏树、松树、杨树、泡桐树、柳树、银杏树,香椿树等。有毒的树、味不好闻的树、人体对其花粉过敏的 树不能选。树下要有适当的空间,以供在树下走路或者跑步。一 般公园中可选的树较多,运动者本人看那个树顺眼就选那棵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