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原理课13讲教案主讲人许文丹

微机原理课13讲教案主讲人许文丹

微机原理课13讲教案主讲人许文丹
微机原理课13讲教案主讲人许文丹

微机原理课13 讲教案主讲人许文丹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用汇编语言来编制程序,也就是用汇编语言去表现和实现计算机完成的工作。

1.程序设计目标

程序设计是将问题程序化,使计算机通过对程序的执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设计一个好的程序不仅应该满足要求、完成预定功能,还应该在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执行速度、占用内存空间及效率等方面下工夫,这些都是我们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所要追求的目标。不同应用场合,所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和侧重。

2.程序设计步骤

(1)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根据数学模型找出算法。

(3)根据算法,画出程序流程框图。

(4)根据程序流程框图编制程序。

(5)上机调试、运行程序,优化程序。

3.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任何程序都是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选择)、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组成,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可保证程序设计目标的实现。

一顺序程序设计

顺序程序结构是三种结构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程序结构,它根据事件发展的先后来编写程序,按指令语句书写的顺序来执行程序。顺序程序执行过程如图4-15所示。

图4-15顺序程序结构

下面通过例子加以说明:

例4-1:数据VAR1、VAR2、VAR3、以字的形式存放在数据段中,要求先将VAR1求补,再将VAR1和VAR2相“与”,然后对“与”的结果和VAR3求平均值。

解:算法分析如下:

(1)先求VAR1的补;

(2)再求VAR1和VAR2的逻辑“与”;

(3)最后将“与”的结果和VAR3相加除以2,得出平均值。

程序如下:

DATA SEGMENT

VAR1 DW 3625H

VAR2 DW 487AH

VAR3 DW 19B4H

RESULT DW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AX

MOV AX,VAR1

NEG AX

AND AX,VAR2

ADD AX,VAR3

RCR AX,1

MOV RESULT,AX

CODE ENDS

ENDS START

例4-2:用查表的方法将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它相应的ASCII码。

解:算法分析

(1)0~9数字对应的ASCII码为30H~39H,A~F对应的ASCII码为41H~46H码,按从小到大顺序将0~F的ASCII码存入TABLE表中。

(2)待转换数 0AH存入HEX1中。

(3)表首地址加上待转换数所对应的ASCII码存储单元地址。

DATA SEGMENT

TABLE DB 30H,31H,32H,33H,34H,35H,36H,37H,

DB 38H,39H,41H,42H,43H,44H,45H,46H,

HEX1 DB 0AH

ASC1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BX, OFFSET TABLE

MOV AH, 0

MOV AL, HEX1

XLAT

MOV ASC1, AL

CODE ENDS

ENDS START

二分支程序设计

图4-16 简单分支结构

图4-17多分支结构

1.简单分支结构

简单分支结构有单分支和两分支结构,一般用比较和条件转移两条指令来实现分支。

例4-3:变量X中为一任意有符号字节数,若X为负数,则将其取补码,否则和Y变量相加并将和放在AX中。

解:算法分析

(1)当X >0 时,则求补码。

(2)当X < 0时,X与Y相加,其和放在AX中。

程序如下:

DATA SEGMENT

X DB ?

Y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H,0

MOV AL,X

CMP AL,AH

JGE LP1

EG AL

MOV X,AL

JMP LP2

LP1: ADD AL,Y

ADC AH,0

LP2: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S

例4-4:求符号函数,设X在-128~+127之间。

解:算法分析

(1)当X>0时,Y单元为1;

(2)当X<0时,Y单元为0FFH;

(3)当X=0时,Y单元为0。

1 X>0

Y= 0 X=0

-1 X<0

程序如下:DATA SEGMENT

X DB 10H

Y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L,X

MOV AH,0

CMP AL,AH

JL SMALL

JZ SAVE1

INC AH

JMP SAVE1

SMALL: MOV AH,OFFH

SAVE1: MOV Y,AH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例4-5:计算1+2+3+ … +100的和。

解:算法分析

(1)通过分析,得出该数列为等差数列,前项比后项少1;

(2)用AX累加器放和,初值为0;BX寄存器为数列项(1,2,3 … 100);

(3)AX+BX→ AX 累加100次,CX存放累加次数,初值为100,递减到0为止。

程序如下: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AX,0

MOV BX,1

MOV CX,100

ADD1: ADD AX,BX

INC BX

DEC CX

CMP CX,0

JNZ ADD1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此题算法可简化:不用BX,以CX兼作数列项,请读者简化之。

2.多分支结构

在高级语言中,利用CASE语句实现多分支程序结构,汇编语言中可利用跳转表实现多分支结构。所谓跳转表,就是在某一内存区域顺序排列的一组有规律的转移目标的入口地址。

例4-6:试根据AL寄存器中某一位状态(为“1”)将程序转移到8个相应的分支中的一个。

解:假设8个分之程序的偏地址为L1~L8,根据要求当AL寄存器的第D I(I=0~7)位为1,跳转到(I +1)分支。

数据段的跳转表为:

DATA SEGMENT

TABLE DW L1,L2,L3,L4,L5,L6,L7,L8

DATA ENDS

LEA BX,TABLE

B1: SHR AL,1

JC [BX]

INC BX

INC BX

JMP B1

L1:┇

L2:┇

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1

学校临清实高学科历史 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学生走进历史,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微机原理答案1教案资料

微机原理答案1

第 1 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1.微型计算机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由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系统总线组成。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一般具有下列功能: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暂存少量数据。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与存储器和外设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信号。响应其他部件发出的中断请求;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各功能模块间传递信息的公共通道,一般由总线控制器、总线发送器、总线接收器以及一组导线组成;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数据、程序的部件;I/O接口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在CPU和外设之间起适配作用。 1-2.CPU 执行指令的工作过程。 答: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1)开始执行程序时,程序计数器中保存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指明当前将要执行的指令存放在存储器的哪个单元。

(2)控制器:将程序计数器中的地址送至地址寄存器MAR,并发出读命令。存储器根据此地址取出一条指令,经过数据总线进入指令寄存器IR。 (3)指令译码器译码,控制逻辑阵列发操作命令,执行指令操作码规定的操作。 (4)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 1-3.果微处理器的地址总线为 20 位,它的最大寻址空间为多少? 答: 220=1048576=1MB 1-4.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答: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相应的外设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部设备以后,就构成了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1-5.下面十进制数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128,65535,1024 答: 128,二进制:10000000B,八进制:200O,十六进制:80H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 考! 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

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48学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与演示,课后习题练习等环节,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能够设计或调试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及驱动程序等多方面的技能。 2.各章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目的和要求:主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及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第2章微处理器 目的和要求:掌握8086/8088 CPU寄存器结构、作用、CPU引脚功能、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最小/最大模式的概念和系统组建、系统总线形成;理解存储器读/写时序;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 重点:Intel x86CPU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寄存器、堆栈,引脚及其功能;最小/最大模 式下系统总线形成;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 难点:Intel x86CPU的内部结构、典型时序分析 第3章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寻址的概念;8086的6种基本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掌握8086指令系统 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 难点: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目的和要求:了解汇编语言特点、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结构;掌握汇编语言中的表达式、伪指令、宏定义的含义和用法;掌握DOS功能调用基本I/O,返回DOS方法,了解文件管理;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教学重点: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伪指令、宏定义的用法;程序设计算法与流程图。 第5章输入输出接口 目的与要求:掌握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I/O的编址方法、特点;CPU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及接口技术;理解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掌握8086CPU I/O特点。 重点: I/O的编址方法、译码电路及CPU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掌握8086CPU I/O特点。难点:程序控制、中断、DMA方式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第6章存储器系统 目的与要求:了解存储器的作用、分类、结构及性能指标,了解存储器系统的多层结构;掌握静态RAM、动态RAM及EPROM的特点、基本结构、地址形成方法及典型芯片;了解DRAM 刷新;掌握存储器芯片的扩充的常用方法. 重点:存储器的分类、性能指标;读写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器扩展及其与CPU的连接 难点:存储器的位/字扩充方式的方法及连接 第7章中断系统 目的与要求:掌握中断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中断类型码、中断矢量和中断向量表的概念,以及如何对中断服务程序寻址;了解8259A的编程结构,理解8259A工作方式、有关命令和初始化编程及其在PC机中应用

部编版八上第十三课《背影》教案新编

部编版八上第十三课《背影》教案新编 【教学目标】 1、品读质朴平实的语言。 2、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涵泳文章质朴而平实的语言。(重点) 2、引领学生还原作者的心路历程,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的父母 师:大家在父母面前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觉得他们的言行让人难以理解,不好接受? (学生分享) 师:年少时,我们常对父母有些意见。其实朱自清也是如此吧?他甚至觉得父亲有点迂。请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找切入点: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并齐读。) 二、初见这对父与子 1、师:没错。请大家联系整段看看,为何认为他迂? (学生自主思考,朗读——品味——带体验朗读) 预设: 学生可能找“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说不可”等句。(此句重点品读,需与课堂尾声呼应,以突显出学生学习此课后的变化) 2、师:其实作者不满,原因还不止这些! 屏显拓展资料1: 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潘姓姨太(朱自清父亲老家的姨太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 经此变故,朱家彻底破产。 ——《朱自清年谱》 3、师:朱自清的父亲确实有诸多不是,也难怪父子间会有矛盾。不过父亲真的是那般不堪吗?也许我们还不够了解他,不然朱自清也不会难忘父亲的背影

了。 三、再识这对父与子 1、师:“背”有一个意思是“人体背面的”。“背影”则是人体的背面形象。文中主要是第几段在写父亲的背面?结合整段说说父亲背面的形象是怎样的,为什么?(朗读——品味——带体验朗读) 2、师:仅父亲的背面形象,便让人心酸感伤,也难怪作者难忘。这仅是“背”在文中的一个含义。“背”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学生每说一个义项,都要求其文中找出依据,并对语言进行朗读——品味——带体验朗读) 3、师:真了不起,借助一个背字便品味出了这么饱满的父亲形象。父亲是背时的,是背离亲人的,是深爱着儿子的。面对父亲的爱,儿子纵有千愁万绪也只化作了两行清泪。作者因父亲流了几次泪? (学生依序品读三次流泪。品读第一次泪时,进行比较朗读,帮助体会平实语言风格) 屏显修改语句: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内心再也控制不住,悲伤便像决了堤的长河,奔泻而出。我感觉鼻子一酸,眼眶应该也红了,我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很快地流下来了。 4、师:从不满,到感动,再至不舍,最后想念。可见,儿子已经在逐渐理解自己的父亲了。 5、师:那现在,大家又怎么看待作者一开始的“不满”呢? 6、师:确实是不太成熟!其实,我们只要更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所作所为,

微机原理实验8255并行口实验PA输入、PB输出讲课教案

微机原理实验8255并行口实验P A输入、P B输出

8255A并行口实验PA输入、PB输出利用LED等显示 程序 LCD EQU 07FE0H LCDWI EQU LCD+0 ;写命令 LCDWD EQU LCD+1 ;写数据 LCDRS EQU LCD+2 ;读状态 LCDRD EQU LCD+3 ;读数据 PA EQU 0FFD8H PB EQU 0FFD9H PC EQU 0FFDAH PCTL EQU 0FFDBH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lin db 0 col db 0 num db 0 dis_num db 0 temp0 db 0 temp1 db 0 count db 0 org 1000h start: MOV DX,PCTL MOV AL,90H OUT DX,AL call init_lcd mov al,3 call delay2 mov count,0 mov bx,offset tab0 mov lin,0 mov col,0 mov num,16 call dis_english GOON: MOV DX,PA IN AL,DX TEST AL,01H JE GOON1 TEST AL,02H JE GOON2

TEST AL,04H JZ GOON3 TEST AL,08H JE GOON4 TEST AL,10H JE GOON5 TEST AL,20H JE GOON6 TEST AL,40H JE GOON7 TEST AL,80H JZ GOON8 JMP GOON9 GOON1: JMP KEY1 GOON2: JMP KEY2 GOON3: JMP KEY3 GOON4: JMP KEY4 GOON5: JMP KEY5 GOON6: JMP KEY6 GOON7: JMP KEY7 GOON8: JMP KEY8 GOON9: mov bx,offset tab9 mov lin,1 mov col,0 mov num,16 call dis_english MOV DX,PB MOV AL,0FFH OUT DX,AL JMP GOON KEY1: MOV DX,PB MOV AL,0FEH OUT DX,AL mov bx,offset tab1 mov lin,1 mov col,0 mov num,16 call dis_english JMP GOON KEY2: MOV DX,PB MOV AL,0FDH OUT DX,AL

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基本内涵建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最全版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 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 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当时社会背景切入,请同学们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意义,最后教师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唯一可行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可利用的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非常多,同学们也都从电视台的节目中目睹过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教学设计中回旋余地大,教师可准备节目录相片段给大家重看。 1.教师可向学生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运用并获得成功的则是对香港问题,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 2.教师在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条件时,应先请同学回顾,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割占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又在1898年强租新界,说明香港问题的由来;其次,应从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切入,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了解中英谈判的艰难,然后提出问题: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有哪些?可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发言。最后教师总结:香港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又增强了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 3.香港回归的意义,建议教师从香港回归对香港、中国、世界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对香港而言,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平稳、保证繁荣;对中国的意义,百年雪耻,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对世界影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分裂局面的形成,教师简单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形成分裂。教师可利用课文后学习延伸部分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使学生感受到诗中表达的两岸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然后向学生

《背影》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含公益广告、课文朗读、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公益广告,感受父爱。视频中的父亲因老年痴呆,什么都忘记了,唯独没有忘记关心他的儿子。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这每一个场景中都盛满父母浓浓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充满浓浓父爱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2、作者介绍(课件展示) 3、写作背景(课件展示) 4、展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 4、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二)

2.1 微型计算机系统(4) 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计算机软件及分类; 2、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区别; 3、了解三种语言处理程序的区别; 4、了解程序设计工具; 5、了解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6、了解诊断程序; 7、了解应用软件及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1]. 同学们都知道计算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系统,前面我们了解硬件系统,那么软件指什么?你们都用过或听过那些软件?(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上分类写) 如:Windows 98 Word flash VB Photoshop Windows xp Excel VC Windows 2003 WPS VF [问题2].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软件的用途 二、新课 1、计算机软件:指为运行、维护、管理、应用计算机所编制程序的总和。 软件? ??应用软件系统软件 2、系统软件及其分类 系统软件??? ?? ??系统工具集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接口, 也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管理计算机软、硬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系统效率(存储器管理、I/O 设备管理、文 件管理) 组织协调计算机的运行――增强计算机系统处理能力 提供人机有的对话接口。

②计算机语言 机器语言: 指令: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的命令 机器指令: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指令 机器语言: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 机器语言的特点: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理解,但编程困难 汇编语言:用与机器语言一一对应的字母代码表示的语言,便于理解记忆,不具有通用性。 高级语言:又称算法语言,英文单词+数学语言,不受机种限制,有很强通用性,目前有数百种。 ③语言处理程序――“翻译” 目标程序―――机器语言程序 源程序――――汇编语言程序和高级语言程序 由于计算机只能直接执行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因而“源程序”必须“翻译”成目标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叫语言处理程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汇编程序:汇编语言源程序 ????→?分析查错代真目标程序 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逐句翻译并执行 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 ????→?分析查错代真目标程序 ④程序设计工具集 文本编辑程序 连接程序 调试程序 ⑤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⑥诊断程序 3、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 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 2、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 作业: 课本40页,练习1、④⑤ 2、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册13课《背影》教案 阳逻一中彭昕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并基本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朴实语言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2)通过批注勾画,整理并概括文章情感层次。 (3)通过讨论,掌握文中“背影”的线索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二.重难点 1.重点: (1)感知“背影”中体现的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2)品味朱自清独特的质朴文字中的浓厚情感。 2.难点: 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

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父亲往往如此,深爱孩子又拙于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写父亲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背景介绍 (1)展示朱自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 (2)展示朱自清在写作《父亲》前后时间段的人生经历。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 ?1919年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开始发表诗歌。 ?1920年提前毕业,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 散文为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速读全文。 (2)对照确认易错字词,齐读重难字词。 交卸(jiāo xiè) 奔丧(bēn sāng) 狼藉(láng jí) 簌簌(sù sù) 典质(diǎn zhì) 赋闲(fù xián) 颓唐(tuí táng) 琐屑(suǒ xiè) 差使(chāi shi) 亏空(kuī kōng) 勾留(gōu liú) 搀(chān) 蹒跚(pán shān) (3)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四)精读课文 任务一:将文章分几个版块,并简要说明每个版块内容。 1.开篇点题:最不能忘(1自然段) 2.回忆往事:追述送别情景。(2—6自然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华东师大版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八年级历史)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材分析 《祖国统一大业》——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主要史实的,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能力目标 (1)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 (2)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目标 (1)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四、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历史,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课堂探究过程的进行实施。 五、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等 六、探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设计思路: 利用歌曲播放《七子之歌》,声情并茂的再现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忧国忧民,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能力。 七、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我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网络教室有目的的搜集与香港、澳门、台湾相关的新闻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2019年度】精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 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掌握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台基本方针。 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过程 与 通过复习,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原因,对台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媒体 教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 3、在筹建新的时候,共产 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 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5个省级自 治区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 13 背影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亲人、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封家书,勾起了儿子对多年前车站离别的深情回忆: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蹒跚“背影”,写满了生活的辛酸无奈。然而那种“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却流淌在儿子的深情追忆之中。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让我们重温生活中的父子(女)亲情,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无疆大爱。 二、资料助读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儿女》。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文中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当时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他自己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

课文背影教案

1 3 背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 1 .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刘和刚的一首《父亲》让我们荡气回肠,朱自清的《背影》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二、检查预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 j i ā o ) 卸( x i è ) 奔( b ē n ) 丧( s ā n g ) 狼( l á n g ) 藉( j í ) 簌( s ù ) 簌( s ù ) 典( d i ǎ n ) 质( z h ì ) 赋( f ù ) 闲( x i á n ) 颓( t u í ) 唐( t á n g ) 琐( s u ǒ ) 屑 ( x i è ) 差( c h ā i ) 使 ( s h i ) 亏( k u ī ) 空 ( k o n g ) 勾( g ō u ) 留( l i ú ) 拣( j i ǎ n ) 搀( c h ā n ) 蹒 ( p á n ) 跚( s h ā n ) 2 、看意思说出词语 1 . 乱七八糟的样子() 2 . 纷纷落下的样子() 3 . 凄惨暗淡,不景气() 4 . 失业在家() 5 . 短时间停留() 6 .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微机原理及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段绍米编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系 2013年10月

微机原理实验实验要求及运行环境 1、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交纸质版实验报告,实验要求: 实 验成绩百分制(总分10 0分)实验 过程 (50 分) 提前预习,写好实验报告,标好注释,修改好程序;10分个人按要求独立完成,填好实验结果,对实验程序进行讲解,按时交实验报告20分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如玩游戏、聊天、打电话、听音乐等)5分不得缺席,实验签名(两份),按要求填写设备号实验名称等,不带他人签名5分带走自己的垃圾,保持实验室卫生,电脑设备桌椅摆设整齐,保管好个人物品5分按秩序进出实验室,不拥挤,注意安全,爱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5分实验 报告 (50 分) 报告纸要统一,全部手写并填写好表头,包括: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班级任 课老师等 2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3分程序框图5分程序清单5分读懂程序加注释(每句注释13+分段注释7)20分实验结果,实验中经老师检查过5分程序修改,实验要求的完成及结果(可用蓝/黑在原程序上标明,并加注释)10分 实 验成绩百分制(总分100分)实验 过程 (50 分) 提前预习,标好程序注释,修改好程序;10分个人按要求独立完成,填好实验结果,对实验程序进行讲解,按时交实验报告20分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如玩游戏、聊天、打电话、听音乐等)5分不得缺席,实验签名(两份),按要求填写设备号实验名称等,不带他人签名5分带走自己的垃圾,保持实验室卫生,电脑设备桌椅摆设整齐,保管好个人物品5分按秩序进出实验室,不拥挤,注意安全,爱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5分实验 报告 (50 分) 报告按统一格式要求填写,包括:课程名称、姓名、学号、班级任课老师等10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程序框图、程序清单、实验要求5分读懂程序加注释(每句注释13+分段注释7)20分实验结果,实验中经老师检查过5分程序修改,实验要求的完成及结果(可用其他颜色标明添加的程序,与原程序 不同,并加注释) 10分 2、实验运行环境 在电脑中装ASM Masm for windows 集成实验环境2008。双击图标打开ASM MasM for windows 集成实验环境运行工作界面,输入实验程序代码,调试、改错、保存、运行、查看结果,进行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