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基础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基础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提纲

一、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自觉克服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的倾向。

第二,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2.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应当做到:

第一,树立全局观点,局部服从全局。

第二,重视局部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抓住关键性的局部。

第四,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可兼得时。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这个特征的方法论要求。只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难点]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即人们可以凭空“创造”联系,可以任意“消灭”联系,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扭转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将这一知识作为本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建议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学习了原理之后,明确方法论的要求,既顺理成章便于教学,又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此建议本节内容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讲述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第二课时讲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方法上,首先,教师要搜寻素材,创设情境,素材应是丰富多彩的;其次,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议论探究,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再次,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内容,可以讨论、协作,初步找出问题答案;又次,教师总结,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解除学生的疑惑,或揭示知识联系,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联系实际,学

以致用,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思路可采用“具体—抽象—具体”这一认识程序。教师要用哲学思维教好哲学,让学生走近哲学,让哲学走进生活。(详见“教学步骤提示”)

三、教学步骤

(一)关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问题的教学

1.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

(1)播放并欣赏歌曲《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来……话虽这样说,来……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欣赏之后提出问题:歌中的我为什么不在家与父母、与妻子共享天伦之乐,而要当兵扛枪呢?以此引出“国”与“家”的联系。

(2)选用名言警句、寓言典故、诗句、俗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参见“教学参考资料”)

(3)运用典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参见“教学参考资料”)

2.“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可以组织学生欣赏马季等表演的群口相声小品《五官争功》,让学生正确理解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1)在改革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上,为什么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2)为什么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教师也可介绍一些实例,如淮河污染、黄河断流、私盐难禁等,这些实例都说明了地方保护主义给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危害)探讨总结出结论:要树立全局观点,局部服从全局。上面我们是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如何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的。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的问题。

(3)学生如何处理好文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个人前途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讨论总结出:处理好这些关系,就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在全局和局部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统筹全局,树立全局观点。

(4)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如何体现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东西部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如果西部长期贫困落后,最终会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可见,只有西部经济发展起来,我国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由于全局和局部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全局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全局的前提下,重视搞好局部,发挥局部的作用。

在学习了上述内容后,请同学们为办某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设计一个方案。教师可以提示,如:设计一个最佳足球阵容;在校运动会上,班级如何组织报名,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成绩;个人如何合理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等等。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既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否强调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既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否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2)“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什么是错误的?

(3)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否则就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8”代表“发财”、“4”代表“死亡”等是强加于两个事物的联系。我们也不能割断事物之间本身固有的联系。“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现象说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类与环境的联系,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终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教学参考资料

1.非典对沪市整体业绩的影响

2003年沪市中报统计分析表明,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对相关行业构成冲击,产生巨大影响,并导致部分沪市公司出现“巨亏”现象。毋庸讳言,非典对有关行业如交通运输、旅游、饮食、商业产生了巨大打击。如航空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且亏损金额巨大。在已上市的5家航空公司中,沪市就占了4家,包括东航、上航、海航和南方航空,这次都无一例外出现了巨额亏损,其亏损总额达到37.63亿元。北京是遭受非典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这一地区的上市公司又多以交通、旅游、酒店、商业为主营,其所遭受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如北京巴士,去年每股收益接近0.5元,而今年中期报出0.52元的亏损,简直是天壤之别。北京的公司多在沪市挂牌交易,其整体业绩水平必然也对沪市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主营业务集中在北京的公司,业绩平均下降了26%,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而在此之前,北京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一直是高出总体平均水平一大截的。从这方面来看,非典对沪市整体业绩的影响较大。

2.海鸥“霄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天,英国托马斯少校指挥的潜艇停在军港检修,他独自在沙滩上散步。突然他看到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鸥一会儿从空中俯冲下来,一会儿低空盘旋。托马斯少校觉得奇怪,他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海面上散浮着潜艇里扔出来的剩饭菜。这些剩饭菜吸引了海鸥。托马斯少校琢磨开了,很快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心中形成了。不久,在航行时,托马斯少校命令潜艇上的士兵不断向海面抛放食物。士兵发现有大批的海鸥在潜艇的海面上争抢食物,海鸥一发现水下有黑影移动,它们也会在海面尾随盘旋,等待食物。托马斯少校的部下并不理解,他们抱怨浪费了大量的食物,但托马斯少校一笑了之,尽管他也知道,在战时食品是很珍贵的。过了一个多月,德国潜艇在海上兴风作浪,并向英军潜艇挑战。托马斯少校给士兵们下达了命令:“一旦发现海面上有海鸥集结飞翔,就可断定那儿有德军潜艇,应立即攻击!”士兵一下子明白了司令官给海鸥喂食物的目的。这样,海鸥成了英军的特殊雷达,英军在海鸥的帮助下,击沉了德军的数十艘潜艇。

3.食物链

西沙群岛上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军队战士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

国的海疆,生活很艰苦,但他们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又在岛上养了鸡。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越来越多。可是没过多久,这里的老鼠成了灾。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果然,老鼠被消灭了。可是,他们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鲣鸟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为了不让这群馋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狗的嗅觉很灵敏,一发现猫,就扑上去把猫咬死。猫少了,老鼠又再次猖獗起来。狗爱打架,到处汪汪乱叫,搅得小岛整日不得安宁。驻守海岛的战士们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了,他们只好给科学家写信,请求帮忙解决难题。

世界上千万种生物组成了一台十分巧妙的“机器”,各种生物是这台机器的零件,如果人类不小心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就可能带来许多麻烦。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人们可以依据这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而不能任意割断或添加事物之间的联系,否则就会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

4.夜蝴蝶拯救澳洲大陆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是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只用了20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的翅长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于是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果然,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到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澳大利亚虽然还可以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量繁衍的机会。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5.燕太子丹献手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女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部下将美女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

太子丹割裂了手与身体的有机联系,割裂了作为部分的手和整个身体的联系,只见部分,

不见整体。美人灵巧的双手离开了身体就永远弹奏不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6.可敬的小蚂蚁

在南美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在一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去。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入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出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提示:在这场火灾中,如果蚂蚁惊惶失措,只顾自己甚至不惜践踏同类夺路而逃,必然全军覆没。可是它们却能迅速聚拢,抱成一团,凭着相互结合而获得的巨大力量冲出了绝境。这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没有部分,也就无所谓整体,任何部分如果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作为部分的意义。)

7.把握“三个代表”的内在统一关系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阶级使命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为之提供物质基础。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并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

同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反映,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它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它不仅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要求,而且反映和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作为中国工人阶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扛泽民指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无论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我党指导思想上的丰富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一个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认识论中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这一观点,敢于创新,勤于实践,敢于冲破一切陈旧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伟大的实践。

回顾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丰富和创新。特别是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全面继承、捍卫和进一步丰富、创新,充分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得以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上。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观察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和矛盾,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党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用解放思想的胆识正确分析当时国内外的格局变化和各种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新世纪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从而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再—次重大飞跃。

9.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同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

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10.鲁婴泣卫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来。

她的一位好朋友发现了以后,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便走过去悄悄地问鲁婴:“你到底是为什么事而伤心哭泣呢?”鲁婴睁开泪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说:“白天我听人家说,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欢打仗,缺少爱心,当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刚才大伙儿在讲故事时,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所以就哭了。”

这时,早已围上来的一群姑娘们都争着来劝慰她:“卫国王子的确品行不好,这跟我们鲁国有什么相干?再说打仗,那是诸侯间的争王争霸,你一个平民家的女儿,管得了吗?为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着!”

鲁婴听了这番话,很不以为然。她说:“我的想法跟你们不同。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年,有个宋国的大司马打了败仗,逃亡时经过鲁国,他的马就将我家好好的菜园子踩了个乱七八糟,使我家乎白无故地遭受了损失。去年,越王勾践为复仇而攻打吴国,鲁国国君为了讨好越王,就在民间搜寻美女去献给他,结果将我的姐姐选中了。后来,我的哥哥前往越国去探视姐姐,又在中途被吴越混战的将士所杀害……”。

说到这里,鲁婴早巳泣不成声,难以自持了,围在一旁的姑娘们也难过得一个个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鲁婴才停止了哭泣,继续说道:“这两件事告诉我,打起仗来是没有国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现在,卫国的王子又是这样喜欢打仗,而我却只剩下一个弟弟了,说不定哪一天灾祸又会突然降临到我们姐弟头上,这又怎么能不让我担心害怕呢?”

(评析:鲁婴从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间万物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哲学道理,并据此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作出判断,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的科学态度。)

11.对牛弹琴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子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哞”的

叫声。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们所熟悉的东西。

12.阿吉里斯的脚后跟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阿吉里斯,他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战中无往不胜,取得了赫赫战功。但就在阿吉里斯攻占特洛伊城奋勇作战之际,站在对手一边的太阳神阿波罗却悄悄一箭射中了伟大的阿吉里斯,在一声悲凉的哀叹中,强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

原来这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脚后跟,这是他全身唯一的弱点,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这个秘密。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就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近乎于神。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浸不到水,成了阿吉里斯全身唯一的弱点。而这唯一弱点却要了阿吉里斯的命!

(评析:不同的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住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意义的局部。)

13.木桶原理

我国旧时使用的木桶,是由多块木条拼合而成的,木桶的容量是由桶高和桶径口的大小决定的。假如桶边长短不齐的话,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木桶原理。

(评析:任何事物的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统帅部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木桶容量的大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就必须得重视部分,加高那块最低的木板。)

14.成功之道某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名人做嘉宾主持,请他谈谈成功之道。

他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个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涌去,但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说:“为什么非得淘金呢?你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始营运?”这似乎有点投机,然而事情就这么简单。“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的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过。

15.创新故事六则

事例一:鬼谷子与创新思维。

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事例二:也是“买一赠一”。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有一天,哈利的脑子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一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赢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以后的马戏团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观众们进场后,小哈利就开始叫卖起柠檬冰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事例三:风靡欧洲的“斜口杯”。

据报载,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一家饭店观察到“老外”饮茶,由于欧洲人的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碰到杯沿上,若想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失欧洲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研制生产了“斜口杯”,很快便风靡欧洲市场。

事例四:七十分用人观。

日本松下公司对某一岗位的人员选择,或对某一项产品选择开发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70分的人才。为什么不选“顶尖”的人才呢?松下认为,有些“顶尖”人才比较自负,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说来会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未必会出色,他有才能,但心理因素影响了其充分发挥。而聘用能力仅及他70%的人才,他们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自视不那么高,也容易满足,甚至有一股子偏要与“一流”人才较较劲、比一比谁干得好的劲头。他们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这正如一辆70马力的汽车却能正常全速开动的道理一样。松下公司认为:“公司能雇到70分的中等人才,说不定反而是公司的福气,何必非找100分的人才不可呢!”

事例五:“砸出的3000万元”。

浙江省临安市是山核桃的主产地,近年来通过推广“山核桃丰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山核桃种植面积和平均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70%。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山核桃好吃壳难咬”。为解决这一难题,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东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想出一妙招,即在山核桃深加工的基础上,将其适度砸碎,消费者只需用手掰开就可食用。这种手剥山核桃一经面世,立即受到了消费者欢迎,而加工一公斤手剥山核桃,比普通山核桃可增值9元,仅此一项,临安市就增收3 000余万元。

事例六:可喜的经营眼光。

上海宝钢集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进了在“9·11”事件中轰然倒塌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的废旧钢材。宝钢是国内唯一参加收购世贸大楼废钢的企业,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收购者。早在“9·11”事件后不久,宝钢即看中了用日本精钢制造的世贸大楼废墟钢的回收利用价值,利用业务关系迅速与美方进行接洽,讨论收购事宜。由于动手较早,当时参加收购的企业不多,双方顺利成交。此后随着印度、韩国等纷纷加入收购,美方采用了招标的方式进行交易,这批钢材的市场价格迅速被炒高。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废钢回炉炼钢外,还准备将其中的一部分保留下来,用以制作工艺品或纪念品。

16.我国科学家完成从“虫”到“人”的进化全图

最近,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罗惠麟、陈良忠、胡世学解开了猿变人之前生命演化的谜团。

1997年8月,三人在昆明海口地区发现了两块脊索动物化石标本,分别命名为“华夏鱼”和“中新鱼”。在此之前的1992年,在属于早寒武世的云南澄江动物群中发现了“云南虫”和“海口虫”,属脊索动物中的低等动物即头索动物。1999年,同一地点又发现了属于脊椎动物的无颌类鱼化石“昆明鱼”和“海口鱼”。

显然,从“虫”不可能突然就演化到“鱼”,因为物种之间差异太大了,之间应该还有一个过渡类型。经过几年的研究,三位科学家发现“华夏鱼”和“中新鱼”恰恰是头索动物演化到脊椎动物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科学家描绘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序列如下:

由头索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模式:云南虫—海口虫—华夏鱼—中新鱼—昆明鱼一海口鱼;脊椎动物的演化模式:无颌鱼类(昆明鱼、海口鱼)—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一支演化成恐龙、一支演化成鸟类)—原始哺乳类(一支演化为象,一支演化为人类)。

17.成功从转变思路开始

一个犹太商人用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和债券作抵押向纽约二家银行申请1美元的贷款。乍一看,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但看完之后,你就不得不为那位犹太商人的聪明才智而折服。犹太商人申请1美元贷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银行替他保存巨额的股票与债券。按照常规,像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银行金库的保险柜中,但是犹太商人却悖于常理,通过抵押贷款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为此他省去了昂贵的保险柜租金而每年只需付出6美分的贷款利息。

以上只是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事例。

闹钟,其传统用途只是“催醒”。然而,英国一家钟表公司,又增添了一种矛盾的“催眠”功能,这种“催眠闹钟”既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圣诗合唱和鸟语声,催人醒来,又能发出柔和舒缓的海浪轻轻拍岸声和江河缓缓流水声,催人人眠,使用者可以“各取所需”。这种新颖独特的闹钟深得失眠者的钟爱。

时下,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拖鞋在郑州卖疯了,这种拖鞋底上装有圈圈状的纱线,能牢牢抓住地板或地板砖的灰尘、头发等污染物。人们穿上这种特殊拖鞋,边走路,边擦地。走到哪里,就清洁到哪里,既走出了“实惠”,又轻松自如。这种拖鞋的洗涤也很方便,用脏了放入洗衣机内便可清洗干净。

这种“擦地拖鞋”给我们以启示。首先,它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拖鞋,历来被称为“轻便足衣”,穿在脚上舒适、美观即可,现在有人用拖鞋做清洁地面的工作,这就得归功于我们的创新思维。

1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

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江泽民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靠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江泽民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摘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19.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前544—前484),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永恒运动、发展着的火,燃烧的火象征着自然界中普遍的川流不息的现象和转化。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基于一种变的原则即“对立斗争和报复”。他说:“万物都换成火,火又换成万物,正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又换成货物—样。”在不断的变换中,火变成了水,水变成了土;同样,土变成了水,水变成了火。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过程同时存在。所以,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样的观点在遥远的古希腊是非常可贵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指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不断变化中。这个命题隐含着承认河流在一瞬间还具有稳定性的寓意,因此他认为“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遗憾的是,赫拉克利特的信徒们却把变化的思想推向了极端,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彻底否定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陷入了诡辩论。

20.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时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他们被湍急的河水搅得人仰马翻、一片混乱,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评析: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

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21.智擒鱼鹰

有一个人的家里有一片鱼塘,他每年都要靠这片鱼塘赚些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赶也不好赶,抓又抓不住,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跑过去冲它们挥挥手,鱼鹰便受惊跑了。养鱼人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稻草人,让它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因此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接近它。这样过了几天,鱼鹰果然没再来吃鱼。可是渐渐地,它们见鱼塘里的人总是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这样一来,它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假人了,就又飞下来啄鱼吃。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吃饱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边晒太阳边休息,很是悠闲,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好像是在嘲笑养鱼人说:“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啊!”养鱼人生气极了,他狠狠地盯着得意洋洋的鱼鹰,良久,他忽然心生一计。趁着鱼鹰不在的时候,养鱼人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站在鱼塘里面。过了一会儿,鱼鹰又来了,它们以为鱼塘里还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胆地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着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鱼鹰的爪子。鱼鹰使劲地鼓动着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可这一回是真的啊!”

(评析: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老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就免不了会吃大亏。)

22.红鲑鱼与粉红蛙鱼

美国鲑鱼市场上,红鲑鱼与粉红鲑鱼竞争十分激烈,多年不分胜负,但两方销售商的广告都说自己的略胜一筹。其实,初期的赢家是销售粉红鲑鱼的销售商,知名度和利润都要比对手高,红色鲑鱼的销售商立即开会,总经理声色俱厉地训斥推销人员:“给你们90天时间,缩短这个距离,否则我让你们摔个全身粉红。”销售人员苦苦思索,终于想了一条妙计,只在罐头上多设计了一条标签。3个月后,红色鲑鱼的销售量大大回升。开始以为是偶然现象,又过了3个月,仍然直线上升。总经理十分高兴,召见了推销人员。人们向他汇报,全是那条标签上的字起的作用。原来,那标签上写的是:“正宗挪威红鲑鱼,保证不会变成粉红。”这句广告语不仅暗示自己的正宗,而“保证”一句既贬低了对方,又不使对方抓到把柄。

(评析:这个有趣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日常的学习、工作,创新精神对于取得成功都是十分必要的。)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单选、多选、分析) 1.联系范畴的内涵——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范畴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①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事物一产生就会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 ②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内部联系: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外部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体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3.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单选、多选、分析) 1.发展的原因——普遍联系即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变化,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必然性——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①新事物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 ③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着历史的方向,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发展的过程性——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内容上——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地位上——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 意义上——①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②过程论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性。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联系观知识点

哲学联系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拆解】 整体原理: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原理: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原理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拆解】①注重事物的整体性;②注重系统的有序性;③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教师招聘政治学科考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详解

教师招聘政治学科考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点详解_ 在教师招聘笔试中,《生活与哲学》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知识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特征等,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特征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人的意识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2)表现 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他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 (1)表现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具有多样性 (1)原因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并且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2)表现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方法论要求 要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典型例题】 单项选择题 1.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哲学易错题(7-12)4

2014届高三哲学易错点(7-12课)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二者都是客观的。) 5、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部分有序形成整体才会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8、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9、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10、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11、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 1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13、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增减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4、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5、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6、统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 17、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8、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9、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以解决的。(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20、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2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2、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 2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2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因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l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所以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要反对那种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件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组合。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大体上说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必须对事物多种多样的复杂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抓住那些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改造事物。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观点。间接联系就是经过中间环节的联系。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就是中介。世界万物正是通过一系列中介而普遍联系在一起的。中介具有过渡性,使一事物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看不到联系的中介就无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并且还会忽视间接联系。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并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是同把握条件的复杂多样性紧密相关的。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请要素的总和。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周围的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它强调以客观实在为本的认识观,认为客观实在的事物是发展的、有关联的,有的连续的、有的不连续的,明确事物间有着普遍的联系和内在联系,处处相互联系、贯穿一体,这就是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首先,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间有着普遍的关系。物质世界是以构成客观实在的各种实体相互联系为基础的,而实体间的联系是物质的真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它体现在宇宙中央系统的运动规律,体现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变化规律中,体现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中。这种普遍的联系是每一种实体发展、改变的前驱,使物质世界出现合理的发展和改变,是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形成一个有机体系的贯穿元素。 其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间有着内在联系。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互相包含联系着,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相互依赖,生发着从现象层次到本质内在联系。比如,奥地利哲学家爱德华·斯特劳斯的相对论认为,它的形式是5个基本关联性因素的综合,而它的内容是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相对”、“联系”和“内容”是实体的本质内在联系。 最后,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实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有机地互相联系的,其连续性和不连续性均是物质世界本质特征,它鼓励人

们探寻物质世界中普遍联系的真理,倡导人们利用这种普遍联系来发现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客观实在的本质。 总的来说,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物质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普遍关系和内在联系,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是对物质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有效力。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讲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 知识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这一知识点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意义: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下面我们列举几道这部分知识点涉及到的历年真题,以便同学们理解理论内容。 2005年多项选择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AC)【解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知识点可知: A、C是正确选项, B、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社会领域的联系离不开人的活动,

论述事物的普遍联系

论述事物的普遍联系 摘要:万事万物都是客观实在的,存在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他们的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些联系之中,它们有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同时,它们是相互支持,随着条件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决定关系是相互转化的。 关键字:三特性;三领域;方法论 一、联系的三特性 (一)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之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具有普遍性。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某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人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来说,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是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不可犯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性,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其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固有事物的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那些间接地、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

哲学基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2.能力方面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 (1)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懂得事物的普遍联系,只有正确认识这些联系,才能理解事物,有效地改造世界。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直观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 联系观点是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它是一个抽象的辩证法范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这样一个思路,通过提供典型的、新颖的、富有时代感的事例,使理论知识通俗化和趣味化,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征服力。坚持理论实际的原则、启发性原则。 教学过程 师: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雅典奥运会中华健儿夺冠场景 (设问)奥运会金牌的获得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在运动员自身各个方面,在运动员与家庭、教练、国家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板书)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1)联系的含义 师: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可分三个层次理解把握: 首先,联系是一种关系。例如:师生关系。 其次,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一棵树的树根、树叶、树皮、树茎、树枝等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再如,中医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治疗肠胃病,这就说明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相互联系。 最后,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前面所提到的运动员取得金牌。运动员与家庭、教练、国家之间都存在着以上相互关系。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2.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 2.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 ①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就无法改变,而是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能力方面: ⑴培养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察和

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觉悟方面: ⑴通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的,只有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有效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⑵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基础。 【重点解决办法】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学好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它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它成为本课的重点。 分析这一观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从事物内部构成要素看,它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2)从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古往今来的联系。(3)从总体上讲,整个世界是二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哲学基础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提纲 一、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自觉克服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的倾向。 第二,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2.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应当做到: 第一,树立全局观点,局部服从全局。 第二,重视局部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抓住关键性的局部。 第四,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可兼得时。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这个特征的方法论要求。只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难点]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即人们可以凭空“创造”联系,可以任意“消灭”联系,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扭转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将这一知识作为本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建议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学习了原理之后,明确方法论的要求,既顺理成章便于教学,又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此建议本节内容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讲述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第二课时讲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方法上,首先,教师要搜寻素材,创设情境,素材应是丰富多彩的;其次,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议论探究,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再次,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内容,可以讨论、协作,初步找出问题答案;又次,教师总结,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解除学生的疑惑,或揭示知识联系,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联系实际,学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的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联系国情: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1、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4、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5、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写出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

写出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 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是指一切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和联系。这个原理是哲学思想中最为基本、最为普遍的原理,它描述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体现在哲学中的各个领域,如自然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等。在自然哲学中,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而在伦理哲学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也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此,这个原理是贯穿哲学各个学科的基本原理。 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旨在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被视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这些关联可以是直接的物理接触,也可以是间接的因果关系。例如,物理世界中的有形实体、原子、分子等之间有着直接的物理接触,而在心理学中,感觉、情感、动机等则是相互作用的。 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至关重要。这个原理指向了我们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指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此外,这个原理也强调了人类与人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只有通过这种互动,人们才能保持联系和合作,共同实现社会发展和进步。 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在实践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理解和运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如果我们在教育方面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更好地进行跨学科合作;

如果我们在管理方面注重组织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只有通过理解这些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描绘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也才能更好地创造一个更加乐观、理智而美好的未来。

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知识点归纳

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知识点归纳 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哲学基础——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l)联系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教学方法:例举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 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一定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地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联系的意义: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 4、基本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 (1)坚持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既全面又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3)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做到既着眼于整体,又重视局部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1、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1)因果联系的含义: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3)因果联系的特点: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续的顺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的作用。 正是因为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基哲学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答题时先答原理后答方法论并和题意联系起来。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4、发展的观点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辩证法知识点

辩证法知识点 辩证法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是指包括精神活动在内的一切事物运动、联系、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辩证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辩证法知识点一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6、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 补习资料):第08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1、所谓联系,就是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_____。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________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_____,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_____和______的联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____。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 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________。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_______,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________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________、本质的和 ________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总之,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转移。 答案: 1、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2、联系相互联系有机整体 3、固有的自在事物人为事物客观的主观随意性无能为力固有的联系 4、多种多样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间接的 长远各种条件时间地点条件 【要点精析】 要点一:联系的普遍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