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演示教学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演示教学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演示教学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演示教学

精品文档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 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30.8%;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13.1%)、糖尿病(5.4%)、慢性阻塞性肺病(2.4%)、冠心病(1.7%);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1.2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1.4资料分析处理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调查社区居民1 227人,男性470例(38.3%),女性636例(61.7%)。年龄18~95岁,平均(50.01±18.25)岁,其中18~59岁者758例(占61.8%),≥60岁者367例(占38.2%)。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1227名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30.8%,男性31.9%,女性30.1%,性别间患病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39,P>0.05)。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96.216,P<0.01),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四位的依次为:高血压(1

3.1%)、糖尿病(5.4%)、COPD (2.4%)、冠心病(1.7%)。

2.3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调查该社区居民的吸烟率为20.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8.1%,高于女性吸烟率

3.7%(x2=253.263,P<0.05)。居民饮酒率为23.7%,其中男性饮酒率为46.4%,高于女性饮酒率9.6%( x2=216.341,P<0.05);体育锻炼方面:有66.7%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天锻炼者占47.1%。在体育锻炼项目中,80.3%的居民选择走、慢跑;体重指数方面:按照中国成年人的标准,在1 034名被调查者中,有2

4.9%的居民体重指数≥24,即超重;有4.6%的居民体重指数≥28,即肥胖;自我保健意识方面:34.6%的居民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精品文档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信息分析可以用于比较、评估不同国家或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为科技发展政策,尤其是为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专利信息分析的应用范围从专利信息的内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的核心是对专利技术的现状、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从其利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在不断地向经济、社会各方面延伸和扩展。 因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利用专利情报构造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专利分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具体的应用。 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包括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分布分析和核心技术的挖掘。 它主要关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和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发能力、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探索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中企业或国家的技术活动及战略布局。 通过分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投资方向,以及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等方面提供论证。 (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 9

申请专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相关领域的竞争保护。 因此,专利申请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一个企业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情报。 同时,专利申请的数量按照地理分布或时间分布的聚集可以反映出国家或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并有助于分析国家或企业的专利活动历史,追踪科技趋势。 (2) 技术分布分析。 专利常常按一种特定的技术类目(如国际专利分类)进行分类,所以经常被用来研究国家专利活动强势领域或企业的技术分布领域。 技术分布揭示出国家或企业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关注程度,对辨别它们的研发与创新方向和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有显著的作用。 此外,仅从企业层面上而言,技术分布还显现了企业的技术轮廓和市场竞争策略,可以用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战略、技术多样性,以及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技术活动组合,分析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及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能力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 还可以从中辨识出有关合作伙伴、收购方、协作方,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的相关情报。 (3) 核心专利分析。 专利说明书中包含的发明创造背景知识,一般会参考具有相同发明目的的在先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 同样,当专利审查员审查专利文件时,常常会将审查的专利与主

职业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职业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评诂职业人群体检的成果,找出主要的慢性病问题,为企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来该中心实施健康体检的在岗职业人员1 316名,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健康体检人群中,发现异常的患者有677例,检出率即51.44%。处于前7位的病症即:高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纹理增多增粗、肝功能异常、糖尿病。男性患慢性病的风险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类病症已经变成了影响到职业人群身体健康的关键病症,实施具备针对性的慢性类病症监管与健康宣教,并定时实施健康体检即防范的重点。 标签:健康体检;疾控中心;管理 健康体检是尽早找出病症的一大关键方式。定时开展体检即借助最少的投入以收获更多的健康。为了了解当前职业人群的健康情况,2016年1—12月文章就对来该中心实施健康体检的1 316名在岗职业人员的体检结果加以探究,以更好地找出慢性类病症与相应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干预,从而达到对病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1]。选取2016年1—12月健康体检人员1 316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1.1 一般资料 来该中心实施健康体检的1 316名在岗职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93名,女性423名;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39.7±7.7)岁。 1.2 方式 体检内容包含问诊、血压、外科常规、内科常规、眼科常规、B超、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包含尿常规、血脂二项、血糖、肝功能七项、肾功能三项等。全部体检结果都由该中心体检医师录入健康体检专用软件,借助Excel 2003对数据加以分析。 1.3 成效评测 高血压:参照高血压防范规定实施定义与归类。糖尿病:诊治规定参照糖尿病防范规定。高血脂: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范规定。肾囊肿、肝囊肿、脂肪肝等根据有关超声检测成果。其他病症借助国家病症调查标准诊治规定。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全部数据均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计数资料用(%)

慢性病高危人群试题2015

慢性病高危人群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为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 ) 2.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 ) 3.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 4.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已采用HbA1c作为诊断标准。( ) 5.糖尿病患者女性妊娠后称为妊娠糖尿病。( ) 6.对高血压测量时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 ) 7.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 ) 二、单项选择题 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A.辖区内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B.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C.辖区内18岁及以上各类高血压患者 D.辖区内35岁及以上各类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危险度分级及管理级别以下正确的是() A.高血压1级,同时有1个危险因素,属于低危组,一级管理 B.高血压2级,同时有0个危险因素,属于中危组,二级管理 C.高血压2级,同时有3个危险因素,属于高危组,二级管理 D.高血压3级,同时伴有慢支,属于高危组,三级管理 3.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是() A.4.4~6.1 mmol/L B.3.9~7.2 mmol/L C.4.4~7.0 mmol/L D.10.0 mmol/L以下 4.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为() A.<120/80 B.<130/80 C.<140/90 D.<130/90 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群体评估采用年度____血糖监测值。( ) A.首次 B.末次 C.任一次 D.平均 6.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 A.每半年测1次空腹血糖 B.每半年测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 C.每年测1次空腹血糖 D.每年至少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 7. 糖尿病采用______血糖作为诊断依据() A.静脉全血 B.静脉血浆 C.毛细血管 D.指尖 8.根据省疾控中心2013年工作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高血压患者发现率达____以上。( ) A.6% B.8% C.10% D.12% 9.下列各种高血压,哪种最适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 A.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 B.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 C.高血压伴心动过缓 D.高血压伴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10.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主要评估指标是() A.宣传栏更换次数 B.讲座咨询次数 C.俱乐部活动次数 D.健教资料发放户数 11.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个体评估时,达到以下情况为血压控制良好。() A.全年有6个月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B.全年有8个月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C.全年有9个月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

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1前言 页岩气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天然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曾被归入非经济可采资源,随着天然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天然气的依赖逐渐变为经济可采资源。页岩气因其资源潜力巨大和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各国政府及能源公司的重视,在北美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益。作为目前页岩气产能最大的国家—美国,页岩气已成为继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中国海相页岩十分发育,分布广、厚度大[1]。中国巨厚的烃源岩,良好的生烃条件,寻找页岩气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中最有勘探潜力为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 泥页岩中的基质孔隙网络是由纳米到微米级别的孔隙组成。在页岩气体系内这些伴生有天然裂缝的孔隙,构成了在开发过程中让气体从泥页岩流动到诱导裂缝中的渗流网络[3]。国外已广泛利用纳米CT、FIB-SEM、气体吸附法、高压压汞法和核磁共振等先进研究手段来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大量的微观观测与分析,已经证实了这些泥岩中的不同孔隙的存在。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泥页岩储集层特征、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进行研究,并提出页岩气储集层的评价参数。邹才能等通过纳米CT技术在泥页岩中首次发现了纳米级孔隙,掀开了油气储集层纳米级孔隙研究的序幕[4]。但是目前对于泥页岩中的孔隙体系尚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案,这将不利于人们对泥页岩中复杂多变的孔隙特征的识别,而且常规测试手段分析泥页岩孔隙结构还存在多种局限。介于泥页岩作为页岩气这种重要非常规气藏的储层,其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都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关键因素,我们有必要对泥页岩孔隙类型以及其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泥页岩孔隙研究中对其孔隙的描述以及表征的方法基础上,找到适合国内泥页岩孔隙的分类体系以及能够准确客观表征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方法,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北美是全球目前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地区。美国页岩气开采最早,可追溯到1821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活动创新知识教育经济学经济时代经济因素经济价值现实性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因素。以传播、保存、创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但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能否由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内涵与类型 1.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内涵。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是一围或一地区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高等教育投资的比较,即高等教育间接产出与高等教育投入的关系。衡量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首先需要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计算出间接产出,然后以此与高等教育成本相比较,来确定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2.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类型。从国际上看,由于每个学者采用的划分方法不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有如下类型: (1)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效益是指由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所获得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则还包括本人不能单独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共享的收益。一般认为,属于个人范围的收益,是从个人终身收入流量中扣除与高等教育收益相联系的税的支付,除此之外的高等教育收益则属社会效益。由于社会效益内容广泛,相比较而言,个人效益较之容易度量。(2)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所获得的效益来自高等教育过程因素本身或归受教育者本人所享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高等教育生产因素所直接生产的利益,即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消费利益及获得的知识、技术;二是受高等教育者就业后所获得的薪金。间接效益主要指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整体的贡献及经济效益增长两方面的利益。对直接效益的统计分析为计量间接效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研究间接效益需要度量高等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以及外溢性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论建立了多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如舒尔茨把教育资本的增加看作做是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丹尼森把教育水平的提高看作是促进劳动力质量提高,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这都显示出由于计量理论方法不同而造成计量结果的差异。 (3)金钱效益与非金钱效益。不难理解,高等教育投资所获得的个人、社会效益中直接以金钱形式取得的,称为金钱效益,反之为非金钱效益。直接利用金钱收益的量化指标可以减少度量工作的困难但非金钱效益的客观存在,会给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度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 经济效益,又称经济效果,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成果、费用与效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其实质是对各项合乎预期目的的经济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最显露、最直接的效益,可以用明晰的财务指标来分析与计算,便于评价与考核。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多重性与社会性,成本与效益在时间上具有迟滞性,在人群上具有不完全对称性。高等教育的产出是多元的、复杂的,有着不同于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 1.长期性和间接性是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外在表征。物质生产领域的投资是定期投入、定期发挥作用、定期收回,可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新增量的大小来判断投资经济效益的高低。而教育则是定期投入,劳动者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将在其整个劳动期间长期地发挥作用,因此,不可以把其经济效益简单、直接地用国民收入某一时间段内的增长量表示出来。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是其特点,一个优秀高中毕业生一般要经过至少四年培养才能本科毕业(如果加上研究生教育还需三至五年),毕业后仍然须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四五年,才能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时间上的长周期,决定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长期性的特点。同时,

不同职业健康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检出现状的分析

不同职业健康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检出现状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21T08:57:55.943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夏小乐李千玲韩文斌[导读] 1.陕西省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制定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慢病发病风险,提高城区居民健康水平。 (1.陕西省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2.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目的:了解我市城区18岁以上居民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的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正确的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调查对象中,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3.96% 、4.0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区社区居民慢病患病率较高,不同职业人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种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制定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慢病发病风险,提高城区居民健康水平。【关键词】职业人群;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26-01【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ity urban residents aged 18 different risk factor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rrect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d resident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prevalence was 23.96%, 4.07%. Conclusion: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slow disease prevalence is higher, the exist health-related behavior risk factors,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people, reduce slow disease risk,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residents health. 【key words】professional groups; Chronic diseases; Behavior risk factors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了解不同职业人群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开展了本次慢性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城区18岁以上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 1.2 调查方法: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1.3 抽样原则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区,每个社区调查165户居民。 1.4 调查内容和调查员 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慢性病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行为、体重、健康自我监测)、慢病患病情况、一般查体状况。为做好本次质量控制工作,采用统一的问卷和统一采购国家质检合格的产品,严格按照社区内各居委会的人口资料。参加调查人员均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或公共卫生相关工作1年以上工作经验,经过严格培训后上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数据库进行调查表格的录入;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2700人中,男性1383名,占总调查人数的51.22%,女性131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78%。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78人(2.89%),大中型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61人(2.26%),私营企业主58人(2.15%),专业技术人员352人(13.04%),办事人员105人(3.89%),个体工商户275人(10.19%),商业服务业员工164人(6.07%),工人599人(22.19%),学生102人(3.78%),离退休人员649人(24.04%),无业人员257人(9.52%)。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647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96%,其中男性328人,患病率为23.72%,女性319人,患病率为24.22%。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办事人员患病率较高(p<0.05);糖尿病患者110人,患病率为4.07%,其中男性56人,患病率为4.05%,女性54人,患病率为4.10%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办事人员患病率较高(p<0.05)。 2.3吸烟及饮酒状况 在本次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抽样调查项目中,对吸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吸烟人数为876人,吸烟率为14.75%,低于国家2007年慢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30.3%)。男性居民除学生群体吸烟率较低(p<0.05),其他个职业群体吸烟率均高于26.00%;女性以无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的吸烟率相对较高。 饮酒者是指调查对象平均每月饮酒一次以上者,包括啤酒、果酒、白酒、米酒等。调查对象中饮酒者有443人,饮酒率为16.42%。饮酒率较高的男性群体主要有私营企业主、大中型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女性群体饮酒率较高的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大中型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 2.4饮食情况 调查显示,口味清淡、吃盐较少的居民占总数的60.65%,口味重的居民占总数的36.72%。男性私营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工人、无业人员,女性私营企业主、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饮食口味较重的人数多,其他群体相对较少。但是总体看,口味重的人口占较大的比例。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18岁以上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表

18岁以上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表 (1998年6月30日前出生) A.人口学特征 A1 个人编码: A2 被调查者姓名: A3 性别:1.男 2.女 A4 年龄:岁 A5 电话号码: A6 家庭地址:镇(街道)村(居委会)(详细地址)A7 民族:1.汉族 2.回族 3.其他,请填写 A8 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技校/中专5.大专6.大学本科7.研究生及以上 A9 婚姻状况:1.未婚 2.已婚 3.同居 4.离婚 5.丧偶 A10 职业类型:1.工人 2.农民 3.军人 4.行政干部 5.科技人员 6.医务人员7.教师8.金融财务9.商业服务人员10.家庭妇女11.离、退休人员12.待业13.学生 B.患病及医疗情况 B1 过去12个月内,您是否患有经医生诊断的以下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慢支炎、肺气肿等)、哮喘、骨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颈腰部疾病(如颈椎病、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1.是 2.否(跳至C1) B2 您是否曾被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1.是 2.否 B3 您是否曾被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诊断为脑卒中(即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卒中如脑出血、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1.是 2.否 B4 您是否曾被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慢支炎、肺气肿等):1.是 2.否 B5 您是否曾被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诊断为骨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是2.否 B6 您是否曾被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诊断为颈腰部疾病(如颈椎病、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1.是 2.否 B7 您是否曾被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生诊断为恶性肿瘤(包括全身恶性肿瘤和颅脑良性肿瘤):1.是 2.否 B8 请填写肿瘤所属部位: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 (一)高血压高危人群确定标准(满足以下情况一个以上者) 1.收缩压13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85-89mmHg之间。 2.超重:(体重指数(BMI)在24—27.9kg/㎡之间)。 3.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6.年龄≥55岁。 7.长期膳食高盐。 8.高血糖、高血脂者。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满足以下情况二个以上者): 1.以往有糖调节受损史(糖耐量减低(IGT)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即餐后血糖7.8-11.1 mmol/L,空腹血糖6.1-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位于5.7-6.5%之间)。 2.年龄≥45岁。 3.体重指数(BMI)≥24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5.高危种族。 6.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 7.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8.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9.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35mg/dl即0.91 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00mg/dl,即2.22mmol/L)者,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10.心脑血管病变者,静坐生活方式。 11.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12.严重精神病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3.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14.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患关系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本文试图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从医方、患方、社会及媒体等因素着手,探讨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力图给医院管理者、医务工作者、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标签:医患关系;社会;媒体;患者 1医患关系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道德观和价值观悄然发生着变化,法律意识亦不断增强,同时医患关系领域也是如此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前,医患关系总的说来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大的和谐之中存在小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医患之间也出现了互不理解、缺乏尊重和不够信任等关系紧张状况,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医患关系有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出现个别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伤害医务人员的极端事件,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甚至直接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这提醒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会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近期目标的实现,还会影响到维护人类自身健康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4]。因此,医患关系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 2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有医患双方的因素,其中,医方因素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社会因素)有体制机制、法律保障、媒体舆论导向等诸多问题。 2.1内在因素 2.1.1医务人员因素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利润驱动下,许多潜规则将医生逐渐拖离了医学道德的轨迹。同时,价值观的偏离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一方面表现为”重利轻义”,近年的社会发展模式中,经济指标占主导地位,医生在执业中被要求尽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下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会被要求创造利润。在所谓成本核算自负盈亏的压力下,医护人员可能淡化自己的义务,盲目追求盈利力求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医生的逆向选择”[5]医生的逆向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城乡之间;②医院之间。城乡之间的逆向选择是指,农村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医生却选择城市;医院之间的逆向选择是:基层医院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医生却选择综合大医院(即三级甲等医院)。这种医生选择错位的现象最终导致基层医院”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着”而三级甲等医院又”人满为患”的尴尬局面。

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日期: 2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13 学号:Z110702338 姓名:张颂一、消费与经济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消费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加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的国策。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所以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从消费函数理论看影响消费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②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弗朗科.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与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人大于消费,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用来防老。④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 以上四种理论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①利率。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当然现代经济学家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这些理论思想可以为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提供借鉴和思路。 三、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价格水平、GDP等等。从居民角度来看,居民的储蓄存款、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多少都影响着其消费性支出的高低;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国内价格指数和生产总值同样影响着居民的

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实施方案

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积极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二、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 通过日常诊疗、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上门服务、宣传活动及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 1、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2)现在吸烟者; (3)空腹血糖水平为6.1≤FBG<7.0mmol/L;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TC<6.2mmol/L; (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2、加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执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3、在单位内醒目位置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配备自助体格测量简易设备,如电子血压计、腰围尺、身高体重秤、自助血糖仪等设备,张贴标识和使用说明等。同时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和进行健康指导。 4、将日常诊疗、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从业人员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上门服务、宣传活动、自助检测及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慢性病高危人群登

记表(附件),提倡建电子档案登记。 (二)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 为防止或延缓慢性病高危人群发展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 1、动态监测 对具有任何一项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应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指导其主动定期监测自身指标变化情况。血压130-139/85-89mmHg 之间者半年测血压一次;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 85cm者每季度测量体重及腰围一次;空腹血糖水平为6.1 ≤ FBG<7.0mmol/L者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 ≤ TC<6.2mmol/L者每年监测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一次;吸烟者每半年询问一次吸烟情况。 2、定期随访 对具有三项及以上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基本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水平动态监测,同时进行生活方式自我调整和强化干预,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活动、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量饮酒等。相关内容记录慢性病随访表中,同时录入电子档案中。 3、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结合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及知晓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意义。使辖区内居民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人群体重、腰围、血压知晓率达到70%及以上。人群血糖知晓率达到30%及以上。 三、督导与评估 县各级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手册(试行)》中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要求进行督导和评估。同时接受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对项目的督导检查。 罗山县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岩石热传导系数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岩石热传导系数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研究与热能传输过程有关的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时,岩石介质的有效热传导特性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它决定着热能在岩石内传递的快慢,影响着岩石内温度场的变化。本文主要综述了岩石热传导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热传导特性影响因素。 关键词:热传导系数测量方法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有大量的核废料产生,而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安全处置是保证核工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1]。对于高放核废料深地质处置工程,高放射性核废料衰变放热将引起处置库围岩温度场的变化,随之产生的热应力会导致围岩变形、损伤甚至产生新的裂隙,从而影响处置库围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处置库围岩应力场的改变又必然对围岩介质的有效热传导特性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热能传输过程。作为描述岩体热能传输过程的关键性参数,热传导系数受介质结构特征(如矿物成分、孔隙率、微裂纹及裂隙形态与分布)、多相流特征(如饱和度、水蒸气含量等)和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 1岩石热传导系数的测量 常温常压下测量热导率有很多办法,包括稳态法和瞬态法两个大类,热流计法、保护热板法、圆管法、热线法、闪光法、瞬变平面热源法。理想的热传导系数测量方法应该在原位进行,但是由于实验室测量方法简便,测量精度高,所以大量的岩石热传导系数测量是在实验室进行。在实验室测定时,应该使岩石样品处于原始湿度与温度的状态下进行。 1.1稳态法 稳态法指的是实验中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进行测量,其分析的出发点是稳态的导热微分方程,能直接测得导热系数。其特点是实验公式简单,需要测量导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和若干点的温度。缺点就是测试周期太长,装样复杂,比较难以应用于需要测试大量样品的实验中,因此使用该类方法的人并不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沟通学校和社会,在最有效地实现人职和谐,实现人力资源的个人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马云强(2008)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文中指出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成为一种颇受世界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它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 从现实意义上讲,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校、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而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定奠定基础;有利于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竞争能力。对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的产品。产品合格与否、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将直接影响到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影响到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等院校改进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社会来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可以使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有序的流动,控制就业市场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缓解就业难的压力,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本文以宁波高校为例,从实践上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宁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现状的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重点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现状、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因素,揭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问题根源,创新宁波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最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人职和谐,实现人力资源的个人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及干预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 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2、现在吸烟者; 3、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mmol/L;(6.1≤FBG<7.0 mmol/L)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6.2 mmol/L(5.2≤TC<6.2 mmol/L) 5、中心肥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应采 取哪些策略? 进行重点三级预防: 1、初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结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鼓励公众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类、蛋类脂肪饮食的比例,不吸烟,不酗酒,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防止80%的冠心病和90%的乙型糖尿病的发生,可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 2、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早期发现病人。如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等。 3、三级预防:对慢性病人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和躯体的康复措施,减少并发症与致残,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如何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慢病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等)发病率快速上升。 不同的个体患常见慢性病的风险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呢?《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指出,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为具有下列特征之一者:1、血压水平收缩压在130-139 mmHg 之间,舒张压在85-89mmHg之间者;2、现在吸烟者;3、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mmol/L之间者;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5.2-6.2 mmol/L之间者;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以上的人群。 对照标准,如果您符合其中一条或者几条,那么您患慢性病的风险就很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成慢性病。但是不要过于担心,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加以控制,也是可以避免得慢性病的。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要加强对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腰围的测量,除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家庭内的自我测量,及时关注自身的变化情况。另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