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九年级(上)语文起点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届九年级(上)语文起点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武汉名校联考】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语文起点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呼尔而与之宋无罪而攻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使人,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

飞不息。

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B.警醒丰富谦虚安宁C.丰富谦虚安宁警醒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市教育局表示,要支持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

B.诵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更在于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这本书的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场面。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j

B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 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C .《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 作出来的。

D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 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

①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

做人的前提,人要“成人”,就应当“仁”。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

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

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

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

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

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②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

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 ī)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

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

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

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

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③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

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

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

《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④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

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

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⑤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

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

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

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

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

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5.下列对我们古代“成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人”就是脱离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具备仁德的人。

B.“成人”就是具有“知”“不欲”“勇”“艺”等素质的人。

C.具备了“成人”的德行,也就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

D.“成人”接受仁义礼乐教化,就可能对社会形成基本认知。

6.下列有关我们古代“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冠礼”后,只有遵行“礼义”,并以“礼义”自我约束,才能真正成为“成人”。

B.包括“冠礼”和“笄礼”的完备的“成人”礼仪,形成于我国西周时期。

C.古人年满二十才行“冠礼”,行“冠礼”后就要认同人伦,实践“人义”。

D.古人为了接受尊长的教导,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等人。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懵懵懂懂的孩子应该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

任意识的“成人”。

B.早期儒家学者,特别是孔子的“成人观”,是以“仁”为基本前提,以“礼”为重要形式和内容。

C.“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成人”的标志。

D.在古代,穿奇装异服、举止另类,都不是“成人”的表现。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奇奴者,不知其姓名。康熙甲子,圣祖幸塞外,还京,有人衣短后衣,无冠,跪道旁,呼万岁。上止辇问之,则对曰:“有所谏,今条奏时务十二事。”上问:“若何人也?”对曰:“刑

部郎中某家奴。”当是时,时局已定,四海承平,上以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非盛世事也。遂执付所司,按冲突仪仗妄行奏诉律,发近边充军,杖而流之关外。奴仰天叹曰:“吾为人奴,虽劳苦,不废书,以今世之务,合吾书之说,所宜言者固多。意台省诸大官,此月不言,必他月也,他月无闻焉;意今年不言,必明年也,明年又无闻焉。吾不复能待,故冒昧言之,而孰意独罪至于此耶!”未出关,杖疮发,死于路。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虽劳苦,不废书必先苦其心志

B.吾义固不杀人所宜言者固多

C.此为何若人若何人也

D.公输子之意意台省诸大官

9.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上以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A.上以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B.上以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C.上以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D.上以为狂奴妄言/得失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非盛世事也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奇奴是刑部某一位郎中的家奴,在康熙返京的途中跪在道旁,拦驾进谏。

B.奇奴草拟了十二条建议,发表对当今时务的意见。

C.康熙认为当时社会安定,奇奴进谏是妄言,让人杖罚之后流放关外。

D.奇奴之所以急于进谏的原因是他每年每月都在进谏,但没有回音。

四、(14分)

11.请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不复能待,故冒昧言之,而孰意独罪至于此耶!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以动心忍性,。(3),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的意思是,这句话体现了孟

子思想。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中考原文,但题目全新原创)。

独立宣言(龙应台)

安德烈:

1.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

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2.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你记不记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老师?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记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

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3.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4.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5.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

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6.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7.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8.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9.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10.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老师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11.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12.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13.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14.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15.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

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16.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17.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注释: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

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3.结合语言环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你的儿子)

(2)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难以消化)

14.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是“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文中哪一件事最能表现她的“不典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4分)

15.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4分)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

16.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和孩子之间的“智力对决,价值拔河”具体有哪些方面?(6分)(1)

(2)

(3)作者希望孩子们按东方礼节来待人接物,孩子们虽然有所保留,但还是接受了。(4)

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暑假是一个休息、学习、旅游等等活动丰富多彩的假期,为了让同学们回顾暑假,反思

暑假,总结暑假生活学习安排的经验和教训,让大家交流、探讨和学习,学校决定举行“暑假回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就“暑假与身心成长”的专题设计问卷,请你围绕这个调查目的,设计3个不同的调查问题。(4分)

(1)

(2)

(3)

18.在以“暑假的得与失”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合理安排和利用暑假时间”的意义与方法。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4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七、作文(50分)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上演的老虎咬死游客事件。一位女士全家驾车游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因与老公发生口角,居然无视规定,径直下车去拉驾驶座的门,瞬间被老虎拖走,她的老母亲救女心切当场冲了出去,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母亲为她这个愚蠢行为丧失性命……最后造成了1死1伤的严重后果。一次看似小小的任性和漠视规矩,换来的却是如此鲜血淋漓的代价。不许在猛虎区下车,这就是既定的规则,成为老虎的食物,是因为不守规则的结果。事后,这家人又不守医院探视时间的规定,要求“在非探视的时间为他们家属进入重症监护室开绿灯……”这会给重症病人带来感染的风险,被医生拒绝。郭德纲说过:千万要远离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过: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心存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人们内心崇高的准则。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但是我们无视规则的现象也无处不在,“中国人不讲规则”已经是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差评和共识,也已成为社会公害。再不守规则,让当无视规则成为习惯,各种“老虎吃人事件”就还会发生。因此,人们纷纷反思并谴责种种不守规则的现象,呼唤规则意识。

可见,敬畏规则,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作文按要求写在作文纸上,特别要注意书写工整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

..

部分答案:

13【答案:1.指受父母支配,丧失了独立性的孩子。2.含义是:难以理解和接受(感到费

解)。】

14.【答案:1.因为作者一方面像普通亚洲母亲那样渴望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但是有

有一定的欧洲价值观念,愿意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过分支配孩子。 最能体现的是:作者

发现孩子旅馆住处内凌乱,但是却不帮助他们清理。(以支持他们独立生活的要求)】

15【答案:这句话是指在如何对待孩子的独立性等方面,母子之间的思想认识,

想方设法捍卫自己的观念(扣住“智力”),以及因东西方价值观(“价值”)不同,而发

生了激烈的冲突、碰撞和较量、对抗(扣住“拔河”)。】

16.答案:1、作者总是把已经成人的孩子视为小孩。一方面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一边又觉

得那是“授权”或“施予”。孩子抗议并宣布要真正的独立。

2.作者善意提醒孩子去上厕所,却被儿子视为过度干涉自己的私生活,是对儿子

的不信任不尊重。

4、作者想和和孩子一起度暑假,引导他们认识大陆,但是,孩子们坚决拒绝,

坚持要独立探索。

17 示例:1.你认为暑假中你身心哪一个方面获得了进步?

2.你在暑假中阅读水平提升了吗?

3你在暑假旅游中眼界是否更加开阔了?

4.你在暑假感到进步最大的是什么方面?【注意:身心成长即是变化和进步。】18.【答案略。要求:扣住“合理安排或利用暑假时间”的主题,既要谈意义(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又要谈方法(列出计划表,合理兼顾,主次内容时间有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