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必修1学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1学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1学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1学考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通常取大地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第n 秒内”时间都是1秒,“前n 秒”时间是n 秒,

4、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5、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6、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比如:位移、速度、力、加速度等

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直接求代数和。比如:路程,速率,质量,密度,时间,时刻 7、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单位:米/秒(m/s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

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8、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公式:a=

t

v v t 0-,单位:m/s 2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v ?(速度的的变化量)方向相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at v v +=0 (2)位移公式 202

1at t v x +

= (3)速度与位移式 ax v v o 22

2=- (4)平均速度公式 2

0v v t x v +==

2、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02

v

v v t +=

3.运动的图线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一时间图像(x—t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一t图)。

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像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要搞清楚。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

x一t图 v一t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

遇时的位移

⑤t l时刻物体位移为x1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

在O~t1时间内的位移)

4、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gt

v=②位移公式:2

1

h

2

gt

=

③速度—位移公式:gh

v2

2=④到地面所需时间:

2h

t

g

=

6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小于6V,一般是4V~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

使用时注意:先穿纸带后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步骤: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上。

2.将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的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了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从能看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点子的间隔数为(N-1)个,纸带的运动时间:t=0.02×(N-1)s.

5.用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大小

6利用公式t

x

v =

计算出纸带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是矢量。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由G=mg 计算,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9.8m /s 2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弹性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如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

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而指向被压和被支持的物体。 (4)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 计算,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①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5.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6、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7、力的合成分解方法 :。

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

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

方向,如图a。

2)三角形定

则:求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从F1的起点指向F2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b

3)正交分解法基本步骤

a)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一般选共点力的交点为坐标原点,直角

坐标系x轴和y轴选择应使尽多的力

落在坐标轴上

b)正交分解各力

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

轴和y轴上,并在图上标明,标出力

与x 轴和y 轴的夹角,然后列出x F 1和y F 1数学表达式 如分解1F 为x F 1和y F 1,数学表达式

x F 1=1F cos 1θ y F 1=1F sin 1θ

c )列出x 轴方向上的各分力的合力和y 轴方向上的各分力的合力的两个方程。然后再求解

123x x x x F F F F =+++? 123y y y y F F F F =+++?

8、规律:1)若1F 和2F 在同一条直线上

a.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

b.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

较大的那个力向。

2)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 ,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9、受力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2)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第四章、牛顿运动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 ma 合=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重量)

千克(公斤)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5、关于超重和失重:

1)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匀速或静止)a=0 F=mg

2) 超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a 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超重 N F - mg=ma 失重 mg -N F =ma

3) 失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a 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完全失重:如果物体的a=g 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 微粒与物质的量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5.定容 6。摇匀7 装瓶贴签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精确解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 纯方 法 适用范围举例 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 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 晶法 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 【精细剖析】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③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④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⑤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②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③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④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 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剖析】苦卤中含有溴,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吹入空气,将溴分离出来,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再通入氯气,生成溴,然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学考复习知识点必修一

第1单元 走进细胞 1基础知识梳理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1.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无细胞结构,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1.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1.1.1共分为9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1.1.2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1.1.1.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对光、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然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视野亮度,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规律:①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②物像与实物移动方向相反。 进行光合作用。 1.2.4藻字之前带颜色修饰的除蓝藻外,其他均为真核生物。菌字之前带螺旋、弧、球、杆等修饰字样的一般为原核生物。 1.3细胞学说 1.3.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1.3.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3.3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1.3.4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1.3.5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3.6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涉及细胞的多样性。 本单元应重点关注: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排序,种群、群落等概念的内涵及与后面知识的联系。 2.显微镜操作方法。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辨别。 第二单元:组成细胞的分子 1基础知识梳理 1.1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 细胞 的元 素 ?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 、H 、O 、N 、P 、S 基本元素:C 、H 、O 、N 最基本元素:C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等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D 3 (或Na 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Z 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 )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 )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 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 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 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I和KN03昆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 I —AgN03、稀HN 03 产生白色沉淀Cl— + A g+二AgClJ SO42-稀HCI、BaC12 白色沉淀SO42-+Ba2 += Ba S 0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 0 2 X 1 0 2 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 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 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 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 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 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 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 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 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 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 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 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 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 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 A∩B=B∩AA∪B=B∪A集合结合律

生物必修一学考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要依赖活细胞生存。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这些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构成,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②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常见的RNA病毒有:SARS 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染色质),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 糖体;有细胞壁(支原体除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都有细胞质、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是生产者。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生物界的统一性。 四、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见《高效A计划》P1知识梳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017山东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4、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类 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不长;质量体积适中; 6、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①纬度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⑤安全因素 7、哈雷彗星回归周期76年 8、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核聚变。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 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⑴影响气候,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⑵耀斑放出电磁波,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12、地球自转 ①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晨昏线判断:沿着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左右手定则判断。通常应用于河流泥沙沉积,沙洲形成,淘金,炮弹发射弹道路线,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③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时 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0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号=经度÷15°余数>7.5°+1 余数<7.5°舍去 区时=中央经线地方时中央经线=时区号×15°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步骤:①定时区,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 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0点所在经线 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减一 3日界线与日期变更 国际日期变更线: 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加一 14、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太阳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读图要求:(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最新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最新5篇 高一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二次函数y=ax ,y=a(x-h) ,y=a(x-h) +k,y=ax +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解析式 顶点坐标 对称轴 y=ax (0,0)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