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老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老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日期:2006-8-24 11:33:02 【关闭窗口】 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 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黄金广告位招商!诚聘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

展 理,而造成了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现将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定时翻身,切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

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 影响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指

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后的疗效观察,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均是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患者,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均按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进行诊断[2],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男15例,女15例年龄(61.1 ±3.8)岁;病程(11.2 ± 2.7)d。脑梗死25 例,脑出血5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 ± 3.6)岁;病程(10.9 ±2.4)d。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循环和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和作业治疗,并配合以针灸,按摩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分阶段针对性实施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支持:包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院外急救措施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1.1准确判断病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

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迅速转运与途中监护在进行转运前应充分评价患者的情况,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给予各种必要措施使病情达到转运状态。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患者[4]。原则上脑卒中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的搬动病人可加重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在护送途中病人应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搬动病人应轻微进行移动,尤其注意对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较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标签: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功能恢复;临床效果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叫做脑中风,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脑血液循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1]。本研究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標,现就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47~84岁,平均年龄为65.5岁,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6.1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7~85岁,平均年龄为65.6岁,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6.3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指导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各种疾病中,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费用较高[2]。因此,患者的经济压力较大,在长期反复的临床治疗中,多数患者可伴有程度各异的焦躁、恐慌以及悲观、消极等心理障碍。在其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增加对患者的了解,掌握其身心特点和病情发展现状,要经常性地深入病房,问询患者有无不适应或不满意的地方,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情感联系,以此可有效地消除患者的抵触感;要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并尽量多地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病症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1.2.2生活护理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温度;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补充营养成分,增强患者的体质;针对病

脑卒中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

脑卒中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病情凶险,易遗留后遗症,为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生活、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对广大卒中危险人群普及脑血管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预防中风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都有那些呢? (1)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低脂肪的食物包括: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番茄等。 常见的降脂食物有:玉米、燕麦、洋葱、大蒜、茄子、芹莱、木耳、海带、香菇、鱼等。 胆固醇含量相对不高的食物有:瘦的猪肉、牛肉、鸭肉、鸡肉、鱼类和奶类。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脑髓、脊髓、内脏、蛋黄 高脂食物:肥肉、动物油、奶油、花生。 高热量食物:面粉、巧可力、白糖。

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

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 青年卒中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生的脑卒中。 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青年卒中占全脑卒中的9.77%,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其中男性居多。近来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尽早发现青年卒中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青年卒中发生的常见病因 及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1 动脉粥样硬化 多数学者认为],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报道],青年卒中患者,如果临床上找不到明显病因,但脑动脉造影示动脉近端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斑块,可以认为是由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这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血脂代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从事紧的工作以及进食高热量饮食有关。Kitter SJ等1对428例首发青年卒中患者病因研究发现大动 脉粥样硬化占3.8%,常为颈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因而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颅动脉狭窄的最主要原因。 2 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 2.1 夹层动脉瘤为头颈部血管血液穿透至血管膜下继 发血肿并沿血管长轴在血管壁间纵向扩展一段距离而形成。常 伴有血管壁问纵向扩展一段距离而形成的,常伴有血管膜的 撕裂。文献报道,本病在35岁以下卒中患者中占26%,引起颈 部血管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此外结缔组织疾病

Elhers—danlons病Ⅳ型也易患夹层动脉瘤1。 2.2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本病病 因不清,先天性和获得性证据都有发现,本病多发于亚洲,以日 本多见,常累及儿童,青壮年,以女性多见。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20岁以下患者多为缺血表现,以发作性肢体无力或偏瘫症 状多见,可左右交替,反复发作,也可由一侧发展为双侧瘫痪。20 岁以上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这是因为血管闭塞后,近端 压力增高,易使脆弱而壁薄的侧支循环血管网或穿通小血管破 裂所致。脑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MRI和MRA的联合 应用可以更好地确定伴随的血管网以及深穿支供血围的小 梗塞灶。 2.3 Takayasus动脉炎又称原发性或非特异性主动脉炎、主 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以人和青年女性常见,国人发病率 高。本病为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主动脉及其主干分支的慢性进 行性炎症疾病,受累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可造成心、肺、脑、脊髓、肾、消化系统以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 病可表现为TIA、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Moyamova__ 象。裕茂”通过对3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发现,脑动 脉炎使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引起青年卒中,说明脑动脉 炎可能是青年卒中的诱因。 2.4 纤维肌肉发育异常本病的病理特征为血管的发育异 常,是一种先天性中胚层疾病,多见于女性患者血管平滑肌和纤

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第三节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四、脑卒中筛查 (一)筛查标准 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 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时每周≧3次、每次≧30min、

持续时间超过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 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 有卒中家族史。 注:每一项得1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严格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重点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2、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或既往有异常指标需进一步检查者,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四项、血液免疫检查等。 3、脑、颈血管超声 脑、颈血管超声是卒中筛查、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的最基本、最便捷的无创性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4、CT脑血管造影(CTA)或MR脑血管造影(MRA) 高度怀疑为脑血管病或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脑、颈血管病变时,为辅助诊断及进一步评估病变程度,可行CTA或MRA检查。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摘要]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 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院外急救措施 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 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迅速转运与途中监护 在进行转运前应充分评价患者的情况,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测,给予各种必要措施使病情达到转运状态。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患者[4]。原则上脑卒中病人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的搬动病人可加重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在护送途中病人应取平卧位,头部稍抬高,搬动病人应轻微进行移动,尤其注意对头颅的保护,减少振动。但院前急救受现场环境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争取尽早将病人转运至医院。转送前向病人家属或随车人员交代病人病情以及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同时与医院急诊

偏瘫患者脑卒中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73547112.html, 偏瘫患者脑卒中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陈朱兰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行为活动恢复的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径系统不再进展48 小时后,进行护理干预,以使其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有效降低致残率。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试验组FMA和MBI得分都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使致残发生率降低,使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病发病率巳越居第三位,而脑卒中幸存者中,四分之三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降低,日常生活需要他人护理,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7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一般治疗加常规护理及筒单的功能锻炼方法指导。 1.2.2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灸.理疗.穴位注射.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指导。 1.3评定指标采用FMA评定,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采用MBL评定ADL能力,分别对治 疗前和康复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 3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起病初期患者可出现恐惧焦虑[1]担心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今后的生活能力,护士在早期要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开导患者,并且要用其他患者的病历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要说服其家属在患者面前不能暴露出焦虑紧张情绪,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易[2]。加强巡视,每天巡视关心患者不少于6次。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 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学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时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

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习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脑卒中俗称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其中1/3成为永久性残废,而另外的1/3导致了死亡。 那么,脑卒中可以有效预防吗?它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房颤等,但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就我国而言,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最清晰的路径就是控制高血压,这也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可纠正危险因素。国内外许多高血压临床试验也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而早期、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那么,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呢?诊断高血压须经过多次测量,至少有连续两次收缩压平均值在1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扩张压达到或超过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我国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近9000万,患病率为13.5%。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25%,其中以临界高血压人群增加最为明显。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已经证明可以减少脑卒中危险的抗高血压药,积极治疗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小于140/90毫米汞柱,如果能耐受,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除控制血压水平外,还应积极控制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肥胖者的体重,对高危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减少盐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水果、蔬菜、蛋白质等摄入,适当进行体力运动,减轻超重,保持乐观心情,调节紧张压力等,从而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大连建国医院专家温馨提示:脑卒中的病因多样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某些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附壁性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代谢病中的糖尿病与脑岌中的关系较密切。此外,脑卒中的诱发因素主要有:情绪急剧变化,如生气、激动等;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用力过猛;气候突变;大便干结;用脑过度;服药不当等 目前,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结果显示,无论城乡,我国脑血管病近年都已上升为全死因的第一、二位。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脑血管病已上升至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第一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150万人,得了脑卒中后存活下来的人数多达600~700万。脑血管病也是所有单病种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存活的患者中,大约有3/4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随着近年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要点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所产生的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是威胁老人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且是致残率甚高疾病,大约70%一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2]。脑卒中发病急,进展恶化快,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能使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脑卒中是老年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为了能使脑卒中病人及早得到救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做好急救工作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院外急救措施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目的是使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原则上要求出诊迅速,首先要挽救病人的生命,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人进行适当处置后再进行安全转移。 1.1准确判断病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出血,多为动态发病,病情凶险,易出现脑疝等并发症。主要以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栓,为静态发病,以肢体功能障碍、失语为主要表现[3]。进行急救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情况,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进行急救,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1.3防止病情恶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人。抽搐者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放置保护性牙垫,预防舌咬伤、舌后坠,大小便失禁应及时清理并保持皮肤的干躁清洁。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给予脱水治疗以减轻脑水肿。1.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的原则是越早越好,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根据病情及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为保证脑的灌注压,原则上不主张降血压治疗,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不利病情恢复。 1.5

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

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5-04-14T15:08:47.18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潘君燕 [导读] 随着人们在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上的变化,我国近年急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呈升高趋势。 潘君燕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中医院浙江舟山 202450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改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达到97.0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预后作用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334-01 随着人们在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上的变化,我国近年急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呈升高趋势。目前这类患者病死率已经得以控制,但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对患者心理及经济均产生影响[1]。早期康复护理是指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改善效果,减轻患者卒中后发生偏瘫、失语、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8 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几观察组,各组34 例。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年龄在42-69 岁之间,平均(56.4±3.3)岁;病程在2-8d 之间,平均病程(5.1± 2.2)d;脑出血12 例,脑梗死22 例。观察组中男性21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43-71 岁之间,平均(60.8± 3.5)岁;病程在2-8d 之间,平均病程(5.3±2.0)d;脑出血13 例,脑梗死21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针对患者临床治疗予以护理配合。观察组针对康复展开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被动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按摩肢体,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需注意对患者肢体的摆放,避免肢体出现足下垂、足内翻、下肢内外旋等情况导致肢体痉挛。活动患者肢体,尤其是关节位置,可每日为其活动2-3 次,每次5 分钟左右,视患者耐受程度而定[2]。活动关节处时应先以大关节开始,逐渐延伸至小关节,期间注意力度控制,避免对其关节面产生损伤。 1.2.2 心理指导 中医理论中,不良情绪状态会对患者脏器运行产生影响。脑卒中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及经济压力,难免会出现情绪异常波动,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现象。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感受,耐心、细心的用温柔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增强其康复信念。 1.2.3 体位护理 首先需注意患侧卧位,可降低患侧发生痉挛几率。观察患者耐受程度,患侧卧位时会对患侧关节及韧带产生压力,对本体感觉起到促进效果。若患者发生患侧麻痹则可为其按摩或换健侧卧。采用健侧卧位时,须将其手部平放于枕头,并将肩膀向前90°,膝关节与下侧髋部(患肢)保持弯曲,令髋部略内旋[3]。 1.2.4 营养护理 患者饮食中应维持维生素与蛋白质的高水平,避免饮食中存在高脂肪或高胆固醇食物。观察患者排便及排尿情况,由于长期卧床其可能出现便秘或尿路系统感染现象,若发现感染应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并加强清洁护理。饮食中可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促进肠胃蠕动,减轻便秘感。 1.3 康复程度判定标准 ①基本痊愈: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时发现有所降低,且降低幅度极大,在91%及其以上,病残为0 级;②显效: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时发现有所降低,约在46%-90%,病残则处于1 至3 级;③有效: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时发现有所降低,约在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出现降低现象或者降低在18%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2.0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康复程度判定标准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康复程度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种程度,统计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详情见下表:表:康复效果对比表[n(%)] 由上表可见,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达到97.0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这是由于发生脑卒中后患者脑部神经受到压迫,易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发生脑卒中后的三个月时间属于并发症恢复黄金时期,此阶段展开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减轻神经系统病症的延伸程度,对患者致残率予以抑制。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基本痊愈程度患者占组内23.53%;组内出现1 例康复无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准确及时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安全及时的转运技术,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结论:完善有效的院前救治体系和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救治的结局。 标签: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塞。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我国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而发病后短时间内是否得到及时恰当的急救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存活率和致残率。现就笔者所在中心近两年来院前急救中194例患者的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4例患者,男121例,女73例,年龄34~93岁。有高血压病史133例,有糖尿病史者86例,有冠心病史者91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1例,缺血性脑卒中153例。 1.2 院前急救及护理 1.2.1 电话指导及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员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即问明患者的症状,在初步判断可能为脑卒中发生时,马上派出最近的救护车,并电话指导家属让患者平卧,神志不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及肺部感染。有抽搐者叮嘱家亲友勿按压肢体,还要注意防止患者碰伤和咬伤舌头。必要时,请出车医生直接与患者家属取得电话联系,进行更为专业的病情指导。并尽可能请家属到显著标志处接车,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1.2.2 现场急救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检查神志、瞳孔、测量生命体征、采用GCS(格拉斯哥评分法)评估病情、确立抢救措施和转运策略。如GCS>8分者,患者取平卧位,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紧张,立即转运;GCS200/130 mm Hg者,适当降血压,血压要求控制在200/110 mm Hg以内[1]。 1.2.3 安全转运清醒患者,采取半坐位,有利于脑部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安静,安慰患者。昏迷者经现场急救处理改善呼吸循环障碍后,采取

脑卒中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主要促凝危险因素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等。 根据美国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和Framingham 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相关关系。高半胱氨酸血症的血浆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一般认为(国外标准)空腹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在5~15μmol/L之间属于正常范围,≥16μmol/L可定为高半胱氨酸血症。美国研究提出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人群特异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男性40~59岁为26%,≥60岁为35%;女性40~59岁为21%,≥60岁为37%。国内有关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目前可查资料不多,尚需进一步研究。 叶酸与维生素B6和B12联合应用,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但是否减少卒中发生目前还不清楚。所以建议一般人群应以饮食调节为主,对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考虑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族予以治疗。 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有研究将卒中早期复发的时限定为初次发病后的90天内,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工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2)双嘧达莫(DPA):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抑制剂,DPA缓释剂联合应用小剂量ASA可加强其药理作用。目前,欧洲急性脑卒中治疗指南已将ASA和DPA缓释剂的复合制剂作为首先推荐应用的药物。 (2)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建议应用ASA25mg和DPA 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 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脑卒中的这些高危因素

脑卒中的这些高危因素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大致可概括为两大类: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此外,通过调整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膳食结构、髙盐饮食、打鼾等。 1.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持续的高血压可使脑内动脉硬化,成为发生脑梗死的基础。无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都增加脑卒中发病率,且与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病风险均呈正相关。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但人群中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与“达标率”三低状态不能有效改善,防治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病任重道远。 2. 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作为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已引起广泛关注。糖尿病导致全身血管系统的广泛损害,呈现下述特点: (1)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改变不仅具有与高血压疾病相似的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毛细血管有管壁基底膜增厚的改变及深部白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底膜糖类沉积、脂肪样和透明变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微血管狭窄闭塞。 (2)糖尿病患者血浆内韦氏因子增加,血小板黏附力增强,而前列腺环素的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 (3)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肾功能异常,也是增加脑卒中危险的因素。 3. 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都表明,各种血脂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实际上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脂蛋白,可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吸烟和酗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酒精可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引起脑缺氧。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与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的增生性、非炎症性病变,轻度病变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但随着内膜增厚,并导致斑块形成。斑块进一步扩大,占据管腔导致血管狭窄。而一旦斑块脱落,顺着血流向口径更小的动脉,导致血管的堵塞,这样导致脑栓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局部病变,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0%-30%的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所致。 6. 心脏疾病 心源性脑梗死是由于心源性栓子经循环系统行进至脑血管并造成栓塞,引发其相应供血区脑细胞功能障碍,这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护理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护理 2015年1月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率3O% ~6O%,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导致已有症状加重,诱发再出血及再梗死,造成预后不良,给患者精神和生活上带来极大的负担。针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护理 (1)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排便的重要性。 (2)对患者热情关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病情允许时可下床如厕,对在床上排便者,排便时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应尽量回避,同时用屏风或隔帘遮挡,解除患者顾虑和害羞心理。排便后及时开窗通风,避免异味使患者尴尬。 (3)按时督促病人定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二、饮食指导 在保证每日营养、能量的基础上,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和饮水量。同时保证充足的进水量,每13清晨空腹饮温开水或蜂蜜水2o0~300ml,刺激胃肠蠕动。多食润肠通便的粗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

土豆、红薯等。留置胃管鼻饲时可将蔬菜、水果拌成匀浆从胃管内注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排便训练 因晨起后结肠运动较为活跃,早餐后易引起胃一结肠反射E ,选择此刻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日久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行提肛运动3~5次/d, 3O~5O下/次,以锻炼盆底肌的功能,促进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看报纸、不做其他的事情。 四、腹部按摩 脑卒中病人病情稳定后尽早床上被动活动,定时翻身、叩背,按摩下腹部。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双下肢尽量屈曲,腹放松,学心放在腹壁上,沿升、横、降结肠顺时针按摩20~30圈,2~3次/d,手法由轻浙重,按摩至左下腹时可稍加用力,以促使粪便下行。按摩后,按气海、天枢、双下巨、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按压lmin左右。也可在足内踝后方、向上四横指,做向心方向按摩r3]。此区是肛门直肠反射区,按摩有利于排便排气。 五、用药指导 对便秘较顽固者,如既往有便秘史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如番泻叶5~]0g代茶饮或服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若有便意但排出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