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

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

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
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论文

临床路径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02-02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按常规实施心理护理,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表,由培训过的责任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

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同等住院时间内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能提

高医疗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临床路径;焦虑症;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是临床医师、护士及支持临床医疗服务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质量控制所做的最适宜、有顺序性和时限要求的医疗照顾计划。其目的在于确保医疗质量,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地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为探讨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我院将2009年6~12月住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12月住院的焦虑症患者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尹辉2016-01-14 一、评估: (一)、症状的评估 1.掌握焦虑性神经症的一般常见症状,发作特点。 2.评估患者患病时个体焦虑发作时的特征性表现及主要的临床表现。 (二)、健康状况的评估 要了解病人有无躯体器质性病变,目的在于协助医生做鉴别诊断。也可预防病人在严重的焦虑和惊恐发作状态下出现意外,尤其是对伴有心脏疾患的病人。 (三)、其他方面的评估 评估病人家中的经济状况,工作、学习情况、子女负担情况,甚至住院后病人支付医疗费用情况等。以排除焦虑产生的客观因素,有助于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和为病友提供帮助,解除其心理负担。 二、护理问题: 焦虑与紧张、担心、不愉快的观念反复出现有关 恐惧与暴露在所害怕的客体或不能预测控制焦虑反应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与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有关 社交能力受损与缺少自信、羞耻心理或恐惧感而采取的回避行为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生活护理:饮食、睡眠、躯体不适或疼痛 安全护理:安静的环境,不安全因素,严密观察 (二)、心理方面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 与患者共同探讨疾病,协助消除应激 提供机会让病人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 帮助病人学会放松 反复强调病人的能力和优势,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 (三)、药物治疗的护理: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四)、社会功能的护理:协助患者获得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 (五)、健康教育:要帮助病人充分认识自己,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教会病人一些科学的、适用的方法完善性格,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知道病人理智而不是用情感处理一些麻烦的问题。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帮助病人家人了解有关癔症的知识,使病人能从中获得更有效的帮助,也是我们护理措施的内容。 思考题: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焦虑症护理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焦虑症除有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尿频、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且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焦虑症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5 士10.6)岁。病程最小3年,服抗焦虑、抑郁药物最短6个月。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 1.2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的诱因,病程可迁延数年。惊恐发作多起病突然,但并非由重大事件刺激而引起发病,病程呈间歇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正常。为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而患者总是担心、紧张和害怕。尽管也知道这是一种主观的过虑,但患者不能控制使其颇为苦恼。此外尚有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由于焦虑常伴有运动性不安,来回

踱步或不能静坐。常见患者疑惧,两眉紧蹙,两手颤抖,面色苍白,或出汗等。有的伴有显著自主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做好心理咨询与支持性心理护理,促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可以采取集体听课、交谈、讨论的方式,使病人了解病情,有助于接受暗示、鼓励、支持, 克服消极情绪、孤独感,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鼓励病人回忆或描述焦虑时的感觉,根据患者的焦虑感受,与病人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谈话态度和蔼,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并给予简洁明确的指导,表明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用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度过危机,指导患者有效的适应和面对困难。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和愤怒。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和各项体育活动,劳动锻炼,做到劳娱结合,分散注意力。根据患者的特点,培养其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增强应激能力,降低恐惧的程度。逐渐缓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应关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信任协调的护患关系并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其感受,以减少心理负担。 22患者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对焦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26T11:32:21.5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作者:刘淑兰 [导读]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刘淑兰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内蒙古霍林郭勒 0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64-02 目前,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但是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与生活环境、遗传、自身调节等因素相关。如今,医疗界公认的是焦虑症属于患者的心理疾病,如果未对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加重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我院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6~54岁,平均年龄为(40.5±2.5)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3例,广泛性焦虑症4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25~54岁,平均年龄为(41.5±2.2)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4例,广泛性焦虑症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给予详细观察和记录,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医院的相关工作。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焦虑症的基本治疗流程和最终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便患者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2)护理人员最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大部分焦虑症患者内心会存在很多的想法,只有通过与其不断的交流,才能够使其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在倾听患者诉说的时候,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体会到来自于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信心。(3)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一般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将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讲解给患者听,从而帮助其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4)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居住环境,对病房每日定时通风。待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以更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1.3 临床指标观察 (1)焦虑评分:借助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如果焦虑评分<40分,则说明患者无焦虑症状;焦虑评分在40~47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轻微焦虑; 焦虑评分在48~55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中度焦虑;评分>56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重度焦虑。(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 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常表现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现象,临床上多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常服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焦虑性失眠起效慢,故对病人配合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表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心悸,并常伴有失眠,对自己夜间睡眠担心、惊恐,往往询问要吃了安定药还睡不着怎么办?经常询问医生护士药物有没有副反应等。经医务人员保证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所措。 焦虑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因为焦虑失眠的原因可能在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焦虑现象见于神经症病人如恐怖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长期应用激素、手术前应激等。 焦虑病人进行心理放松护理措施。是指导焦虑伴失眠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护理——放松训练。用呼吸放松运动、紧张放松运动能使焦虑失眠病人焦虑情绪改善,缓解失眠状态。 心理放松护理首先要与病人一起分析出现焦虑失眠的起因,让病人认识到睡眠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是造成焦虑失眠或醒后再次无法入睡的很重要因素,如学会运用一些放松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再次入睡,其次让病人认识到放松是心理行为的放松,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而不是强制性的放松,认识到焦虑失眠病人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出现焦虑无法入睡现象。 在心理护理中辅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30 min~40 min,指导病人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健康教育结合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对失眠症病人有独特疗效。有的病人不放心,可以观察到这时病人的上眼睑有轻微跳动,这时应鼓励病人进行下去,1次、2次……慢慢地病人就学会了呼吸放松技巧,感到眼睑越来越沉重,同时指导病人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值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病人能更好地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4]。放松护理中病人可能无法坚持10次~30次的放松训练,其中可能疗效有反复。但充分让病人认识到心理放松护理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掌握主动建立条件反射原理,使病人焦虑失眠现象得以缓解。 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咳嗽、躯体扭动、呼吸不均匀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需要减慢心理放松护理的进程。在每次放松训练结束后与病人进行讨论,了解放松训练中的感受,解除阻抗情绪,让病人认识到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病人的恐惧,鼓励病人及适当的保证对护理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及时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目的: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展开研究与分析。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展开评析。结果:经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焦虑症患者给予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消除焦虑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好转。 标签: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 焦虑症在医学临床中属于精神类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惊恐、烦躁等,时常伴随出现呼吸急促、头晕、尿频、心悸等症状。按照疾病的发病类型,该病症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其病发因素上较为复杂,尤其是由非威胁因素所致,因此治疗十分棘手。对此,为使患者的病症状况得到好转,本文从护理方向着手,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开展亲情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来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病症得到改善。具体医学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3~45岁,按照焦虑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22例,重度焦虑10例;干预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4~45岁,按照焦虑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23例,重度焦虑7例;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住院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日常为患者安排一定的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关心和问候患者的身体状态及心情,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和蔼、友好、尊重的态度,语气保持柔和,使患者能够消除陌生感与疏离感,快速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护理人员的各个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的疾病进

老年焦虑心理治疗和护理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叠加诱导形成的。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又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焦虑症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约4%~ 10% 的老年人存在焦虑障碍, 有焦虑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约有15% ~ 20%。 1.焦虑症的概念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通常情况下,老年焦虑与躯体疾病并存,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症状表现更为突出,易忽视焦虑的存在。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情况,老年焦虑症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躯体化症状较突出,如头痛、头昏、胸闷、游走性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感等;常与躯体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合并症同时存在[2老年焦虑症漫谈王润芳]。 2.心理治疗 2.1支持性心理治疗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支持、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供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耐心听患者的倾诉,同情、体贴、安慰患者;提供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困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2.2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 包括心理教育、自我监测、放松训练、解决问题、暴露于恐惧或消除刺激、行为活化、睡眠卫生和认知重建技巧[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结合病历了解患者存在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并与患者共同分析其焦虑症状的非理性、非客观性;提出问题让患者思考,指导患者认识焦虑症状的根源及症结所在,从而产生顿悟,自觉放弃非理性的认知,重建科学、理性的认知。 2.3催眠疗法 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 了解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 使其暴露于意识之中, 让患者了解并进行疏导、发泄, 以利缓解焦虑症状[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 。 2.4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发生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焦虑的一种象征和取代的表现, 被直接体验就表现为焦虑障碍。治疗者通过对患者的联想分析或梦的分析,唤醒患者早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患者在分析中有所领悟,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焦虑,从而缓解或消除其紧张和恐怖症状。[3老年焦虑症综合心理干预临床分析竹道平] 2.5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关爱与治疗。音乐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主动性,对症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音乐应该是平静的,并能配合放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姚建玲 王艳明 黄立侨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护理,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负性情绪的变化三结果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护理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关键词? 护士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焦虑状态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8.026 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二心慌二抑郁二失眠等症状,时刻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焦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三在对焦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三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共情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能够使护士对患者的感觉和情绪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的痛苦,并将这种了解和体会传达给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三我院2014年12月至 2015年3月对焦虑症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持续症状2周以上;②均志愿参与研究;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无重大异常表现;④无药物二酒精依赖史;⑤无重大精神二神经病史;⑥智力正常,沟通能力二认知能力良好,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见;⑦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完成相关量表调查三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 神经系统功能性二器质性改变二严重的躯体疾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二急性感染二免疫性疾病等;⑤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三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三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0.5?1.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4.2?2.0)年;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8例,离异1例三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4.3?2.1)年;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0例三两组的年龄二性别二病程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三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合并有失眠的患者给予安眠药,使用药物的类型及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焦虑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提供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士共情护理的培训 组织科室内护士统一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二内容二实施方法二要求二人性关怀理论以及沟通技巧等三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三强化护士对患者心理认知二情绪体验以及关怀二照顾患者的能力,学会用共情去深刻体会和了解患者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三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将共情理念转换为自觉关

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为了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理焦虑及恐惧的诱因,并找到较好的护理措施,通过选择临床实际病例48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发病初期的濒死感、环境的陌生、睡眠治疗的降低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均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诱因。所以,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以自我疏导调节和放松睡眠调节的方法排除患者的恐惧情绪,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 标签:心肌梗死;焦虑;恐惧;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指机体本身的供血和供氧与心肌的用血和耗氧产生比较严重的失衡而引发的心肌变化。绝大部分的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从而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所导致的。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类似心绞痛性质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同时常伴有严重而复杂的负性情绪反应,而焦虑及对死亡的恐惧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为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1]。焦虑和恐惧在AMI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相关调查显示,AMI病人在患病过程中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出现,尤其在病人住院的前1~3天焦虑最为显著[2,3]。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后的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这些表现都会进一步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从而造成预后差[4]。 1 临床背景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MI患者48例,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45~72岁。以上患者的病例均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焦虑量表(SAS)的测评,SAS总分均在50分以上,且意识清楚,听力、语言表达和理解力正常,无智力障碍,有认知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 2 MI患者产生焦虑及恐惧情绪的原因分析 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到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很容易使患者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尤其在MI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了压榨样的胸前区疼痛,气促,出汗以及强烈的濒死感,产生一种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进而影响了MI患者的情绪波动,无形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对睡眠同样产生了排斥反应。其次,MI患者紧急住院后,被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及紧张的环境,又因为医院病房的特殊环境,从心理上使患者产生了对病情未知预测的一种焦虑情绪,睡眠时间及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夜间失眠,白天嗜睡这种周而复始的情况发生。此外,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仪器所产生的感官刺激,医护人员紧张又忙碌的工作氛围,监控室内突然响起的报警声等,均给患者带来恐惧和焦虑不安,这一切都成为了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最后,MI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治愈后的不确定,更加重了其焦虑的程度。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7-29T10:16:46.6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杨娟 [导读] 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 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637000 摘要:目的:针对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观察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举措,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并且其获 得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推动患者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护理中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亲情护理;焦虑症患者;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焦虑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口干、尿急和出汗等,同时焦虑症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常伴有惊恐状态、夸张行为等[1]。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本次的研究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较为理想,所作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8岁-6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0.2±3.4)岁;参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0岁-5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4±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中相关之内容,并且不具有严重精神疾病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功能缺陷等情况患者,同时分组情况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年龄等资料的比较拥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实施治疗,并且采取常规护理举措,即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作息指导、建立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以及心理疏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具体方式为:①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告知亲情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用药期间,患者家属能够协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和治疗工作,通过鼓励患者能够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且应该经常陪伴患者聊天及散步,让患者获得关怀以及安全感。②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每日对患者病房进行仔细清洁,维持空气流通和清新度,并且将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以在室内安放绿植净化空气。③心理护理。通常焦虑症患者会遇到各方面因素导致心情不定,对于治疗效果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排解不良思想情绪,倾听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树立积极的心态,建立治愈的信心。④用药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方法以及禁忌,指导正确用药。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按时用药。⑤娱乐护理。为缓解焦虑症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排解压力以及分散注意力。例如下棋、演讲、健康知识交流活动等,保持心情舒畅。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进行总体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同时,应用自制焦虑自评量表实施评分:表内包含身体疼痛情况、焦虑症状、睡眠不佳等25个项目。临界值为50分,正常标准为低于或者等于50分,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评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为中度焦虑,在51分至59分为轻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于数据展开分析以及处理,并且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均数(±s)表示,应用t检验。在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比较情况为:研究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7.9±11.5)分,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1.6±12.3)分;参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7.8±11.4)分,护理后评分为(59.9±12.3)分。经比较,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为:研究组非常满意为25例(55.56%),满意18例(40.00%),不满意2例(4.44%),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有非常满意患者16例(35.56%),满意19例(42.22%),不满意10例(22.22%),总体护理满意度为 77.78%,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心理性疾病,焦虑症的重要表现为不安、害怕和恐惧,并且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构成影响,同时也会给家属带来一定的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通常如果性格长期压抑、负面情绪较多等情况,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率提高,所以性格特征同焦虑症的引发具有重要关联[2]。同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或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等现象而产生焦虑症。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医疗用药是必要方式,但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进一步推动康复。 亲情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建立起像家庭一样的温馨氛围,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患者能够充分的放松心情,并且向护理人员倾诉并袒露情绪,让护理人员获得及时了解其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举措进行解决。亲情护理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将精神文化情感成分获得提升,向患者提供细致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排解其不良情绪,进而推动患者康复[3]。 结语: 综上所述,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心中不良情绪,使患者放松身心,将治疗效果提升,进而推动患者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二、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2、抑郁 3、语言交流障碍 4、知识的缺乏 三、评估 1、入院评估 2、心理状态评估 四、辅助检查 1、行为-认知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5、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就诊。

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作者: ————————————————————————————————日期: ?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 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二、总体目标 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组长:张爱萍 副组长:贾改霞刘叶张燕 成员:郝乐李敏王耀霞韩燕王丽英刘茹赵婷 2.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 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工作职责 (1)管理委员会职责: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②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③组织人员培训。④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2)护士职责: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③负责病人的活动、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四节 焦虑症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四节焦虑症病人的护理 一、A1 1、威胁焦虑症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大因素是 A、运动型障碍 B、药物不良反应 C、焦虑引发的睡眠障碍 D、自杀、自伤倾向 E、焦虑引发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2、治疗焦虑症时最常用的药物是 A、安定类 B、氯丙嗪 C、多虑平 D、阿米替林 E、奋乃静 3、广泛性焦虑的症状不包括 A、心跳加速 B、皮肤潮红 C、尿频尿急 D、濒死感 E、口干 4、对焦虑症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是 A、自杀、自伤倾向 B、药物不良反应 C、暴力行为冲动 D、噎食 E、特殊治疗的并发症 5、下列对治疗焦虑症的三种药物描述错误的是 A、苯二氮卓类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药物依赖 B、丁螺环酮较少产生戒断症状 C、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抗抑郁药物效果优于苯二氮类 D、苯二氮卓类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 E、丁螺环酮起效较苯二氮类快 二、A2 1、患者男性,46岁,上班乘坐公交车时总是担心会出现危险,尤其是车厢内人员拥挤的时候,症状加重,出现心悸、头晕、出汗、发抖、胸闷、好像透不过气来。该症状为 A、症状为外部力量强加的 B、症状产生无明确客观对象 C、症状产生于某一客观对象 D、症状源于自己的主观体验 E、症状不受自己主观意愿控制

2、患者女性,40岁,近来总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无法治疗,一直惶惶不可终日。此患者的症状属于 A、夸大妄想 B、疑病妄想 C、被害妄想 D、嫉妒妄想 E、广泛性焦虑 3、患者,女性,38岁,常常恐慌,终日心烦意乱,感到要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搓手顿足,紧张不安,入睡难,易惊醒,多汗、口干,恶心、腹泻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症状,其护理问题不包括 A、焦虑、恐惧 B、睡眠障碍 C、舒适的改变 D、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E、有自杀的危险 4、患儿女,3岁。患法洛四联症,择期手术。患儿入院5天来,不让父母离开身边,见到医护人员及陌生人员靠近会躲避,睡眠中常有惊醒。患儿出现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是 A、对黑暗恐惧 B、分离性焦虑 C、对死亡恐惧 D、对手术焦虑 E、对医源性限制的焦虑 5、患者因焦虑入院,每天晚上总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直到凌晨1点,患者表现属于睡眠障碍的那一种 A、入睡困难 B、时睡时醒 C、睡眠规律倒置 D、彻夜难眠 E、浅睡眠 6、患者男,65岁。患有焦虑症。护士护理患者时错误的做法是 A、提供安全与舒适的环境 B、减少对患者的感官刺激 C、用医学术语解释治疗措施 D、指导患者使用松弛术 E、倾听患者的诉说 7、患者女,18岁。以焦虑症入院,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深入了解引发患者焦虑的来源 B、鼓励患者描述焦虑的感受 C、保护患者安全,降低焦虑程度 D、指导患者认识个人的焦虑行为 E、护士应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 三、A3/A4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45例,其中重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32、轻度焦虑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护理疗效显示,8例重度焦虑患者中(有2例未愈、4例转为中度焦虑、2例转为轻度焦虑)、32例中度焦虑患者中(4例未愈、5例转为轻度焦虑、23例无焦虑)、5例轻度焦虑患者治愈。患者满意度91.1%(41/4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焦虑症;护理 焦虑症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以焦虑情绪为的神经症。焦虑症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发病率达到神经症总数的16%[1]。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其患病率为0.148%,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2]。现今社会,人们精神的病症也愈加增多。目前,焦虑症患者也逐渐增多。我院对收治的45例焦虑症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其中女性32例,男性13例;年龄28~65岁,平均4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 1.2护理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的评定主要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自评量表一共20道题目,四个选择。患者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符合症状记为4分;患者大部分符合症状记为3分;患者偶尔符合症状记为2分;不符合该症状记为1分。根据患者的自评表分数判断患者的焦虑症情况,如果患者的分数低于40分即是"无焦虑";如果患者的分数在40~47分即是"轻度焦虑",如果患者的分数在48~55分即是"中度焦虑",如果患者的分数大于56则是"重度焦虑"。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征询,问卷中有"满意"和"尚可/不满意"两个选项,统计"满意"选项的患者数量[3]。 2护理 2.1加强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相对安静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打扫,以及开窗通风,使患者的住院环境保持干净舒适。同时还要注重住院的人文环境。护理人员要进行统一的着装。要保持统一的床单、被套以及枕套,在消毒时尽量选择刺激性气味较小的消毒液,避免患者因为不好的气味而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休息,以及健康的饮食,经常采取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 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包括语言性与非语言性。可以进行病情上的交流,告知患者该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办法,还有患者每天病情的变化,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信心。还可以与患者进行生活、工作上的交流,护理人员要对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文化进行大致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话题,使患者能够将对疾病的注意力得到尽快的转移,减少焦虑的发生。还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使家属能够较好的对患者进行陪伴。护理人员还可以引导患者将所忧虑的事情讲出来,充当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在患者的情绪及其低落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安抚。 2.3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严格加强药物护理师,责任重大。护理人员要有特别的耐心和细心,每天接触很多不同的患者,为他们准备治疗药物,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了解治疗过程、关注治疗效果,准确合理地为患者预备药品,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护理基础更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9-22T15:26:26.57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杨本英 [导读] 两组的护理效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并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杨本英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精神病人疗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31 【摘要】目的:研究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8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都接受了半年的护理,对所有患者使用SAS评分,对照组的轻度焦虑评分452,中度焦虑评分534,重度焦虑评分605,总体满意度80%,观察组轻度焦虑评分451,中度评分465,重度评分548,总体满意度100%。两组的护理效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并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必要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是可以完全康复的。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29-01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范畴,在神经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急性焦虑(惊恐状态)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一般女性多于男性,约为 2∶1。该类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引起焦虑的因素比较多样化,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自身情绪调节因素,这些都会让患者的内分泌出现异常,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让患者产生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就是紧张、恐惧、心悸、盗汗、发抖等。焦虑症会迁延,难治愈,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本组研究中,选择6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法探究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5年6 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焦虑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焦虑症的诊断,其中住院患者24例,接受门诊治疗和护理指导44例。住院患者中惊恐发作35例,男15例,女2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33例,男 13例,女20例;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死亡,68例住院患者痊愈出院,门诊治疗患者回访康复情况良好。 有资料表明,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焦虑症占神经症总数的 16.8%;焦虑症患者的发病在患者近亲中患病率为 15%,明显高于一般患者的5%。此外,有调查显示,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为2%~4.7%,而在某些特定人群中高达 10%以上。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对患者实施药物指导、健康教育[1]、环境护理等常规措施,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 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情况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其焦虑总分及精神、躯体等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对观察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总分及精神、躯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抑郁情况 干预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焦虑症属于一种功能性的精神科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多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强烈的难以忍受的恐惧,有濒死感和失控感以及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可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震颤、手脚麻木等。发作突然,一般 5 min~10 min 可自行缓解,如果反复发作,1个月内发作 3 次者,可诊断为惊恐发作。而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吞咽阻塞、喉头异物、胃部不适等。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和乳酸学说。由于焦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甚至发生自杀等极端事件,在整个患病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整个病程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会给临床的有效治疗带来某些方面的困难。 因此,针对不同个体、不同心理状态施行恰当的护理措施[2],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惊恐发作比较紧急,护士必须镇静、稳重,态度平和,及时让患者离开原来的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动作轻巧。明确对患者说“不要害怕,没有生命危险,几分钟就会过去,一会就好!”并要主动陪伴在患者身旁,耐心倾听和安抚,对其表示理解、同情并认同支持。尤其对有敌意倾向的患者,护士绝不可大声呵斥,对其后果要有预见性,可与同事一起给予适当的限制,并将患者带入监控病房与其他患者隔离开,以免互相影响。如患者坐立不安,不愿独处,又不愿到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尊重患者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及时将其安排认为与自己要好的病友住在一起,必要时由专人陪护,把危险降到最低。对此类患者当班护士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最少15min 巡视病房1次并做好查房登记。另外,针对病因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者,首先,作为护理人员,不要认为遗传病治愈率不高[3],就丧失治疗的信心,告诉患者“只是与遗传有关,并不是治不好”。正确使用体态语言、肢体语言等,尽量传达能治愈的正性信息给患者,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出现各类情绪疾病,如果不及时的宣泄和调节,就可能会引起精神疾病,对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焦虑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时因为患者的紧张情绪长期无法获得宣泄,持续存在所导致的精神障碍[3]。焦虑症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