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沈阳工学院

2013.9

目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1)

1、人才培养模式 (1)

2、培养目标和规格 (4)

3、课程体系 (6)

4、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8)

5、实践能力培养 (9)

6、教学方法和手段 (10)

7、实施效果 (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支撑材料清单 (1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沈阳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教育规律和质量管理规律,运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针对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情况,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新型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经过7年的实践与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校内与校外、实训与工程、专业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六个深度融合,实现了“课程体系国际化、理论教学项目化、实训环境企业化、工作任务真实化、素质教育全程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形成了“6624”的“校企融合、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人才。

注:6624的含义

6个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能力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训与工程融合、专业和职业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

6化:课程体系国际化、理论教学项目化、实训环境企业化、工作任务真实化、素质教育全程化、师资队伍多元化

2合:校企融合、学用结合

4个特征: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

通过引入国际品牌课程体系,依托安博教育企业化实训基地,我们在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1)课程体系国际化

软件工程专业引入微软国际认证课程,课程体系内容均借力于国际化的核心技术,并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透过与安博教育的合作,使学校的教学完全融入到社会的企业里,强调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将“微软”.NET系列课程引入到教学计划

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考试合格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微软国际认证证书。

(2)理论教学项目化

借鉴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对部分课程设计并有效实施了知识与能力深度融合的项目化理论教学。

(3)实训环境企业化

通过与大连软件园安博企业化实训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化实践条件,建立并充分利用了校内与校外深度融合的企业化实训环境。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与微软共建微软IT学院考试认证中心等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大连软件园安博企业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企业化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

1)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基础工程能力。

在校内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形成不同专业的真实项目案例库,增加开放性创新实验、专业能力训练、学期实训、学年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项目,完善“课程实验—课程实训—开拓性项目实训—学期实训—学年实训”等多环节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业化素质

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到安博(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进行分组仿真企业环境的企业化实训和职业素质培养,该实训基地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专业的园区型实训基地,拥有完备、先进的实训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完全模拟软件开发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以公司员工形式参与项目开发,了解项目开发流程、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切身感受企业运营模式,快速融入企业工作氛围,这种企业化的实训环境,可以使学生快速完成其到员工角色的转换,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工作任务真实化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利用大连安博企业化实训基地团队合作完成了实训与工程深度融合的真实化工作任务。

学校内:我们成立了计算机创新社团,吸收愿意动手实践的学生,按照研究方向,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团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有计划地培训和学习,然后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选取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也为各类学生竞赛储备人才。目前由指导教师指导,已经完成学校OA办公系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系统、教科研管理系统、学

院网站、C语言实践机考系统、C语言理论机考系统等10余个项目,均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同时我们也注重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真实项目,要求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带学生中必须有真实课题。

安博实训基地:安博从国外业务和国内业务中精心挑选了数十个大、中型实训项目案例进行改造,保留关键的技术点,适合学生在3个月内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同时在项目实战过程中,由安博指导教师模拟客户代表给项目组施加真实的项目压力,如需求变更、新技术风险、工期变更、人员变动等问题,让实训学生来应对,从而培养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可以从容应对各方压力进而成为企业的栋梁。

(5)素质教育全程化

透过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素养系列课程,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完善了专业与职业深度融合的全程化素质教育。

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学期实训、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和锻炼,主要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侧重培养个人专长、掌握流程及方法、掌握技术沟通及文档编制、了解行业趋势及技术发展,以及跨行业的领域技能培养。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技能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职业素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将职业素养系列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职业生涯导入和大学学习生活使学生在入校时,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演讲与口才使学生明白如何在会议、集会或一定场合发表讲话,通过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职场礼仪使学生明白在职业场所中应当如何遵循礼仪规范;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白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创业指导使学生明白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促进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安博企业化的实训嵌入了职业素质培养、智能化规范化的企业绩效考核,使学生不但能够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规定任务,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意识到了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聘请校外的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校园,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聘请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6)师资队伍多元化

通过引入有5年以上企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聘任行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项目经理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等手段和方法,形成了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的大背景,在教师的评聘与考核等环节,增加对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

2)在考核聘任方面,将教师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的成果同等对待,在考核和各类评优中,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等。

3)直接招聘一些在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到学校任教。

4)一些实训课程,直接由企业出师资到学校任课,例如工程强化等实训。

5)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和学校教研人员在一起,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人才需求,双方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等。

通过以上“6化”和“6个深度融合”,具有“4个鲜明特征”的应用型卓越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赏,就业质量高,在与一本、二本同台竞技的各级各类大赛中成绩斐然。

2、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软件开发经验,具有初步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

(2)培养规格

素质的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志向和责任感,敬业爱岗,遵

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应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方面:应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有良好的职业意识,知识、能力、技能协调发展,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

4)身心素质方面:身心健康,具有在胜利、成功、成就面前不骄不躁,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知识的基本要求:

1)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等。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3)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

4)专业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计算基础,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5)专业知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验证与确认、软件进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与管理等。

能力的基本要求:

掌握软件工程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1)知识获取与表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和对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具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企业适应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能够将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软件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参与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能够在软件过程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

3)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们根据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生源的差异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实施了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认知特点和本人学习期望,或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或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或强化技能应用能力培养。2012年我们修订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采用“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分级教学方式,在课程体系中,按照不同的学生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公共课高数和外语采用A、B两级的分级模式;对于专业课,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这四门计算机专业考研课程,分为二级教学,总学时相同,但对于A级的学生,更注重理论内容的培养,加大理论学时,缩短实践学时,而对于B级的学生,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践学时,这样就更有利于培养A级学生的考研能力,B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围绕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体系的安排,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部分。

(1)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外语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数学知识等。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图

对于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些主干课程,我们引入了微软的课程体系,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以获得国际认证证书,增强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将院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在专业课程考核上,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课程,采取1234的考核方法,10%的平时成绩,20%的平时实验成绩,30%的上机考试成绩,40%的笔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回答问题、作业情况;实验成绩在考查的时候根据学生每次实验完成情况,当场给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期末考试时,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考试,笔试及上机各占一定的比例,笔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上机考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笔试+上机的考核方式,能够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很容易的考查出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2)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包括课程实验环节、集中实践环节两方面。

1)课程实验环节。本专业课程实验课时为354学时,通过课程实验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调整和修订课程的实验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内容。

2)集中实践环节。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共有50周,包括职业素质养成、C#实训、数据访问实训、编程强化(基于.NET的快递运输管理系统项目)、JA V A 编程强化、工程强化(网上购物书城项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这里需要重点介绍一下我们设置的工程强化实训环节,采用了ATA企业化实训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更新与扩容,配合来源于国内外著名IT厂商、涵盖金融、电信、政府等多个领域的真实案例,使参加实训的学生置身于以真实企业为背景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国际规范的项目开发技术与管理流程。安博教育企业化实训系统的嵌入式职业素质培养、智能化规范化的企业绩效考核功能,使受训学生不但能够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既定任务,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工程强化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一个项目完成开发过程,让学生熟悉项目实施、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了解如何进行团队协作,熟悉各种工程方法和技术、工具的使用与开发文档的编写,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4、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我们努力建设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软件工程专业整体课程建设。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共有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5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同时,我们也在加强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课程内容体系大部分是通过教材来具体体现的。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基本素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在教材选择与建设方面,本专业始终注意把握教材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反映学科前沿动态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改革思想。在教材选用方面,依据学院的总体要求:教材选用应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把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所有合作课程教材,一律采用安博教材,即来自企业计算机领域专家编写的前沿实践应用教材,教材根据企业真实案例编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其能学有所用。

为了配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改善与充实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学团队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正在积极开发编写特色系列教材,完成电子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确保教材的优化配套。目前,受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改善与充实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教材建设中,目前,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委托,我院担任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和信息类项目驱动型规划教材2个系列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的组编工作,并担任丛书主编。本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的教材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出版教材列表

为了改善与充实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教师正在积极开发编写特色系列教材,完成电子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确保教材的优化配套。目前,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委托,信息与控制学院担任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和信息类项目驱动型规划教材2个系列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的组编工作,并担任丛书主编。

5、实践能力培养

(1)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与安博教育合作,从09级软件工程专业开始,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将到安博(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进行分组仿真企业环境的企业化实训和职业素质培养,该实训基地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专业的园区型实训基地,拥有完备、先进的实训教学设施,实训基地教学区分为教学楼、讲座楼、实训楼、开发楼,可同时容纳1万人实训,每年可以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提供4万名优质人才。其中开发楼完全模拟软件开发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以公司员工形式参与项目开发,了解项目开发流程、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切身感受企业运营模式,快速融入企业工作氛围,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安博教育与数千家企业合作,会将参加实训的学生推荐到相关企业,从而实现毕业生零距离的高质量就业。

(2)课外科技活动

信息与控制学院通过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技和创新活动,并选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制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及参加科技竞赛的有关政策和必要条件,要求教师应从社会、企业、公司获得真实的课题,组织相关学生共同参加完成,激发学生参加科研、创新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能力出众的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如ACM程序设计大赛、数据

建模、微软校园之星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各种社会技术服务以及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同时对于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的同学,可以进行课程替代,达到提前毕业。

(3)毕业设计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的一个重要过程。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相关管理条例,建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1)选题环节的管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由于采用订单式培养,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均在实习单位完成,这样学生所选课题都是前沿课题或有应用价值的课题,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毕业设计教师指导环节的管理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实行企业导师和系内导师双导师制度。由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掌握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和大型项目管理能力,了解软件企业运作方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和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同时由系内导师指导学生的开题、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刺激和督促学生去寻求知识、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

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平时检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书面材料检查与程序演示检查相结合,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6、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本专业老师们注重教学方法研究,多年来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根据本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使用讲授、案例分析、演示辅导、课堂实操训练、归纳总结和课后练习等方式,并结合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形式以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经常选择实用性、趣味性、有典型特色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本专业部分课程实行了项目教学。现以《WEB 应用开发》课程来具体介绍一下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2013 年的项目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参与,对《WEB 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方法为主线,在项目的实施和讲授过程中穿插课堂讨论、集中讲授、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积极思考、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课程项目选择“电子商务网站”,根据知识点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来实施,每个子项目的学习包括子项目展示、任务分解、相关理论知识、项目实施、知识拓展等环节,各子项目最后由各学生小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教学手段多样性

本专业老师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综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专业依托学院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室和实验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投影设备。课程教学100%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大课教学播放多媒体课件,清晰而生动,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丰富,信息量大。实验课的教师可以用采用多媒体投影、视频播放及现场演示教学,使每个学生清晰看见每一步操作过程。

2)作业、考核电子化

作业上交、批改和存档的形式进一步向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程序类课程的现作业已完全实现通过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交和存档。服务配置类课程的作业也多采用电子文档或录制视频的方式上交。期末考核方式也由传统的纸面形式进一步向

电子化发展,相当一部分课程采用了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

3)网络资源的开发

校园网络资源丰富,实验室、教室都有网点,计算机房所有机器都是联网的,并且与外网相连。通过校园BBS,E-mail 等手段,开展师生学术交流和答疑,建设有专业特色的网络技术论坛

7、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我们在执行该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人才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整体上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由于将认证考试引入到课程中,学生在考试合格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国际认证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敲门砖。同时安博负责推荐学生的就业工作,从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很高。而且随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也正在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年来,扩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实现了实训由校内到校外的连续与延伸,保证了专业教学和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升。到目前为止,该专业通过与安博合作,企业直接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达到100%,3 年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起薪平均3000 元/ 月左右。出口畅、入口旺,近年来我院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表3列出了08软件工程1班学生的就业情况。

表3 软件工程专业083061班就业情况一览表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好,就业对口率高,而且随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也正在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教学成果日益丰硕

从2007年开始,经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显著。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已经主持、参与完成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4项省部级教科研课题,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数据结构》被定义为省级精品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4门课程被定义为校级精品课,出版了《数据库应用技术》等10余部教材、发表了《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Framework Model Based on SOA》等30余篇教科研论文,其中发表在EI、CSSCI等核心期刊3篇。

(3)师资力量日显实力

为了实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我们注重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设,注重引入有5年以上企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充实专职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中有1人为辽宁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审专家,1人获得微软金牌讲师,2人获得微软银牌讲师,3人为微软MCT讲师,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优秀指导教师比例高。

(4)学生大赛成绩显赫

由于我们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理论学习的机械记忆法,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理论知识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局限,同时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表现出色。

表4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获奖情况。

2008年10月我校同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软件实训基地一起获得了微软IT 学院计划Advanced 会员的资格。而且,我校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起被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为“微软2008-2009年度高校创新联盟成员”。

由于我校学生在大赛中的突出表现,微软公司、上海微创、海晖国际和中国万网等计算机软件公司对我校的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好评。

5、服务学校成果突出

通过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已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已经完成OA办公系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系统等十余个项目,均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受到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还有智能化信息楼、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支撑材料清单

1、培养方案

2、教学大纲

3、合作协议

4、实习基地情况

5、学生获奖证书

6、学生国际认证证书

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1).doc

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一、目的 为满足公司的人才发展需要,打造人才梯队,保证人才供应,避免因人才建备不足影响公司发展。同时,更好的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特拟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宏原关系企业所有分子公司。 三、管理职责

四、具体内容 1、人才梯队 1.1各单位根据公司实际,设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经理级、第二梯队为课长级、第三个梯 队为组长级,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人员结构比例分别是1:3:9; 1.2为保证人才池的充裕性,所有目标岗位人员与培养对象按1:3的比例进行培养和训练, 择优选拔; 1.3三大梯队的培养比例与人数由各单位根据公司架构和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自行拟定,提报 行政系统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 2、培养对象的选拔 2.1原则上,培养对象的选拔由各单位自行提报,四大系统对提报的人员审查不合格的,可 由四大系统联合各单位一同选拔,物色合适人选; 2.2培养对象的选拔注重基本素养、价值观和可塑性,选拔出的名单进入公司的《预备人才 池名录》,并按统一的规划进入人才培养程序实施培养。

3、师傅、顾问、徒弟的权责 3.1师傅由徒弟的上级主管或部门资深骨干担任,负责徒弟的成长教育和训练;师傅每周/ 月须拟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报顾问审议通过后,按计划开展培训; 3.2师傅对徒弟的培养须纳入当事人的绩效考核中,考核标准和计分方式见《师傅/徒弟绩 效考核表》; 3.3顾问由被培养对象的上上级主管或部门内具备顾问资质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员培养过程 的监督、指导和咨询工作; 3.4徒弟是具体的被培养对象,负责在师傅和顾问的指导下,按具体的培训计划实施训练和 教育,并定期提交学习总结,与师傅、顾问保持良好沟通,保证学习计划顺利达成。4、人才培养 4.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轮岗、参与项目、职务代理、培训 学习等方式培养; 4.2为培养人才,保证管理干部技能的全面性,所有管理干部都应无条件执行公司的轮岗机 制,具体由人才培养组负责人提出,按权限核准后执行; 4.3师傅带徒弟时,师傅须根据徒弟的工作任务、岗位任职资格和综合条件拟定《人才培养 计划》。其中,能力培养包含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化业务流程培训和通用素质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 ①.专业技能培养主要由师傅、顾问进行传授和培训,以工作任务形式进行训练,专业技能、 知识教育培训相结合,快速达到胜任工作岗位; ②.标准化业务流程培训,由各岗位序列统一收集部门知识文件提交知识管理组备案存档, 供公司内部有需要的员工查阅学习,知识文件不限于部门的制度、流程和表单; ③.通用素质能力培养主要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通用素质能力项目,开展通用管理培训, 如: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目标计划管理和情绪管理等。 5、稽查 5.1项目管理办公室定期和不定期对人才培养组、知识管理组和资格认证组的工作进行稽 查,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5.2针对人才培养组的工作稽查主要从《人才培养计划》方面进行稽查,以促进学习计划的 有效达成; 5.3针对知识管理组,主要从知识文件的收集、整理和管理方面进行稽查,以确保知识文件 的统一管理,降低因人员流动产生的风险;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 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 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

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0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

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6.近两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7.近两年科研、教学成果较丰硕,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编写两部以上教材; (三)院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年龄45周岁以下。 3.具有本学科领域内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能在本学科前沿开展工作;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已系统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突出。 5.近两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6.具有稳定的科研或教学研究方向,在该方向上有较明显的研究成果,近两年科研、教学成果较丰硕,出版学术专著或编写教材1部以上; (四)系部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下同)或讲师专业技术职务,年龄40周岁以下。 3.具有本学科领域内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已系统讲授过一门课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较好。 5.近两年的教学科研成果条件:由各系部根据实际自行制定。 四、选拔程序 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选拔程序和办法按省人事厅、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完整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根据我省实际,就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就“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 程的总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专业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指导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几方面入手: 一、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

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设置的职教课程应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对已开设专业所相关的职业进行分析,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织,以“必须”和“够用”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职业分析中既考虑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要兼顾未来若干年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在确保当前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职业分析是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把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劳动组织关系、所需要的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执行方案》

目录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2) (一)建设类别 (2) (二)建设目的 (2) (三)建设原则 (2) (四)组织形式 (2) 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程序 (3) (一)战略地图 (3) (二)甄选程序 (3) (三)梯队对照表 (4) 三、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4) (一)培养原则 (4) (二)实施方式 (5) (三)内容来源 (6) (四)培养内容 (6) (五)过程管控 (7) (六)培养考核 (7) 四、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激励 (7) 五、退出及处罚机制 (8) 六、费用投入及约束机制 (8) 七、补充内容 (9) 八、附件 (9)

xx地产人才培养“飞鹰计划”执行方案 ——暨中高层后备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一)建设类别 1、针对现职高层管理者——“火车头计划” 2、针对高层梯队人才(在职中层人员)——“接班人计划” 3、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骨干员工)——“精英计划” (二)建设目的 1、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划,发挥xx地产各梯次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三)建设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制定、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部门因业务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任用的,公司可帮助推荐任用。 5、“三个性”。需要体现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逐渐递进性;层级间的系统性。 (四)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重点专科扶持、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

费县人民医院 重点学科扶持、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一流的学科要有一流的梯队。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努力打造专业学科品牌,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我院特制订了重点学科扶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重点学科发展思路,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我院要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发展及建设指导思想,凝练学科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势学科群体。目前心血管内科已批准为临沂市的重点专科,保持重点专科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院继续选择基础好、有创新能力的其他科室,如普外科、神经内科、妇科、消化科,利用1-3年的时间,按照医院的发展目标及群众的健康需求,努力建设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增加投入,保障措施 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四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重点专科我们采取优惠政策、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10%-1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建设的专项基金,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按照学科

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发挥重点专科作用,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一)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进步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兴院工作。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与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技进步。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与上级医院合作申报科研课题,以促进各科特别是中青年骨干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加强科研项目的跟踪管理及进度考核,定期组织鉴定及向上级推荐申报工作,努力提高科研项目的内涵质量。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开展推荐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申报临沂市重点专科评审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我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是学科建设的主线,各科室要积极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围绕业务创新,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和医疗质量。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每年对获得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作为评定职称和晋级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特色教育巡礼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就被用人单位定购一空,动漫创意专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演艺传媒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演出博彩众多……诸如此类关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新闻不断出现,各种媒体聚焦争相报道。经过十年的办学发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现今已有八届毕业生,向国家输送了上万名人才,遍及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各地,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用人单位在评价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学子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这种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前不久,学院03级校友返校,也都感言江影教学模式得法、毕业后好就业、工作上手快。而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就业之所以得到用人单位和校友们的一致好评,则正是源自于学院独创的特色育人模式。 特色理念:顺时应势谋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院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必然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高校,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积极向实践学习,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利用民办院校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的优越性,在能力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上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专科院校。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授予“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殊荣。 特色教学:专业门类凸亮点 学院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依据能力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把培养“集导编演管能力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培养“集采编播制能力于一体的传媒人才”、培养“集语言形体礼仪服务规范于一体的航空旅游人才”、培养“集创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关于全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措施

加强人才培关于全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措施 随着我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的更新,各种工艺的改进,科技含量一直增加, 当今企业能否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运作,并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和制胜权,以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内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在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岗位技能素质"和"科学管理素质"尤为重要。无论是地面管理还是井下现场的操作,对矿工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 操作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机械化水平 要加强技术型、管理型、业务骨干及复合型人才的建设 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特制定煤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一、抓干部 人才队伍建设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解决,在这种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尤为重要。我认为,要建设与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应该始终做到“坚持一个标准,强化四个观念,严把三个环节,健全五个机制”。坚持一个标准,就是“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德才兼备是我们的党培养和提拔干部的唯一标准,德就是干部政治觉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才就是干部工作能力,业务知识,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德与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优秀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如果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会降低干部的素质,就难以胜任领导工作。 只有有效地把住了用人关,有力地保证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强化“四个观念”就是把握时代特征,适应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新的选人用人关。一是强化发展观念。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干部工作更应讲效益,用好一个人,就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如果衡量经济工作的效益可以用加法来算,那么,做好干部工作效益就可以用乘法甚至用几次方来计算。强化效益观,比如讲对应调整的班子要及时调,不要等垮了再调,用干部要用当其时,不要错过了最佳时期;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免用其所短,等等。 关于选拔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关键在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完善和成熟的方向是规范化、制度化。因此,要切实明确公开选拔的适用范围,认真掌握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结合领导班子调整充实或职位空缺,定期、不定期的集中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形成制度坚持下去。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大的难点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尤其是解决“下”的问题,健全“下”的机制,一要健全干部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二要健全推行好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三要不断完善干部待岗制;四要实行辞职辞退制;五要继续推行好最高任职年龄和最高任职年限制度。当然,对因各种原因“下”的干部,应区别不同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使其各得其所,人尽其能,同时,可安排待岗干部培训,促使其素质不断提高,为再“上”积累实力。五是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对高管层人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高等院校联系举办高管培训班、专家辅导班、利用网能大学对口系统学习等形式,重点开展战略决策、管理创新、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风险管理、廉洁从政、依法治企及职业经理人资格等高新企管理论的培训。对科、区队级基层管理人员分期分批举办党支部书记、科区队长、工程师以上专技人员、后备青年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进行党务、企业文化、管理实务和政策法规等内容的系统培训,着力强化安全质量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意识,加快知识和观念更新,提高组织、领导、协调、沟通能力。到年底,争取把所有基层管理人员基本轮训一遍。 二、抓组织建设

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如何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华北电力大学素有培养创新人才的优良传统,笔者总结了本校电气工程实践中心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对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团队式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性人才是中国教育一直以来的一个顽疾。传统的中国教育,过分强调严谨认真,按部就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很多学生仍然把考试当做自己唯一的目标,因此很难大范围营造创新氛围。鉴于此,探讨一种合理高效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华北电力大学工程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6年,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所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以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以及与专业知识学习联系紧密等特征,已成为我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体。中心始终把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理清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目标,创建了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联合校外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咨询委员会,全面负责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工作,包括规划、实施、指导、评价、经费落实以及成果汇编等;定期公布科技创新项目信息;每个项目限4-5名本科生参加,时间为1年,入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指定课题研究及各种科研活动,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创新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导老师团队,即有一个团队在指导本科生从事科技创新,而不是单独一个老师在指导;二是形成梯队的本科生团队。确定了一批创新项目后,团队中的本科生自由报名参加,经中心审核调整后组成项目组。项目组内组长、组员分工明确,力争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一般要求有2~3名核心成员,所有项目组成员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结构上保证了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采纳的创新项目的技术设计难度和工作量一般来说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就变得格外重要。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看,主要工作就是一方面要给团队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做好规划和进度检查工作。 3、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零起点、递进式培养方案 考虑到本科生往往缺乏基本的科研经历,而且以往所参与的科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得到的科研与创新思维训练都是肢解的、不系统的,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本着从零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原则分阶段实施,对学生形成持久吸引力。对于刚刚加入团队的学生,实行低年级入门培训和高年级创新实践相结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篇一】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