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摘要 (1)

关键词 (2)

1 前沿 (2)

1.1 研究的背景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3.1 研究目的 (4)

1.3.2 研究的意义 (4)

2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 (4)

2.1 心理压力的含义 (4)

2.2 心理压力的应对 (5)

2.3 心理压力的危害 (6)

3 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 (6)

3.1 社会因素 (6)

3.2 家庭因素 (6)

3.3 学习、就业、工作中的竞争因素 (7)

3.4 个体因素 (7)

4 应对方法 (7)

4.1 树立积极的生活观 (7)

4.2 选择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 (8)

4.2.1 注重运动健身 (8)

4.2.2 讲究生活方式 (8)

4.2.3 学会倾诉与理性宣泄。 (8)

4.2.4 自我心理调整。 (8)

4.3 正确应用心理咨询 (9)

5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日益繁荣,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人们的心理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不同的心理压力。由于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压力和冲突面前,心理压力承受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因为环境和社会的大变化让人们从心底感觉不到轻松,中小学学生学习、大学生就业、老百姓买房贷款、职员们的工作压力、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中情感问题等等,都时时压在大家心头。压力和心理问题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心理压力的含义及危害、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述,以缓解由于心理压力对人们在学习、

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关于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非常少,在中国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分析了中国背景下的心理压力的形成与应对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能够运用有效的应对方法,提升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更好地预防、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培养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

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应对方法

1 前沿

1.1 研究的背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心理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不同的心理压力。由于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压力和冲突面前,心理压力承受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1997年,原清华大学高才生葛海雷赴美仅两个月,因与导师关系不协调、语言障碍、缺少

交流而跳楼自杀;1997年4月,高能物理学专业毕业生李原,因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不满意,杀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一位领导;2003年,大学毕业生周一超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公务员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政府工作人员;2004年,马加爵因与同学打牌发生口角,而用一把石匠锤将四名同学砸死;2005年10月,29岁的北京某学校博士生跳楼自杀;2006年3月,华南地区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楼身亡;2006年5月一名即将毕业的40岁女博士生坠楼身亡。

上述事件,就是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精神方面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因为环境和社会的大变化让人们从心底感觉不到轻松,中小学学生学习、大学生就业、老百姓买房贷款、职员们的工作压力、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中情感问题等等,都时时压在大家心头。总的来说心理压力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得挤压着我们,所以压力问题不容忽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心理压力[1]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反应而形成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换的一种身心持续紧张的状态。也就是为了顺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或者感受威胁性的生活事件时,个体的整体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并且伴随有自主的或无意识的生理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相应变化。

赛利医生将压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运用而产生作用的。这种反应,由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同时由丘脑下部启动脑上垂体,产生了一种激素;肾上腺便会利用这种激素,调整身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措施。若压力源(如皮肤的一处破损处)只是威胁到局部范围,那么破损的这一部分便会发炎,以起到封闭性的保护作用,便于免疫系统驱逐“侵犯者”,起到治愈受损的组织的目的。如果威胁不限于局部,如心理方面的疾病或潜在的环境公害,一般适应综合症便会动员身体作最大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抗拒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对压力源的心理反应犹如“斗士”,立刻将这种不良情绪压力排去;而另一些人是“躯体化者”,他们拒绝体验压力带来的影响,将压力局限于体内某一处,那么就会产生头痛、背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些被称为“心理演化者”的人,他们以忧愁、焦虑、消沉或慢性紧张来表现他们对于压力的抗拒。显然,前两阶段会使身体的重要资源蒙受损伤,往往还会导致第三阶段,即衰竭阶段。因此,如果疲劳的人得不到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内平衡,压力便会使人产生一系列人格障碍,逐渐损毁身体,情绪的健康,造成身心崩溃。因此及时正确地应对心理压力,才能避免产生心理和生理疾病[2]。

国内外对心里压力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于压力源的确定,或是以建立心里压力模型为研究目的,或是根据心里压力产生的结果进行事后控制。尽管学术界对心里压力研究付出不断的努力,但是目前许多人的心里压力问题却愈加严重。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运动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不再仅仅关注人的负面因素,而是开始考虑哪些因素可以让人们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如何避免一些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寻找和发现那

些可以充分调动、发挥人们潜在能量的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学在组织行为领域的应用导致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关注的是那些可以被开发和管理、能够被有效测量且积极向上与高绩效相联系的心理要素或者资源。积极心理学与积极行为学的研究,为心理资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LuthanS[3]等人以积极行为学和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有形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区别与特点,在这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更加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力量对组织和个人的影响。从组织层面上说,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人力资木的类似,能够为企业带来独有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挥其人力资源的全部潜能,有效管理工作压力;从个人层面上说,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提升个人压力管理能力及绩效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从心理资木的角度对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进行研究,做好组织工作压力的事前控制,成为理论界以及实践管理工作中一个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热点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心里压力、应对方式这二者属于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尚存在异议,本文站在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2)心里压力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影响了社会健康的发展,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将现实客观存在的心里压力转变为积极的动力。

1.3.2 研究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压力性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造成我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如何应对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我们人群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寻求更好的途径和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

2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

2.1 心理压力的含义

在现在英语中“压力”被译为“stress”。“压力”这个词最初源于工程学、建筑学,上8世纪中叶压力的反应学说的著名代表,加拿大生理学家 Hans[4]开始把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只有“应激状态” (stress state)这一条目。9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心理学词典》对stress是这样界说的:“stress压力、应激”[5]。

在我国心理学教材中,叶奕乾[6]把压力界定为:“任何令个体紧张的刺激都称为压力。黄希庭[7]有的这样界定,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stress)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即压力源;二是指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即压力反应;三是指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即压力感。压力有持久性和暂时性之分,当压力变成一种持续性存在的感受时,就叫做生活压力。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压力包括了紧张和应激,同时也包括了引起紧张和应激的事件。也就是说,心理压力不单只是一个“stress”。,而且包括了引起“stress”。的“stressor”。事实上,对压力问题的研究已在逐步深入,但迄今为止压力问题的研究框架仍未取得一致,因此压力概念尚无定论。

在心理学里,我们有时将心理压力简称为压力,因此心理压力的概念也尚未界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意识到了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的反映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它是由压力源、压力感和压力反应三者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

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压力时要区分“心理压力”和“压力事件”两个概念。美国的心理学家Lazarus[8]认为所谓心理压力(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员自身资源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心理压力”(mental stress)是指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作出的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所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压力事件”(stressor)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引起,即产生压力的“压力源” [9]。“压力源”最早由Holmes[10]在对压力进行定量研究时引入的。

2.2 心理压力的应对

应对(coping)的概念是相对于应激的概念而产生的,因而也造就了应对概念的复杂性。Friedman[11](1964)认为:“在对压力的适应过程中,与这一适应直接有关的心理活动可定义为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Joff[12](1978)的定义是,应对是反映人对现实环境有意识的、灵活的和有目的的调整行为。Gibson[13](1982)则指出,应对是一种解决或消除问题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个体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或由环境所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但目前普遍使用的定义是Matheny[14](1986)等对应对文献做深入分析后提出的应对定义,即“应对为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努力,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对应激的影响给以忍受。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应对”概念的发展和演化轨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对”被视为一种适应过程;七十年代,“应对”又被视为一种行为;八十年代,“应对”则被视为认知活动和行为的综合体;进入九十年代,“应对”概念本身已不是争论的焦点,研究者更多地强调“应对”的动态过程,如何研究应对过程成为研究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对概念的这些发展、演化反映了人们对应对认识的不断深入。虽然现在人们对这些认识还存在分歧,但就应对的本质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或事件时,调动自身内部或社会资源对该情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动态过程[15]。

2.3 心理压力的危害

在来自多方面压力的笼罩下,有相当一部分人深深感到这些压力已经让他们的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失去了平衡,由此生理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而有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方面,出现心理异常,影响工作,家庭和谐,甚至出现自虐、自杀等异常的行为。长期的心理压力堆积会导致人们出现许多问题。(1)注意力缺失障碍问题,类似于多动症。注意力的集中问题对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注意力缺失障碍经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状况: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思维混乱、空想、缺乏远见、粗心大意、健忘、缺乏积极性、以及缺乏执着精神。(2)睡眠障碍。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周期延迟症候群、甚至睡过头。在极端的情况下,心理压力还会引起失眠症。(3)消极性思维。不断重复的心理压力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灵,很容易让人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与无趣。人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常常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处于失控、强迫和恐怖的状态。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容易导致人们陷入酗酒、吸烟过量、甚至滥用药物等情况中。这些消极的感知和状况,基本都是由人的内在力量和自信的丢失所造成的。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压也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病,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

从众多心理案件中发现,真正需要人们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引起异常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3.1 社会因素

社会变动因素,如严重自然灾害、居住条件差、噪音、交通事故等。面对这些变化,有的人便会出现失调和不适应,造成紧张情绪,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对人的诱惑,如出国潮、金融潮、装修潮等林林总总的时尚潮流诱惑着人们,然而条件所限,并非所有人皆能如愿,这也给人们造成了压力。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的人来说,要处理好人情关系更加困难。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他们对人情世故的处理产生恐惧、抵触心理,心理压力比较严重[16]。

3.2 家庭因素

感情生活、婚姻生活不顺带来的压力,包括离异、丧偶、夫妻感情不合等。尤其是女性,因为现代社会女性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在家庭中担任比男人更多的责任,在社会竞争中与男性相比多背负了一份沉重的包袱,因此心理压力较大。

望子成龙的心理带来的压力,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但实际上大多数孩子都不免平常,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往往造成了压力。与此同时,孩子们在学习上产生了背负期望的压力[17]。

3.3 学习、就业、工作中的竞争因素

中小学学生面临着学习、升学的压力。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对于子女来说虽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但是更是一种心理压力。大学生除了学习压力外,还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从中学到大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做粗线条讲解,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造成精神紧张,出现强迫、焦虑等症状[18]。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对于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在事业上追求尽善尽美与现实差距形成了压力。一般来说,中年人都会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已应开花结果了,然而现实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在事业上春风得意,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便形成了压力。

3.4 个体因素

个人的性格、经历、体验、人格等都属于个体因素。性情抑郁、性格内向的个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会因为考虑负面因素过多而影响到正常的运行机制,因此这些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虽说不同的人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现松弛、懒散,压力反而能使他精神百倍;然而有些人却因压力脾气暴躁、精神紧张,从而出现生活异常,工作效率低下等等。有资料显示,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4 应对方法

在这些问题面前,有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积极面对,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4.1 树立积极的生活观

俗话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它”。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职员、领导,不论处于哪种角色,都要善于发现美,多想一想事物好的方面,将生活是美好的理念刻在

心上。当环境出现变化、生活中出现问题时,积极面对,多考虑事情的正面因素,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学会自我调整,增强适应能力。作为“旁人”,发现他人产生压力或受到伤害时,多给予一些宽容和谅解、理解和尊重。伸出温暖之手帮助在困境中的家人、朋友、同事,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生活观。

4.2 选择合适的方法缓解压力

4.2.1 注重运动健身

运动是减少压力的简单而有效地方法之一。规律适度的运动可以调节身心,特别是做“有氧运动”。例如:游泳、跳绳、踩单车、慢跑、急步行走与爬山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让血液循环系统运作更有效率,还能够强化我们的心脏与肺功能,直接地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让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从而有更强的“体质” [19]。

4.2.2 讲究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种草、欣赏音乐、练习书画,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缓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

4.2.3 学会倾诉与理性宣泄。

在心情抑郁惆怅时,如果将心事闷在心里,就像是“走进死胡同”,会加重压力,久之会造成心理疾病。如果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将心中的不快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诉说出来,心中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所谓理性宣泄,是既宣泄了坏情绪,又不造成坏影响。比如,可以模拟宣泄,找个没人的房间,把坏情绪尽情宣泄,也可以大哭一场。宣泄会驱散心中的乌云,换来一片晴朗的心空。

4.2.4 自我心理调整。

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感觉一定是正确的,不要埋怨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因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善用天赋的权力与能力,尽量保持客观、心胸开放。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处事方法,有自己的为难之处,我们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也是为自己减一分心理压力。一旦自己情绪不佳、精神紧张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闭上眼睛数到四,每个数字一秒钟,数到四时用鼻子吸气,让肺部充满空气,然后屏气凝神,再从四数到一,数到一时,从嘴巴吐气[20]。重复这个动作几次,可以消除压力。

4.3 正确应用心理咨询

进行心理咨询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的专利,也不代表自己患有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首先,心理医生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不用担心说出心事后会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心理学家会视个人的情况而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心理治疗,避免因压力过大产生心理及生理疾病,这也是个人应付压力的方法之一。

5 结论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在来自多方面压力的笼罩下,我们大部分人的压力感日趋频繁,有相当一部分人深深感到这些压力已经让他们的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失去了平衡,产生心理异常,甚至出现自虐、自杀等异常的行为。因此,认真分析我国人群中所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及危害、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应对方式,有效地帮助我们预防,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培养我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 朱龙凤.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0, 11(37):153-154.

[2] 许靖.偏见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 F.Luthans,B.James,J.Bruce,M.Steven.Psychologicalcapitaldevelopment:toward a

micro-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6(27):387–393.

[4] S.Hans.The stress of life[D]. PsycINFO,1956

[5]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3-55

[6] 叶奕乾,祝蓓礼.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73-375

[7]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22

[8] Lazarus.RS.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M].NewYork,cGraw-Hill,

1966

[9]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2-4106

[10] Holmes.TH, Rahe.RH.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67,40:1 3-34

[11] Friedman SB,Hamburg DA.Stress, defenses and coping behavior: Observation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malignant diseas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64,120(8): 743-749.

[12] Joffe PE,Bast BA. 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 men[J].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78,166(8): 537-552. [13] LJ Gibson,MF Ashby.The Mechanics of Three-Dimensional Cellular

Materials[J].Proc.R.Soc.Lond.A ,1982,382(1782):43-59

[14] Kenneth BM,David WA,James LP, et al. Stress Coping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6(14):499-549

[15] 申荷永,高岚.心理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28-129

[16]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7] 李虹.健康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8] 段明贵.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及应对[J].价值工程,2011,5:283.

[19] 赵简,张西超.工作的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3):139-143

[20] 王凤兰,王长伟.心理压力调节的几种方法[J].办公室业务,2012,6:61-62.

浅谈大学生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 [摘要]:压力是一个人对某种压力源是否构成压力以及自己应对压力源能力的评估。大学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压力给人们带来动力但也会使人们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压力来源;应对措施;大学生 Talking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sources and Countermeasures Stress is an assessment of whether a stress source will cast stress on a person and his ability to cope with stress. In college life, people often encounter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Stress not only gives people power, but also can make people come into the state of anxiety, and staying at the stress state for a long time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people's mental health.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competition in modern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 are under the stress from all kinds of aspects, causing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hich are on the ri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Stress source; Coping 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其在校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其终身发展。压力来源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方面。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我国许多行业,不少行业用人计划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口号。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专业方向、社会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一部分学生就读时优心忡忡,以致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内部环境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两个证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资格的硬件。社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迫使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三的重负以后,又进人了更为紧张的“高四”,繁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一部分不善于化压力为动力的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学习乃至日后的生活。 二、生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及表现形式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 中学到大学,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大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做粗线条讲解,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并且通过紧张的高考选拔升入大学后,等待大学生的并非卸掉包袱后

压力和压力管理策略

第一讲了解压力和压力管理策略 一、什么是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案例】 小张的上司通知小张公司总部的HR副总裁要在下周到中国区视察人员发展情况。作为培训经理,小张被要求在HR副总裁到达后,向对方汇报中国区的人员培训和领导力发展规划,及已经达到的业绩。对方将会据此进行评估,如果评估不合格,则整个中国区的HR业绩将受到影响。小张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感到这几天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好。 压力既是一种刺激或消极的感受,也是一种人与环境的互动历程。压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压力源的大小,又取决于个人身心承受压力的强弱程度。 (二)压力表现症状 图1-1 压力表现症状图 压力的产生会在个体身体、情绪和行动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压力征兆: 1.在身体上,个体会进一步去面对并克服所面临的障碍,或干脆逃避并忽略有障碍的相关知觉。 短期生理征兆:头痛、头晕、眼睛疲劳、胃痛、气喘、便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与血液凝结。 长期生理征兆:心脏病、高血压、胆固醇增加、心室肥大、皮肤起疹、淋巴腺炎、甲状腺异常、秃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狭心症以及心肌梗塞。 2.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其在心理上或情绪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是显著的,这与个人对情境的认知评价密切相关。 与压力战斗所引起的心理征兆:消极、厌倦、不满、生气。

逃避压力所形成的心理征兆:冷淡、认命、健忘、幻想、心不在焉、能力丧失。 3.在行为上,压力是指人们身处在一个工作困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与感受。 压力过大时会发生:体重变化、抽烟频率增加、饮用咖啡、饮用酒精以及使用迷幻药、缺勤、旷工、离职、恐慌型的行为以及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压力曲线图 图1-2 压力曲线图 正如图1-2所示,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感觉舒适或者是乏味的时候往往是压力比较低的时候,而感觉兴奋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是压力比较大的时候。 二、压力事件和压力来源 我们经常遇到的“压力炸弹”分为大型炸弹和小型炸弹两种。如图1-3,大型炸弹包括失业、提拔、离婚、结婚、生子、搬家、怀孕、生大病、家庭成员死亡等等;小型炸弹包括挨批评、小摩擦、不顺心、冲突、加班、小病、疲劳等等。

论心理压力的措施

论心理压力的措施 提要(100~150) 关键字心理压力是什么心理压力的特点心理压力的措施 压力 大部分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压力定义,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那么压力对每个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试着来完成下面的句子,以便进一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___。如果没有压力,生活将会____。 这里有一些典型的回答: 压力是: 1.挫折 2.每天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3.不知道怎么和同事或者顾客相处 4.不能按期完成领导交给我做的许多任务 5.家庭负担过重 6.无法控制的吸烟、饮酒习惯 没有压力生活将会: ●非常精彩 ●平静而且放松 ●无聊并且没有挑战性特点 一般来说,压力有以下特点: 1.压力是相当个体化的;压力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压力是逐步积累的。 2.压力是个体对某个事件的反应。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压力事件会有不同的反应。许多人在森林里遇见黑熊都会感到有压力,但也有人居然会说:“好幸运啊!……我已经有一周没和熊玩玩了。”同样,飞行、蹦极和跳伞对一些人来说是非常愉快而刺激的事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很有压力。在你看到另一个人完成了许多工作后也许你会情不自禁地说:“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完成所有这些工作的!”你会承认另一个人能够比你更好地处理压力。 3.压力会不时地发生改变。 作为个体,在第一次开车、第一次演讲、第一次谈恋爱时,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是经过了反复练习后,压力就会减轻或变得不太有压力。当然,老驾驶员可能也会在路况不好或能见度不高的道路上感到压力;同样,发言也并非都一样。对个人来讲,有些发言比其他的发言更有压力,有时候与听众有关,有时候和内容有关。事实上,压力感在不时地发生改变,正如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4.压力的知觉和效应是累积的。 长期的压力能够让人深感疲劳,并不堪重负。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星期之内对遇到压力事件时身体的变化 当我们遇到威胁和刺激时,压力应对系统就被激活了。这种激活是为了保证有更好的状态来应对压力事件。为了这个目的,压力应对系统开始动用我们身体储备的能量,减慢消化过程(消化与应对无关,所以需要减少消耗),让血液流向更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 目前,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几个主要来源是学习问题、专业发展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情感问题和就业问题。大学生如不能正确地面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心理上承受不起困难和挫折,心理健康会受到极大威胁,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三点应对措施。 一、心理压力及其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造成他们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共性。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闭锁、个人意愿与家庭期望等诸多压力和冲突面前,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孤独、苦闷、情绪低落、思想消沉、冷漠、偏异、反感和厌倦等等。做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看上去好似泰山压顶,包袱沉重。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活得很累”、“没劲”、“真烦”。 二、压力来源及不良后果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有时客观全面,有时主观片面,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初步成熟和不完善的矛盾。 1. 学习问题。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 不同。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己 理解少练习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然而大 学则不同。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内容多,教材有取舍, 授课方式是以教师指导性讲解、学生自学为主。这要求大 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态度上 的被动从而做到主动自觉。然而许多学生特别是刚进大学 的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然抱着过去学习的心 理,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便有茫然失措的感觉,进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 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 久之倍感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认知是刺激和反映的 中介,外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发生作用而使人产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方案

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摘要 压力与生活伴随而存在,人活着就有压力,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压力的人生,外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或者自己的心出现了变化,或者环境和我们的心一同变化,压力就会产生,心会出现不舒适的感受,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引起个体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如果是持久的,或者是爆发式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个体的病理性表现,产生心理疾病或者躯体的慢性疾病,如此看来,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对于感受到压力的个体而言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才能根治压力,也才能减少压力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压力心理压力影响因素

目录 1前言 (1) 2心理压力的含义与危害 (1) 2.1心里压力的含义..................................................... (1) 2.2心里压力的危害.................................................. .. (2) 2.2.1生理症状 (2) 2.2.2心理症状 (2) 2.2.3行为症状 (2) 3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 (3) 3.1社会方面 (3) 3.2生活方面................................................................. (3) 4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4) 4.1面对现实 (4) 4.2宣泄法 (4) 4.3注意转移.................................................................. (5)

2020年(情绪管理)心理压力与应对

(情绪管理)心理压力和应对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环境工程硕0901班:王波 学号:M200973177 2010年5月20日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摘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作为壹名兼职新生班主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于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教育

1.前言 作为壹名兼职新生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辅导员于新生到校3个月后,对新生的心理情况做过壹次普查,结果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这也引起了我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的兴趣。 压力,亦称为应激,是指紧张或唤醒的壹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均是由许多特定的压力造成的。这些压力多半是来自外于事件的刺激,或者来自内于生理方面的影响,也有壹部分是由个体心理认知所诱发的。正如许多社会应激理论均把个体和社会整合起来,认为个体压力本身就是社会压力的壹部分。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壹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其于校学习和生活,仍将影响其终身发展。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目前,各种心理压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也于日益加深和扩大。某名校某大学生自杀坠楼身亡,某考生因未能考取理想大学郁郁寡欢,自我隔离,某大学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等等。我们希望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联系受访者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找出困扰着大学生

如何实施积极的压力管理策略.

如何实施积极的压力管理策略 案情: 有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现实中职业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息息相关,而且对企业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 压力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内容。那么,该如何缓解释放员工的压力?压力管理的“度”如何把握?如何实施压力管理呢? 一、“苦情室”释放压力 日资企业工作压力是很重的,为了缓解释放压力,一些企业设立了“苦情室”、茶室等,供员工宣泄、释放紧张情绪。一些企业在电脑中放置了一些发泄对上司不满的游戏,有一些排解压力的书籍、音乐、有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等,也有的企业将中层以上干部的照片放在那里供人来宣泄不满情绪等,但,工作室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有的企业设定了上下午各有10分钟的休息、做操时间,工作时播放一些调节心情的音乐。中午休息时可以到公司阅览室看报、读书,也可以到公司健身房锻炼身体,这些对释放压力均有收效。 在国外,长期以来流行一种名为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的缩写简称为EAP)的服务。该计划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到现在,EAP已经发展成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其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等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员工在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得到解脱,减轻员工的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上)

讲座提纲 1.情绪心理概述 2.公务员情绪觉察方法 3.公务员情绪管理自助方法 4.公务员压力管理策略 冰山理论 一、什么是情绪 日常语言中的情绪往往指的是消极情绪。 心理学将情绪界定为:一种躯体和心理上的复杂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情绪不单是心理现象,也是躯体和心理共同变化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意识状态的改变。 情绪满足和人的需要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二、情绪心理的组成要素 1.生理唤起 心率(悲伤↑快乐↓) 皮肤温(气愤↑恐惧↓) 杏仁核(恐惧↑快乐-)

脑电(pet) 处于情绪当中时,生理唤起是从内到外的一种整体的唤起状态,一旦生理唤起就很难控制,因为生理的唤起具有一种惰性,一旦被唤起,最后要消失就需要反应期完成。 2.行为改变 高兴→冒险 悲伤→谨慎 内疚→施助 愤怒→攻击 3.心理改变 认知功能 注意、记忆、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会受影响。 工作效率 具有增力和减力两方面,要维持一个稳定的、高的工作效率状态。 生活压力 伴随着各种生理反应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导致身心疾病。 情绪是人的一种综合的改变,可以把人变成一种与平常非常不同的人格特征。 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的控制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程度、心理健康程度的表征。

Performance 汶川地震后,领导认真倾听老 百姓的要求,而不是当下与他 们争论,要让老百姓发泄情绪, 感觉到有人在关注他们、支持 他们。 情绪的自控能力是属于决策的维度,情绪自控能力有时候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致命的。 Decision 在决策当中,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和科学,尽量避免个人的情绪影响,在做决策的过程当中要对情绪有很清晰的觉察。 对于自己的情绪的表达要适度、恰当。

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目录 1.摘要 (1) 2.心理压力的含义 (1) 3.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 4.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危害 (2) 5.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3) 6.应对心理压力的防御措施 (4) 7.结论 (5) 8.参考文献 (6)

摘要 压力与生活伴随而存在,人活着就有压力,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压力的人生。外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或者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变化,或者环境和我们的内心一同变化,压力就会产生,内心会出现不舒适的感受。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引起个体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如果是持久的或者是爆发式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个体的病理性表现,产生心理疾病或者躯体的慢性疾病。如此看来,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对于感受到压力的个体而言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才能根治压力,也才能减少压力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应对方法 一、心理压力的含义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每一个人的心理压力都有所不同,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假定有这样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心理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描述过这种空虚感。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 二、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从众多心理案件中发现,真正需要人们应引起高度重视的引起异常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因素 社会变动因素,如严重自然灾害、居住条件差、噪音、交通事故等。面对这些变化,有的人便会出现失调和不适应,造成紧张情绪,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外部环境对人的诱惑,如出国潮、金融潮、装修潮等林林总总的时尚潮流诱惑着人们,然而条件所限,并非所有人皆能如愿,这也给人们造成了压力。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的人来说,要处理好人情关系更加困难。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他们对人情世故的处理产生恐惧、抵触心理,心理压力比较严重。

应对压力的方法1

应对压力的方法 当周围环境对个体提出要求(即刺激)时,个体首先会根据环境以及自身具体情况对刺激进行评估,当其认为这些要求超出了他的应对能力范围时,就会产生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就是所谓的压力。 压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人提到。在21世纪快节奏的生活中,上至垂垂老人,下至幼小孩童,无一不体会到压力的存在,也备受压力的折磨。对于小孩,压力无异于来自学习(父母对自己学习的期望、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比较、升学的压力、个人强大的自尊心等);对于青年,压力来自于自己要一个人独自生活,脱离父母,适应社会。跨出了校门,则要自己出来打拼,不管是做什么,做对做错都要试着自己一个人面对。现在的独身子女很对,从小父母的娇生惯养,更导致了他们面临一些心理压力时的脆弱;对于中年人,压力则来自于自己不得不承认,身体各个方面已不如年轻时,从心理上、生理上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变老。 压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不可避免。虽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压力的侵袭,但是过大的压力,却可以给人带来致命的危害。据调查显示:“工作压力导致七成职场人有抑郁倾向。富商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高中生因学习压力大,而写13万字情书追女友以减压”。现当代社会,压力渐渐成为人们生命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压力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早晨,你也许就会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上班族坐在公交车上昏昏欲睡;你也许也会看到学生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垂着头。。。。。。过大的压力导致人们的精神不济、抵抗力下降等,逐渐的趋向抑郁,并最终导致一个人自杀。因此,在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了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但是,起的作用似乎较小。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既然压力不可避免,每个人都要或多或少的承受压力。那么正确的面对压力,懂得应对压力,让压力成为自己成长、改变生活的动力,则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 应对压力的方法有很多,谈谈我自己的深刻体会吧! 第一:正视压力。

减轻抑郁,缓解压力的七个方法----献给心中受苦的朋友们

减轻抑郁,缓解压力的七个方法----献给心中受苦的朋友们 缓解压力的方法一 尽管身边有许多人背负沉重的压力,但也有人总能轻松释压,以最佳心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专家调查发现,这些“无压”人士几乎无一例外地具备以下特征: 一、善于整体规划 “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感觉本身就能很好地缓解压力。有选择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面临的各种事情,或许使人感到轻松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清单,既能有一个整体规划,又能帮助将看似无绪的一堆问题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事,一件件应付起来就容易多了。完成一件,就在清单上划去一件,这样做带来的成就感足以鼓舞你将这一做法继续下去。 二、困惑时及早倾诉 “无压”人士在感到困惑、棘手或难过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地寻求朋友的帮助。当事情变得非常困难或身陷焦虑的时候,向朋友吐露诉说,仅仅是倾诉本身,也能使人获得释放,或许还会得到好的建议。 三、尽量保持乐观 “无压”人士深信,事情总能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总是以最乐观的心情想象最好的结果。需要做的所有事都已经在进展当中,即使遇到麻烦,也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调整状态。 四、从不耽搁迟延 能在今天办完的事不会拖到明天,能在当时办完的事不要拖到数个小时之后。因为很多事情搁着未做,本身就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五、善于分配任务 “无压”人士从来不会认为任何事都非得亲力亲为不可。分配任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上司对下属的事。其实,除了对下级分配任务以外,还可以分配给自己的同事或合伙人、分配给其他服务性机构。 六、每天都做深呼吸 日常的深呼吸能将感觉到的压力水平减半:挺直后背,两肩放松,由鼻将空气深深地吸入肺部,集中精力感受空气渗透到每个细胞,然后全力将空气呼出,想象体内的压力也随着气流一起排到体外。 七、经常幻想美好前景 用渡过这次难关以后的美好前景来鼓励自己。“一个月以后,我还会为这事而懊悔吗?”“一周以后,我还会为错过了这次会议而自责吗?”“5分钟以后,我还会为同事刚才给我难堪而恼火吗?”这种将情景推向将来的假设,一定能让眼前的压力逐渐释放。 八、知道适时说“不” “无压”人士感到力所不能及时,会坚定地说“不”。“我很想帮你,但我手头还有另外的事要办。”在分身无术或无能为力时,“无压”人士不会一味逞能。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不一定要把原因解释得一清二楚。 九、拥有自己的娱乐方式 “无压”人士总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尽情去做和工作无关而又一直想做的事。娱乐方式各种各样,但效果却非常相似:让自己释放压力,领略到生活中美好的、值得享受的内容,从而恢

中学生常见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压力的应对方法 怎样看待排名滑坡带来的心理落差? ①以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来激励自己。 ②根据自己的能力、实力和学习要求,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③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与鼓励,增强自信。 ④在班里为自己树立榜样,暗中和他较量,向他学习。 ⑤不断反思、总结,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 如何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客观、全面地看待老师,不将老师完美化。 ②正面引导不激化矛盾。 ③尊敬老师,讲究礼貌地沟通。 偏科怎么办? ①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②暗示自己对偏科科目的兴趣。 ③家长协助孩子改变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某位老师的不是。 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不妨碍整体学习基础上,对某一学科有所偏爱是可以允许的。 怎样缓解学习压力? ①学会释放不良情绪的方法:哭、倾诉、转移注意力、运动…… ②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 ③学会和自己比较。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①平时模拟考试情境训练。 ②尽最大努力无愧于心,坦然面对结果。 ③不把考试看成是衡量学习的惟一标准。 考试时无法专心答题怎么办? ①确定最佳答题顺序 ②答题坚决果断 ③力争做一步对一步 ④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⑤科学分配时间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①认真预习的习惯 ②专心听课的习惯 ③及时复习的习惯 ④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⑤练习后反思的习惯 ⑥积极应考的习惯 ⑦阅读自学习惯 ⑧观切磋琢磨的习惯 ⑨总结归纳的习惯 预习方法有哪些? ①妥善安排时间,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 ②明确任务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③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 ④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 ⑤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上课听讲注意什么? ①重视听讲。 ②专心听讲。 ③会听门道。老师上课几个大步骤:复习、引入新课、新课内容、小结,要明白每一步的目的。 ④当堂弄懂。 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听讲同时记笔记,若不能兼顾,以听讲为重。 ⑤理清思路。新内容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 ⑥抓住关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 复习、作业应注意什么? ①尝试回忆 a.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还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郸城一高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安全知识讲座 -----如何消除紧张、缓解心理压力和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一、如何消除紧张心理?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心理学家称之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当一个人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绪反应时,该怎么调适呢?对于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常常会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栏告诫自己:“别紧张!”“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当紧张的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时,有效的调适方法应该是: 第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

心理压力教案

远离心灵烦恼,关爱心理健康 --教您如何化解心理压力 教学目的:通过测试、举例、讲解等方法,分析当前官兵们所感受压力的状况以及压力的来源,引导官兵们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缓解压力的方法,使官兵们能够掌握一些自我调压的技能。 教学方法:集体授课、现场提问 教学时间:60分钟 教学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内容: 尊敬的各位首长、战友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探讨心理学的奥秘!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化解心理压力。 一、我的“压力源” 心理压力是指生活中超越个人能力所能处理的,或扰乱个体平衡状态的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概念比较拗口,但是举几个例子大家就都明白了。拿战士考学来说,有哪个同志能够站起来回答一下,在考学过程中,是学习好的压力大呢,还是学习不好的压力大,还是不

好不坏的压力大?为什么呢?对,正如概念中所说的“超越个人能力所能处理的”。刘翔是搞跨栏的,你让他去扣篮他可能感到有压力,同样姚明是打篮球的,你让他去跨栏他可能也有压力。概念性的问题我们简单介绍到这里。 了解了这个概念,今天,我们就跟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压力面对面地好好谈谈。先请大家准备好两张纸,我们今天需要用三张纸。请大家跟着做一下。 应对压力第一招:找出压力源。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在一张纸上写出你的压力来源。 我的压力源: 这段时间里1、我都感到了哪些压力? 2、近期都有哪些烦恼? 3、我的压力、烦恼都来自哪里? 大家写完了吗?现在收好我们的压力,记住它,一会我们好好“消灭”它们!下面,拿出第二张纸,来做一个心理游戏。给大家介绍一下规则: 规则:1、每个人拿出一张纸,一支笔 2、根据我的指令一笔一笔地画,不许问,不许涂擦,不许相互观望。 指令:先画一个大圆,再画很多条直线,再画一个中圆,两个小椭圆,再画一个直勾,两个半圆。

心理压力与应对论文

我对心理压力的理解与应对 本学期我选修了学校开设的心理压力与应对这门课程。经过了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情感问题、学习及就业压力等等大学时期是从青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阶段,是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动摇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时期。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的多样化。现代大学生对有些特定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或意识形态倾倒的状况已经很少见了,他们非常重视自我的感受.判断和对现实的体验,从中形成自我价值取向。但是尽管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比以往的大学生要多的多哦,可是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却变得更狭窄。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通过网络可以遨游世界,与天下人结交,通信;另一方面是对自我.自我环境的过多关心,使他们缺乏对现实社会更广阔的视野,大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吸取知识并根据自我需要来形成多种多样的价值观。 (2)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最强烈感受到的是,80%以上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包括异性.恋爱关系等)问题有关。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不是通过相互交流.碰撞来确认自我与对方的关系性质,而是尽量做到自己既不伤害对方,也不让对方伤害自己,以采取“回避”的方式居多。现在大学生相互之间是在不“侵犯”对方领域的默认规则下,在各自探索自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想尽量摆脱烦恼,活得潇洒。但是有时必须通过苦恼.不安.痛苦,通过克服深刻的心理危机才能成长起来,才能将自我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现在的大学生表面上都表现得很潇洒,没有烦恼,但是一旦深入他们的内心会发现并不是这回事情,现在大学生的表面与内心存在着很大的不吻合或摩擦,没有烦恼的背后却是常常充满了烦恼。 从很多大学生心理案件中,真需要人们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的是如何发生异常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引起的。 (1)社会环境的因素。 当今大学生与网络关系日益密切。网络带给了我们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流通。然而同时给我们带了了心灵的灾难,有些未成年学生也迷恋上网络,放弃学业。还有一些成年人也每天迷入网络。从赵承熙知道,他长期进行《反恐精英》《传奇世界》等网络游戏,这些游戏充满了血腥与暴力,里面不是枪就是刀,你杀我我杀你。赵承熙沉湎于恐怖电影。赵承熙曾创作过暴力倾向很强的剧本,而且赵承熙寄给NBC电视台的一张照片模仿了韩国黑帮电影《老男孩》。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大学生都喜欢打这些游戏,很多同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策略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策略 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组织上至者下到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压力管理,使员工正确地应对压力,适应和缓解压力,这些已经成为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管理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而知识和技能的创造者和唯一载体就是企业的员工。但伴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同时,作为高技术企业核心员工的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沉重的压力不仅会严重影响员工个人水平,也会直接影响组织绩效。因此,高技术企业应当采取多渠道的压力管理策略以缓解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期达到完善组织管理,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一、压力与压力管理的内涵 根据斯蒂芬·罗宾斯(xx)所著的组织行为学中对压力的定义,压力是一种动态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渴望的目标相关的机遇、限制及要求,而且个体感觉到的是其结果非常重要却又不确定。压力总是与限制和要求联系在一起。前者阻碍人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后者是指丧失了一些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潜在压

力转化成现实压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活动结果必须是不确定的,而且这个结果必须很重要。无论条件如何,当个人在能否抓住机会、能否排除限制因素和能否避免损失这些问题上无法确定时,压力就会产生。也就是说重要性也是个关键因素,如果是否拥有这份工作或者是否获得晋升对员工来说已经无所谓的话,员工就没有理由在绩效评估过程中感受到压力。 二、压力的潜在 将压力的潜在分成三类:环境的、组织的和个体的。 1.环境因素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造成了组织环境不断变化,大量的商业交易以不断加快的节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对组织的绩效、内部竞争、技术更新、组织灵活性、低成本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下,员工的压力自然就会增大,例如全球化造成大量员工冗余,裁员与降低成本使得给留下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持竞争力,很多公司采用了层级式结构以及自我管理团队等方式。

社会心理学论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摘要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许多人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引起个体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如果是持久的或者是爆发式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个体的病理性表现,产生心理疾病或者躯体的慢性疾病。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分析了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根治压力的相关策略,减少压力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心理压力危害原因措施

目录 1前言 (1) 2心理压力概述 (1) 2.1含义 (1) 2.2构建心理平衡 (1) 2.3危害 (2) 3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 (2) 4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 (4) 4.1解决问题措施 (4) 4.2防御措施 (5) 5结论 (6) 参考文献 (6)

1前言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各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处理好了这些要求,个体才会健康的向前发展,社会化才会完成。这些要求可能是外在环境施加给我们的,也有可能是我们对自己提出的,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当下都会影响到个体已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个体造成压力。这种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了压力的存在个体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然而在面对压力问题时,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逃避或者退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偏见所造成的。只要找到了引起个体产生压力的影响因素,就会为疏导压力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深入的了解压力对个体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个体个性特征完善和社会化进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压力的概念入手,逐渐地分析引起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心理压力对个体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一些个人认为可行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有些作用。 2心理压力概述 2.1含义 要了解心理压力的概念和内涵,首先要从压力入手,“作为心理学术语,压力不仅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威胁性事件,而且也是指向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从此概念中,可以知道压力指的是具有威胁的生活事件、压力反应和压力感受。因此,“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反映而形成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持续紧张状态。它包含着三方面的涵义: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的反映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由此可以了解到:为了顺应社会环境的要求或者感受到威胁性的生活事件时,个体就会体验到心理压力,其整体平衡状态被打破,并且伴随有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心理压力更多的强调在产生和调节压力时的一种心理指标。同样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由于认知方式不同,因而感受到的压力强度也会不同,处理应对的措施也会有所差异。 2.2构建心理平衡

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管理策略

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管理策略 在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生活的、工作的及社会的压力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压力要针对性做好哪些管理策略呢?下面就随爱汇网一 起来了解下吧!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管理策略篇 1 一、员工职业发展“中国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结果表明:人们对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是一般偏向不满意。 普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困惑。 呼叫中心 对于工作不满意的四个主要因素是:薪资待遇差、没有成长空间、工作环境和 气氛不好、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兴趣。 调查表明:员工都非常看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若对此不满意感强则可能选择跳槽重新寻求 发展机会。 员工职业发展包含着:一是对员工个人而言都有从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感的愿望, 为了实现这种愿望会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并切合自身实际设计着职业生涯, 通过企业和个人 的认可找寻并适应职业角色,最终在职业中获得成功;二是企业应重视和鼓励员工制订个人职 业生涯并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发展, 为员工提供咨询和指导并要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 发展目标。 切实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远比仅制定制度来的要好,企业要为促成员工事业的成就、 满足感和发展途径与时俱进地创造条件, 真正切合实际地帮助员工做好事业发展规划且采取必 要的措施激励员工保持工作的进取心、工作与生活状态的动态和-谐平稳,寻求员工个人职业 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并进途径。 员工个人在具备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的前提下,为获取持续的职业发展一要 不断提高个人职业技能, 二要进行自我职业发展设计, 三要提高持续学习能力并坚持终身学习。 二、 员工职业发展中的压力在员工个人正视职业发展中的压力并努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释 放的前提下,企业也必须正视员工职业发展中的压力问题。 在管-理-员工压力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楚导致员工压力的起因,要清楚地知道:员工压力 是来自工作?来自生活?还是来自社会?找到员工压力的来源和起因方可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 倍。 比如:来自工作的压力是否因工作超载、工作欠载、工作条件差、时间压力、员工在企业 中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个人职责不清、无法切身参与职业生涯设计、晋升迟缓、缺乏工作 安全感、抱负受挫、与上司、同事、下属关系紧张、不善于授权下属处理业务、工作与家庭的 冲突、机构体制变革的压力、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等等。 找准员工职业发展中来自工作的压力来源方可为有针对性地舒缓和释放员工压力提供有 效渠道和方法。 来自生活的压力是否因配偶去世、离婚、夫妻不和睦、孩子问题、经济拮据、家庭成员去 世、家庭成员伤病、结婚、复婚、退休考虑等等。 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会成为生活压力的来源。

浅论由心理压力导致大学生抑郁的原因及措施 文档

浅论由心理压力导致大学生抑郁的原因及措施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灾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比自然灾难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1]在当代社会经济大环境和学校素质小环境双重影响下,当代高校学生由心理压力而导致的抑郁症已不容忽视,抑郁症是21 世纪无法回避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根据相关调查,当前在校大学生10?G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而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高校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也许是正常的,甚至是更高的,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不高,他们的情感、自制力和适应能力可能是滞后的。 压力亦称为应激,是指因紧张而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抑郁是过度忧伤和伤感的情绪体验,造成抑郁的原因很多:比如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和饮食因素及个体内部因素等。在心理学中,抑郁心理一般是指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心情沮丧、悲观失望并伴有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体验。在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抑郁心理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抑郁心理比较顽固,一旦产生,就很难从中摆脱出来。还有一些大学生在产生抑郁心理之后,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还会由一般的抑郁心理发展成,反而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大,消除.

为抑郁症,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承受不住心里上的巨大压力而走向极端。 不久前,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在福建泉州中营学院坠楼自杀身亡,他留下遗书说:“儿子不孝,找不到工作……不愿意成为家里的托累”。我们仍然清晰的记得 2004年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锤杀四名同学的罪行又言犹在耳。人们不禁要问:作为象牙塔里的姣姣学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样得心理压力导致他们抑郁而如此不堪重负宁愿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 1 心理压力导致抑郁的表现 处在抑郁心理的大学生会有强烈而持续的悲伤感,心情压抑苦闷伴随着焦虑、烦躁极易激怒的情绪反应;他们认为自身没有活着的价值,生活没有意义,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期望,对各种事物缺乏兴趣,对别人的依赖性增强,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并伴有严重的 自卑自罪观念,严重时可导致自杀;同时伴有躯体上的不适,食欲下降,失眠、言语迟缓疲乏无力、时常哭泣。 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坠楼自杀前就明显的表露出这 些表现,据他的一位同学说:“洪乾坤跟老师沟通得也不多,对一般事物的看法有时候也和别人不一样。他也不善于跟大家交流,有问题无法宣泄出来。如果和大家说说,可能会好一些。”可见当代大学生由心理压力导致的抑郁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意识形态的影响、人才素质竞争的影响等。N•佩赛施基安所说:害怕,因为害怕不能充分地得到,在种种心理压力下产生的抑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