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姚建玲 王艳明 黄立侨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护理,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负性情绪的变化三结果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护理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关键词? 护士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焦虑状态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8.026

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二心慌二抑郁二失眠等症状,时刻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焦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三在对焦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三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共情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能够使护士对患者的感觉和情绪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的痛苦,并将这种了解和体会传达给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三我院2014年12月至

2015年3月对焦虑症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持续症状2周以上;②均志愿参与研究;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无重大异常表现;④无药物二酒精依赖史;⑤无重大精神二神经病史;⑥智力正常,沟通能力二认知能力良好,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见;⑦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完成相关量表调查三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

神经系统功能性二器质性改变二严重的躯体疾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二急性感染二免疫性疾病等;⑤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三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三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0.5?1.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4.2?2.0)年;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8例,离异1例三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4.3?2.1)年;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0例三两组的年龄二性别二病程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三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合并有失眠的患者给予安眠药,使用药物的类型及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焦虑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提供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士共情护理的培训 组织科室内护士统一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二内容二实施方法二要求二人性关怀理论以及沟通技巧等三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三强化护士对患者心理认知二情绪体验以及关怀二照顾患者的能力,学会用共情去深刻体会和了解患者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三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将共情理念转换为自觉关

怀行为的能力三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讨论共情护理的

实施情况,不断总结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共情

护理的能力三

1?2?2 共情护理的实施①积极倾听:适度的倾诉

是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重要途径三倾诉也是共情

的首要条件三护士在与焦虑症的患者进行交流时,

要全神贯注倾听患者的苦恼,不打断二不做价值判

断,不做出不专心的动作和姿态,可用眼神二点头

等适当的鼓励性信号表达自己的理解三倾听的过程

中要注意观察患者语言表达的意思和内容,总结患

者的需要,表达自己感同身受,让患者感受到 我

与你同在 ,增强对患者的情绪共情的反应﹝3﹞,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排解三②换位思考:焦虑症的患者

迫切的需要护理人员的同情和体贴三因此,护士设

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准确感知患者

的内心世界,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

求,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体验焦虑症患者的痛苦,

如 如果我患了焦虑症,此刻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二 我对焦虑症带来的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否会感到悲观和绝望 二 通过抗焦虑治疗和心理护理是否能够治愈或者缓解我的症状 等三③信息整理:在倾听二换位思考和与患者的沟通中不断收集和整理信息,充分了解患者现在的精神状态,借助于自身的经验进一步理解患者二深入患者的内心,并及时满足其内心需求,最终减轻其负性情绪,让患者体会到温馨的服务三④信息反馈:根据所整理的信息,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同情后的相互了解让患者对自身的感受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三通过一些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对患者进行干预,如采用微笑和触摸缩短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产生共情和同感﹝4﹞三告知患者若自身处在患者的角度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自我不良情绪的排解,教会患者一些容易接受和使用的心理调节方法,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告知患者自己会陪伴在患者身边,与其一同对抗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及焦虑二抑郁的变化三①自我效能:采用简化版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价三该量表共包括两个平行量表,结果期望量表

(OE-16)与自我效能期望量表(EE-16),共32个条目,每个量表包括16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10分,10分表示非常肯定或非常有帮助,1分表示完全否定或无任何帮助,每个量表总分16~ 160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强三焦虑二抑郁评分:采用宗氏焦虑量表(SAS)和宗氏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均包括20个题目,按照4级评分法,正性情绪均反序计分,分别为没有或很少时间二小部分时间二相当多时间二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三20个项目得分相加总分为80分,标准分为总分?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三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三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或越抑郁情绪越严重三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的数据核实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自我效能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三见表1三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的比较(分,x?s)

组别例数

OE-16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

EE-16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

CBSEI-C32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

观察组4097.4?25.5132.4?28.498.2?24.3131.3?11.6195.3?34.2264.1?23.9对照组4095.4?24.398.5?24.396.2?21.3100.5?23.4188.9?45.8198.5?34.5 t值0.8621.56 1.0519.57 1.7230.21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二抑郁状态的变化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二抑郁评分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三观察组护理后焦虑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三见表2三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二忧郁状态的比较(分,x?s)

组别例数

SAS

护理前护理后

SDS

护理前护理后

观察组4054.93?6.5544.84?5.2949.53?5.4640.81?5.12对照组4053.93?6.5549.32?6.1748.68?5.7445.54?5.72 t值0.51 6.050.38 4.12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即是一种自我能力,是指人对自己是

否能够成功而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三有研究

显示,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注重对其自我效能

的提高﹝5﹞三提高焦虑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以促进

患者早日康复三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

护士共情护理后,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感评分得到了

显著提高三共情护理也就是一种同理心,被认为是一

种重要的交流技术,是人文关怀最好的途径三共情护

理通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以使交流双方通过对方的

语言和非语言来觉察和认识相互之间的情绪,达到情

感上的共鸣﹝6﹞三通过共情护理,在护理人员的陪伴下,使患者能够坦然地面对疾病,减少了因疾病带来的悲观失望二焦躁不安和痛苦的感受,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孤立感﹝7﹞,充分调动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增强了治疗的自我效能感三

3?2 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共情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精神

压力,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8﹞三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护理显著降低了焦虑症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三一方面,共情护理实施过程中护士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和感受问题,并对情感情绪做出正确的反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三另一方面,积极的共情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二被理解和被尊重,调动了患者的康复潜能,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得到提升,正性激素分泌水平增加,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这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也具有积极意义﹝9﹞三此外,共情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换位思考二信息整理二信息反馈以及共情体验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将心比心二感同身受二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共鸣,运用技巧将护士自己的共情传递给对方,使患者感到人性关怀的温暖与人性的回馈,保持了愉快的心情,积极地应对疾病,自觉地调整不良的情绪三同时共情护理让患者获得了认同感,焦虑情绪会明显降低﹝10﹞三

综上所述,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参考文献

1 武春建,殷松.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

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55-357.

2 庄敏.共情护理对全子宫切除病人身心康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4,28(11B):4036-4038.

3 叶辉,刘伟萍,陈一文,等.共情护理对老年患者肠镜检

查前肠道准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 (26):3191-3193.

4 唐莉.亲情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

症状改善情况影响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 (11):1334-1336.

5 熊梨花,郭晓玉,何玉兰.提高自我效能对促进焦虑症康

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364-5365.

6 安莉,郑连雪.同理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99-200.

7 苏中英,张莹.同理心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

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45-46.

8 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

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

9 李善玲,徐玉林,杨新丽,等.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

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4,29(15):73-75.

10 陶玲.共情护理服务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0-41.

(本文编辑:牛铁兵)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尹辉2016-01-14 一、评估: (一)、症状的评估 1.掌握焦虑性神经症的一般常见症状,发作特点。 2.评估患者患病时个体焦虑发作时的特征性表现及主要的临床表现。 (二)、健康状况的评估 要了解病人有无躯体器质性病变,目的在于协助医生做鉴别诊断。也可预防病人在严重的焦虑和惊恐发作状态下出现意外,尤其是对伴有心脏疾患的病人。 (三)、其他方面的评估 评估病人家中的经济状况,工作、学习情况、子女负担情况,甚至住院后病人支付医疗费用情况等。以排除焦虑产生的客观因素,有助于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和为病友提供帮助,解除其心理负担。 二、护理问题: 焦虑与紧张、担心、不愉快的观念反复出现有关 恐惧与暴露在所害怕的客体或不能预测控制焦虑反应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与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有关 社交能力受损与缺少自信、羞耻心理或恐惧感而采取的回避行为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生活护理:饮食、睡眠、躯体不适或疼痛 安全护理:安静的环境,不安全因素,严密观察 (二)、心理方面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 与患者共同探讨疾病,协助消除应激 提供机会让病人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 帮助病人学会放松 反复强调病人的能力和优势,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 (三)、药物治疗的护理: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四)、社会功能的护理:协助患者获得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 (五)、健康教育:要帮助病人充分认识自己,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教会病人一些科学的、适用的方法完善性格,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知道病人理智而不是用情感处理一些麻烦的问题。此外,要有针对性的帮助病人家人了解有关癔症的知识,使病人能从中获得更有效的帮助,也是我们护理措施的内容。 思考题: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焦虑症护理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焦虑症除有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尿频、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且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焦虑症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5 士10.6)岁。病程最小3年,服抗焦虑、抑郁药物最短6个月。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 1.2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常无明显的诱因,病程可迁延数年。惊恐发作多起病突然,但并非由重大事件刺激而引起发病,病程呈间歇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正常。为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而患者总是担心、紧张和害怕。尽管也知道这是一种主观的过虑,但患者不能控制使其颇为苦恼。此外尚有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由于焦虑常伴有运动性不安,来回

踱步或不能静坐。常见患者疑惧,两眉紧蹙,两手颤抖,面色苍白,或出汗等。有的伴有显著自主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首先做好心理咨询与支持性心理护理,促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可以采取集体听课、交谈、讨论的方式,使病人了解病情,有助于接受暗示、鼓励、支持, 克服消极情绪、孤独感,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鼓励病人回忆或描述焦虑时的感觉,根据患者的焦虑感受,与病人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谈话态度和蔼,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并给予简洁明确的指导,表明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用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度过危机,指导患者有效的适应和面对困难。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和愤怒。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和各项体育活动,劳动锻炼,做到劳娱结合,分散注意力。根据患者的特点,培养其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增强应激能力,降低恐惧的程度。逐渐缓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应关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信任协调的护患关系并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法表达其感受,以减少心理负担。 22患者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对焦

焦虑症自测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用于诊断。 请仔细阅读指导语 根据您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再选择 从左到右分别表示: * 很少:没有或很少有时间 * 较少:少部分时间 * 较多:相当多时间 * 经常: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部时间 1.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2.很少 3.较少 4.较多 5.经常 6.我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7.很少 8.较少 9.较多 10.经常 11.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12.很少 13.较少

15.经常 16.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17.很少 18.较少 19.较多 20.经常 2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22.很少 23.较少 24.较多 25.经常 26.我的手是干燥温暖的 27.很少 28.较少 29.较多 30.经常 31.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32.很少 33.较少 34.较多 35.经常 36.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37.很少 38.较少

40.经常 41.我做恶梦 42.很少 43.较少 44.较多 45.经常 46.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47.很少 48.较少 49.较多 50.经常 51.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52.很少 53.较少 54.较多 55.经常 56.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57.很少 58.较少 59.较多 60.经常 61.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62.很少 63.较少

焦虑症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四种自我治疗方法 焦虑症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这种疾病,这种疾病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来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焦虑症能彻底治好吗 一般来说,焦虑症似乎可以治愈的,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而且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愉快心情。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焦虑症的原因 不良性格因素 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作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家庭病史的人,患上焦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其患病率越高。 认知偏见 不良的认知状态和思维状态,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应激因素 在出现应激事件的时候,容易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大脑神经紊乱。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 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 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情感宣泄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26T11:32:21.5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作者:刘淑兰 [导读]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刘淑兰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内蒙古霍林郭勒 0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64-02 目前,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但是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与生活环境、遗传、自身调节等因素相关。如今,医疗界公认的是焦虑症属于患者的心理疾病,如果未对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加重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我院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6~54岁,平均年龄为(40.5±2.5)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3例,广泛性焦虑症4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25~54岁,平均年龄为(41.5±2.2)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4例,广泛性焦虑症4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给予详细观察和记录,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医院的相关工作。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焦虑症的基本治疗流程和最终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便患者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2)护理人员最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大部分焦虑症患者内心会存在很多的想法,只有通过与其不断的交流,才能够使其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在倾听患者诉说的时候,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体会到来自于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信心。(3)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一般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将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讲解给患者听,从而帮助其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4)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居住环境,对病房每日定时通风。待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以更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1.3 临床指标观察 (1)焦虑评分:借助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如果焦虑评分<40分,则说明患者无焦虑症状;焦虑评分在40~47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轻微焦虑; 焦虑评分在48~55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中度焦虑;评分>56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重度焦虑。(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 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焦虑症怎样自我调节

焦虑情绪不像你口渴了一样,喝点水马上就能解决问题。它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你头上,让你不知不觉落入它的怀抱,难以自拔。当焦虑情绪的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引发焦虑症。焦虑症是精神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恐慌、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有效的护理对焦虑症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焦虑症患者该如何自我调节呢? 焦虑症怎样自我调节? 1、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2、听音乐。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当一些事情使你感到不安、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你会觉得音乐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你的心灵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而你的焦虑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3、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4、情感宣泄。情感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把你的紧张、焦虑讲给亲人或朋友,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忧郁。 上述关于焦虑症自我调节的相关知识就为您介绍到这儿。焦虑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就是由于很常见,所以大家并没有特别重视。但是很多朋友们在发现自己得焦虑症后,才甚至该病对人体的危害是有多大!如果在您的生活中,只是偶尔的产生焦虑情绪,那么上述的各项调节措施希望能帮助您及早摆脱焦虑的困扰,进而避免焦虑症的发生。 文章来源:武汉市精神病医院

焦虑症测试,测一测你的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人体的正常情绪反应,心理学家说,只要有回忆就有焦虑。只有过度和长时间的焦虑才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焦虑症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官能症,严重的焦虑症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带给患者痛苦的心理感受。 你在生活中容易焦虑吗?有过度的焦虑情绪吗?下面这个焦虑症测验帮你找到答案,每一个小题中都按照“完全不会”、“几乎不会”、“有时会”、“经常会”、“总是会”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为0、1、2、3、4、5。答案不分正确和错误,请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给出分数,然后计算总分。 一、活动方面 1.感觉社会交往、人际活动都太消耗精力,所以一点也不喜欢。 2.一旦空闲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3.所的事情中很多事无法完成的。 4.经常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做而感到不知所措,或者感到场面失控。 二、感觉方面 1.每天空闲的和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 2.尽管一直忙碌,但还是感觉自己不被赏识。 3.经常感到有一肚子火要发,但有找不到原因。 4.经常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许而做出努力。 三、食欲方面 1.紧张和焦躁感经常让自己无心饮食。 2.经常考吸烟或者咖啡来帮助自己提神。 3.想要使用甜食,如巧克力来帮助自己应对负面情绪。 4.经常有恶心、胃部不适、腹部胀痛的感受、腹泻的感受。 四、睡眠方面 1.经常难以入睡。 2.即使睡了足够长的时间,仍然感到精力不足、十分疲惫。 3.还不想要睡觉时却睡着了。 4.需要长时间的午睡。

五、情绪方面 1.缺少幽默感。 2.为了一点小事就感到急躁、情绪失控。 3.对未来吃悲观态度。 4.难以调动其他情绪,感觉麻木。 评分结果:1~20分:正常焦虑,是多数人都会出现的焦虑水平。 21~40分:轻度焦虑,注意情绪调节便可,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41~60分:中度焦虑,焦虑情绪已经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应该注意放松。 61~80分:重度焦虑,你已经处于极大的焦虑情绪状态之中,已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应该对生活做出调整,关注心理心理的健康,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常表现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现象,临床上多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常服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焦虑性失眠起效慢,故对病人配合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表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心悸,并常伴有失眠,对自己夜间睡眠担心、惊恐,往往询问要吃了安定药还睡不着怎么办?经常询问医生护士药物有没有副反应等。经医务人员保证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所措。 焦虑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因为焦虑失眠的原因可能在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焦虑现象见于神经症病人如恐怖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长期应用激素、手术前应激等。 焦虑病人进行心理放松护理措施。是指导焦虑伴失眠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护理——放松训练。用呼吸放松运动、紧张放松运动能使焦虑失眠病人焦虑情绪改善,缓解失眠状态。 心理放松护理首先要与病人一起分析出现焦虑失眠的起因,让病人认识到睡眠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是造成焦虑失眠或醒后再次无法入睡的很重要因素,如学会运用一些放松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再次入睡,其次让病人认识到放松是心理行为的放松,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而不是强制性的放松,认识到焦虑失眠病人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出现焦虑无法入睡现象。 在心理护理中辅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30 min~40 min,指导病人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健康教育结合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对失眠症病人有独特疗效。有的病人不放心,可以观察到这时病人的上眼睑有轻微跳动,这时应鼓励病人进行下去,1次、2次……慢慢地病人就学会了呼吸放松技巧,感到眼睑越来越沉重,同时指导病人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值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病人能更好地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4]。放松护理中病人可能无法坚持10次~30次的放松训练,其中可能疗效有反复。但充分让病人认识到心理放松护理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掌握主动建立条件反射原理,使病人焦虑失眠现象得以缓解。 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咳嗽、躯体扭动、呼吸不均匀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需要减慢心理放松护理的进程。在每次放松训练结束后与病人进行讨论,了解放松训练中的感受,解除阻抗情绪,让病人认识到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病人的恐惧,鼓励病人及适当的保证对护理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及时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 目的:对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展开研究与分析。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展开评析。结果:经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焦虑症患者给予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消除焦虑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好转。 标签: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 焦虑症在医学临床中属于精神类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惊恐、烦躁等,时常伴随出现呼吸急促、头晕、尿频、心悸等症状。按照疾病的发病类型,该病症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其病发因素上较为复杂,尤其是由非威胁因素所致,因此治疗十分棘手。对此,为使患者的病症状况得到好转,本文从护理方向着手,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开展亲情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来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病症得到改善。具体医学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3~45岁,按照焦虑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焦虑8例,中度焦虑22例,重度焦虑10例;干预组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4~45岁,按照焦虑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23例,重度焦虑7例;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住院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日常为患者安排一定的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关心和问候患者的身体状态及心情,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和蔼、友好、尊重的态度,语气保持柔和,使患者能够消除陌生感与疏离感,快速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护理人员的各个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的疾病进

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的自我测试

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的自我测试 (1)自我测试题 下列这组题目主要是测试人的心理是否正常,精神状态和健康程度如何。 ①在考试或回答课堂上的提问时,你是否会感到紧张和害怕? ②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你会不会手足无措? ③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有陌生人出现,你工作的进度是否会受到影响? ④当你情绪紧张的时候你能不能清醒地思考问题? ⑤你是否曾经因为紧张而做错过事情? ⑥别人交给你做的事,你会不会有差错? ⑦你会不会莫名地挂念和你交往并不深的人? ⑧当你身边没有你认识的人陪伴时,你是否会感到紧张不安? ⑨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否会犹豫不决,难以决定? ⑩你是否总想找人聊天? 11 别人是否觉得你不够机敏? 12 如果你到别人的家里做客,你是否会感到很拘束不自在? 13 当你在和别人见面的途中,你是否会觉得孤单无助? 14 当你遇到挫折,过后你是否会很长时间都没有好心情? 15 你在生活中是否会常常流泪? 16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灰心丧气? 17 你会不会感到悲观厌世? 18 你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吗? 19 你是否总是愁眉苦脸? 20 你的亲人中有没有悲观甚至厌世的人? 21 当你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你是否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22 别人是否会觉得你有一些神经质? 23 你是否被诊断患有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24 你的亲人中有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吗?

25 你是否曾经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26 你的亲人中有没有人患有精神病,正在接受相关治疗? 27 你是否神经过于敏感? 28 你的亲人中是否有神经过分敏感的人? 29 你平时说话做事是不是比较冲动? 30 当有人指责你时,你会不会感到慌乱? 31 是不是有人认为你过分挑剔? 32 你是否容易和别人产生误会? 33 你是否心胸狭隘,甚至对自己亲近的人也十分苛刻? 34 你是否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35 你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是否过于急躁? 36 你做事是否总是拖拖拉拉,没有组织性? 37 你是否为了很小的一件事而发脾气? 38 如果有人对你提出批评,你是否会大发脾气? 39 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你会不会生气? 40 当有人向你提出要求时,你会不会不耐烦? 41 你会不会有暴跳如雷的举动? 42 你会不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而颤抖? 43 你是不是容易神经紧张,没有办法使自己安定? 44 你会不会因为听到响声而吓得跳起来? 45 如果别人做错事,你是否会感到很烦? 46 你在夜晚的睡梦中会不会听到声响? 47 你经常做噩梦吗? 48 你是否会经常想象一些恐怖的场面? 49 你是否会常常感到害怕,甚至手心出汗? 50 你在晚上会盗汗吗?

焦虑症

焦虑症(焦虑障碍) 一:概念: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即无相应的脑或躯体器质性疾病的基础.........)(1)急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多在夜间睡梦中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还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障碍: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呼吸急促、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口干、腹胀、便秘、尿频急等。 二.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多种躯体不适表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等。 绝大多数轻度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晕、恐惧、晕厥发作等。 2、病理性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 多数患者还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轻度焦虑症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3、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三:为什么会得焦虑症呢?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认知等均有关系。 机体的素质(遗传,家庭素质) 环境因素 精神因素,如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的人,易焦虑。 个性特征:内向、自卑、羞怯、敏感、多疑、孤独、怯懦 不良认知导致焦虑:1.读心术:即使没有他人在想什么的充分证据,你也以为自己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例如,“他认为我是个失败者”。 2.预测未来:你对未来进行预测——事情会变得更糟或者前面有危险。例如,“我会考不过这次考试”,或者“我不会得到这份工作”。 3.灾难化:你相信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糟糕和难以忍受,以至于你不能够承受它。例如,“如果我失败了,那将太可怕了”。 4.贴标签:你给自己或他人以整体的负性评价。例如,“我是不受欢迎的”,或者“他是个极讨厌的人”。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姚建玲 王艳明 黄立侨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护理,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负性情绪的变化三结果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护理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关键词? 护士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焦虑状态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8.026 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二心慌二抑郁二失眠等症状,时刻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焦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三在对焦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三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共情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能够使护士对患者的感觉和情绪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的痛苦,并将这种了解和体会传达给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三我院2014年12月至 2015年3月对焦虑症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持续症状2周以上;②均志愿参与研究;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无重大异常表现;④无药物二酒精依赖史;⑤无重大精神二神经病史;⑥智力正常,沟通能力二认知能力良好,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见;⑦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完成相关量表调查三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 神经系统功能性二器质性改变二严重的躯体疾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二急性感染二免疫性疾病等;⑤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三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三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0.5?1.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4.2?2.0)年;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8例,离异1例三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4.3?2.1)年;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0例三两组的年龄二性别二病程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三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合并有失眠的患者给予安眠药,使用药物的类型及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焦虑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提供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士共情护理的培训 组织科室内护士统一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二内容二实施方法二要求二人性关怀理论以及沟通技巧等三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三强化护士对患者心理认知二情绪体验以及关怀二照顾患者的能力,学会用共情去深刻体会和了解患者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三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将共情理念转换为自觉关

老年焦虑心理治疗和护理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叠加诱导形成的。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又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焦虑症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约4%~ 10% 的老年人存在焦虑障碍, 有焦虑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约有15% ~ 20%。 1.焦虑症的概念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通常情况下,老年焦虑与躯体疾病并存,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症状表现更为突出,易忽视焦虑的存在。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情况,老年焦虑症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躯体化症状较突出,如头痛、头昏、胸闷、游走性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感等;常与躯体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合并症同时存在[2老年焦虑症漫谈王润芳]。 2.心理治疗 2.1支持性心理治疗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支持、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供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耐心听患者的倾诉,同情、体贴、安慰患者;提供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困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2.2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 包括心理教育、自我监测、放松训练、解决问题、暴露于恐惧或消除刺激、行为活化、睡眠卫生和认知重建技巧[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结合病历了解患者存在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并与患者共同分析其焦虑症状的非理性、非客观性;提出问题让患者思考,指导患者认识焦虑症状的根源及症结所在,从而产生顿悟,自觉放弃非理性的认知,重建科学、理性的认知。 2.3催眠疗法 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 了解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 使其暴露于意识之中, 让患者了解并进行疏导、发泄, 以利缓解焦虑症状[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 。 2.4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发生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焦虑的一种象征和取代的表现, 被直接体验就表现为焦虑障碍。治疗者通过对患者的联想分析或梦的分析,唤醒患者早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患者在分析中有所领悟,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焦虑,从而缓解或消除其紧张和恐怖症状。[3老年焦虑症综合心理干预临床分析竹道平] 2.5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关爱与治疗。音乐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主动性,对症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音乐应该是平静的,并能配合放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7-29T10:16:46.6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杨娟 [导读] 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 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637000 摘要:目的:针对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观察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举措,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并且其获 得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推动患者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护理中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亲情护理;焦虑症患者;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焦虑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口干、尿急和出汗等,同时焦虑症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常伴有惊恐状态、夸张行为等[1]。在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实施有效的护理举措。本次的研究针对焦虑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较为理想,所作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9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8岁-60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0.2±3.4)岁;参照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0岁-5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1.4±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中相关之内容,并且不具有严重精神疾病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功能缺陷等情况患者,同时分组情况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年龄等资料的比较拥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实施治疗,并且采取常规护理举措,即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作息指导、建立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以及心理疏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具体方式为:①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告知亲情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用药期间,患者家属能够协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和治疗工作,通过鼓励患者能够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且应该经常陪伴患者聊天及散步,让患者获得关怀以及安全感。②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每日对患者病房进行仔细清洁,维持空气流通和清新度,并且将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以在室内安放绿植净化空气。③心理护理。通常焦虑症患者会遇到各方面因素导致心情不定,对于治疗效果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排解不良思想情绪,倾听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树立积极的心态,建立治愈的信心。④用药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方法以及禁忌,指导正确用药。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按时用药。⑤娱乐护理。为缓解焦虑症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排解压力以及分散注意力。例如下棋、演讲、健康知识交流活动等,保持心情舒畅。 1.3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进行总体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同时,应用自制焦虑自评量表实施评分:表内包含身体疼痛情况、焦虑症状、睡眠不佳等25个项目。临界值为50分,正常标准为低于或者等于50分,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评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为中度焦虑,在51分至59分为轻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于数据展开分析以及处理,并且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均数(±s)表示,应用t检验。在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比较情况为:研究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7.9±11.5)分,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1.6±12.3)分;参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7.8±11.4)分,护理后评分为(59.9±12.3)分。经比较,研究组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为:研究组非常满意为25例(55.56%),满意18例(40.00%),不满意2例(4.44%),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有非常满意患者16例(35.56%),满意19例(42.22%),不满意10例(22.22%),总体护理满意度为 77.78%,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心理性疾病,焦虑症的重要表现为不安、害怕和恐惧,并且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构成影响,同时也会给家属带来一定的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通常如果性格长期压抑、负面情绪较多等情况,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率提高,所以性格特征同焦虑症的引发具有重要关联[2]。同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力较低或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等现象而产生焦虑症。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医疗用药是必要方式,但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进一步推动康复。 亲情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建立起像家庭一样的温馨氛围,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患者能够充分的放松心情,并且向护理人员倾诉并袒露情绪,让护理人员获得及时了解其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举措进行解决。亲情护理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并且将精神文化情感成分获得提升,向患者提供细致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排解其不良情绪,进而推动患者康复[3]。 结语: 综上所述,对患有焦虑症患者应用亲情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心中不良情绪,使患者放松身心,将治疗效果提升,进而推动患者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焦虑症状测试及调节

1.经测试,我是否患有焦虑症? 经测试,我没有患有焦虑症。 2.对患有焦虑症的人,该采用哪些方法来干预? 焦虑性神经病,简称焦虑症,是一种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 然而,焦虑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不错的情绪障碍。焦虑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药物治疗是雪中送炭,必不可少;心理治疗是锦上添花,会让患者进一步康复,也非常重要。 那么,找什么人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呢? (1)精神科医生 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下面介绍一个放松治疗: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轻度焦虑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自我缓解

轻度焦虑的自我缓解 焦虑症又分轻度和重度,所谓轻度焦虑症自然是比较轻微的焦虑表现,因此,有时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就能轻松克服。那么什么样的症状表现是轻度的焦虑症呢?其自我调理方法有哪些呢? 轻度焦虑症常表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搓手顿足、注意力无法集中、惊慌失措等,另外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月经不调、食欲减退、头昏眼花、恐惧焦虑。患者可能发作性或持续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 轻度焦虑症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的自我疏导。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心理是焦虑心理,应正视它,而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它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事情上,以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事物上去的时候,心理上产生的新体验会逐渐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也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常常做一些放松的动作或行为,如做扩胸运动来进行放松,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不顺畅有可能使原有的焦虑变得更严重。欲恢复顺畅的呼吸,可以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动作要舒缓,不要太快,如此反复数回。 或者,也可以在四下无人的地方以大喊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又或者是通过大声的唱歌。总之,缓解轻度焦虑症的方法有很多。 婚姻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点 没有人的爱情会一帆风顺,没有人的婚姻从未出现触礁点,巧合的是,不同的婚姻在危机出现的时间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N<0:交往/摸索期

为了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时间表绝对应该提前到婚前,好好考察一下,他是不是你要的那个“他”? 关键词:结婚动机价值观清醒 事件:高晓松VS沈欢相识3天即闪电结婚的童话,终于在3年之后传出两人分手的消息。之后高晓松对此事反应低调,并未有任何关于离婚原因的解释。高晓松说:“我们俩相差7岁,恋爱只有3天,基本上就属于刚认识就恋爱,在富有激情的时候就娶了她。” 症状:双方未能就婚姻的深层次因素进行充分的沟通调适。1.结婚动机?未考察清楚就匆促结合导致的婚后问题通常较难调和。2.价值观、性格?调查显示,在所有导致离婚的相关因素中,价值观差异是最根本的原因。3.婚姻、双方权利义务?只有一腔爱情,往往对婚姻中应尽的义务缺乏必要考虑。 支招:如果你与他正热恋得难舍难分,先冷静两分钟,想清楚以下N件事:你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么?你有无把握与他的家人和谐相处?你确信你们急着结婚的理由相同?你能说出几项他自幼养成的生活习惯么?它们在你的“可调和”范围之内? 最近,一种“性格婚检”在南宁、上海、广州、郑州、沈阳、无锡等城市悄然兴起。“性格婚检”通过专业心理测验,帮助双方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双方性格互补、合拍程度,从而给出和谐相处的建议。作为婚前体检的补充,“性格婚检”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婚姻质量的人们的关注。 N=1:磨合期 新手上路,总要慢慢“磨合”一阵子。磨得习惯了对方的习惯,这锅汤才“咕嘟”得起来。 关键词:背景习惯相互适应 事件:何勇VS尹丽川去年9月结婚的前“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和女作家尹丽川今年初离婚,4个月婚姻结束。双方反应低调,外界普遍认为他们都是不适合婚姻的人,可能很快就发现婚姻只会束缚双方的手脚。 症状:磨合期通常会在表面化的生活习惯上出现冲突:如作息时间、起居习惯、饮食口味轻重、时间观念等等几乎一切生活细节,都需要调适“中和”。 支招:刚刚结婚的两个人,实际要经历一个“先做好roommate”的过程,即两人的种种生活小细节如何磨合,肯不肯适应对方。这与大学宿舍里刚刚入住的室友之间有相似的相处之道。只是对大学时的室友,你或许可以“视而不见”,但对他却总也忍不住地想要矫正。可以准备一个兼顾双方的新规则,来中和两人的不同习惯。 男女“时间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