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候选人提名书

(年度)

被提名人姓名:何学秋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专业或专长:矿业的安全和环境(煤矿煤岩动力灾害) 拟提名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提名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遴选部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工程院印制

一、基本信息

二、主要学历(从大专或大学填起,六项以内)

三、主要经历(十项以内)

四、主要学术团体兼职(六项以内)

五、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限字)

六、重要科技奖项[包括国家三大奖,省、部级一、二等奖等,限填六项以内(同一成果及相关科技奖项,只填写一项最高奖项)。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成果(项目)名称,类别(国家、省、部)名称,获奖等级,排名,获奖年份,证书号码,主要合作者]

七、发明专利情况[限填六项以内。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实施的发明专利名称,批准年份,专利号,发明(设计)人,排名,主要合作者,本人在专利发明和实施中的主要贡献。如无实施证明材料则视为专利未实施]

限填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十篇(册)以内。请在“基本信息”栏内按顺序填写论文、著作名称,年份,排名,主要合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九、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限填五项以内)

本人愿意接受提名,并对以上所有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

被提名人签名:

年月日

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基本条件

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基本条件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工程技术组织,其院士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代表了科技领域的最高成果。那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 一、科研成果突出 首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必须具有突出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性,能够在国际或者国内工程技术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效益。特别是在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实践中实现了一定的研究成就和技术突破。 二、在该领域拥有一定的地位 其次,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需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此种地位应该来自于获得的科研成果、技术成果或者专利发明,或者是担任过国家或行业的领导或顶尖技术人才,也可通过在高端技术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得到持续认可。 三、拥有博士学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即拥有博士学位。可以是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取得博士学位,来证明拥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和一定的教育经历,从而更有资格向工程技术领域作出贡献。 四、获得过荣誉奖项 最后,获得过荣誉奖项也是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必要条件之一。如获得国家级的科技奖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等高端奖项,这些荣誉性证书可以充分证明申请人在专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贡献程度,以及得到国家的高度认可和荣誉奖励。 综上所述,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需要具备突出的科研成果、在该领域拥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获得过荣誉奖项等基本条件。这些条件都是非常严格和高要求的,可以更好地评估和评价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确保选出的院士是自己领域中的最高成

就者。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水平和科技成就,继续推动着工程科技的不断发展。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郭孔辉个人经历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郭孔辉个人经历郭孔辉,男,汉族,福建福州人,1935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1991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10月调吉林工业大学任副校长,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吉林省暨长春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专家协会会长,吉林省暨长春市科协副主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操纵稳定性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辆动力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美国密执安大学运输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太平洋汽车工程第五届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世界汽车工程学会(FISITA)第25届年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机械部长春汽车研究所总工程师等职。 郭孔辉是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造诣精深。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的学者。在汽车振动与载荷方面系统的具有开创性的著述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五十年来他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汽车科学技术的系统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主持了多种新型汽车的开发与多项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两部专著,同时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1935年,郭孔辉出生在福州一个有着可观家产的华侨之家。中学时,因为跳级和顽皮,他的数学常常不及格。后来遇上两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们的循循善诱,使郭孔辉喜欢上了学习,立志要当一名“为祖国工业化做贡献的科学家”。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航空专业(入学第二年,该专业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到大三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学校通知他和另外几位同学转学,原因是他们有海外关系。无奈,郭孔辉转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汽车拖拉机系,该系后来并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大学四年我念了4个学校,由学航空变为学汽车。”郭孔辉含笑说。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太平静的大学经历,才使他得以和汽车结缘,一份不解之缘。“政治背景不好”不仅没使郭孔辉感到泄气,正相反,他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钻研,好钻“牛角尖”和不以前人的结论为限的勇气有增无减。大学三年级时,他做的课程设计题目是“汽车传动中应用自由离合器的设计”,这是汽车上不多见的结构,当时他能看到的资料只有苏联楚达科夫院士著的“汽车设计”。可正当他准备以该书的公式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时,却发现公式所计算的结果和他自己推导的结果差别相当大。“是不是公式错了?起初,我觉得院士导出的公式哪能轻易否定啊,可不能太轻浮。但经过反复推导以后,我还是相信自己是对的。于是,我只好向指导老师报告。指导老师很年轻,他也没找到我的错误,但他说:‘年轻人不要太自信,在没有更权威的证据之前,你必须按楚达科夫的公式计算。’” 僵局出现了。郭孔辉只好去找他一直很崇拜的教力学的荆教授,没想到几天以后,荆教授对他说,“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宗懋

院士简介: 陈宗懋,男,1933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著名茶学家、茶树植保学家。1954 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2003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农业部食品风险评估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茶学家、茶树植保专家、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期从事茶树害虫防治研究,提出中国茶树病虫区系演替规律,创造茶树长白蚧玻管预测技术。20 世纪60 年代初,开创茶叶中农药残留研究领域,研究和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对降低中国茶叶农药残留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他主编的《中国茶经》,是茶界最畅销书籍之一,1998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300 万字,辞条10 000 条),是最具权威性的茶叶工具书,2002 年荣获国家辞书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2007 年被授予中华农业英才奖。2009 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他治学严谨,潜心钻研,多项研究填补了茶界空白;他求真务实,情系茶农,热忱为茶产业发展奔走呼吁;他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是科研人员的良师益友;他崇高的事业追求,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堪称茶界楷模。 硕果累累茶界楷模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对于平常百姓来说,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种大众饮品,茶叶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茶产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陈宗懋院士在国内外率先开创了茶叶农药残留和茶园化学生态防治研究两个领域,为我国茶叶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技术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 “科研必须与生产相结合”,这是陈宗懋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奉行的“信念”。自1960 年到茶叶研究所后,他先后主持过“茶树病虫种类调查”、“茶树病虫害大面积综合防治研究”、“茶树地衣苔藓防治研究”、“茶云纹叶枯病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新农药对茶树病虫害的药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

(01)吴有训(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先驱,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特设“吴有训物理学奖”。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2)余瑞璜(1906-1997)江西宜黄人,物理学家,生前历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物理系主任、一级教授和吉林省人大副主任。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3)饶毓泰(1891-1968)江西临川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特设“饶毓泰物理学奖”。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4)吴学周(1902-1983)江西萍乡人,物理化学家。1948年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5)杨惟义(1897-1972)生于江西上饶,昆虫学家,生前历任江西农学院院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副院长。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6)吴征镒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植物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7)陈桢(1894-1957)祖籍江西铅山,被誉为“一代宗师”的动物遗传学家。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08)黄家驷(1906-1984)江西玉山人,享誉中外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胸外科学奠基人,生前长期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9)盛彤笙(1911-1987)江西永新人,兽医学家,生前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级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0)程孝刚(1892-1977)江西宜黄人,机械专家,解放前夕曾任上海交大校长、教授,解放后任上海交大副校长、教授。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1)蔡方荫(1901-1963)江西南昌人,建筑工程专家,生前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主任、教授。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2)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杰出的文史学泰斗和学界大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3)郭大力(1905-1976)江西南康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和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在中国最早翻译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4)吴式枢1923年生,祖籍江西宜黄,理论物理学家,现任吉林物理系名誉系主任、一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5)陈述彭1920年生,江西萍乡人,地理、地图和遥感应用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欧亚国际科学院院士。 (16)刘恢先(1912-1992)江西萍乡市莲花县人,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生前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和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7)徐采栋1919年生,江西奉新人,有色冶金物理化学专家,历任贵州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贵州省副省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8)潘际銮1927年生,江西瑞昌人,焊接专家,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和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机械系主任以及南昌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王梓坤1929年生,祖籍江西吉安,数学家(概率论专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胡仁宇1931年生,祖籍江西玉山,“两弹一星”功臣,实验核物理学家,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1)熊大闰1938年生于江西吉安,祖籍江西南昌,天体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2)江元生1931年生,江西宜春人,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家,曾任吉林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3)阳含熙1918年生,江西南昌人,森林生态和植物生态学家,现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

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1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2 在20_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州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奋不顾身与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线。他不顾年事已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悉心指导救治病人,在这次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确诊治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病因不明患者从河源送来,其时该病人已出现双肺弥漫性渗出,呼吸窘迫的重症迹象。一连5天,医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断恶化。这一异常情况很快报到钟南山院士那里。 钟院士非常重视,亲自对该病人进行会诊。但是将病人送进icU的4天临床监测中,所有的诊断都显示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例。在暂时不能确定病因的情况下,钟院士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制订了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采取无创通气等疗法来暂时缓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钟院士率医务人员为病人殚精竭虑寻找救治方案时,从河源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曾经抢救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全部感染同一种病!钟院士立刻预感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特殊传染病,当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体医务人员做好准备,考虑各种可能性。他请示广医一院将该病人的病情上报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应省卫生厅要求派出专家到河源会诊。 但此时,中山、江门等地也相继有医务人员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即刻赶往中山会诊,接着去了江门。后来,钟院士自己也赶到中山,参加调研。大家隐约感到,一场大仗即将打响。 春节期间,广州地区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谣言散布开来,越传越邪乎,如什么某某医院死了上百医生,什么某某医院已经被关闭,等等。随着恐慌的蔓延,全城刮起了抢购风,药店里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里的白醋都卖断了货,甚至还有人囤积居奇,卖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价!此时,广州非典型肺炎发病进入高峰期,短时间内,转送到广医一院的病人骤增,达到21人。 这时,钟院士主动请缨,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们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第一,当时病因不明,谁都没把握能治好病人,而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

我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评估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焦点。2023年的院士增选即将举行,作为写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来探讨我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帮助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学术评选制度。 二、学术成就的评估 1. 学术贡献 在评估院士增选候选人时,首先要关注其学术贡献。这包括候选人在工程领域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在学术研究中是否有突出的创新和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需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能够推动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 2. 学术声誉 除了学术成果,候选人的学术声誉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包括获得的学术奖项、在学术团体担任的职务,以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活跃程

度等,都能反映候选人在工程领域的学术声誉。 3. 学术影响力 候选人的学术影响力也是评选的重要考量因素。这包括其在学术论坛中的发言和演讲、其研究成果在学术刊物上的发表情况,以及其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情况等。这些都能够反映候选人在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三、评选指南的总结 通过对我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评选工程院院士的标准非常严格,需要候选人在学术成就、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表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工程院对院士的要求水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评选制度是为了推动我国工程领域的发展,激励更多的工程科学家不断进取,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个人观点 在笔者看来,我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确立了一套严格的评选标准,这有助于保证院士的学术水准和声誉,提升了我国工程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也激励了更多的工程科学家投身到科研工作中,为

钟南山南简介和事迹

钟南山南简介和事迹 钟南山南简介和事迹 钟南山(1936年10月-),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1][2][3]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4]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间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方面的研究。其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时期主持了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中文名:钟南山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 国籍:中国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 主要成就 改革先锋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1995年、2003年)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09 )年“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白求恩奖章(2004)、全国道德模范(2007) 人生经历 1953年,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1971年9月至1974年4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住院医师。1974年4月至1978年8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 1979年10日起,担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6] 1983年1月至1986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副教授(于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7] 1986年12月1995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呼吸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年12月至1992年10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7] 1995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8] 2003年8月13日,钟南山卸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9]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10]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 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担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7月,担任贵州医科大学名誉院长。[11]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2] 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8] 2012年3月5日,钟南山建议在全国展开PM2.5监测,防治则可先行在重点区域进行,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优化产业结构汽车尾气治理和优化能源结构作出硬性制约。[13]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4]

袁隆平作文500字

袁隆平作文500字 袁隆平,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 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科技界和农业界的一个熟悉标志,他在 杂交水稻的培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7日,浙江省海宁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改革开放初期,经过艰苦的努力,袁隆平领导杂交水稻研究项目,成功培育出了“超级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他的成就被誉 为“中国的绿色革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袁隆平小时候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带着对农田的热爱,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攻读农学专业。在农学的学习中,袁隆平发现了 人工杂交育种对农作物的改良有着重要意义。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研究,希望通过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来提高粮食产量,解决 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 然而,杂交水稻的培育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当时的科技条件和 种子资源都不够充分,因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 努力。他们日夜不停地工作,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经过多次失 败和总结,他们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一代“超级稻”。

袁隆平的成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奇迹”,被誉为“粮食的希望”。正因为袁隆平的贡献,中国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摆脱了饥饿的威胁。同时,中国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袁隆平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科技上,还体现在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上。他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回馈给农民,帮助中国的农业发展。他提出了“亩产千斤”的目标,通过推广“超级稻”,带领中国农民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改良品种来增加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袁隆平是一位谦逊而坚持的科学家。他始终认为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恒心,认为科学无国界,愿意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合作。他多次前往非洲等地,帮助当地农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他在1994年获得了世界粮食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2010年袁隆平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华人农学家。 袁隆平的一生是一部传世之作,他的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农业的面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成就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一起向袁隆平致敬,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史上的伟大人物。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 “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他就是我们最敬佩的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真的太辛苦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最新,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袁隆平的事迹简介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的故事 “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我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5G与实体经济融合势在必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互联网已进入下半场,5G与实体经济融合势 在必行

导读 今日,2019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就5G与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与机遇进行分享,他表示,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要与实体经济结合,未来网络与5G迎来发展机会。 今日,2019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就5G与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与机遇进行分享,他表示,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要与实体经济结合,未来网络与5G迎来发展机会。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5G迎头赶上 目前,网络功能正在从科研型向消费性、生产型转型,互联网在当前社会的消费、生产需求下略显乏力,主要面临可扩展性、安全性、移动性及可控可管的问题,进入实体经济后,网络面临重大变革。刘韵洁表示,互联网业务形态和业务需求正发生巨大变化,未来网络要适应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未来网络应该是智能、柔性和可定制的。“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一条马路,没有针对特定业务的专用通道。” 对此,刘韵洁针对5G发展必须面临的三个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4K/8K、AR/VR等新业务需求。面向高清、4K/8K、AR/VR等新业务需求等新业务需求,需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低的丢包率,以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 第二,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业务未来会对网络提出确定可控的需求。 第三,车联网。车联网将基于车载驾驶辅助系统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每个车辆个体的“自动行为”;下一代车联网络需要承载全景影像、实时测距传感器输入等业务,尤其是当刹车、转向等关键功能依赖网络来传输指令时,网络需要10ms以下的时延、0.2ms以下的发包抖动及99.999%的可用率。 刘韵洁表示,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8K/VR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未来网络/B5G/6G将有非常巨大的场景。

学习钱七虎院士英雄事迹五篇

学习钱七虎院士英雄事迹五篇 学习钱七虎院士英雄事迹篇1 “爱党信党跟党走,是我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今天下午,学习钱七虎院士先进事迹大会在陆军工程大学举行,钱七虎院士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钱七虎是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学家,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重要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主要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钱七虎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以及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院长卫东等分别代表科研同行、优秀学生、青年教员等,从“防护工程界的泰斗、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在钱老精神感召下奋勇前行”等不同侧面,生动讲述了钱七虎坚持把强军报国作为人生追求、以军队科技工作者特有的忠诚一心一意跟党走、真心实意做学问、全心全意育人才的感人事迹,引起强烈共鸣。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表示,钱七虎院士着眼于国家发展全局,不仅主动作为实践强军梦,在军事工程方面功勋卓著,还勇于担当谱写中国梦,在民生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创新表率作用,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规划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倾注大量心血,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钱院士是科技战线的一座高峰,是引领创新的一束火炬,是献身强军的一面旗帜。”陆军工程大学政委张碧波表示,向钱院士学习就是要号召广大官兵以他为榜样,胸怀强国梦想、矢志强军伟业,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为强军兴军事业焕发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对于我们一代而言,在此次事件发生前很少有人知道谁是钟南山院士,但武汉危机让我们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2020年本来是幸福美好的一年,可是就在我们喜迎新春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新形冠状病毒却给我们来了当头一棒。在这突发的疫情中死亡了很多人。但也有数以万计的无名英雄逆行而上冲向了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在这无数的英雄中,我要介绍的就是其中最耀眼最权威最感人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1936年10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想必大家熟知他是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2003年,非典袭来,面对未知的病毒,67岁的他冷静无畏、妙手仁心,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在非典一线救治危重病人。他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率领团队总结出了“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面对疫情,他说:“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感动了无数人,感到了中国。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84岁的他呼吁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登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冲到了战斗的最前线。许许多多的人在新闻里看到钟南山这个名字都会松了一口气,“我们有希望了”。在面对新闻采访时,他首先肯定了有人传人的现象,整个访谈他丝毫不带需的,直面疫情、正视问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向民众传递信息,报告疫情。《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而所谓的英雄,也不过是平凡的人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钟南山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这个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有人称他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

中国钟南山院士抗疫情事迹

中国钟南山院士抗疫情事迹 钟南山抗击疫情的故事1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__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

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钟南山抗击疫情的故事2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初次见到您是在一张照片中。照片中的您因为动车上没有座位,就挤在餐厅的一个角落,疲惫地睡着了。八十四岁的您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因为武汉出事了:武汉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百姓们吓得惊慌失措。您的到来就像一束阳光,给了老百姓希望。您的到来就是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地的老百姓是这样说的:“看到钟南山,我的心里就踏实。”这是一种多大的赞美和信任啊!老百姓们为什么这么信任您?因为您的逆行改变了十七年前的非典结局;因为您的心中有信念;因为您路见不平就开怼;因为您敢自己打脸;因为......所以老百

钟南山事迹材料

钟南山事迹材料 事迹1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____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奉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参谋、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中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根底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程度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响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结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展了系统的分析^p ,他说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

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根底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工 程”(首席科学家)、“863方案”、“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工程;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Medicine、Lancet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奉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2023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理论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

袁隆平院士事迹简介

袁隆平院士事迹简介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