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是:一、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巨大的文化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现文化供给结构性短缺。二、文化产业集中度低,文化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布局分散、不平衡,文化企业普遍“软小散滥”,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链条的良性运作。三、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产业“走出去”魄力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是和文化产业强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造成这些现状的的主要原因有:一、文化机制体制改革滞后阻碍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潜力。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大部分还是政府主办和垄断性质,在市场环境中经常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弊端,容易抑制文化单位的创新能力,滋生消极怠慢情绪,对市场缺乏敏感度,缺失市场竞争力。二、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产业天生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而财政投入的增长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步履维艰。三、文化产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缺失。文化产业需要创新、需要管理、需要技术开发,需要市场营销,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短缺人才资源。四、文化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等一系列文化权益的保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化产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我国将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势。

一、文化体制改革。如今,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应更加稳健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实现企业化经营,面向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规律刺激生产动力和创新能力;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开放市场环境,打破地方保护和地方壁垒,进行公平竞争;政府转变职能,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规划转变,营造良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加大文化产业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贷款优惠、项目补助、资金支撑等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发展,支持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三、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扶持文化产业人才的院校培养和职业培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有个性、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人才;规范人才流动机制,支持文化产业人才创业,关注文化产业人才就业;开拓文化产业人才来源渠道,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学习先进文化产业理念。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各个方面着手,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理念创造,促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形成。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人才自主创新。

五、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走向世界”

国家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为国内企业与国外文化企业进行平等交流、沟通和合作创造机会,积极引导文化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大宗文化产品的出口,扭转文化贸易逆差。鼓励骨干文化企业提升自身软硬实力,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

中国文化产业30强企业名单

中国文化产业30强企业名单 一、文化艺术类 1.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2.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3.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4.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5.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6.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 7.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 8.云南丽江市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 9.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 10.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广播影视类 1.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2.广东南方国际传媒控股有限公司 3.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5.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6.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7.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8.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9.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0.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三、出版发行类 1.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3.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 5.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6.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8.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10.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近两个交易日,文化传媒板块又开始集体异动,华闻传媒(000793)昨日强势涨停。记者昨日从财政部网站获悉,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将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2012年预算,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84亿元,增长18.7%.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还表示,鼓励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上市。 北京影视动画协会 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艺华美国际创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精典空间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北京艺有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洛可可设计有限公司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的灵魂,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现代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大发展,才会使社会全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面的进步。是否拥有现代先进文化,是否代表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并决定其兴衰成败。先进的文化作用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驱力,主要显示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就是要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新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 1、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更加丰足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人类文明进程,表达了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说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解决肌渴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一个文化生活贫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健康、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人格建设上全面发展的需 要。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文化成果,广泛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正成为文化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石,先进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乃是阳光,是空气,是朝代命脉和精神基石。现代先进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是的内涵和形式: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引导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提倡学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先进的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根。全面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众的文化创造结晶,是群众文体的很需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等显著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建设,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群众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直接的反映是那些经历了千万年遗承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戏曲和其他至今保留在民间的古老艺术内容和形式。这些曾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资料讲解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 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众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文化产业,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传媒的财政拨款为636,828.28万元,占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额的92.7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金不断充裕,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投融资体系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全国各大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所投资规模涵盖了互联网、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网络游戏等各类型文化行业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对其投资金额高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度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业中融资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表示出对文化企业的青睐。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民生银行分别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业传媒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人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时间:2011年11月07日09时41分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君如 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之圣地,是中华文化之源、文明之本、三教祖庭。以各类文物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但凝聚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华,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遍布洛阳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先不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资源是何其丰富多样,仅就区域文化资源而言,就包括区域环境内的地理、人文、人力资源。有许多是自然和历史地形成和拥有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加以改造、开发和利用。浙江横店本是偏僻山村,可是已经被开发、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电影产业基地;常州并无恐龙资源,但也开设了“恐龙主题公园”,而且成为常州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产业要在空间集聚,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创意-领军型人才。人力资源的作用绝不比物力资源次要。佛罗里达把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浓缩为人才、技术和包容度三方面,值得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工夫。真正的文化产业人才,一定会看准什么是可利用的资源,一定会把它开发利用好。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人才、创意是基本条件。我们一再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意是根本手段。作为基本条件,这些都没有的话或者一点都不在的话,这个文化产业发展就很困难。市场机制、资本投入,我特别强调了资本投入量的多少和门槛的高低,资本进入环境的好坏对文化产业构成了核心要素,还有产业链,商业模式、产业集群等等,这是核心要素。核心要素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失败。 文化资源不是核心要素,文化资源大多数是人类活动遗存内容等表征和符号,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你被创意了,它是有作用的,如果你被创意,这个文化资源只不过是文化资源而已。 我们回过头来看洛阳,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唐三彩,如果我们想开发洛阳重大题材,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动画进行高水准创意,打造出作品来,如果仅仅是一个博物馆,那就是一个象征符号。这就是为什么洛阳那么多这么著名的,它成为中国在牡丹上的符号,但是这个资源只是资源而已。 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概括起来,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历史文化资源和无形历史文化资源两大类。 1、有形资源。包括遗址类博物馆类古建筑类石窟、碑刻类。传统产品类:最能代表洛阳,且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品种有: 洛阳唐三彩、洛阳宫灯、黄河澄泥砚、仿古青铜器、洛阳杜康酒、洛宁竹帘等。 无形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根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牡丹文化和古代科技文化等八个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洛阳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市,文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数千年,“多、古、高、少”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具体可概括为四性: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体现一个“多”字。截止目前,洛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24处。仅以博物馆为例,现有洛阳博物馆、关林庙、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都城博物馆等7处,馆藏各类文物多达40万余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许多藏品及国家级文物,堪称华夏文明的瑰宝。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黄宇20031810609 金融6班 祖先留给世界的“四大发明”,留给我们一叠叠厚厚的典籍,一座座古老的建筑,还有“沉重”的思想文化。当每一个人开始打开传统的大门时,瞅着鳞次栉比的故宫千间房,望着活如烟海的发黄的书页,我们张大着嘴巴、目瞪口呆。面对着一大堆宝藏。我们不知去拿哪一件,不知哪一件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想都拿走,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不如都不拿吧!存起来吧。另一方面,现代的物质文化是太丰富了,又是那么的简单、直接,何不去享受这些呢!我们对物质的需要得到大大的满足,同时,物质的丰富又大大刺激了我们的需要。千年历史抛给了我们一个难题,怎样去处理两者呢? 建筑、绘画、文学、宗教留给我们的是无遐的思考,在物质基础上,祖先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在其中,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故宫的皇朝的威严、敦煌厚重的信仰、八大山人的空远的意境。在那个时代,哲人、文人们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文章上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在极端贫困之中,仍高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今天,我们困惑,吃不饱,为什么不去工作,不去挣钱,文化能支撑一个人的生活吗?我们身在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和社会的频繁接触中偶尔会思考一些,偶尔会欣赏一下古代的思想,但那些内容太多、太枯燥、太晦涩,我们用电视剧的形式去“篡改”历史,没有人反对,多么生动形象,符合现代生活气息。不知道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不过如此,知道的人痛心疾首。我们堂而皇之的在历史前面加上了现代。现代的历史——多有现代气息的一个词。 北京的古建筑正在受到“围剿”,那些古老的胡同正在消失,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正受到“侵蚀”,南京的古城墙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段段地“塌倒”,这便是现代人的态度,至少是许多人的“传统”意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越来越虚弱,正颤抖着迈向21世纪。也许是中国人被传统束缚的太久太久,所以反抗的精神也越大,摆脱的力量也越大。传统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建筑、绘画等的逐渐消失是历史的必然,但其中的精华精神文明不应被历史所遗忘,我们能够跳出传统的文化束缚吗?可以在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吗?当然不可能,但我们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 文化强国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时间:2011年11月07日 09时41分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君如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

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

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摘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柳州赶超东部发达地区的立足点之一。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能够把人们对文化本身的认同感转化为消费的欲望,引发并不断强化人们自觉的消费行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信息、旅游、餐饮、娱乐、交通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柳州;文化资源;经济;文化产业 一、柳州文化产业的特点 柳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来是广西工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周边省市,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利用和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打造柳州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支柱产业,要从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柳州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产业,可以从各个角度扩展和提升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步伐。 二、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 文化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低直接标志着国家或地域的文明发达程度。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可以缓解地方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可

以改变社会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为目标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以民族区域自治县、乡为重点,努力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地区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精做深民族民间工艺品业。 柳州民间工艺品业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资源储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人才潜力,如三江县同乐乡的刺绣、剪纸等都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柳州民间工艺业由于主要是家庭型、手工作坊型,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精细型、规模经营型,须开发出了一批较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民族文艺演出业 柳州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文艺演出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而且颇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推动,民族文艺演出业显示出惊人的潜力,但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优秀的民族文艺开始失传,如《侗族大歌》、《侗戏》、《高沙锣鼓》等。 3.发展新兴体育文化产业 柳州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十分充裕,并且具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观赏性和娱乐性较强等,如赛马、斗牛、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等,如三江县内的斗牛场已形成规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柳州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宝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 4.深度开发民族饮食业

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有机融合 今年9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秋分。这天的到来,预示着气候由热转凉,秋天正式到来。秋天,也是秋收、秋耕、秋种等农事活动的开始。在这个预示着丰收的时节里,我们将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农民丰收节,对传承传统农耕文明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 记者:为何把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举行?庆祝农民丰收节,对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孔祥智:国家把丰收节定在秋分这一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其含义是这一节气把90天的秋季分为前后平均两个部分,故曰“分”。《群芳谱》云:“至此而阴阳适中,当秋之半也。”从温度上看,秋分节气之后,东北、西北、内蒙古地区一般在10℃以下,华北地区10℃~20℃,长江以南地区降至30℃以下。因此,从气温上看,长江以南地区从这一节气起才逐渐进入物候意义上的秋天,即日平均气温22℃以下。 秋分是收获的季节。在中国北方地区,夏玉米进入了收获季节,也就是过去的“三秋”大忙季节。秋分之后,50毫米等雨量线急剧南移至东南沿海,黄河以北地区的降雨量一般下降到25毫米以下,除了海南、台湾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已经结束。这样的气候特点为秋季作物的收获提供了难得的好条

文化产业的工作总结

文化产业的工作总结 20XX年,我们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始终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XX建设的重头戏,突出“规划引领、园区建设、机制保障”,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3个,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个,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2个,培育形成了一批龙头型、特色型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全市共拥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737家,其中20XX年培植新增规上文化产业单位21家;企业总产值或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20家,其中过亿元的12家;文化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超1、3万人。 市委市政府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形成特色、集聚集约、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一主、三带、八区”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重点打造以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地和杨根思烈士陵园为龙头的红色旅游产业带、以天星洲湿地生态资源为基础的沿江湿地文化产业带、以宝塔湾佛教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宗教观光产业带,以及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黄桥古镇文化旅游、百城数码产业基地、虹桥大数据产业园、宣堡银杏群落森林风景区、城东高新技术创意产业园、凤凰文化广场、远大家俬“藤艺编织之乡”等,将各种产业要素在园区、基地内有

效集中,形成明显的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同时,高起点、全方位推动文化与互联网、城市建设、金融、科技、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拓展文化产业的增长空间。 市文广新局积极做好政策咨询、联络协调、联系上争等服务工作,组织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国家、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组织骨干文化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配合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按要求统计上报。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梳理总结如下: 1、大力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泰州市下达的文化产业工作目标任务,市文广新局组成工作班子,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梳理分析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情况,对各园区、乡镇摸底调查、科学分析,出台了20XX年XX市文化产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首次纳入全市年度工作考核体系。根据我市文化产业工作发展状况,牵头组织召开XX市文化产业工作推进会,并组织人员分头深入园区、乡镇督查和指导,确保各园区、乡镇能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配合做好全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组织各园区、乡镇落实分管负责人、文化产业专职人员和统计人员,明确职责,建立文化产业统计人员网络。20XX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0多亿元,约占GDP比重4、%以上。

“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谈谈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认识“文化 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中全会提出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 先进的文化生产力本身就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即无论是从生产力发展、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上,都应该是代表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或历史演进的发展趋势。落后陈旧的文化,不可能成为人类文化发展趋势,因而也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文化生产力和持续的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的生产,而是有明显价值取向的生产,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往往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质,而先进文化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往往对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有强大的塑造和引导作用。人类的任何再生产都是创造性的,这尤其表现在文化领域,因此人类的社会实践往往产生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新内涵,通过逐渐的积累而成形并且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限制,从而推动文化的创新。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也必须着力于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即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是一种具有能动性或生产性的消费,因为文化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和激发人的创造力。满足了人的文化消费,也就是在生产着高端的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文化消费使消费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消费文化产品同时就在激发精神生产,消费过程直接就成为精神生产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社会越发展,也就越需要具有较高文化消费能力的国民。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与经济紧密交融,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

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供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凝聚了某一群体独特精神价值的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 从传统文化方面来看,所谓文化资源,并不仅仅指有形的古老建筑,还有广泛的内容。如日本与韩国制定对文化财产进行保护的国家法律,对文化财产的界定就包括以下五类:(1)有形文化财产,如建筑、绘画、雕塑等(2)无形文化财产,如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3)民俗文化财产,如衣食住行与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4)纪念物,如各种古代庭园、陵墓、名胜与自然景观等(5)传统建筑群,如故宫等。范围很广几乎把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事物都包含在内。 文化资源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在于文化产业。1998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0?4%。而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早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占其消费性支出的2?27%,这种状况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 1997年我国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大约为650亿元,而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要约为3000亿元,差距可谓巨大。在开发城市文化资源方面,全国各城市都认识到这一点,都在大力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相传农历三月三是轩辕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后人为表达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之情,从春秋时期就举行拜祖活动,延续至今。1992年新郑市开始举办炎黄文化旅游节。11年来,每年都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前来登山朝圣、寻根拜祖、观光旅游,并因此促进了新郑市的对外经贸合作。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化资源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本钱”。但是,我们不能只守着一座金灿灿的文化资源宝库,而应有把文化资源“变现”的意识、勇气和能力,即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产业资本,把文化需求转化为市场机制。 文化产业的兴办与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离开文化资源这一基础,文化产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这些文化资源种类繁多,文化蕴含丰富,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这就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总体优势。 首先,北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是50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发祥地,又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幽州古战场。春秋时期的燕国就已经在这里建蓟城为都。此外,北京在宋代以前一直是北部边陲军事重镇,而自辽代开始便成为国都,并一直延续五朝。都城的历史文物古迹,独特的皇城文化景观,更是一份至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北京的古代文化遗存共有7309项之多,其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故宫等三项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从国际国内上看,历史文化资源如北京这样丰富的屈指可数。当前,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绝大部分尚未被当作一种产业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甚至还有相当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关人员: 一、课题题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 班级:高一【4】班 起止时间:2014年07月24日至2014年09月08日 二、学科领域:历史文化类 三、指导老师:肖金明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张宇成:负责上网查阅资料 徐铭扬朱炜涵:负责邀请指导老师参与并询问老师相关问题 楮文才:负责整理资料 王世杰:负责将讨论结果写为研究报告并上交 课题小组组长:王世杰 课题小组组员:楮文才徐铭扬朱炜涵张宇成 课题小组指导老师:肖金明 内容提要: 首先,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然后,我们的课题小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采取注重实事求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有:上网,上书店查找资料;询问历史科老师、对历史颇有研究的人士;小组讨论、分析。 其次,经过我们课题小组的努力,克服了种种阻碍,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成功。 最后,通过我们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与流变,曾经有过五次大的西学东渐过程。虽然使我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的质与核还是很本色的。这是由于我国民族文化构成的特殊性所致。这其中是有了儒、释、道、法、名、阴阳等类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可能,而由这些类文化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又极其充分地适应了中国人的攻守进退等各个方面的生存与繁衍的需要。这之中既有它的社会性,也有它的自然性;既有它的群体性,也有它的个体性;就个体讲,有心理调节的需要,也有一个人年龄、体质、细胞活力和“力必多”的原因。所以我国传统文化比起其他诸如西方文化来要牢固得多,包容性要强得多。它不仅在种种冲击下,保持了自己本体性,而且还兼容和同化了许多我国其他民族的文化,如蒙古族文化和满族文化等,以及其他外国文化。 本次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有何影响?对于这一影响我们有何启示?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712602440.html,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谢卫国杨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7期 摘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要振兴中华,弘扬华夏文明,就必 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具体实际,重新认识、批判、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以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文化强国;传统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24-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命题,正是基于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模式西方化的同时,在文化领域,在伦理道德层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在全球化大潮中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把未来的挑战和传统的重新解释结合起来,中国文化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价值才能够被当代人发挥出来,挖掘出来。最终,我们才能依托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穿越西方,回到中国”,才能最终建成文化强国。 一、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变的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西方文化的阐释下,现代化被理解为“大同”加“多元”,理解为汽车降价、看好莱坞大片或到世界各地旅游,理解为消费,甚至与个人主义等同。在此情形下,中国社会近几年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抛弃了优秀传统文化,被动西方化了。 每一种文化,在其原初的自我认识上,都是普遍性文化,是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神、人与时间等基本生存维度所作的思考和安排。因此,全球化的出发点是承认每一种文化“内在”的普遍性,而不是将其特殊化。黑格尔认为,思考的途径不是由具体上升为抽象,而是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未经批判的普遍性和未经批判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一样,往往就是一种黑格尔意义上的抽象,是一种天真幼稚的自我中心主义,一种想当然的空洞,一个没有生产性的“一”或自我统一性。所以,也可以说,每一种文化和文化意义在具体的历史的现实关系中,将自己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再一次表述出来。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来自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处于无语状态。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正是这种强势文化不断地刻意重新制定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新秩序、新法则。政治上,在近代,我们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以西方政治理论为蓝本,创造了具有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益显示 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收稿日期:2007-09-14 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Mar.,2008Vol.29,No.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