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五种神仙绝非等闲之辈

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五种神仙绝非等闲之辈

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五种神仙绝非等闲之辈
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五种神仙绝非等闲之辈

南怀瑾老师:道家的五种神仙绝非等闲之辈

“大而化之之谓圣”,是圣人境界,这就到了非常伟大的境界了,可以神通变化了。佛家讲罗汉、菩萨;儒家叫圣贤;道家叫神仙;总而言之,统统叫做“圣”。“圣”到什么程度呢?“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成仙成佛。顺便再给你们介绍什么叫仙佛。道家神仙分五种,有鬼仙,地仙、人仙、天仙、大罗金仙。讲到鬼,就讲到生命问题了。鬼仙是最下阶段的仙,一个人一辈子学佛修道学得迷糊,有些神经病似的,死了就做鬼仙。灵魂没有解脱,得不到真的自由自在,就变鬼仙了。再来是地仙,第二种,比较长寿,身体非常健康,到地仙境界是有几个条件的,你不要自己冒充。第一,“身轻如叶”。身体轻得像一片树叶一样,没有这里酸,那里痛,这里障碍,那里生病,都没有了。第二“夜睡无梦”,没有睡不着,也可以不睡,睡着了也不做梦。第三“行疾奔马”,走路之快,可以跟马并行,马跑起来可以同时追上。到了这个程度,可能活一百岁两百岁,这个样子叫做地仙。然后是人仙,人中之仙,健康长寿,道德、智能达到一个标准程度,就是孟子讲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人中之仙。然后再进一步,叫做天仙。第五步是大罗金仙,就是同佛一样,成佛了。这就解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了。《南怀瑾讲演录》-----------道

家与方士,方士与神仙,在这三个名称之下的类型人物,及其学术思想的内容与渊源,由战国而到秦、汉之间,实在都是互相为用。到了汉、魏开始,延续一千多年,直到现在,方士的名称,已成过去,只有道家与神仙,却成为不可分家的混合观念。其实,汉魏以后,道家神仙的学术,已经远非秦、汉以上的面目,这一千多年来道家的神仙,实际上,却是丹道派的天下,所谓丹道,便是以修炼精、气、神为主的内丹方法,以求达到解脱而成神仙为最高目的。关于神仙的种类,在宋、元以后,归纳起来,约分五种:(1)大罗金仙(神仙)。(2)天仙。(3)地仙。(4)人仙。(5)鬼仙。初步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在鬼道的世界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的,便是鬼仙的成果。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的,便是人中之仙的成果。过此以上,如果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具有少分神异的奇迹,可以部分不受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所影响,如寒暑不侵,水火不惧的,便是地仙的成果。再由此上进,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有如庄子、列子寓言所说的境界的,才算是天仙的成果。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世间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的,便是大罗金仙,也即是所谓神仙的极果。凡此种种,是否确有其事?或者是否有此可能?我们现在无法证明,姑且不加讨论,但是有一点必须值得特别注意的,在中国文化中,儒

家对于从伦道德,教育修养的最高标准,是把一个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异常人的圣贤境界,已经足够伟大。而在另一面,还有道家的学术,从宇宙物理的研究,与生理的生命功能而立论,更加提高人生的标准,认为一个人,可以由普通愚夫愚妇的地位,而修炼升华的超人,提高人的价值,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把握宇宙物理的功能,超过时间空间对立的束缚;而且早于公元前一千多年,毫无十六、十世纪以后的科学观念,便能产生他们自己独立的一套科学观点,无论它是幻想、是事实、是欺世的谎言、是有实验的经验之谈,都是值得我们瞠目相对,需要留心研究的。《禅宗与道家》-----------我们要晓得,在古代,阴阳五行、《易经》八卦都要懂得;《老子》、《庄子》也要清楚,然后才可以谈修行。那个时候没有佛经,魏伯阳真人著书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你就晓得中国文化之伟大,书中的内容,完全用中国文化阴阳五行这些来讲的。但是他修炼的方法,同后来佛法进入中国做工夫的方法一样,不过表达不同而已。佛家用九次第定来说明禅定,就是四禅、四空定再加一个灭尽定。灭尽定等于道家的粉碎虚空,以伍柳派惯用的话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还不行,你证到了还是小罗汉,要变成大罗金仙,才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佛啦,要粉碎虚空,空都不要,空也要空掉,这是灭尽定。佛家从四禅八定的次序,来说明用功的过程,不

管大小乘的佛法离不开这个原则。四禅八定几千年来有几个真修到?初禅都做不到!达到了初禅还谈不到还丹。朱云阳真人的批注就有佛学在里头啦,中国后来道家佛家也混合了。出家人的修行叫做修解脱之道,光是解脱还是罗汉小乘的境界;大乘佛菩萨修报身,报身转了,不需要另外解脱。所谓解脱分两面来说,盐巴溶化在水里,把盐巴凝固拿出来,水是水,盐巴还是盐巴,那是解脱的办法。道家所说的解脱有好几种,一种叫做“尸解”,尸体留在这里人已经修成功了。但是尸解也有很多方法,譬如修到最后很难解脱,故意闯个祸犯个罪,被杀头或枪毙,叫做“兵解”。这是借用别人的力量把自己这个肉体处理了,把这个蛋壳打破好跑出来。借兵解而去的还不是太高明,可见功力还不到,跳不出来嘛,这是说跳出三界之难。尸解在古代办法还很多,人死了把他买个棺材埋了,一年或者三年以后,你打开一看,棺材里没有尸体,或者只是剩一根手棍。他有一套方法,用个对象把它变成自己,装进棺材,然后连身体到别处再修过。这种尸解是比较高的,借物化形而去。《神仙传》上这些人不少,这种方法灵不灵不知道,反正我也不会这一套,没有经验向诸位报告。空话不谈,你要晓得道家所谓解脱,不是这个道理。道家所谓修成金仙的境界,就是大罗金仙,同佛家的理论是一样的,是自己转变这个肉体,整个地变,所谓脱胎换骨,不是尸解、兵解,那些不是解脱之道。所以学佛

单讲解脱是罗汉的境界,佛家认为法身、般若、解脱三个连起来的成就,是大成就,否则是小成就。换句话说,解脱的成就,严格地讲起来,还是阴境界,没有达到纯阳。阴境界的人得到这个阴神成就,也可以尸解而去。他有所成就,我们勉强地讲叫做鬼仙。其实也不是鬼仙,不是普通那个鬼,佛家名辞叫做“非人”。这类非人不属于人,无形相,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的生命是存在的。佛经上经常说“人与非人”、“人、非人等”,非人比我们人高一级,不是人,与我们不同,但也不是鬼。《我说参同契》-----------“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这个呼吸往来,那股保留元气的息,每一次都到达了足底心。“众人之息以喉”,我们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只是身体的一半,所以得道的人,工夫到了,呼吸不靠鼻子,自然在呼吸;每次都达到足底心,这就是真人的外表,慢慢的有资格做大宗师了。但是修养到这个境界,还不到大宗师的程度,中国后世道家,称这个就是神仙。神仙分五等,死后精灵不散,叫做鬼仙,是最低层的仙;其次是人中之仙,有定力的,心境很宽广的人;进一步地仙;再进一阶是天仙;再进一级就是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是大阿罗汉,佛家讲大阿罗汉就是佛。一个人到达“其息深深”“之息以踵”这个境界,就是地仙之份;这个人也就达到了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所以道书上描写,中国有些老祖宗们得了道的,到八九十岁时,身体轻

灵,行疾奔马,看他走路快速到与那个奔跑的马并排,却好像没有动过一样,这个就是所谓地仙之份。过去道书上讲,初步人仙、地仙的神仙境界,可以“身轻如叶”,身体轻得像一片树叶子在虚空里飘一样,是“昼夜常明”“夜睡无梦”,甚至说是“行疾奔马”,他轻轻走路可以像马跑那么快。所以说,生命有无比的功能,无比的价值,普通人在那里轮回千生万劫,都是白活了,都没有把生命功能发起来。整理自《庄子諵譁》《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如果到达了初禅的境界,甚至要达到二禅境界,真正的安那般那做好了,自己生命的功能气机充满了,整个的身体会变换。真正得定与身体的变换,起码要九年到十二年的专修才能做到。所以你们大家都讲修行要专修,找一个地方,万事不管,专门修持,你以为闭关一百天,闭关三年、五年就做到了,不可能啊。这就要参考中国正统的道家,以道家来讲,我们算算帐看,“百日筑基”,道家说一百天里头打基础,三个多月,“十月怀胎”,等于男女生一个孩子一样十个月,“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加起来十三年,这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然后才修得成功神仙。不过神仙也分五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修道没有成功,学佛没有成功,但是心还能专一,死了以后,不是普通的鬼,是叫鬼仙,进入鬼道了。所以世界上有些人有特异功能的,或者有些人未卜先知,都靠另外一个力量的影响,那都是鬼魂、鬼仙给

他通电,附在他的脑子里。所谓有特异功能的,脑神经这个脉道的线路一定在某一点上有一点问题,脑神经里头是不是多了一条线路或者少了一条线路,不过很难检查就是了,这是鬼仙。人中之仙,是活着的人健康不老,不一定是不死,这个神仙是有标准的,“身轻如叶”,身体轻的像树叶子在空中飘一样;“夜睡无梦”,夜里睡觉没有梦,始终在工夫境界;“行如奔马”,走路像马一样快、轻灵;而且可以辟穀了,不食人间烟火了,这个不过是人中之仙而已。再进一步是地仙,《楞严经》提到地仙的寿命可以活到一万岁甚至十万岁。佛也是承认的哦,你翻开《楞严经》看佛讲的十种仙,佛说这十种仙的修行就差了一点没有大彻大悟,他们的境界是很高的。到天仙就更不同了,那当然不要买飞机票喽,到太空去也不要买票了,一阵风或者没有风就过去了,这是天仙的境界。到了大罗金仙就是佛的境界了,这是道家五仙的分类。刚才讲十月怀胎,百日筑基,你想想看一个人修道专修要多少年?照道家的说法,百日筑基加上十月怀胎,一年多一点,所谓怀胎,这个是借用的名词,《楞严经》里佛说的一句话“长养圣胎”,你得了道的境界随时要在定中成长、培养,自己从一个凡人变成圣人境界。道家后来借用佛经的“长养圣胎”叫十月怀胎,这要十个月都在定中,讲专修真要做到了,没有做到,你闭关三年、十年也没有用啊!真做到了得定的境界,十月怀胎,等于培育这个胎儿长大,然后生出来,

经过三年哺乳,还要把婴儿喂大,就是把自己的定力工夫修养增大;然后九年面壁,学达摩祖师九年都在定中,这样就变成超越世间的圣人境界,就叫做神仙,或者达到佛的境界。我们算算帐要多少年?十三年。如果我们生养一个孩子,六岁起读书,读到高中毕业也要十二年,然后读大学四年,大学毕业出来找份工作,几千块一个月。那么如果把十三年的时间用来修道,修成神仙了,到太空去不要买票,那不是很划得来嘛!修个十三年就成功了,不过你们诸位到太空去不要忘记了我啊!让我拉到你的衣服角跟着去。可是你做得到吗?但是道家这个话完全是讲专修,一个人福报够了,智慧够了,万缘放下,当然儿女眷属都摆脱了,一个人专修十三年,那么佛也承认,佛跟道俩家承认了什么呢?我告诉你,这就是中国文化特别的地方,承认一个人的生命经过修炼,自己可以有把握使它永恒的存在,这个是其他民族文化里头没有的,也不敢这样说。所以我叫它是生命的科学,你查遍全世界的文化里头,只有中国文化敢说人的生命自己有办法使它永恒的存在。《南禅七日》-----------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

的,都是同一个论调。比如学道家的人讲,学道成仙有五类(好比佛家的五乘道),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也叫大罗金仙,相当于大阿罗汉)。道家认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练气脉,做身体上功夫,而认为这是道,这是修行的第一大毛病。又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证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如何修证佛法》

******************************本头条号,及同名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博客相关文章均为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

首发,未经本平台许可,其他头条号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发布。

开好民主生活会'老好人“

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老好人”思想要不得 全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这一环节承上启下,能否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省委“一学三促四抓”工作部署,关键是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出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必须摒除“老好人”思想。所谓“老好人”,就是指那些遇事不辨是非、不讲原则、唯求和气、曲意逢迎的人。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甘当“老好人”,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一个“怕”字:怕坚持原则得罪上级,被“穿小鞋”;怕说真话得罪同级,伤了和气,工作难开展;怕严格要求得罪下级,影响人缘、丢选票,总想着谁都不得罪最好。存在“老好人”思想的干部,讲关系讲情面、只栽花不栽刺,往往会得过且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秉公而行。 “老好人”思想看似维护了“和谐”,其实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遮掩了问题和矛盾,危害事业发展,是一种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不仅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清除的对象,更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大敌。对此必须清醒认识,坚决不做“好好先生”,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切实做到触动思想、触及灵魂,解决问题、增进团结。 一要严肃认真。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法宝,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话不讲套话,讲要害不讲枝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二要实事求是。要符合实际,坦诚相见、出于公心、与人为善,讲真话、讲心里话,自我批评要敢于揭短亮丑,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怕刺、不怕痛,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相互批评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决防止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 三要民主团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增进团结作为开展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要注意方

道家修养之最高境界

道家修养之最高境界 人生最咼之境界,在于人之自我创造,创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规范,求得自我之正确修养,精进不已,自能达到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夫养生之道,儒、释、道三家虽各有其法门,然共同之目的,不外要人真实本分做人”,教人如何完成其完美人生”为要旨。故三家之学,首重人生修养,亦各有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其中尤以道家之于养生更为精辟,期人人皆能由超凡入圣后,再进而能超圣入神,复进而能超神入化,与化为体,与道合一!将人类导入最高境界。惜乎芸芸众生,什九汨没于凡俗境界与功利境界中,不能解脱超越.良可慨也! 功利境界,亦可称之为凡夫境界。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超凡脱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养省察正心养性及克己归仁功夫,力自修养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为君子为贤人,上而超凡入圣。修养之道,在能去人欲存天理,去凡心存道心,以超脱凡夫境界(帝王卿相英雄豪杰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与君子贤人境界中)。人类大都为物尘所蔽,为名利所陷,生于斯,死于斯,代代相传,愈陷愈深,灵明尽丧,几难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脱功利境界者,深可叹也! 进而入于道德境界。主在能解脱功利境界、物质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道,使气质变化,超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即圣人种子),全其天真,即是圣人。

人皆有圣性,返朴还真,以存其本来赤子之心与圣性,扩而充之,上登圣境,即入于圣人境界。圣人境界之极,则天地与我为体,万物与我为一,此亦即天人合一境界(在儒家亦谈天人合一,但无天人合一之修炼法)。至此则可称为天地境界中人。 再进而入于神人境界。此即超道德境界与超圣人境界,丹道派则称之为真人境界。于超凡入圣后,继续自圣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至于超圣入神,以期神化登真。此一段功夫,除变化气质之外,尚须变化心性,其着手处,宜使人心与天心合一,人性与天性同流,全其真我之本心本性之真。在道家不但主张尽人皆可成圣人,且进而力主尽人皆可成神人。盖人人本具神性,存之养之,保之充之,炼之化之,脱其后天,返其先天,人自成神。人与神合,无人无我,无物无相,无念无意,此人神合一境界,亦可称之为超天地境界。在此境界中人。尚须超思想,超知见,超信仰,超是非善恶,超寿夭生死。宗教家之神的境界,如佛陀境界,上帝境界,莫不可归入此一境界中。 最上一乘则为造化境界,亦即超神入化境界。老子所言之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境界即指此。道家内观丹派,于超圣入神后,尚有超神入化一步功夫。通过内观丹田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至出神境界后.尚须修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功夫,粉碎虚空,与化为徒,亦即上与造物者为徒之谓。至此境界,即能变化形骸, 变化万有,变化天地;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分别,

南怀瑾解读王阳明的心学

南怀瑾解读王阳明的心学 提到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必须提到一位明朝大儒,王阳明,他的本名叫王守仁,阳明是他的号。这位很有学问的大儒是浙江馀姚人,他的思想就是有名的“阳明学说”,影响非常深远。他在明朝的历史上,功业很大,也很了不起。他的学说影响到后来日本的文化革命——明治维新,建立了这一百多年来的新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採用的完全是阳明哲学,这在日本史及国际史上都很有名。明治维新採用了阳明哲学的什么观点呢?“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即行即知。人的知识跟行为常常配合不起来,知是知道,行却做不到,即知即行是很难的。讲到知行的问题,在一百年前推动革命的孙中山,也有他的哲学理论,你们没有看过,叫“孙文学说”,里面提出“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两个方面。譬如现在科学昌明,到今天我们都晓得电灯一按开关就行了,很容易,这是行易,但是电的来历、电的原理你不知道,“知难行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提出“知易行难”,理论很容易知道,像大家坐在这里讨论人性问题,人性怎么来的?人怎么会投胎变成人?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天堂或地狱?有没 有西方极乐世界?未来有没有一个生命?每个人心里都有 感觉,但是“行难”,永远不知道。这是“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回转来讲阳明哲学,他在人生的教育作用上,提倡即知即行、

知行合一,大大影响了中国明朝后期和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我为什么提到他呢?因为诸位问的问题,就是他所说的教育问题。王阳明的著作颇丰,最有名的一本书是《传习录》, 讲作人做事的学问,过去六七十年前在中国很流行,蒋介石先生在黄埔军校也是讲阳明学说,黄埔的同学每人身上都有一本《传习录》。我经常笑说,你们每人都有一本,但是大 概没有人好好翻过。 王阳明当时讲学也同现在人一样,提出了人性的问题。他最有名的是四句教,很重要。第一句,“无善无恶性之体”,他 认为人性这个“性之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根据中国儒家的 文化,他和“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不一样。第二句话,“有善有恶意之动”,意是思想的作用,我们的思想、情绪有善的也有恶的,比如我们要吃一个东西,该吃不该吃,吃了以后有没有好处?或者知道是有毒的就不吃了,就是善恶的问题了。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人生下来天生有个知 性的作用,这个知性是本性第二重、第三重的作用。“良知良能”这个名词是什么人提出的呢?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提出两个东西,一个叫良知,一个叫良能,同本性没有关系,他说譬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掉进河里,这个时候不管坏人也好,恶人也好,任何人都很着急,都想去救他,这是良知良能的作用。我现在岔过来,引用《孟子》来解释王阳明的话,知善知恶这一知是“良知”,就是我们现在普通人讲的天地良心,

《西游记》神仙社会的阶层固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5298761.html, 《西游记》神仙社会的阶层固化 作者:杨贻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10期 摘要:在社会学中,阶层固化既包括个人一生的职业地位没有改变的代内流动状态,也包括子女一代同父母一代同年龄段比较职业地位没有改变的代际流动状态。《西游记》中呈现的阶层固化主要为前者。具体表现:强势阶层垄断各类资源;弱势阶层缺乏流通途径。阶层固化诱发诸多弊端:引发阶层间冲突,破坏社会稳定;导致神仙群体集体退化。作者对《西游记》神仙社会阶层固化的描写有现实原型。 关键词:阶层固化;西游记;神仙社会 【中图分类号】 TS8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0-0154-02 《西游记》作者在前七回描摹了一个威势森严的天宫世界。以玉帝为中心,各阶层神仙在其位,谋其政。彼此之间看似相安无事,实则危机四伏。整个神仙社会就像一颗熟透的果实,甜美得发腻,可是距离腐烂变质也仅一步之遥。孙行者的出现打破了天宫千百年来的平静,同时也将天庭弊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依笔者之见,天庭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阶层固化。 1 阶层固化的概念 社会学中,通常根据人们占有资源和机会的差别划分出不同阶层。所谓“阶层固化”,是与社会流动相对的范畴,它是社会流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种非正常状态,既包括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没有改变的代内流动状态,也包括子女一代同父母一代同年龄段比较职业地位没有改变的代际流动状态。《西游记》一书对第二种情形的描绘不多,但已可管窥神仙社会代际公平的缺失情形。托塔李天王三子年龄尚幼,却都已在天庭谋得高官,金吒为佛祖前部护法,木吒跟随观音为惠岸行者,哪吒则为凌霄殿先锋;泾河龙王九子修行尚浅,却皆有一江或一河为势力范围。书中对第一种情形:“神仙社会代内流动僵化”的描写更细致,也是本文论述重点所在。 2 神仙社会阶层固化的表现 2.1 强势阶层垄断各类资源。 在阶层固化的社会中,各社会阶层在权利、资源上均处于不平等享有状态,名、权、利高度复合叠加在强势阶层身上,社会利益获得、分配规则明显向相对强势阶层倾斜而不利于相对

单田芳评书中经常引用的俗语

单田芳评书中经常引用的俗语 01、人上一百,行行色色。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02、上山虎遇到下山虎,云中龙遇到雾中龙。 03、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 04、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谁的地盘谁做主;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05、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狼多。 团结起来力量大,高手也被揍趴下;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流氓一人一板砖,大侠也能被掀翻。 06、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07、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 08、听人劝,吃饱饭。 09、话是开心锁。 10、死了死了,一了百了。 11、修桥补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子孙全。 12、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格高。 13、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14、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15、人怕见面,树怕扒皮。 1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17、人之父母,己之父母。人之姊妹,己之姊妹。 18、立石如刀,卧石如虎。 19、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 20、有钱能使鬼推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21、(脸)狗舌头一条。 22、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雷烟火炮。 23、破门帘子——挂不住了。 24、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2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26、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27、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28、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书的嘴,唱戏的腿。 29、春天萌芽出土,夏天荷花飘飘,秋天树叶被风摇,冬天百草穿孝。四字并成一字,不差半点分毫。暑去寒来杀人的刀,要抓紧时间学习为好。 30、甩起腮帮子,颠起大槽牙,这顿造。 31、官大生险,树大招风。 32、不巧不成书。 33、站起来顶破天,坐下来压塌地。横推八马倒,倒掖九牛回。

道家的学说道与人生

第二讲道与人生 一、智慧人生 按说,老子反对文明、厌恶社会,应该属于痴傻呆苶之类,然而诡谲的是,《道德经》中处处闪烁着人生的大智慧,二千多年来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世界。这是对世俗人们知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人们智慧水平的讽刺。下面我们从中择取数条,大致归类,切磋其大意。 1.认清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这样的人是智者;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这样的人聪明。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人善于揣摩别人想什么,做事情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则不行,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也有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比较谨慎,自己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勉强;有的人则不然,认为自己无所不行,从不怕高估自己,这样的人不是自傲,就是自大。“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四个“自”,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自以为是者的形象:自我表现,自我彰显,自我表功,自端架子。老子告诫说,一个自我表现的人不是聪明人,一个说自己有能力的人难以得到别人的称许,一个大讲自己功劳的人让别人反感,一个端架子的人不久就会被别人识破真相。民间有句老话:半瓶子醋最响。可是,大千世界中又有几人听得老子规劝。 2. 识人辨物。“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许诺的人,你不要相信他,他说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你真正找他做的时候,他往往会说出一堆困难理由,言而无信。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谁轻易许诺,结果如何;谁总说“这事包给我”,结果又怎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实在话不好听,漂亮话不实在;真正明白的人表面上不善言谈,爱与人辩论的人往往是半瓶子醋;专精的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人不专精。三组句子,正反两个方面作对比,堪为生活中的警句。别人对我说好话,听了以后感觉很舒服,不过要想一想:对方说的是否真心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人夸夸其谈,上了“××论坛”,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专家学者,老子说,八成不是。一个人自诩什么都懂,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 3.完成事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尖的人站不久,拼命跑的人跑不远。人生在世,做成任何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业,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肯定不行。你想当一流的物理学家,要有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人心浮躁,一些人想出名,搏出位,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做法往往被人唾弃。“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情,都需要从容易处入手;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需要从小处做起。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很好,但不要忘记脚踏实地,从最简单处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不讲自明。“大器晚成”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4.超然真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的关键是“大”字,指超越人们感官认知的知识。超然的白看起来似乎不纯净,超然的空间看起来没有角落,超然的音听起来没有声,超然的图像看起来没有形状,超然的直线好像弯曲。这是怎么回事?宇宙空间大吧,它没有角落,当代物理学家给了个说法,叫“有限无界”,宇宙不是无限的,但又找不到边界。这听起来自相矛盾,但与老子的说法殊途同归。航空飞行,从北京到洛杉矶,从北极和阿拉斯加“绕着”飞,而不是沿着纬度线“直”飞,这两条航线哪一条直?航空人员最清楚。震耳欲聋的声音,太大了,但它传不远,传得远的我们听不见,无线电波谁听得见?宇宙背景噪音谁听得见?人们常说“巧夺天工”,表示做的东西像天然的一样美,这仅仅是个比喻。园

道家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之道 早上醒来,如果微笑仍感觉疲惫说明身体严重透支 睡觉呼吸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呼吸越长、媛、均匀,表示越长寿。“龟息”是最厉害的。 经常盗汗说明身虚 道家的六字精髓“精满,气足,神旺” 吃饭嚼一口36下。食不语,细嚼慢咽 吃素方法得当方可健康,吃肉不一定不好,方法得当可治疗营养过剩 吃东西保持心态愉悦 临睡前吃宵夜和水果对健康不好 早餐最好是不沾烟火的果汁或蔬菜汁 晚上11点到零晨1点,肝脏修复能力最佳时间,尽量在这时间之前睡觉 早上5到七点,胃吸收能力最好 睡觉前烫热水脚半小时,中间持续加热水到背部有热感,助睡眠 怕冷的人,用生姜,盐煮汤泡脚,持续一个月,整个冬天都不怕冷 道家重在养生补气,此气指元气,元气先天带来,很难补 1、“站桩法” 高桩增肥,适合老年人;中桩减肥,适合养生;低桩适合习武训练 站中桩,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水平抱圆,时间持续半小时。特别注意收势,对治疗痔疮很有效。男左手内,女右手内,大拇指交叉。用力缩小腹,用力提肛,十个脚指头抓地,持续三分钟,腹部越缩越紧,对女性盆腔疾病有很好疗效。 2“驻颜术” 意念配合,“布气摩面” 双手用力磨擦,越来越快,热,双手敷在脸上,三分钟之后,缓慢在脸上划圆弧九周 3“辟谷” 六大功效:切断毒源,戒瘾(烟,酒等),女性美容,排毒,减肥等 洗冷水澡,全身散发臭味。有套采气的方法,没有饿感。有饿感就是不辟谷,而是断食。时间一般是七的倍数。

4,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摘下桃花瓣,装在瓮里,埋在桃花树下,到七月初七取出,加乌鸡血,敷在脸上,能起到养颜美容之交,光白如玉 5,深课堂一口气,双手夹紧鼻翼,憋住放手即用力喷出去,直到鼻涕喷出来,鼻涕越多越好,持续9次。利于鼻膜清洁,预防鼻癌 6,立春之日,用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样熬汤,然后用之泡澡,整年不洗澡身上也不会有臭味。也不容易生病,感冒 养生之道,中国养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文明史的记载大都 始于黄帝,《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养生(包括医学)为题的著作。其后老庄、孔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养生著述,逐渐形成医家、道家、佛家、儒家四大养生学说体系。因此他们的学说包含更多的养生内容。 一、顺乎自然: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 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南怀瑾老师传授的接命法--完整版

南怀瑾老师传授的接命法(完整版) 《习禅录影》中收录了南师所传授的接命法,南师称此法非常好,练习一星期生命力迅速充实。只是叙述得过于简单,看了后有不少疑问的地方,不知该如何操作,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接命法却找不到叙述详细的版本(只找到道家补亏法,操作过程跟南师所传接命法有些区别,因南师说接命法也叫补亏法,只是我觉得道家补亏法每天练习时间太长所以没有采取),后来在台湾谷歌网找到了完整叙述的接命法,所以马上收藏了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习禅录影》中所记录的接命法内容: 接命法 道家修持,如前述分为两派。一主清净单修,如北派邱长春所创的龙门派。一主双修,如唐宋以后白玉蟾以次的流派。自从禅道融合后,道家批评禅家单修性功‘心性之道’,不修命功(丹法),而主张性命双修。基本的理论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道理,而认为禅家只穷理尽性,却未至于命。同时也批评一般修道者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不能达到圣人境地。但如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也不能即身成就。故主性与命必须双修。 性即无为之道,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清净无为,当下即是,是真空的。命是修身人手,炼精化炁,以至炼神还虚,便是妙有。这一种理论体系,在基本原则上不能说不对,合于佛学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之原则。但他们偏重于修行方法,忽略真正的穷理,他们看一般佛家(尤其是禅),是炼神修神养神而已。气与精未能配合,等待解脱躯壳后,只能成为灵鬼。又认为持咒念佛等法门,只是炼炁,也不能入道。密宗的观想这一类,也只是修精,都不究竟。精炁神三者应为一体:炼精成就,报身即色身才能圆满。炼炁成就,百千万亿化身才能成就.炼神成就,清净法身才能圆融。精气神三者圆融合炼,则法报化三身皆得成就。*然后散而为气,寂然不动,涅盘清净。聚而成形,百千万亿化身即其妙用。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以我个人的经验,道家此法较密宗及瑜伽术更完备。如果不存门户之见,不妨试试看。以我看,无论道家、密宗,原始人类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同一个原理原则,同一个系统的研究,只是表达方式有异。何况这乃是助道品,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祖师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更应该学。这个方法非常好,道家称它为补亏法,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为接命法。青少年修七八天就不得了.但充满以后,又有问题来了,这是旁语。一般修道者可怜,亦很可笑,半为弊癃残疾,半为贪求长生,年轻人无此信仰智慧,等残疾时才想回心修道,真如俗语所说:“垂老投僧,临时抱佛。”哪里来得及,何如一念弥陀,祈求往生多好。 此法等于密宗所说的智慧灌顶,通常拿了酒和铃子乱搞一通,在你头上摸摸,在仪式上当然庄严肃穆,但实际上很难说了。真正的智慧灌顶,叫你自净其意,观想头顶上一片光明,与本尊佛菩萨光明自然相接,此法修起来要注意。勿着相。学道家的人,不懂佛理的恐有障碍,学佛的人虽知理解,但要认真不着相,知道何时空掉,何时停止。能不着相,则此法妙极。假想---一说到假想,大家觉得不好听,如改一名称说观想,大家就觉得味道不同了,可见人是喜欢自欺的。--观想或幻想头顶上有太阳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明点,有一道光,由头顶一直沿督脉灌下,用眼识意识上接此光,即由脊椎神经而下到丹田,再到海底,然后分别由两腿到两脚心,接着由前面倒转上来,多转几圈,精神充沛了,身体自然直起来,再将它空掉,一念不生,不理它了。 此法可以治百病,炼几天即可引发生机.有几位有病的朋友,如已故贾教授得癌症,到

有关大年和小年的传说故事

有关大年和小年的传说故事 农历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称 为“过小年”,人们在这个天祭祀灶君,打扫家中,装饰窗花、春联,置办年货,为新春佳节做准备。过小年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那么就 让我们来聆听自古流传的传说:大年和小年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 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 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 当小年吃人吃饱了,他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 来还吃人。人们虽说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来一回,不过藏到哪儿也躲 不过去。只好烧香磕头,请求大年给作主。大年一听人间祷告,才知 道是小年作的恶。他气冲冲地去找小年论理,却赢不过小年。 大年只得亲自下凡对人们说:“小年生来怕雷怕火,等他再来了,你们用油松干柴烧青竹,围成圈子,点上火,人们坐在中间,它下来 就吃不着了。”人们记住大年的话,小年下来时,干柴油松烧得青竹“砰啪”乱响,烈火烤人,急得它转圈磨牙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恨得咬牙切齿:“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 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 于练成了火功;而大年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 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地熬气力,练武艺,准备下山和小年大战一场,保护人类不受残害。 正好到第三千六百天的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头碰上。小年 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动手打起来。大年毫不示弱,二人 打得黄风滚滚,云雾遮天。这就是后来春天风多雾多的原因。

道家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词 (2) 三、文献来源 (2) 四、主题 (2) (一)超越死亡的生死哲学观 (2) (二)少私寡欲的本真生命观 (3) (三)柔弱胜刚强的智慧生活观 (4) (四)人生得失成败的启示意义 (4) 五、参考文献 (5)

一、摘要 道家哲学思想在关注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视阈广阔而深远,形成独特的人生智慧观。道家哲学以自然的终极关切、智慧生活、本真的生命和正确地看待成败得失,为现代人提供了带有超越意境又合乎道的规律性,带有理想境界又达于人类终极需要的指导,给予了人生的前进与发展以启迪。 二、关键词:道家哲学人生启迪 三、文献来源:目前关于道家哲学的研究丰富多样,本文主要是从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的CNKI论文数据库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专著等搜索所得。以道家哲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搜出文献4647篇,精确检索974篇再选择时间为2004-04-20到2013-04-20,剩余文献198,经过大致浏览,筛选出41篇,在对41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类筛选,得到大致8类主题,确定以道家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为主题,共得出7篇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一般期刊4篇,本文献的述评基本上就是基于上述所得到的结果来进行的。 四、主题 道家人生哲学思想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功利、物欲的淡泊,对人生得失成败的超越,对纯真人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生死度量的思考,对智慧生活的追求。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甚至生死抉择时,提出了许多解决人生困境的方法,对于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重新认识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一)超越死亡的生死哲学观 死亡是所有生命注定的归宿,但是深陷其中的人类执著地渴求着永生,并不愿意如蝼蚁般安聊此生,于是,关于生与死的思考造就了人类哲学的恢弘与博大。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其中道家先哲们以“万物皆一”的开阔视野看待生死,超越了一时一事、一得一失,确立了极具特色的超越死亡、生死存亡一体的生死哲学,并以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① 首先,道家认为生死是同质的。生命产生的过程,就是由天到气,由气到形,①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版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鲁迅和牛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立起来,冷冷的,你们骂我就骂我,格老子我才不怕你们骂,阿Q的精神,宁可做一个小牧童。这是讲与牛有关的诗。算不定将来国内年轻一代,出来一位好诗的人。鲁迅这两句是好诗。 乱跑的牛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关于工作会与研讨会

关于工作会与研讨会 关于工作会与研讨会 唐建新 我以为,工作会就是工作会,应该是行政部门召开的会议,其特点是没有研讨的性质,就是布置工作。而研讨会则是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会议,不带有半点行政的意味。 记得在内地的时候,每年最难召开的是高考工作会,会议报告要反复起草,要经过教委领导几次讨论定调,一般的起草时间是一个月,需要下到区县及学校去做调研,收集情况,决定来年的高考乃至高中招生政策的调整。主题报告犹如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有对当年高考成绩的总结,高考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高考存在问题的基本认识,更要有对来年高考战斗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的条件分析,对区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的基本要求,应该解决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应该调整的一些政策措施,等等。该做报告一般是半天的时间,会议上还将安排半天的时间进行讨论,最后依据大家的讨论再进行总结修改,最后以文件的方式下发,供各区县各学校放些改写,学习讨论贯彻执行。一次碰上M县教育局分管局长认为对该县的成绩评价不到位,就电话到副市长告状,认为这样的工作会是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最多召开一个视屏会议就足够了,弄得大家很尴尬。 研讨会则是神仙会,碰撞少,交流多,一般是自说自话。研讨会往往是业务部门就一些值得讨论交流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于讨论结果的交流,使得一些问题逐步得到清晰的认识,甚至取得一定的共识,为工作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一般会议上也不下发硬性的规定与具体的推移的工作要求,最多提出一些建议而已。记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80年代中召开的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关于学校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研讨会,会议上正的面红耳赤,但是,大家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对推动全国基础学校的教育改革试验也的确直接间接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近些年来,尤其是近十来年,工作会与研讨会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了。一些教研员把自己的学科教研会也成为工作会,一次提高自认为的行政威慑力似的,其实会议上也没有什么政策调整和重点的工作布置,仍然是学科教学的一些建议而已。而一些教育官员们则喜欢动辄挂上研讨会的牌子,以标榜自己的工作是带有理论探究色彩的,是不一般的且没有一点的行政命令的色彩的。在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很多地方会议不断,其实都是对工作会缺乏基本认识造成的,还常常以会议次数的多少来表明自己工作的深入程度,或者表明自己的重视程度。会议没有根本性的工作要布置,说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说了与没有说一个样的话,什么言必行行必果之类的古训,早就扔到爪哇国去了。这也是工作质量差,会议质量差效益低下的原因所在。 严格说来,行政部门应该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召开工作会,说一不二,必须坚决执行。没有政策调整的时候绝对不再召开会议。业务部门在召开研讨会,也需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会议的纪要,供行政部门决策参考或者供下面的单位参考。 遗憾的是社会越来越浮躁,大家都不再讲究工作的质量而只看重工作的数量了,在这种情况下,的确也没有必要去认真,去区分工作会与研讨会之类的不同性质了。 文山会海喊了几十年仍然难以见效,那就只有期待着有铁腕人物出来整治整治。

南怀瑾名言警句

南怀瑾名言警句 1、读书不只要靠两只有形的眼睛,要用智慧的眼睛去读。 2、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3、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4、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5、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6、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7、所谓天堂地狱与因果轮回,皆此一心坚固妄想之所建立。 8、历史上的人名和地名,都是真的,但有许多事实,大多数已经走了样,甚之,完全变质。而小说中人名和地名,大多数是假托的,

可是那些故事的内容,却几乎都是真的。只不过再经文人的手笔,加以渲染剪裁而已。 9、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10、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1、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12、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13、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14、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

西游记中的阴谋

西游记中的阴谋 近来无事,重读《西游记》,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此提出来,和大 家探讨探讨。在《西游记》中,什么西天取经,什么九九八十一难,都是骗人的,灵山和天庭两大神仙机构组织的这一次西游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铲除西牛贺州上那些不服管的强硬妖怪。 首先,孙悟空大闹天宫,难道天宫里就没有一个强硬到能管管猴头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孙悟空打到灵霄宝殿的时候,出来抵挡的就是一个王灵官, 王灵官是什么,只是一个除鬼魂的小神。而就是这个小神,就和孙悟空打得不 分上下。那其他的神呢?李天王撑了几个回合就下去了,李天王是谁?封神时 期的大神!难道连一个小小的王灵官都不如吗?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 天神们都接到了一个命令;由那猴子闹去。 为什么天宫要“由那猴子闹去”呢?这就隐藏着一个重大阴谋。先是孙悟 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然后是猪八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尘,再 然后是沙僧打碎琉璃盏,贬下流沙河,再再然后是西海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 上玉帝赐的明珠,贬下鹰愁涧,最后是唐僧做水陆道场,被观音点化去取经, 由上述四位扶持,接着就有了吃唐僧一块肉就能长生不老的说法。再看一场西 游过后,西牛贺州上厉害的妖怪全都死翘翘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妖怪 们都说唐僧是十世修来的好人,而沙僧脖子上挂的是九个取经人的头颅,这就 说明唐僧的九个前世全被沙僧吃了,可沙僧是不是就长生不老了呢?所以这是 一个谣言,一个想吸引西牛贺州上群妖的谣言。为什么要吸引他们呢?当然是 除之而后快啊。所以,整个西天取经其实是一个由天庭和灵山共同策划的,由 孙悟空这个魔界叛徒做打手,唐僧做幌子,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做帮手的除 妖大行动!而最后五个人也因除妖有功被封佛封菩萨。这根本就是一个阴谋吗! 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妖怪了,什么也不知道就做了孙悟空等人成佛的“经验”,悲哀啊!

道家对人生观的14个回答

道家对人生观的14个回答 处世人生 11-25 09:25 1、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是该委曲求全,还是奋起反驳? 道曰:放下。 2、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道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3、如何理解永远? 道曰: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 4、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道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5、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道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6、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道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7、您如何诠释礼貌? 道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8、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 道曰: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9、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 道曰: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10、有些人总是怨声载道,您怎样看? 道曰: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思考如何拯救世界。 11、我们怎样做才叫“脚踏实地”? 道曰: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12、有人说爱情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您认为呢? 道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13、您怎样看待“爱与幸福”? 道曰:很多人,因为所谓的幸福而爱错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爱对一人,而幸福一生。 14、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办? 道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一切顺其自然。

所谓老庄之道

所谓老庄之道,是指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学派的学说;而孔孟之道当然就是以孔孟为首的儒家学派的学说。概括起来,老庄之道讲出世;孔孟之道讲入世;所谓“学而优则仕”讲的就是孔孟的的学说了。由此,分别拿老庄和孔孟来做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东西;老庄之道:1、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讲“有物生于宇宙,先天地……吾不知其名,而名之道。”还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观《老子》全书,可以看出,老子对于世人、对于世俗、对于社会,他主张以“道”为体,所谓“顺道自然”;而道又是一种先于宇宙而存在的东西。有人就会问“道”是什么呢?老子也说“吾不知其名……”但他知道“道”是干什么的。所谓“道”是宇宙间不变的规律,是万物生存的依据,是自然的最高法则。所以人也要顺应“道”而存在,否则违背了规律的下场是世人皆知的;2、庄子主要讲“无为”,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要无为呢?人要无为,那还活着做什么呢?讲道家思想消极最早也就是从此始。但若仔细想想为什么要无为,你就会发现,庄子讲的“无为”不是要你不要做事,反而是要求你只做正确的事,也就是“顺应规律的事”由此可发现庄子的思想其实是对老子思想的深入。正如庄子讲“无为而无所不为”。孔孟之道:1、孔子主张“行仁政”,以圣人君主为国体,君爱民、民拥君。君主应是圣人之体,体恤百姓,爱惜子民;君主于臣民之间应该类似父子的关系,也就是后人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礼仪为体制,以伦常为纲教,君主有过失臣民应该提出意见予以纠正,臣民有过失,君主则可以处罚之,臣民不得违反其间规律,否则就是谋反;2、孟子主张“王道治国”,即君主应以满足百姓需求为己任,满足了百姓需求则百姓安康,百姓安康则国家稳定,国家稳定则朝廷兴盛,朝廷兴盛则社稷无忧。但世俗体制上,孟子依然同孔子为同一主张,既宣扬“礼仪、伦常”。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二者观念的异同。老庄之道在于探索人类社会的最原始,也既最为本的规律,要求人们按此规律办事做人;孔孟之道则是探询人类社会的治理规则,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们只找到了一个圣人君主体制。而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从世俗文化出发,去探求人类社会各近来有一部大片种矛盾的解决方法;去寻找一种怎样才能达到“大同社会“的方法。一说起国学,总是令人想起四书五经等儒家的经典著作,其实国学的范围浩瀚淼茫,百家争鸣。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我却独对老庄之学颇感兴趣。 人们总是喜欢将孔孟之道连在一起说,其实孔子和孟子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孟子继承了儒家的学说并发扬光大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为“亚圣”。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三岁丧父,是母亲仉氏把他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还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这一点他比孔子更接近现代的民主思想。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的理论依据。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如果说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话,那么,老庄学说则充满了出世、甚至厌世的思想。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其中心思想。

南怀瑾南师的最精典25句话

南怀瑾南师的最精典25句话《开悟好文》 2016-06-01 逻辑思维订阅号 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4、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 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5、多读历史 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6、何为中华道统 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7、有缺陷才是正常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