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GDP增长情况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中国收入增长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9129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0291元,增长8.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人口城镇化进程在人口总量在不断增

加的同时,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01-201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加速,十年间城市化率从36%上升至50%左右,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9年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48%),与美国20年代、日本50-60年代的城市化水平相当。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通过科技开发,国内产品种类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已超过90%。中国目前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放射设备、医学影像设备、手术器械、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人工器官、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卫生材料等在内的68大门类,3400多品种,1.1万个规格的产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门类。中国年开发新产品在300-400项。行业技术最新发展动向目前,有十大重要的医疗器械技术正影响着病人诊治、临床实践、产品研制和医疗器械工业,它们分别是:植入式涂层器械、颈动脉支架、心脏辅助装置、人工骨和皮肤移植物、人工矫形盘、基于核酸的IVD(体外诊断)装置、医用激光、医用成像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辅助外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运营状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总体概况1、总体发展情况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268.12亿元,同比增长6.18%;工业总产值达到2361.24亿元,同比增长8.52%。从近年来医疗器械和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来看,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医药工业。2、产品结构情况从近三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3、竞争结构情况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占比75%;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平均水平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为55%,中低端产品45%。4、总体概况总结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医疗器械监管起步较晚,医疗器械企业小、多、散和低水平竞争的现象尚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加速提高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医药器械研发的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且,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来看,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虽然有2000余家获得出口认证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品牌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又缺乏核心技术,对外出口只能以OEM 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总体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医疗器械行业供给情况1、工业总产值由下图可以看出,2008-2015年,行业的总产值逐年稳步提高,增幅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10年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为2361.24亿元,同比增长8.52%,较上一年度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医疗器械行业供给结构从历年发展趋势来看,各个子行业的变动不是很大,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子行业与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子行业一直占据着较高份额。医疗器械供给区域分布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地区排名第一的是江苏省,共588.05亿元,在全国行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23.22%;广东省位居第二位,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2.05亿元,占比为13.11%,山东省位居第三,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4.70亿元,占比为11.24%。医疗器械行业供给预测预计今后几年内我国医疗设备市场供给将维持12%左右的年增长速度,高端医疗设备数据需求在14%左右,金额增速或将达到20%以上,家用医疗设备及部分低端常用产品增长率达到25%以上。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5%,预计到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经营效益分析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值和销售额较上年均有所增加,行业的销售利润有所增加,

但利润总额有所减少,行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成本费用的控制。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1197家,同比增长11.35%;实现销售收入2268.12亿元,同比增长6.18%;产品销售利润388.14亿元,同比增长6.17%;利润总计为20.02亿元,同比下降4.23%。医疗器械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011-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利润率保持在17%以上,行业销售获利能力较强。2015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13%,行业单位成本获利能力较强;总资产报酬率为11.04%,行业资产的投入产出水平较高;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0.00%,行业资本安全性较好。总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盈利能力较强。医疗器械行业运营能力分析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7.3次和1.13次,较上年均有小幅下降,但仍处在较高的水平上。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产成品周转率分别为1.86次和19.31次,较上年均有小幅下降。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运营能力较强,但有变弱的趋势。医疗器械行业偿债能力分析数据显示,2011-2015年医疗器械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处于40%以下,产权比率保持在60%左右,行业已获利息倍数均在18倍以上,说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资产结构较为稳健,偿债能力较强。中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规模分析2008-2015年,中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均逐年扩大,2015年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97家,资产总额为862.42亿元,同比增长19.95%;负债总额为320.47亿元,同比增长18.45%,资产增长率大于负债增长率。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前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机构的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需求旺盛。目前CT、B超、X光机等影像设备已成为医疗机构常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装机数量不断增长。至2013年底,全国装备PET-CT、头部伽马刀等甲类设备150台,CT、磁共振和直线加速器等乙类设备2.6万台;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彩超、PET-CT等先进设备陆续投入临床应用;诊疗手段不断丰富,从简单影像检查发展到分子影像水平检查。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规模分析2014年,行业资产总额为34.25亿元,同比下降5.9%;负债总额为17.87亿元,同比下降16.82%。2015年行业资产总额为30.80亿元,同比下降10.08%;负债总额为12.58亿元,同比下降29.60%,下降幅度有所增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区域结构2015年,我国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最高的是广东省,为13.67亿元,占全国的34.30%;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和4.98亿元,分别

占15.26%和12.49%。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行业生产情况2013-2015年,行业整体工业总产值规模呈现波动变化;2015年,工业总产值为77.45亿元,同比上升3.99%。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观念的增强,卫生、消毒、抗菌、健康的消费理念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近几年以来,病毒流感和传染病事件频发,对世界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生命安全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扰和危害;中国的抗菌、消毒和卫生预防医学事业在“流感市场”的催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2016-2021年,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10%以上,2021年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50亿元左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市场前景预测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84家;实现销售收入131.25亿元,同比增长9.30%;实现产品销售利润32.28亿元,同比增长4.35%;利润总额为19.24亿元,同比下降2.10%。(具体数据指标详见下表。)北京市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北京市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依托北京作为首都的资源优势以及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形成了我国医疗

器械行业的重要基地。北京市凭借原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的原有实力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的高新企业,使医疗器械行业与化学药、中药共同构成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新的三大产业支撑,并呈现出以医疗器械产业为未来重要增长点之一的发展态势。

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76家,较上年增加10家;实现销售收入117.14亿元,同比增长10.55%;实现产品销售利润29.80亿元,同比增长8.23%;利润总计为13.02亿元,同比减少3.35%。(具体数据指标详见下表。)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目前上海市医疗器械产业具有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出口比重大、部分高新技术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较快、产品技术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四大特点。上海市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比重已经超过50%。上海市医学影像设备、物理治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新型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医疗器械的发展势头比较快。同时,上海市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也有进一步提高。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2015年,广东省医疗器械行

业的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利润较上年均有所增长,利润总额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153家;实现销售收入316.85亿元,同比增长7.69%;实现产品销售利润69.90亿元,同比增长6.06%;利润总额为44.86亿元,同比下降4.57%。(具体数据指标详见下表。)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景预测(1)质量监管更趋严格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广东省已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区形成多个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广东省各级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广大医疗器械企业不断为广东医疗器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

展而做出各项努力。(2)在全国地位更加重要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将其与精细化工、汽车、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型工业、制药、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和专用机械制造等产业一起确定为广东省的主导产业

以及潜在优势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植和优惠政策。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医疗器械行业领

先企业个案分析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总体经营情况2011-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稳步增长。201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936.90百万美元,毛利为511.87百万美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20%-40%之间,资产结构较为合理。2011-2014年,公司总资产收益率总体维持在

7.8%以上,反映公司资产投入产出水平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指标在不断下降。2、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兽用产品五大领域,详细情况见下面图表。迈瑞DC-N3彩超凭借对用户的亲切关怀以及优异的人机工学表现,获得2013年度德国红点设计大奖。3、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1)国内市场在中国,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最大的覆盖全国的分销销售渠道,在30个省会城市设有销售办公室管理2400个分销商,其中超过1200个为专属分销商。广泛的销售渠道使得公司可以更好的了解产品的使用反馈,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2)国际市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放眼于全球市场的拓展,在全球共拥有13个销售和服务中心,并通过这13个中心管理190多个国家的1500个国际分销商。公司拥有400多名国际销售人员,在13个战略销售国使用本土人员,并设有外籍员工人力资源总监负责招聘管理,从而扩大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4、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1)2016年5月6日,迈瑞医疗集团与美的集团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体生理数据采集技术和智慧家居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构建移动健康管理和服务闭环。2)2016年4月15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

方将以医疗设备及服务领悟为战略合作的核心,共同推进国产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3)2016年3月6日,迈瑞医疗国际股份公司宣布已经完成价值33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总体经营情况(1)企业经济指标分析201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为755444.43万元和38348.76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0.23%和下降15.83%;公司利润总额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777.30万元和28083.39万元,分别较上年下降3.94%和13.97%。综合来看,公司经济发展态势有所放缓。(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015年,公司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2.27%和14.30%;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为9.13%和7.01%,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13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公司三项费用增长率为34.44%,较上年下降了9.53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及在全球排名

2011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亦十载有余。截至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2010年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世界第7 亚洲第2,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从权威渠道得知的独家数据,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较2008年排名下降一个名次。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01%。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国,总保费收入113974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28.03%。其次是日本,总保费收入50595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2.44 %。第3是英国,总保费收入309241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7.61%。 与中国水平相当的是意大利,总保费收入169360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4.17 %,位列第6位,2008年,则位列中国之后。 世界前十大保险市场总计保费为3107733,占据了世界76.43 %的份额。而关于亚洲市场的中国地位。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2009年全世界保费规模(寿险和非寿险)为4066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39.6%(2008年41%),北美占30.5%(2008年32%),亚洲比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占24.3%,排名第三。 就亚洲市场而言,在研究涉及的10个国家/地区中,如果用保费收入来衡量市场份额,2009年日本仍在10个国家或地区中稳居状元,拥有53%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则与2008年一样,依然占据榜眼位置,由2008年16%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至17%。韩国位列第三,拥有10%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2008年萎缩了1%。印度在亚洲市场占有率约为6.8%。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一共占有20.2%的市场份额,小于中国和印度市场占有率之和。密度第64 深度第44 。 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首先,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研究员:知根知底

1资料目录 1资料目录 (2) 2行业界定 (3) 2.1医疗器械的界定 (3) 2.2医疗器械的分类 (4) 2.3国家监管分类 (5) 2.4行业统计分类 (5) 3市场规模 (5) 3.1全球医疗市场 (5) 3.1.1全球医药技术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5) 3.1.22013 年我国医疗器械销售仅占医药的9.2%,与全球总体相比增长的空间巨大 (6) 3.1.3欧美引领全球医疗器械发展潮流 (7) 3.1.4拉美国家经济势头良好,市场空间广阔。 (8) 3.1.5欧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特点 (8) 3.1.6日本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特点 (9) 3.1.7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特点 (9) 3.1.8印度2013年医疗器械工业总值预计为54亿美元 (9) 3.1.9以色列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特点 (9) 3.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预测 (10) 3.2.1市场驱动因素 (10) 3.2.2市场预测 (13) 3.2.3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出口现状 (14) 3.3细分行业行业 (17) 3.3.1体外诊断(IVD) (17) 3.3.2影像设备 (21) 4行业发展现状 (22) 4.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三阶段 (22) 4.2医疗器械产业链生态系统独特: (23) 4.3器械产品纷繁复杂,多样化和个性化程度高: (23) 4.4小众而多样化决定了医疗器械单体扩张的难度 (23) 4.5医疗器械新品创新比药品快,单品种体量小。 (24) 4.6医疗器械销售对售后服务要求很高,单一代理商覆盖的医院面很窄,渠道中存货很少。 (24) 5行业发展趋势 (24) 5.1未来器械行业的专业化和平台化的发展会成为趋势。 (24) 5.2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跨界整合与创新智慧医疗可能是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趋势 (26) 5.3医疗器械国产化将向中高端深入 (27) 5.4内部:技术进步提高性价比和服务质量 (27) 6行业政策 (27) 7产业链 (28) 8成长性与盈利性 (29) 8.1成长性 (29) 8.2盈利性 (30) 9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30) 9.1国际市场占有率 (30) 9.2我国五力竞争分析 (32) 9.3细分领域竞争态势 (33) 9.4中国医械产业:集中度偏低,中高端主要依赖进口 (33)

2020--医疗器械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规模超4000亿元。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但由于行业下游对中高端产品需求旺盛,因此这些产品基本依赖进口。随着近几年来行业相关政策的推动,国产医疗器械正逐步提高竞争力。 伴随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投资兼并重组速度的加快,许多规模小、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从而使得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各大医疗器械流通企业通过整合集分销、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模式以及数据处理的现代化智能化服务平台,将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机构对接,来推动企业自身医疗器械产品的流通增值服务,这一举措将会成为医疗器械流通发展的新趋势。 下游需求旺盛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供给不足 从医疗器械产业链全景图来看,医疗器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了上游器械零组件制造、中游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以及下游医疗卫生行业和家庭用户三个环节,产业链看似简单,但是其下游涉及领域覆盖面非常广,包括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级体检中心以及家庭个人用户等。 医疗器械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为医疗卫生行业,主要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到2020年,力争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将会极大的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速度。 2017年,中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为98.66万家,其中医院数量为3105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93302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19896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267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院数量的30多倍。 由于相关基础学科和制造工艺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GDP增长情况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中国收入增长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9129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0291元,增长8.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人口城镇化进程在人口总量在不断增

加的同时,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01-201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加速,十年间城市化率从36%上升至50%左右,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9年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48%),与美国20年代、日本50-60年代的城市化水平相当。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通过科技开发,国内产品种类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已超过90%。中国目前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放射设备、医学影像设备、手术器械、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人工器官、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卫生材料等在内的68大门类,3400多品种,1.1万个规格的产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门类。中国年开发新产品在300-400项。行业技术最新发展动向目前,有十大重要的医疗器械技术正影响着病人诊治、临床实践、产品研制和医疗器械工业,它们分别是:植入式涂层器械、颈动脉支架、心脏辅助装置、人工骨和皮肤移植物、人工矫形盘、基于核酸的IVD(体外诊断)装置、医用激光、医用成像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辅助外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运营状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8年健身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健身行业分析 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一、2018健身热持续,新机遇带来增长重启 (3) 1、健身行业概况:2020年预期登上千亿元大关 (3) 2、健身产业链:综合布局健身培训较多,互联网企业还需努力 (4) 二、“传统”健身业:和国际相比仍旧略慢一步 (4) 1、以美国为例: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由“大”变“小” (4) 2、国内线下健身房:仍以大型为主,收入结构还未优化 (6) 三、互联网新机遇:提前实现高阶需求,“小”也可以很“美” (7) 1、“颠覆”健身产业,互联网都对健身做了什么 (9) (1)纯线上企业:领先公司已经崭露头角 (10) (2)线上线下结合:不再是互联网企业单方努力,传统健身业正在谋取合作 (11) 2、行业风向:互联网与新技术牵头,重点在于挖掘产业深度价值 (12) 四、互联网是一个好去处,但还称不上“颠覆” (16) 1、市场空间测算:群众的力量总是巨大,互联网覆盖广泛有其优点 (16) 2、风险犹存:前浪已死在沙滩,后浪扑打之方需要再三考虑 (17)

一、2018健身热持续,新机遇带来增长重启 1、健身行业概况:2020年预期登上千亿元大关 2015年健身热情升温、公共健身设施、新型健身俱乐部等的出现使得商业健身行业重启快速增长。而2017年,热词“A4腰”、“马甲线”持续“霸屏”社交网络,健身这一大众运动不仅是各路明星圈粉的手段,更是年轻人群争相参与的活动之一。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2014年以来体育产业以超出政府预期的状态呈跨越式发展和政 策的利好不无关系:2014年“4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2016年,更是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两条政策相继发布,强调重点发展全民健身及业余体育,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

2019年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前言 关于整个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大多数人都有较强的感性认知,知道体量是巨大的,但是没有量化的概念——总体量到底有多大?其中有多少来源于财政投入,有多少来源于其他渠道投入(社会资本等)?国家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投入有何差异?不同省份对于教育的投入有何差异?本篇报告将从数据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析。 本篇报告的三个核心结论是—— ①总量角度: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需求凸显,社会投入占比有望提升。 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自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 投入占GDP比重均在5%以上,2018年达4.6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 育经费占GDP比重均在4%以上,2018年达3.7万亿元,预计短期内 该比重会相对稳定。我国教育经费中80%以上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 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超90%,地方 财政教育支出是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投入的主力来源。地方公共财政教 育支出在2012年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达到高点(占地方财政收入/支 出比重分别为33.0%/18.8%),且目前该现状未有明显缓解,我们认为 这可能是2012年之后相关政策出台的重要引发原因之一(2013年上 海和温州两地开始营利性学校试点),加大民办教育力量投入需求突出, 非财政的教育经费占比有望提升。 ②分阶段角度: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支出占比近半,职业教育、幼儿 园和高中占比略有提升,高等教育占比有所下降,预计结构性优化仍 会继续进行。2016年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高等占比分别为 3.8%/46.6%/9.6%/10.8%,幼儿园的财政投入远低于其他阶段,与其 17%的总人数占比不匹配,未来幼儿园公办化、普惠化是大趋势,而 高等教育占比略有下降,伴随未来财政更多向低龄阶段倾斜,占比可 能会有所调整,而这一趋势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机会。2017年民办 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职/高等渗透率分别为 56%/8%/13%/13%/14%/24%,相较2004年分别增加 28/5/8/5/6/19pct,幼儿园民办渗透率极高,民办高等教育渗透率提升 较快。“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这一指标可以更加直观体现不 同阶段的生均财政投入之间差距。根据最新数据,除幼儿园仍然低于 3000元/人以外,其他阶段均超过10000元/人,普通高等更是超过了 20000元/人。1997-2017二十年间我国经历了优先发展小学,之后是 初中的过程,目前是处于加强稳固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并加速发展 学前、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时期。 ③分地区角度:建议关注地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压力较大,教育资源 相对不足的地区。结合6个指标的排名和赋值,我们对于各省市进行 了综合排名,我们把得分大于等于3分的称为优势地区(18个),小 于3分的称为非优势地区(13个)。我们认为该评分从财政角度出发, 对民办学校的地理位置选择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得分越高,排名越靠 前的省市,我们认为更需要民办学校的投入,对于民办学校的态度也 更加欢迎,也有更大的概率在政策上给予高于平均的优惠力度,以此 对于民办学校的投资地域给出一些建议。细分来看:5分的为一类优 势地区(5个),包括广东、山东、河北、浙江、湖北;4分的为二类 优势地区(8个),包括河南,广西,云南,江西,江苏,湖南,福建, 上海;3分的为三类优势地区(5个),包括四川,安徽,贵州,山西, 北京。 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介绍在本文中会使用到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教育经费”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总额”(最大口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可以理解为“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总额” (第二大口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中财政的贡献程度”。“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可以理解为“一般公共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总额”(第三大口径)。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08经济班刘想念20084083031) [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回归分析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

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 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 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 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 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白酒行业深度报告及相关股操作策略

白酒行业深度报告及相关股操作策略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白酒行业深度报告及相关股操作策略? 五大白酒地域板块竞争格局各异:①川黔板块传统名酒聚集:四川地区五粮液、泸州老窖稳健发展,郎酒销售收入过百亿,剑南春业绩实现翻番;贵州地区茅台集团一枝独秀。②苏皖板块竞争激烈,销售能力见长:聚集了洋河、古井贡、金种子、口子窖、迎驾、今世缘等优秀的白酒企业。③鲁豫板块地产酒众,但竞争力不强:鲁豫地产酒数量仅次于四川,但主要盘踞中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鲁豫板块成为全国二线名酒争夺最为激烈的区域;④两湖板块鄂酒布局全国市场,湘酒资本活跃:鄂酒定位中低端,谋求省外发展,稻花香、枝江、白云边收入均过20 亿;湘酒资本运作活跃,以华泽集团和浏阳河为代表。⑤华北板块地产龙头区域强势:地产龙头内蒙河套、山西汾酒、河北老白干、陕西西凤在区域市场具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当前行业竞争仍将有加剧趋势,主要体现在:①板块间的渗透加剧。苏酒崛起侵蚀了徽酒在江苏的市场空间;苏皖中高端白酒向鲁豫地区渗透;两湖板块受临近川黔板块的挤压。②二线名酒与强势地产酒间的摩擦加剧:二线名酒拥有规模和品牌优势,进行区域扩张;强势地产酒拥有地域优势进行中高端升级;二者在中档、中高端市场形成正面竞争。③一般地产酒间的竞争持续:各省地产酒众多,主要盘踞在产地及周边区域的低端市场,整体增长缓慢。④业外资本进入加剧行业竞争:2011 年以来中信增资西凤、光明集团收购全兴酒业、海航收购怀酒、维维收购枝江和贵州醇,联想入主湖南武陵酒、迎驾、乾隆醉等,业外资本进入将加剧行业竞争。

健身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健身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内部资料稿) 泰实医疗 2019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健身产业概况 (4) 1.1 健身产业定义及产业链 (4) 1.2 健身产业主要政策汇总 (4) 第二部分全球健身市场现状 (5) 2.1 全球健身产业市场规模 (5) 2.2 全球主要国家健身产业情况 (5) 2.3 主要国家健身俱乐部数量 (6) 第三部分国内健身市场现状 (8) 3.1 中国健身产业发展特点 (8) 3.2 健身俱乐部数量 (8) 3.3 健身俱乐部会员数 (9) 3.4 健身器材收入规模 (9) 3.5 中国健身产业规模 (10) 第四部分国内企业竞争格局 (11) 4.1 信隆健康 (11) 4.2 舒华体育 (12) 4.3 威尔仕 (12) 4.4 一兆韦德 (12) 4.5 浩沙健身 (12) 第五部分未来发展趋势 (14) 5.1 健身产业规模预测 (14)

5.2 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高 (14) 5.3 智能化健身趋势兴起 (14)

一、健身产业概况 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健身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 (一)健身产业定义及产业链 健身除了体育含括的项目之外,还有很多内容,例如,写字、唱歌、做家务、瑜伽等。健身大致分为器械锻炼和非器械锻炼。狭义的健身是指以健身俱乐部/工作室为主要场所,并且通常借助体育器械进行锻炼的活动。 健身产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中游主要是各类健身服务,下游则是各类健身服装/装备等。 (二)健身产业主要政策汇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运动健身。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6年6月,为促进健身产业发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对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 2017年8月11日,针对中国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实际,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

2020-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差异化竞争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 差异化竞争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概述 (9) 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9) 第二节医疗器械行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10) 一、研究原则 (10)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研究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4) 第一节医疗器械概述 (14) 第二节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规 (14) 一、医疗器械所处行业分类及依据 (14) 二、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 (15) 三、行业监管体制 (15) (1)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监管力度依次加强 (15) (2)医疗器械生产前需备案或获得产品注册证 (16) (3)医疗器械生产需取得生产备案或许可 (16) (4)第二、三类医疗器械销售需取得备案或许可 (17) (5)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的处理、再评价和召回制度 (17) (6)医疗器械出口需满足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17) 四、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7) 五、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22) (1)“十三五”规划纲要 (23)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3) (3)《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 (23) (4)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 (23) (5)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 (24) (6)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24) (7)中国制造2025 (25)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5) (9)“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5) (10)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25) (11)《“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6) (12)关于深化评审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26) (13)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26) 六、新制定或修订、出台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26) (1)《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 (26) (2)《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7 年修正案 (27) 七、主要进口国的进口政策、贸易摩擦情况 (27) (一)主要进口国的进口政策 (27)

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超长精华版

教育行业深度报告 教育从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一件事。古代时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仅仅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今天,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成出不穷。笔者就曾经见到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举家搬迁。也有一些家长暑期带着孩子去异地拜见最好的老师。 大量的教育机构也在寒暑期推出带有住宿的集训班课程。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美国几乎无法想象。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强烈的“付出”精神。 大量家长在自己身上花钱并不多,但是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巨大,这导致教育行业在中国有比较强的定价权,甚至可以不断提价。长期看,中国教育行业的定价权未来可能比茅台酒都来的强。 可以说,是具有强烈的“中国国情”。在勒庞的巨作《乌合之众》中,他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带有自己特有的基因,最终造就了这个民族的一些特性。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基因中,就对教育非常重视。. 同时随着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生育率的下降等,家长在单个孩子上投入的资源会大大增加,也让教育成为一个中长期能维持高景气的行业。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对教育行业粗浅的研究以及商业模式上的思考。

行业特征: 把中国教育行业进行分类,主要有K12,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这三种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 1)K12,是传统教育向在线的延伸。客户不是学生本人,而是家长。学生本人参与的积极性不是最高,很多来自于家长。很大一部分需求来自于应付考试。 2)高等教育,核心代表是网易公开课(MOOC的典型)和成人补习班。客户是成年人为主,以学习知识为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职业教育,核心代表是达内科技。客户为成年人学习技能为主,竞争力来自于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 显而易见,K12是教育细分子行业中空间最大的。相比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K12有两个不同点。 第一就是很高的留存度。家长送孩子去补习班,只要体验和结果都不错,往往会放好多年。从一年级开始,一路到四五年级。很高的留存率会导致有口碑的K12教育培训机构获得持续不断的用户数增长,优秀的企业会迅速越来越大。

最新全国保险密度与深度调查

最新全国保险密度与深度调查2013-05-16

根据最新公布数字,初步计算出中国内地各省区2012年保险密度和深度。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1143.8元,保险深度为2.98%。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保险密度为1143.8元。比上年提高79.4元,同比增长7.46%。

2012年,全国各地区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4572元)、上海(3497元)仍位居前两位,浙江(1802元)超越天津(1758元)位居第三。 保险密度排名前十位中,有9个来自东部地区,只有重庆来自西部,位居第十。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其中西藏、贵州、青海、宁夏、甘肃、广西、云南等省保险密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 2012年,在保险密度提升的同时,保险深度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略有下降。数字显示,2012年,保险深度为2.98%,较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四川排名仍居前三位。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但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既是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因素在保险业上的显现,也是我国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此前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保险密度方面,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 此外,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接下来依次是中国香港(11%),韩国(10.4%)以及新加坡(6.8%)。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为9.9%。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4%(2008年为3.3%)和5.2%(2008年为4.6%),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我国保险深度要争取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要达到这一目标,保险业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图表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过去13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0.84倍。据中国医药(17.33,1.580,10.03%)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2013年的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57%。 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2,556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3,326亿元,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2013年的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2,预计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10年为14337家,其中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5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16家,国家及省级重点监管企业1863家。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1.6万多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私有企业分别占3%、37%和60%。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且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构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体力量,其资产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的43%。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按地域分布则集中于以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国产品牌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3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2,12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35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0万元、12.5%;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第四是相对国际知名品牌,技术水平比较弱。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精密制造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 2000 年至2012 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2012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 亿元,中国已成为亚洲医疗器械生产大国和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总体而言,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产业集中度依然不够:2014年,20家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上市公司全年销售收入预估为372亿元,占行业总销售额的14.55%。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

2019年区域白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9年区域白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一、区域酒概况:经济增长驱动扩容,消费升级助力价升 (5) 1.1 白酒行业步入成熟期,价格提升驱动增长 (5) 1.2 经济基础影响市场容量,消费升级接力价格带有望跃升 (6) 二、五大区域白酒板块对比:群雄争霸,各具特色 (8) 2.1 百花齐放、竞争激烈的产销大省:苏、皖、粤 (8) 2.1.1 苏粤体量优势明显档次领先,皖酒规模有望持续提升8 2.1.2 苏粤竞争开放名酒汇集,皖酒相对封闭酒企难进难出9 2.2 美酒群集的内陆沿江省份:湘、鄂、赣 (10) 2.2.1 湖南湖北白酒规模略胜一筹,江西消费档次与之接近10 2.2.2 湖北江西地产酒亮眼,湖南外埠酒相对强势11 2.3 高产白酒的西南双星:四川、贵州 (12) 2.3.1 国内产酒大省,全国化布局下以省外销售为主12 2.3.2 白酒消费以本地酒种为主,名酒汇集构建高壁垒13 2.4 兼容并包的中原地区:鲁、豫、陕、晋 (14) 2.4.1 鲁豫规模领先,陕晋量价势均力敌14 2.4.2 鲁豫地产酒小而美,晋陕一超多强龙头优势明显15 2.5 地域广袤、档次提升空间大的北方区域 (17) 2.5.1北方区域人口红利明显,经济基础较弱17 2.5.2区域酒龙头优势明显,结构持续升级18

图表目录 图表1: 11-18年全国白酒行业收入同比增速 (5) 图表2: 05-18年全国白酒产量同比增速 (5) 图表3:白酒行业收入量价拆分 (5) 图表4:18年全国白酒产量前20名省份 (6) 图表5:18年全国各省市白酒产量分布(亿升) (6) 图表6:部分重点省份GDP总量与白酒市场规模对比 (6) 图表7:18年全国各省份GDP体量(万亿元) (7) 图表8:18年各省白酒消费主流价格带(元) (7) 图表9:18年苏、皖、粤GDP和白酒市场规模对比 (8) 图表10:18年苏、皖、粤人口总量对比 (8) 图表11:苏、皖、粤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资对比 (9) 图表12:18年苏、皖、粤白酒市场主流价格带对比 (9) 图表13:17年江苏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9) 图表14:17年安徽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9) 图表15:17年广东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10) 图表16:17年苏、粤、皖CR2对比 (10) 图表17:湘、鄂、赣GDP及白酒市场规模对比 (11) 图表18:18年湘、鄂、赣人口总量对比 (11) 图表19:湘、鄂、赣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资对比 (11) 图表20:18年湘、鄂、赣白酒主流价格带对比 (11) 图表21:16年湖南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11) 图表22:17年湖北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11) 图表23:17年江西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12) 图表24:17年湘、鄂、赣CR2对比 (12) 图表25:四川、贵州GDP及白酒行业营收对比 (13) 图表26:2018年四川、贵州人口总量对比 (13) 图表27:川、贵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资对比 (13) 图表28:18年川、贵白酒主流价格带对比 (13) 图表29:17年四川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14) 图表30:17年贵州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14) 图表31:17年川、贵白酒行业CR2对比 (14) 图表32:鲁、豫、陕、晋GDP及白酒市场规模对比 (15) 图表33:18年鲁、豫、陕、晋人口总量对比 (15) 图表34:鲁、豫、陕、晋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资对比 (15)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前不久在第四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表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他说,依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国将按照审慎的原则,逐步放宽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扩大和深化与世界保险业全面合作的新时期。 龙永图认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这是因为:第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将显现连续稳固的高速进展,经济的进展将制造更大的保险需求;第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商业保险在人民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失业救济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保险业的进展制造前所未有的空间;第三,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证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个越来越富裕起来的社会,为保险业的进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治理学院院长李培均也认为,连续20年国民经济的连续健康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中国寿险业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我国连续保持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GDP一直保持8%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容量宽敞,连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国民经济为寿险的进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社会保证体制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商业保险带来历史性进展机遇。我国是一个社会福利、保证较低的国家,社会养老缺口每年达313亿人民币。鉴于国际普遍实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证制度财政支持不堪重负的现状,以及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企业、个人共同构筑我国社会保证体系,适应新形式需求的社会保证制度为商业保险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进展,带来庞大的养老压力。从业人员结构的改变、投资理念的转型,加大了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同时,公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商业保险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稳固人民生活的作用正在得到普遍确信和认同。 据有关方面估量,201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可望达到2亿人。白领阶层是洋保险进入中国市场后大肆争夺的客户市场,而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白领持币待购洋保险。陈东升称,在国内保险公司存在同质化、缺乏竞争的情形下,此次泰康通过品牌定位、产品创新、服务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正是对加入WTO的一个应对措施。泰康人寿更加关注日益增长的工薪白领阶层,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住房、汽车、保险日益成为白领消费的时尚潮流,以及为那个潮流的到来做如此一个应对的预备,同时对日益增长的那个群体以后向往的生活、价值观的跟踪和描述。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0家左右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经营机构,另有10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建立了约200个代表处。在以后3-5年的一段时期,是保险竞争主体迸发、冲突和融合的时期。因此专家估量保险公司的数量平均每年以5-10家增长,到2005年可能接近100家(不含代理和经纪公司)。

2014年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

2014年医疗器械行业 研究报告 2014年5月

目录 一、医疗器械公司做强做大之路:出身专业、铸造平台 (4) 1、医疗器械行业特有的两极分化格局:平台化&专业化 (4) 2、海外经验:以色列专业化的医疗器械之路VS 美国平台化的巨头公司 . 5 3、借助专业化出身,医疗器械公司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平台化的价值 (8) (1)大而不倒、强者恒强的原则 (8) (2)成长性:内生与外延结合 (8) 二、铸造平台:业态决定并购之路是必选 (9) 1、传统医疗器械业态是当前并购的基础 (9) 2、传统产业链整合模式:横向与纵向的跨越,获得协同效应 (11) 3、整合对管理者的考验很大,成功的并购能带来跨越式发展 (12) 4、国际案例:美敦力,并购与产业整合是战略发展的常态 (13) 三、国内器械行业的并购整合之路已经开始 (16) 1、率先走向资本市场的公司,抢得了并购先机 (16) 2、新华医疗:医疗器械领域的平台公司 (18) 3、鱼跃医疗:建立家庭护理和医用临床两大平台 (19) 4、凯利泰:高端微创介入耗材平台 (20) 5、医疗器械的魅力:药企涉足、非药企业跨界延伸 (22) 四、平台的魅力:当产业资本登上医疗器械行业整合的舞台 (23) 1、平台型器械公司与并购基金的相通性 (23) 2、科华生物: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开创公司发展新的纪元 (24) 五、展望:下一个十年,并购与出售的舞台 (27) 1、并购的平台并不意味着只有加法 (27) 2、价值重估诞生真正伟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28) 六、投资策略:大象无形,寻找各具特色的平台型公司 (28) 1、管理进取型 (28) 2、资金充裕型 (29)

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一、教育行业发展环境 (2) 1、国家政策的支持 (2) 2、经济发展的需要 (2) 3、民众意识的提高 (3) 二、教育行业结构划分 (3) 三、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4) 1、百家齐鸣——促进教育培训发展 (4) 2、多家竞争,市场不正规——发展负面影响加深 (5) 四、教育行业发展挑战 (6) 1、教学资源的优质化 (6) 2、服务模型的完善化 (6) 3、教育技术的先进化 (6) 五、教育行业细分市场对比分析 (6) 1、学前教育 (7) 2、学历教育 (11) 3、专业培训 (14) 六、教育行业网络营销特点及策略 (17) 1、教育行业网络营销的优势 (17) 2、教育行业网络营销存在问题 (17) 3、教育行业营销策略改进 (17)

一、教育行业发展环境 今年来,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从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规模是100亿元,2001年是300亿元,2005年我国的教育培训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疯长。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发展飞跃的环境: 1、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2年底中国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与2003年9月1日生效,随后又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实施细则加以细化。《民办教育促进法》肯定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国家对民办教育执行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并且指出办学者可以获取合理回报。但是由于政策细则的不明确,民办教育培训事业虽有发展,但比较缓慢。直至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较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意见中指出“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同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法【2010】41号)》颁布,意见中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等一些列政策,促进了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大量滋生。 2、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仍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时期,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矛盾: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过大,其中高能耗、高污

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一、保险密度的含义及其变化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2倍和提高了0.9个百分点。200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亿元,增长22.6%;寿险保费收入3592.6亿元,增长10.7%;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539.4亿元,增长19%。保险深度2.8%,保险密度431.3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二、保险深度的含义及其变化 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深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分别只有3.4%和5.2%。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在保险密度提升的同时,保险深度却略有下降。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 如果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去甚远。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保险密度方面,早在2007年,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由此可见,要提高普通百姓的保险意识,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加强保险保障功能,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从国际保险市场发展规律和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看,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 ㈠首先,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是发展保险业的前提,为保险业提供了充足的保源。全球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其保险业的发展是正相关的:经济发展中的数量型和结构型因素,如经济增长、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所有制结构变迁,对保险业发展具有显著、积极、直接的影响;而经济发展中的质量型因素,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则较为间接和轻微;此外,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人口结构层面上分析保险业,还可以揭示出我国保险业目前仍处于数量型扩张、深化程度不足的阶段性发展特点。 ②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保险业是政策敏感度很强的行业,有关立法、政策和制度等因素是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而且社会保障政策、货币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因素也对保险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财政政策而言,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对保险业的发展,包括对公司盈利、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的改进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着保险产业政策的实现以及保险业的发展。就货币政策而言,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险种的开发、保险需求的引导以及投资收益有着重要影响,对保险业来说主要是中央银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