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1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及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2)、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二、问题与例题

第一部分自学

一、知识回顾:复习化学平衡相关内容

二、教材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试写出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推导

(2)、表达式

水的离子积——K电离与常数c (H2O)的积,常温时(25℃)Kw=1×10-14。

(3)影响因素:Kw只受温度影响

(4)适用范围: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阅读教材,思考与交流,完成下面填空

1.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是:

酸性溶液:c(H+)______ c(OH–); c(H+) _______1×10-7mol/L,c(H+) 越_____,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c(H+)= c(OH–)= 1×10-7mol/L

碱性溶液:c(H+)______ c(OH–); c(H+) ______ 1×10-7mol/L,c(OH–) 越_____,碱性越强

2.pH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

(未给明条件时不能用pH值等于多少来判断溶液酸、碱性。)

3、PH试纸法:

三、PH的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1、中和滴定的操作分析:

操作程序:

⑴洗涤;⑵检漏;⑶润洗;⑷装液并固定;⑸调节起始读数;⑹取待测液;⑺加指示剂;⑻滴定至终点后读末读数;⑼重复滴定操作;⑽数据处理。

2、误差分析

三、学生发现问题及相互探讨

第二部分本讲学习

问题一、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

1、水的存在形式:精确的导电性实验表明:纯水大部分以的形式存在,但其中也存在少量的,这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H2O + H2O H3O+ + OH—

简写为:H2O H++ OH—

2、水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表示:

3、水的离子积:由于水的电离十分微弱,故电离前后水的几乎不变,因此,c(H2O)可以看做一个常数,这样上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K电离*c(H2O)为一个新的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用K W表示。

实验测定:25℃纯水中C(H+)=C(OH-)=17

10-

?mol/L 100℃C(H+)=C(OH-) = 16

10-

? mol/L

4、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

【注意】: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在常温时,K W= ,K W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只与:有关。【讨论】:当温度升高时,K w如何变化?(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1000C时,K w = c(H+)·c(OH—)=1×10-12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水的电离程度。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OH-]。

【例题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0×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c(OH-)为;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H+)=5.0×10-6mol/L,则c(OH-)为。

变式训练:某温度下纯水的C(H+)=2.0╳10—7mol/L,则此时C(OH-)为多少?若温度不变,滴入稀H2SO4,使C(H+)=5.0╳10—4mol/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多少?

5、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有那些?

答:(1)温度:

(2)酸、碱:

(3)在水中加盐:

【例题2】: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实例H2O OH-+H+

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向电离程度变化H2O电离出C(H+)变化H2O电离出C(OH-)变化K w变化

升高温度

加HCl

问题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1、各种溶液的酸碱性:

在25℃时,中性溶液:c(H+)= c(OH—),c(H+)=1×10-7

酸性溶液:c(H+)>c(OH—),c(H+)>1×10-7

碱性溶液:c(H+)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pH值(1)定义pH =-lg{c(H+)}

(2)pH适用范围稀溶液,0~14之间。

溶液的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在250C时,中性溶液:c(H+)c(OH—)PH 7;

酸性溶液:c(H+)c(OH—)PH 7;

碱性溶液:c(H+)c(OH—)PH 7

【注意】:①水中加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总是。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与OH—总是,但不能。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c(H+)与c (OH—)的。c(H+)与c(OH—)此增彼长,且温度不变,不变。

3、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用 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的方法: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注意不能,因为这样做,实际上已将溶液稀释,导致所测定的pH不准确)待pH试纸变色后立即(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值(因为时间长了,试纸,致使测得的pH不准。)

【小结】:有关溶液的pH值的几个注意问题:

①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常温下,pH=7溶液呈;pH值减小,溶液的酸性;pH值增大,溶液的

碱性。

②pH值范围在之间。pH=0的溶液C(H+)= ;pH=14的溶液C(OH-)= 。pH改变一个单位,C(H+)就改变倍,即pH每增大一个单位,C(H+)就减小到原来的;pH每减小一个单位,C(H+)就增大到原来的倍。

③当C(H+)>1mol/L时,pH值为,当C(OH-)>1mol/L时,。对于C(H+)或C(OH-)大于1mol/L的溶液,用pH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值仅适用于C(H+)或C(OH_)小于等于。

【例题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2)pH=7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3)pH越大,酸性越强

变式训练: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为()。(A)1.0×10-7mol·L-1 (B)1.0×10-6mol·L-1 (C)1.0×10-2mol·L-1 (D)1.0×10-12mol·L-1

【例题4】:稀释下列溶液时,pH值怎样变化?(1)10mLpH=4的盐酸,稀释10倍到100mL时,pH=?

(2)pH=6的稀盐酸稀释至1000倍,pH=?

变式训练: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和c(H+)之比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问题三、计算酸碱的pH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

1、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的三个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H+]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H-]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计算下列的PH值。

(1)C(H+)=1×10-6mol/L pH=______;C(H+)=1×10-3mol/L pH=__________

C(H+)=1×10-m mol/L pH=______ ;C(OH-)=1×10-6mol/L pH=__________

C(OH-)=1×10-10mol/L pH=______ ;C(OH-)=1×10- n mol/L pH=__________

(2) pH=2 C(H+)=________ ;pH=8 c(H+)=________

(3) c(H+)=1mol/L pH= ______ ;c(H+)=10mol/L pH= ______

变式训练:0.01mol/L盐酸溶液中。c(H+)、c(OH-)分别为多少?由水电离出的c(H+) H2O、c(OH-) H2O分别是多少?

2、有关酸碱反应的pH值计算类型

【注意】不同体积不同pH值溶液混合,若二者为强酸,则求出混合溶液的_____,求pH值;若二者为强碱,则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_______值,再化为pH值。若一强酸与一强碱,则求出H+离子或OH-离子后,求得[H+]化为pH 值或求[OH-]再化为pH值。

[例题2]求强酸间混合或强碱间混合溶后液的pH值。

(1)pH=12,pH=10的强酸溶液按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 ______

(2)pH=5和pH=3的强酸溶液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___

变式训练:求强酸间混合或强碱间混合溶后液的pH值。

(2)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

(3)pH=10和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例题3]求下列溶液混合后的pH:

(1) 把pH=2和pH=4的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

(2) 把pH=12和pH=14的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 。

(3) 把pH=5的H2SO4溶液和pH=8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pH=。

变式训练:常温下,将pH8

的NaOH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多少?

【例题4】、常温时某溶液中,测得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1mol/L,则对此溶液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酸溶液B、一定是碱溶液C、可能是pH=3的酸溶液D、可能是pH=11的碱溶液

变式训练:在250C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 D.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

问题四、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酸碱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碱滴定的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______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

(1)、查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蒸馏水洗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或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____________

(4)、赶气泡:酸式:_______________碱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并记下读数。

(6)、取液:

①、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左手______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眼睛要始终注视_________________变化。

(8)、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____色突变____色时,并在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9)、计算:重复以上操作三次,并计算三次所测体积的平均值. 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5、误差分析: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放于锥形瓶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均正确),对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

★酸式滴定管

(1)、未用标准盐酸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

★锥形瓶

(1)、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 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NaOH溶液()(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

(3)、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4)、指示剂滴加过多()

★碱式滴定管

(1)、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2)、取待测液时,为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排除。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满()

三、目标检测

1、常温下,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A.1×10-14 B.1×10-13C.1.32×10-14 D.1.32×10-15.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C.溶液中含有OH-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3、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0-13mol/L。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 D.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

4、常温下将10mL PH=13的Ba(OH)2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所得溶液的PH为()

A. 14

B. 12.7

C. 12

D. 10

5.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6.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 c(OH-)乘积不变

B、pH增大了

C、c(OH-)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c(H+)增加了7.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A、pH=4

B、c(H+)=1×10-3 mol·L-1

C、c(OH-)=1×10-11 mol·L-1

D、c(H+)= 1×10-14

8.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 ()

A.等于7 B.介于6~7之间C.大于7 D.无法确定

四、配餐作业

A组题

1.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k w(25℃)=1.0×10-14,k w(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35℃时,C(H+)>C(OH-)

C.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D.25℃时的水的电离程度比35℃时的大

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A.1.0×10-7mol/L B.1.0×10-6mol/L C.1.0 ×10-2mol/L D.1.0 ×10-12mol/L

3.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前者大(B)相等(C)前者小(D)不能肯定

4.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 (B)7 (C)6 (D)2

5.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H+)C(OH-)乘积不变(B)pH增大了

(C)C(OH-)降低了(D)水电离出的[H+ ]增加了

6.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

(A)pH=3的HNO3跟pH=11的KOH溶液(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7.99 mL 0.1 mol·L-1盐酸和101 mL 0.05 mol·L-1氢氧化钡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为()

A.1.7

B.10.7

C.11

D.11.3

8. pH = 13的强碱溶液与pH = 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 = 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9.向V mLBaCl2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05mol/L硫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后溶液的pH为3.0。则原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5.05×10-4 mol·L-1 (B)5.05×10-3 mol·L-1 (C)1.01×10-4 mol·L-1 (D)1.01×10-3 mol·L-1

B组题

1.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A)pH=4(B)C(H+)=1×10-3 mol·L-1 (C)C(OH-)=1×10-11 mol·L-1 (D)C(H+)·C(OH-)= 1×10-14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甲基橙试液变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B)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使甲基橙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D)使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3.下列试纸使用时, 不宜先用水润湿的是()。(A)pH试纸(B)红色石蕊试纸(C)淀粉碘化钾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

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5、求0.05mol/LH2SO4溶液的PH值为 _。0.05mol/L Ba(OH)2溶液的PH值为

6、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01mol/L的CH3COOH溶液的电离度为1%,该溶液的PH值_ 。

7、将PH=2的H2SO4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_ __。

8、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求溶液的PH值 ______。

9、常温下PH=4的HCl和PH=10的NaOH分别按体积比为1:1,11:9,9:11混合,分别求三种情况下溶液的PH 值分别为 _、 _、。

C组题

1.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故可作酸碱指示剂: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溶液黄色) 。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A)盐酸(B)碳酸钠溶液(C)硫酸氢钠溶液(D)过氧化钠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足量)过程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pH逐渐增大

B.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应保持弱碱性范围,为了维持人体细胞内的酸碱平衡,人需要选择不同的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加以控制。

C. 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Al3+不可能大量存在

D. 室温下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3、在25℃时,有pH为a的盐酸和pH为b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1)若a+b=14,则溶液呈性(2)若a+b=13,则溶液呈性(3)若a+b>14,则溶液呈性

4.常温下有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若将其变为PH=11(设溶液的体积可直接加和)(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若用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应加入mL;(2)若用pH=2的盐酸,应加入mL;

5.在25℃时,有pH为a的盐酸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 a 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中和,需V b L NaOH 溶液,填空:

(1)若a+b=14,则V a:V b= ________(填数字)。(2)若a+b=13,则V a:V b= _______(填数字)。

(3)若a+b>14,则Va:Vb= (填表达式),且Va__ _ Vb(填:>、<、=)(题中a≤6、b≥8)。五、学后反思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高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一)典型例题 【例1】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 O H+-,请填空: 【例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双选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例3】室温下,把1mL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其浓度接近于() A. 1×10-4 mol/L B. 1×10-8 mol/L C. 1×10-11 mol/L D. 1×10-10 mol/L 【分析】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在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而氢离子则由酸和水共同电离产生。当酸的浓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总是远大于由水电离产生的(常常忽略水电离的部分),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始终一样多。所以,酸溶液中的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求算通常采用求算氢氧根离子。 稀释后c(H+)=(1×10-3L×0.1mol/L)/2L = 1×10-4mol/L c(OH-) = 1×10-14/1×10-4 = 1×10-10 mol/L 【答案】D 【例4】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42-):c (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H+)=2×10-8mol·L-1,c(SO42-)=10-8mol·L-1,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L-1。 【答案】C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2单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解析】pH=7,说明c(H+)=10-7mol·L-1,当温度比室温高时,中性溶液中的c(H+)>10-7mol·L-1,pH<7,即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由于它们所含H+和OH-的物质的量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它们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故C项错误。非电解质溶于水,可以使溶液显酸性、碱性、中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乙醇、蔗糖等溶于水,溶液显中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1的溶液 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 D.c(H+)=1×10-10 mol·L-1的溶液 【解析】pH最大的碱性最强,依次求出各自的pH即可。B选项按c(OH-)=0.10 mol·L-1来算,已经大于13;C选项正好等于13;D选项的pH=10。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 C.CH3COOH D.HNO3 【解析】pH相同,即c(H+)相同。而H2SO3、CH3COOH是两种弱酸,要与H2SO4、HNO3两强酸电离出等浓度的H+,则该两弱酸的浓度需大于两强酸,而在 H2SO4、HNO3两强酸中,若c(H+)相等,则c(H2SO4)=1 2c(HNO3),所以选B。 【答案】 B 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A.3.2 B.4.0 C.4.2 D.5.0 【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mol/L,pH=3的盐酸c(H+)=10-3mol/L,c(H+)混= 10-5 mol/L·V L+10-3 mol/L·2V L V L+2V L =6.7×10-4mol/L,pH=-lg c(H+)=-lg (6.7×10-4)=4-0.8=3.2。 【答案】 A 5.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因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water ionization and pH v alue of solution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 科学方法教育。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 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 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 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 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

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 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化学(选修4) 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 教学案例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本节课题主要通过以下设计,以期达到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的目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 1、本节课题我们首先通过导电性实验激发兴趣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 2、然后紧跟课题讨论水的电离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因素,适用范围;计算在水溶液中c(H +)和c(OH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层层递进,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接受新知识) 3、最后,指导学生整理。体会归纳的学习方法。(体会归纳,给予学生新的心理体验) 4、总体思路如下: 学习环节:导入新课→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离子积应用→本课小结→课后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H 【知识要点】 1、水的电离方程式或 2、水的离子积 ⑴概念: ⑵特征①一定温度下是 ②升高温度,K w ③加入酸或碱,K w

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的K w 【例题讨论】 25℃时,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求: 溶液中的c(H+),c(OH—)是多少? 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分别是多少? 【随堂练习】 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约为1×10-6mol/L,则c(OH—)约为()。 (A)1×10-8mol/L (B)1×10-7mol/L (C)1×10-6mol/L (D)1×10-5mol/L 2、25℃时,0.1mol/L的NaOH溶液中,求c(OH—),c(H+)分别是多少,由水电离出的c(OH—)水,c(H+)水分别是多少?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带答案)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明确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1.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2.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 【学习新知】自主学习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或____H2O=H++OH-_____________. 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 2、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H+)*c(OH—)/c(H2O); 3、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Kw= 1×10-14 . Kw的应用:根据溶液中的c(H+) ,计算溶液中的c(OH—),反之亦然 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方向移动,C(H+)和C(OH-) 均增大,K 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1]:(1)pH = 7 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吗? (不一定,当温度不是室温(25℃时),如100℃时,pH=6为中性) (2)25℃时,任何水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乘积都为1×10- 14 吗?(是,水的离子积Kw只与温度T有关) 合作探究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思考2]: 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H+)= 10-2mol/L,C(OH-)= 10-12mol/L,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10-2mol/L,C(H+)= 10-12mol/L,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由水电离出c(OH—)= 10-12mol/L。 ③在0.01mol/LNa2SO4溶液中,C(OH-)= 10-7mol/L,C(H+)= 10-7mol/L,由水电离出的c(H+)= 10-7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 10-7mol/L。 (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K W增大(2)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 2.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3]:①在酸性溶液中是否有OH-,在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试说明原因。(均有,原因无论酸性、碱性溶液均存在水的电离H2O= H++ OH-,故只要是水溶液均存在H+和OH-) ②溶液酸碱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H+和OH-的离子浓度相对大小) 小结:任何温度下的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加强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2、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品德。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 学习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碱性的检验,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 2、加深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过程与方法: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酸和碱的几种方法。 难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要想区分它们的酸碱性,学生观看投影,很感兴趣。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会异口 同声的回答“尝一尝”。 通过日常生活 中常见食物的 酸碱性检验导 入新课,能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同时把学 生的思维引向 深入。

一轮复习人教版水的电离溶液的pH学案

课时25 水的电离溶液的pH 【自主学习】 考点1水的电离 【基础梳理】 1. 水的电离:水是一种,能发生微弱的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2.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1) 表达式:K w==(25 ℃)。 (2) 影响因素:K w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 w,温度升高,K w。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T/℃0 10 20 25 40 50 90 100 K w/10-14 0.134 0.292 0.681 1.01 2.92 5.47 38.0 55.0 3. 影响水电离平衡H2O H++OH-ΔH>0的因素 条件平衡移动方 向 电离程度c(H+) c(OH-) pH 酸碱性 升温正增大增大增大减小中性降温逆减小减小减小增大中性加HCl或醋酸逆减小增大减小减小酸性加NaOH或氨水逆减小减小增大增大碱性加FeCl3 正增大增大减小减小酸性

加CH3COONa 正增大减小增大增大碱性 加NaHSO4 逆减小增大减小减小酸性 加NaHSO3 逆减小增大减小减小酸性 加NaHCO3 正增大减小增大增大碱性 【举题说法】 例题1(2015·淮安期中)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c(H+)增大,K w不变 B.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 增加水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D. 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答案】 A 【解析】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但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A正确;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水的电离,B错误;增加水的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且相等,平衡不移动,C 错误;将水加热促进水电离,离子积常数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D错误。 变式1(2015·安徽二模)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五点K w间的关系:B>C>A=D=E B. 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 C. 若从A点到C点,在温度不变时向水中加入适量NH4Cl固体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方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H +c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pH 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 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 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O H O H 22+-++OH O H 3 O H 2-++OH H 在25℃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mol/L 1017 -?的O H 2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H + c 等于多少?)(OH - c 等于多少?)(H + c 和)(OH - c 有什么关系? ①mol/L 101)H (7 -+ ?=c ②mol/L 101)OH (7 -- ?=c ③mol/L 101)(OH )H (7 -- + ?==c c (2)水中 mol/L 101)(OH )H (7--+?=?c c 147101mol/L 101--?=?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w k 表示。 14w 101)(OH )H (--+?=?=c c k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笔记

水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笔记) 一、水的电离: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是永恒存在的。只要是水溶液,不要忽略H + 和 OH –的同时存在,注意不是大量共存。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存在有电离平衡: H 2O+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 H 2O H + + OH –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 3O +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 电离= 室温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1×10-7molH 2O 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 2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 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 +)·c (OH –)=K 电离·c (H 2O) K 电离与常数c (H 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 W 表示 2.水的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无论是稀酸、稀碱或盐溶液中室温时K W =c (H +)·c (OH –) =1×10-14 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同样K W 只与温度有关。 归纳: 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 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范围温度对电离常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⑤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水解盐等。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 常温pH=7(中性) pH <7 (酸性) pH >7(碱性) 2.pH 测定方法:pH 试纸、酸碱指示剂、pH 计 3.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酸溶液: n (H +)→c(H +)→pH c (H +)·c (OH -) c (H 2O)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完整word版)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推荐文档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辽宁等新课标地区课时时长(分钟)1课时/60分钟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中和滴定的仪器、试剂及操作 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 关于溶液PH的计算 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溶液的PH、POH 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重点PH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教学难点PH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回顾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形式及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对水电离平衡 的影响 溶液中 c(H+) (mol/L) 溶液中c (OH—) (mol/L) c(H+)与 c(OH—)比较 c(H+)· c(OH—) 溶液 酸碱 性 纯水=10-7 =10-7 相等10-14中性 盐酸加HCl,c(H+) 增大,平衡左移>10-7 <10-7c(H+)> c(OH—) 10-14酸性

氢氧化钠 加NaOH ,c (OH — )增大,平衡左移 <10 -7 >10-7 c (H + )< c (OH — ) 10-14 碱性 中性溶液c (H + )= c (OH — )= 1×10-7 mol/L 酸性溶液c (H +)> c (OH —),c (H +)> 1×10-7 mol/L 碱性溶液c (H +)< c (OH —),c (H +)< 1×10-7 mol/L 注:①水中加酸或碱均 抑 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 (H +)与c (OH — )总是相等。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 +与OH — 总是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 c (H +)与c (OH —)的相对大小。c (H +)与c (OH —)此增彼长,且K w = c (H + )·c (OH — )不变。 酸性溶液中c (H +)越大,酸性越强,碱性溶液中c (OH — )越大,碱性越强。我们经常用到 一些c (H +)很小的溶液,如c (H +)=1×10-7 mol/L 的溶液,用这样的量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很不方便。为此,化学上常采用PH 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知识点2溶液的PH : (1)定义:PH =-lg{c (H + )} (2)适应范围:稀溶液,0~14之间。 有关溶液的PH 值的几个注意问题: ①pH 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 值减小,溶液的酸性增强;PH 值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②pH 值范围在0-14之间。PH=0的溶液并非没有H +,而是C(H + )=1mol/L ;PH=14的溶液并非 没有OH -,而是C(OH -)=1mol/L 。pH 改变一个单位,C(H + )就改变10倍,即pH 每增大一个单 位,C(H +)就减小到原来的1/10;pH 每减小一个单位,C(H + )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 ③当C(H +)>1mol/L 时,PH 值为负数,当C(OH -)>1mol/L 时,pH>14。对于C(H +)或C(OH -)大 于1mol/L 的溶液,用PH 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 值仅适用于C(H +)或C(OH -)小于等于 1mol/L 的稀溶液。 ④也可用POH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lgC(OH --),因为C(H +)·C(OH -)=10-14 ,若两边均取负对数,得PH+POH=14。 ⑤可用 PH 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 值。方法:用洁净的干玻璃棒直接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注意不能将PH 试纸先用水沾湿或用湿的玻璃棒,因为这样做,实际上已将溶液稀释,导致所测定的PH 不准确)将PH 试纸显示的颜色随即(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值(因为时间长了,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会改变,致使测得的PH 不准。) 知识点3有关溶液PH 的计算 强酸、强碱自相或互相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酸I+酸II c(H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当两种pH 之差ΔpH ≥2的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PH=PH 小的+0.3 (2)碱I+碱II c(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当两种pH 之差ΔpH ≥2的两强碱等体 积混合,混合后的PH=PH 大的—0.3 (3)酸I+碱II ①完全中和:c(H +)= c(OH - )= 1×10-7 mol/L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学案

第24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考纲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2.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考点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c(H+)·c(OH-)。 (1)室温下:K w=_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只与________有关,升高温度,K w___________________。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______水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K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K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K w________。 4.填写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pH=2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和c(OH-)总是相等的() (2)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 (3)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4)室温下,0.1mol·L-1的HCl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5)25℃和60℃的水的pH,前者大于后者,但都显中性() (6)室温下,pH值相同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后者大() (7)常温下,pH=5的NH4Cl溶液与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甲同学认为,在水中加入H2SO4,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解释是加入H2SO4后c(H+)增大,平衡左移。乙同学认为,加入H2SO4后,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解释为加入H2SO4后,c(H+)浓度增大,H+与OH-中和,平衡右移。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并说明原因。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后,溶液中c(H+)·c(OH-)是增大还是减小? (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K 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H+和OH-的离子积常数。即K w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c(H+)H2O=c(OH-)H2O。 (2)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题组一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及结果判断 1.一定温度下,水存在H2O H++OH-ΔH>0的平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 w减小 B.将水加热,K w增大,pH减小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钠,c(H+)=10-7mol·L-1,K w不变 2.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度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 2、学会利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学会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树立用化学方法保护人体健康和防治污染的意识。 重点: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及其测定方法。 难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联系 教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 实验器材及药品、多媒体器材及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引入]: 昨天我在报上看了一篇题为《百病之源;酸性食物过量》的报道,据说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性物质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规程,当量变引起质变时疾病就会产生。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得病,为此专家推存食用碱性食品。那么什么是酸性?什么是碱性?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 [过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或“碱”的印象?谁能说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生:食醋是酸的,橘子是酸的,没熟透的苹果是酸的。 师:还有吗?准还有,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些酸的印象都是通过你的日常生活品尝到的。 师: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师:化学魔术:往月季花花上喷洒白醋,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讨论、交流

8.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3.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二、考点与题组训练 第一部分、自学 1、作业讲评 2、考纲展示---学生用书P168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3)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教材梳理 (1)水的电离平衡及离子积常数----学生用书P168 (2)电离平衡常数----学生用书P169 (3)酸碱中和滴定----学生用书P171 4、学生发现问题及相互探讨 第二部分本讲学习 考点一水的电离平衡 问题一、如何理解水的电离平衡? 小问题1:什么是水的电离? 一、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或。 小问题2: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因素及适用范围?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c(H+)·c(OH-)。 1.室温下,K w=。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水的电离是过程,升高温度,K w增大。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水溶液。在任何水溶液中均

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小问题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三、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K w。 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K w。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3、Na2CO3),水的电离程度,K w。 名师点拨 (1)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中性、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c(H +)H2O=c(OH-)H2O。 如酸性溶液中:[c(H+)酸+c(H+)H2O]·c(OH-)H2O=K w; 碱性溶液中:[c(OH-)碱+c(OH-)H2O]·c(H+)H2O=K w。 (2)水的离子积常数表示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思维建模]水电离产生c(H+)和c(OH-)计算的5种类型 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总是相等的,有关计算有以下5种类型(以常温时的溶液为例)。 (1)中性溶液:c(OH-)=c(H+)=10-7 mol/L。 (2)酸的溶液——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实例:pH=2的盐酸中c(H+)=10-2 mol/L,则c(OH-)=K w/10-2=1×10-12(mol/L),即水电离出的c(H+)=c(OH-)=10-12mol/L。 (3)碱的溶液——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实例:pH=12的NaOH溶液中c(OH-)=10-2mol/L,则c(H+)=K w/10-2=1×10-12(mol/L),即水电离出的c(OH-)=c(H+)=10-12 mol/L。 (4)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实例:pH=5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 mol/L,因部分OH-与部分NH+4结合使c(OH-)=10-9 mol/L。 (5)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