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BV引起人类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EBV引起人类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EBV引起人类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EBV引起人类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主讲人——丰燕 身体健康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前提,也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健康领域,关注老年疾病的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

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

IgG4相关性疾病分析

IgG4相关性疾病分析1例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03-08发表评论分享 1995年日本学者提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可能与免疫相关后,IgG4相关性疾病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于2010年被正式命名。此类疾病包括米库利兹病、硬化性胆管炎、间质性肾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腹膜后纤维化及垂体炎等多个疾病谱,血清学可表现为IgE 水平升高及高球蛋白血症。本文拟从病例来介绍此类疾病的相关诊疗知识。 病史回顾 主诉:患者男性,59岁,因“全身皮肤黄染3年,口干、眼干伴腮腺及泪腺肿大2年”入院。 现病史:3年前,患者出现进行性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伴瘙痒;小便呈深黄色,大便呈白色陶土样;腹部CT提示“胰头癌”。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病理检查示,慢性纤维化胰腺炎、胆管炎。出院后,患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持续升高,伴双眼突出、泪腺及腮腺肿大。于消化科及眼科就诊,给予熊去氧胆酸及泼尼松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但ALP、GGT水平仍轻度升高。2年前,患者出现口干、眼干、哭时无泪,伴反复发作的双侧腮腺无痛性肿大、夜尿增多。实验室检查示,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及抗SSB抗体阴性,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升高。唇腺活检示,淋巴细胞灶性浸润。考虑为“干燥综合征”。中药治疗3个月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近半年来,患者于着凉后反复发热,体温波动范围为37.5℃~39℃,使用退烧药及抗生素后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时,患者有全身多关节疼痛,伴尿急、尿频、尿痛,尿中泡沫增多,口腔溃疡多发。患者的精神、食欲可,睡眠欠佳。 既往史:7年前,患者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5年前,因颌下淋巴结肿大行双侧颌下淋巴结及右侧颌下腺切除术。患者吸烟35年,2~3包/天,已戒烟5~6年;饮酒35年,平均每周1次,每次饮白酒2斤,已戒酒5~6年。 体格检查:颏下可触及一个直径约1 cm的淋巴结,无明显压痛。双侧腮腺肿胀、无明显压痛,腮腺导管口无溢液及溢脓。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正中线处可见一个长约20 cm的暗红色瘢痕。全身关节无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及便常规正常。尿常规示,潜血(+)。生化检查示,GGT 81 U/L(↑),ALP 260 U/L(↑),肌酐171 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2 mmol/L(↓),血糖7.33 mmol/L(↑)。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8 p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3.67 ng/dl(↓),促甲状腺素0.317 μ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68.7 IU/m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8 g/d(↑)。尿渗透压(↓),尿酸化功能(↓),肾小管蛋白三项(↑)。肿瘤常规示,癌抗原19-9 57.3 kU/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383,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1、生产性粉尘 粉尘致病机理: 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 尘肺: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

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 粉尘的卫生标准: 煤尘TWA6mg/m3,锅炉尘TWA2mg/m3。 粉尘的防护原则: 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 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 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演示教学

精品文档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 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30.8%;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13.1%)、糖尿病(5.4%)、慢性阻塞性肺病(2.4%)、冠心病(1.7%);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1.2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1.4资料分析处理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调查社区居民1 227人,男性470例(38.3%),女性636例(61.7%)。年龄18~95岁,平均(50.01±18.25)岁,其中18~59岁者758例(占61.8%),≥60岁者367例(占38.2%)。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1227名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30.8%,男性31.9%,女性30.1%,性别间患病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39,P>0.05)。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96.216,P<0.01),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四位的依次为:高血压(1 3.1%)、糖尿病(5.4%)、COPD (2.4%)、冠心病(1.7%)。 2.3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调查该社区居民的吸烟率为20.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8.1%,高于女性吸烟率 3.7%(x2=253.263,P<0.05)。居民饮酒率为23.7%,其中男性饮酒率为46.4%,高于女性饮酒率9.6%( x2=216.341,P<0.05);体育锻炼方面:有66.7%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天锻炼者占47.1%。在体育锻炼项目中,80.3%的居民选择走、慢跑;体重指数方面:按照中国成年人的标准,在1 034名被调查者中,有2 4.9%的居民体重指数≥24,即超重;有4.6%的居民体重指数≥28,即肥胖;自我保健意识方面:34.6%的居民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精品文档

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 年1月第6卷/第3期V ol.6, No.3 Jan. 2019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125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媛媛,齐?钒,张?倩,金英淑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70) 【摘要】目的?了解龋病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样抽取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260例龋病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 Corah’s牙科焦虑量表(DAS)以及牙科畏惧量表(DFS)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 响疾病感知的相关因素。结果?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49.03±9.47)分,DAS得分为(9.81±2.98) 分,DFS得分为(48.36±15.24)分。多元回归结果提示牙科焦虑、牙科畏惧、历史就诊次数以及龋坏程度 是龋病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有待改善,应特别注意龋坏程度较深、处 于牙科焦虑畏惧状态、历史就诊次数较少的患者,针对其特点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法,从而提高龋病患者的疾 病感知。 【关键词】龋病;疾病感知;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125.03 龋病是在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 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 缺损发展伤及牙髓组织,进而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 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口腔、全身健康以 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第三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研 究结果显示,5岁年龄组的患龋率达66.0%,35~44岁年龄 组段为88.1%,而65岁以上人群中则有98.4%的人患龋[2]。 疾病感知是指个体在健康受到威胁的状况下或在疾 病状态时,个体通过认知评价和对疾病的情绪表述,唤醒 自身心理应对反应,进而对疾病的认知评价重新修正和 调节,从而影响患者的最终康复[3]。系统综述研究结果显 示,疾病感知能够预测一系列医疗和心理健康结果,包 括药物依从性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4,5]。基于疾病感知理 论,Weinman等[6]于1996年编制了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之后,2002年Moss-Morris 等[7]对其进行修订形成了73个条目的疾病感知问卷修订 版(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IPQ-R)。 2006年,Broadbent在IPQ和IPQ-R的基础上简化形成了简 易版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Questionaire, BIPQ)[8]。BIPQ已被学者翻译成包含中文在内的20多种语 言并运用于36个国家的研究应用,并证明具有良好的心理 测量学特性[9]。研究表明以疾病感知为基础的口腔健康行为 干预有利于提高儿童照顾者对龋病的感知和进行口腔检查 的意识,有助于照顾者帮助儿童采取有效的自我口腔管理 策略,从而提高其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10]。我国龋病患者 的疾病感知状况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了解龋病患者的疾 病感知现状并探讨对其影响的因素,以望为后期开展有效 的干预措施并提高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就 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的龋病患者260例。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 准:①诊断符合WHO龋病诊断标准(第四版)[11];②年 龄满18周岁及以上;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者;④思维清 晰,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理解表达能力。排除标准:①经 研究者解释后拒绝合作者;②认知方面有缺陷,不能理解 或回答问题者;③既往有心理障碍及精神病史者;④曾参 与过或目前正在参与干预性研究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此调查表由研究者本人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人口学资料; 历史就诊次数及龋病深度等疾病资料。其中,龋坏程度分 级标准参照《牙体牙髓病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12]。 1.2.2 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 BIPQ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对患病的感受和认知[13]。该量 表包含9个维度9个条目。其中有5个条目(条目1,2,3, 4,5)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感知,包含结局、持续时间、 疾病个人控制、治疗控制和疾病同一性;有2个条目(条 目6,8)用于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包括情绪和疾病关注 度;有1个条目(条目7)用于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 况;有1个开放性的问题(条目9)用来探究疾病的因果关 系。各条目除病因以外均采用了从0~10分计分,其中条目 3、4、7为反向记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80分,将各个条 目的得分相加最终得到总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负性感 知越多,且感受疾病的症状越严重。条目9是开放性问题, 请患者按照次序列举3个自认为最重要的原因[8]。研究结果 证明,BIPQ各条目的信度分别是0.70、0.67、0.63、0.55、 0.65、0.66、0.48和0.65,相关系数为0.02~0.46,具有良好 的信效度[8]。 1.2.3 Corah’s牙科焦虑量表(Dental Axiety Scale, DAS) 此量表是1969年由Corah[14]编制,用来调查患者的牙科 焦虑程度。DA包括4个条目,得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每位参与者的DAS得分为4个条目的总分,得分4~20分, 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研究表明中文版DAS量表 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 1.2.4 牙科畏惧量表(Dental Fear Scale,DFS) 此量表主要用来调查患者对牙科环境与牙科治疗的畏 惧情况,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牙科就诊逃避的现象[16]。 DFS包含20个条目,得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位参与 者的DFS得分为20个条目的总分,得分范围在20~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畏惧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版DFS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17]。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7年度科学技术普及项目(17KPHDSF00280);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基金青年项目(2015YKYQ02)

龋齿,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龋齿,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龋齿,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枫林 龋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大家虽对此病不以为然,可你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齿发生的4大原因 1.细菌。简单说,龋齿也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在牙齿表面滞留附着形成菌斑,迁延时久就会形成牙齿的龋坏。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口腔卫生差、部分部位难以清洁、经常摄入甜食或者牙齿局部发育的缺陷等,都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牙齿结构。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即使上述3种因素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因此,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龋齿高发的3个阶段与位置 龋齿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

从年龄上讲,儿童期、老年期和患病期,是龋齿高发的3个阶段。 在牙齿刚刚萌出的时期,由于表面结构复杂,窝沟较深,且矿化成熟程度相对偏低,再加上儿童对甜食的偏好,容易发生龋齿。 在老年时期,由于牙周炎等原因导致的牙龈退缩,根面暴露,牙间隙增加、难以清洁,再加上唾液流率下降,也容易发生龋坏。 另外,某些疾病状态会导致龋病风险增加,不能自理的时期也容易发生龋齿。 从位置上讲,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发生龋坏相对较多;年轻恒牙较成人恒牙发生龋坏的风险相对较大;位置靠后或者排列不齐难以自洁的牙齿,更容易发生龋齿。 龋齿自检方法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程度分3种。 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 中龋: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 深龋: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 龋病,最简单的自检方法是自己观察,每天刷牙后对着镜子仔细看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明显变黑的区域。再就是感觉,感觉有没有牙齿的缺损,特别是容易造成食物嵌塞的位置。 但是,不是所有的牙齿变色都是龋坏,也有的龋坏位置比较隐蔽难以被患

具核梭杆菌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的综述

具核梭杆菌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的综述 摘要:具核梭杆菌 (Fusobacteriumnucleatum , F.nucleatum) 属于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参与牙周疾病的炎症反应,是牙周炎的可疑致病菌之一。该菌除可引起口腔疾病外,还可在败血症相关感染,盆腔炎,脑、肝、肺、脾等脏器的脓肿中分离获得。近来关于 F.nucleatum 与早产低体重儿、结直肠癌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本将对 F.nucleatum 生物学功能及与口腔感染、全身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F.nucleatum 的生物学功能 1.1 生物学特性与分型 F.nucleatum 是一种革兰阴性无芽孢专性厌氧菌,两端尖锐,中间膨大,状如梭形。最适生长环境为 37 C专性厌氧环境,血平板上菌落形态为扁平、边缘不齐、中央凸起的半透明茵落,呈玻璃屑或面包屑状。最早在 1893 年由 vanLeeuwenhock 从牙菌斑中分离到梭状的微生物, 1898 年 Veillon 和 Zuber 纯化了这种细菌并命名为成梭杆菌 (Bacillusfusi-forrnis) 。 1992 年由 Korr 将 F.nucleatum 归类为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 1990 年 Drink 等根据全菌体蛋白电泳特征和DNA 同源性等将 F.nucleatum 分为三个亚种:(1)具核梭杆菌具核亚种(nucleatum subsp . nucleatum),其模式株为 ATCC25586 ; (2)具核梭杆菌多形亚种 (F.nucleatum subsp .polymorphum) ,其模式株为 ATCC10953 ; (3) 具核梭杆菌文森亚种 ( F.nucleatum subsp . vincentii) ,其模式株为 ATCC19256 。而后Gharbia 等将具核梭杆菌动物株 (F.nucleatum subsp . animalis ,模式株为NCTC12276) 独立成一个亚种,人类株分成三个亚种,即具核亚种、多形亚种和成梭亚种 ( F.nucleatum subsp . fusifome ,模式株为 NCTC11326) 。 1.2 细菌共聚作用 共聚是指不同种细菌间的粘附。研究证实 F.nucleatum 凭借其表面不同的粘附素,可与几乎所有的口腔细菌发生共聚,在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担任“桥梁”分子,对菌斑生物膜的成熟至关重要。然而 F.nucleatum 与口腔早期定植菌和晚期定植菌的共聚形式是不同的。 Kaplan 等研究发现 F.nucleatum 细胞外膜蛋白 RadD 是一种精氨酸可抑制性粘附素,介导 F.nucleatum 与革兰阳性早期定植菌血链球菌的共聚 [1]。 F.nucleatum 与革兰阴性晚期定植菌的共聚是由粘附素 Fap 一 2 介导的一种半乳糖敏感性的共聚 [2]。 1.3 粘附和侵入 粘附和侵入宿主细胞是 F.nucleatum 发挥毒力作用的重要环节。研究证实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1、生产性粉尘 粉尘致病机理: 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 尘肺: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

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 粉尘的卫生标准: 煤尘TWA 6 mg/m3,锅炉尘TWA 2 mg/m3。 粉尘的防护原则: 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 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 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 ⑤加强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严格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中的督察管理; ⑥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其浓度范围低于相关卫生标

大数据分析出疾病之间的惊人关系

大数据分析出疾病之间的惊人关系 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过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基因和环境相关性得到了新的疾病分类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超过480000人(来自大约130000个家庭)的健康保险理赔数据,根据遗传相关个体发生的频率,对常见疾病进行了新的分类。该研究发表在近日的《Nature Genetics》上,研究人员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帮助医生们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对待疾病要治本而不是治标。芝加哥大学医学和人类遗传学教授Andrey Rzhetsky博士说:“理解疾病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意味着,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药物对其他疾病或许也有效。而对于那些与大环境因素相关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防止疾病。”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症状和解剖学的标准疾病分类方法可能忽略了起因相同的疾病之间的联系。比如,新研究表明,常常被归类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偏头痛,却与肠易激综合症有着最强的基因相似性。Rzhetsky和他的研究团队分析了Truven MarketScan数据库的记录,这个数据库记录了超过4000万美国家庭的去识别化数据。他们选择了部分记录,选择依据是父母与孩子在相同的保险计划覆盖下所持续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父母和孩子有非常大的可能住在相同的房子中。他们利用大数据评估不同疾病之间的遗传和

环境相关性。两种传统的疾病分类, ICD-9模型(左)与基于症状的表型模型(右)接下来,研究团队利用统计方法(这种统计方法被用于建立生物进化树)基于两个测量指标对疾病进行了分类。第一个指标关注疾病之间共同的遗传相关性,或者说是在相关人群中这种疾病发生的频率,比如父母和孩子之间。另一个指标关注家庭环境,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遗传背景不相同或部分不相同的人发生疾病的频率,比如配偶和兄弟姐妹之间。该研究结果为29种疾病建立了一个新的分类树,这些疾病在孩子和父母中都有良好的代表性。树的每个分枝都是建立在彼此高度相关的疾病之间,也就是说这两种疾病频繁地共同出现,或者是在有相同基因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或者是居住环境相同的家庭成员之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Kanix Wang说:“该研究使用了大量的家庭数据,使我们能够对遗传和环境相关性进行精确地评估,这些相关性代表了多种不同疾病的共同起因。利用这些共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我们创建了一个基于其内在生物学来分类疾病的新系统。”疾病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往往比其相应的环境相关性更强。然而,对于大多数神经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药物滥用,环境相关性与遗传性疾病几乎相同。这表明改变共享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预防这些障碍。研究人员还将他们的结果与第9版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了比较,并意外地发现了某些疾病类别。例如,1型糖

四型性格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四型性格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性格是个性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理特征,它是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所采取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性格缺陷是使心理冲突诱发心身障碍的重要内在基础,是心身疾病易患素质中最主要的因素。 1四型性格概述 1.1A型性格:A型性格是一种以过度的竞争性、不切实际的时间紧迫感、过分的雄心壮志、不愿做自我评价、以更强调工作数量而不是质量的强项和控制的需要为特点的一类行为类型。A型性格典型行为特征如下:①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 ②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③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④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⑤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锁事上。 1.2 B型性格:B型性格表现为缺乏抱负和主见,顺从、内向、慢节奏。B型性格者一般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内心很平静,没有大的情绪波动。平时表现为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生活节奏较慢;稳重,现实,安宁,松弛,顺从,随遇而安;对人较随和,较少侵犯性。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时光,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表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充分放松而不感到愧疚。 1.3C型性格:C型性格指那种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表现为害怕竞争,逆来顺受,情绪不善于宣泄。C就是取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提示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易患癌症。C型性格的人谦和、忍耐,被动、屈从,自我压抑。由于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表现出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对别人过分耐心,忍让,屈从于权威;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见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C型性格者多孤僻、被动、缺乏自信,有无助感和负性情绪体验。 1.4D型性格:D型性格主要特征为:孤僻(孤独是觉得无助,孤僻则是不愿与人交往);冷淡;高度自我;没安全感。D型性格者经常感到烦躁、紧张,无缘无故的担心,而且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冲突迭起。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社会退缩,他们总是窝在自己的圈子中,不愿意跟他人交往,哪怕交往也往往有很多顾虑。 2四型性格与疾病 2.1A型疾病:与A型性格密切相关的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A 型性格者压力较大,易紧张、激动,他们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人均水平的2-3倍。A型人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心肌梗塞而猝死的机率增加。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行为有关。同样,有关研究也表明,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达98%。尸体解剖检验证明,A型性格的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要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A 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自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这种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态,会使我们紧张、忧虑得心力交瘁,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便会随之发生。 2.2B型疾病:B型性格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低很多,各类疾病患病的几率的确较低。但是相对性格表现接近A型行为的人来说,这类人因为看得开,所以通常追求不多,成功几率较小。 由于B型性格过分松弛(中医说息之气缓),会有风湿痛或一些免疫系统疾病,相对于其他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 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一、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殊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感冒病毒感染,并将其杀死。因此,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常晒被褥、枕席,利用日光杀死病毒; (4)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不去病人家串门。 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有哪些? (1)吸烟; (2)呼吸道感染; (3)过敏因素; (4)其他如气候变化等因素。 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1)戒烟,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 (2)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经常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 二、肝炎防治知识 何谓病毒性肝炎?分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根据病毒类型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和戌等型,常见的有甲、乙型两种。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通过什么传播?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1)对甲肝病人要实行隔离治疗。病人的餐具用品要消毒,粪便要消毒处理。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时洗净双手。 (4)搞好室内外卫生,彻底消灭苍蝇、蟑螂。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6)可接种甲肝疫苗或在流行期间,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 乙肝的预防,在采取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针头、针管、医疗操作时污染)及改善卫生条件,去除不良卫生习惯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乙肝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人最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和携带者的配偶,反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的病人以及献血员等。 三、菌痢防治知识 什么是菌痢?传染源是什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各种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如何预防菌痢? (1)管理传染源,对腹泻病人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食具要消毒,粪便及排泄物应深埋或加漂白粉消毒,防止粪便流失污染水源、食品等。(3)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狂犬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狂犬病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 体内贮存有狂犬病病毒的狗、狼、猫等动物是狂犬病的传染源,人被这些动物咬伤而感染,死亡率极高。 如何预防狂犬病? (1)捕杀野犬,家犬要打免疫针。 (2)被动物咬伤后、要清洁伤口并及时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全程、足量地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五、性病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何谓性病?常见性病有哪些? 性病全称为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主要由性行为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性病有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等。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危害、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掌握传染病预防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技能。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种类、传播三环节。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传染病来了”,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巧妙导入 1. 多媒体展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讲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幸福地生活呢? 2.展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部分因传染病致死人数以及部分传染病的案例。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传染病”。通过同学们已经对一些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填写表格(幻灯片展示) 4.(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题)这些能够传染的疾病就是传染病(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危害和种类”以及“怎样预防常见传染病”。 (二)创设情景:“病痛的痛苦” 1、让学生分组探究传染病的危害,学生代表总结,后教师最后总结。 一、对个人的危害二、对家庭的危害 损害健康,危及生命;传染家人并损害其健康; 影响学习、生活;耗费精力、金钱,加重家庭负担 影响生长发育 三、对社会的危害 危害整个人类的健康; 消耗社会财富,影响社会发展;

导致社会恐慌 教师讲授,学生从中理解传染病的危害。 2、种类 (出示幻灯片)介绍传染病的种类,并简单分类 (三)创设情景:“让病魔现形” 提问:传染病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那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1.明确目标:患病无疑是痛苦的,同学们想不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首先弄清楚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让病魔现形”的方法。 2.引发探究欲望 你知道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样从一个人身上跑到另一个人身上去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出示幻灯片)用实例(流行性感冒)讲解 3.展示幻灯片“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引领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判断关于流感、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四)创设情境:“打败传染病” 1.提出探究问题:传染病对人类这么恐怖,我们要怎样预防传染病呢?你们有预防传染病的经历吗?(建议从常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流感、红眼病、禽流感、狂犬病、手癣足癣等说明) 2.指导学生分析现象,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根据自己患感冒时的亲身经历等。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同组(或同桌)相互合作,必要时求得老师的帮助。 ②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或看法)。 3.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相互交流、争辩,激起思维共鸣。 4.师生互动交流成果,自主完善结论(幻灯片展示),进行知识整合。 5.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传染病预防措施 6.突破重点、难点:同学们,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是不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健康呀? (五):评价、盘点收获 1、完成幻灯片上的习题。 对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作中肯的表扬。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 3.完成一份宣传作品。要求: (1)内容:与传染病有关的基础知识、防治方法或心理指导。 (2)形式:文字、图画、诗歌均可。 (3)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4)作品中要注明学校、班级、制作人。 (参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79622194.html,/https://www.doczj.com/doc/d79622194.html,/) 3. 通过对传染病的了解,我们要怎样去关爱传染病人,和他们相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