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不动点的奥秘

探究不动点的奥秘

探究不动点的奥秘
探究不动点的奥秘

探究不动点的奥秘

一.不动点引入

在研学课的课堂上老师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在数学函数中的不动点的性质,是指“被这个函数映射到其自身一个点”。老师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取一个浅盒和一张纸,纸恰好盖住盒内的底面。可想而知此时纸上的每个点与正在它下面的盒底上的那些点配成对。把这张纸拿起来,随机地揉成一个小球,再把小球扔进盒里。拓扑学家已经证明,不管小球是怎样揉成的,也不管它落在盒底的什么地方,在揉成小球的纸上至少有一个这样的点,它恰好处在它盒底原来配对点的正上方。

通过具体找到这个点,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了。

纸被揉成球以后,看它投到纸盒底部的影子。纸盒底部的影子区域肯定比纸盒底要小。那么,就取【纸盒底部的在影子内的那个部分】,它肯定对应于纸团里面的某一小团部分。(因为整个底板对应于整个纸团,那么底板的一部分就肯定对应于一部分纸团)

假如去掉纸团的其他部分,那一小团部分同样可以在纸盒底面投影,而且投影肯定比刚才的大投影小,而且在它之内。(因为它是在整个纸团之内)。那么,取这一小片投影(注意这片影子肯定是连续的不会断开,因为纸没有撕裂),当它再往纸团里对应的时候,肯定对应于其中更小的一团。我们再次把多余的纸去掉。

就是说:

整个纸盒对应于纸团

纸盒【在纸团投影内的部分】对应于纸团内的一小块

纸盒【一小块的投影的部分】对应于刚才那一小块内的更小一块

纸盒【更小块投影的部分】对应于更小块中的更更小一块

…………………………

不断地去掉纸无限次,最后纸团只剩下了一个点,它的投影就对应于纸盒的一个点。

这是生活中不动点的例子。老师接下来又举了个函数的例子:定义在实数上的函数f,

f(x) = x^2 - 3x + 4,

则2是函数f的一个不动点,因为f(2) = 2。

也不是每一个函数都具有不动点。例如f(x) = x + 1就没有不动点。因为对于任意的实数,x永远不会等于x + 1。用图像的话来说,不动点意味着点(x,f(x))在直线y = x上,或者换句话说,函数f(x)的图像与那根直线有共点。这个例子的情况是,这个函数的图像与那根直线是一对平行线。

下面老师讲了不动点在函数迭代中的应用。迭代时只有函数单调才有不动点,并

讲了一些例题。

二.不动点定理

如果f 是n+1维实心球Bn+1={x∈R n+1|x|≤1}到自身的连续映射(n=1,2,3…),则f 存在一个不动点x∈Bn+1(即满足f(x0)=x0)。此定理是L.E.J.布劳威尔在1911年证明的。不动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各种各样的方程(如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的求解问题,在数学上非常重要,也有很多的实际应用。不动点定理- 定理启示

建立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是他的突出贡献.这个定理表明:在二维球面上,任意映到自身的一一连续映射,必定至少有一个点是不变的.他把这一定理推广到高维球面.尤其是,在n维球内映到自身的任意连续映射至少有一个不动点.在定理证明的过程中,他引进了从一个复形到另一个复形的映射类,以及一个映射的映射度等概念.有了这些概念,他就能第一次处理一个流形上的向量场的奇点.康托尔揭示了不同的n与空间Rn的一一对应关系.G.皮亚诺(Peano)则实现了把单位线段连续映入正方形.这两个发现启示了,在拓扑映射中,维数可能是不变的.1910年,布劳威尔对于任意的n证明了这个猜想——维数的拓扑不变性.在证明过程中,布劳威尔创造了连续拓扑映射的单纯逼近的概念,也就是一系列线性映射的逼近.他还创造了映射的拓扑度的概念——一个取决于拓扑映射连续变换的同伦类的数.实践证明,这些概念在解决重要的不变性问题时非常有用.例如,布劳威尔就借助它界定了n维区域;J.W.亚历山大(Alexander)则用它证明了贝蒂数的不变性.

这些都是不动点定理的一种延伸。

不动点定理- 等价形式

不动点理论已经成为非线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在偏微分方程、控制论、经济平衡理论及对策理论等领域获得了极为成功的应用。本文首先整合了以往文献关于不动点定理的一些等价形式,然后在H-空间中建立了新型的不动点定理、截口定理及应用。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本文将要用到的凸分析,拓扑空间和集值映射中相关的概念和性质。第二章,整合了不动点定理的一些等价形式。首先,简单介绍了Brouwer不动点定理的几个重要的推广形式,然后通过一系列证明得出不动点定理的若干等价形式:Brouwer不动点定理KKM定理FKKM定理Ky Fan极大极小不等式Browder不动点定理Ky Fan 不等式ⅠKy Fan极大极小不等式的几何形式Ky Fan截口定理Fan-Browder不动点定理Ky Fan不等式Ⅱ。第三章,首先,介绍了H-空间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其次,在H-空间中建立了新的Fan-Browder型不动点定理及其几种等价形式。

不动点定理- 历史

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是代数拓扑的早期成就,还是更多更一般的不动点定理的基础,在泛函分析中尤其重要。在1904年,首先由Piers Bohl 证明n = 3 的情况(发表于《纯綷及应用数学期刊》之内)。后来在1909年,鲁伊兹·布劳威尔(L. E. J. Brouwer)再次证明。在1910年,雅克·阿达马提供一般情况的证明,而布劳威尔在1912年提出另一个不同的证明。这些早期的证明皆属于非构造性的间接证明,与数学直觉主义理想矛盾。现在已知如何构造(接近)由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所保证的不动点,见例子(Karamadian 1977) 和(Istr??escu 1981)。

不动点定理- 示例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很实际的例子来理解。一个例子是大商场等地方可以看到的平面地图,上面标有“您在此处”的红点。如果标注足够精确,那么这个点就是把实际地形射到地图的连续函数的不动点。

地球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自转轴在自转过程中的不变的,也就是自转运动的不动点。

不动点定理- 理论

克纳斯特-塔斯基定理(Knaster–Tarskitheorem)在数学领域序理论和格理论中,克纳斯特-塔斯基定理,得名于克纳斯特(Bronis?awKnaster)和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Tarski),它声称:设L是完全格并设f:L→L是次序保持函数。则f 在L中的不动点的集合也是完全格。因为完全格不能是空的,这个定义特别保证f的至少一个不动点的存在,甚至一个“最小”(或“最大”)不动点的存在。在很多实际情况中,这是这个定理最重要的蕴涵。

λ演算(lambdacalculus)是一套用于研究函数定义、函数应用和递归的形式系统。它由丘奇(AlonzoChurch)和他的学生克莱尼(StephenColeKleene)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Church运用λ演算在1936年给出判定性问题(Entscheidungsproblem)的一个否定的答案。这种演算可以用来清晰地定义什么是一个可计算函数。关于两个lambda演算表达式是否等价的命题无法通过一个“通用的算法”来解决,这是不可判定性能够证明的头一个问题,甚至还在停机问题之先。Lambda演算对函数式编程语言有巨大的影响,比如Lisp语言、ML 语言和Haskell语言。Lambda演算可以被称为最小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它包括一条变换规则(变量替换)和一条函数定义方式,Lambda演算之通用在于,任何一个可计算函数都能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和求值。因而,它是等价于图灵机的。尽管如此,Lambda演算强调的是变换规则的运用,而非实现它们的具体机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更接近软件而非硬件的方式。

邱奇-图灵论题(TheChurch-Turingthesis)是计算机科学中以数学家阿隆佐·邱奇(AlonzoChurch)和阿兰·图灵命名的论题。该论题最基本的观点表明,所有计算或算法都可以由一台图灵机来执行。以任何常规编程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都可以翻译成一台图灵机,反之任何一台图灵机也都可以翻译成大部分编程语言程序,所以该论题和以下说法等价:常规的编程语言可以足够有效的来表达任何算法。该论题被普遍假定为真,也被称为邱奇论题或邱奇猜想和图灵论题。

不动点定理- 其它

克莱尼不动点定理(Kleenefixed-pointtheorem)在数学中,序理论的克莱尼(Kleene)不动点定理声称给定任何完全格L和任何连续的(因此单调的)函数f:L→L

f的最小不动点(lfp)是f的升Kleene链的最小上界

三.不动点的数学应用

不动点原理是数学上一个重要的原理,也叫压缩映像原理或Banach不动点定理,完整的表达:完备的度量空间上,到自身的一个压缩映射存在唯一的不动点.用初等数学可以这么理连续映射f的定义域包含值域,则存在一个x使得f(x)=x

不动点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一般的拓扑空间上.假设X是拓扑空间,f:X→X是一个连续映射,且存在x∈X,使得f(x)=x,就称x是不动点

1 利用f(x)的不动点解方程(牛顿切线法)

2 利用f(x)的不动点求函数或多项式的解析式

3 利用f(x)的不动点讨论n-周期点问题

4 求解数列问题(求解一阶递归数列的通项公式)

5 求解一阶递归数列的极限

这是利用不动点开立方(牛顿切线法)的例子

开方:

公式:X(n+1)=Xn+(A/Xn^2-Xn)1/3设A=5,开3次方

5介于1^3至2^3之间(1的3次方=1,2的3次方=8)

X_0可以取1.1,1.2,1.3,1.4,1.5,1.6,1.7,1.8,1.9,2.0都可以。例如我们取2.0.按照公式:

第一步:X1={2.0+[5/(2.0^2-2.0]1/3=1.7.}。即5/2×2=1.25,1.25-2=-0.75,0.75×1/3=0.25,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

2-0.25=1.75,取2位数值,即1.7。

第二步:X2={1.7+[5/(1.7^2-1.7]1/3=1.71}.。

即5/1.7×1.7=1.73010,1.73-1.7=0.03,0.03×1/3=0.01,输入值小于输出值正反馈

1.7+0.01=1.71。取3位数,比前面多取一位数。

第三步:X3={1.71+[5/(1.71^2-1.71]1/3=1.709}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第四步:X4={1.709+[5/(1.709^2-1.709]1/3=1.7099}.输入值小于输出值正反馈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调节,第一步与第三步取值偏大,但是计算出来以后输出值会自动转小;第二步,第四步输入值偏小,输出值自动转大。X_4=1.7099.

当然也可以取1.1,1.2,1.3,。。。1.8,1.9中的任何一个。

当你打开地图,找到你所在的位置,也许你不知道,但是你验证了一个数学中重要的定理——“不动点原理”中的“压缩影像定理”。如果你的地图还很不规则,严重的变形,那么你还做了数学家认为很困难的事—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不动点。

解方程无疑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诸如代数方程、函数方程、微分方程等等,这些方程都能改写成?(x)=x形式,这就是不动点原理,数学家证明了很多不动点存在定理,但是具体找到不动点,除了特殊情况,依然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不动点原理有很多种形式,涉及到很多数学分支,有关科普性的介绍可以参见前文,在此我们不展开详细讨论。

不动点原理有着很直观的几何意义,本文我们通过几个例子,试图使大家对不动点原理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例一

假设你有一把精确的理想米尺A、将A缩小为B(不要求均匀按比例),再任意的放到A上,这时在相同的位置上,A与B刻度很可能不同,例如B的10cm也许在A的15cm上。但是,不动点原理告诉我们,B上必有一点,在A,B上有相同的刻度,即所谓的“不动点”。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一过程:如果一条线段经过连续变换F,但其每个点仍然在这个线段上,也就是F(A)包含在A中,则必有一点位置c不变,即F(c)=c。

如果是按比例缩小,我们可以用几何方法很容易证明这一命题。对一般情况,我们可以这样直观的证明:

设A的参数是t,压缩变换F: A→B(A包含B),假设F可微分,v=dF/dt。想象两只蚂蚁a、b分别在A,B的起始端向终端爬行,a以速度1匀速运动,b以速度v(变速)运动,则a,b在相同的时刻分别在A,B的相同刻度上,直观的看,必有某个时刻T,a,b相遇,相遇的点就是“不动点”。

(但是要是具体找出这个点,随着F的复杂性会变得很困难。)

例二

我们再看二维的情景:将地图A,例如中国地图,缩小(不要求均匀按比例)后记为B,将B任意地放到原图A上,地图B的每一个点在A上都有了新的位置,也许B的北京在A的上海位置,南京在成都位置。但不动点原理告诉我们:B上必有一个点位置没有动,即该点在两张地图A、B上表示相同的位置。X

如果按比例缩小,我们可以用平面几何(不很容易)证明【3,p138】。对一般情况,这个例子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直观的证明(如果学过区间套定理,可以利用该定理证明,证明思路可参考后面列举的一段微博对话),但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很直观的解释:

想象你有一台精确的理想GPS,但是屏幕严重变形,如此,屏幕上显示一个变形且缩小的中国地图。如果我们把中国国土看作一个大的地图A,GPS屏幕上的地图看作这个地图的缩小B,那么屏幕上显示你当前位置的点就是这个所谓的“不动点”。

事实上,当你用地图查找你所处的位置,就是寻找不动点(附近)的过程,假若你的地图又很不规则,那么你正在做一件数学上很困难的事情,找到不动点(附近)。

例三

再看三维的例子:我们把一块理想的蛋糕A从各个方向(不一定各向均匀)压缩成B,并在A内部任意移动,则不动点原理告诉我们:蛋糕中必有一个点没有位移,即不动点。

类似例二,直观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把中国国土连同1000米上空看作一个大的蛋糕,假设你有一台未来的三维精确理想的GPS,而且假设你在空中悬浮(坐飞机,热气球?),你可以想象这个三维的GPS就是那个压缩后的蛋糕,这个GPS显示的你当前位置就是这个不动点。看过上述3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只是同一个问题在一、二、三维空间的直观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图像压缩”了,因而,这一现象在数学中称作“压缩影像定理”,它是诸多“不动点原理”中的一个,“压缩影像定理”有更一般的表述方式。

四.不动点的生活意义

回家后,对不动点问题的好奇促使我们对其继续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不动点在经济中的用处也很大:近些年来, 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生产规模扩大, 垄断势力增强, 人们要谈判、合作、讨价还价, 但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个人理性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之上. 随着这种竞争的日益加剧, 各种策略和利益的对抗、依存和制约, 使博弈论(主要是非合作博弈, 而非合作博弈理论中最重

要、最核心的概念是Nash均衡)达到了全盛时期, 由它的概念、内容思想和方法出发, 已经并将继续几乎全面地改写经济学, 也并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Von Neumann就零和(所有局中人的收支和为零)的情况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均衡点的存在, 在1944年宣告了博弈论的诞生.1950年, Nash考虑了人非零和的情况, 他研究了人有限非合作对策(每个局中人的纯策略均为有限个, 均考虑混合策略), 分别应用Brouwer不动点定理和Kakutani不动点定理证明了Nash均衡的存在性.这一模型实际上假定:(1)对每个局中人来说, 所有信息都是公共的、完全的、对称的;(2)每个局中人都是完全理性的, 都能在各自策略集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对应用来说, 以上两个假设太理想了, 也太苛刻了, 因为它要求每个局中人都是神——无所不知且无所不能. 因此,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 关于博弈论的研究就主要是数学家们的“专利”, 大量的论文也主要发表在数学杂志上, 经济学家们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很高的热情, 而数学家们则总在日夜辛劳, 不断地改进和推广着各种定理.Harsanyi和Selten的工作分别在这两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思想, 大大扩展了博弈论的应用(他们二位都是有数学背景的经济学家), 正因为如此, 他们才与Nash一起, 获得了1994年的经济学Nobel奖.

探寻汉字“里子”,激发写字激情

探寻汉字“里子”,激发写字热情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刘明莉 [摘要]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拨云见日”的勇气,摒弃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更多地着眼于汉字本身的“里子”,教授给学生真正可靠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写字兴趣才能得到内在的、持久的激发! [关键词] 汉字魅力写字教学激发兴趣 提及中国的汉字,刘湛秋在《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赞叹: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性十足的小精灵,“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汉字的魅力不仅仅体现于它的独特性,还在于每一个汉字都饱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流淌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所以,当孩子怀着憧憬第一天走进学校,第一次真正接触汉字时,我们应该怎样把祖国的文字介绍给他们认识?怎样让他们发现汉字背后的无穷魅力?怎样让他们真正爱上自己的文字?我想,这是每一位负责写字教学的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大问题、大前提。只有确立这样的使命感,我们的教师才能真正为学生打开汉字王国的兴趣之门。 然而,现今的写字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一是教师对写字教学的认识和研究不够,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二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不自觉的会用错一个罚十遍甚至罚百遍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学生的写字兴趣在这样重复的惩罚下消磨殆尽,甚至为了追求考分,有时任课教师还会将课程表中的写字课舍去。三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枯燥的、周而复始的、一笔一划的讲解,课堂教学索然寡味,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打不起精神,往往把写字看作是沉重的负担。再加上电脑运用的普及,手写汉字在很大程度上被代替,汉字被逐步异化

《探究因特网的奥秘》教案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下 第二章第二节探究因特网的奥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相关的基本概念WWW、URL、IP地址、主机域名等的含义和作用。 2) 了解统一资源定位器的格式。 3)了解IP地址与主机域名的关系。 4)了解配置服务器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指向同一网页的不同格式地址的访问体验因特网上的信息访问方式。 2)经历选择和了解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过程,初步知道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通过对因特网信息访问的解读,消除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 2)能在操作网页制作工具的过程,初尝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的喜悦,激发对下一章内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统一资源定位器的格式。 教学难点: 了解配置服务器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上网的基本过程,我们说过,我们能够上到一个网站,是因为别人在那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服务器,上网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因为因特网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在网上安个“家”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因特网的奥秘。

二、创设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一根神奇的网线我们就能浏览到世界各地的网站?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从网络中计算机的协议和信息统一存在格式、探询建网站方案等方面提出了本节内容的学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实现人机交流的,其中主要服务就包括WWW(world wide web)服务,WWW中文名称叫做万维网,起源于欧洲物理粒子研究中心,指远程访问系统通过提供统一的接口访问不同类型的信息,后来演变为我们通过浏览器就能访问一页页图文并茂的网页,轻击鼠标就能在网页中轻松跳转。WWW服务也就成为因特网上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服务。 因特网上提供信息的服务器很多,我们必须使用统一资源定位器即URL格式来实现资源的快速定位。即:协议名://IP地址或主机域名/路径/文件名。 网络IP地址和域名都是唯一的,比如IP地址是由4段数字组成,而域名则是我们平时输入的网址。 三、学生小组讨论,网上实践。 小组讨论:我们常用的教育网站也有唯一的IP和域名吗?指导学生理解域名或网站IP的唯一性,利用“全库网123查”查看汕头各个教育网站的IP地址及相关信息,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 四、深入因特网的信息服务。 介绍服务器和服务端软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对应的关系。 用浏览器可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看到网上信息,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网上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叫服务器,它们是由安装了服务端软件的高性能计算机来实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的帮助看到计算机设置的各个网站了。常见的有windows的组件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计算机也设置成一台服务器,把自己的窝安在我们的网上。 布置任务:为计算机添加IIS服务端软件。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演示配置方法并指出默认网站的根目录。 网站就是设置的文件夹,网页就是夹中的超文本格式文件。 五、探询建网站方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优秀说课稿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的《寻找身体上的“秘密”》。下面我想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这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次活动的定位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如何才能体现出真的好玩呢?我们想到了人体本身,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发现人体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据及彼此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度量单位的认识,发现人体中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和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 (2)能力目标:在获得自己的一柞、一步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获得自己的一柞、一步、一庹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直尺、卷尺、表格等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选择“情境教学法”、“自主实践法”、“合作交流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目标的定位、教法,学法的要求,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3、自读教材,开阔视野 4、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5、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利用情境图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同桌相互测量,测量后发现拳头一周和脚长差不多是真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身体中其他秘密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设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身体中其他秘密

第3单元 识字1 神州谣(教案)

第三单元 传统文化 砖砖瓦瓦,建起高楼大厦入云霄;枝枝叶叶,连成广袤森林结绿障;点点滴滴,汇就大江大河涌波涛;笔笔画画,构筑方块汉字意无穷!那汉字啊,如谜,藏千般深意;如画,绘斑斓万象;如诗,寓无限诗意。 走进本单元,走进小韵文,我们能领略祖国风光的壮丽和人民的团结,感受不同的节日氛围和节日习俗,学习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欣赏美食图片,了解烹饪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能知道许多基本知识,学会不少汉字,还能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朗读重点在于读出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注意儿歌中的停顿。 学会在朗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文 神州谣 这是一首篇幅短 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 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 望。 朗读课文,感受祖 国山河的壮美;能在语言环境中感受“奔、涌” 等词语的表达效果;积 累词语。 2课时 传统节日 本文是一首以我 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 韵文,生动地展现了中 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2课时

识字 1神州谣 文 本 分 析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全文有四个小节。第1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2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3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4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 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 学 重 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 的壮美。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歌曲《大中国》及祖国风光视频)师生互说。 师: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体的数学奥秘

人体的数学奥秘 〖案例与评析〗 片断一:探求脚长与身高的关系 谈话:今天的数学课,要研究的内容跟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关系。 警察叔叔破案实在让人钦佩。有一次,公安局的小王在一个案发现场发现一个25厘米长的脚印,他沉思了一会儿,果断地说:“嫌疑人的身高大约在175厘米”嗌!怎么回事啊!他有千里眼吗?那你们猜猜,小王叔叔是根据什么推测出罪犯的身高的? 1、猜测身高与脚长的关系 2、讨论研究策略 师:猜测需要验证,验证需要策略、需要方法,你们打算怎样研究,从而让人相信呢?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整理板书:①收集数据;②计算、发现;③再次验证。 生1:我打算量出自己的身高与脚长,然后算一算。 生2:我打算量我们小组4个人的身高与脚长。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人多点,情况也多一点,得出的结果也会准确些。 生3:那4个人也似乎不够多啊! 师:是的,选取的研究对象数量越多范围越全面,研究得到的结果也会越准确。 3、研究发现 师:看来你们需要数据,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老师为你准备好了2组数据,请你们选择一组数据来研究,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大家交流。(一组是小朋友的身高和脚长数据,另一组大人数据。) 4、汇报研究成果 ⑴先汇报其中一组数据 生:我们选择的是大人数据,发现这些大人的身高大约都是脚长的7倍。 师:选择大人数据的还有哪些小组?你们是否有类似的发现? 师:这种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生1:脚长大约是身高的1/7。 生3:也可以说,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师:很好!能用上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⑵再汇报另一组数据 ⑶概括脚长与身高的关系。 通过这两组大人和小孩的数据分析,你有什么共同发现吗? 5、小结: 师:那小王叔叔是否也是根据这个关系来推测的,我们来算算。 师: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对于一般人来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身高与脚长都存在这样的关系。(当然也允许有特殊例子存在) 6、提示课题,推测人体中其他奥秘 师:经过我们的猜测与验证,我们知道了人的身高与脚长的关系。原来人体中还有这样的数学奥秘,(板书课题:人体的数学奥秘)其实像这样的数学奥秘在我们人体上还有很多,那你觉得在我们人体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存在类似的关系? (评析:以探求人体的身高与脚长的关系为切入点,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再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猜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适时提供必要的数据,巧妙处理了“充分探究”与“时空局限”的矛盾,凸显了探究方法,保障了探究能力形成。随后,以此为基础,激励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人体与数学的奥秘关系。)片断二:洞悉头高与年龄、身高的关系 1、出示一组图片:青少年头高与身高的不同比例图 师:你看出了人体中的哪些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生:头高与身高存在倍数关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倍数越来越大。 师:你们这个年龄头高与身高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12岁左右少年的身高是头高的7倍左右。 师:你能知道自己头高多少吗?算算吧!汇报。 问:他们的头高都一样吗?为什么?(因为身高不同) 师:你们猜猜老师身高多少? 师:老师脚长23.5厘米,头高21.8厘米,选择一种方法来算出老师的身高。 汇报计算结果:23.5×7=164.5厘米,21.8×7=152.6厘米 师:到底哪个才是老师的身高呢?

岩石书——字理教案

字理教学设计 《岩石书》字理识字析词教学设计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第二小学韦维 案例设计意图: 《岩石书》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本文生字较多,教学中,我就抓住“岩”、“册”“富饶”两个主要生字和一个关键词,运用图文演示法,按照图形--古体汉字--楷体汉字的演变顺序,运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教学,这样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既识字析词,感受中国汉字的无穷魅力,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富饶”、“化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运用字理与游戏中掌握生字、新词。 (2)在自读与合作中了解“书”指什么,有什么内容。 (3)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书”的巨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有独到的读书见解。 (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法:引导,点拨,让识字富有情趣。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字词卡、多媒体课件、石头、放大镜、自制书签。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同学们都爱上了读书。你都喜欢读哪些书呢?(学生汇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非凡的书。出示课题,齐读两遍。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课件展示岩石书)学生欣赏。欣赏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他们的作者是谁吗?(大自然) 这些是大自然在岩石上画的画,他会告诉我们很多大自然的秘密,我们称他为——岩石书。 3、板书课题。 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举起小手书空。 4、读课题。 5、学习“岩”字。 (1)你知道岩石在什么地方吗?(2)仔细观察这个“岩”字,你有什么发现?那什么是"岩石"呢?看着这个"岩"字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山石就是“岩”石。) 原来"岩"就是山上的石头呀!咱们来认识一下"岩"字吧,岩,甲骨文像山头有很多块石头。造字本义:突显于山体表面的嶙峋石块。早期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晚期篆文省去"山" ,加(严,险峻),写成会义兼形声的“巖”,字形繁化。俗体楷书恢复甲骨文本义,写成"岩"。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2.4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第二章教学核心内容之一。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和检索、知道如何从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基础之上,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培养学生如何鉴别因特网上信息真与假,对网上信息资源重新评估的能力。本节课内容采用一节课教学课时(45分钟)。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他们动手能力强,同时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鉴别能力,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性分析问题、鉴别信息能力能力比较薄弱。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探究法。三.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利用CARS去鉴别信息。 ⒉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知识迁移(网上购物),让学生掌握信息鉴别的一些方法。 ②通过学生探究协作和老师评价小结,让学生全方面掌握网上资源评价的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与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案例一、案例二。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屏幕投影:案例一“义乌新客运站搬迁事件”和案例二。 案例一:随着飞机场扩建的确定(换句话说就是移飞机场已不可能),最近听有关权威人士说,后宅的火车站将会影响飞机的安全起落,所以初步确定义乌新的火车将搬到上溪镇详贝村附近,将来上佛线和四海大道将成为主干线! 问:最近这件事在义乌闹的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提问。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汉字字理与汉字教学 朱永平 Yongping Zhu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摘要 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西方文字,音义联系直接,汉字却是形义关系密切。由于汉字的这个特点,故分析汉字组成的字理、释形索义便成为汉字研究、教学的一大传统。为探究汉字字理对词义和汉语教学的解释力与适用性,本文首先厘清字理与汉字教学中释形索义的一些问题和注意要点;其次通过对新创字“钚”和“氡”的形义分析说明字理与词义的关系。最后对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提倡汉字字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字理实用教学法”。 本文所说的字理是汉字形体中所蕴含的结构规律、构形理据、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等。如常说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就是总结了这四种类型汉字的构形理据,表现了这四种范畴内的汉字字理特点。可以设想,在造字初期,先民们一定是苦思冥想描画恰当的字形以表达与概念相关的词义。为理解方便,且受语言经济规律的制约,文字的部件应简约,构形规则需具有可类推性和可理喻性,以较少的类符,如形符、义符和声符,按一定的规则搭配以管驭无限的义项。如此文字使用者也就易于依据总结得出的造字规律,构形字理来分析字形以推导其代表的意义。简而言之,造字的过程是人们以词表义,以字记词;而解字的过程则是人们根据文字的规律,分析出字理,推导出词所依托的字义来。 由于汉字的字理是系统总结汉字规律得来的,所以依循字理,人们可以造新字,亦可以推测出汉字的意思来。如“钚”和“氡”这两个新创字。科学家们根据这两个元素的物理属性取plutonium的符号pu音和radon中的don音,造出了书写 上述两个词的汉字。在解字的过程中,稍有文字知识的人,都会知道第一个字与金属有关,发音大概是“不”;而第二个字与气体有关,发音可能是“冬”。这是依据汉字的“形声”字理推导得来的,因第一个字的偏旁“钅”为金属类(义符),而“不”表示这个字的发音(声符);第二个字的部首是“气”归气体类,而部件“冬”表示此字的发音。造这两个新字的人,其依据的是汉字造字的“形声”原理,而解字的人遵循的是同样的汉字构形理据。 由此看来,字理在释形解义上有很强的解释力。借鉴汉字字理并结合教学 实际,本文建议可采用一种“字理实用方法”指导汉字教学。此法不拘泥于字字必有来历,但也不随心所欲解释汉字,具体操作可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依传统字理:如传统上对“日”,“月”,“明”,“河”等字的诠 释。 2.以通识为准:如《说文》中的有些解释虽然有误,但却可为汉语教学实 际而用。如:繁体字“東”字,《说文》:“東……从日,在木中”。

《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第二单元第三节接入因特网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网络技术应用》(地图版)第二单元《加盟因特网》的第三节,是为 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网络基础知识后进一步认识网络而设置的章节。本节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从实用性角度与学生一起探究因特网的接入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因特网的运作原理并正确使用因特网。 【学情分析】经过必修部分和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使用网络及操作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同时接入因特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故具备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不同学生间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使用计算机熟练程度不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另外个别学生在教学中可能易被电脑吸引而忽视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提供因特网服务的组织和它们各自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2、知道单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式,并了解几种接入方式的主要区别。 3、了解多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技术,并知道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和用途。 4、掌握最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ADSL )的配置。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网络和自身经验获得本地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接入方式的详细资料,学会比较各种接入方式的优劣。 2、规划小型局域网接入因特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因特网接入过程,体会共享因特网连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学重点】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各种接入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多台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难点与重点分析】本课中提到了许多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其中涉及到了相应设备及网络拓扑,要学生一下子理解这些设备的作用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认为本节重点应该是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各种接入方式的特点。由于学生平时对局域网接触较少,对局域网相关知识的理解有限,难点是多台计算机因特网的接入。 【教学方法】目标体验教学法、任务驱动、合作学习、重点讲解。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评价指导。 【教学环境】硬件:可连接因特网的微机教室。软件: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电子教室。 【学时安排】 安排2学时完本节成教学任务,本课为第1 学时。

《因特网的应用》教学设计(用)

《因特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常见的因特网应用”,“如何用好因特网”和“网络空间的责任与安全”。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因特网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前几节课的内容相比,本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平时与因特网的接触,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信息网络和网络的构成要素,并且对因特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局限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方面,对于因特网的其他应用技能了解的不多,本课旨在让学生对因特网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好因特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应用常识。 (2)熟悉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 (3)增强利用网络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网络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4)建立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利用好因特网。 难点: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 五、教学策略: (一)教法:采取谈话法,教师演示法。 (二)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环境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室系统。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 【学习指导语】相信同学们对网络一定不陌生,现如今,因特网飞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人们亲切地把它叫做信息高速公路。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中的视频《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指导语】看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习指导语】看来同学们对因特网都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因特网的一些应用常识。 板书课题:因特网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视频来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1.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的应用让人目不暇接,我知道同学们都是网络小高手,你们利用因特网做过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学习指导语】看来大多数同学们平时对因特网的应用还只局限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方面,其实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用途。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展示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学习指导语】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游戏,聊天,看视频,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学习、读书,了解新闻时事、购物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因特网的应用,让他们知道除了娱乐功能外,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2.如何用好因特网。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的应用可真不少,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因特网的这些功能呢?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个故事。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曲别针换别墅》 【学习指导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拨。 【学习指导语】要想利用好因特网,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意识,把因特网当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比如,在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时,先到网上搜索一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追根求源 探索汉字奥秘

追根求源探索汉字奥秘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汉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字,记载着历史的变迁,传承了中华的文明。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她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她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性格,汉字是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的精灵! 学生掌握了汉字,就能阅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在科技的殿堂里快乐成长。汉字,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低年级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他们对探索汉字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标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同时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质量。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现有的识字方法毫无兴趣,在识字时觉得枯燥、乏味,识字效果差,一小部分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在独立阅读上有困难。 而这一次“说文解字”进课堂正是针对学生这一现状,给字追根求源,让学生探索汉字的奥秘。《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说文解字》的旨趣就在于“说文”、“解字”,即一方面阐述每个独体字的字形的含义,一方面解析每个合体字的构成情况,指明合体字由哪些偏旁构成,以及每个偏旁在记录语词汇的音和义中起什么作用。六书

“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引擎”教学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引擎”教学案例 绥芬河市第二小学房建国 一、教学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网络工具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是引导者,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了解了一定因特网知识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通过小组合作及分层完成任务,解决学生间的水平差异。 5.充分利用积极性因素,从而促进学习。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搜索引擎》信息技术教材第4课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网上漫游》和《网上学知识》这两堂课的基础之上的一节内容,在本模块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第五课《网上寻宝》一课的学习。从教材内容来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从内容结构上看,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使教

字理教学心得体会

字理教学心得体会 字理教学心得体会 字理教学法又名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字理教学的心 得体会,欢迎借鉴! 揭示汉字的美感,培养学习兴趣。汉字是美的。它以结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 为纸上音乐舞蹈。写字教学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通过老师的分析 讲授,使学生感知到文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 间美,他们一定会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从而由衷地产生学 习的愿望。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 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 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 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 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 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儿歌和猜谜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笔画造型等编成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儿歌。如在教学“坐”这个字时,我让学生猜谜语“二人土上坐”,学生们异口同声喊出了“坐”这个字,书写时学生们发现“土”中一竖写在竖中线上,教学“春”这个字时,我问学生“三人一日去春游”打一字是什么?他们猜来 猜去都没有猜到,直到我在田字格中写下这个字时,他们才恍然大

《字理识字法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字理识字法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叶连忠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在一、二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又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现在识字教学的实际来看,我们教师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普遍低下,学生学起来很苦、很吃力,效果很不尽人意。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地识字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课题的界定袁晓园先生指出:“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 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而“字理识字”则是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一种识字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时间研究,

正是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及人的认知心理,突出汉字的表意性,以汉字的构形理据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意义识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2、主体教育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语文。3、学生思维特点: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2 4、遗忘规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不均衡,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识字教学的巩固还要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在新认识的生字尚未遗忘时就开始巩固练习,使新知识在大脑中的痕迹得到加深,建立起牢固的神经联系。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探索字理识字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丰富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像。尽早开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五、课题的研究对象2011—2012 学年度一年级小学生。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4472433.html,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探究 作者:黄佳玮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12期 内容摘要:“互联网+”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是大数据时代的潮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要契合时代进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助力区域教研,本文中我将以教研员的身份,就“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研进行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教研 “互联网+”的概念来自于经济领域,其是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各行各业无缝隙地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从本质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一体化结合,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产生的新生事物。传统的教育依托纸质媒介,教师通常会利用黑板、粉笔、教材等材质传播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会重复地引用单一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局面。“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上述现象,当代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以数字化信息媒介为主的传播方式之上,打破了时空的条件限制,教师不需要再担心他们的教学资源匮乏问题,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将从三个层面阐述我的教学探究,以此与同仁朋友共勉。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变革,其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还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模式由线下面对面交流变成了线上数字化交流,如果我们有急事寻找他人,可以直接将传达的信息通过网络途径发送给对方,避免了线下无法随时与他人进行互动的不便;我们在选择需要的商品时,无须到实体店进行采购,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订购相关产品,大大地节省了我们的时间精力;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影响下,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们只能通过在办公室询问教师的方式进行解决。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传播媒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不但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隔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享有个性化的教育权利等。“互联网+”是科技化和智能化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人类与人类之间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动态,各方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就是一种数字信息化的生态环境,信息交流、商业交易和社会生产一切依托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这就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途径不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各方的教学资源,而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不用局限在线下单一的途径中,而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展开多种多样的互动模式,他们就如同被镶嵌在一张大网上面,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因特网多媒体技术教案

因特网多媒体技术教案 一、课程题目 因特网多媒体技术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工作思想; 2、通过学生体验流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加深对流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解; 3、感受因特网多媒体技术的魅力,树立正确应用多媒体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工作思想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讲授课、实践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1、上节回顾 简单回顾上节课因特网信息交流内容。因上节课留了五个练习题供学生作答,因此本节课边做练习边回顾上节课主要知识点。主要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法。此过程约3-4分钟。 2、新知探究 教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用英特网干什么?学生回答查阅学习资料、看视频、听

音乐、聊天、玩游戏。则让学生马上体验实践,按照要求分别去网易公开课、CCTV节目官网、中央电视台试听在线观看视频,看的过程中比较三个网站在播放视频方面有什么区别。让着生带着问题看视频,便与学生后面学习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利于理解。此过程用时约10分钟。 结合刚刚的看视频体验活动来解释多媒体技术的含义,以及常见的压缩媒体文件格式。因这些压缩文件都需要先下载才能播放,很不方便,所以流媒体技术应用而生,街是流媒体技术的含义以及常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结合用水龙头接水的例子来解释,更加通俗易懂。此过程用时约6—7分钟。 接下来介绍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以及实现虚拟现实的三种技术:URML语言、全景环视技术、Java语言。详细介绍前两种技术,教师结合一些网站让学生自己体验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边体验边解释含义。结合百度地图全景模式、太阳系360°全景等网站来讲解虚拟现实技术,便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此过程用时约10分钟。 3、巩固实践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去教室提供的网站进行体验,了解因特网多媒体技术奥秘。此过程用时约15分钟。 反思:本节课主要讲的一个知识点是流媒体技术,因为平常生活中并不会听到这个技术,所以学生完全不了解,举例解释之后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讲虚拟现实技术的时候展示了几个有趣的网页,学生兴趣度较高。所以教师在以后生活中应当多关注新现事例,争取运用到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探讨字理识字的重要性

探讨字理识字的重要性 汉字是用来记写汉语的工具,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汉字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借助汉字的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通过溯源图、抽象图、古代汉字、正楷字这一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使学生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也有初步的感知。 当然,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汉字已变得字理不太明朗,还有一部分已经变化,失去了理据,不过这部分字是少数。我们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理识字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其中蕴涵着许多造字的规律。教学时,在有意无意间渗透这些规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识字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识记汉字的兴趣。 如:长春版第一册教材的大部分生字是象形字,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并非易事。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火”时,在屏幕上出示它的溯源图,是一个火苗的形状,然后逐渐演变成现代汉字“火”。学生在看到这一演变过程时,脸上就会洋溢着兴奋,眼睛就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说,字理识字能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兴趣。 二、字理识字有助于增强记忆 我们的汉字被称为“方块字”,这旨出于若干个极其抽象的笔画组合而成。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识字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成了入学儿童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儿童产生厌学语文的心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点,提高识字的效率?我认为字理识字法的介入,有助于增强记忆,使学生识字的质量大大提高。因为在字理分析的过程中,教象形字,引导儿童观察、分析事物的形状特点和意义,使儿童的感知由表及里地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知觉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教会意字,引导

(完整)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完整)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的全部内容。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熟悉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比较,并能够根据使用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有效的交流 (2)归纳总结实时和非实时信息交流方式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C/S、B/S结构的特点,为选择恰当的方式实现网上信息交流提供依据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交流工具,探索各种交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在使用不同信息交流工具时,掌握使用方法,并初步探究其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2)认清网络交流工具这一“双刃剑”的作用,力图使学生在日常网络交流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规,进行健康的信息交流 教学重点: 1、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2、根据意图选择恰当的方式实现因特网上信息交流 3、认识网络交流工具这一“双刃剑"的作用,正确使用信息交流工具 教学难点: 1、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 2、因特网应用服务的主要工作模式(C/S、B/S架构) 教学手段: (一)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广播教学系统(能实现教师机广播、学生分组、学生机示范、文件传输、学生机发言等功能),“腾讯QQ"软件,Microsoft Word软件,专题学习网站,相关视频 (二)教学策略: 采用分组、任务驱动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