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

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

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
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

“先学顺导、实练精教”教学预案

1

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和方法,知道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3、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 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 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 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 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 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实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第20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想一想,算一算。 6+5= 7+8= 8+4= 11-5= 15-7= 12-8=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 2. 独立完成 13-9= 16-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集体订正,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体育节目?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热爱体育运动,一谈起体育运动,大多数同学都兴奋不已。今天我们再次到运动会上去看一下比赛最激烈的足球比赛怎么样? 出示20页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还有几人没来? 二、探究新知。 1. 解决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还没有用上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道题怎样列式呐?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用减法16-9. 师:那么你怎样计算呢? 先想一想,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学具摆的,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到展台展示。 2. 操作交流,解决问题。 方法1:从总数16中一个一个地圈,一共圈去9个,还剩7个,所以16-9=7. 方法2:把16分成10和6,10-9=1,1+6=7 方法3:…… 方法4:…… 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在解决这类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发现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找要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把有用的留下,最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训练 1. 做游戏。 先摆出11~18等数字卡片,表示几位小朋友分别拥有的图书本数,四个同学分贝拿一张“-9”、“-8”、“-7”、“-6”的卡片,任意在某个数的前面停下,表示借9本书,同桌列式回答。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 【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评价学习方案】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审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使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有把条件补足,才能进行解答,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自己独立思考。?(评价目标1) 三、展示交流?点拨归纳 ?1、小组讨论交流。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 3、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评价目标2)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 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回答:60÷6=10(人) 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 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 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订正。 (2)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上册 9《解决问题2》教案

《解决问题2》教案 教学内容 除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104~106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 3、建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课件演示坐车来到水上乐园的动画)师:我们已经来到了水上乐园的入口处,如果你是售票员,你想知道什么呢? 活动内容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1)有多少个儿童,有多少个成人,分别要买多少票? (2)买一张儿童票比买一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活动二 师: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活动内容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寻找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清自己的思路。 关注要点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活动四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师:当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活动内容: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都是先算除法。 关注要点 能否完整清晰第1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 活动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教学反思 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又显得有些乱,计算顺序容易出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案 (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各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3+7=19(2)2×6+7=19(3)2×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2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 (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 "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 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 "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221《解决问题》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稿)体育西小学数学科二年级备课组林练执笔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3、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六、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第1节《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2. 、培养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3 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重点:掌握解决问题

的步骤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节三、预计教学时间:四、教学活动)基础训练(一 、口算:15= 6= 514×9= 23--3= 47-30+ 10= 8+17= 6×7= 32+20= 8×4-、解决问题(根据条件填写线段图并列式不计算)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16枝铅笔,小刚有26小红有)枝( : ()枝?枝 :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问: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2、小组讨论:要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是几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为什么?能用线段图表示吗?如何列式? 比较不同的方法------展示不同方法------、小组汇报3.

小学数学三年级 《解决问题》教案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 2、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连乘、连除、归一及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符号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唱儿歌 运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跳下水; 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儿歌,下面我们跟着我们的音乐一起来唱一遍。 板书出示: 7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1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1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16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2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 师:我们一起来把黑板上这些()填满唱出来。 二、知识点传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同学们都有买笔、本子的经历吗?文具店会标明每枝笔和每个本子的价格,同学们是怎样算出你们应该付多少钱的呢?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教案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会用学过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学会结合信息,提出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自主学习 (1)、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多2元,明明有()元。 (2)、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少2元,明明有()元。 (3)、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4)、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2、看教材23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1)、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面,二(2)班有多少面? 2)、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两个班相比()的多,()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较()(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3)、二(2)班得了()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面,列式 是:? 4)、二(1)班比二(2)班(),我们要求()(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

用()计算。 列式:。 3、你可以编一道类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 。 二、议一议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 问题:列式: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列式: 问题二:列式: 3、你得出了了什么规律: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你想说的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4 页例 1、例 2 及练习一的题目。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 师: 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生: 高兴!师: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生: 想!师: 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 出示主情境图。 师: 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生: 1 / 9

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买面包,有的在师: 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生: 想!师: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 (出示课题: 解决问题)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 出示情境图(例 1 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 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生: 原来有 22 人在看戏,又来了 13 人,走了 6 人。 师: 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 原来有 22 人在看戏,又来了 13 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生: 原来有 22 人在看戏,走了 6 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生: 原来有 22 人在看戏,走了 6 人,又来了 13 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生: 原来有 22 人在看戏,来了 13 人,又走了 6 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_北京版

《解决问题》教学案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知识目标: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通过分析能准确解答连乘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问题,熟悉结构,为学习连乘问题扫请障碍。 1.根据条件提问题。 大勇集邮,在集邮本的每一页上插5行邮票,每行插4张,每页一共插多少张?口头列式:4×5 2.一座楼房,每层有6个教室,每个教室摆33套桌椅,一层一共有多少套桌椅?口头列式:33×6 口答: 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求2行写多少个字?(一行写几个字) 求3页一共放几张?(一页放几张) 3.再次明确行与列(横成行,竖成列) 二、通过“堆放饮料的箱数”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解决连乘问题。 谈话:在超市经常会大批量进货,在一家超市进了一批矿泉水,有规律地堆放在一起,我们来帮忙计算一下,这家超市共进矿泉水多少箱? 1.看图(出示课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有4层,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 板书: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有4层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教案

新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2)》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学会借助示意图辅助分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体会到应用题的解答并不难。 二、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运算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49页题目和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同时结合下面的情境图,看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两辆车上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

1.学生自己审题找出已知和问题。 2.要求两辆车上一共装了多少台电视机,需要先求什么? 3.汇报:要想求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怎么求? 4.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与小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示意图(小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5=大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 (1)先画小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 (2)画5个与小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相同的线段。 (3)前注线段表示的事物。 (4)标出所求问题。 (5)看线段图说分析思路。 (6)列式 (7)为什么小卡车上电视机的台数这一条件用了两次。 5.试一试:苹果和鸭梨一共有多少箱? (指名分析,需要出示线段图吗?) 三、结论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一双旱冰鞋比一个滑板贵多少? 学生独立审题找出关键句分析计算 五、作业布置 1.大米、面粉共运来多少袋?

《解决问题》教学教案(2)

《解决问题》教学教案"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plan

《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 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 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 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 内容:教科书第53页,54页例4,和练习十二的习题。 目标确定依据: i.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梳理学生已有的有关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如: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通过教材上提供的现实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以调用;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等。从而达到梳理的目的。 3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 在色条图的帮助下,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问题简明,直观, 便于分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 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 步解决的问题。 3 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 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搜集有效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 评价任务: 1 学生在找有效信息的过程中补充色条图。 2 通过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借助色条图,列式计算。 3 通过习题补充问题,寻找有效条件,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 方法。 学习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 72÷(18-9)=

65-8×5 = 两名板演,其余写在纸上 问题:你遵循的是哪一条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根据学生描述,教师补充色条图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请会回答的同学给旁边的同学小声交流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90-36)÷9 = 54÷9 = 6(次)

二上解决问题教案

《乘法与加法问题的比较》 程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63例7及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情景解决乘法问题和加法问题,分析区别乘法问题和加法问题的不同。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意思并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 3.在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中,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4.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利用画图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教学难点: 分析区别乘法问题和加法问题的不同。 教学准备:彩色圆形小磁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4+4+4+4= 2+2+2= 5+5+5+5+5=

说说为什么这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2、看图列式 先说说图所表示的意义,再列式? 师小结: 求几个不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重新摆一下桌子,有两种摆法,不知道哪种摆得最多?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说明:通过课件出示这样一个现实情境生成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例7)读一读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师:读一读这两道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比一比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集合学生的观点给予优化: ①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两道题中都有“4”和“5”。 师追问:那这两题的意思一样吗? (二)、画一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执教人: 杜为 【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3和79页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 2.使学生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乘法算式解答。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 3、初步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 3×5 7×6 8×6 6×2 4×5 1×6 8×7 7×3 6×5 问题:你们算得真快,说说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小结:看来,乘法口诀可以使我们的口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 加法乘法运用的乘法口诀 3、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明晰思路。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逛逛文具商店呀。 1、教师呈现主题图:(教科书78页例3情境图) (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要求“一共多少钱”,你们会解决吗? (可以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2、学生思考、交流。 3、汇报: 画图8元8元8元 追问:1、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汇报:表示3个8元相加是多少元? 追问2.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思考,列式计算。 汇报:列式:8+8+8=24(元) 列式:8×3=24(元)

追问:1.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8表示什么?(1个文具盒的价钱)这里的3表示什么?(买的个数)24是指什么?(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 (二)反馈资源 问题:1、这三条信息你们怎么没有用? 2、要想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谁能再说说? 要知道:1个文具盒8元和3个这两个信息。 小结: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问题:(1)还是这幅图,现在让我们求什么? (2)要解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3)谁会列个算式解决一下?(4)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小结:求7块橡皮的总钱数,可以用1块橡皮的价钱乘买的块数。 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4、构建数学模型。 怎样求买几个物品的总钱数? 教师引导总结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一个物体所买物体物体的 的价钱的数量总钱数 四、拓展延伸 1、小强买了一套经典故事书,每本7元,他一共花了多少元? 问题:(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小强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3)这道题你们会解决吗?列个算式。 (4)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小结:看来,求6本故事书的总钱数,可以用1本故事书的价钱乘买的本数。 2、出示教材第79页第5题。 问题:(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我们全家人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3)谁能试着解答? (4)8×4=32计算的是什么?不计算这步行不行?(5)32+4=36计算的又是什么? (6)谁能完整地说说我们是怎么解答的?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作业:第79页练习十九第1题、第3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8元8元8元8 × 3 =24 (元) 3个8元相加是多少元? 1 个文具买的个数3个文具盒 盒的价钱的总钱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