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汉字文化趣谈

【传统文化】汉字文化趣谈

【传统文化】汉字文化趣谈
【传统文化】汉字文化趣谈

【传统文化】汉字文化趣谈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请先具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播放歌曲《中国娃》。鉴赏歌词:(姓啥从那百家姓里查祖藉在那黄土高坡大槐树底下家在神州又名叫华夏走到天边不改名咱

叫中国娃)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

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那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

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抱答咱妈

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这首歌词植根于中国传

统文化,从吃、喝、说、写等角度写出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文化,引起所有中国人的共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今天,我们就一同追根溯源汉字发展史,探究汉字文化。

二、汉字起源1文字起源自从有了人类,大概就有了语言。但口头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很大局限,不能保存,不能准确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既能代表语言的声音,又

能体现语言的意义的载体——文字。所以说,语言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2文字最初的形式最初,文字的形式是结绳系扣。后来,就转为图画,用图画来记事和交流、以事物的形象代表事物。这种办法启发诱导古人慢慢造出了真正的文字,这些文字跟图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字形很可能就是描画某个东西,所以我们管这种文字叫做“象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汉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我国能确定的最早的形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3 汉字之祖中华文字始祖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他创造的鸟迹文字,结束了远古绳结记事的历史,开辟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先河。相传仓颉从小生得奇伟,四目重光,聪明好学且又博闻强记,成人后被黄帝任命为史官。当他注意到每个动物的足迹都不同,而且具有可分辨性时,受到了启发,于是他把每个物体画成画,并简化了线条的数量。这就是最早出现的被汉朝语言学家许慎称之为的象形字。但很多学者都认为:在远古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字就多了起来…… ─鲁迅《门外文谈》

三、汉字结构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这法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理念。六书,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的一种说法。东汉许慎总结为“六书”,其中主要的造字方法有四种: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

1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如“燕”从古文字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小燕子向上飞行时的形象。就楷书“燕”字的字形来看,“廿”像小燕子头部,“ ”和“匕”像是小燕子的两只翅膀,“口”像是小燕子的身体,“灬”则是小燕子尾巴的变形。象形字接近画图,非常像实物的样子,是构成汉字的基础。但是,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只靠象形这种方法造的字并不多。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如“刃()”字,是在“刀()”上加上“丶”创造出来的。“丶”是指事符号,它的作用是指出“刀刃”在“刀”上所处的位置。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可以表示某些抽象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用象征性的符号表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从古至今,指事字极少,就说明了造指事字不容易这一事实。3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从(從)cóng—- 《说文》:“相听也。从二人。”本义是随行,如随从。引申义有跟随,仆从,听从,附属,参加,依照,起点,向来等。比bǐ—字形是同向行。本义是竞走或赛跑,如比赛。引申义有较量,对照,比方,靠近,亲密,勾结,近来等。《说文》:“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是引申义。如“即”古文字中左边的“皀”,好像是一个高脚盘中盛满了好

吃的东西,还冒着香气。右边是一个跪坐着、面向食物的人。“即”就像一个人准备吃食物的样子,本义是“就食”。后来有了“走近、靠近、马上、立刻”等意思。总之,“即”所表示的意思大都还没有开始进行。形声“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这是形声字的一般规律。如“形声”造字法产生后,突破了以往造字方法的局限性,造出了大量的形声字。目前,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需要强调的是,汉字经过长期演变,有很多形声字中的基本字已经不能准确地表达读音了,我们识字时不能犯“秀才识字读半边”的错误。5. 转注和假借转注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许多文字学者认为,只有前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三、汉字演变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并且不断趋向平直、方正和线条化,构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几千年来汉字始终保持着原始的绘画或表意符号的基本格局,没有像其他文字一样变成纯粹的表音文字,这是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汉字演变过程中,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观看影片《汉字演变》。活动:汉字演变游戏四、蕴含知识很丰富我们使用的

汉字中蕴藏着丰厚的知识和无穷的奥秘。1.“男”、“妇”字记载着古代男女不同的分工。“男”由“田”和“力”两部分组成。上部的“田”,表示的是耕种的田地;下部的“力”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因为使用这种农具耕地要化费很大的力气,所以就用这种农具的样子来表示力气的“力”。在田地里种庄稼,是重体力活,是成年男子的任务,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就用“田”和“力”合在一起表示“男”的意思。“妇(婦)”由“女”和“帚”组成。“帚”指的是打扫卫生的笤帚、扫帚等工具。古代的女子一般呆在家里,多数情况下是干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所以,我们的祖先就用女子拿着扫帚扫地的形象表示妇女的“妇”字。男的主要在田间从事需要化费大力气的体力劳动,如耕地、种庄稼等;女的则主要在家里干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我国古代男女分工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来历。2.“取”字蕴含着古代统计战功的妙法古时候,我国部族之间、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要对士兵论功行赏。如何确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数量呢?让士兵自己报告,行吗?不行,因为无法证明士兵说的是真是假呀!让士兵把敌人的尸体拖回来,行吗?也不行,如果就杀死一个还好办,要是杀死十个、八个的,怎么能拖得动呢?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还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交给首领进行统计,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取”字就

记录了这一种统计战功的妙法。取,(甲);(金);(篆);(隶)。“取”字最初是由一只手拿着一只耳朵的样子构成的,表示割取耳朵的意思。后来,“取”字又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意思。3.“册”字形象展示出古代“书”的样子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器皿、木片、竹片等物体上面刻字记事的。用来写字的竹片叫做“竹简”,它是怎样做成的呢?首先,把竹子剖成同样长短、宽窄、厚薄的细长条;然后,削去竹条外面的薄皮,并在竹条上相同的位置削两三个小缺口;最后,把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放在火上进行烘烤,蒸发掉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竹简就造成了。竹简质地坚硬,价格便宜,人们多把它作为书写的材料。竹简做好以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上面写字了,或者是用刀在上面刻,或者是用毛笔在上面写。一般情况下,一条竹简只能从上到下写一列字,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条竹简。文章写完以后,通过“简”上的小缺口,按顺序用绳子或牛皮条把它们串编在一起,这就成了“册”,也就是我们祖先的“书”。我们看来看一下“册”的古文字:(甲);(金);(篆);(隶)。不正像是用绳子串编起来的竹简的样子吗?我们的祖先在竹简上写字的时候,当然也会出错。那时候还没有橡皮,怎么修改“册”上的错别字呢?先用刀把竹简上的错字刮掉或者削去,然后重写呀!你看,“删(shān)”字不是已经告诉我们了吗?“册”后面加一把“刀”,记录的就是这种

修改方法,“删”字最初表示的就是删除、去掉的意思。五、汉字的变化与开放1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2 外来词下面,我们选一些成功的翻译词,让大家一起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幽默:来自英文Humor。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罗曼蒂克: 英文romantic,又称为浪漫,辞典上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雷达来自英语radar,无线电波探测装置。它号称“千里眼”。看到“雷”这个字,马上

会让人想到天边的雷鸣和闪电,突出了一个快字。自然,雷达这种“千里眼”的作用也就让人印象更深了。托福译自英语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国人称为考“托福”。“托福”两字是中国人的一个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不管是托谁的福,学子们希望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可口可乐音译自英语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英语原意似乎并无深意。音译成汉语后的“可口可乐”却是如此的有意义。这到底是译者有水平,还是汉字汉语太过神奇了呢?迷你裙译自英语miniskirt,“迷你”为音译,裙为意译。原意为超短裙。翻译为“迷你裙”确实绝妙。既有生活情趣,更是含沙射影,穿超短裙干吗?那是为了“迷你”的。由于mini是英语微型的前缀,后来又出来一系列的“迷你”的东西,如“迷你相机”等。但哪一样也没有“迷你裙”妙。“迷你裙”是“迷你”家族中最先翻译过来的。3 谐音欣赏趣味短信冬天啦,送你一筐水果,愿你:苹安富贵,橘祥如意,梨想成真,杏福快乐,柿事顺利,核家欢乐,莓有烦恼,甜如甘蔗。小小心意,请笑纳哦!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她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每个汉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古汉语趣谈

古汉语趣谈 王立(本站顾问) 汉语使用汉字,语音变化从字面上看不出来.从丁公陶文看出,4000多年前 的汉语句式已与甲骨文句式差不多了.<<尚书>>有古文和今文,古文确实是三代史书,但与楚简对比就知道,现在的版本已经与先秦,秦汉时不一样了. 用S代表主语,用V代表谓语动词.用O代表宾语,汉语基本上属于SVO结构.藏语,羌语是SOV结构,高山族语言是VSO结构.易洛魁人莫哈克部的莫哈克语,宾语在动词两边同时出现.如"我读书",在莫哈克语中是"我书读书","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在莫哈克语中是"我书读书的甜头尝到了书读书的甜头".这是轩辕黄帝的语言吗?羌族是炎帝后裔之一,羌语有声调,与汉语相似,却是SOV结构,与汉语不同.汉语应是不同语言互相影响,彼此融合的结晶. 国外有人推测,大多数印第安语言有亲缘关系,印第安人故乡在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中国人陆续到美洲去,留下了丰富的文献文物证据.从语言学来讲,印第安语言保存了使用者迁出故土时的特征.比如玛雅语与汉语词汇对比发现,玛雅语与汉语分离是在5000年前.这一结论与少昊生活在5000多年前相符,也与玛雅历法大周期从公元前3114年开始相符.如果东亚语言学家能到美洲研究印第安语言,应当能取得更大的突破.这需要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藏语与汉语是否同源?国内外学者已有过不少探索.藏语SOV结构,但有四声(部分方言无声调).藏语名词,代词,数词,动词等许多基本词汇与汉语同源,如数词一至十,代词我,吾,汝,其,发音相近或相同.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词靠全部借用.古汉语"其"与藏语gji的用法相对应,更是借用无法解释的,这只能说明,古藏语与古汉语的同源词的真实背景是,变化较小又与其它语言接触少的古藏语保存着原始特征,变化很大的汉语在上古时代的一个基础语言应与古藏语同源.这是中国历史的特点,学者应当予以考虑. 汉语的声调演化可从文献和现代方言来推求.王力先生认为古汉语上古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各分长短.在声调中音高音长都起决定作有,与汉藏语系许多语言里元音分长短的普遍特征相似.古人讲话现在的人听不到,汉语与外族语对译时的译音词成为揭开谜底的钥匙.在梵语来的音译词中.梵语低调音节总译作去声汉字,所以知道去声是低平调.梵语高平调音节总译作上声汉字,所以知道上声是高平调,平声为中平调.东汉时入声有-b,-d,-g,-s韵尾,现代汉语方言中都消失了. 汉字的注音方式主要有反切,就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相拼,如"东,都宗切".一般认为反切从东汉末开始.但这以前已有用例,不是注音,而是正式的表达.<<诗.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鸿历来释为鸿鹄,可鸿鹄怎么会进入鱼网?得到鸿鹄是好事,与上下文意境矛盾.闻一多先生指出,苦龙是蛤蟆的别名,切音为鸿.<<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杼上终葵首",终葵二字是椎的切音,指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文化 ----一笔一画下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天天都在学汉字,写汉字,但是,你可曾知道,一笔一划都有它的故事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对于汉字,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什么是汉字?如果将之理解为简单的一笔一画,那就太肤浅了;如果将之复杂化,那就有失偏颇了;如果将汉字神秘化,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甚至我会怀疑,你并非中国人。那么,汉字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玛雅文字)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从汉字自身特征看,字形本身确实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一个字,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读音,但通过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语言中的意义。如:休——休息;采——用手采摘果实。 那么,什么又是文化?“文化”、“文明”都是直接借用的日语外来词。在我国古代,“文”和“化”是两个单音节词。与“武力”相对而言,是“文德教化”的意思。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出自刘向《说苑?指武》。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汉字的字义系统是对客观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划分和整理,其中有客观成分,也有特定文化的影响因素。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在第二方面。汉字是依据词义来构造字形、追求形义统一的文字。一个词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从中反映着古人的构想和设计,而古人的构想和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记录了造字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心理状态等。 中华文化因为有了汉字这一载体而得以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来说,其与汉字的关系则是微妙而复杂的。汉字记录着思想,而汉字本身又带有一种思想。所以说,汉字不仅仅充当着记录思想的角色,汉字本身也反映着某种思想。 从汉字造字法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身并没有表音的标志这说明汉字是纯粹表意的,没有部首语言制约,是记录人们的思维、意识、观念的符号。因此汉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汉字都能独立反应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汉字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思想。 汉字能反映出一个故事,一种思想。我们学习汉字与文化,也就是学习一个时代的文化,其中,包括了宗法制度、婚姻家庭、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以及自然等等。上面提到的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有趣的汉字》优秀教案

1《课题》教案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猜字谜、读对联的活动,感受汉字的有趣现象,尝试编字谜,增强热爱汉字文化的情感。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分组按要求准备有关字谜、谐音的资料。 2.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制订了《畅游汉字王国》的活动计划,根据分工,每个小组都承担了具体的 任务,大家完成了吗?游览了“汉字王国”,一定有很多收获。这一节我们进行展示、交流, 相信同学们会体味出更多的妙趣。[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是对上一节学习活动的总结,同时 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展示交流活动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做游戏,了解字谜

1.出示教材中的字谜。(课件出示) 2.小组代表出示小组成员搜集整理的字谜,并宣布竞猜规则,开展竞猜比赛,教师做好组织。 3.自编字谜。[设计意图]落实目标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竞猜活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中华汉字的有趣现象,然后进入编字谜实践,体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活动二:读谐音小笑话 1.学生自由读故事。 2.指名师友读故事。 3.说说送礼人可笑在哪里?这个笑话让你明白了什么? 4.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有关谐音小笑话的资料。 5.教师小结活动: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二)活动一:猜歇后语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猜字谜,编字谜等活动,感受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还创造了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幽默的口头语言,那就是“歇后语”。 1.课件出示歇后语前半句。 2.学友猜歇后语后半句。师傅找出其中的谐音,并谈谈歇后语的作用。(谐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它有着双关语义,既富有幽默色彩,又饱含哲理,余味无穷。) 3.公布歇后语答案。 4.课件出示歇后语小知识。 5.师友在全班汇报: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语,相互出题竞猜。 6.教师也可积极参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7.小结活动: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学习。

汉字趣谈

汉字趣谈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我 庆幸我是中国儿女,有着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有着中国人尊贵的血液,拥有中国人所能拥有的 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中华的汉字妙趣横生的方块字,有着远古而悠 久的历史。古老的汉字如同我们的祖先一样古老,经久生辉,富有底蕴! 现在,让我来说说咱们汉字的趣事吧。 前几天我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 汉字的美。我本来认为美字就是表示:一个人或 一个物很大亮,很美丽,咯,原来背后还有这样 的意义。其实美字就是等于钱,听起来一定很古 怪吧!可如果把这个字分开来理解的话,就会忍 不住笑出声来!其实美字两个¥加起来就是一个 美字了,意思就是如果有了钱,全身上下都会美。听到这里,我想千年寒冰的脸也许都会笑的抖动 起来哦!

我觉得捉迷藏的藏字,其中也有一个个小秘密 藏字如同几个小孩子在玩捉迷藏,有一个巨人找 不到更合适的地方让自己不被发现,思量之后就 把自己藏在了房子里面,上面还铺上了一层层的 草(艹)周围也放上了一些草(爿)。然而这就形成了一个藏字!中华的汉字有趣吧!汉字真的就 像一台机器,能拆成零件二三。 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经过了漫长的岁 月演变而来。它们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级段。古文字阶段,汉 字更具有形象性,如,一人跟着一人,从字,休 息的休字,人靠在木边(树旁边)。千年的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最佳宝贵的遗产。 印第安人西雅图曾经说过:我们与世界上的各 种资源都是最亲密的伙伴,我们离不开他们,他 们更加无法离开我们,我们与它们是合为一体的 空气。汉字与我们何曾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 汉字使我们历史文化家园变得更加蓬荜生辉,给 中华史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学习汉字的收获与感受

我们平时读书看报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有更多的理解吗?经过了这两星期的学习,我已经对中国汉字有更多的了解,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 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经过很长年代的演变,这其中有着许多不解之谜。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让我们体会到字谜的有趣,谐音的趣谈,还有因为谐音而引发的后果和笑话,这些内容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的汉字来历,和人类怎样创造文字的过程,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有趣。 通过学习《我爱你.汉字》?我们仿佛来到了远古时代,一步一步地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让我们认清字体,不要写错别字,不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笑话.我们要细心一点,远离错别字。这个内容还像一个向导,带我们去观赏中国许多名人的书法作品。我不禁地赞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家,这些功劳都来自于汉字。现在我明白了,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学会汉字,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坚信,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华汉字将被更多的人使用与珍爱。我们为纯洁祖国纯洁的汉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这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汉字王国转了一圈,感到收益非浅,大开眼界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知道了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点值万金》一文。这篇文章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之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要是检查人员和挂面厂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以前默字时,我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 形近字混淆,默好还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再上交,认真的态度使我每次默字都是一百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像我一样落笔三思而后行,世上还会有错别字吗?祖国的文字将永远是纯洁的!这个故事使我增加了对民族文字的感情,激起了祖国文字的纯洁性的责任感。 另外,遨游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我多么希望能在汉字王国多转一会儿,多收获一些知识《遨游汉字王国的收获》 在本周语文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题目是:遨游汉字王国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有趣的汉字”,第二个活动是“我爱你,汉字”。在这两个活动中,第二个活

汉字与文化论文

汉字与文化论文 理学院 工程力学0901 刘英芝 2011年5月14日 汉字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着述中有多处记载。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 《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理念】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重点】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 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汉字文化趣谈拓展课.doc

《汉字文化趣谈》拓展课 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简要叙述汉字形成、演变及发展历史。能够以常见的汉字为载体,说明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通过相互交流增强 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汉字、准确辨析汉字的能力,提升语 言运用能力 2.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认知能力和 对文字的审美感悟能力。 3.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概况,了解汉字与中 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 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适合二年级使用,课程共11 节,18 课时完成。内容分别为“汉字起源趣味说”、“汉字演变漫话” 、“汉 字奇妙造字法” 、“趣味部首(上、下)” 、“趣说品字形汉字”(上、下)、“谐音歇后语(上、下)” 、“趣味字谜(上、下)”、“拆字趣闻”、“对联雅趣” 、“乱点鸳鸯谱(错别字笑话)”、“趣味文字图片设计”等。

四、课程实施: 课堂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视频欣赏、汉字联想思考几种形式为主。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安排,灵活安排课程顺序和课时进度。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序号课题名称时间安排 1 《汉字起源趣味说》 1 课时 2 《汉字演变漫话》 1 课时 3 《汉字奇妙造字法》 1 课时 4 《趣味部首(上、下)》 2 课时 5 《趣说品字形汉字(上、下)》 2 课时 6 《谐音歇后语(上、下)》 2 课时 7 《趣味字谜(上、下)》 2 课时 8 《拆字趣闻》 1 课时 9 《对联雅趣》 1 课时 10 《乱点鸳鸯谱(错别字笑话)》 1 课时 11 《趣味文字图片设计》 2 课时

[荐]2021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同步练习(共1课时)

23 《京剧趣谈》同步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àng gà 亮()尴() nǐ jiá 虚()()然而止 2.选词填空 凸显显示显现表现 (1)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舞台方圆太小,马是无法驰骋的。 (2)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出来。 (3)静越发能()武艺的高强,越发能()必胜的信心。 (4)杂技成分的存在,就是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二、综合题 3. 比一比,组一组。 概( ) 抡( )盼() 慨( ) 伦( )份() 4. 四字成语填空 ( )( )而止纵横( )( ) 无( )无( ) 5.同音字组词。 1.“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上句为_______________,选自 (作者)的《》。 2.文中“亮相”这一部分,作者选择了两种“亮相”方式,一种为___________,一种为__________,来体现京剧的奇特。 6.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2.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3.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7.课内阅读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驰骋.(chíchǐ) 马匹.(pǐpī) 2.用“”画出文中一处排比句。 3.给文中“□”内加上恰当的标点。 4.一根虚拟的马鞭在舞台上都可以有哪些表演?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三、提高题 京剧脸谱(节选)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 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脸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又如花三块瓦脸,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副奸白脸。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选自《走进传统文化》)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汉字与文化的传承

坚守汉字文化血脉任重而道远 大河岸小学胡丽红 “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不容迟疑”、“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程迫在眉睫”……从2009年至今,书法家出身的苏士澍,在全国两会上的呼吁几乎都围绕“汉字”、“书法”、“文化”等关键词展开。欣慰的是,在苏士澍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全国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在2012年9月1日变成现实。今年年初,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可谓居功至伟。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古代中国文明得以不间断延续至今,作为文明承载主体的汉字无疑发挥了主要作用。一直以来,汉字手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崛起之后,汉字书写的方式逐渐多元化,键盘打字某种程度上逐渐代替了手写,因而“提笔忘字”正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不知不觉中,对汉字的忽视已开始损及其文化命脉。 忽视汉字文化而导致“伤及文化命脉”的说法看似危言耸听,但却真切反映当前漠视汉字及汉字文化艺术而导致的不利局面。汉字不仅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其本身就体现为一种文明。“六书”从不同侧面昭显古人对天地万物从认识到摹写的文化心迹,汉字形态变迁过程则蕴涵了华夏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等嬗变的历程。基于汉字的书法创作,则是对文明底蕴的艺术激扬。或飘逸俊朗,或厚重古拙,或端庄大方,或跳脱活泼,书法艺术已超越了汉字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基本特质,进而升华成为一种人文之美。 平心而论,当前对汉字的读、写、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就拿央视“汉字听写大赛”来讲,一些本来熟悉的汉字,却突然笔下卡壳,单单“癞蛤蟆”三个字就难倒不少“英雄好汉”,更遑论“沆瀣”“龃龉”“逶迤”等较为繁复的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将“掣肘”读作“制肘”,将“拾级而上”和“拾金不昧”中的“拾”读成同一个音。经常阅读港澳台地区媒体文章的人可能有印象,其文中经常出现诸如“在在”、“播迁”、“挽毂”等古意盎然的词汇,我们理解尚有障碍。更别说应用裕如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对于汉字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 2.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3.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5.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学习重点】 1.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有趣的汉字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教材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

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2.关于《有趣的谐音》: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师:能说出哪些字是谐音字吗? 3.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4.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五、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汉字趣谈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汉字堪称文化瑰宝。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承传的主要载体,就是书写汉字也形成了一门艺术。 一般认为汉字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唐代的张彦远谈到仓颉造字时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汉字也是一样。汉字通易理,合阴阳,因此具有全息性,这也是中国古代会产生测字术的原因。在殷商时代就有用字占卜的记载。可见,学习汉字,能够晓天机,明正邪。汉字是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天、地、人、事、物纷繁的信息,也就是说汉字与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汉字都蕴涵着神赋予它的特定含义,它的笔画都不能随便改动的,一改动它的意义就变了。 中共执政以来,对文字進行了三次大的改动,使用简化字,改变繁体字的内涵,使得有些原本吉祥的字化吉为凶。 五十年代民间流传着讥讽简体字顺口溜:“亲不见,爱无心,厂空空,产不生。”也就是正体字的“親”右边有“見”字,而简体字“亲不见”了,没有了亲情,把人们搞的六亲不认。特别是文革期间,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夫妻之间互相揭发比比皆是,在当时这好像成了革不革命,或忠不忠于的标志。文革中,胡乔木的女儿上台发言批斗老爸,最后喊的口号中有“砸烂胡乔木的狗头!”当然她倒没有真的砸烂她老父的狗头,而有一个中学生却砸碎了自己父亲的头。北京东四一带有一家是“资本家”,“红卫兵”把老夫妇打到半死,又强迫儿子去打,上中学的儿子用哑铃砸碎了父亲的头,自己也疯了。一个花际少女,一个青春少年,是谁使他们变成毫无人性的冷血动物的呢? 正体字的“愛”是有“心”的,简体字是无心之爱,无心之爱那不是虚情假意吗?你看现在社会上有多少是真情实意有真正爱心的,即使想真心做好事都会被人误解。据报道,3月5日有记者在郑州街头扫街“学雷锋”,两天内出手帮人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绝,还一度被误认为别有企图,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当成贼。如今好多人甚至包括谈恋爱都是虚情假意,都在互相忽悠。 简体字的“厂”中是空的,“厂”中没有东西,而且只靠一根歪斜的柱子支撑着,这样的厂能长久吗?正体字的“產”中有生,而简体字的“产”中没有生,这种无“生”之“产”能产什么呢? 有个小故事,有个人从台湾到大陆投资,回台后,对晚辈提醒不要写简体字,尤其工厂绝不能用简体字,大家都莫名其妙。他才说,你看那个“厂”字,上面一根大梁,底下仅仅靠着一根斜斜的柱子撑着,这种工厂,它说倒就倒,迟早会倒闭。 所谓方便有多门啊!我理解“佛”、“僧”、“心”都是一样的!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麵无麦,運无車,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无郎。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一个姓叶的律师认为有些汉字不尊重女性,应该更改。叶律师举出16个这样的字:“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女票(是piao字,但因为是敏感字,故写做女票)”。比如:“娱”字把女性当作男性消遣、玩弄的对象。嫉妒是男女都会产生的,但“嫉”字选用女字偏旁,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对“女票”字,叶律师的理解是:

汉字趣谈

汉字趣谈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繁衍、发展,后来,便有了人类文化。按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是先有文化而后才有文字的。这样说来,汉文化,就是汉字的根基。汉字起源,可能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故象形字最早出现。而象形,又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因而就有多种的表现手法,这就产生了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后来,又造出形声字来,就出现了同一个字有多种读音了。这里面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汉字不是某一个人造出来的,而是华夏族的先民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生活实践,逐渐创造发明与积累起来,以后通过某些人的搜集、整理、总结,才逐步完善与完成的。即使是从秦始皇时代至明、清时代,都一直存在着官方推行的法定文字与社会上流行的俗体字(大众通用字)并存。就是到了现在,也还有一些地方方言字并没有被收进字典里。我国地域辽阔、广袤,人口众多且居住极其分散,许多地方的方言字是很难收集的。或许法定字与俗体字,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的。理由是,即使收进了典籍作为法定字,而社会上随时都有可能造出新的流行俗体字。这是循环发展的关系,是无止境的。认真学习汉字,熟知汉字的写法,了解汉字的字义与历史,这对我们增长知识,加深对汉字内涵的理解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也是很有趣的。如“大”字,《甲骨文字典》虽然列出17个不同的写

法,然因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故写法上大体相同且形似,均是一个站立的人伸开双臂的形象。大,《说文解字》:“天大地大人亦大”。在天地之间站立着一个人,伸开双臂似一画,是以人得一为大也。天地之间,即宇宙间,如果没有人类的出现与存在,也就没有思想的存在,就无所谓大与小了。若没有人类的出现,那只是个混沌鸿蒙之宇宙,而无所谓世界了。天大矣,无限大也。然而,如果没有人,没有人鼎立其间,没有人的出现,没有人类的存在,便什么也不是了。世界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有人,才是大。无人,便不存在大与小之分别了。只有人,才有思维,才有思想,才能产生和分辨出世上那无穷无尽的东西。又如“中”字,《甲骨文字典》列出19个不同写法的中字,因是象形字,均是以圈中之一竖为主。中,在古代是表示方位的。假设古代的某一群体,部落头人带领一帮身强力壮的雄性男人去某地打猎,而留下来的人,都是雌性女人与幼儿、少年和老人,头人怕出去打猎的人走远了,找不到回来的路,便会在出发之前,在住宿营地的某一地方,竖一根高大的树杆(或竹竿)作标志,为了让大家在远处都能看见竖立的树杆(竹竿),便在其上端,扎上一条牦牛的尾巴做标识,告诉大家望着这个标记走回来。这一标志,最初的意愿只是表示方位的。过了许久、许久,我们华夏的先民们发现,每天早晨,当日头(太阳)升起,树杆的一侧,会有一道影子,斜斜的倒在另一边;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内容摘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象形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结构有这独特的魅力和功能,本文就从汉字的结构特点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汉字的特有的文化功能,从而展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 汉字特点文化功能 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文化功能,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汉字的结构特点,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其独特的功能,其独特的结构在世界文字中为中国独有。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不过只是个想像的说法。其实汉字是出于许多先人的智慧,经过数千年不断的演化和发展,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自殷商的甲古文(公元前两千多年)经金文、篆文、隶书,其间经过商、两周、战国,以至秦汉(西元前约100年),两千多年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汉字的演进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汉字在中国社会里的地位,与时俱进,所起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直至汉朝初期形成和发展出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來的。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正体字”。楷书把汉字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科学化的新层次,完全脱离了象形的拘束,成为多元化达意的结构。因为楷书的结构工整、清晰,由楷书的结构上可以更清楚的表达出形、声、意的多重达意的功能。譬如“忍”字是“刃”和“心”构成的,把一个抽象的意思,用一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

汉字文化论文

汉字文化 摘要: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那龟甲兽骨上很显稚气的原始文字,到金文、篆文的圆润繁复的字形,再到隶草行楷那或飘逸如画沉稳庄重、或含蓄内敛、或个性飞扬的字的艺术,在中华大地上发挥了巨大、或的作用。相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汉字的未来将会 有新的发展机遇,并将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的汉字魅力历久弥新。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 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 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 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 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 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 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 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 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至汉代,隶书 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 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 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 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 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二、汉字与汉民族文化的联系及其重要作用。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 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汉字研究的知名学者安子介老 先生充分扒识到了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中的巨大作 用和奇异功能,他称赞汉字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从而把 汉字与民族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的确如此,汉民族文化的特征在汉字当中 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汉字是一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主观与客观‘卒然 相遇,默然成契’的意音文字,具有广博的包容性,对于社会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包,无所不容。”汉民族文化有容乃大的特征表现在汉字中就是它对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有学者说,许多古汉字在某种意 义上说是中华民族先民生活的缩影。 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全民族的 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的统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研究之我见

汉字文化研究之我见 09级中文一班刘鹏程8号 [摘要] 汉字与中国文化是骨肉相连的,现如今汉字文化研究已经发展为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它的产生、发展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人类即使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对汉字的研究,也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本着严肃、谨慎的态度科学地分析汉字字形,科学地运用各种文献资料,科学地看待汉字的文化功能。坚持以汉字字形和古代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考证汉字所负载的意义和文化信息,为汉字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依据。 [关键词] 汉字;文化;科学性 千百年来,汉字一直是我们极为重要的记载事物、交流思想的工具之一,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从揭开中国现代史至今,汉字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出现了“汉字落后论”、“汉字无用论”等一些消极言论,但是事实却是不言而喻的。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其他的两种已经成为表音文字,只有我们保持着原来文字的表意传统。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已经达到了血肉相连难舍难分的地步,汉字一直活跃在文房四宝当中,各种汉字输入法获得的成功,使古老的汉字通过与电子文化结合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发挥着强大的传媒作用。汉字已经不再是过去许多人所认为的一种诅咒的文字,而是成为一种促进文化发展进步的先进文字之一。 首先,我们在浅析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之前,必须要想一个问题:汉字身上有没有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东西?汉字算不算一种文化现象[2]?汉字值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可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一下,这本来在众多的人文学科研究者看来并不是问题,但是语言学家看来却是一个大问题。他们把汉字看作一种脱离民族文化背景的线条组合物,两者由于观点不同,有时还会发生不小的冲突。其实,汉字是中国历史上利用传统的方法研究出来的成果,已经深入到校注、释诂等方向。同样要想研究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我们还要注重汉字文化的研究方法。汉字文化研究的本质上是起解释作用的。汉字的笔画,汉字的偏旁,汉字的结构,是客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对它的研究我们应当做到详尽的地步。 只有真正理解“汉字算不算一种文化现象”和“汉字是否值得深入研究”这两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对汉字文化的研究。我认为汉字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考辩分析汉字字体结构以追溯华夏文化早期的面貌[3]。近年来,汉字文化研究这一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各类解说汉字的著作也大量出版,这对于推进文字学研究的发展和汉字文化的传播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有些学者对汉字的文化功能把握不准,讲解汉字和文化的关系时过于随意,没有讲解出两者之间的真正含义,容易让人们对汉字文化产生误解、造成误读。我认为汉字文化研究必须要注重其科学性。 汉字文化研究从汉字的结构特点出发,发掘字形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科学地分析汉字字形,才能为汉字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不同于表现具体物象的图画。分析汉字字形,应注意汉字构形的基本规律,否则会曲解字形所代表的意义[4]。“孱”字,源于一次生下三胞胎。多胞胎生育常常给母亲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险。所以“孱”字被训诂为缓慢、呻吟。生育多胞胎后的母亲身体比较衰弱,每个孩子都很弱小,所以“孱”字通常用来表示虚弱之意[5]。分析汉字字形,我们必须要以时代较早的字形作为研究的根据,充分利用已有的古文字资料,尊重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事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