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AAA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5)

(讨论稿)

序言: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四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经济建设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消费需求,是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社会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其他必要条件,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基础的增强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这一要求和改善民生的实际,加

快农村社会事业势在必行。

农村社会事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也是当前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努力解决突出的问题,改善滞后的状况,促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制定和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纲领,是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享有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的有效途径,对于维护和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实现我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依据《AAA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AAA市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的“十一五”专项规划,制定《AAA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本《纲要》社会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劳动和社保、广播电视事业等领域,规划期为2008年—2015年。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

我市辖A区AA县(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

中农村面积45,9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6.65%。全市设有192个乡镇,1,879个行政村。2007年,全市总人口98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7%;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元。

农村教育:缺少现状

全市现有县(市)级综合医院16个,县(市)级中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各11个,乡镇卫生院193个,村卫生所(室)3,313个。农村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0,307张,实有床位4,541张,每千人口拥有0.9张。全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有卫生工作人员19,974人,县(市)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1,279人,妇幼保健人员793人,村卫生所(室)卫生工作人员7,116人。县属医疗机构拥有CT等大型医疗设备35台件。

在有线广播电视覆盖方面,我市只有巴彦县采取数字微波覆盖的方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其他各区、县(市)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广播电视“盲村”。我市现有广播电视“盲村”142个,主要分布于AA、AA、AA、AA等几个地处山区的县(市)。在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方面,由各区、县(市)负责维护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由于只有投入,而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整体呈萎缩趋势。

农村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市共有农村困难人口7.2万户、13.3万人,分别占农业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和

2.7%。2007年以来,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农村低保制度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重点,以医疗救助制度为辅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共有农村“五保”对象25619人,其中集中供养7198人,分散供养18454人,集中供养率为28%。全市192个乡镇现有179所农村敬老院,床位9948张。2005年,我市提出了整合敬老院的工作意见。并启动了AA区、AA区和AA市3个试点区县敬老院整合工作。从2006年起,我市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费标准,五保金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出台了《AAA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

水平的意见》、《AAA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补充规定》,将原有6种疾病增加到12种,并将医疗救助起付线由1000元下调为500元。各区、县(市)全面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各区、县(市)政府规定的其他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了医疗救助,资助他们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制度。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有9.9万人次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得到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共计支出740万元。其中,各级民政部门共资助9.5万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农合待遇,资助新农合支出95万元;有2263名对象得到大病救助,支出608.3万元;门诊和基本医疗救助支出36.7万元。根据《AAA市人民政府关

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意见》要求,我们将针对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偿后仍有困难的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研究建立二次救助制度。

全民健身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县(市)级建立全民健身领导机构达到100%,乡镇级达到90%,村屯级达到70%,并形成我市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建设农村标准篮球场地113个,农村轮滑场地4个,安装农村健身路径2000件(套),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工程119个并安装健身器材476件;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篮球、乒乓球、健身秧歌、太极拳等健身活动成为农村最普及的健身项目,县、乡镇、村屯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健身活动每年达300多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00万人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得到加强,共有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指导农村开展科学文明的健身活动。

文化:缺少内容

(一)有利条件

1、党的农村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的农村工作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近几年中央制定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农村政策充分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些政

策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前所末有的。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财力基础。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我市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本级和县区财政收入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反哺农业提供了可能。

3、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近几年加大投入力度,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所有行政村通了路,农村供电、电话、广播、电视覆盖面逐年提高。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必将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程。

4、改革创新的实践与经验积累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综合生产能力较弱。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外省市相比还有大差距,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2、村镇建设规划和实施不到位,农村卫生环境整治难

度大。受多种因素制约,村镇规划编制后落实的难度较大,农村末按规划要求随意建房的问题比较突出。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跟不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末形成,“等、靠、要”思想还较普遍存在。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体系在农村覆盖面不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一些地方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振兴东北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社会资源,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配套发展政策,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文明和进步,以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市域现代农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公共性、受益面广的社会事业,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差距,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事业体系。

2、农村社会事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3、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各级政府应做好规划、政策和实施办法,利用政策和扶持资金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组织发挥在解决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责任和义务相平衡的公共服务机制。

4、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硬件”和“软件”并举。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和高效率服务。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加强财政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5、坚持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统一。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集中精力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6、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加大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管理体系,在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

(三)发展目标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毛入学率达到70%,小学在样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高中入学率达到 %,农村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万人。

——建立起以县(区、市)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救治等卫生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使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就可以达到一所农村卫生机构。

——加快农村基层文化体系建设,县(市)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具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初步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

——建立健全完善的乡镇、村屯全民体育活动场地建

设,覆盖率乡镇达到100%,村达到90%。

——全面建成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0%的乡镇和70%的村屯,参保率达到适龄人口的30%,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累计达到——万人

三、重点任务

(一)农村教育

1、基础教育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发展幼儿园教育,各乡镇要在镇区内创办3所示范性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 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深入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子女资助体系,确保农村贫困少年儿章完成义务教育。到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适龄少年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和职业技术学校人数大体相当。促进特教事业发展,整合优化特教资源,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加强特教高中阶段教育。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校舍建设和改造工作,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年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左右,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00所。加快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每年撤并中小学校50所左右,解决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吃饭、吃水困难问题,基本做到校校有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实训开出率达100%。到2015年,中小学教学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均拥有规范的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覆盖面达到100%。中小学实验室普及率达到100%,全市乡镇中心中小学以上学校的理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藏数量及生均占有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农村初中和小学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2、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2015年,职业技术在校生人数达到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镇级建立1所职业技术学校,县市级建立1

所职教中心,全市建设3个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20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专业。每年筹集资金资助1000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训城镇职工1万人次,每年培训安置本市农民学生不少于1000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以行政村村民学校为依托,建立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农民社区教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协会、或者社区活动中心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面向所有村民,开展政策、法规、技术、文化、市场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教育。2015年,全市形成社区教育网络,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农民学院。县市级建立1所农民技术学校,全市建立1所农民学院,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以上,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农村初中毕业生全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纳入新农村建设体系,逐年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培训规模。以2007年免费培训7600名农村教师为基数,从2008年起,按年增15%的经费增幅,逐年扩大培训面,力争在2015年前,使农村近6万名教师均能接

收240学时的免费培训,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全部达到合格学历,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75%、55%和5%。

继续拓展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工作。AAA市5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有条件的都要分批选派到农村参加支教,重点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城市新招聘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先到农村中小学参加支教。中小学校选派支教教师原则上骨干教师不能低于选派人员总数的20%。至2015年,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教师到农村支教,完成1400所城乡学校间的对口支援工作。

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子”制度,2015年县市级学校每年帮建农村学校2个,农村学校每年选派10名教师到对口学校实习1个月;全市选送20名本专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每年派遣100名农村教师免费到高校培训1次一个月。继续实施“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进名校”培训项目,力争到2015年送教下乡教师达到1600人次,农村教师进城市名校跟班培训人数达到3000人次。

(二)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加快建立以县(区、市)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涵盖疾病预防控

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加快建设县级卫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危房改造和设备装备力度,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实施农村健康促进工程,提高人均寿命,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婴儿死亡率、农村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内同级城市较低水平。培养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队伍。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县级卫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力度,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完成10个县(市)和呼兰区、阿城区的县级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妇幼保健院所、基础设施和设备装备工作。按照国家关于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和设备装备标准,完成全市93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194所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和装备任务。完成1685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逐步缩小城乡就医条件的差距,使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可以到达一所农村卫生机构,享受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服务。

——实施农村健康促进工程

完善以县(区、市)疾病控制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院(含防保站)为枢纽,村卫生所(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并且组织开展系列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我市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和自我抵制疾病的能力。继续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提高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便农民就医,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以降低农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核心,加强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乡(镇)卫生院产科、孕产妇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较为完善母婴安康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县、乡、村联动,快速、灵敏、高效的孕产妇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婴儿死亡率、农村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

——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保证农村卫生投入的增长与政府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保持同步,各级政府新增卫生投入要向农村卫生发展倾斜,改变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加

大公共卫生投入,构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投入体制,重点向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方面倾斜。建立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专项基金,各级政府要将专项资金列入本级政府当年财政预算,提高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培养建设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坚持开展了城市医院卫生支农工作,不断强化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抓好“219595”工程的实施工作,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工作,建立和营造有利于优秀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机制。使农村卫生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技术水平得到改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改变农村文化建设薄弱状况,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体发展格局,形成农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进步,农村文体设施配套先进,文化、体育市场繁荣有序,文体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到2015年,力争我市文体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健全文化服务主体,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发挥县(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对乡镇的文化辐射作用。鼓励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将数字电视延伸到农村各县(市)和有条件的乡镇。加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性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以图书馆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新建189个文化站,达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在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

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继承和发扬东北农村文化的优良传统,挖掘和整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积极创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强化农村文艺人才培养,发展农村文艺演出团体,组织城市专业文艺团体到农村巡回演出,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AAA市农民文艺汇演”,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流动文化车工程。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婚育观。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抵制迷信、赌博等陋习,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为200个新农村示范点投放健身器材,建立覆盖全部乡镇的晨晚练

活动站点。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村屯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完善各类体育协会组织。加强各乡镇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达到农村总人口的0.5‰。广泛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经常性体育锻炼,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低水平、广覆盖、应保尽保”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及缴费标准、给付标准,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与适当财政支持的个人帐户积累式养老保险制度,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全部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将被征地的保养人员和适龄劳动力逐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所需费用由征地补偿安置费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征地发生地的财政负担。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到2015年,实现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0%的乡镇和70%的村屯,参保率达到

适龄人口的30%。

——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加快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政策,结合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筹资标准,降低补助起付线。加大县和乡镇医院改革力度,完善农村居民转诊制度,提高医疗和救治水平,降低医疗救治成本,简化农民看病报销程序。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受益,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区别各地不同情况,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标准,标准要达到省规定的水平以上。逐步扩大农村救助范围,建立包括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失地农民困难救助、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五保户供养经费来源,逐步提高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使五保对象的生活标准达到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加大农村敬老院整合改造力度,对全市100所农村敬老院进行整合与改造,新建示范辐射型敬老福利中心,新增床位5000张,至2015年,总床位达20000张,全市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实现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0%的乡镇和70%的村屯,参保率达到适龄人口的3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积极开展农民免费就业培训,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能力。建立市、区县(市)、乡(镇)、村四级农民工培训体系,搭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的服务平台,加强劳务中介等项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扩大农民社会就业渠道。

四、保障措施

1、强化政府对农村社会事业的主导作用,提高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会事业的主导性作用,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基本权限和任务,落实好支农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积极鼓励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投入、参与农村社

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拉高民生标杆提升幸福指数 实现社会事业从“有”到“优”新跨越 区社会事业调研组 民生工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事业工作更是“热点”中的“焦点”。随着xx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号角”的吹响,社会事业日渐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成为关系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近期,我们围绕“整合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文体、计生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公共事业一体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这一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回顾近年来社会事业发展历程,成绩不可低估,问题不容回避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区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布局结构日趋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1、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强化基层基础,狠抓薄弱环节,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等有效措

施,基本实现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初步构筑起“延伸到村、覆盖全区”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服务网络。XX年,维扬中学新校区、瓜洲中学初中部投入使用,新建黄珏学校等学校教学楼8000平方米,加固校舍10000平方米;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13家,示范社区卫生站覆盖率达50%;汊河街道、XX镇分别创成国家和省级卫生镇;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新评定镇星级文体中心3家、村星级农家书屋12家,新建成26个高标准村文化健身广场;成立区“优生促进保健中心”,新创成省优质世代服务站4家。 2、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尽力解决好影响群众生活的各种民生难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XX年,新增文汇苑、月明苑2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累计减少群众用药支出近1500万元;启动实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卫生院的目标;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XX年的160元提高到XX年的250元,住院报补比由XX年的46%提高到XX年的50%;为镇村两级免费送去图书10万册、音像制品1万盘、报刊2500多份、便携式音响150多套;对2220多名农村孕妇免费提供了口服叶酸,对2230多名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发放一次性奖励资金近700万元。

开发区工作计划与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2018年工作总结合集

开发区工作计划与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2018年工作总 结合集 开发区工作计划 200x年是“xxx”发展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凝心集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抓手,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进程,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呈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绩。 一、200x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期:开发面积3440亩,进区企业102家,现已全部建成投产。XX年,工业总产值达56.4亿元,同比增长25.1%。企业总就业人数近2万。 2、二期:产业化项目属省重点工程,总用地面积2990亩,落实企业82家,其中进场企业20家。总投资概算100亿元。 3、三期:盐城闭合区开发面积1790亩,落实企业19家,其中18家企业(17家外资,1家内资)进入土地招牌挂程序,完成实际外资3000万美金。 4、乐海围垦:乐海围垦工程总面积9142亩,总投资4.05亿元。XX年完成总投资4400万元,累计完成总投资1.27亿元。 5、标准厂房:一期标准厂房总用地面积22.3亩,建筑面积26800m2, 总投资2100万元,已投入使用,有8家企业正式入驻。二期翁垟片市级示范标准厂房总用地面积125.3亩,建筑面积12万m2,总投资1.25亿元,XX年底前开工,力争XX年建成。 6、基础设施: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道路、供电、供水、 第1 页共7 页

通讯、环保等功能建设日趋完善。重点做好二期、三期的场地平整和道路工程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XX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7、创业服务中心: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是集办公、科研、管理、服务、展示、景观、贸易洽谈等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23046 m2,工程总造价5239万元。主体工程XX年9月通过验收,累计已完成5000万投资额。 (二)二、三期推进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开发区新区总体规划,从XX年开始,开发区开始征地,范围涉及乐清市乐成镇、翁垟镇14个村。累计征用和收回使用权的土地面积共计7905亩。二期建设涉及到10个村的土地,其中乐成镇6个村,翁垟镇4个村。三期盐城闭合区属于国有滩涂回收用地,涉及乐成镇10个村,XX年12月3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农转用手续。由于遇到国家土地政策调整,给政策处理、安置留用地指标、基准地价及滩涂回收价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二、三期推进工作受到一定阻力。 XX年,开发区管委会将二、三期推进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成立政策处理领导小组进驻各被征地村,宣传政策、讲明道理,召开村双委、党员、村民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相关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有关政策进行解释和说明。截止到XX年底,二期已推进5个村,其中4个村(捕捞、柏树巷、樟北、后埭头)完成填方任务,另外1个村(沙盐)在施工中。三期已推进3个村,其中1个村(捕捞)完成填方任务,另外3个村(后埭头、樟北、柏树巷)在施工中。 (三)党群建设和谐有序的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90分)

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2. 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 ( )。 A.加快发展农村的服务事业 B.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C.加快发展农村的思想建设 D.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 3. 要加快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首先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的()。 A.社会事业 B.文化事业 C.卫生事业 D.社会保障体系 4. 从()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工作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了经费投入,扶持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5. 乡镇图书馆、文化室建设这个工程已经由()组织实施,安排投资和项目。通过在一些乡镇,在一些村建

立了图书室、文化室,使农民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到这个地方阅读报刊,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生活水平。 A.教育部 B.广电总局 C.文化部 D.民政部 6. “三网融合”工程又称作()工程。 A.三路合一 B.三电合一 C.三水合一 D.三气合一 7.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最核心的措施是( )。 A.对义务教育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B.鼓励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C.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D.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8. 在()会议上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 穗字〔2010〕12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 (2010年8月15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关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各项任务,探索建立我市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就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意义 1.推动广州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助人自助”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工青妇、残联等社会管理服务领域,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社会工作,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建设和谐广州、推动广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我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有力举措。必须把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岗位设置、培育社会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手段,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构建和谐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基本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点。 ——坚持立足现实,建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 ——坚持改革创新,把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与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坚持统筹兼顾,围绕大局稳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 4.主要目标。着力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力争在5年内,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活力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建立起适应我市社会管理和服务需要、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摘要】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突显的位置,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早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和谐社会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民生是和谐之本,民生关乎民心,而民心决定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出发,将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题与根本目标所向,真正化解现实中的各项矛盾与利益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早就真正和谐与文明的社会。 一、充分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一)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

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三)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

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xxx”规划,国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我们组织人员深入部分事业单位,采用召开座谈汇报会、个别谈话、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等方式,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掌握了相关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明晰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一、市直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目前,庆阳市共有市直县级事业单位48个(不含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中正县级建制37个,副县级建制11个;全额拨款单位30个,差额拨款单位10个,自收自支单位8个(实行企业化管理7个);设党委18个,总支8个,支部22个。截至2007年6月底,市直县级事业单位共核定编制5823名,在职干部职工5312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82人,科级干部891人,一般干部630人,工人2435人;共有退休职工688人。 市直事业单位共配备县处级领导干部164人(正县57人,副县107人),非领导职务干部18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51人,大专80人,中专及以下33人;35岁及以下1人,45岁以下47人,46岁至55岁88人,56岁及以上28人。 市直事业单位共核定内设机构277个,自设机构54个,科级干部职数505人,现有科级领导干部711人,科级非领导职务180人;委任786人,聘任105人;大学及以上286人,大专265人,中专及以下340人;35岁及以下213人,45岁以下387人,46岁至55岁228人,56岁及以上63人。 二、市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目标,通盘考虑,稳步实施,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改革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05年4月,市委成立了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县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市县区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人员分流实施办法》、《关于贯彻〈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的通知》,确定4个市直事业单位开展以推行全员聘任制、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3个单位基本完成了试点任务,其中市种子管理站、市陇剧团分流人员18人。同时,有15个单位的244名中层干部进行了竞争上岗,12个单位推行了科级干部聘任制。二是机构整合迈出了步伐。市上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先后两次对市直257个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提出了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整合的分类框架和初步意见,对一些职能弱化、交叉甚至丧失存在意义的单位进行了撤、并、简、转,一次性撤并整合了33个事业单位,其中撤销14个,合并10个,整体转企3个,转社会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脱钩3个,压缩3个。三是相关配套改革逐步推行。实行了事业单位编制总量控制和“空编使用审批卡”制度,逐步推行了编制实名制。在事业单位推行了“凡进必考”制度,为市直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93名。在部分事业单位推行了分配制度、职称制度改革和岗位合同管理,市直共有7个县级事业单位推行了全员聘任制,12个单位实行了绩效挂钩工资,2个单位落实了养老保险制度,其他单位合同制工人全部落实了养老保险制度,调动了干部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市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全市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上做一些工作,但总的来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内在动力不足。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家办事业,国家管事业,国家养事业”体制,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存在“官本位”、“国家人”、“铁饭碗”、“大锅饭”等陈旧观念,改革的氛围尚

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自查报告

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自查报告 就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0xx年我乡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鼓励处出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回乡创业,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82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73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21人次。 (二)扶贫解困。 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今年以来,我乡集中精力、调集资金,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危除难。一是改造贫困户住房3户,二是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了白内障手术1例,使无力进行医疗康复的白内障患者重见了光明。三是完成农村医疗救助33户,截止月底发放医疗救助金元5.856万元,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看病就医负担重的问题。四是实现农村灾后重建7户,迄今为止的受灾群众已经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剩余的户预计将在12月30日以前完成住房重建。乡村建办正抓紧时间,安排力量帮、扶、督、查,确保剩余农户在计划日期前彻底完成灾后重建工作。五是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4个,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新技术2项,推广农机新机具7台,兑现农业保险金0.05万元,生猪保险金0.46万元。

(三)教育助学 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完成了张家坝村村校改建工程,全面贯彻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着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解决教育教学实际困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证普九成果,维护教育教学持序。 (四)社会保障。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及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2061人,其中参加缴费464人,农村低保户378户,406人,城镇低保户20户,29人,五保户21户,22人,加大了对农村低保的规范管理,资金已及时准确发放,帮助低保、五保户解决生活困难。发放5人90 99岁高龄老人长寿金0.225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解决医疗补助;为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为428名城乡贫困残疾人及低保户、五保户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着力抓好

六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六版: 倾注民生谱写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谭术才 核心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提速发展,开县各项涉及民生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快速发展,体育建设日臻完善,社会环境祥和安宁。 “民生无小事。”5年来,为了让经济建设发展成果最大限度的惠及全县人民,县委县政府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改革创新,让人民群众期盼的“学有所获、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等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努力让和谐社会的光芒照遍帅乡的每寸土地,照进每一位开县人的心中。 新闻综述: 弹指一挥间,五年岁月如歌。在开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负重拼搏前行,不断建设完善美丽的新城家园,让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了“整体转型”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如果说,经济提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那么社会事业就是一个地方和谐的根基。”五年来,我县全面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坚持科学提速发展,励精图治改革创新,让教育、科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计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开州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惠泽民生的繁锦华章。 教育科技:满园春色关不住 “近年来,我感受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而在教育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基础设施!”2月3日上午,开县中学的张文华老师站在气势恢宏的教学楼前,脸上洋溢着笑容。如今,这所投入上亿的市级重点中学,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孜孜以求的教师队伍。校园中到处洋溢着学生们的读书声,欢笑声…… “经济要发展,科教必先行。民众要幸福,必须靠教育。”5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整体转型、提速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坚持教育科技优先发展,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全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资源更加优化、教育环境更加和谐。 据介绍,我县近年来启动新建城镇中小学校6所,在城区新建云枫初中、文峰初中、汉丰七校、汉丰八校、汉丰九校等5所学校;乡镇新建赵家第二中心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后,全县办学容量新增1.6万余人,城区新增1.3万余人,有力地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 2011年,我县制定实施了《开县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知行合一”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思路,坚持教育优先、统筹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普高教育优质发展”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化机关效能、创新教管中心、学校管理机制,着力改善教育民生,建立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关爱照顾留守儿童、实施营养促进工程,有效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五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喜事连连: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全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新改扩建校舍63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成立“开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考成绩连续实现“增数提质”,先后创建市重点普通高中2所,市重点中职学校、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长期规划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长期规划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干部只有实现了思想上解放再解放,观念上转变再转变,才能看得见别人的长处、经验、做法,工作上也才能有超常规的思维,进而才能树立“本领危机感”,才能在工作上有所为和有所作为。一要争取政策抓项目。严格按照《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江县招商引资办法(试行)》(通府办发〔2008〕34号)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快推进产业转移,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争取项目;二要联络感情抓项目。大家要主动多到县级、市级甚至省级部门去衔接、去沟通、去汇报、去联络,要增进感情争取更多的项目;三要寻找机会争项目。要采取多种形式,召开好洪口籍在外工作人员“叙镇情、建家乡、谋发展”会议,寻求支持。二是进一步争取大项目,切实解决“四难”,推进洪口大发展。1、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办公室主任及村支两委责任人为成员的争取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2、结合洪口镇实际,找准发展路子,编制好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好产业发展政策;3、找准项目主攻方向,主要是在集镇建设和管理、解决民生民困、解“四难”、产业发展增收等方面做大做强文章。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切实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未来两年,我们要切实加强办会、办现场、请人来的工作力度,确保办会、办现场的质量、规格,提高洪口的声望和知名度,从而为争取大项目奠定

坚实的基础;要从内涵和层面两方面研究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机制,确保“把人请得来,把项目留得住”的工作目标;要把现有项目抓紧抓好抓落实,未完工的要实行责任倒查、工期倒排、问责到人,已完工的要加强后期管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协调和谐。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视群众为衣食父母”的观点,增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也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二要认真执行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退耕还林、农业政策保险、农业良种补贴、计生奖励扶助、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兑现及督查。三要积极实施场镇综合治理,彻底改变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管线乱拉的“五乱”现象,严管重罚,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四要认真搞好车站使用和农贸市场的选址、论证、规划和实施,让居民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发展党员,多渠道组织干部进行培训、轮岗;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手培养造成“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品德兼优的人才,让能人有舞台,有舒畅心情,有优厚回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逗硬实行“三问”责任制,问出责任心、问出责任感、问出紧迫感、问出危机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理论和实践水平,认真执行政府机关中心学习组制度,凡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严格干部工作纪律考勤,工作实效考核,逗硬执行“四个服从”,努力争做创机关形象、树个人形象的先锋楷

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选择.doc

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事业发 展路径选择- 摘要: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进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条件差距,已经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与此同时,农村公共事业还是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缩小城乡之间发展距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抓手。通过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提升,为农村发展输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与活力,这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对社会事业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城乡一体化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往现代工业社会实现变革的必经过程。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能够用来衡量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所以,强化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但与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化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探索新形势下的社会事业发展途径等均具备了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社会事业含义界定 中国的社会事业一般是指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各类公益性服务之总称。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指维护社会团结的事业。主要偏重于为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提供相应

支持和服务,从而让受助者能与别人一样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而绝不是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外,这样一来就能提升其福利以及社会认同感,并且实现维护社会团结稳定之目标。这也被称之为社会慈善事业或福利事业。其次是指控制社会风险与维护社会安全的事业。主要注重于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安全以及秩序上的保障,切实防止或者减轻其受到意外风险所产生的损失,进而提升社会成员的互信力和安全感,实现维护社会稳定运行之目的。这也被称之为社会保障服务。再次是指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与促进全社会的发展的事业。最后是指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主要注重于维护社会系统运转以及发展的各种外部环境,包括了物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其重点在于维护与创造良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此层面上的社会事业有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以及资源节约等内容。 2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一)加大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比例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在城乡社会事业支出上明显失衡的现实情况,为了能够实现持续提升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一目标,一定要全面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所具有的体制性障碍,尽早设立有利于促进我国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财政支持体系。这就需要切实消除城乡二元化的固有结构,营造出城乡社会事业统筹一体化的全新格局。要全面转变我国所固有的重城市轻乡镇的观念,形成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新型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并且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支出领域的制度化,有效提升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强度与力度,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之重点往农村进行转移,有效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与区域之间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常铁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如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发展政策和投资安排上都加大了支持力度。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力度;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 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解决好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应该说,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加大力度扶持“三农”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农民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也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机制保证和强大动力。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应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商河县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近年来,商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商河,关注民生,在项目安排、财政支付上向解决民生问题倾斜,全县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 1、教育体育末各类在校学生6.55万,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145人,普通中学在校胜2.36万人,小学在校生4.17万人。年末专任教师4094人,其中:职业教育学校123人,普通中学1682人,小学22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55%。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商河县运动员在济南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田径项目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篮球项目团体总分第二名,乒乓球项目团体总分第三名,羽毛球项目团体总分第六名。在济南市首届学生运动会上获田径总分第五名。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年举办乒乓球比赛5次,篮球比赛12次;培训三级社会指导员149人。 2、卫生医疗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机构病床821张,卫生人员数1332人,卫生技术人员

1090人,其中医生539人,卫生防疫人员98人。 3、文化广播电视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7.7万户,比上年增加1.6万户。 4、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保障: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84人、21318人、6929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97人、1223人、5人。社会保障水平提高,874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月人均养老金952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全面展开,参保居民7429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52.1万人,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民参合率达到98.37%。报销补偿费用2804.1万元,受益率8.52%。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城镇低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达到每户每月240元。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年末,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06户、2246人,全年支付城镇低保金450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 人,支付最低保障金904万元。应急救助规模扩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7万元,救助和资助居民6695人。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26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全县共有敬老院12处,共投资1500万元,对全县6处农村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加强,集中供养1688人,供养率达到80%。

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2012年12月29日、30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各级领

导干部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的同志,工作在第一线,条件也不好,一年到头操劳得很,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慰问。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2013年9月25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要点

2019年对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调研对策

对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调研对策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近日,围绕如何加快构建我市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主题,我们先后深入到范岗镇、金神镇、吕亭镇、黄甲镇,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下村与群众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当前我市城乡统筹发展需迫切解决的关于公交一体化、农村卫生服务、农村低保和户籍管理等几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调查对象为各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代表,调查内容涉及到当前我市城乡公交延伸到农村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医疗卫生总体评价、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具体建议、农村低保标准的满意度、我市当前户籍管理现状、城乡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等21个方面内容,收回调查表94份,被调查者本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调查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内容形成报告如下: 一、准确理解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战略意义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有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建国之初,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要迅速地强化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建设,加强国防建设,一方面是加快

推进工业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新生红色政权的安全。而要在短期内做到这两点,只能依靠农业、农村完成原始积累的任务,于是逐步形成了以统购统销、城乡分割和人民公社为支柱的行政性分配资源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经过建国后近六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了完备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如下科学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全会同时要求,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繁荣与发展,更关系全国稳定发展的大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严重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 今天,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政策等多重原因,农村公共事业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诸多方面发展滞后,与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之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不明晰、事权与财权失调等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区转移,农村小学办学规模不断萎缩,大量校舍闲置。以我县为例,目前我县村镇小学仅有8所仍在办学,而初中、高中全部集中于城区,教育资源比例失衡。此外,农村小学还存在师资总体素质不高、教师专业结构不配套、教育经费偏少等诸多问题。 二是农村的文体卫生事业落后。村镇文体门类设施不完善、文体人才匮乏、文体网络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村镇文化站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灯光、音响、影像、电脑、自动化管理系统等设备设施缺少、老旧,导致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设备简陋,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加之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缺

乏,农村缺医少药状况严重,难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目前我县共有乡镇卫生院4个,其中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仅有4个。 ??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村地区生活、生产垃圾随处倾倒现象普遍,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农村排水系统不完整,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水不经处理违法排放,农民饮用水和农村耕地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如矿区周边饮用水污染问题,村内道路硬化率不达标,部分村落道路年久失修,路面的严重损毁,造成群众行路难问题。此外,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和爱护公共资源的意识有待提高,对农村公共资源的筹措、使用和管理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导致公共资源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四是农村公共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科学技术难推广。农村公共事业资金投入较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通过市场和其他渠道筹资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资金筹集难,制约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农村留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之农村的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村难以推广,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目前,我县农村留守人员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约占85%以上,大学以上几乎没有。 二、对策建议 一是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多元化。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强化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公共卫生的职责;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