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音老人最明确扼要的开示

元音老人最明确扼要的开示

元音老人最明确扼要的开示

一、老人说“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

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观心最为重要。我们前面讲过,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老人讲解“恒河大手印”)

二、老人说“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

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老人讲解“恒河大手印”)

三、老人说“念佛(持咒)也是观照”

念佛也是观照、也是止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号摄住,思想不动了,这就是止。自己念、自己听,听得了了分明,这就是观。纵然不出声,心念阿弥陀佛,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照。照顾佛号、不杂用心,是止;照见佛号、明明历历,是观。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念起即知,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识得不为冤啊!(老人讲解“恒河大手印”)

四、老人说“嚯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妄念纷飞不停息,那就坏了。此时要凛然一觉,不去睬它,妄念就被斩断了。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他说他喜欢参禅,参究“念佛是谁?”,但总是提不起疑情。我对他说:参禅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么换个方法,念头来了,你就问它从何而来,并不是理睬念头,而是穷追它的起处。念头息下去时,你就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留住念头,而是看着它的灭处。如猫捕鼠,猫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刚一冒头,猫立即扑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时时警觉如猫,妄念一露头,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妄念息下,你就看着它的灭处。这就是参禅法门,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这样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于无形,“嚯”地一声,能所双

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老人讲解“恒河大手印”)

五、老人说“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

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于无记。正念没有,就是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老人九四年在海口开示·录音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