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生动物资源学课程论文

野生动物资源学课程论文

野生动物资源学课程论文
野生动物资源学课程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姓名: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班级:班

学号:

2013-12-23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野生动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仅有商业价值、游乐观赏价值、生态

服务价值、科学教育价值,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在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森

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

护的对策。

关键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必要性、现状、对策

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生境类型丰富多样,特有种和珍稀种较多,地域差异明显。本文简单地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作分析。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原生动物资源有6万种,有刺细胞动物资源有1万种。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它们中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7]

但是,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即便是没有自然灾害,在人类肆无忌惮的偷猎中,珍贵的物种就有可能消失。在课上观看的教学视频中,我觉得不仅仅是藏羚羊的处境很危险,其他我们国家珍贵的野生动物也游走于偷猎者的猎枪和脆弱的环境间。

2.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2.1野生动物资源不断减少的原因

栖息地干扰、破坏、退化和缩减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非法猎捕和过度开发利用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2.1.1高额利润的驱使

一些人追求“山珍野味”的嗜好,使野生动物交易有了市场。近年各地区经济发展,食用野生动物数量也激增,造成野生动物市场“行性看涨”,其市场价连年走高,加上猎捕野生动物本小利大,经营野生动物中间利润可观,致使少数不法之徒铤而走险。

2.1.2管理体制不顺

按照目前的管辖分工,森林公安只能管辖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但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型的违法案件中,绝大部分是行政案件,而森林公安办理野生动物行政处罚案件至今没有明确的法规授权,给执法活动带来不便。特别是野生动物进入市场后,按照当地目前的管理体制,以工商部门管理为主,林业部门协助配合,影响森林公安执法作用的发挥。

2.1.3宣传工作尚有欠缺

先进的宣传已经使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但由于少数非法猎捕者、经营者文化素养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加上一些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不良嗜好,有以食野味“提升身价”的落后观念,造成了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行为难以根治的局面。

2.2 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任何一种野生动物的消失,对于人类以及子孙后代都是有害无益的。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自然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野生生物不仅是农林生产的保护者,还是生态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

3.1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自1950年起我国政府颁发了《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起,至今共颁发了29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

3.2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

我国一直在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全国已建立各级各自然保护区2588处,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9%。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8]

野生动物园为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合理规划与布局,基本的野生动物生存条件不具备。缺乏本土特色,野生动物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野生动物园属企业或个人投资,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能力弱。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功能丧失;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部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还没有进

行,《动物福利法》等相关法律没有出台,对野生动物园的管理一直处于真空状态。3.3国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一部分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成为人们的装饰品,成为高档服饰,野生动物的肉、蛋也成了食客盘中的“美味”,认为野味“时尚”、“药补不如食补”、祛病有营养、对健康有利、可以强身健体等传统消费观念的片面认识,因消费需求,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2]。孰不知一次的野味“食补”并不能延年益寿,真正的健康应该是合理膳食。应该记住“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3.4药用野生动物替代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医药以某些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确实导致或者加剧了一些物种生存状况的濒危。然而,将所有物种濒危的原因都归咎于中医药的需求上,既言过其实,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医药学工作者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合成麝香等[3]。提高饲养种群的数量以及相应药用部分的产量和质量, 减轻对野生种群原材料依赖的压力。

4.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针对上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保护中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4.1硬性保护

4.1.1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以发展为中心的三项原则[4]。

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要坚持做到“四防、四不准”:防盗、防火、防乱砍乱伐自然保护区的林木、防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不准国家和地区规定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买卖、收购、走私野生动物及皮张,不准进自然保护区放牧,不准随便进自然保护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副业生产。

4.1.2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要进一步明确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公有性质的公共财物,这就为猎捕野生动物尚不够刑事处罚而给予治安处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要对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设置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金额可以以不同野生动物种类界定,尽量避免出现轻罚或过重处理。

要在消费环节上要进一步规范,要对不文明的消费行为给予处罚。禁止或者限制野生动物的买卖。对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买卖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刑事处罚。

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发生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明确责任以更有效。更明确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4.2加强保护的观念

4.2.1倡导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全民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改变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的餐饮陋习,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自觉同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4.2.2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5]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生物网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动物对地球,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适当的利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适当的利用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4.2.3加强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观测

4.2.4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了全球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的未来,有效解决和管理边境野生动物贸易,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而且这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6]。野生动物边境贸易已构成对我国及周边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跨国(边)境交易将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危及国内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翀. 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J]. 山西林业, 2007, (6).

[2] 华思武. 漫议野生动物保护[J]. 中国林业, 2004, (1)B: 43-44.

[3] 胡锦矗. 大熊猫研究[M] .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4] 董红旗.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强化措施[J]. 中国林业, 2007, (10)A: 45.

[5] 仇永胜, 叶利华. 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思考[J]. 生态经济, 2005, (2)

[6] 孙长虹, 汪青雄.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思考[J]. 野生动物杂志, 2007,(6):

45-46.

数据来源:

[7] 国家林业局政府官网

[8] 中国环境网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讲课稿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加剧,使许多野生动物严重濒危。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5-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积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数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资源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在以前进行过专项调查或区域性调查,有历史数据可供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共有34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占可对比分析种类的55.74%。这些物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很多物种是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可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2种,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34种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可对比分析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65.38%。这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而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呈总体上升态势。 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0只,圈养大熊猫161只;扬子鳄自1986年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1979年浙江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有关部门从种群管理、栖息地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野生种群数量已由10多年前的200余只发展到400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达10000余只;朱鹮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今的370余只,不仅野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质量也不断改善,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人工种群也发展到370余只;黑鹳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1000只增加到1800只;黄腹角雉从4000只增加到目前的9900只,种群数量增加1倍多;孔雀雉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后,自然保护区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关爱野生动物教(学)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懂得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和互相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难点:学会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性。教材分析:这节容目的是阐述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生存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动物,爱护自然,共创美好家园的意识。 学情分析:一大学生闫啸天因在家乡猎捕1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和购买1只凤头鹰,因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以及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数罪并罚,被市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对自然状态有点了解,

但对一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状态还缺乏了解,学生在对动物保护方面还没有意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今的动物生存状态,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资料索引。网上可以查阅收集现今动物的生存现状,用一些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让学生直观了解动物的生存状态,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材料,使学生从心深处受到震动,从而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 教学基本程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准备: 1.给学生提供资料索引。网上可以查阅“中国野生动物资源网”等;电视可以看“人与自然”“探索?发现”等。 2.学生查找、收集有关野生动物生存现状的资料,了解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 教学过程: 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懂得如何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905) 专业特点: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第四纪(2.5MaBP)以来与人类起源、文明发展、人类活动有关的资源、气候、海面变化、构造运动、灾变事件等自然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趋势研究,侧重于利用多学科交叉合作手段提取和分析保存于第四纪地层中各种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变信息,弄清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在应用研究方面侧重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灾害整治、环境规划与保护,以及探明和开发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中的能源和资源,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目前该专业尤其侧重于国务院2006年2月颁布的十一五国家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中“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以及“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三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自全新世开始11500aBP以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事件包括冰期和间冰期循环以及极端气候和环境灾变事件的影响研究,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时间尺度:1)来自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主要自然灾害;2)全新世初至商周时代无文字记载期自然地层和考古地层灾变信息的提取;3)5000aBP以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灾变事件的信息记录;4)过去百年来有器测记录的信息研究,特别要了解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如何在遭遇灾变事件后完成快速恢复的现象。此涉及人与自然变化的研究尤其强调利用地球科学家与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气象学家甚至天体物理学家的广泛合作,采用多学科合作手段,解决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变与灾变事件研究难题,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培养目标 1、硕士阶段 要求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参加科研课题实践,基本掌握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等基本理论和一定的野外调查技能及实验方法,能独立完成本专业方向的科研任务,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理论有所了解,能较熟练运用本专业技能和计算机与GIS技术,为国土整治、环境与国土规划、

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结课论文

关于隧道等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浅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隧道等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支护理论的力学原理及其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现有的对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理论的认识的分析,得出了现有理论方法和认识的不足,并对未来隧道等地下工程支护理论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表述。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力学原理;支护结构;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理论; 0 前言 世界近代建筑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们一般认为的19世纪是桥梁建设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而21世纪则为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随着地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城乡建设、水电、交通、矿山等诸多领域都涉及围岩的支护问题,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方法已成为地下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岩变形尤其是软岩变形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表现为初始变形速度大,变形趋向稳定后仍以较大的速度产生流变,且持续时间很长,有时达数年之久,对支护的要求很高。因此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仍然是工程技术人员最关注的研究课题。实际上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因而对地下工程的研究也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大量的地下工程实践中,人们也普遍认识到::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其核心问题都归结在开挖和支护两个关键工序上。即如何开挖,才能更有利于洞室的稳定和便于支护;若需支护时,又如何支护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洞室稳定和便于开挖。这是隧道及地下工程中两个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问题。在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中,围绕着以上核心问题的实践和研究,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并逐步建立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每一种理论体系都包含和解决或正在研究解决了从工程认识概念、力学原理、工程措施到施工方法、工艺等一系列工程问题。一种理论是20 世纪20 年代提出的传统的“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 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载; 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撑。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体重力。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太沙基和普氏等人。它类似于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的应用着。另一种理论是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现代支护理论或称“岩承理论”[1-9]。其核心内容是: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这种理论体系的代表性人物有拉布西维兹、米勒-菲切尔、芬纳-塔罗勃和卡斯特奈等人。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理论,它已经脱离了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路,而更接近于地下工程实际。近半个世纪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应用,并且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以上可以看出,前一种理论更注意结果和对结果的处理,而后一种理论则更注意过程和对过程的控制,即对围岩自承能力的充分利用[7-9]。由于有此区别,因而两种理论体系在过程和方法上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新奥法就是岩承理论在隧道工程实践中的代表方法。 1 地下工程结构的特点及设计的基本要求 1.1地下工程结构的特点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工程结构体系,按照工程结构所处的环境,可将其界定为土体地下结构和岩石地下结构;按工程结构所处深度或开挖深度可将其分为深埋和浅埋地下结构;按其施工方法有可将其分为明挖和暗挖结构等。无论是按哪种方法分类,其结构构成都是由围岩(或者是土体等原围护体)和其支护结构体构成。构筑过程中整个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和稳定性不仅受到岩石的生成条件和地质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复试问题

1、本科期间学习了哪些主要课程 基础理论;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质地貌学等 实验技能;地籍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遥感,GPS,GIS,不动产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等 其他还包括土地法学,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规划学,土地行政学,土地制图技术,自然地理,地图学概论,专业英语等等 2、本科四年学到了什么?本专业的技术技能你掌握了哪一些 1.掌握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规划等实验操作。 3.Arcgis、Arcmap、ENVI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4.国家有关土地方针、政策和法规;坚守18亿亩红线,三权分置,基本农田保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变化; 3、给出具体的目标,你将如何利用所学技术实现它。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1、进行土地的整理和复垦。粗放经营和浪费耕地的现象严重,导致耕地利用效率偏低,由于无力或者不愿耕种而撂荒的土地,重新整理,重新利用,对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田地不能耕种的,要及时还垦使用。对于瘦薄耕地,要培育土壤,改良结构,积极探索科学耕种、种植和施肥方法,增强粮食出产的能力。 2、减少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占用。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实行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规范建设用地审批程序,非农业建设严禁占用耕地,优先占用劣地 3、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维持土地生态平衡,探索科学耕作,种植和施肥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地力。 4、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农业经济。 5、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将基础设施改造推向社会化、市场化,帮助农民改善耕地生产环境,获得更多农业产出。 6、加大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民从纯粹的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主动从土地上走出去,在市场上寻找发展农业的机会。 7、发展循环农业。采取种果、养鸡、养鸭、养鱼一体化,鸡、鸭粪养鱼,鱼粪肥土,肥土种果,进行循环和立体种、养。对这些进行套种、循环种养和多季种植的农业生产。 4、想研究什么方向 新农业与土地利用:新农业是最近的热点,也是发展方向,农业是国家根本。尤其19大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两会期间也是焦点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围绕强化“钱、地、人”等要素,解决“地”的问题,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

普通地质学小论文

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 论文设计报告 题目地质学基础结课小论文 系别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 年级 2012级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班级核技术3班 学号 20122040XXXX 姓名岳 X X 时间 2014-11-16

地震灾害成因与防治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且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地震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所以防治地震灾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地震成因、地震灾害类别以及灾害的防治。 关键词:地震地震灾害抗震防震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据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和2 300多万间房屋损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900亿

。 我国地处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但20世纪有三分之一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虽然这与我国人口密度大是分不开的,但也说明了我国地震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所以,分析地震成因,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指在地壳在内、外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简言之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破坏程度较强的地震近20次。 2. 地震的成因及现状 地震成因一直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关于成因的学说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学说以及地震核变论。现在得到广泛认同的是板块学说,即地壳是处在不断运动中的,各个地壳在移动过程中相互碰撞、挤压就导致了地表隆起、凹陷,表现在地面上就成了地震。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自1900 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地震及其

工程地质学习科目

以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所以各学校也有所不同!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 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 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 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A(工程地质学)、方向B(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一)基础课程

工程地质学论文

道桥专业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浅析工程地质对公路桥梁的作用 摘要:工程地质是道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他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工程地质有许多分支,主要解决的是施工区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应用于道路、桥梁设计领域,主要针对道桥修筑地的地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解决办法,因此在许多土木工程中这门应用科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工程地质;桥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区域稳定性; 引言: 工程地质学作为道路桥梁的专业课程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它不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质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之后土力学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对于公路桥梁设计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我查阅相关论文、学术期刊后更是明白将来如果在道桥方面继续深造必须深谙地质学的相关知识。本文将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以及区域稳定性四个角度来阐述其对公路桥梁设计、施工的巨大作用。 (一)工程地质勘察与桥梁设计 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时需要架设桥梁,这就决定了桥梁必定是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主要工程。 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如果对桥址周围的工程地质特征了解不足,在桥梁施工、运营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有的将墩、台设在滑坡上,基坑开挖时引起滑坡复活,而使已建成的墩、台错位;有的墩、台建在岩溶洞穴上,致使墩、台倾斜,无法使用。查明建筑物场址周围的工程地质条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这对于桥梁也不例外。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桥位选择、桥梁基坑稳定性和正确选定桥基承载力,是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标题: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前言 2004年“中国园林藤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圆满谢幕了,代表着当今在校学生最高设计水准的比赛又告一段落。看着同龄人的作品,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在为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少年老成”的创造力和那些精妙杰伦的表现力震慑的同时,心中也开始有了隐隐的悲哀:我能行吗?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不行?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排第六名的山东农业大学,居然在有43所院校,23个设计单位参赛的“藤头杯”的194件作品中没有一件来自我们学校!真的想问,山东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怎么了? 从来时的惊喜,到现在的悲哀,使我不得不为我喜欢的专业做点什么。我来自湖北,我的武汉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与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沦陷”了;我来自林学院,我的园林专业在学校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沦陷”了!像武汉市长李宪生,为武汉的崛起而四处奔走呼吁一样,我要为园林专业的崛起吆喝助威。或许,我并不能马上改变什么,但是,只要你听到这样一种不甘沉沦的声音,只要你知道我对园林的挚爱并默默为之奋斗就足够了。 1 园林专业现状及园林人才培养现状 1.1 园林专业现状 我们园林专业的这一代,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变革时代,祖国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土地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以土地设计为己任的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论从政府领导到地产开发商,从大众百姓到社会媒体,认识正在不断深化,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前景无不令人瞩目。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对现代景观需求如此迫切广泛之际,作为园林设计的实践者,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众所周知,园林设计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她囊括了技术,艺术,人文,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可如今,园林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教育却是步履艰辛,培养的人才更是寥如星辰……因此,对于园林专业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之后,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和支持改变的社会氛围,是吧! 前景是辉煌的,未来是无限的美好。可毕竟再好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以前是建筑,建材行业,现在是咱园林设计的了! 1.2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陆地区可是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大家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各占山头,各树门派,现在的景观园林正处于一个典型的诸侯混战时刻,谁稍强大谁就能多分一杯羹,谁就做大哥,接受别人的尊敬。当前园林专业大致面貌分为3类:一是城市规划与设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1、美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创始人Leopold在他的著作《Game Management》(1933)中,把野生动物只是狭义地指为大型狩猎动物。 2、目前,国外的野生动物定义还有“除了家养和驯养以外的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包括蜘蛛、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兽类”等。 3、野生动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等;狭义系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4、野生动物资源价值?(1)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游乐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社会价值:文化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负价值 5、野生动物生境:指的是为多种或单一种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空间单位。野生动物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水及隐蔽。这里的空间单位可以指某一种动物所需的,也可以指很多种动物都能够满足的生活环境。 6、食物类型:(1)喜爱食物。是野生动物最喜爱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动物总是首先采食,通常喜爱食物可占食物的10%, (2)大宗食物。是野生动物吃得最多的食物,它是动物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其重要性要大于喜爱食物,通常占动物总食量的90%左右。 (3)应急食物。是当大宗食物缺乏时的代替食物,多在严酷季节时食用,可作为食物是否枯竭的指示物。 (4)消遣食物。是野生动物偶尔采食的食物,这种食物在动物生活中是不重要的。 (5)特殊食物。是指野生动物为了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而采食的食物。它也是一种指示性食物。 7、生境选择:是指野生动物确定和选择适宜生存和繁殖的营养因子和环境结构因子,是动物长期进化的适应。 8、生境评价的数学方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 9、野生动物生境的评价:(1)生境分析。是生境评价的前提,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要找出动物的食物组成、测出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地形、坡度、土壤的结构、小气候(温、湿、光、风等)、水源及雪被等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2)生境评价。内容包括总体评价和局部评价两部分,即不仅要从总的生境质量入手,还要了解动物的食物、隐蔽(越冬、逃避、繁殖等)等具体生境条件的质量。 (3)生境评估。即运用定量分析的数学方法对生境的现有质量进行评估。 9、巢区:是指野生动物日常活动所使用的地区。野生动物在巢区内可以找到它们对生境要求的一切,并能在巢区内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在巢区内经常使用的地方称核心区。野生动物巢区一般具有下述性质: (1)固定性。即巢区是相对固定的。 (2)季节性。不同的季节条件往往会影响巢区的大小。 (3)界限的相对稳定性。从统计学角度看,在某一段时期或季节内,巢区是相对稳定的其面积大小就其平均值产生波动。 (4)重叠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巢区,往往有重叠现象。 (5)线性。兽类的巢区线性明显,一般长要大于宽,而鸟类则趋近于1:1. 10、领域:是指野生动物占据并加以保卫的区域。领域的大小只能小于或等于巢区的大小。野生动物维持自己的领域不被其他个体所侵犯,常常以下述5种方式进行: (1)驱逐同类。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声音示意。常见于鸟类。

野生动物资源学

我国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讲述我国具有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权威资料和观看一些新闻报道。(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存在各种问题。(结论)结果提示,我们应针对现状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his article aims to talk about our country's has main wildlife resources and their management situation.(Method) T hrough online access authority material and watching some news reports. (Result)The results shows that our wild animal resources are abundant, but as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reduce artificial hunting,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exist in all kinds of problems. (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country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ld animal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Key words:wildlife; natural resources; govern; protect; measures 我国南部为东洋界,北部为古北界,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如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狩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落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无序,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有待加强。 1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 757个,总面积1.33亿hm2,已占国土面积的13.20%,到201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将达到1 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达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课程编号:S0108010709001 课程名称:GIS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GIS Programming Desig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第四纪地质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GIS概论(包括概述、空间信息表示、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GIS功能、GIS工程设计)。 2、ArcView软件应用(包括地图显示、地图查询、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处 理)。 3、ArcGIS Desktop软件应用(包括Geodatabase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校正、 ArcToolbox和ArcGlobal)。 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GIS原理及GIS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ArcView软件及ArcGIS Desktop软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考核方法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2、Using ArcView GIS,ESRI。 3、ArcGIS 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吴健平审核人:张立 编号: S0108010709004 课程名称:沉积物污染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luted Sediment Chemistry 学分: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第四纪地质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上篇:(1)概述:重点讲授水环境系统中,沉积物污染的来源、结构与特点;沉积物污染化学研究的意义;沉积物质量标准建立与应用;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2)关键界面过程与物质迁移原理。(3)沉积物-水-气界面的特点及其研究的技术手段;孔隙水化学(Fick’s第一定律);元素早期成岩过程与模拟;吸附-解吸、沉淀-释放等过程与机理。 下篇:各论与实证分析。重点讲授沉积物典型污染类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循环,沉积物有机污染与循环,营养盐沉积物污染与系统循环等。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水环境污染的机理、防治与环境恢复有较为深入地认识,尤其是水体沉积物作为源/汇在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及要求: 文献综述与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应具备初步的土壤(沉积物)、水环境化学等相关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野生动物介绍(配图)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是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共有6属17个品种。 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80年。 中文学名: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 分布区域: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英文名:Pelican 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绿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的芦苇丛中。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 丘鹬(山鹬)为鹬科丘鹬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北极地区。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 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鹬鸵 (kiwi),又译为几维鸟、奇异鸟、奇威鸟, 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 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 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在 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 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翔能 力逐渐退化。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 的鸟。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高可达3 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 腿长。平时速度达80km/h,最快达140km/h。 据说它因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深深的埋进土 里的习性,而有“鸵鸟精神”之说。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 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 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 3.5m。 鵎鵼(学名:Toucans )又名巨嘴鸟,属巨嘴 鸟亚目的鸟类动物,有6属34种。体长约67 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 形似嘴刀。色彩艳丽和惊人的大喙使其观赏价值 极高。主要以果实、种子、昆虫、鸟卵和雏鸡等 为食。以树洞营巢。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热带森林 中,尤以亚马逊河口一带为多。 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又名美洲雕。是美国的国鸟。大型猛禽,成年海 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主要栖息在 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 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 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上喙边端具 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是北美洲所特有 物种。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作业 工程地质学是我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相比其他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工程地质学上关于基础建设的内容使我第一次觉得我会了一点关于“盖楼”的理论知识。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讲土直径大小时关于地铁基础的修建方法。相比后期比较枯燥的知识,我更喜欢前期绪论的部分。在工程地质学中我了解了有关地震液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其预防,更有关于上海地基特点,角撑使用,抗滑桩等有关基坑和隧道的知识,平心而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会形成很多壮丽的天然景观。 景观方面地表变现为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石林等自然景观。课堂上主要展现了地下溶洞部分的景观。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充满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甚为壮丽。 喀斯特地貌对于工程地质的影响方面。由于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溶洞洞窟比较多,所以尽量做一些深基础。另外,由于溶洞外部有流水侵蚀,在修建需要很久存在时间的建筑时要注意勘察地下暗河。在勘察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串珠状溶洞,否则深基础也是没有用的。另外根据资料,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当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在施工现场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 泥石流、滑坡、崩塌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三种地质现象的区别为,泥石流属于滚落的碎石流,滑坡是一种减性山体移动现象山体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