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跃龆似浔;さ闹匾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如

果因为顾忌开发会导致破坏而不去利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所主张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虽然开发与保护是有一定矛盾的,但如果能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有可能达到完满的统一的。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旅游资源呢?旅游资源的保护要能对症下药,就需要寻求其衰败和破坏的原因。造成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损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2.1自然衰败:旅游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变化,使之受到破坏,这就是旅游资源的自然衰败。

1997年8月12日,夏威夷岛上最古老的瓦吼拉神庙,被基拉威火山喷出的熔岩全部淹没,一座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在瞬间毁于一旦。这种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出现而发生的、旅游资源突然性的自然衰败现象被称为旅游资源的灾变性破坏。

由于寒暑变化、风吹雨淋以及动植物原因,旅游资源在自然状况下也会发生缓慢的改变本身形态和性质的变化,这种缓慢性风化是旅游资源的另一种自然衰败现象。埃及的基奥斯普大金字塔,近一千多年来风化产生的碎屑达5万立方米,即整个金字塔表层每年损耗约3毫米。我国的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这样的破坏。

以上所说的这些衰败现象都是自然力作用造成的,人类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产生,只能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去延缓或补救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它的破坏程度。除了自然衰败现象,旅游资源还存在着破坏力更强的人为破坏现象。

2.2人为破坏: 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按其破坏的根源可以分为建设性破坏和管理性破坏。

2.2.1建设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是指工农业生产、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doc 10页)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doc 10页)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跃龆似浔;さ闹匾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

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教案 陈瑞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资源遭破坏的原因,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真挚情感,并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提高旅游从业者的保护意识和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迫切要求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形成图片、文字等综合运用,采用直观展示和分组探究发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问题分享:世界上最长寿的鸟? 一、旅游资源遭破坏的原因 播放图片,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触动心灵,感触旅游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具体原因如下: (一)、旅游资源的自然性破坏 1.天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2.自然风化(风蚀、日晒雨淋、水浸等) 3.生物原因(某些鸟类、白蚁等) (二)、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 (1)战争性的破坏 如圆明园,被1860年英法等八国联军纵火烧毁 (2)建设性的破坏

人们对一些陈旧的建筑不感兴趣,拆毁了很多融合东西方建筑特色的建筑 物 (3)因工业污染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 (三)旅游者的破坏 探讨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如何在游览过程中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1、对于由于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破坏 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如室内展览馆、隔离装置等。因条件限制不宜采取类似措施的,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和修缮。 2、对于由于旅游者的原因造成的破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提高价格 ?限制旅游者人数 ?架设隔离装置 ?禁止乱画乱刻乱写 ?禁止到处乱扔 例子:“封闭轮休”---确保黄山景区青春永驻 3、对于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如:关于污染、对树木乱砍滥伐、偷猎野生动物等则必须采取法制措施予以解决。 小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回顾,重难点强调,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总结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2、巩义有哪些旅游资源,为它设计一个保护方案?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涿州三义宫为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而涿州的三义宫就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一、涿州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1涿州三义宫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化底蕴丰厚。是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的最佳场所。华北地区最大的木雕塑像群,宫内古柏参天,高大俊秀,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徘徊瞻眺,留连往返,清代王锐新“咏楼桑”中提到“千秋正统垂青史,两字公平定紫阳,多少称王称帝者,问谁庙貌似楼桑”。遗憾的是三义宫被毁于60年代末期。 2 涿州三义宫的文化背景 一个成功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生飞越的道家圣地;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三个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从这里改变了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浓重而光辉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为世人所共仰。千百年来,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人们寻找忠义诚信、寄托一诺千金的地方。这里是“义”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之始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便是桃园结义故地——涿州市三义宫。三义宫(又名三义庙)三国演义从这里开篇,桃园义气到此处寻根,后人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而建。刘备、关羽、张飞从这里彻底改变了命运,奠定了一个强大的事业基础。 3 涿州三义宫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以前的建筑布局、规模又进行了修复,重建后的三义宫,采用以前明代传统三进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退宫殿、武侯殿、少三义殿,按原有形式内塑87尊塑像。2000年12月涿州市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对三义宫品牌的调研和策划,三义宫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三义宫又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满足人们对代表着"忠义诚信"故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每年吸引来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三义宫考察;东南亚刘、关、张、赵宗亲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来三义宫省亲祭祖。韩国LG集团、日本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西北民族大学 旅游资源鉴赏期末大作业 专业班级:08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P081914375 姓名:马雪婷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并突出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族信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资源也不仅限于静态的地貌旅游资源,水色风景的观光等,动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民俗风情就是最具有活力的一旅游资源,她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丰富了我国的旅游活动,下面将浅谈一下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 民俗风情就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长期的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在所有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是最具有活力的旅游资源,因为她鲜活,奇异,充满无穷魅力。 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因生活环境,发展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从文身,文面到耳环,项链;从茅草裙,遮羞布到比基尼,防弹衣;从手抓饭,牛血酒到三明治,蜗牛宴;从石穴,树巢到阁楼,别墅;从挥矛迎客,碰鼻致礼,挤眼示情到亲切握手,热情拥抱;从跳火接,晒佛节到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民俗风情全面地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体现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感情,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真是表露。 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体验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形成了人种,民族,籍贯区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一般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型: 1,物质民俗:包括服饰民俗、民居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传统特色产品等。 2,社会民俗:包括婚恋、嫁娶、岁时节会民俗等。 3,精神民俗:包括禁忌信仰民俗,娱乐民俗等。 二,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 1,广泛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民俗广泛存在于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民族,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一切过程,广泛存在于任何季节和时间。民俗几乎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处于不同的地域,演绎不同的民俗风情。如在美丽的苗乡,常常会碰到一队队青年男女聚集在山坳,路旁,村边对歌的快乐景象。一些地域性很强的生活习俗更让人感觉新鲜,有趣。例如新西兰人最流行的见面礼是“碰鼻礼”。 2,自然性:无论是服装,饮食,居民,交通用具,还是很会礼仪。节日节庆,宗教信仰活动,凡是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民俗事项和载体,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真是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 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ft然的美对人们 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 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丁?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 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 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 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 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 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相互对立。而从广义上来说,开发与保护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地域辽阔,景区景点多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本身可用于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很少且来源单一,单纯的讲保护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也无法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重开发轻保护,短期游客量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增长较快,但一旦超过资源的环境容量,造成过度开发,就会损坏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不偿失。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者必须慎重处理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根据资源及其环境的容量,来确定开发建设的方式和规模。无论开发还是保护,都应该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为出发点,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省五池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

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此类教训,其他保护区当引以为戒。 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前要切实抓好下述三个方面,尤其是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是对景观、景点的保护。这是对旅游资源的直接保护,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顾景观、景点的承受能力,掠夺性开发,它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我感觉在这方面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两方面,一是对景观和景点加强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目前还有许多珍贵的人文资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一般地,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二、相互矛盾 1、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技术条件限制,兵马俑一号坑的彩陶已逐渐褪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当然,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目前国内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量进行限制,而是来者不拒。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从而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 的影响。 2、过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 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曾经有阿拉伯商人要投资兴建清净寺,但因部分学者强调应保持清净寺的“原汁原味”而“泡汤”。这里姑且不论其对与错,但过分强调保护也就失去了开发的机会,防碍了发展。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 民俗旅游资源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极具代表性的磁器口古镇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开发和保护这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 民俗旅游磁器口古镇开发保护 民俗旅游又称民俗风情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其旅游客体是以某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其传承的文化为载体,通过发掘整理或复原再生等手段,将古代或者传统的民俗风情呈现在今天游客面前,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感受。 一、重庆磁器口古镇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磁器口景区概述 磁器口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北部嘉陵江畔,距重庆市中心14公里,距沙坪坝区商业中心3公里。东有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连童家桥,北临石井坡,依山傍水,可用“三山、两溪、一江、四街来”概括。三山:马鞍山、金碧山、凤凰山,两溪:清水溪、凤凰溪,一江:嘉陵江,四街:磁器口正街、新街、横街和小街。 据史料显示,磁器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1800 年,其名称曾有白崖场、龙隐场、龙隐镇等,最后因其“蜀瓷厂”所产产品远销省内外。又因“ 瓷” “ 磁” 二字相通,便叫做了磁器口。抗战时期,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沙坪坝作为文化中心,磁器口也成了文化名人聚集之地。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众多的艺术家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磁器口可谓是山城文化的代表,重庆历史发展的缩影,体现着水陆交界码头文化的历史,也是巴渝民俗文化、红岩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的孕育地。 2.磁器口古镇开发与保护现状 2.1 主要旅游景点以及传统商业 磁器口素有“九宫十八庙”之说,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四合院和传统民居体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2001年起,相关部门对宝善宫、钟家院、童家院、张家院、李家院、深水井、帝祖宫等四合院和传统民居,以及宝轮寺大雄宝殿、药师殿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宝缮宫作为陶瓷博物馆对外开放。钟家院作为清代官宦人家文化的代表,现被开辟为民俗风情馆。张家院是磁器口的另一传统院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跃龆似浔;さ闹匾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班级: 姓名: 学号: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极其保护[摘要]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 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因此,现代旅游活动的风起云涌、旅游需求的飞速扩张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滚滚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传统文化加速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

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纷纷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等时代背景之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及政府部门、企业人士、社会公众的关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提法随之而生。学者们从各自学科体系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意义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强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辩证关系的论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措施的探讨、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何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则很少涉及。在此,论文欲对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理解。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 点:从旅游角度而言,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的旅游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长期不断的大量涌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及观念,天长日久之后,必然影响到旅游地文化生态。而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或游人过量造成的旅游环境超负荷运做,将直接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影视摄制组等团体旅游者的商业行为,其破坏性更为可怕,电影《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破坏,电视剧《神雕侠侣》摄制组对九寨沟景观的污染,乃典型案例。第二,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旅游管理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叶曼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社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格外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形式。而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是践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文化积淀较深,基于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经济发展内容,基于此,在本文中将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旅游资源保护对策。 一、前言 传统民俗是指在特定的居民生活区域中,所积累下来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服饰搭配以及节日形式等社会生活习俗。民俗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民俗的社会性以及传承性较强,而建立与民俗基础上的旅游开发,能够从不同部落的文化传播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是一种参与性比较高的文化旅游。 二、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一)发展文化特色。传统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文化特色。在发展本地区以及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基础上,在旅游中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项目。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只有实现独一无二,才能够在竞争比较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发挥出色。 (二)资源保护原则。旅游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对旅游资源开发,在实际的开发中,一经不慎,将会对当地的环境带来

永久性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需要注意资源的保护。(三)传播民俗文化。旅游的目的就是通过参观当地的民俗风情,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实际的资源开发中,注重向社会中传递民俗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度挖掘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弘扬民族文化。 三、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观念 无论在何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都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实现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提高消费者以及旅游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在旅游行业中树立生态观念。在旅游行业注重生观念,主要强调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寻求生物环境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平衡,并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生态观念的树立,需要从旅游环境出发。而基于传统民俗旅游的环境保护与一般的旅游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更加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中的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对当地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将其生态意识提升。(二)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 不同民族之间的传统民俗差异性较大,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需要注意尊重本土文化风貌,进行因地制宜的项目开展计划,切记拒绝盲目开发。在进行实际旅游项目开发与保护的环节中,首先需要对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掌握具体情况之后,在科学规划下,寻找出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相适应的对策,并制定资源保护措施。旅游资源的保护从民俗特点上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与环境资源的结合。传统民俗旅游业之所以历久弥新,正是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明显。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的保护中,需针对不同民俗之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给我们提供物质资料的同时又带来了优美的旅游资源。从古至今,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的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劳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泉溪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尽情的享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景。可见一个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因此,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注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旅游兴趣,使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能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我们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给人们提供更加优美、和谐的旅游环境。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①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③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只有环境优美才有旅游价值 自然环境是美丽的源泉.不论是山水的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文化内涵,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可使人们留连忘返、精神愉快,也可使们们心情舒畅,激发斗志。因此,人们通过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享受自然界的美景,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即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

尔雅《民俗资源与旅游》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 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正确答案:× 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 3 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 B、社会 C、民俗 D、政治 正确答案:C 4 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 B、政治性 C、地域性 D、民族性 正确答案:B 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 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2 ()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 B、1900年 C、1895年 D、1890年 正确答案:A 3 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 B、社会政治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生活 正确答案:D 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 1 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 B、乡间民居 C、建筑风格 D、自然风光 正确答案:C 2 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正确答案:D 3 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 B、四合院 C、大院 D、石塔 正确答案:C 4 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 5 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 资源概念的新拓展 1 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 B、知识 C、社会 D、选项A和选项B 正确答案:D 2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智慧的表现 正确答案:A 3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 B、能量 C、信息 D、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D 4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 5 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正确答案:×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1 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俗风葬 D、封建迷信 正确答案:D 2 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 C、人类劳动 D、社会生产 正确答案:C 3 传统经济中占据经济增长且具有主要贡献地位的是()。 A、劳动力 B、自然资源 C、资本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题目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讨论 学院林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0303413 姓名王延军 指导教师王海香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讨论 摘要:在世界上,旅游业是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旅游业日新月异、方兴未艾,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旅游业;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旅游破坏; 环境承载力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iscussion of several problems existed in Summary: In the world, tourism is the fastest-growing, most ar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As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is known as the "sunrise industries, tourism has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ost powerful on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evolves, ascendant, is becoming a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tourist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load.

民俗资源与旅游答案

1民俗由()和风俗(customs)组成,全体生活的需要1.0 分 A、民间 B、人间 C、上流社会 D、万物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2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1.0 分 A、劳动力 B、自然资源 C、人力资源和知识 D、资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3上海市民俗文化资源需要多方保护,下列哪项不属于多方保护()1.0 分 A、学者的研究性保护 B、无组织性保护 C、团体的组织性保护 D、主见性保护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4上海文化的底色是()1.0 分 A、工业 B、农业 C、纺织业 D、商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51991年3月公布了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不属于这四个名镇的是()1.0 分 A、松江区的松江镇 B、嘉定区的嘉定镇 C、嘉定区南翔镇 D、周浦镇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旅游是一种()的实践活动1.0 分 A、跨文化 B、跨国界 C、跨民族 D、跨种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7开埠后,上海取代()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口。1.0 分 A、大连 B、深圳 C、广州 D、连云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上海人与商贸有三种联系方式,不包括()0 分 A、参与到运输贸易中 B、从事商业买卖 C、成为市场商品的生产者 D、参与到租赁业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9关于“神话”的表述错误的是()1.0 分 A、讲述关于神的故事 B、归类于叙事民俗学 C、通常放置在宗教仪式中 D、对维护秩序无任何作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0关于旅游资源的属性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旅游资源是活动客体 B、有吸引力 C、产生经济效益 D、是活动的主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1图腾崇拜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一种()1.0 分 A、封建迷信 B、实物崇拜 C、精神信仰 D、原始宗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2关于朝鲜族农乐舞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模仿田地劳动 B、节奏紧凑 C、活泼欢快 D、悲哀的色彩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3田山歌起源于()1.0 分 A、鱼塘 B、捕鱼归来的路上 C、田间男女的打情骂俏 D、庆典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4不属于叙事民俗学范畴的是()1商业买卖 C、成为市场商品的生产者 D、参与到租赁业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9关于“神话”的表述错误的是()1.0 分 A、讲述关于神的故事 B、归类于叙事民俗学 C、通常放置在宗教仪式中 D、对维护秩序无任何作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0关于旅游资源的属性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旅游资源是活动客体 B、有吸引力 C、产生经济效益 D、是活动的主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1图腾崇拜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一种()1.0 分 A、封建迷信 B、实物崇拜 C、精神信仰 D、原始宗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2关于朝鲜族农乐舞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旅游管理二班 吴祉鸿 1415340207 1.导语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围环境的保护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2.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建立强有力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资源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投资。 2.2 培养资源环境意识,加强景区管理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的发展 [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含了各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